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部位及种类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生物拮抗作用
将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喂给小鼠,如果要使小鼠 发病死亡,需要10万个细菌;如果先给小鼠口服链 霉素,把小鼠肠道中的正常菌群都杀死,则只要10 个活菌就可置试验鼠于死地.两者菌量竟相差1万 倍,表明正常菌群有拮抗病原菌作用.这种现象在人 类中也可以见到,例如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 肠球菌等正常菌,可以抵抗引起痢疾和伤寒的志贺 菌和伤寒沙门菌等病原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生 物拮抗.
1克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重 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肠道菌群受饮 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多食蛋白质的人,大 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的人,乳 杆菌较多.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是双歧 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随着成长,双歧杆 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等逐渐 口腔细 菌增多.
阴道内菌群随内分泌变化而波动.阴道分泌 物中常含有无害的微球菌.初生女婴阴道的酸 碱度在5左右,主要为乳杆菌;出生后1个月至 青春期,酸碱度升至7左右,主要菌群转为表皮 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青春期 后,阴道酸碱度又下降,乳杆菌等重占优势,直至 绝经期为止.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有益作用
当正常菌群与人体处于生态平衡时,菌群 在它们寄居的人体部位获取营养进行生长 繁殖,而宿主也能从这些寄生在他们身上的 细菌中得到多种好处.
抗衰老作用
现在一般认为,衰老是由于体内积累了过 多的有毒的化学物质——自由基.双歧杆菌、 乳杆菌、肠球菌等肠道正常菌群产生的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催化宿主体内自由 基的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毒性,保护细胞免 受活性氧的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 用.
其它作用
肠道正常菌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原 因是这些正常菌群能产生多种酶,降解肠道 内致癌物或可以转变成致癌物的物质成为 无害物质;它们还可以激发免疫功能,调动 处于待命状态的巨噬细胞等人体卫士围歼 病原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引言: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是指存在于人体内部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对于宿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
一、正常菌群的种类和分布正常菌群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肠道、口腔、皮肤和生殖道等部位。
肠道是最重要的菌群栖息地,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成员。
肠道细菌主要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两类,有益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能够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抵抗病原菌的侵袭;有害菌包括大肠杆菌等,会导致肠道感染和疾病。
二、正常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正常菌群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正常菌群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等方式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从而帮助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同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也可以通过调节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来维持肠道的稳态,防止有害菌的过度生长。
三、正常菌群与营养吸收的关系正常菌群对宿主的营养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物质,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帮助宿主吸收营养物质。
同时,正常菌群还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等。
因此,正常菌群的存在对于宿主的营养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
四、正常菌群与肠道健康的关系正常菌群对于肠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能够形成肠道黏膜屏障,防止有害菌的侵袭。
正常菌群还能够调节肠道运动和水分吸收,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当正常菌群受到干扰或失衡时,有害菌可能会过度生长,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等。
五、正常菌群与心脑血管健康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正常菌群还与心脑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正常菌群能够通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同时,正常菌群还可以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和硫化物等,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正常菌群的名词解释是
正常菌群的名词解释是正常菌群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组成。
人体表面和内部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如皮肤、口腔、肠道等都是正常菌群的生活场所。
正常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能够与人体共生共存,与人体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正常菌群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身体内部的微生态平衡。
在肠道中,正常菌群起着关键的作用。
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丰富多样,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它们通过参与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等过程,对于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毒素清除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正常肠道菌群还可产生维生素、调节免疫应答、修复肠道黏膜等功能。
然而,在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下,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容易受到破坏。
长期过度使用抗生素、不良饮食习惯、压力过大等都可以对正常菌群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人体健康问题的出现,如肠道不适、免疫力下降、肥胖等。
为了维持人体正常菌群的健康,一些人选择使用益生菌产品来调节肠道菌群。
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菌群。
通过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提高其数量和活性,从而改善肠道健康。
常见的益生菌产品包括酸奶、发酵食品、益生菌保健品等。
除了益生菌,预生物也是维护正常菌群的重要方式。
预生物是指不被肠道直接消化吸收的物质,但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和活性的成分。
常见的预生物有乳低聚糖、果寡糖等。
通过增加预生物的摄入量,可以为益生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进一步改善正常菌群的平衡。
除了通过益生菌和预生物来维持正常菌群以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正常菌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都能为正常菌群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减少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消毒等也有助于减少对正常菌群的破坏。
总结起来,正常菌群是人体内的一种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肠道正常菌群对于营养吸收、毒素清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因素,正常菌群易受破坏,影响人体健康。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 所
•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3.空气中的细菌
5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 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 群。
39
•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
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 散的致病性物质。
40
•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
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 展和变化
46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 改变。
• 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41
• 5.细菌素 •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 • 6.色素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 (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
境中
42
铜绿假单胞菌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
37
3.人工培养的意义
肠道菌群种类
肠道菌群种类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
它包括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组成。
根据目前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大约包括以下几类常见的菌群种类:
1. 林布氏菌(Bacteroides):是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具有多样化的代谢功能,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2. 厌氧菌(Clostridium):这是一类产生有益的短链脂肪酸的细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3. 乳酸菌(Lactobacillus)与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这两类菌群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抵抗有害菌的入侵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4. 肠球菌(Enterococcus)与链球菌(Streptococcus):这两类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数量较少,但过度生长可能导致感染。
5. 拟杆菌(Bifidobacterium):这是一类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消化功能。
6. 腺苷酸脱氢酶阳性肠杆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这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但高浓度的存在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除了上述常见的菌群种类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菌群,这些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每个人身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受到饮食、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于了解菌群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以及肠道菌群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分布种类及关系
(二)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拮抗作用:生物屏障
① ② ③ ④
改变pH:抑制外来菌 占位性保护作用:生物膜 争夺营养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2、营养作用
代谢:蛋白质、糖、脂肪、 胆汁、胆固醇 合成:维生素 乳酸杆菌 3、免疫作用 Ag Ab
4、抗癌作用
激活巨噬细胞
(三)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 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特殊情况下能引 起疾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 ①免疫功能下降
属名在前,用以描述某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
词。字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科学家名字而 来。其词源可来自拉丁词、希腊词或其他拉丁化的外来词,或以 组合方式拼成。 种加词在后,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均小写,来自微生物 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或科学家姓名等,与属名一样,也由 拉丁词、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
微生物约有10万种,有人估计目前已知的
种只占地球上实际存在的微生物总数的 20%,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物种最多的 一类。微生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在人 类生产和生活中仅开发利用了已发现微生 物种数的1%.
1、土壤 2、水中
3、空气
4、人体 5、生产环境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②寄生部位改变
③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所导致的菌 群失调
(四)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 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微 生态失去平衡称为菌群失调。 由于菌群失调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临 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措施:停用原来的抗生素 微生态制剂(酪酸菌、双歧杆菌、
乳酸菌素等)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人体的正常菌群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
外耳道: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中耳和鼻窦
通常无菌
外耳道
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真菌,曲霉菌、青霉菌
气管、支气管和肺
通常无菌
胃
各种厌氧菌;G+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弯曲菌、螺杆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原虫)
前列腺(老年人):各种厌氧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球菌等
口腔与咽喉
G+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种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微球菌、各种棒状杆菌;G-细菌,各种嗜血杆菌、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种非发酵菌(量少氏菌、螺旋体、支原体、非致病性阿米巴、脑膜炎奈瑟菌等
鼻腔
G+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各种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微球菌、各种棒状杆菌;G-细菌,各种嗜血杆菌、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与各种非发酵菌(量少)、卡他莫拉菌;各种厌氧菌;呼吸道病毒;真菌(念珠菌、青霉菌、曲霉菌)
小肠与大肠
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弯曲菌、嗜血杆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人类酵母、各种阿米巴、鞭毛虫、滴虫
胆道
总胆管,各种厌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肠球菌
尿道前1/3
G+细菌,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微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嗜血杆菌、非致病性奈瑟菌、支原体/脲原体、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各种厌氧菌;腺病毒;真菌:念珠菌
女性生殖道
外阴:以各种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肠杆菌、链球菌和肠球菌为主
阴道、宫颈:以乳杆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G+细菌,肠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加德纳尔菌;G-细菌(少),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支原体/脲原体;真菌,念珠菌;寄生虫,滴虫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较弱,各菌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 毒性作用 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刺 弱,不形成类毒素,产生中和抗 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体作用弱;
三、宿主免疫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细菌进入机体生长繁殖
↔
机体免疫机制
一.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 概念 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多种 微生物,通常对宿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2)性质:脂多糖(LPS)
3)特点:* 对理化因素稳定;
*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4) 生物学活性:
* 发热反应;
LPS 巨噬细胞 IL-1、 IL-6、TNF-(致热)
* 白细胞反应(先降后升) *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鼻咽腔
外耳道
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抵抗力下降→支气管肺炎
中耳炎
眼结膜
胃 肠道 尿道 阴道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酸→一般无菌 大肠中菌量最多,占大便干重 1/3,大多为厌氧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乳杆菌、大肠菌、 白念
结膜感染
胃炎
定居位置改变,尿路感染 产酸使阴道液呈酸性,抑制其它菌 生长。
内毒素(endotoxin)
人体中的正常菌群
乳酸菌
凡可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都称乳 酸菌,包括乳杆菌、嗜乳链球菌等。人体 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 增长会逐渐减少。和双歧杆菌一起控制着 人体生态菌群的平衡,不断清除有毒物质, 抵御外来致病菌的入侵。对常见致病菌有 拮抗作用。
四、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通过粘附和繁殖形成一层自然菌膜,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 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从而 对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国内已被批准药准字的单一菌种的微生态 制剂产品有丽珠肠乐、回春生(双歧杆 菌)、金双歧(双歧杆菌)、促菌生(蜡 样芽胞杆菌)、整肠生(地衣芽胞杆菌)、 降脂生(肠球菌)、抑菌生(枯草杆菌) 等。多菌联合制剂有培菲康(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乳康生(蜡样 芽胞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
益生元
二、正常菌群在人体中的分布
部位 皮肤
口腔
常见菌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痤疮丙酸杆 菌、 白色念珠菌、粉刺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 等
鼻咽腔
眼结膜 胃 肠道
阴道
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 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等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而产生的疾 病为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
⑴ 机体免疫力下降:慢性病人患有慢性消耗 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 失常。
⑵ 菌群位置改变:如E.coli从肠道到腹腔或
泌尿生殖道;耐药性大肠杆菌引起吸入性肺炎 与大肠杆菌转移到呼吸道取得优势有关 。
⑶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菌群失调最 常见的原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 内对药物敏感的正常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而不敏感的如白色念珠菌或耐药葡萄球菌乘 机大量繁殖,使原来的菌群种类和数量比例 大大改变。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吞噬细胞的作用
02
特异性免疫
03
屏障结构的作用
06
体液成分的作用
08
细胞免疫
07
体液免疫
抗感染免疫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外部屏障 内部屏障
抗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
宿主的 免疫力
特异性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
感染的来源 病人 带菌者 传播途径 病畜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体内正常菌群
LD50 (median lethal does)
能引起试验动物 50%死亡所需要的最小剂量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概念: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 主要物质: 菌体表面结构: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表层结构或组分.存于 细菌表面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黏附物质---黏附素 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糖脂、糖蛋白、磷壁酸 黏附素分类:菌毛与非菌毛黏附素 菌毛:多存在于G-菌: 非菌毛黏附素:多存在于G+菌。如膜磷壁酸、糖萼等 G-菌外膜蛋白
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 慢性感染(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onic infection)
按病变部位:局部感染(local or limited infection)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or systemic infection)
病原体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致病的特性:细菌具有种和宿主特异性
致病能力的大小:毒力
致病决定因素:
毒力
侵入的数量
侵入的门户
正常菌落的名词解释
正常菌落的名词解释正常菌落是指存在于人体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以某一特定的组织或物质为生存基础,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常菌落数量通常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维持人体或环境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正常菌落的种类与特点人体中的正常菌落主要包括肠道菌群、口腔菌群、皮肤菌群等。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人体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口腔菌群则是指存在于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组成。
皮肤菌群则是指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正常菌落的种类丰富多样,每个种类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肠道菌群中的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口腔菌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参与口腔健康的维护和保护;皮肤菌群中的一些菌种则可以抵抗有害细菌的入侵,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二、正常菌落的重要性正常菌落在人体或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占据了生态位,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了菌群的稳定性。
正常菌落通过分泌一些抗菌物质,竞争营养物质等方式,抑制了有害菌的定植和生长,从而维护了人体或环境的健康状态。
其次,正常菌落还可以帮助人体进行一些基本的代谢和功能。
例如,肠道菌群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被人体消化的物质,合成和分泌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B和K等。
此外,正常菌落还可以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三、正常菌落的失衡与影响正常菌落的失衡常常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有害菌的数量过多,从而引发一些感染性疾病。
例如,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使肠道中某些有害菌数量增多,最终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菌群的失衡还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等问题。
例如,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鼻咽部的正常菌群
鼻咽部的正常菌群
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是指生活在鼻咽部的一些正常细菌,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维持鼻咽部的微生态平衡,防止有害细菌的过度生长,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正常菌群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奈瑟菌、梭杆菌、嗜血杆菌、乳杆菌和放线菌等。
它们在鼻咽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通过互相制约和协作来维护鼻咽部的健康。
如果这些正常菌群受到干扰或破坏,就会导致微生态失衡,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保持鼻咽部正常菌群的平衡和多样性,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鼻咽部的正常菌群主要包括以下种类:
1.葡萄球菌:这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之一,包括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2.链球菌:包括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
菌等。
3.棒状杆菌:例如白喉棒状杆菌和阴道棒状杆菌等。
4.奈瑟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5.梭杆菌:例如口腔梭杆菌和韦荣氏梭杆菌等。
6.嗜血杆菌:例如副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嗜血杆菌等。
7.乳杆菌:例如乳杆菌属等。
8.放线菌:例如放线菌属等。
这些细菌在鼻咽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对维持鼻咽部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抗细菌感染免疫
感染类型 常见微生物 主要免疫类型
胞外菌感染 胞内菌感染 外毒素感染
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体液免疫为主, 抗体协同吞噬细胞杀灭清除
细菌
结核杆菌
细胞免疫为主
麻风杆菌等 主要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
发挥作用
白喉杆菌
体液免疫为主
破伤风杆菌等 特异性抗毒素与毒素产生
中和作用
三 黏膜免疫
SIgA是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的主要类型抗 体
MPS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 抗原呈递功能 免疫调节功能
3. 体液因素:体液中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 ① 补体(complement):经典途径和旁路激活; ② 溶菌酶(lysozyme):碱性蛋白;
来源:吞噬细胞 分布:血清、唾液、泪液、鼻涕等 功能:破坏β-1.4糖苷键,破坏G+菌 ③ 防御素(defensin):为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 多肽,杀胞外菌及某些分枝杆菌。
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物质包括:
1. CD4+T细胞: • 体内最主要的T细胞,占总量的90-95%; • 能识别MHC II 类抗原(MHC II位于抗原提呈细胞上) • Th1细胞:辅助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辅助B细胞合成抗体。
2. CD8+T细胞: • 受MHC I 类分子制约( MHC I 位于一般细胞表面) • CTL是细胞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 • 分泌IL2、IL4、IL8等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功能,介导 • 炎症反应。
(1)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2)分泌多种淋巴因子。
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胞内菌(intracellular bacteria)指寄生于宿 主细胞内的细菌,分兼性胞内菌如结核杆 菌、伤寒杆菌等;专性胞内菌如立克次体 和衣原体。
正常菌群的名词解释
正常菌群的名词解释正常菌群是指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组成。
这些细菌可以存在于皮肤、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和其他体内环境中。
正常菌群在维持生物体的健康和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护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并参与一些代谢过程。
在人体内,正常菌群主要存在于消化道。
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帮助分解食物并产生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
它们还有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内的酸碱平衡,并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皮肤上,正常菌群可以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屏障,防止病原菌的入侵。
这些细菌还有助于控制油脂分泌,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炎症和感染的发生。
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可以保持口腔黏膜的健康。
它们有助于预防牙龈疾病和蛀牙的发生,并帮助维持口腔呼吸的新鲜感。
在生殖系统中,正常菌群可以防止感染和维持生殖器官的健康。
它们有助于调节酸碱平衡,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并维持生殖道黏膜的正常功能。
然而,正常菌群的平衡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使用抗生素、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因素等。
一旦正常菌群失衡,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消化问题、免疫系统紊乱和肠炎等疾病。
皮肤菌群失衡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和炎症。
口腔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蛀牙和牙周疾病。
生殖系统菌群失衡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和宫颈炎等疾病。
因此,保持正常菌群的平衡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这可以通过遵循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维持适当的生活方式来实现。
此外,一些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恢复和维持正常菌群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口腔、鼻咽腔、外耳道、眼结膜、胃、肠道、尿道、 阴道,但是血液和其它组织通常无菌。
表皮:[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头状葡萄球菌、瓦氏葡萄球菌、 溶血性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 模仿葡萄球菌 [2]滕黄微球菌:多见于妇女、儿童; [3]不动杆菌属:25%皮肤带有该菌,多见于 脚趾间、腋窝、腹股沟、肘前窝;(皮肤褶皱部位) [4]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变形杆菌、绿脓 杆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较少见。 [5]丙酸杆菌:性成熟后1 球 菌、奈 流感嗜血杆菌(上呼吸道多为短暂定植)
瑟
氏
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化道:出生后口腔即有细菌定植,6-10小时后细菌数量快速增加 (1)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类 白喉杆菌;螺旋体;白色念珠菌;放线菌。 (2)食管:研究较少,不能确定短暂定植或微生态 。常见有嗜盐菌如葡萄球菌。 (3)胃:胃酸pH 1.8~2.5,细菌通常极少(<103CFU/ml)。常见菌为耐酸菌种,包括幽 门螺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和极少量的消化链球菌、梭杆菌属、梭 状芽孢杆菌。 (4)肠道:菌群组成差异较大。 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肠内容物流动速度,包括大 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球菌、消化 链球菌、念珠菌。
条件致病菌特点
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