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_杨凤禄

合集下载

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价值与路径

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价值与路径

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价值与路径摘要:非营利组织在我国是一支新兴的力量,它是来自社会的力量,比政府和企业更了解社会,能更有效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社会服务。

因此,它的价值是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

非营利组织本身也是一个新兴的资源,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发与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政府与社会;价值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的组织。

它在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

近年来,随着国内和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我国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的价值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源于我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

1978年以后,我国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改革。

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与调整。

原有的“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被打破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逐渐转变为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类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

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经济与完善社会上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它是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的价值主要源自于它特殊的角色定位。

这是相对与政府和企业而言的。

与政府相比,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非政治性的民间组织,实行自我管理;与企业相比,它不是以盈利为目标,它是将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用于普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

这种特殊性使得非营利组织所创造的价值不同于政府和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可以说,非营利组织弥补了政府和企业的不足之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非营利组织创造的价值。

①非营利组织价值的形成来自于一种特殊的信任关系;②非营利组织在某些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对于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更容易获得社会成员的信任。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研究第一章: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非营利组织已成为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快速增长,其经营管理问题也日益突显,这就要求非营利组织必须重视经营管理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经营管理问题及其原因、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非营利组织与其他企业相比,其特殊性质不容忽视。

首先,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经济效益是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其次,非营利组织往往着重于公益事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资金、人才等资源上面临着较大的制约。

再者,非营利组织缺少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其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问题及其原因1.管理混乱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质,其组织形态和业务性质多样,管理模式也较为混乱。

往往出现管理权力混乱、权责不明、管理水平低下等情况。

2.薪资困境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薪资体系往往不完善,导致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从而难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财务管理薄弱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但由于其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使用范围的不明确性等原因,往往难以做到资金的合理管理和使用。

4.品牌建设不足非营利组织的品牌建设存在很大的缺陷,有些非营利组织往往无法和知名品牌相比,缺乏社会认可度,这对其经营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四章: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1.提高管理水平非营利组织应当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职责、培养管理人才等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2.改善薪资待遇非营利组织应当完善薪资体系,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应当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工作,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影响因素策略与效应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影响因素策略与效应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影响因素策略与效应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组织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市场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或商品,以实现组织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

市场化使非营利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加强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也面临许多影响因素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策略与效应。

影响因素:1.法律环境: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推进首先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例如,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可以提供市场化运作的条件和规范。

2.组织内部因素: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过程中,组织自身的资源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化意识等因素也会影响市场化的效果。

例如,组织要具备清晰的发展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行动计划,同时需要建设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3.社会认可与支持:市场化的非营利组织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公众舆论的影响以及透明度和责任观念等都会影响组织的市场化效果。

策略:1.建立品牌形象:非营利组织要通过合理的宣传和推广,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建设专业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开展市场化运作。

2.多元化筹资方式:市场化的非营利组织需要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包括自筹资金、捐款、项目投资、商业合作等,以减少对其中一种筹资方式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积极申请政府或社会组织的资助,提高组织经济实力。

3.建立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市场化的非营利组织应该与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获得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与政府合作,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和项目资助;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可以进行项目合作和信息共享。

效应:1.改善服务质量:市场化的非营利组织注重效益和效率,通过市场竞争促使组织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市场机制的引入能够推动组织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供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八)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与营销管理

(八)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与营销管理

1. 组织分析:宗旨、目标、任务、组织文化、以 及组织优势和劣势。 2. 分析外部威胁和机遇:拥护群环境、竞争环境 和宏观环境。
第一,拥护群环境: ▪投入拥护群:捐赠人、供应者、管理部门; ▪内部拥护群:管理层、理事会、工作人员、志愿者; ▪中间拥护群:经销商、代理商、辅助机构、营销服务 机构; ▪消费拥护群:消费者、当地居民、活跃分子、一般公 众、媒体。
市场营销工具的拓展性应用
商科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企业可以 运用的产品营销工具,即产品改进、定价、分销 和沟通。所有这些营销工具都可以应用到非商业 组织的活动中。
迈克尔·J·贝克:“营销的范畴可以清晰地划 分 为两类:一类把营销作为经营的哲学,或者思维 的态势;另一类则把营销作为与生产、财务或人 力资源管理相提并论,主要针对特定活动的一类 管理职能。”
产品观念的拓展:
产品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组织都至少生产一种下列不同 类型的“产品”: 有形产品; 服务; 人员:例如政治家赢得公众支持。 组织; 思想。 没有哪个组织能够逃避市场营销,非营利组织也是如此 。
对消费者的拓展性理解:
组织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分成四个亚群体 (1)顾客:组织产品的直接消费者; (2)受托管理者和董事:在法律上被授权并负责对组织 的管理进行监督并从组织的“产品”中获得各种益 处 的人; (3)与组织有某种特殊利益关系的相关公众; (4)一般公众:有可能对组织产生某种看法并可能以某 种方式影响组织行为的大众。 组织营销的任务关系到由管理当局制定的计划使得组织的 四个消费群体——顾客群体、受托管理者群体、相关公众 和一般公众能达到满意并产生对组织有利的影响。
被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从营销学的角度讲产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通常叫做整体产品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或租赁产品所获得的需要的满足包括一切能满足顾客某种需求和利益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指产品能够提供给顾客的基本效用和利益

关于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税收制度的探讨

关于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税收制度的探讨

关于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税收制度的探讨陈影;章新蓉【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参与市场运作,以商业收入来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日益普遍,从而引发了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收入如何进行税法规制的探讨.本文考察了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资金的来源,分析商业化非营利组织征税的必要性和区别性,最后从减税角度对征税范围、征税标准、征税比例三方面比较得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征税的办法.【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商业运作;税收【作者】陈影;章新蓉【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政府拨款减少以及公众对于非营利组织提供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民办非企业单位日益增多,给非营利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便成为一种趋势。

但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几乎没有涉及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行为,所以出现了税收政策与征管实践的矛盾:对非营利组织与其宗旨相关或无关的商业活动是否应当征税。

若征税,非营利组织可能因为成本过高而面临破产,丧失自治性而被归同于政府;若不征税,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行为不仅会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混淆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识,还会影响社会向一些真正的非营利组织进行捐赠和支持,从而阻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所以探讨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资金是否应该征税以及如何征税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一、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资金的来源美国经济学家BurtonA.Weisbrod(1974)指出,现代经济社会的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发展模式,更多地参与到与企业的竞争中去。

陆道生等(2004)认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两个途径:一种是以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为基础,再以商业化的方式来经营;另一种是从非营利组织的基础中创造出新的社会企业组织。

非营利组织分为互益组织和公益组织,前者收入主要来自向组织内部会员提供服务的收费,如健身俱乐部等,后者主要来自向大众提供服务的收费,如社区医院、收费性的养老院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管理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管理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管理策略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是指其行为目的并不在于寻求赢利,而是服务于公共利益或其他非经济目的的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可以是慈善机构、社会福利组织、文化艺术协会等多种形式。

它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服务于公众利益,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逐渐被认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与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非营利组织通常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它们的运营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会目的,提供服务或促进某个特定的领域发展,因此经营方式和商业公司有所不同。

(一)资源来源资源来源是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的第一个方面。

非营利组织依靠各种各样的资源来维持自身的运营,包括政府补贴、捐赠和志愿者服务等。

其中政府补贴和捐赠是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与公司的运作方式不同,非营利组织不依赖于销售产品获取收益,同时也不会向股东支付股息。

为了避免违反非营利组织的属性,有些组织规定自己的盈余必须用于组织的宗旨或是再投入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同时也建立了一天的、一定期限等限制导致非营利组织缺乏持久的财力保证。

(二)组织结构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通常是围绕着特定的活动、问题或目标而建立的,例如反贪组织、环保组织、慈善机构等。

这种运营模式,使得组织的构建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随时组建或解散团队,招募志愿者或雇用专业人士等。

但是这也会带来一些困难,比如说人员流失、交叉重叠等问题。

(三)目标实现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这与商业企业的目标不同,商业企业的具体目标通常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和利润,而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的利益。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策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策略着眼于如何通过行政管理、社会公众和捐助人等多方合作,推动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非营利组织业务的特殊性,组织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研究非营利组织是指社会上从事慈善、公益等活动的组织,其目的是追求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而不是盈利。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日渐成熟,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宗教组织和慈善团体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非营利组织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慈善机构、文化机构、政治团体等。

其起源是因为个人或组织感到需要改善社会问题,例如教育、医疗、环境等,而政府和市场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填补了市场和政府无法满足的部分,从社会公正与治理的角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和对非营利组织的重视,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统计数据表明,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其规模、质量、能力也越来越强。

例如,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共登记团体组织105.76万个,其中慈善事业组织11.6万个。

非营利组织对优先民生、扶贫济困、教育、文化等领域贡献突出,解决了大量社会问题,提升了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研究非营利组织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管理挑战。

例如,非营利组织缺乏盈利性驱动,且员工工资水平不如企业高,因此很难吸引到更好的人才;管理模式也不能直接从企业中借鉴,因为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目标、实践方法和社会价值追求都截然不同。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研究至关重要。

1.组织结构与管理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更多地依赖于志愿者和捐赠者,且机构内部往往没有职业经理人。

这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式必须与之匹配。

非营利组织应考虑如何吸引、管理和保留志愿者,如何实现组织目标、协调组织关系,如何维护组织声誉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借鉴管理学原理,寻找适用的解决方案。

2.资源管理非营利组织往往依赖于捐赠者和政府补贴等外部资金来维持运转。

如何管理、调配和更新组织资源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课题。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影响因素、策略与效应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影响因素、策略与效应
与商业企业、政府机构或 其他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 关系,共同实现组织的目 标。
建立联盟
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建立联 盟,共享资源络 ,参与全球议题和合作项 目,提升组织的国际影响 力。
创新与适应策略
创新组织结构
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适应市 场化的需求。
01
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政府补贴或捐赠,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可能导致组织运营的不稳定。
资金使用透明度要求高
02
非营利组织需要向捐赠者和政府负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和有效性。
筹款与项目执行压力
03
为确保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筹款和项目执行的压力可能影响组
织的使命和长期规划。
使命与商业利益的平衡问题
1 2 3
06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未来 趋势与建议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性质、权利 和义务等,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
强化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行 为和市场化的过程。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非营利组织定期公开财务报告和业务活动信息,提高透明度和 公信力。
02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 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
组织文化
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和愿景通常与市场化运作存在一定的冲突。例如,非营利组织强调社会 效益,而市场化强调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在保持非营利组织使命的同时,实现市场化运 作,是组织内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资源限制
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捐赠和政府资助,因此资源有限。在考虑市场化策略时,非营利组织 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

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转型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转型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转型与发展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非营利组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市场化转型,以实现更加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非营利组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转型和发展的策略,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特点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不以盈利为目的非营利组织不追求利润或经济利益,而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其宗旨和目的是服务于社会,而非谋求个人或企业的经济利益。

2. 具有社会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与社会和公众的利益紧密相关。

它们的活动范围通常涉及教育、文化、医疗、环境保护、减贫扶贫等公共事业领域。

3. 管理结构透明非营利组织通常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并且在公共信息披露方面非常重视透明度。

其职责和义务也是非常明确的,使得其运营和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挑战和机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 募集资金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竞争的压力。

相应的,非营利组织募集资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寻求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增加资金来源。

2. 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许多非营利组织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不善于利用市场规律和商业手段进行运营和管理,导致其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而面对这些挑战,非营利组织也要紧抓时机,抓住机遇。

它们所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1. 逐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非营利组织服务于公共利益,为弱势群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其工作得到了广大社会群众的支持和关注。

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问题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存在着筹资困难、运作不够科学和规范等问题,已经影响了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文提出非营利组织必须开展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及运作思路,希望对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所启迪。

[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公益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制度文化,转型期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从总体来看,非政府性、自主性和自治性缺乏,在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功能发挥。

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承担了更多社会服务职能但资金捉襟见肘的非营利组织若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市场导向的运作模式。

因此,如何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效率与效益,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分析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非营利组织必须扩大自主经营、彻底摆脱依赖心理,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市场化运作。

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市场化运作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性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1.市场化运作是非营利组织获得发展资源、获取公众支持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来,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乏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最重要原因是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意识不强,不善于开拓多渠道的获取资源的途径。

只有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运作手段和策略,一方面能够将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及愿景这一组织命脉简明扼要地展示于人前,让公众人士更容易、更清晰地了解该组织的理想与宗旨,突显机组织的独特性,以证明组织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加强活动宣传与引导,让受众者产生共鸣,激发其参与的热诚,才能得到更多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以获得更多的组织资源,确保组织目标与战略的实现。

2.市场化运作可使非营利组织更新经营观念、提高竞争力和形象力。

由于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自愿性和奉献性等特点,使不少非营利组织认为自身不需要营销也不应该营销,导致人们对组织不了解,缺乏透明度、公開性和信息交流,参与热情降低。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及其规制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及其规制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及其规制税兵(本文字数:2949)《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摘要:要合理限制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防止其成为个人利益的输送工具,就需要跨越民法、税法、行政法等法域,构建一系列的规则束。

政府以税收优惠等特别利益,来引导非营利组织主动接受法律监督,此为诱致型法律规制;禁止非营利组织内部成员从商业活动中牟取私利,此为禁止型法律规制;为解决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确立起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公众义务,此为义务型法律规制。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泛商业化;法律规制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7)12-0085-08作者简介:税兵,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南京210093)当下重商主义时代,非营利组织并不只是“爱心”、“利他”等崇高名词的象征物,其组织体身上散发出的商业气息正日渐弥漫。

许多非营利组织拥有巨大的资产,它们所开展的广泛商业活动几乎已经和营利组织无甚区别。

非营利组织泛商业化现象在中国社会也随处可见。

最近的例子是,美国“探索”频道拍摄了反映少林方丈释永信的短片《新少林方丈》,观众们惊奇地发现,该片英文版中的“方丈”竟然被译成了“CEO”。

“少林方丈成CEO”的黑色幽默揭示出非营利组织制度暗含的一对紧张关系:一方面,作为结社自由权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成为人们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物质平台,本应为天下之公器;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组织内部没有类似于营利组织股东权的权利制衡结构,易于沦为个人藏私之利器。

因此,对非营利组织商业活动过分严格的管制可能危害结社自由,过分宽松的放任可能导致对公众利益的争夺。

那么,如何合理规制非营利组织的商业活动呢?该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非营利组织本质上虽为私法主体,但又和社会公共利益紧密勾连,“公”与“私”的双重性格使得非营利组织制度成为私法与公法相互交织的场域。

鉴于此,本文期冀借助域外经验的考察,探讨如何横跨民法、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域,通过建立起一系列交织齿合的规则束,消解非营利组织的过度商业化现象。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探讨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探讨

非营利组织策略管理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涌现出来。

这些组织以提供服务、推广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与商业企业不同,其追求的并不是经济利益,而是社会价值的实现。

然而,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如巨大的竞争压力、筹资困难、人员招聘和管理、带来的社会影响等。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策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策略管理。

一、非营利组织应该如何制定战略?制定战略是管理层面临的最基本问题。

非营利组织所面对的问题与商业组织往往不同。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不在于追求利润,而是在于更好地服务社会。

因此,当非营利组织面临制定战略的时候,应该不断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切合实际,力求做到切实可行。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制定应该体现以下特点:1. 定位明确。

非营利组织应该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使命,选择相应的服务方向,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2. 创新思维。

同时,非营利组织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在竞争中站稳自己的脚步。

3. 以合作为基础。

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加强组织自身的合作能力和竞争力。

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而又不失实用性的战略制定计划,使组织内每个成员都能明白自己的职责,为实现总目标而斗争。

二、如何进行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制定好了,接下来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与控制。

非营利组织在实践中面对的很多问题,如何进行战略实施和控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1.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往往是权衡的阶段,这里需要对战略制定的计划进行协调。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合作和协调,实施偏离计划的情况就会发生,从而导致战略的失效。

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保证组织内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并且避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过多的失误。

2. 控制阶段。

控制阶段是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过程,仅仅通过控制就能够掌握实施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控制中,应该尽可能做到模块化管理,注重效益性和协调性,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

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利弊

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利弊

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利弊20世纪以来,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证明,商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壮大规模和推广其社会使命的重要手段。

商业化经营对非营利组织有利也有弊,它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治理结构、经营能力以及发展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应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趋势方面,不仅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更需要非营利组织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优化组织的治理结构。

标签: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商业化经营1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辨析1.1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界定在分析非营利组织商业化之前,应该首先确定什么是非营利组织。

目前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因为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定义。

比较权威的界定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中心提出的非营利组织的“结构-运作性”定义,即符合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五个特征的组织都可视为非营利组织。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人们普遍认为非营利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 其收入主要来自会员缴纳的会费和社会的捐助, 而非来自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许多人对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趋势产生了质疑,商业化的非营利组织是否已经失去了“非营利性”这个特征,是否已经不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了呢?非营利领域的知名学者莱斯特.塞拉蒙教授就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做出了明确界定。

他指出,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不以营利为目的,即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组织的根本宗旨;2.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即非营利组织允许从事一定形式的经营活动赚取利润,只是赢余收入不能在成员间进行分红或利润分配;3.不得将组织资产转为私人资产,即非营利组织的资产是一定意义上的“公益或互益资产”,属于社会,不归组织经营者所有。

由此看来,目前人们对“非营利性”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非营利组织完全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性活动及产生利润,只要该活动遵循“非营利”的原则,而不是受利润驱动,以营利为目的。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王平
【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经济》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王平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2
【相关文献】
1.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姜延琪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宋迎华
3.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J], 刘春香;刘飞跃;李华;谢锋
4.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J], 钟骏华;洪婉婷
5.论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J], 吴健智;栾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探讨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探讨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和服务。

在如今社会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也需要不断演进和改善。

一、目标导向与商业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同,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应以社会目标为导向。

这意味着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要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为此,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目标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组织的运营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多元筹资合理的筹资和资金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经营模式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不同于商业组织,其收入主要来自社会捐赠和政府补助。

组织需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开展募捐活动,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提升公众认同感。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可以考虑与企业、基金会等合作伙伴进行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三、优化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需要注重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管理者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此外,组织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团队合作机制可以提高组织的协同性和执行力,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需要积极倡导和实施社会参与的理念。

通过有效的社区互动、志愿者培训和参与型项目设计,组织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同时,组织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新媒体工具,扩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组织的事业。

五、创新发展创新是非营利组织经营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竞争激烈的公益领域,组织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开展全新的项目和活动。

在创新中,组织可以借鉴商业模式,建立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提高自身的发展可持续性。

此外,组织还可以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社会创新模式,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估和反馈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模式必须建立在持续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之上。

非营利组织资产处置初探

非营利组织资产处置初探

非营利组织资产处置初探
孙录宝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组织》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目前,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着单一性,即非营利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资产或转交同类性质的其他非营利组织,或收归国有.这样的资产处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质,但是显然不适合现阶段我国非营利组织多元化的的发展需求,与当前非营利组织的融资方式、产权关系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都存在矛盾,并极有可能造成非营利性组织志愿失灵、资产流失、削弱社会捐资积极性等不利影响.因此,要保证我国非营利组织资产处置的顺利、合理、稳步、有效地进行,就应当从明晰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归属入手,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及产权关系下多元化的资产处置方式,同时还应当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采取具体有效的资产处置策略.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孙录宝
【作者单位】山东省华鲁管理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2
【相关文献】
1.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技术模式选择初探 [J], 许辰;李常青
2.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效益性审计初探 [J], 陈敬
3.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初探 [J], 孙莞淇
4.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其相关对策初探 [J], 孙莞淇;
5.高校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思路初探 [J], 郑武权; 陆双妹; 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及启示
赵继兴
【期刊名称】《陇东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4)004
【摘要】非营利性构成了非营利组织的根本特征,然而,当今欧美国家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商业化经营一方面是非营利组织解决自身资金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会威胁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组织使命.如果说国外非营利组织过度商业化经营后需要利用混合模式的多种选择以平衡商业化经营与组织使命的话,那么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过度依赖政府后同样也需要利用多种选择以平衡依赖于政府和组织的使命.而这多种选择反映在资金来源上即为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只要摆正目标与手段的位置,坚守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和组织使命,相信商业化经营也会成为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不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我国非营利组织完成其组织使命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赵继兴
【作者单位】安徽固镇县委党校,安徽固镇233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6
【相关文献】
1.国外营销学界关于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研究及启示 [J], 侯俊东;杜兰英;李剑峰
2.国外非营利组织机构会计制度及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启示 [J], 景俊琦;冯岩淑
3.国外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经验与启示——基于SKAO内部审计实践 [J], 李宝智;顾霞;孙赫阳
4.国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综述与启示 [J], 于国旺
5.国外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制度启示与借鉴 [J], 何卓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
杨凤禄;孙钦钦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受外在环境变迁的影响,非营利组织面临着成本增加、捐赠和资助减少,营利性公司成为竞争对手等威胁,越来越多的开始向商业领域拓展.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产生的原因、商业化的途径,以及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等问题的初步探讨,初步回答了非营利组织如何使得利润产生行为与组织的使命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等问题.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杨凤禄;孙钦钦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
【相关文献】
1.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及启示 [J], 赵继兴
2.关于非营利组织商业化运作税收制度的探讨 [J], 陈影;章新蓉
3.资源依赖视角下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动因分析 [J], 韦思穗
4.国外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研究述评 [J], 程培
5.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企业化发展研究 [J], 杨慧;厉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杨凤禄 孙钦钦(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受外在环境变迁的影响,非营利组织面临着成本增加、捐赠和资助减少,营利性公司成为竞争对手等威胁,越来越多的开始向商业领域拓展。

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产生的原因、商业化的途径,以及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等问题的初步探讨,初步回答了非营利组织如何使得利润产生行为与组织的使命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等问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商业化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39(2007)05-0058-05On the Co mmerci alization of Non -profitO rganizationsYANG Feng -l u SUN Q in -qin(Schoolof Econom i c s ,Shandong Universit y ,J i n an 250100,P .R .China )Abstract :N on -pr ofit or ganizations ,which ar e easil y affected by the changing exter nal environ ment ,arefaci ng pr oble m s such as t he increase of cost ,decr ease of donati ons and the co mpetition of pr ofit sectorsi ntr uding into the field of socia l ser vice .A s a r es u lt ,m or e and mo r e non -profit organizations ar e m a kingt heirw a y into the business world .Thr ough the discussion of t he f o ll o w ing topics suc h as t he causes ofco mmercialization ,the w ay that can be c hosen ,t he risks existing in t he pr ocess of co mmercia lization andho w to avoi d t he m ,t his paper is an atte mpt to ans wer the follo wing question :Ho w ca n non -profit or gani -zations co mbi ne t heir r evenue -generating activities and t heir m issi ons together i n or der to ser ve societybe tter .K ey wor ds :non -pr ofit organization ;social entr epr ene urs hip ;c o mm ercializati on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传统上,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经营,解决或减轻诸如饥饿和贫困等问题,它们也提供基本的社会物品,比如教育、艺术和卫生等。

在公众的心中,非营利机构应该致力于一些有价值、并往往是赊本的事业,它们的存在本身被看作要依赖于慈善捐赠,而赚钱与慈善事业是完全无关的两回事。

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需要有一个坚实、稳固的商业模式。

从非营利组织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收稿日期:2007-04-21作者简介:杨凤禄(1962-),男,山东烟台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公司治理。

2007年第5期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看,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正在向商业经营的方式靠拢。

非营利组织作为自负盈亏的法人,采用商业化经营是其适应市场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概念及相关的研究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之组织。

所谓非营利组织商业化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运作的实体,在保持组织社会使命的前提下,通过商业化的管理,提高组织效率,并从事产生利润的商业活动。

组织获取利润只是商业化的手段,更好的完成组织的社会使命才是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最终目的[1]。

美国是世界非营利组织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相当深入,而且在实际的运作上有许多创新的方法。

在实际非营利组织运作方面,以帮助游民重生的罗伯特基金会(The Roberts Foundation)提出了新社会企业家的观念,这些人是具有社会工作、社区发展或企业背景的非营利管理人员,他们通过创建社会目的企业,企图去为处于国家经济主流边缘的人们,提供发展的机会[2]。

该基金会进一步提出非营利企业(N on-P r ofit Enter prise)的定义,认为非营利企业是一种产生收入的机制,其目的是为非常低收入的人们创造工作或训练机会。

在关于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研究方面,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93年成立了社会企业发展中心(The I niti-ative on Socia l Ent erprise),它推展的重点在于社会目的企业的发展,包含了非营利组织或带有社会目的的私人公司,以及对社区有贡献的企业组织。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认识到社会部门中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在逐渐增加,并试图去探讨企业家精神如何能够有助于了解社会企业家在管理上的挑战,遂于1997年成立了社会企业家精神发展中心(The Social Entr epr eneurship I nitiative)。

欧洲社会企业研究组织认为,社会企业是存在于第三部门组织的一种新组织。

在欧盟国家中普遍发现,为建立能够共同接受的概念,采用操作型定义,分为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持续生产产品或(和)销售服务;高程度的自主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层级;付薪工资的极少化。

社会方面包括五个指标:具有利于社区的明确指标;由一群公民开放启动;决策权不以资金拥有者为基础;民众的参与;利益分配的限制[3]。

台湾地区较早地开展了社会企业的探讨。

2001年,在高雄举办的志工台湾研讨会中,陈金贵教授提出志工组织的社会事业化概念,此处,以“社会事业化”的名称出现是为了要避开商业化的敏感字眼,但又未达到企业化的经营程度,采取中性的事业化说法,这样能够被一般非营利组织所接受。

同年,行政院青辅会和花莲县青少年公益组织承办了“福利事业产业化工作坊及福利产业特展”,这是台湾第一次以福利事业产业化为主题的研讨会。

此外,台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研究生萧盈洁以“非营利组织事业化———以社会福利为例”进行研究,认为非营利组织事业化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中,运用企业化的精神与方法,为组织创造经济上与使命上的价值[4]。

非营利组织采取企业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目的,将是未来非营利组织无法避免的现象。

在美国,通过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努力,已将企业家精神的观念融合在非营利组织中;在欧洲,则结合非营利部门和社会经济发展出一种包括不同组织型态的社会企业;在台湾地区,非营利组织的事业化行为也正在起步。

二、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的原因非营利组织的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曾经是民间志愿捐赠。

随着非营利组织的筹资环境逐渐变得复杂,自筹资金的比例逐步增加,适当的市场运作正被引入非营利领域,成为新时期非营利组织壮大规模和推广其社会使命的重要手段。

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经营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5]:第一,市场经济主导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赢利行为在非营利世界中容易被接受。

随着市场力量的广为称道,人们越来越相信竞争和追求利润对促进效率和变革的作用。

很多学者曾经从根本上对传统公营事业的表现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应该在社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寻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新方式。

有研究发现:组织性的慈善机制会毁掉受益人的自尊,给他们制造一种孤立无助的感觉,因此,组织开始向受益人收取一些服务费。

其他一些组织则运用商业手段帮助人们树立自立更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许多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都在寻求新的方式提供社会产品和服务,而不使受益人产生依赖心理。

台湾出现了一系列非营利组织经营的企业,如洗车店、加油站、面包店、冰激凌店等,这不仅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资金,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一些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

第三,商业化经营是非营利组织财务可持续发展的钥匙。

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领导人认识到自营创收的活动是比捐款和拨款更为可靠的资金来源。

为实现财务可持续性发展,各组织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防某一来源收入减少或消失。

商业性融资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些资金的使用没有限制,可以用于各种目的,而非营利组织所获得的拨款和捐款往往只能用于特定的项目和目的。

第四,提高组织效率、寻求更多外部捐赠的需要。

争夺慈善性基金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那些更具市场基础的组织更容易筹集到资金。

许多基金会都把它们提供的资金局限于短期,以促使受资人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G r egor y D ees ,1998)。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收支能力还关系到它能够争取到多少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

在政府拨款缩减、非营利组织数量增加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只能选择部分非营利组织作为财政支持的对象,在争夺财政拨款方面,那些高效率运作、能使资助资金不断增值的组织更具有竞争力;而且企业在选择捐赠对象和合作伙伴时,不会选择那种只能靠外部“供血”才能存活的组织。

第五,营利组织的介入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迫使非营利组织从事商业化经营。

营利性组织已经开始进入到社会服务领域,如开办孤儿院、开办学校等等,当营利组织进入到传统非营利组织经营的领域,成为非营利组织的竞争对手时,一些非营利组织也开始试验商业化经营,并且其他非营利组织也会感到有压力,从而追随竞争者转向商业化经营。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是一个趋势。

根据约翰 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的比较研究项目(GNP )1995年对全球22国的统计结果显示,1995年22国非营利部门的平均收入来源是:会费和其他商业收入占49%,公共拨款占40%,而慈善捐赠仅占11%,而且该项收入包括了个人捐赠、基金捐赠和团体捐赠在内。

该项研究表明,商业化经营已经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收入来源。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非营利部门是主要依靠私人慈善捐赠生存,尽管这一直是非营利组织积极争取的重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