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第一章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①历史原因;②市场失灵;③政府失灵;④社会的多元需求;⑤团结一致。
3.非营利组织的特征①设立目的在于服务大众,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改革与创新;②组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捐款人的捐助以及部分的服务收费;③非营利组织活动以使命为出发点,组织众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志愿者来实现使命;④提供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付出。
4.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①捐赠互助型;②捐赠创业型;③商业互助型;④商业创业型。
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注意事项: ①,提供最好的服务;②,尊重个人隐私权;③,合法明确的基金用途;④,加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⑤,避免竞争。
5.非营利组织募款管理要重视三个问题:①误用或滥用捐款人的捐款;②侵犯捐款人的隐私③募款人员的薪酬制度。
7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①目标衡量问题②组织权责问题③成本控制问题④财政短缺问题⑤职员激励问题⑥服务绩效评估困难。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生成与发展的基础1欲求包括经济欲求和社会欲求。
2交换主体、对象及制度等要素构成一个交换系统。
3交换系统的特征:成员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出内外交换关系的秩序,进而依据交换制度进行各种内外交换活动,来满足内部成员的各种欲求。
4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①忽视价值规律②滞后性③刚性④集权性。
5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①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②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③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④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6非营利组织的优势:①创新的优势②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势③承受风险的优势④社会沟通的优势⑤灵活调整的优势。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1非营利组织使命的特征:使命多元化;使命的筹资作用;使命的凝聚作用。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王智慧)
三、契约失灵理论
所谓“契约失灵”(Contract Failure)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 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 机会主义行为出现的现象。 汉斯曼认为,在再分配的慈善,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 者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等制度条件下,都会出现契约失灵现象。如果这类商品或服务由非 营利组织来提供,生产者的欺诈行为就会少得多。这是因为非营利 组织受到了“非分配约束”(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所谓“ 非分配约束”,是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该组织 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净收入必须 得以保留,完全用于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案例:黑格尔的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理论”的开山鼻祖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把“ 自由意志”描绘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主体和过程。他认为“ 自由意志”的发展要 经历“ 抽象的法”、“道德”和“ 伦理”三个阶段,而“ 伦理”的发展又要经历 “ 家庭”“、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阶段。 1)公民社会概念 黑格尔心目中的公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因而也就是在形 式普遍性中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成员的需要,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 度,和通过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而建立起来的。“公民社会 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它必须以国家为前提,而为了巩固地存 在,它也必须有一个国家作为独立的东西在它面前。” 2)公民社会的组成 具体来说,黑格尔所说的公民社会含有三个环节。第一为“需要的体系”。在这里 ,“通过个人的劳动以及通过其他一切人的劳动与需要的满足,使需要得到中介 ,个人得到满足。在这一体系中,有劳动、分工以及与分工相对应的社会等级, 即从事农业的实体等级、从事工商业的产业等级和在政府中任职的普遍等级。第 二为“司法” 。司法的职能是保护所有权。第三为“警察和同业公会”。通过警 察和同业公会,来预防遗留在上列两体系中的偶然性, 并把特殊利益作为共同利 益予以关怀。 3)作为经济领域的“需要的体系” 在黑格尔所指的公民社会中,“需要的体系”对应于经济领域。他明确指出政治经 济学就是研究这一体系的科学。他还盛赞政治经济学“使思想感到荣幸,因为它 替一大堆的偶然性找出了规律。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讲课讲稿
与联合国体系有关,在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并通过会议机制等决策机制参与影响国际决策。
第3章中国的非营利组织
1.术语: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双重管理:国家队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以及日常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
4.双重管理的含义,管理体制的缺陷?
国家队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以及日常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加强了政府在登记管理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限制,分散责任回避登记机关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冲突,使得非营利组织必须成为政府所属的一定职能机构所需要和能够控制的对象,极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和恐慌之,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不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环境分析:趋势分析、将焦点放在组织的外部环境上,意把握各种主要外部因素的变化趋势。
战略规划书:包括宗旨、简史、愿景、任务、中期目标、策略和行动方案。
2.什么事战略管理?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实行战略管理的好处是?
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活动和发展实行的总体性的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1.明确组织的宗旨;2.界定组织的任务;3.树立组织的愿景;4.明确组织发展的优先目标;5.分析和诊断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把我各种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会。关系到组织如何长期有效运作,运用得当可以整体提升员工的主动性和服务能力。
2.非营利组织的领导有什么特点
兴趣、良好的沟通技巧、保持客观和超然。
3.实际工作中那种领导风格比较有效,各种风格额改善方法?
高组织与高体贴的四分图!
4.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治理和决策的区别?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自主、负责、积极参与的各种非营利组织初步涉入社会各重要议题的倡导、参与公共事物或提供公共服务,俨然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组织、非营组织三足鼎立之势。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建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上的。
公民社会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为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奠定理论基础。
一、公民社会(1)公民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公民社会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的基础上,指的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另一类定义则建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指的是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进入九十年代,以国家、经济、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民社会定义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中,戈登.怀特(Gordon White)的定义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当代使用这一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它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系统构成公民社会的基础。
公民社会的特征:1、志愿性与合作性 ; 2、公开性与开放性;3、非官方性; 4、横向的协作;5、信任和容忍;6、法治原则。
(2)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从上面所简要介绍的公民社会理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一个地区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的一种表达,它的非官方性、非营利性和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使它成为一套最适合从下而上发展,构建发达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16
示底 一 了下 根 政坐 烟 府栋 二 浪楼 两 费” 油 问, , 题这 一 的首 顿 严顺 饭 重口 一 性溜 头 深牛 刻, 地屁 揭股
“
17
该理论通过论证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 共物品上的局限性,从功能上证明 “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不过该 理论更多的是说明了政府与“第三部 门”之间的互补关系,并没有揭示是 什么因素使得某些产品或服务只能由 “第三部门”提供。
23
四、第三方管理理论
又称志愿失灵理论,由萨拉蒙提出 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不是万能的, 它也有固有的缺陷,会产生志愿失灵,而政 府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 政府和NGO应建立起合作关系 非营利部门的缺陷:慈善的供给不足、慈善 的特殊主义、家长式作风及慈善的业余性
24
20
契约失灵——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 致仅仅依赖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 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 主义行为出现的现象。
21
信息不对称性私人物品
信息不对称的物品有两类,一类是服务的购 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中间隔了一层;另 一类是服务本身的性质太复杂,消费者对它 难以评估。前者如智障儿童的特殊学校、养 老院、慈善机构 ,后者如医院 。 契约失灵的结果是使消费者的福利蒙受了大 量的损失。
公民社会的多种规范性词义
(1)公民社会是政治社会,与自然状态相对。 (2)公民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 (3)公民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为基础、并由司法、 警察和同业公会参与其中、对个人自由加以保护的 私人领域。 (4)公民社会与由非政府的、非经济的公民组织形 成的社会领域有关 (5)公民社会被用来同时指社会的一个部分以及拥 有该部分的社会整体
22
“非分配约束”——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 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 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 汉斯曼认为,“非分配约束”是非营利组织区 别于营利性组织的最重要特征,能抑制生产者 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契约失灵理论更多的注意了非营利组织本身的 特征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6、局限与贡献 贡献:
从资源筹措与服务提供两个方面入手,更加 详细地阐述了政府与NPO之间的关系。 局限:
5、主要观点: 他认为在营利组织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会出现契约失灵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契约失灵”? 因为传统假设过于理想,即: (1)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商品或服务有较精确的比较和认识; (2)选定的厂商的商品或服务在出售时与价格一致; (3)厂商是否遵守了已达成了协议。但是,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实际上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 得某些特定的活动只能由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承 担?
基于此,汉斯曼从营利性组织的局限性入手对非营利 组织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二、契约失灵理论
4、分析范式(角度) 功能需求分析,从营利组织的的局限性出发分析。
局限:
理论适应性问题:即其理论是在第三部门较为发展的 美国社会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国家并不完全适应。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1、代表人物: 基德伦(Benjamin Gidron)、克莱默和赛拉蒙
2、提出时间:1992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会出现市场失灵 志愿部门是专门提供集体类型物品的部门。
• 他认为,志愿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取决于公共部门能够满足选民 的多样需求的程度。
(新)非政府组织管理
05723非政府组织管理(教材: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一、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借力发展战略:借力发展战略是根据非营利组织自身特点,开发适合的经营项目创造收入,为实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非营利组织治理:非营利组织自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非营利组织治理是一种合同关系,其交易成本低于市场组织的交易成本,在非信息对称条件下,体现为一种关系合同。
广义的非营利组织自理,其功能是配置责、权、利。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根据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要求科学地预测、分析自身变化的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制定必要的政策与措施、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与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合格的员工。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自身的建立与成长中对经济、文化、教育、社区、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它取自于社会,也必须回报与社会,因此它对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民间出于一致的兴趣或要求而自发组建的,包括基层民间化的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未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原因:原因是:①历史原因;②市场失灵;③政府失灵;④社会的多元需求;⑤团结一致。
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①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②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③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
④市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
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制度:①信息生成制度。
这是指规范非营利组织向利害相关者所公开信息而产生的一系列制度要求。
所谓信息生成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与非营利组织活动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信息集合)②信息复核制度。
③信息公开制度。
这是指规范信息披露的途径、时间、格式等制度要求)④信息使用制度。
这是指规范信息使用者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行为的制度安排)⑤违规惩罚制度。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社会问题,欲求改善社会,这种力量催生了众多的非营利组织,如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等。
这些非营利组织负责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公益,为社会化解矛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对于其长远发展和成效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高效管理是其成功发展的基础。
1. 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在组织建设时要明确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机构设置。
组织人员的选拔,培训,团队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他们可以为组织灵活运转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预算的制定非营利组织的预算制定十分重要。
与盈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发展,更要考虑固定资产和服务对社会的价值。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根据实际经济状况进行适当的金融规划和预算分配。
3. 战略规划思路非营利组织在管理时也应该遵循战略规划的思路。
战略规划的好处是明确组织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有助于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长期的成功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保障社会公益。
要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公众意识公众的意识有助于提高社会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使公众更了解和支持组织的工作。
2. 合理谋划资源资源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支撑。
组织可以从各个方面谋划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捐款、名人资源、政策资源等。
优秀的资源谋划策略可以大大增加组织的发展和影响力。
3. 灵活创新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灵活和创新性,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不断地更新自己,可在发展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总体上,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引言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涉及的领域涵盖教育、医疗、人权、环保等各个方面,对社会和人民的福祉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却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运作进行探讨。
第一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保证其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
这里主要从人员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人员管理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管理涉及到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环节。
首先,在招聘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需求,确定招聘的岗位和人员的条件,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招聘,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重公平和透明,防止权力寻租和裙带关系。
其次,在培训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为员工提供专业和实用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再次,在激励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福利保障,使员工能够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在考核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员工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同时也为员工提供证明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
资金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资金管理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确保资源的透明、规范、合法和效益。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流程,防范不当操作和失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体系,保证资源的监管和追溯,确保透明和公正。
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实际执行方案,防控风险和浪费。
第四,建立健全的捐赠和资助申请、审批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合法和规范。
第五,在资金使用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注重效益和成本的平衡,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社会影响力。
项目管理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是其实现社会价值和使命的核心,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形象和口碑。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
而如何发展和管理非营利组织,已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发展、管理、筹资、营销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1.发展背景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正是与社会的进步和不足密切相连,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承接了共和国之后的大量社会事务,成为缓解社会矛盾,弥补政府弱化作用的重要力量。
2.定义非营利组织首先是向公众服务的,其目的不是从服务中获取利益,而是为了服务公众的福利。
其次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必须组织良好,监管严格。
最后是要有社会价值感,非营利组织不能只是个人行为,而是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类型非营利组织通常包括青年服务、慈善、文艺、教育科技、扶贫济困、自然保护等各种领域。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1.组织方式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式通常是由公益性的民间组织或机构的负责人来维护。
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考虑到后勤、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维护和保障。
2.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根据非营利组织的情况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理性的分配工作任务,工作岗位,确保人员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均能充分体现和发挥。
3.会计和财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方面。
正确地处理会计和财务问题,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更为重要。
管理者需要建立财务制度,确保财务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来规范经济管理。
三、非营利组织的筹资1.流程非营利组织的筹资主要有赞助、捐赠、捐款和基金四个步骤。
赞助者是深入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人,捐赠者是社会各个领域的人。
而捐款,主要由公益性企业、个人和政府单位提供。
同时,基金是最重要的筹资方式之一。
2.策略非营利组织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利用社交媒体、公益性质和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筹款等。
第2章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12 系列教材
1.6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成熟期
1972年,第一次非营利组织的国际会议“环境NGO”论坛在联合国人类 环境大会上召开,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并介入国际重大事务决策,成 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 萨拉蒙指出:我们置身在一场由非营利组织发动的全球性结社革命中, 对20世纪后期和未来的21世纪而言,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民族国家的 兴起。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21 系列教材
3.1 我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历史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近代以前的民间组织在祭社集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 分为五种类型:
政治性结社 秘密结社 经济互助性结社 文化学术型结社 慈善团体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数量增多,活动领域扩大:NPO占主要发达国家GDP的4.6%,占 非农就业人口的5%,志愿者占NPO总就业人口的1/3 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增强,影响力扩大:1997年1999年,国际禁止地雷运动和 无国界医生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NPO进 行支持;2002年,2500个NPO被授予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磋商的资格; 197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允许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美国普救合作组织、 无国界医生参加会议,讨论非洲大湖地区的危机问题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 5 系列教材
1.2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原始期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设立的典 雅学院 基督教成立后的慈善救济、人 道主义: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
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住我;我 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 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我实 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 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 了。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讲解
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2.长期性和积累性。 3.生产性和增值性。 4.不可转让性。 5.使用的互惠性。
•社会资本是有生产力的,这 社会资本的形成往往基于社 会共同体内个人和组织的对内 一点和其他资本形式相同, • 与物质资本一样,社 对外交往,其作用的发挥最终 如果一个团体缺乏社会资本, • 对社会资本的使用往 会资本的形成也必须通 也必须通过社会合作来体现, 其成员之间互不信任,那么, 往产生互惠的双赢结果。 • 社会资本与拥有者共 而其效果则更具社会性。社会 该团体的许多特定目标就不 过不断积累,但其期限 资本又是无形的,它看不见、 可能实现。社会资本也是可 存并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甚至比前者还要长。 摸不着,但是有许多载体,如 以增值的,它可以在使用中 其他个人或者组织不可 信任、互惠的方式、社会关系 自行增值,使用得越多,就 能通过让渡的方式来获 可能增值得越多。 网络、惯例等。
2.2.2政府失灵
政府本身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
问题和局限,这主要体现在: 1, 政府难以满足每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 2,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着浪费和低 效率问题。
♣ 治国之道与治军之道——相同, ♣ ♣ ♣ ♣ ♣ ♣ ♣ ♣ ♣
凡能得贤良之才而委以重任, 则国将大治且可长盛不衰。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帝王之道——在顺民情 伯者之道——必逆民情。 用人之道——用人以历史为鉴 夫妻之道——要把妻子当妹妹 看 天道——民心也 治国之道——治兵,料人 用兵之道——实为人情之理 (孙子)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是指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 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萨缪尔森) 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消费的非排他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4、非营利性。 公共物品的特性与市场机制是相矛盾的,公共物品 无法通过市场体系--即由个别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 的交易来提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论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
1、论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答:非营利产生和发展应从2方面去分析。
(1)市场失灵。
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是无效的,所谓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服务。
由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人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方面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政府对此的解决方式是,提供满足中间人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这样,一部分的过度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部分人特殊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克服市场失灵的另一渠道是非营利部门。
(2)政府体制改革。
西方国家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界定不同。
1.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主张时期,政府职能十分有限:国防、外交、治安等,充当“守夜人”。
20世纪30年代,对市场的过度放任导致了西方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2.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市场理论和福利国家政策成为解决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灵丹妙药。
政府职能越来越大,被称为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
20世纪70年代政府干预经济模式导致经济出现“滞涨”现象,人们开始怀疑政府的“全能”。
3. 20世纪70年代,西方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
核心是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政府部门,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解除了对公共产品的垄断供给,实行对外招标。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提供了制度上和空间上的支持。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而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NP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一)中国NPO建设存在的问题1、人力、财力缺乏2、组织能力欠发达,不能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3、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较小4、政社不分(二)原因1、内在原因非营利组织从理论上说先天有三个“不足”。
一是非营利组织缺乏个人利益的存在。
二是非营利组织缺乏提高效率的竞争机制。
三是非营利组织缺乏显示绩效的判断标准。
这三个因素是非营利组织与生俱来的,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不可避免。
2、外在因素制度方面:法制的缺陷;管得太死与监管不力。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赞助和支持来实施的
(二)非营利组织对企业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对企业具有促进和监督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非营利组织活动的扩展,不仅使企业内部福利 社会化,减轻其成本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而且不断地吸收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剩余劳动力,促进了 产业的更新换代。 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和 监督的主要力量。
(二)企业的失灵
企业的两面性
企业内外分工与协作的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企业不断向原本属于市场和社会的领域渗透扩张,造成市
场和社会的机能劣化。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和支配与“企
业中心社会”等现象就是其显著表现。另一方面,企业规 模的膨胀也对其自身的发展造成重大障碍。
(三)政府的失灵
•
例如在产业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己实现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其经济实力的同时,借助于权力和社会名望来攫取财富的情 况也很普遍。
交换活动及其特性
• 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来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求,所 以经常在对社会互酬性的的期待下进行交换活动。在近现 代社会,交换可被视为人们欲求满足活动的基本形态。 • 交换在具有going-concern(因对交换抱有共同期待而形成的人们 的社会结合)的特性
三、市场、企业和政府的失灵
(一)市场的失灵
市场机制的两面性 一方面,市场经济是激活追求经济合理性和高 效率的源泉,它通过供求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 机制,形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由此 创造出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盲目的自由竞争很容易造成资源的 巨大浪费、垄断的形成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随着市场原理在社会领域的渗透,家庭和社区的 机能被大大地削弱,社会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契约失灵理论
汉斯曼认为,在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 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供公 共物品等制度条件下,都会出现合约失灵现象。 • • • 而非营利组织具有“非分配约束”的特点。 “非分配约束”: 即不能分配利润给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组织成 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利润必须得以保留,完全用于为 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正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组织有此特点,非营利组织在弥 补“契约失灵”上有独特的优势。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学习目标:
1、明确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论述 2、理解“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企业失灵”的内涵 2、了解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的关系 3、了解非营利组织在满足人们需求方面的优势 重点: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难点: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企业间的关系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2.非营利组织对企业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对企业具有促进和监督的双重作用。 ●非营利组织活动的扩展,不仅使企业内部福利社会 化,减轻其成本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而且 不断地吸收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产业 的更新换代。
●非营利组织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和监督的 主要力量。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志愿部门:既不是正式的强制,也不是利润取向的商品和服务的交 换的剩余的活动范围”。它主要以志愿主义的原则来运作。 在伍思努看来,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和 交换关系,这包括:竞争与合作;各种资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 等。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 社会经济基础
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盲目性
近年来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显著特征 之一,就是涌现出大批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活 动进行社会评价、规范、监督乃至引导的组织。
如:2012年初,美国公平劳工协会应苹果公司邀请,
前往苹果公司供应商富士康在深圳的分厂对劳工情况进行
审查。
•
二、契约失灵理论
6、局限与贡献
贡献:
• 注意到了非营利组织本身的特性,并深入分析了“非分配约束”的特 性在提供某些物品中的优势地位,从而论证了为什么某些特定的活动 职能由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承担。
局限:
• 仍然是站在制度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非营利组织这一组织形态存在的必 要性,带有浓厚的功能分析的色彩,他同样没有对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规模和制度供给状况做出更为全面、细致的分析。
•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6、局限与贡献
贡献:
首次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明确了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 并指出非营利组织也存在“慈善失灵”的现象。
局限:
理论适应性问题:即其理论是在第三部门较为发展的 美国社会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国家并不完全适应。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1、代表人物: 基德伦(Benjamin Gidron)、克莱默和赛拉蒙 2、提出时间:1992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政府与非营利部门的关系远比政治上的论争要复杂, 因此他们希望提出一种基本模式,来更好的描述福利国家 中政府与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4、分析范式(角度)
对政府与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跨国比较之后提出这个理论的。
5、主要观点:
• 所有的福利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服务的资金筹集和授权 (financing and authorizing of services);二是服务的实际配送 (actual delivery)。这两类活动可以由不同的制度来实施。他们以 这两种要素为核心变量,提出了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的四种基本模 式: (1)政府支配模式 • (2)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 (3)双重模式
在概念上,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比 较清楚,但在实践中,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的 关系正变得日益模糊。
五、政府、市场、NPO依赖理论
4、分析范式(角度)
互动和交换的视角
5、主要观点:
国家:“由形式化的、强制性的权力组织起来并合法化的活动范 围”。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强制性的权力。 市场:”涉及营利性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系的活动范围”,“它 是以与相对的供给和需求水平相关的价格机制为基础的”。市场主要 以非强制的原则来运作。
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社会使命使其对教育、科学校术 研究、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
全社会的生产率。
非营利组织本身的活动能够直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调整产业结构,消化吸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剩余劳
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美国为例,早在1985年,其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 已经占到全国就业人员的25%,拥有国民财富的15%。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1.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 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
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 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 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 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
• (4)合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6、局限与贡献
贡献: 从资源筹措与服务提供两个方面入手,更加 详细地阐述了政府与NPO之间的关系。 局限:
忽略了市场
五、政府、市场、NPO依赖理论
1、代表人物:罗伯特· 伍思努
2、提出时间:1991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二、契约失灵理论
4、分析范式(角度) 功能需求分析,从营利组织的的局限性出发分析。 5、主要观点: 他认为在营利组织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会出现契约失灵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契约失灵”? 因为传统假设过于理想,即: (1)消费者对不同厂商的商品或服务有较精确的比较和认识; (2)选定的厂商的商品或服务在出售时与价格一致; (3)厂商是否遵守了已达成了协议。但是,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实际上 生活中不存在。 因此,汉斯认为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 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就是所谓“契约失灵”现象。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 济基础 •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优势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 • • • • 一、政府失灵理论 二、契约失灵理论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四、政府-非营利组织类型学 五、政府、市场、NPO依赖理论
一、政府失灵理论(government failure theory)
韦斯布罗德认为:可采取以下途径来进行替代性选择满足差异性需求。
形式
移民
弊端
人们的迁移是有成本的,而且人们在选择居住地 点的時候往往更多考虑其他因素,而不是当地政 府的福利政策。 人们有可能组成只包括他们自己的政治单位,形 成较低层次的政府來提供公共物品。但同时存在 一些不满 会出现市场失灵 志愿部门是专门提供集体类型物品的部门。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the third party government) 1、代表人物: 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非营利组织研究专家赛拉蒙 2、提出时间:1981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非营利部门研究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 理论在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进行解释时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 局限性。因此,重新构建更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是非常必要 的。
沃尔玛“企业社会责任”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1.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
任、社区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
而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 对各种非营利组织的赞助和支持来实施的,因为非营利组 织在上述方面往往比企业更专业、更具效率性。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4、分析范式(角度)
从整体社会角度审视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5、主要观点:
在赛拉蒙看来,在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理论中,志愿部门往往被视 为在政府和市场失灵之后的辅助性衍生物,是由于政府的局限产生的 提供公共物品的替代性制度。赛拉蒙认为,这些观点忽略了非营利部 门本身的缺陷。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有着固有的缺陷 的,会产生“志愿失灵”( voluntary failure ),而政府可以视为是 “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
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
求助市场 求助NPO
他认为,志愿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取决于公共部门能够满足选民的 多样需求的程度。
一、政府失灵理论
6、贡献与局限 贡献:
理论开创了经济学解释非营利部门的先河。
局限:由于其采用剩余分析策略,有其局限。没有对以下问题做出解释。
(1)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到底谁是最初的提供者(公共物品),谁先存在。 (2)非营利组织难道提供的都是公共物品?
1、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伯顿· 韦斯布罗德Burton A. Weisbrod 2、提出时间:1974 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经济学无法解释为什么要由非营利部门来提供公共的、集
体消费的物品。
回答的问题: (1)在政府和市場之間為什麼會存在非營利部門;
(2)哪些因素決定了物品由政府、私人市場還是非營利部門來
• 3.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联盟
非营利组织接受企 业的捐款 非营利 组织
企 业
企业借助公益活动 替升形象
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
1.非营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
相比较而言,政府的行为往往是反应式或危机处理式 的。而非营利组织则可以持续不懈地致力于特定问题的解 决,这使得特定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其特定的活动领域里, 成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组织,越来越成为政府或 国际组织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