单三部曲式PPT课件
《葬礼进行曲》PPT课件
肖邦手稿欣赏
葬礼进行曲
- .
《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
B段里,先用八度音以附点音符向上推进的手法,表示出心情的激动和不安。后来,又在低音上用颤音演奏,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肖邦对祖国命运的关怀: 随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 第二部分,第一段旋律安详而优美,但又略带些忧伤情感。它好似是对过去幸福的辛酸回忆。曲调的性格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开始,它有离调的倾向,但很快又回到原调上: 经过渐慢之后,再现第一段主题。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力量稍弱,表示送葬的行列远去,乐曲轻轻地结邦是19世界著名浪漫派作曲家,人称“钢琴诗人”。作品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题材紧密联系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全集21卷之多,涉及练习曲、圆舞曲、前奏曲、谐虐曲、马祖卡等。
肖邦写完这首《葬礼进行曲》后,不久,他的病好多了,所以,这首曲子并没有急于发表。1839年,他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发现贝多芬在《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26号里,都有一个乐章是《葬礼进行曲》。在“第三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里,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是悼念英雄的,所以,它们的运用,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肖邦的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那是为波兰自由独立献身的人们。贝多芬的作法给他很大启发。于是,他效仿贝多芬,写了一首《降B小调奏鸣曲》编为作品35号,他把这首《葬礼进行曲》作为其中的第三乐意。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3)A 乐段再现 称为部再现部。 )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称为部再现部 再现部类型: 再现部类型: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严格再现。 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D.C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 表现在:旋律装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A──┐┌──B───┐┌──A──┐ a a1 b b1 c c1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一、概述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单三部曲式剖析
因为其结构的三部分在结构、音调、节奏等 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某种联系: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音乐课件-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典型结构图示
第十章 体裁
⒈ 音乐体裁的概念 ⒉ 音乐体裁类别
声乐体裁 器乐体裁
⒈ 音乐体裁的概念
即音乐的品种和类别,它是音乐的曲式结构、音乐作品 的篇幅等一切形式因素的总和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固定 形态;是用音乐语言的表现手法完成内容所需要的独特 形态结果。各种音乐体裁的产生、形成、变化、发展, 都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社会文化生活需要 的产物。音乐体裁的分类标准是多样化的,无论从哪个 角度去划分都是为了在不同程度上去阐明不同体裁的固 有特征。
声乐体裁
⑴ 抒情歌曲 ⑵ 叙事歌曲 ⑶ 劳动歌曲 ⑷ 诙谐歌曲 ⑸ 歌舞曲 ⑹ 艺术歌曲 ⑺ 通俗歌曲 ⑻ 赞美诗
⑼ 弥撒曲 ⑽ 清唱剧 ⑾ 康塔塔 ⑿ 咏叹调 ⒀ 宣叙调 ⒁ 号子 ⒂ 山歌 ⒃ 小调
器乐体裁
⑴ 前奏曲 ⑶ 练习曲 ⑸ 谐谑曲 ⑺ 狂想曲 ⑼ 奏鸣曲 ⑾ 序曲 ⒀ 交响曲 ⒂ 室内乐 ⒄ 爵士乐 ⒆ 吹打乐
⑵ 进行曲 ⑷ 夜曲 ⑹ 幻想曲 ⑻ 随想曲 ⑽ 组曲 ⑿ 交响诗 ⒁ 协奏曲 ⒃ 圆舞曲 ⒅ 摇滚乐 ⒇ 丝竹乐
College Music
By Prof. Gaoxing
李斯特 《匈牙利狂想曲》 第二首
复三部曲式
是一种有再现部的、较大型的三部性结构。第一部分乐思 的呈示往往已构成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第三部分则是这 一部分准确或变化的再现,中间部分即第二部分往往与两 端部分形成对比,结构也比较自由。中间部分与再现部分 可能是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或相当于 乐段的结构
台湾歌曲 《酒干倘卖无》 VCD
复二部曲式
如果二部曲式的每个部分已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或者其 中一个部分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而另一部分是乐段或相 当于乐段结构,这样的曲式称为复二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
(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第十章三段曲式摘要:三段曲式的概述,展开性三段曲式的类型和特点,对比性三段曲式。
补充与相似曲式的辨析、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和多段曲式。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基本图式是A=A+B+A或A=A+A′+A(分别叫做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二、认识1、称谓:“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命名原则,以一定级别的结构为单位。
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一句式一段式一部式一章式二句式二段式二部式二章式三句式三段式三部式三章式四句式多段式多部式多章式多句式2、各部分的功能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呈示段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间段具有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具有再现功能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3、来源⑪ 相同功能三句式乐段的升级; ⑫ 有再现的二段式之再现句的单位升级;⑬ 以乐段为单位的功能性组合所产生的封闭性结果。
曲式课件
2.主题材料并列单二部曲式
A
a a1 b
B
b1
(1)A部相当于单一部曲式,通常为乐段结 构(与再现单二的A部相似); (2)B部采用新主题材料与前乐段形成对比, 结构也多为乐段。
单三部曲式
一、概念 由三个或相当于三个乐段的部分形成的单 体曲式结构,叫做单三部曲式。 二、类型 1.主题材料再现单三部曲式 A B A1 2.主题材料并列单三部曲式 A B C
二、课程内容
(一)目前普遍存在的以讲授曲式结构为中心的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 例1 《牧羊曲》片断 乐段 ┌—————┐ a a1 6 + 7 E宫 D T
例2: 《C大调前奏曲》op.28 肖邦 1.图式 单一部曲式 ┌—────┐ 尾声 a a1 8 + 17叠 10 C大调 D7 T T 2.关于结构的说明 (1)本作品为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2)a1乐句于第13小节起作了结构的扩充;
课程准备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进行作品分析的 实践,要以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音乐、 中外音乐史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至少应 有较好的和声学基础。
09音乐学3班作业1情况
第二讲 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音乐语言的音高关系
一、自然音程的表现力 1.纯一度:旋律意义低下,节奏的表现特性 突出。 2.大、小二度:表现力在于进行方向,二度 下行有“叹息”感,二度上行常被看成 “企盼”,上行小二度“挣扎”;连续的 大、小二度,表现力在于旋律线。 3.大、小三度:体现旋律的明与暗。
二、乐句 1.定义:以一个终止式结束的曲式基本结构。 2.乐句划分的依据 (1)明确的和声终止式:D、D—T (2)明显的句逗:长音符、休止符 (3)确切的主题材料关系:主题重复及变化 的分界线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 a b a (a`)呈⽰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出来,⽽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步的发展或引⼊对⽐因素;⽽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从⽽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它⼀单⼀、单⼆曲式⼀样,是⼀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泛适⽤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部分为呈⽰段。
它与单⼆的第⼀部分相仿,是⼀个呈⽰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段以平⾏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是呈⽰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由于常常采⽤呈⽰性的写法,⾄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故常常引进调式对⽐。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三、单三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尾声。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连接一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时中部的尾部常化为连接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 ┌──A──┐┌──B───┐┌──A──┐ • a a1 b b1 c c1 ──┼──┨┠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三段曲式课堂PPT
授课:XX
24
3、尾声的结构功能:对全曲做出总结,对前奏或间 奏做出呼应。
分析例82:舒伯特《音乐瞬间》P108
①作者简介: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
②作品简介:“音乐瞬间”,又称“瞬想曲”。指 乐思比较单纯,规模较小,具有抒情性和即兴性 的器乐小曲。这是一首即兴性的抒情小品。整个 乐曲具有舞曲风格。
D商:I II IV V VII I
授课:XX
29
E角:I III IV VI VII I
G徵:I
II IV V
授课:XX
VI I
30
A羽:I III IV V VII I
授课:XX
31
《扎红头绳》
• 非方整型的两句类平行乐段:
•
引子 a
a’
•
14
6( 4 + 2 )
• D徵: I -IV I -IV V7-I
授课:XX
13
三段曲式的再现段的类型
• 分类: • 1、严格再现(静止再现) • 2、变化再现(动力再现)
授课:XX
14
变化再现的几种写法:
• 1、装饰性变奏:在织体或旋律上加装饰 • 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授课:XX
15
• 2、动力性再现:是变化较大的一种再现
• 常用手法:
• ①改变力度、速度、音区、音色、伴奏音 型、和声等。如:格里格《春》再现时提
• 1、中段采用新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 • 对比的强弱取决于作品规模的大小,
• 在规模小的作品中对比较突出时,常将 中部反复,或移调反复
• 2、具有一定程度的呈示性 • 3、具有中间段落的不稳定性 • 4、和声:常以主调的属和弦结束,为进
(可直接使用)三部曲式.ppt
10
五、三部曲式的其它类型
1、使用展开性中部的三部曲式 中部使用呈示部材料进展开展,有时甚
至像奏鸣曲式的展开部。
2、使用混合中部的三部曲式 中部中综合了三声中部、插部中部和展
开性中部三种类型中两种以上的特征。
3、使用 双重中部的三部曲式 包含有两个相对独立、功能不同的中间乐部。
18.1..h..,
乐段
乐部 乐段
5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18.1..h..,
6
四、两种典型类型的特征及区别
关于三声中部三部式的特点: 所谓“三声中部〞〔Trio〕,只是一种约定俗
成的用语。它使人联想到古组曲中的对应舞〔即交替 出现的第二支舞曲〕,正因为如此,在三声中部开场 的部位,乐谱上有时常会出现“交替局部〞 〔Alternativo〕或、“第二小步舞〞〔MinuetⅡ〕 之类的标识。而“Trio〞的标识可能与古代这种音乐 构造局部多由三件乐器演奏有关。它还很容易使人联 想起古代大协奏曲中“合奏局部〞与独奏“小组声部 〞的交替竞奏〔即“Tutti〞与“Solo〞的交替〕,当 然,待后来运用到三部曲式的比照中部时,已经并非 一定要由三件乐器或小组乐器演奏了。
18.1..h..,
8
④调性布局在这种三部曲式中并不总是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有时,中部和呈示部同在一个调〔如贝多芬?第18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呈示部是bE大调,中部也是bE大调。 但是,更多见的情况是通过调式色彩变换来实现第一、二局部的比照。即:呈示部是小调, 中部常是大调式;或反过来。为此,中部除经常用〞Trio〞标识之外,还经常用Maggiore 〔大调的〕或 Minore〔小调的〕中部标 识。如:贝多芬?第9 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的第一局部是e 小调,中部改C大调,乐谱上方标明“Maggiore〞。又如贝 多芬?第15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呈示部是 D大调,中部为b小调。
曲式分析ppt课件
17
复三的进一步复杂化: 曲式某个部分超出简单曲式,而是一个复杂的高一级 曲式,如: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
某个部分甚至用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如:《贝 九》第三乐章。
始部分属于“中间型”更接近于单三部曲式。 三部性结构原则的运用。
并列单三 舒伯特《春梦》 舒伯特《d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 门德尔松《无词歌》No.6(威尼斯船歌)
12
第六章 复三部曲式及复二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再现单三部→复三部) 复二部曲式?(并列单二部→复二部) 复三为再现复三,复二为并列复二。 首部:单二、单三 中部:单二、单三、展开性段落、体积较大的一部曲
复三部曲式曲式分类和基本特征: 中部与两端对比鲜明,对比材料有主次之分,两端部
分常是更主要的方面。
14
复三部曲式分类:“三声中部”“插部”。 二者的同:都是新材料。 二者的异—— 三声中部:形成独立完整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稳定
。 插部:不构成完整的曲式,具有自由展开的特点,调
式(如:复乐段) 再现部: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单二、单三、减缩为
乐段 用途:独立曲式、套曲的一个乐章(奏鸣曲、交响套
曲中间乐章)
13
实例分析: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肖邦《夜曲》Op.48,No.1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Op.7第二乐章
往有密切联系 大多第二部分较长,有展开的特点 反复与终止 实例分析
8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三部曲式
三、再现部:静止再现(D.C.)
Page 13
13
四、织体的变化: 呈示部的中段,抑扬格变为扬抑格 ,原来零碎的音符变为一连串的八分音符进行,音 乐流动感加强,这是中部材料的预示,但地位次要 ,因为是在呈示部,要具保留性。
五、终止情况:展开性的中段,不是完全终止(不是
区别项 题材内容
性格 速度 体裁 呈示部的结束 中部进入方式 中部结构 中部材料 中部结束
再现部处理 总体
对比中部类型
插部中部类型
纯粹的风俗性(舞曲性格)
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动-静-动
静-动-静
常用中速、快速(外在)
常用慢速(内在)
中速小步舞曲/快速谐谑曲
无具体体裁
收拢性(主调)、相对完整
开放性或收拢加连接
结构(常见的是二段曲式或三段曲式)构成。 通常在呈示部内部,材料对比不大,多
为展开性的曲式。
Page 3
3
三部曲式的各部
中 部 ——属中间型功能。音乐的发展、
长度比例等等的伸缩性很大。
两种典型类型:
1、对比中部-又称“三声中部”(Trio)。常用三重奏; 与前后结构形成对比;独立性强。
2、插部中部-具展开性质,独立性弱。
1、呈示段:1-14小节,并行对比的三句式(或4+6+2补充),不方正, 结构不平衡,收拢调性
2、再现段: 28小节开始的再现,动机完全呈示,并接着模进多次。总长12 小节,与呈示段基本一致,省掉补充的两小节。
二、中部:使用展开性中段的有再现的三段式。
1、呈示段放调性得以巩固。
③另外,插部的“进入”与“退出”与三声中部的陈述方式也很不
相同。它不仅不强调并置进入,有时,还可能有小连接引入。在
单三部曲式
❖ 这种在主大调开始后,又在同名小调结束的 作法,比起通常从小调开始、在同名大调结 束的写法要少见,但它正符合这一首乐曲特 定内容的表现需要,从A大调开始而在a小调 再现的做法,也属于调性统一之列。这种特 殊处理使最后一句歌声色彩变得暗淡了许多。
❖ 作业:门德尔松《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Op.19之No.6)谱例集1,p32
❖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2/4拍和A大调中引入(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a小 调完满结束。
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
❖
第一节 概述
❖
❖ 1、单三部曲式的定义
❖ 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 结构特点:
❖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 这是因为单二部曲式的结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 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欣赏060417-10谱例集 1,p73
❖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三部曲式
地交替出现,其中,由于其第二首舞曲按常规是使用三件乐器或三个声
部来演奏的,所以才有了“Trio”(即“三声中部”)之称。在演奏完 第二首舞曲后,又再现第一首舞曲,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复三部曲式
Ⅲ、混合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混合对比展开的中部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对比在先,也可以展开在 先,还可以二者交织。但是,当展开和对比采用分阶段陈述,且都具备相当规 模时(如展开和对比各自都相当于单一部曲式时),乐曲就有可能在结构上表 现出向四部结构转化的中介性,甚至导致曲式类型的争论。 例84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的中段,其内部实际包含了两个对比、展开层次: a、以对比为主的(4+4)+(4+4)的转调模进段落 b、展开第一部分材料为主的(3+4)+ (3+4)+(4+4+4+4)的模进、模仿 段落。最后停在a小调的属和弦位臵期待再现。
例91: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OP.62 No.3
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1-4)A(1-24) a +b 4 +4 e:Ⅴ7 - Ⅰ a1+b1 4 +4 B(27-50) c A(从头反复) 尾声(46-49) a2+b2 4+9
G :e
(4 + 4 + 4 )
引子4小节:e小调; 第一部分A:为“4+4”的收拢性乐段。自行反复一次,不改变曲式; 中段B:具有综合展开的特点:先在属持续音上展开第一部分主题材料 (4+4+4),之后又用引子材料作再现前的属准备; 第三部分A1:主体结构为“4+9”的收拢性乐段,回e小调。首先,再现 从最强的力度开始,和声有向G大调的离调,音响更加宏伟、 流动;而后,在第二句的中声部加入引子的材料进行综合,同 时出现结构的扩充。所以该再现部具有某种综合再现和动力再 现的双重特征。最后有4 小节的尾声与引子遥相呼应。
第二十四讲: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再现的单三部
第二十四讲: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再现的单三部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 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 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单三部曲式剖析共17页文档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单三部曲式剖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本图示:┌──A──┐┌──B───┐┌──A──┐
•
a a1
b b1
a a2
┠──┼──┨┠──┼──┨ ┠──┼──┨
• (1)结构特征:
• A 乐段——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包括复乐段、扩充展开 型乐段。
• B乐段——称为中部。
.
3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中部类型:
•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
5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 ┌──A──┐┌──B───┐┌──A──┐
•
a a1
b b1
c c1
┠──┼──┨┠──┼──┨ ┠──┼──┨
• (1)结构特征:
• A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 B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
1
一、概述
•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结构。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成部分。
.
2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1、再现单三部曲式
•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连接一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时中部的尾部常化为连接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
8
.
11
•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A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
4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3)A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 再现部类型: •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D.C •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四、单三部曲式的变体
• 1、单三五部曲式 • 2、单式多部并列曲式 • 3、单式多部对称曲式 • 4、单式多部再现曲式
A B A1 B A ABC D E ABC B A ABC D A
.
9
单三部曲式实例分析曲目
• 1、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二册第105页) • 2、舒曼《梦幻曲》(第一册第30页) • 3、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 (第一册第36页) • 4、肖邦《夜曲》 (第一册第38页) • 5、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第二册第149页) • 6、格里格《奥赛之死》 (第二册第147页) • 7、格里格《致春天》 (第一册第49页) • 8、柴科夫斯基《连斯基咏叹调》 (第一册第66页)
• C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能有再现因素。
.
6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整体结构布局的两种类型: • ①第进式结构方式——统一速度、调性及体裁风格,在
变化对比中 自然有机地层层第进,延伸发展。 • ②再现性结构方式——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作再
现性布局。
.
7பைடு நூலகம்
三、单三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
10
单三部曲式实例分析曲目
• 9、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第一册第32页) • 10、门德尔松《失掉的欢乐》(第一册第34页) • 1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二册第204页) • 12、肖邦《玛祖卡》(第一册第81页) • 13、舒伯特《我的家》(第一册第75页) • 14、蒋祖馨《老人的故事》(第一册第59页) • 15、贺绿汀《摇篮曲》(第一册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