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常见致病菌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脓毒症(sepsis)它是全身炎症反应的总称,如体温、呼吸、循环变化等手术感染。
它是病原体产生的内毒素、外毒素及其引导的各种炎症介质吸收后对身体组织造成的损害。
当脓毒症结合器官灌注不足时,如乳酸酸中毒、少尿症、急性精神变化等,称为脓毒症综合征(pyemiasyndrome)。
如果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液培养呈阳性,则称为菌血症(bacteremia)。
脓毒症和菌血症通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致病菌种复杂,数量多,毒性强。
一般来说,疾病突然,病情严重,变化迅速,往往合并器官灌注不足。
临床上必须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在抗感染的同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及时掌握心脏、肺、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累积情况,并积极处理。
一、病因常继发于大面积烧伤伤口感染、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痈、弥漫性腹膜炎、胆道或尿路感染、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等。
由于感染病变的局限性不完全,大量有毒病原体不断或经常侵入血液循环,或局部感染引起的炎症介质大量入血,刺激全身炎症反应,引起脓毒症。
1.常见诱发因素(1)人体抵抗力的削弱:如慢性病、老年、幼儿、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癌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正常免疫功能的改变,或者广谱抗生素会改变原来的共生菌状态。
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可以大量繁殖,转化为致病菌,如全身真菌感染。
(3)局部病变处理不当:脓肿引流不及时,清创不彻底,伤口异物、死腔、引流不良等。
(4)静脉导管的长期留置有助于病原菌的繁殖,直接侵入血液,刺激全身炎症反应。
2.常见病菌导致脓毒症的菌种类繁多,常见的致病菌有:(1)革兰阴性杆菌:在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过革兰阳性球菌,常见于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其次是克雷伯菌、肠杆菌等。
一方面,由于抗生素筛选,创伤引起的坏死组织有利于这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革兰阴性杆菌的主要毒素是内毒素,是一种脂多糖(LPS),细菌死亡后,自胞壁释放作用于吞噬细胞,导致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刺激一系列连锁反应。
不容忽视的MRSA菌血症
不容忽视的MRSA菌血症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经过基因改造后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RSA菌血症是指MRSA细菌引起的感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严重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该病不容忽视,因为它在近年来的流行趋势已经表现出与传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比较高的致死率和传染性。
首先,MRSA菌血症的致死率较高。
MRSA由于对大多数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异常困难。
一旦感染进入血液循环,细菌通过循环系统迅速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导致新的感染点的形成,同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和中毒症状。
这些复杂的生理变化导致了MRSA菌血症患者的生命威胁。
根据研究,MRSA菌血症的致死率可以高达20%-50%,明显高于传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致死率。
其次,MRSA菌血症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MRSA菌血症通常发生在医院环境中,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和外科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
由于患者状况较差,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密切接触很容易导致细菌传播。
此外,MRSA也可以通过患者周围环境和医疗器械等途径传播,使得疾病的传染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MRSA菌血症的防控措施需要高度重视,包括加强手卫生、消毒环境、使用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等。
另外,MRSA菌血症还存在多重耐药性的问题。
MRSA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β-内酰胺类和青霉素类等常用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MRSA细菌,导致治疗选择性极为有限。
治疗MRSA菌血症通常需要靠强力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较大,使用需谨慎。
随着抗生素过度使用和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MRSA耐药性的发展势头愈加严重,这使得MRSA菌血症的治疗日益困难。
最后,MRSA菌血症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预防和控制MRSA菌血症的蔓延,医院和卫生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机制。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脓毒症和菌血症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脓毒症是指病原菌及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的改变者;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
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厌氧菌、真菌等。
【诊断提示】(1)病前常有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
(2)主要表现: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ΓC,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神志淡漠或烦躁、澹妄和昏迷;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
部分患者可发生休克或脏器功能障碍。
(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
(4)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对多次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或真菌脓毒症,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或做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和培养。
必要时做骨髓培养。
【治疗措施】(1)应及早彻底清除原发灶。
(2)早期联合应用抗生素,不要等待培养结果,选用广谱或联合用药,并应用足够剂量。
有培养和药敏结果时,及时调整敏感抗生素、疗程要够长,通常体温正常后再用1周以上,对真菌脓毒症,应用抗真菌药。
(3)提高机体抵抗力,严重患者多次输新鲜血。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
(4)高热者用药物或物理降温。
'严重患者可采用人工冬眠,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
(5)休克或脏器功能衰竭者,应积极迅速抢救。
对患者进行外科监护,及时处理。
(6)对原有的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症等同时相应治疗。
菌血症的名词解释
菌血症的名词解释菌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液系统引起的严重感染症。
它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或细菌直接进入血液中,导致病原体在血液中繁殖和扩散所致。
菌血症是一种危重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菌血症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悸、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低血压和意识混乱等严重症状。
尤其对于免疫系统功能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新生儿、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菌血症的风险更高。
引起菌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其中,最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真菌引发的菌血症相对较少见,但其危害性较大,常见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毒引发的菌血症则相对罕见,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
菌血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细菌培养等手段。
临床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与症状,在血液中检测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以及进行血液培养来确认病原体的类型。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治疗菌血症的关键是抗生素的使用。
临床医生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及药物相应的抗生素谱,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已经查明的病原体菌株,个体化治疗是更理想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抗性的产生。
此外,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如调节免疫功能、纠正营养不良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菌血症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感染源和提高自身免疫力等,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系统较差的患者,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菌血症并非仅发生在医院环境中,也可能在社区中发生。
预防措施需要从医疗机构到个人层面做到全方位的覆盖。
对于疑似感染或确诊的菌血症患者,要及时隔离、适当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其他相关治疗手段,以减少感染的传播和严重程度。
菌血症
疾病概述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及白细胞计数方面的改变,上述反应并非感染所特有,亦可见于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情况,其实质是严重侵袭造成体内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统称为脓毒症。
其中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称菌血症。
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神志改变等),称脓毒综合征。
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常见为大肠杆菌、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常见为①金黄色葡萄球菌;②表皮葡萄球菌无芽孢厌氧菌常见为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
真菌白念珠菌感染多见。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描述全身性感染不仅由于病原菌,还因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等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对机体的损害。
症状体征脓毒症主要表现为: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一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淤斑等。
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一般常可达(20~30)x109/L以上,或降低、左移、幼稚型增多,出现毒性颗粒;②可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中出现蛋白、血细胞、酮体等,代谢失衡和肝、肾受损征象;③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
如病情发展,感染未能控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急剧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乃至衰竭。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尚因感染致病菌种的不同,存在某些差别。
根据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可分为三大类型:1.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的毒素能使周围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菌血症
(1)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2)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在宿主体内感染使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症状。
症状可轻可重,轻则仅发热或伴轻微不适,重则出现严重症状,产生于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3)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极少量生长繁殖,引起轻微症状,此种情况见于某些细菌在体内的播散过程,细菌只短暂出现于血流中。
例如脑膜炎奈瑟菌、伤寒沙门菌第一次进入血流。
(4)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包括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力因子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
(5)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毒血症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毒素进入血中。
菌血症是细菌入血,无大量繁殖,无释放细菌毒素。
败血症是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释放毒素。
脓毒血症是有化脓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菌血症(bacteremia)是指外界的细菌经由体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进入血液系统后在人体血液内繁殖并随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严重的。
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
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一旦怀疑,应立即采血检验,一旦确诊应立即针对感染菌治疗争分夺秒。
菌血症多是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主要发生在炎症的早期阶段,肝脾和骨髓的巨噬细胞可组成防线,以清除细菌。
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液的病理现象,其细菌不能在血液中繁殖,很快被机体的防御功能所消灭,称为菌血症。
败血症,菌血症,脓毒症
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 /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在美国也已升至第四位,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同病原菌经不同途径入血,可引起复杂而多样化的表现,有时这些表现又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医院内感染者较多,寒战,高热,大汗,且双峰热型比较多见,偶有呈三峰热型者,这一现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败血症少见,值得重视,大肠杆菌,产碱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还可出现类似伤寒的热型,同时伴相对脉缓,少数病人可有体温不升,皮疹,关节痛和迁徙性病灶较革兰阳性球败血症出现少,但继发于恶性肿瘤的绿脓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则较凶险,皮疹可呈,心坏死性,40%左右的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有低蛋白血症者更易发生,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症与DIC等。
菌血症病理的名词解释
菌血症病理的名词解释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生常常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关。
在人体内,细菌可以通过伤口、导管、静脉注射等途径进入血液,并迅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低血压、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菌血症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菌血症的病理机制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细菌侵入、炎症反应、毒素作用以及免疫系统的响应。
1. 细菌侵入:菌血症的发生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关。
细菌可以通过伤口、手术切口、导管插入点等直接进入血液,也可以通过感染灶的淋巴管系统进入血液。
一旦进入血液,细菌可以利用血液的流动迅速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引发全身性感染。
2. 炎症反应:当细菌侵入血液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其目的是清除侵入的细菌。
在菌血症中,炎症反应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
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凝固、白细胞活化等,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3. 毒素作用:许多细菌在感染过程中会释放毒素,这些毒素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
毒素可以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渗漏,血液凝固,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此外,某些细菌的毒素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脏、肾脏等器官,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
4. 免疫系统的响应:菌血症时,免疫系统会通过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和控制感染。
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是起关键作用的细胞类型。
白细胞会主动寻找和摧毁入侵的细菌,并释放各种抗菌物质。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受到抑制,导致患者对抗感染的能力下降,进而加重菌血症的病情。
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与病原细菌的种类、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患者会出现高热、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乏力、厌食、恶心等。
严重的菌血症患者可能还会有呼吸困难、意识改变、低血压等并发症。
临床医生通常需要通过血液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来确认血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进一步明确菌血症的诊断。
菌血症
谢谢观看
菌血症
疾病名
01 病因
03 检查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5 治疗
07 并发症
目录
06 预防
菌血症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 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一般来说,导尿管或者是体表的手术造口容易导致发生菌血症。出现菌血症的患者往往发生急性的多个器官 的转移性感染,并出现各种急性感染症状。一旦怀疑,应立即采血检验,确诊后应立即针对感染菌治疗。
预防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菌血症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小儿时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细菌感染,从而发生菌血症。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对不论 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急性心内膜炎。
慢性病和免疫受损患者发生革兰阴性菌血症较常见,但这些患者的血流也可被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感染。 拟杆菌可并发腹部和盆腔感染,特别是当女性生殖道被感染时更易发生这种并发症。
脑膜或心包或大关节等浆膜腔的转移性感染可由短暂的或持续存在的菌血症所致,特别是当致病菌为肠球菌, 葡萄球菌或真菌时,还可发生心内膜炎。但革兰阴性菌菌血症很少发生心内膜炎。静脉吸毒者,葡萄球菌性菌血 症常见,葡萄球菌也是可累及三尖瓣的革兰阳性菌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
诊断
符合检查项客观指标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可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体温>38℃或<36℃;心率>90次 /分钟;呼吸率>20次/分钟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血白细胞计数>/μl或<4000/μl,或未 成熟白细胞>10%,典型的白细胞计数是起初降至<4000/μl,然后在2~6小时升至>/μl,并且未成熟型明显 增加。
菌血症名词解释
菌血症名词解释菌血症(sepsis)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婴儿、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菌血症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菌血症的认识和治疗非常重要。
菌血症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但也可以由真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引起。
细菌通常通过创伤、手术、导尿管等途径进入血液,或由其他部位的感染扩散到血液中。
感染进入血液后,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高热、寒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存在,患者在感染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同时,由于菌血症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肺炎、脓毒血症、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诊断菌血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液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除此之外,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血液样品中的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种类及其敏感性,从而指导治疗。
菌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耐药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需要输注静脉抗生素,并根据血培养结果进行调整。
同时,对休克、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等进行对症治疗,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此外,及早发现和处理引起菌血症的感染部位,如切开引流脓肿、拔除导尿管等,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预防菌血症的关键是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对于易感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总之,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临床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预防菌血症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菌血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18
致病菌的变迁 1. 革兰阳性球菌有所下降,革兰阴性菌逐年上升。 2. 革兰阳性球菌中金葡菌已取代肺炎链球菌而占主
导地位。
3. 厌氧菌、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多。 4. 复数菌、耐药菌、条件致病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逐 渐增多。
19
三、发病机制
与细菌数量、毒力、人体的免疫防 御功能有关。
20
1 病原菌的致病力 细菌毒力和数量:
11
治疗
外科手术或内置性静脉插管或导尿管相关性短暂的菌血症常不易测知 ,一般不必治疗。但若患者有瓣膜性心脏病,血管内假体或接受免疫 抑制剂,则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预防发生心内膜炎。 较为严重的菌血症的预后取决于两个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迅速而彻 底的查明感染源;第二是取决于原有的疾病及其伴随的功能障碍等情 况。创伤性内置物,特别是静脉内和尿路内插管应迅速清除。在获取 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等化验标本后,应立即按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 。某些病例(如内脏破裂,子宫肌层炎伴脓肿,肠或胆囊坏疽)必须 手术治疗,大的脓肿必须切开引流,坏死组织应清除。因肺,胆道或 尿路感染而使菌血症持续不退者,若无梗阻及脓肿形成,一般用抗生 素治疗通常可获成功。若为多器官衰竭,常发现有多种细菌(多菌种 性菌血症)则预后不佳。延误抗生素治疗或外科治疗者,死亡率明显 增加。
12
败血症
13
败血症常见致病菌(1) 革兰阳性球菌
(1)葡萄球菌:金葡菌:最常见的致病菌
表葡菌:常见致病菌之一 (2)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3)肠球菌: 占院内感染败血症的10%
14
败血症常见致病菌(2) 革兰阴性细菌 ⑴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致病菌 ⑵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 ⑶ 肺炎杆菌 ⑷ 变形杆菌属:主要为奇异变形杆菌 ⑸ 肠杆菌属:产气杆菌 ⑹ 其他:不动杆菌、产碱杆菌、沙雷杆菌属
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历年考题及答案
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历年考题1.(2017)可以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A.肉毒梭菌B.霍乱弧菌C.白喉棒状杆菌D.破伤风梭菌E.伤寒沙门菌【参考答案E】产外毒素的致病菌感染,如肉毒梭菌(肉毒毒素,A错)、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B错)、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外毒素,C错)和破伤风梭菌(破伤风痉挛毒素,D错)等感染,一般仅在黏膜或局部寄生,毒素入血而致病,不引起菌血症;而鼠疫耶尔森氏菌、伤寒沙门菌(E对)感染,则可引起菌血症,甚至脓毒症。
2.(2017)肠道病毒一般不引起的疾病是()A.尿道炎B.手足口病C.脊髓灰质炎D.疱疹性咽峡炎E.心肌炎【参考答案A】尿道炎一般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细菌感染(选A)。
手足口病主要为肠道病毒(B不选),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
脊髓灰质炎(C不选)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RNA 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
疱疹性咽峡炎(D不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心肌炎(E不选)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
3.(2017)女,45岁,厨师,头痛半年,加重伴呕吐1个月。
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
查体:Bp 130/86mmHg,颈无抵抗,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头颅CT检查提示脑实质多个低密度病灶,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肿瘤B.囊尾蚴病C.腔隙性脑梗死D.脑出血E.脑脓肿【参考答案B】患者视乳头水肿,头痛加重伴呕吐,为典型颅内压增高症状,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多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而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C错);脑出血头颅CT检查示高密度影,而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为低密度影(D错);患者无发热、脑膜刺激征,不考虑脑脓肿等颅内感染(E错);肿瘤所致颅内高压为占位效应、瘤周脑水肿、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CT上可有影像学改变,题干为明确提及,不考虑脑肿瘤(A错)脑囊尾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寄生人脑,CT 表现为多发低密度影,结合患者职业,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脑囊尾蜘病(B对)。
菌血症症的概念
菌血症症的概念菌血症(sepsis)是指由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通过血液途径进入体内并引起全身感染和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严重并潜在致命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菌血症通常是由于感染源(如创伤、手术、导尿等)引起的。
当菌体或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这种炎症反应有助于抵御感染,但在某些情况下,炎症反应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炎症反应失控,从而导致菌血症。
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视病情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
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改变、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量减少等症状。
严重的菌血症还可能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心肺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菌血症的确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血培养等手段。
血培养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细菌或真菌种类,并指导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也有助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治疗菌血症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一旦诊断出菌血症,患者应立即住院治疗。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广谱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在确定了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后,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对症支持疗法,如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氧疗等也非常重要。
预防菌血症的关键是预防感染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正确处理伤口和手术创口等,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如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器官移植患者、低体温或低血压人群等,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给予抗菌药物预防等。
总结起来,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和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高致病性和高病死率。
临床上,对于怀疑菌血症的患者,应及早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预防方面,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源和接触传染源、对高危人群进行特殊防护等措施都是重要的手段。
菌血症败血症
(二)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时机、采血量 骨髓培养 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瘀点等涂片和培养 L型菌培养 真菌培养 厌氧菌培养
目
录
Event or Business Segment
概述 病原学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Event or Business Segment
诊断依据
Event or Business Segment
如在病程中出现皮疹、肝脾大、迁徙性脓肿等, 则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基本成立
血培养(和骨髓培养)阳性为败血症确诊的依 据
鉴别诊断
Event or Business Segme床上极易与败血症相混淆, 不同之点为:(1)高热( T>40℃),病程虽长(数周 或数月),但无明显毒血症症状,且可有缓解期;(2) 皮疹短暂,反复出现;(3)多次血及骨髓培养均无细 菌生长;(4)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 素或非甾体类药物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可使症状 缓解。
毛细血管损伤—皮肤和粘膜瘀点、皮疹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活跃,肝脾均可增大 肺、肝、肾、皮下组织迁徙性脓肿 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等
目
录
Event or Business Segment
概述 病原学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临床表现
Event or Business Segment
治疗
Event or Business Segment
(一)局部感染灶的处理
如果病人的免疫抑制状态是由于药物或疾病所致, 则须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药或有效治疗这些基础疾 病 (如白血病等)
如考虑败血症由静脉留置导管而致,则应及早去除 或更换,将除去的导管剪一段(约5cm)进行培养以明 确病原菌。如败血症由人工关节等留置假体所致, 抗生素的疗程需6周以上,且常需除去此装置
菌血症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
菌血症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菌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引起感染,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本文将介绍菌血症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
菌血症的常见原因如下:1. 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这些感染可以通过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
2. 医疗相关感染: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败血症等。
在医院内,细菌常常通过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入侵机会进行感染。
3. 免疫抑制状态: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后、化疗后等。
这些情况下,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一种血液凝固和纤溶失衡的严重情况,可能导致多个部位的细菌感染,引发菌血症。
5. 其他原因:如长期使用不当抗生素、滥用药物(如注射毒品)、慢性肝病等。
菌血症的治疗方法如下: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菌血症的基础。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复杂性,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种类。
2. 对症治疗:菌血症患者常伴有发热、排尿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比如降低体温、提供呼吸支持等。
3. 感染源控制:对于感染源明确的菌血症,需要尽早控制感染源。
比如,排除尿路感染的诱因,移除导管等。
对于局部感染扩散至全身性感染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感染组织。
4. 支持治疗:包括保持水电解负衡、血容量支持、心血管和呼吸支持等。
对于严重菌血症患者,可能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全面支持治疗。
5.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菌血症患者中存在免疫抑制的情况,可能需要补充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6. 换热治疗:针对严重菌血症患者,换热治疗是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血液灌流装置,在体外将患者的血液进行加热处理,并重新回输给患者,以提高患者的体温。
总之,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病因】(一)发病原因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
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粘膜发生破损和发炎如创伤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等,细菌易从破损、炎症处进入淋巴或血循环而引起;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挤压皮肤疮疖,尤其是在血供丰富的面部时,细菌可大量进入血循环。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广大创面为细菌入侵敞开门户,皮肤坏死、血浆渗出、焦痂形成又为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环境。
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
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
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1950年以前,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占总数的50%以上,葡萄球菌(金葡+表葡)占20%,革兰阴性杆菌占12%左右。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败血症的病原菌谱也发生了变迁。
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等高度敏感,作为败血症的病原现已少见。
近年来统计,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8%~26%不等(较多医院不能做厌氧菌检测),以脆弱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为主。
在机体防御功能显著低下者中还可发生复数菌败血症,即在同一份标本中检测出2种或更多种致病菌,或72h内从数次血或骨髓标本中培养出多种致病菌。
菌血症的鉴别诊断
菌血症的鉴别诊断一、菌血症的概述菌血症是由细菌进入血液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菌血症的鉴别诊断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因为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引起的菌血症在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上有所不同。
二、菌血症的临床表现菌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头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不同患者中症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
三、菌血症的病因菌血症是由细菌侵入血液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
感染来源主要包括皮肤破损、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四、菌血症的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能够明确感染的病原菌。
2.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的部位和病变程度。
3.临床症状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菌血症的鉴别诊断1.与败血症的鉴别:菌血症与败血症在临床表现和病因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需要通过血培养等方法来明确病原菌类型。
2.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部分病原菌引起的菌血症在临床表现上容易与病毒性脑膜炎混淆,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
3.与急性化脓性心内膜炎的鉴别:急性化脓性心内膜炎是由心脏瓣膜上的细菌引起的感染病,与菌血症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
综上所述,菌血症的鉴别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以取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菌血症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菌血症的名词解释微生物学菌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它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繁殖与扩散而导致的,通常起源于其他感染灶,如肺炎、腹膜炎或尿路感染。
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菌血症的病原体通常是细菌,但也可由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这些细菌能够入侵人体组织与器官,释放毒素并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菌血症的发生。
菌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病原菌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一般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出汗、乏力、头痛等。
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以及呼吸加速等急性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严重的菌血症还可能引起脓毒血症(septicemia)或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对于菌血症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及其对抗药物的敏感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以消灭菌血症的病原菌,并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治疗的选择和疗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预防菌血症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感染。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抗生素以及接种疫苗都是预防感染和菌血症的重要措施。
此外,对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或患有长期疾病的人,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涉及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生长、遗传、代谢、致病机制等方面。
在菌血症的研究中,微生物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和敏感性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来治疗菌血症。
在微生物学领域,还有一些其他与菌血症相关的研究。
例如,研究如何通过预测和监测致病菌的不同基因组变化来预测菌血症的发生、传播和流行病学动态。
此外,微生物学家还致力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如疫苗或抗感染药物,以改善菌血症的预后。
总之,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
菌血症的症状和体征
菌血症的症状和体征菌血症是指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引起感染的一种严重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菌血症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多样性,包括全身性症状、局部感染症状和特殊感染症状等。
一、全身性症状1. 高热与寒战:是菌血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体温明显升高并伴有剧烈寒战,这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
2. 乏力与虚弱:菌血症患者往往感到极度疲乏,精力不佳,易感到无力和虚弱。
3. 心慌和呼吸急促:菌血症引起心肌功能受损,导致心搏加快,心搏过剧烈时患者可出现心慌和呼吸急促的表现。
4. 低血压:严重的菌血症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轻者可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重者可出现休克状态。
5. 感觉异常: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异常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状态。
二、局部感染症状1. 红肿热痛:当菌血症引起局部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热痛的局部化症状,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和疼痛等。
2. 脓液排出:如果感染灶发生了脓肿或化脓性炎症,就会有脓液排出的症状。
脓液的性状取决于感染的菌种和感染部位的特点。
3. 瘘管形成:在严重的感染中,肿瘤形成或组织坏死往往会形成瘘管,引流感染物质。
三、特殊感染症状1. 脑膜炎症状:某些菌株引起的菌血症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膜炎症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意识不清、颈部僵硬等。
2. 肺炎症状:感染性菌血症可以进一步引起肺部感染,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
3. 尿路感染症状:如果菌血症累及泌尿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
4. 皮肤损害:严重的念珠菌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疱疹和坏死病灶等特殊皮肤症状。
5. 全身脓毒症:菌血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进一步发展为全身脓毒症,病情严重时可表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菌血症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多样性,需要根据具体感染病原体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早期发现和治疗菌血症是十分重要的,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易感人群:菌血症与人群的易感性、损伤、严重感染,侵入性诊疗,激素,细菌耐药性等密切相关。
2.病原菌分析: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率为58.6%,主要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肠杆属细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放线菌等。
念珠菌分离率为5%。
3.药敏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阳性球菌对利福平、替考拉宁、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大环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