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鹳雀楼上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们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则是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以及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演示和生僻字的书写动画,以及诗文的复印件,供学生们朗读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情景, ask students: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all building and looked down at the city?" Then I will show them a picture of鹳雀楼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at it is.2. 读诗:我会指导学生们正确地朗读诗文,强调停顿和语调的把握,同时也会纠正一些发音错误。

3. 解释诗文: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帮助学生们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解释一些生僻字。

4. 讲解意境: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5. 朗读与背诵: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以加强他们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6. 书写练习:我会指导学生们书写一些生僻字,并提供书写动画,帮助他们正确书写。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登鹳雀楼》的,并逐句板书诗文,同时在旁边标注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默写《登鹳雀楼》的全诗,并画出他们心中的鹳雀楼景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初步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登鹳雀楼》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理解诗歌大意。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古诗《登鹳雀楼》插图。

2. 学具:古诗《登鹳雀楼》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诗《登鹳雀楼》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诗歌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确保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4. 感受韵律: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美,通过朗读、拍手、敲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5. 背诵古诗:组织学生分组背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背诵成果,如表演、绘画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登鹳雀楼2. 板书内容:古诗《登鹳雀楼》全文、插图、关键词汇、诗句大意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 根据诗句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与同学分享并交流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学生能认读并正确书写“楼、依、尽、黄、河、层"等生字。

(2)诵读理解: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3)情感体验:学生能初步体会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感,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画面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层含义,以及它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①展示鹳雀楼的动画视频,配以生动的解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鹳雀楼在哪个城市?(引导学生了解鹳雀楼的地理位置)(2)生活经验分享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登高看风景的经历,如爬山、登塔等。

②引导学生描述当时看到的景色,如“我看到了远处的山、近处的河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导入诗歌①介绍《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讲述诗人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

②朗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画面感。

(二)初读感知(1)朗读热身①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适时纠正错误,如“依"字的声母和韵母。

②教师选取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尽”、“黄"、“流”,示范重音和停顿,引导学生模仿。

(2)韵律感知①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教师通过手势提示节奏,如“白日依山尽"时手势上扬,表示日落的壮丽。

②分组比赛朗读,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情境配乐①播放与诗境相符的背景音乐,学生再次朗读,尝试将声音融入音乐中,增强诗歌的意境体验。

②讨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4)角色扮演①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人和鹳雀楼,一人朗诵,一人想象自己是楼,感受“更上一层楼”的心情。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4.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新课1.同学们都读过哪些古诗呢?古诗言简意赅,十分有趣。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出示挂图)二、初读古诗识字词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

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

三、精读古诗知诗意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

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

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依;尽。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宏伟壮观。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通过理解诗句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鹳雀楼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登鹳雀楼》。

3. 讲解诗句:逐句讲解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白日依山尽”,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其他句子。

6. 课堂互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诗句接龙,提高他们对诗句的熟练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句,标注生字词。

2. 在诗句下方列出重点词语,如“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3. 在黑板一侧列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豪情壮志、壮志凌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登鹳雀楼》的诗意。

答案:学生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表示太阳落山,山峦轮廓逐渐消失。

2. 作业题目:请尝试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句、互动练习等方式,学生对《登鹳雀楼》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通过朗读和背诵,理解诗人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明白想要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感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了解诗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画画,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仔细观察。

(出示《登鹳雀楼》课文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交流。

3.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一天傍晚,他来到黄河岸边,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

诗人觉得,这里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同学们,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叫鹳雀楼。

课件出示鹳雀楼的相关资料。

4.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第一层,行吗?生(齐):不行,要登到最顶层!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的顶层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5.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小学生喜欢图画和听故事的特点,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蕴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使学生对诗人、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诗,标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

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

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

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长期合作学习的训练以后,已经具有了一些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交流可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中年级的古诗教学目标,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鲜明的图画入手,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主动探求知识,采用直观教学、情境教学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后由图入文,图文结合,不断理解文字传达的意境。

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渐入佳境,在读中思、在读中想、读中悟,直至最后融情于景,感悟其哲理。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感悟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诵读诗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教学难点: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教具准备:挂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你能朗诵一首吗?2、你们知道吗?唐代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叫王之涣,他有一首诗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楼之后,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这首诗《登鹳雀楼》。

(师出示板书,并解题)3、 (师范读)边听边想:诗人在楼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二、新课讲授(一)、课前感知:(出示挂图)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学习第一行诗句1、轻读,边读边看插图,看看哪个词的意思表示图上的景色,想想什么意思?2、“日”:太阳。

“尽”:完了。

天上的那一轮红日是夕阳还是朝阳?从哪看出?3、“白日依山尽”是什么意思?(师带读、自读、指读、齐读)学习第二行诗句1、除了夕阳,那滚滚黄河水又将奔向哪里呢?2、你能说说黄河的流水声吗?(生模仿)3、把这气势通过读表现出来。

4、师读:慢慢闭上眼睛听,诗人在吟诵呢!(自读、指读、赛读)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过渡: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产生什么想法呢?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太阳从遥远的山边落下,天空中布满灿烂的云彩。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8课《古诗二首》中,深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观看到的壮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式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朗读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字词,讨论诗的意思。

3. 详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4.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诗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鹳雀楼》的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详解、朗读技巧、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在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中,学习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之涣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文字,领略其深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2.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古诗,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建筑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鹳雀楼的图片,描述其外观特点。

过程二:讲述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过程一: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过程二:学生自主朗读,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理解诗意:通过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一: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过程二:讲解诗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其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过程一: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二:讲解古诗的写作技巧,如对偶、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

过程一:学生自主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过程二: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原文,标注韵律和节奏。

2. 列出诗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写作技巧,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教学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具体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内容是王之涣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的浩瀚。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掌握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我会逐句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的《登鹳雀楼》和诗的内容。

我会将诗的内容逐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相关的图片和图表来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默写《登鹳雀楼》,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鹳雀楼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鹳雀楼和相关的诗歌。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我可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课。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壮阔画面。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描绘景象的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讲述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想象画面:让学生根据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鹳雀楼所见的景象。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6. 朗读体会: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怀。

7. 背诵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2. 板书诗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板书关键词:壮阔、远望、高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登鹳雀楼》的诗意,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鹳雀楼景象的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登鹳雀楼》的诗意。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壮阔美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依、层”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教学重点:
1.依据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2.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的道理。

教具准备:
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古诗新唱《登鹳雀楼》
一、导入
出示古诗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除了这首古诗,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楼—鹳雀楼—名字由来一诗人介绍
二、赏析
1.品读古诗:
借助拼音练读;
师范读(学生点评);
师生合作读(短、长、高、低);
2.请学生领读。

3.找出诗中的景物,写出来。

(借助景物理解诗句)
4.给这首古诗编个故事
5.游戏:我唱你猜
三、生字教学
1.观察生字的笔顺,在桌面书空;
2.老师范写,学生书写;
3.填空。

四、拓展:古诗带我去旅游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诗,看看你的古诗给大家介绍了哪些景点?
五、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自己对《登鹳雀楼》这首诗的理解,把它变成一幅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

欲:想要。

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鹳雀楼教案二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

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

板书“颧雀楼”。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

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生(齐):登到最顶层!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二上语文登鹳雀楼教案(3篇)

二上语文登鹳雀楼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2. 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 课件:《登鹳雀楼》古诗图片、作者王之涣简介。

2. 生字卡片、古诗《登鹳雀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古诗《登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景象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生平事迹。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并解释字义。

4. 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

三、细读古诗,理解大意1. 教师提问:“这首古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总结: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眺望远方,所见到的壮丽景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又表达了什么意思?”4.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古诗意境,背诵古诗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3.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

4. 学生分组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成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 画一幅描绘古诗意境的图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并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包括《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才华,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重点: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阅读材料;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韵律和节奏,然后进行背诵;4. 讲解诗文:解释诗文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登鹳雀楼》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3. 画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并附上诗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更多关于鹳雀楼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之一,因为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纸质材料:提供相关的古诗文选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5)评价工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登鹳雀楼》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5. 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例题型及答案:
1.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描绘了太阳依傍着山峦即将落下的景象,黄河之水流入大海中去。
2.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寓意着人们应当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以上拓展阅读材料,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更多相关的古诗文。
7. 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8. 请学生进行诗歌翻译比赛,将《登鹳雀楼》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9. 请学生进行诗歌欣赏与创作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10. 请学生进行诗歌知识问答比赛,测试自己对《登鹳雀楼》及相关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1一、教学要求1、了解汉字“依”、“欲”、“穷”、“更”的造字意义,对汉字产生兴趣。

2、通过学习会朗读、背诵古诗。

掌握诗意,能够感悟出诗人在创作本诗时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通过古诗中出现的重点字的汉字造字的意义的讲解,还有一些汉字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创作本诗的背景及意图,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真正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喜欢),那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登鹳雀楼》(播放音频,网络上的算侵权吗?不行就自己唱,嘿嘿),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根据谁写的古诗改编的吗?(唐朝王之涣)师:那大家看题目,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叫“登鹳雀楼”呢?解题:登鹳雀楼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里面有一个相同的部首,大家能找到吗?能。

(隹),鹳雀是一种短尾巴的鸟,(PPT播放隹的甲骨文,提到带隹的字多数和鸟有关。

)因为这种鸟经常爱停留在楼上休息,所以这座楼就得名“鹳雀楼”。

(PPT 播放鹳雀楼图片)鹳雀楼就在山西永济县。

有人说,作者王之涣是站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景色,其实当时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是完全看不到那个黄河入海的情形的;也有人说王之涣站在黄河边上看到了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诗人不禁感叹景色太美了!可是他并不满足,还想看到更远的风景,于是登上了鹳雀楼。

初步感知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师:邀请同学朗读古诗《登鹳雀楼》(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即可)(二)逐句解读古诗1、白日依山尽(一)解开“依”字的秘密“这句话中的‘依’都是解这首古诗的重点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畅所欲言)我们先来看“依”字,左边的‘亻’旁就表示我们的身体或者说一个人,而右边的‘衣’代表的是我们穿的衣服,衣服紧紧地贴着我们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境之美。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鹳雀楼视频)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一则鹳雀楼风光视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鹳雀楼有关的古诗,是什么呢?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2.课题上哪个字你还不认识?
3.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4.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
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感知韵律之美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并想一想你是
怎样记住他们的?2.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试着读出诗句的节奏。

交流:1.认读生字。

交流识记字形。

加一加:楼:“木+米+女”;“依”是“亻+衣”;“尽”是“尺”加
两点。

“层”是“尸”加“云”。

2.认识了生字,
才能把古诗读准确,你会读了吗?谁来试读一下。

(出示古诗)3.要想读好诗歌,还需要节奏和字
音的轻重来帮忙。

请看,出示带节奏的古诗,(课
件出示:配乐展示读)。

三、图文结合,品味意境之美。

过渡: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诗,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如:连绵
起伏的群山、红红的太阳、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板书:群山黄河夕阳)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我要注意什么?你能帮帮我吗?(1)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尽)(板书:依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课件出示:夕阳图)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心情是高兴的,所以这句诗要用高兴的心情读出美丽和壮观!(指导学生朗读)
4.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黄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全长5464公里,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

(1)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会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黄河入海视频)(浪花翻滚,声音大,
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诗句,那你能读出它的这种气势来吗?出示:黄河入海流。

(2)同学们,站在鹳雀楼上,你还可能看到什么?(课件出示:文中插图)(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如: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3)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这么多美景,他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那时你看到了什么?平地上你能看到吗?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板书:站得高看得远)(4)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透过这两句诗,诗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诗人的话应读得(郑重),所以读的时候要?(慢一点,前面轻一点,后面重一点。


四、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过渡语:现在我们知道把一首整首诗读的有感情,不仅要注意不同的节奏,还要体会诗人的心情。

(1)出示全诗,现在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展示)(2)吟唱古诗,诗歌还可以吟唱,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课件出示:鹳雀楼吟唱视频)(3)《登鹳雀
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次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展示)(4)当堂背诵(5)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1.教师指导书写。

“楼”的“木”的捺变成点,和“依”一样,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左窄右宽。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五、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读读背背,把学到的古诗背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群山黄河夕阳依尽站得高看得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