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说课稿:《跨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跨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跨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了古典乐派与浪漫派承前启后,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

课本选取了贝多芬的《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与《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进行欣赏,这是两首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特制订如下三维目标:
1、听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与《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掌握交响曲基本知识与奏鸣曲式结构。

2、通过教师弹奏、启发、学生哼唱旋律、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其审美情趣及鉴赏古典音乐能力,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和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魅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宽阔的胸怀。

根据如上阐述,我指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本课重点是:对作品进行赏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领会音乐精神。

本课难点是:体验音乐内涵与文化,把握贝多芬的创作风格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

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法分析
教师主要采用示范奏、情境法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

学法分析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哼唱旋律等方法,理解音乐、把握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

教师钢琴演奏肖邦练习曲第三首《离别》的慢板部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段音乐大家都经常听到作为电影配乐来使用的钢琴曲。

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课题:《钢琴音乐的奇葩》。

(二)简介音乐家肖邦。

我在课前引导学生分组搜集肖邦的相关资料。

在这里请学生讨论、分享舒肖邦的作品、创作背景及艺术成就。

教师归纳。

(三)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首先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乐曲,出示显示华沙的幻灯片,学生感受乐
曲振奋人心的音乐情绪与精神气质。

接下来分段聆听,学生首先从乐曲第一段入手,再次复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乐曲的第一部分,演奏时音响分为个层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乐曲分为号召式清晰的高音旋律部分与音符密集连续滚动低音部分。

接下出示高音旋律部分的简谱谱例,引导学生读谱,用“bang”这个音顿挫有力的音进行反复的高音旋律模唱,然后播放音乐,在低音陪衬下,学生跟随音乐演唱高音旋律,用歌唱代替感受钢琴演奏时双手配合的层次与激情。

然后播放乐曲的第二段,哼唱主题旋律,感受相对哀伤的气氛,再播放乐曲第三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哪一段的主题再现?那么它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跟过
聆听,体验归纳出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在这部分我以感受音乐要素为主,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比较,体验,逐渐把握音乐特点与旋律走向与动人心弦的英雄主义精神。

(四)介绍浪漫派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与钢琴诗人肖邦创作风格,和《C小调革命练习曲》特殊的创
作背景。

学生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肖邦的故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感受诗人肖邦的赤子之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护国的情感!
(五)欣赏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爱之梦》第三首的一部分。

简介李斯特创作风格,并与肖邦的创
作风格做以简单比价,并且进一步阐释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人文内涵。

简单介绍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概念。

(六)课堂小结。

我将用凝练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
在课下继续搜集、听赏浪漫派其他体材的音乐,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