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合集下载

3.5陆地水与水循环 1课时

3.5陆地水与水循环 1课时

3.5陆地水与水循环1课时
示范教案一(3.5陆地水与水循环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目前人类利用淡水资源的主要水体类型;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上的区别。

2.理解雨水补给、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冰川补给的河流与气温的关系;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循环过程,水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德育目标
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

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支撑,搭建教案设计的理论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自己设计教学预案的理论依据和预期成果。

同时,教师不仅要从宏观鸟瞰,提出总体设计理念,而且要表明设计每个教学事件,以及破解重点、难点等教学环节的具体意图和预期成果。

本在课堂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活动。

有一个小弟弟在路边摔倒了,哭个不停,怎么办呀?谁能帮助他呀?(请幼儿发表自己的做法。

)那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唱的小朋友是怎么样来帮助小弟弟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读完该段,我请学生起来回来问题。

文中清楚地罗列了一些科技成果: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飞速火车和远洋船舶等。

针对这些科技术语,我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理解它们的意思。

有些实在不懂的词语,则可以再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这里,我认为学生对大部分的科技成果都能理解,只有“原子核的奥秘”、“程控电话”等可能存在疑问。

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不仅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学生在阅读了剧本,进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后。

可以和自己的好伙伴找一块空地来排演。

师问:“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将花落谁家呢?”(串联前文的奖项)更加激起学生表演欲望,最后评出设置奖项。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设计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整个说课分四个部分: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重点,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说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水循环》说课稿

《水循环》说课稿

水循环一、前言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它。

而水的使用和保护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入手,介绍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人类如何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二、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液态、气态到固态的转化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中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地流动,形成了自然界中的一条闭合循环。

水循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蒸发: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从地表或水体表面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2.凝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会形成水滴,也就是云朵。

3.降水:云朵内部的水滴逐渐增大,重力作用下落下来,形成雨水、雪水等降水形式。

4.滞留:降水落到地面,有部分被土地吸收,另一部分则流进河流、湖泊、洋海等水体中。

5.归流: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水向海洋流动,而地下水也会朝向海洋流动。

以上五个过程,形成了一个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循环。

三、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所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影响气候和自然环境,还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维持动植物生态系统:水循环不断地将水源供给到动、植物体内,维持着它们的新陈代谢;同时,也通过水循环来分布着种子,使得各种植物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2.形成气候和天气:水循环是形成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

水蒸气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会影响空气的强度和速度,从而导致风暴和气象变化等天气现象。

3.维持水文循环:水循环在数千年内形成了一些可观察的模式,例如,地下水运动模式、全球降水模式等。

这些模式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都有重要意义。

4.回收自然资本:水循环是地球界限内的最大回收系统之一,它可以回收水资源并产生新的水源。

四、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也越来越紧缺。

而水循环的复杂性使得我们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需要思考更细致和具体的方法。

1.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让人们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减少浪费和污染等不当用水行为。

高中地理《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模板

高中地理《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模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高中地理《陆地水与水循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以下分析:一、说教材教学本文,首先应指导学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孔子的精神。

课堂教学以问答法、文化延伸拓展法为主,创设浓郁的教学氛围,体会孔子精神,增加感性认识。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优点:由于成员间交流意见的气氛和相互的启发,头脑风暴法往往能产生高质量的答案。

同时也使课堂充满民主气氛,体现民主与广泛参与性,还可以测量出学生们的思维状态(是否产生思维定势等)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1: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案1:陆地水与水循环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㈡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建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通过学习的若干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3.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㈢.德育目标: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循环2.难点:陆地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五.板书:类空间分类地表水:将河水、湖沼水、冰川水、永久积雪形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循环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周期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性咸水73%质淡水:27%(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水降水补给为特点: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源主的河流分布:我国季风区的多数河流补实例: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陆给冰川补给特点: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地相互为主的河流分布:我国西北地区水关系实例:塔里木河河湖水与地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水体运动下水互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湖水转化循环:形式: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陆地循环、海上循环意义:水体运动转化、水资源更新各圈层间、海陆间能量、物质交换影响气候、生态、地表形态六.教学过程:绪论:一.陆地水在地理环境中重要作用:导入: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问:为什么说水是自然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回答:因为水有固液气三态,并且可以互相转化二.陆地水对人类的重要作用:1.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2.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读图:地图册33页“陆地水在全球水体中的比重”提问:水圈是由哪几部分水体构成的?所占各为比例为多少?回答:海洋水(96.53%)、陆地水(3.469%)、大气水(0.001%)提问:这三种水气体中,你认为哪种水体和人类的最密切?为什么?回答:陆地水,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淡水,几乎全部来自于陆地定义:水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就是指陆地上的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提问:北京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来自于哪?回答:地下水正课:陆地水体的类型㈠.定义: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㈡.类型:1.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包括冰川、江河水、湖泊水、沼泽水等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⑴.地表水:提问:陆地水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回答:是大气降水提问:作为地表水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是如何形成的?回答:降水降落到地面,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径流。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3.5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
 陆地水体类型:陆地水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了不同的类型.按照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按照水循环的周期,可以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不同补给来源影响着河流的汛期出现的时间不同.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水循环: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了解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主要环节,特别是海陆大循环对人类的意义.理解地球上的水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此增强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意识和忧患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目前人类利用淡水资源的主要水体类型;
 2.理解雨水补给,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冰川补给的河流与气温的关系;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循环过程,水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德育目标。

《水循环》说课稿

《水循环》说课稿

《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上水的运动规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通过学习水循环,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地球上水的动态变化,为后续学习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水的三态变化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水循环的过程、环节以及地理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仍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和实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类型,比较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差异。

(3)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够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1)海陆间循环的过程。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类型和地理意义等重点知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动画、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范文

高中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范文

高中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范文高中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范文
【摘要】有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范文是特地为您集合的,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学习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说教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目标:】(考纲要求)1.掌握并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2.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

【考点分析及考向预测:】地球上的水,特别是陆地水,不仅是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它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密切。

因此以水为主线进行命题是高考的趋势,水资源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

其命题趋势是:一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分布等有关知识;二是利用读图的方式考查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性质,以引起人们对合理开发地下水的重视;三是利用变通图考查水资源的分配利用情况;四是联系实际考查有关水体污染和治理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网络图。

一、陆地水体类型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地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应训练*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 潜水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 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 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 位:米)。

读图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AC ) A.a 图河流和b 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 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 图河流自南向北流按空间分布分类按循环周期分类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AB)A.减缓地面沉降B.保护地下水资源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二、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

人教版水循环的说课稿

人教版水循环的说课稿

人教版水循环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关于水循环这一部分的内容。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对于地球的气候系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水循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水在地球上是如何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以及这一过程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类型,了解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水循环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以及这些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复杂影响。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环节,并解释每个环节的物理原理。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记录不同地点的水循环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泼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p 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有比拟全面的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说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根本原理和根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使学生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互相转化规律,理解水资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才能目的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根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根本概念、原理分析^p 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的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互相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根底,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互相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亲密,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考虑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理论才能。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一、陆地水和水资源的概念(陆地水的作用)(一)陆地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

(二)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指水圈的全体,狭义的水资源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意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区别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水水力资源是指陆地上因为落差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是指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水灾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的效用。

二、陆地水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来自大气降水:包括各种固体降水:降雪、冰雹和液体降水:雨、露、霜、霾等还包括进入地下凝结成地下水的水汽。

(二)分类:1.根据分布空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沼水、冰川。

(2)地下水根据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根据埋藏位置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根据循环周期长短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

比较两者所包括的类型,分析他们在储量大小、更新快慢、循环周期长短方面的区别,并说明利用方面的不同。

3根据盐分含量可分为:咸水和淡水各种陆地水体与水源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也可参照课件各种水体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三)主要陆地水体分析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分析;埋藏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和学生一起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分布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三区不同位置打井的水井类型,潜水井、枯水井、承压井、自流井。

⑴概念:含水层:岩石和土层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好,空隙小或致密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差。

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容易从空隙中渗出。

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叫含水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空隙小,地下水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形成隔水层。

潜水:埋藏于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

承压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地球上的水循环》 说课稿

《地球上的水循环》 说课稿

《地球上的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上的水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循环》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教材的某章节。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形成以及水资源的重要性具有关键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和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接着,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阐述了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某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水循环概念和过程,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水循环的概念和主要环节。

(2)能够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案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和转化。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和过程。

《陆地水与水循环》课件

《陆地水与水循环》课件
陆地水资源的分布
地表水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和降水等因素影响,地下水的分布与地下水补给区有关。
陆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科学管理和节约用水来保护和合理利用陆地水资源。
四、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 水污染
2 水资源消耗
工业废水和农业化学 品等的排放对水质和 水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人类各种活动对水资 源进行大量利用和开 发,加剧了水资源的 短缺。
二、水循环的过程
1
蒸发和融化
水从地表和植物蒸发,冰雪融化成液态水。
2
降水和渗透
水以雨、雪、冰雹的形式降落到地表,一部分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层。
3
地下水和河流
地下水通过渗透和地下水补给区进入河流,之后流入海洋或再次蒸发。
三、陆地水资源
陆地水资源的分类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3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 水事件的增加,改变 了地球上水循环的模 式。
五、结论与展望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水循环 预测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六、参考文献
在引言中提到的水循环相关论文和涉及到的陆地水资源相关数据来源,提供 了深入了解该主题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陆地水与水循环》的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探索水循环的奥秘, 以及陆地水对水循环的重要性。
一、引言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它的重要性在于维持地球 上水文和能量循环,为生命提供所需的水资源。
陆地水是地表与地下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水库等。它是人 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地水与水循环概论

陆地水与水循环概论

德育目标:
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 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河流径流与降水、气温的关系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难点:1、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 补给关系。
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用示意图法让学生理解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2)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 (3)用动画演示法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学法 (1) 用练习法进行课堂巩固 (2)讨论法加强理解

知识目标
学 目
能力目标
标 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目前人类利用淡水资 源的主要水体类型;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 上的区别。 2、掌握雨水补给、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 冰川补给的河流与气温的关系;掌握水循环的 主要类型;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 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图,让学生掌握二维图象的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地理事物之间联系 的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作业布置
结论:水资源短缺
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陆地水体类型
1、陆地水的概念及分类
2、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动态水资源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 的0.3%
陆地水类型
地表水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 深层、浅层地下水或潜水、 承压水
2、冰川融水补给 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补给 冰川融水补给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 径流量随降水量的 径流量随气温的

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精选5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精选5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案

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第三节陆地水与水循环兖州教研室苏公兵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在人类生存的四大环境中,陆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最为显著,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是人类生存的最直接的环境。

陆地环境是由岩石、地貌、水、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岩石、地貌两大组成要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陆地环境的第三个组成要素,水在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中是最活跃的要素之一,目前水资源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甚至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陆地水与气候和海洋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这两单元知识的自然延伸。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陆地水的基本类型,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和水循环。

其中各种水体的相互转换和水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大纲和学生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在基础知识方面,要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及其成因,理解陆地水体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在能力要求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图表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动手绘制地理示意图的能力;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3、教学重点、难点贯穿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主线是“人地关系”,在本节教材所讲的三个问题中,陆地水之间的相互补给、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它们是本节的重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运动转化关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就本节课的总体而言,难度不大,但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法。

(1)学案导学法教材中难度不大的知识,学生容易看懂,但学生在看书中往往比较盲目,又不愿动脑筋,为指导学生看书,帮助学生自学,而将教材中陈述性的知识,转变为程序性自学思考题,从而提高课堂容量,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谢冰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
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谢冰
一、说教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
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
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
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
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
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说学生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围绕“地球为什么闹水慌”着一主题来组织教学。

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有关水的资料,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还闹“水慌”?
新课教学: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

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一。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内可恢复。

而其他水体更新周期很长,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当于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

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转到下个知识点,也本节重点和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的学习。

需要化大约15分钟时间。

展示“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图” 和“河流与潜水相互补给示
意图”。

详细分析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陆地水体补给的规律。

同时理解陆地水体补给的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闹水灾、干季闹旱灾,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结合现实问题,创设第三问题:为什么全球闹“水慌”现象越来
越严重?是地球淡水资源在减少吗?引入水循环内容的学习。

这也是
本节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来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学习水循环知识后学生已经明白地球淡水资源在不断循环,是一个常量,地球“水慌”加剧是人造成的,包括过量使用水资源、污染、浪费等。

提供华北地区的一些生产、生活情况资料,创设第四个问题情景:华北地区处在半湿润气候区,为什么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怎么解决?
组织一次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提供资料。

组织第二次合作讨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尽管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