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灭菌的目的和要求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的要求1.掌握微⽣物实验室常⽤玻璃器⽫的清洗及包扎⽅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法。
3.掌握⼲热灭菌和⾼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法。
⼆、基本原理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法是从事微⽣物学实验⼯作的重要基础。
由于微⽣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于培养微⽣物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及配制⽅法虽各有差异。
但⼀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致相同.例如器⽫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与平板的制作以及培养基的⽆菌检查等基本环节⼤致相同。
三、实验材料1.药品:待配各种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琼脂、1mol/L 的NaOH 和HCl 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天平、⾼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瓶、培养⽫、玻璃漏⽃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玻璃器⽫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的洗涤玻璃器⽫在使⽤前必须洗刷⼲净。
将三⾓瓶、试管、培养⽫、量筒等浸⼊含有洗涤剂的⽔中.⽤⽑刷刷洗,然后⽤⾃来⽔及蒸馏⽔冲净。
移液管先⽤含有洗涤剂的⽔浸泡,再⽤⾃来⽔及蒸馏⽔冲洗。
洗刷⼲净的玻璃器⽫置于烘箱中烘⼲后备⽤。
2 ?灭菌前玻璃器⽫的包装(1)培养⽫的包扎:培养⽫由⼀盖⼀底组成⼀套,可⽤报纸将⼏套培养⽫包成⼀包,或者将⼏套培养⽫直接置于特制的铁⽪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段棉花(勿图8-1移液管的包扎⽤脱脂棉),它的作⽤是避免外界及⼝中杂菌进⼊管内,并防⽌菌液等吸⼊⼝中。
塞⼊此⼩段棉花应距管⼝约0.5cm 左右,棉花⾃⾝长度纟勺1~1.5cm。
塞棉花时.可⽤⼀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管⼝内。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勺5cm 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端,约成45C⾓,折叠纸条包住尖端,⽤左⼿握住移液管⾝,有⼿将移液管压紧.在桌⾯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条件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条件在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中,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试剂,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环境。
培养基的制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备培养基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以杀死任何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以下是关于灭菌条件的详细介绍和指导意义。
1.高温高压灭菌法高温高压灭菌法通常用于大容量的液体培养基或密封器皿,可以有效地杀灭大部分微生物,并且不会损坏培养基的成分。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压灭菌器,将培养基加入到无菌的容器中,紧密密封并置于灭菌器中。
然后将温度升高到121°C,保持压力大约为15 psi,持续压力下维持 20 - 30 分钟,以确保培养基中微生物的完全灭活。
2.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强效的消毒剂来杀死微生物。
消毒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或膜,使其不能生长和繁殖。
最常用的消毒剂是氯己定、过氧乙酸等。
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一些残留物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所以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注意浓度的控制和多次冲刷。
3.滤过灭菌法滤过灭菌法是利用过滤器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进行过滤,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过滤器的孔径通常为0.22微米,可以有效地过滤掉绝大部分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于无菌条件较严格的实验,如病毒培养等非常有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使用无菌装置将培养基进行滤过,在保证过滤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灭菌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材料的适合灭菌方式。
对于易挥发的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灭菌法或化学法;对于含有糖酵母等易抗菌的成分的物资,可以使用过滤灭菌法或高温高压气炉灭菌;对于固体培养基,可以使用高温高压气炉灭菌或化学灭菌法。
灭菌后应密封保存,在无菌条件下储存。
在制备培养基时一定要注意消毒工作,确保培养基的质量与纯度。
综上所述,不同的培养基灭菌方法适用的条件不同,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在灭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并保存存储条件,以便取样和使用。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原理。
2、学习并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3、了解灭菌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实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通常包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成分。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准确称量各种成分,并将其溶解在水中,调节 pH 值至合适范围,最后定容至所需体积。
(二)灭菌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的方法。
在微生物实验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必须对培养基、实验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高压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变性失活,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一般在 121℃、1034 kPa 的条件下灭菌 15 20 分钟,可以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材料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NaOH 溶液、HCl 溶液、蒸馏水等。
2、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pH 试纸、三角瓶、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配制1、计算根据培养基配方,计算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例如,配制 1000 mL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需要牛肉膏 3 g、蛋白胨 10 g、氯化钠 5 g、琼脂 15 20 g。
2、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各种成分。
先称取琼脂,放入三角瓶中,然后分别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放入另一个烧杯中。
3、溶解在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各种成分溶解。
将溶解后的溶液倒入三角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烧杯,冲洗液也倒入三角瓶中。
4、调节 pH 值用 pH 试纸测定培养基的初始 pH 值,然后用 1 mol/L 的 NaOH 溶液或 1 mol/L 的 HCl 溶液调节 pH 值至 72 74。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1
5、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 而引起污染。
返回
• 生理生化用培养基
• 2.溶解
• 加入所需要的水量,搅拌,使其溶解。
• 3.调节pH值
• 用玻璃棒沾少许液体,测量pH值。用氢氧化钠和 盐酸调节pH。
• 4.过滤 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一般无特殊要求可省 去。
• 5.分装及包扎
•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 管内(用分装漏斗)或三角瓶内,管(瓶)口 塞上棉塞。最后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好。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 性状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 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 培养基
灭菌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 体表面和内部一切微生物营养体、芽孢和孢 子。灭菌方法很多,可分为加热、过滤、照 射和化学药品法等。
常用加热灭菌法: 1、干热灭菌:
(四)实验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分装及包扎----灭菌----灭菌后试管 摆放斜面
• 1.称量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瓷缸中。
• 配方:牛肉膏5.0g,蛋白胨10.0g,NaCl 5.0g,琼 脂粉20.0g,自来水水1000ml,pH7.0。
用火焰烧灼或电热干燥箱内高温热空气灭菌 2、湿热灭菌
⑴高压蒸汽灭菌法 ⑵间歇灭菌法 ⑶煮沸消毒法
(三)实验器材
• 1.药品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5% NaOH溶液、5%盐酸溶液;生理生化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的应用。
一、培养基的制备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而定。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成分。
1.2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主要包括称量、溶解、调pH、加热消毒和装瓶。
首先,按照配方称取所需成分,并逐一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随后,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调节溶液的pH值。
最后,将溶液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并加热消毒。
二、灭菌技术的应用2.1 灭菌的目的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高温灭菌是指将培养基或器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烘箱灭菌和压力灭菌。
化学灭菌则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醛等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
2.3 实验中的灭菌操作在实验中,常用的灭菌操作包括培养基灭菌、器具灭菌和工作台灭菌。
培养基灭菌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加热消毒,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器具灭菌则是通过高温、化学物质或紫外线对实验器具进行消毒。
工作台灭菌则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实验台面进行灭菌处理。
结论: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灭菌技术,为今后的微生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晓玲, 赵莉, 邱晓红, 等.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2] 郭燕妮, 张晓红.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操作中常用的一种物质,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关键的步骤。
以下是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 1. 培养基配制: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用优质原料,精确称量,严格按照配方比例配制,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添加。
同时要注意加热溶解固体成分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液体成分的搅拌均匀程度。
2. 培养基灭菌:灭菌是为了保证培养基中没有外来微生物的存在,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传统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但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设备和条件的支持。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过滤器将培养基过滤,去除其中的微生物。
过滤器的选择应根据微生物的大小和过滤效率来确定,同时要注意滤器的细胞毒性和耐温性。
3. 培养基贮存:培养基的贮存也很重要,应将其保存在干燥、
阴凉、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热、受光等影响。
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总之,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操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的微生物培养提供保障。
二、实验原理1.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选用适当的基质:如蛋白胨、肉汤、蔗糖等;(2)添加必需元素:如氮源、碳源、矿物质盐等;(3)调节pH值:使其接近微生物生长最适pH值;(4)加入琼脂:使液态培养基凝固成固态培养基。
2. 灭菌技术:灭菌是指将微生物及其孢子全部杀灭或去除,以保证培养基无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温灭菌法和化学药剂灭菌法。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蛋白胨、肉汤、琼脂、氧化钠等。
设备:量筒、天平、自动移液器、恒温水浴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液态培养基:(1)称取所需的蛋白胨和肉汤,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2)调节pH值至7.0-7.2,若pH值过高可加入适量的氧化钠溶液;(3)将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分装到不锈钢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约20ml;(4)将分装好的液态培养基在恒温水浴器中加热至沸腾,持续煮沸10分钟。
2. 制备固态培养基:(1)按照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制备好液态培养基;(2)将琼脂加入到液态培养基中,搅拌均匀;(3)将制好的固态培养基分装到无菌试管或无菌平板中;(4)在恒温水浴器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
3. 灭菌:将制备好的液态和固态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材料和设备而定。
五、实验结果经过灭菌处理后,制备好的液态和固态培养基均无菌,可以用于微生物培养。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培养基无菌。
2. 制备液态培养基时,要注意加入必需元素的比例和pH值的调节。
3. 制备固态培养基时,要注意琼脂的加入量和溶解度。
4. 灭菌处理时,要根据实验材料和设备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时间。
5.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液态和固态培养基以及灭菌处理等操作,掌握了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
培养基灭菌注意事项
培养基灭菌注意事项
培养基灭菌是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或培养工作时非常重要。
以下是培养基灭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如常用的压力釜或高压锅)、滤过灭菌和化学消毒等。
根据实验的需要和培养基的成分特点,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培养基灭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如戴好手套和口罩,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无尘,避免污染。
3. 注意灭菌时间和温度:灭菌时间和温度是很关键的,要确保相应的时间和温度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灭菌方法,注意控制好时间和温度。
4. 使用合适的培养基容器: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容器也很重要,例如使用无菌培养瓶或管,确保培养基与外界环境隔离。
5. 防止污染:在灭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培养基的二次污染。
避免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暴露在不洁的环境中,避免接触可能带有微生物的物品。
6. 定期检测灭菌效果:要定期检测灭菌效果,可以通过培养基的无菌化验来确
认是否达到了灭菌要求。
7. 储存注意事项:灭菌后的培养基要储存在干燥、避光和低温的环境中,避免细菌再次污染。
总之,进行培养基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步骤,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相关细节。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一、目的要求1掌握配制培养基的...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一、目的要求1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 学习高压灭菌锅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它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
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磷酸盐、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而NACL提供无机盐。
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固剂。
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时溶化,一般实际应用时在下面垫以石棉网煮沸溶化,以免琼脂烧焦。
琼脂在40℃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由于这种培养基多用于培养细菌,因此,要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高氏1号培养基是分离和培养放线菌的合成培养基,是由可溶性淀粉作碳源,KNO3作氮源,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为微生物提供钠、钾、磷、镁、硫等离子。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
通常为15磅/英寸2(121.3℃)灭菌15—20分钟;不耐高压的培养基则可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或间歇灭菌。
含糖培养基用112.6℃(8磅/英寸2)灭菌15分钟。
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线灯进行的,紫外线杀菌机制主要是因为它诱导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从而抑制了DNA的复制;由于辐射能使空气中的氧电离成[O]再使O2氧化生成臭氧O3或使水H2O氧化生成过氧化氢H2O2,O3和H2O2均有杀菌作用。
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
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培养基灭菌是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培养时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实验得出的结果是由引入的特定微生物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1.热灭菌方法(高温灭菌):热灭菌是一种简单而广泛使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高温能有效地杀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大部分微生物。
常见的热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将培养基放入烤箱或高温灭菌器中,在170°C至180°C下加热2至3小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熔点较高的成分的培养基,如糖肉汤。
-湿热灭菌(压力灭菌):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也称为压力釜)进行培养基的灭菌。
在121°C至134°C的高温下,通过给培养基施加高压蒸汽,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常见的培养基。
2.过滤灭菌方法:过滤灭菌是一种无需高温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含有热敏感成分的培养基。
过滤灭菌方法通常使用微孔过滤器将培养基通过过滤膜来除去微生物。
常见的过滤灭菌方法包括:-常压过滤:将培养基通过微孔滤膜过滤,常用的滤器孔径为0.22微米或0.45微米,以保留大部分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前培养基体积较小的情况。
-打压力过滤灭菌:通过使用活性碳或膜微孔过滤器,将压力加到过滤器上,可以加速微生物的过滤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体积的培养基。
3.化学灭菌方法:化学灭菌是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或去除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醋酸灭菌:将培养基浸入醋酸中浸泡3至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可以有效地杀死或去除绝大多数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热敏感成分的培养基。
-过氧化氢灭菌:将过氧化氢加入培养基中,使其达到高浓度,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再用蒸馏水冲洗。
过氧化氢可以氧化微生物细胞的组分,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体积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微生物培养提供基础支持。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生长因子。
按照微生物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配方进行制备。
2.灭菌技术。
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皿和其他实验用具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以保证实验过程的纯净和结果的可靠性。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三、实验材料。
1.所需培养基原料,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等;2.灭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灭菌仪等;3.实验用具,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1)称取适量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原料,按照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中;(2)搅拌均匀,加热至溶解;(3)加入适量琼脂,再次搅拌均匀;(4)分装至培养皿或试管中,待凝固后即可使用。
2.灭菌实验。
(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将培养器皿等实验用具放入紫外线灭菌仪中,进行紫外线灭菌;(3)取出灭菌后的培养基和实验用具,进行后续的微生物培养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实验后,观察到培养基无明显异物和霉菌生长,实验用具无细菌污染。
说明培养基制备和灭菌实验取得了成功。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为后续微生物培养实验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要注意原料的准确称取和比例的精确控制;2.灭菌实验中要严格按照灭菌方法和时间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用具的无菌状态;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八、参考文献。
1. 《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
2. 《生物实验技术指南》。
以上就是本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基配制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
培养基配制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培养基配制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大家都知道,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
为了达到实验和研究的目的,要按照培养基的配方进行配制。
而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那么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灭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如不灭菌,会使生物反应的基质或产物,因杂菌的消耗而损失,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杂菌也会产生代谢产物,这就使产物的提取更加困难,造成得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杂菌大量繁殖后,会改变反应液的pH值,使反应异常;有些杂菌会分解产物,使生产失败;如果发生噬菌体污染,生产菌细胞将被裂解,使生产失败。
培养基灭菌是杀灭培养基中本身的原著菌或在空气中附着的杂菌,更好的让目标菌生长(减少杂菌消耗培养基中的营养,而且有些杂菌会抑制你目标菌的生长)。
一般人工培养菌基本上是尽可能让其生长快速或者产生代谢产物,因此就让其在最适培养基上生长,以减少培养时间与提高经济效益。
培养基的灭菌效果检查方法将培养基放在将要做实验的温箱中进行培养(时间与培养实验一致,一般是24小时)看灭菌后培养基的菌落就可以判断。
有时也为了使用培养更加科学,在做细菌培养时,除在在涂上需要培养的菌种外,同时另外加一个培养基(空白)同时进行同条件培养进行对比。
培养基配置好后如果存放时间较长而不进行灭菌操作,那么培养基内的微生物就会在其中发酵生长从而破坏培养基内的营养成分,并且这些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毒素从而会抑制目标培养菌的生长。
另外,可以灭菌结束后将培养基放置在培养箱内2~3天,如观察培养基无任何变化(无菌落生长)即说明已达到无菌状态。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1. 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培养基需要先准备好各种化学试剂,并按照配方将其称量、混合。
通常情况下,培养基的配方会包括以下成分: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其中,碳源可以是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的单糖或复糖;氮源可以是氨基酸、蛋白胨等;矿物质可以是磷酸盐、镁盐、钙盐等;维生素可以是叶酸、核黄素等。
将配制好的各种化学试剂按照配方溶解在蒸馏水中,制得液体培养基。
根据不同的需求,还可以将液体培养基加入琼脂糖等凝胶剂制成固体培养基。
2. 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的灭菌是为了保证培养基中不含有任何杂菌或细菌,避免其对微生物学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煮沸法:将液体培养基放入自减压锅或常压锅内进行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可杀死绝大多数的细菌和孢子。
(2) 高压灭菌法:将液体培养基放入压力灭菌锅内,压力升至1.5kg/cm2,温度达到121℃,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3) 紫外线灭菌法:将液体培养基放入紫外线灯下,辐照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可以杀灭一部分的细菌和孢子。
(4) 过滤灭菌法:利用过滤膜过滤液体培养基,可杀灭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培养基灭菌的目的和要求课件
PART 02
培养基灭菌的方法
高压பைடு நூலகம்汽灭菌法
高效、广泛应用 注意事项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方法,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由于 其高效、操作简便且灭菌效果可靠,被广泛应用 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时,需注意温度和压力的控 制,以确保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同时,要确保 培养基的密封性,以防蒸汽进入培养基中影响其 成分。
过滤除菌法
01
适用于液体培养基
02
03
过滤除菌法是通过过滤介质 去除培养基中的微生物,适 用于液体培养基的灭菌。过 滤介质能够阻挡微生物通过, 从而达到除菌目的。
注意事项
04
过滤除菌法的关键在于选择 合适的过滤介质和确保过滤 前的培养基充分混匀,以保 证过滤效果。此外,对于一 些较大颗粒的物质,可能需 要预处理以避免堵塞过滤器。
灭菌压力的要求
压力控制
灭菌压力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 以确保微生物的完全杀灭。不同 的灭菌方法所需的压力不同,常 见的灭菌压力范围在1-2个大气
压之间。
压力均匀性
在灭菌过程中,培养基内的压力 必须均匀,以避免部分微生物逃
脱灭菌过程。
压力稳定性
灭菌压力应保持稳定,以避免因 压力波动而影响灭菌效果。
PART 04
应定期更换灭菌设备的配件,如密封圈、过滤器等,以确保其正常 运转和灭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过度加热
过度加热会导致培养基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其质 量和实验效果。
避免干燥
在灭菌过程中,应保持培养基湿润,避免干燥, 以免影响其质量和实验效果。
注意对灭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
培养基的灭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培养基灭菌的重要性及其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2. 掌握培养基灭菌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3. 熟练操作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灭菌的目的是消除其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保证微生物培养的纯度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灭菌的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1. 高压蒸汽灭菌: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
2. 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和RNA。
3. 化学药剂处理:使用消毒剂如酒精、碘酒等杀灭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无菌蒸馏水- 玻璃棒- 烧杯- 三角瓶- 天平- 高压蒸汽灭菌锅2. 器材:- 灭菌指示剂- 灭菌棉塞- 灭菌包- 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 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等培养基成分,加入无菌蒸馏水。
- 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 将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用pH试纸测定pH值,调整至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
- 分装至灭菌包中,留一小部分作为未灭菌对照组。
2. 高压蒸汽灭菌:- 将分装好的培养基包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
- 加入适量的水,确保蒸汽能够充满整个锅体。
- 关闭锅盖,打开排气阀,加热至水沸腾,待蒸汽压力稳定后,维持121℃灭菌15分钟。
- 灭菌结束后,关闭电源,自然冷却至室温。
3. 灭菌效果检测:- 取灭菌后的培养基和未灭菌对照组,分别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
-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适宜时间。
- 观察并记录培养基上是否出现菌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灭菌后的培养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未出现菌落,表明灭菌效果良好。
2. 未灭菌对照组在培养后出现菌落,说明培养基中存在微生物。
六、实验讨论1. 培养基灭菌是微生物实验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高压蒸汽灭菌是一种高效、可靠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多种培养基的灭菌。
第6章培养基的灭菌
主要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相关定义 • 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称为致死温度。在致死温度
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称为致死时间;在 致死温度以上,温度愈高,致死时间愈短。 • 微生物的热阻:是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 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相对热阻是 指某一微生物在某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 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
组分的破坏,是由两个基本类型的反应引起的: 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对热不稳定的组分如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的分解。
主要灭菌方法
灭菌的方法 • 化学法
– 化学药品灭菌法 • 物理法
– 干热灭菌法 – 热灭菌法 – 射线灭菌法
主要灭菌方法
主要灭菌方法
• 干热灭菌法:将金属制品或清洁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 在150~170℃下维持1~2 h后,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 的。
第一节 培养基灭菌的目的、要求 和方法
第二节 湿热灭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培养基灭菌的工程设计
培养基灭菌的要求和方法
1,培养基灭菌的定义 是指从培养基中杀灭有生活能力的细菌营养体及其
孢子,或从中将其除去。工业规模的液体培养基灭菌, 杀灭杂菌比除去杂菌更为常用。
2,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
湿热灭菌的理论基础
湿热灭菌的优点 • 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本身无毒; • 蒸汽有强的穿透力,灭菌易于彻底; • 蒸汽有很大的潜热; • 操作方便,易管理。
第二节 湿热灭菌的理论基础
培养基湿热灭菌需解决的工程问题 • 将培养基中的杂菌总数N0杀灭到可以接受的总数N
(10-3),需要多高的温度、多长的时间为合理。 •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确定取决于:
培养基的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灭菌实验报告》
在生物学实验中,培养基的灭菌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灭菌实验的目的是消除培
养基中的微生物,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培养
基的灭菌实验的步骤、结果和讨论。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和培养皿。
2.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
3.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4. 检查培养基是否被成功灭菌。
实验结果:
经过灭菌处理后,观察到培养基表面没有任何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这表明培养
基已经成功被灭菌处理,可以用于后续的细菌培养实验。
讨论:
培养基的灭菌是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培养基未能被彻底灭菌,可能会
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甚至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严格按照灭菌步骤进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总结:
通过本次培养基的灭菌实验,我们成功地证明了培养基的灭菌处理是实验中不
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希望今后在实验中能够继续严格执行灭菌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和可信度。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技术和操作流程。
3、熟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培养目的和微生物的特点来选择和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调节pH 值、分装、包扎。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的过程。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过滤灭菌等。
本实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 NaOH 溶液1mol/L HCl 溶液蒸馏水2、实验设备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炉移液管锥形瓶培养皿玻璃棒pH 试纸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计算:根据配方计算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称量: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各种成分。
溶解:将称量好的成分依次加入到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在电炉上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调节 pH 值:用 1mol/L NaOH 溶液或 1mol/L HCl 溶液调节培养基的 pH 值至所需值(本实验中为 72-74)。
分装: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到锥形瓶和培养皿中。
锥形瓶的装量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 2/3,培养皿的装量一般为 15-20ml。
包扎:在锥形瓶口和培养皿盖上包上牛皮纸或报纸,用绳子扎紧。
2、灭菌检查灭菌锅的水位和安全阀,确保正常。
将包扎好的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注意不要摆放过于紧密。
关闭灭菌锅的盖子,拧紧螺丝。
设定灭菌条件:一般为 121℃,15-20min。
启动灭菌锅,开始灭菌。
灭菌结束后,待压力降至零,打开灭菌锅的盖子,取出培养基。
3、无菌检查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置在 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48h,检查有无杂菌生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培养基的制备成功按照配方配制出了所需的培养基,外观呈均匀的液体状态,无沉淀和浑浊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Nt
K
Nt
为理论灭菌时间的对数残留规律公式。
问题:能不能做到绝对无菌?
温度对K的影响 • 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接近一级反应
动力学,它的比热死灭速率常数K与 灭菌温度T的关系可用阿累尼乌斯方
程表征 K A eE/ RT
A-频率因子,min-1 ΔE-活化能,J/mol R-通用气体常数,J/(mol.k)
54℃
10-1
残留的活菌含量
10-2
56℃
10-3
10-4 10-5
0
58℃ 60℃
24
6 8 10 t(min)
图2-1 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死亡曲线
– 活化能ΔE的大小对K值有重大影响。其它条件
相同时, ΔE越高,K越低,热死速率越慢。 ∆E/R是微生物受热死亡时对温度敏感性的度量, 值越大,表明微生物死亡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越 敏感,在灭菌中∆E/R是很重要的常数 。
– 对热不稳定的组分如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的 分解。
灭菌的方法
• 化学法
– 化学药品灭菌法:甲醛、苯酚等
• 物理法
– 干热灭菌法 – 湿热灭菌法(生物工程工业常用方法) – 射线灭菌法
1. 湿热灭菌原理和影响灭菌的因素
湿热灭菌的原理:主要是因高温使微生物体内的 一些重要蛋白质,如酶等,发生凝固、变性, 从而导致微生物无法生存而死亡。
• KVB从0.02(min-1)提高到0.06(min -1 ) • KBS从0.12(min-1)提高到40.0(min -1 )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和 维生素B1的lnK-1/T图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绝对温度倒数,1/T(·K)×10-3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死灭程度为N/N0=10-16时,灭菌温度 对维生素B1破坏的影响
1 1-5 30 2 5-10
湿热灭菌的优点 • 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本身无毒; • 蒸汽有强的穿透力,灭菌易于彻底; • 蒸汽有很大的潜热; • 操作方便,易管理。
1.1 湿热灭菌的理论基础
• 将培养基中的杂菌总数N0杀灭到可以 接受的总数N(10-3),需要多高的温 度、多长的时间为合理。
孢子热死灭和营养成分破坏活化能
物质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盐酸盐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 肉毒梭菌孢子 枯草杆菌孢子
ΔE(J/mol) 96232
9204 ΔEBS=67000× 4.184(J/mol) • ΔEVB=22000× 4.184 (J/mol) • 将灭菌温度从105˚C提高到127 ˚C
• 致死温度与致死时间: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称为致死温度。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 物所需的时间称为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以上, 温度愈高,致死时间愈短。
微生物的热阻和相对热阻:前者是指微生物 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 下的致死时间。后者是指某一微生物在某 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 件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
– 不同菌的孢子的热死灭反应ΔE可能各不相同。
– 对(4)两边取对数,得
ln
K
E RT
ln
A
k/min
4.0 3.0 2.0
1.0 0.8 0.6 0.4
0.2
0.1 2.54
2.56
斜率= -ΔE/R 2.58 2.60 2.62 2.64
微生物死亡速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
– K是ΔE和T的函数,K的对T的变化率与有 关,对(5)两边对T的导数,得
灭菌温度(˚C)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达到灭菌程度的时间 (min)
843
维生素B1的损失(%) 99.99
75
89
7.6
27
0.851
10
0.107
3
0.015
1
1.2 影响灭菌的因素
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 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细胞含水量 微生物细胞菌龄 微生物的耐热性 空气排出情况 搅拌 泡沫
•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确定取决于:
– 杂菌孢子的热灭死动力学 – 反应器的形式和操作方式 – 培养基中有效成分受热破坏的可接受范围
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方程:对数残留定律
• 微生物营养细胞的均相热死灭动力学符合化学 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即:
dN dt
kN
N-任一时刻的活细菌浓度,个/L; t-时间,min; K-比热死速率常数,min-1,越小越耐热
• 1、培养基成分 • 培养基中脂肪、糖分和蛋白质的含量越
高,微生物的热死亡速率越慢 • 在热死温度下,脂肪、糖分和蛋白质等
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外面形成一层薄 膜,它能有效保护微生物细胞抵抗不良 环境,因此需较高的灭菌温度。 • 另一些物质,如高浓度的盐类,色素等 可削弱其耐热性。
培养基灭菌的目的和要求
• 目的: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为后续发 酵过程创造无菌的条件。
• 要求:达到要求的无菌程度(杂菌污染降低到被 处理的每1000罐中只残留1个活菌的程度,10-3个/罐); 尽量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
在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组分的破坏是由 两个基本类型的反应引起的:
– 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细菌孢子的热死灭动力学与营养细胞的有
所不同。它表现为非对数的死亡动力学。 但当温度超过120˚C时,热阻极强的嗜热 脂肪芽孢杆菌孢子的热杀灭动力学也接 近对数死亡动力学即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 取边界条件t0=0,N=N0,对上式积分得
Nt ekt N0
或
t 1 ln N0 2.303 lg N0
各种微生物对湿热的相对热阻
微生物
营养细胞和酵母 细菌芽孢 霉菌孢子 病毒和噬菌体
相对热阻
1.0 3×106 2~10 1~5
某些微生物的相对热阻
灭菌方式 大肠杆菌 霉菌孢子 细菌芽孢 噬菌体或病毒
干热灭菌 1 湿热灭菌 1
苯酚
1
甲醛
1
紫外线 1
2-10 2-10 1-2 2-10 5-100
1000 3×105 1×109 250 2-5
d ln K dT
E RT 2
由该式可得出结论:
反应的ΔE越高,lnK对T的变化率 越大,即T的变化对K的影响越大
• 试验表明,细菌孢子热死灭反应的ΔE很高,而某
些有效成分热破坏反应的ΔE较低。
• 将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会加速细菌孢子的死灭速
度,缩短灭菌时间,由于有效成分的ΔE很低,温 度的提高只能稍微增大其破坏速度,但由于灭菌时 间的显著缩短,有效成分的破坏反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