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注重诵读,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读、悟、思、疑,认识逐层导向深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2.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情分析

张志公说:“传统语文学习的思路一点也不复杂,一是文字,一是文章。”传统的东西之所以能“传”,流传;能“统”,统一,是因为它不为时间所消磨净尽的巨大价值。既然如此,从“文字”开始,然后进入“文章”,读,悟,思,赏,疑,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然后有一点点创见;使学生的感情由疏离文本到情怀激荡,应该是语文基本的学习路径吧。以上是本节课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能否有所疑,有更深层次的收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启发谈话:

播放《归去来兮》音乐。

中国古代文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宏远的志愿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修身洁行、归隐山林。陶渊明就是其中一个符号性或者说代表性人物。

我们已经了解了辞的序,知道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背景,了解了作者就职的

经过和辞官的原因。今天,让我们洗手焚香,在《归去来兮》的吟咏中,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板书: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活动2【活动】二、自读,读文字

吟咏,就是吟诵玩味。这是一个多次重复的过程,多次的重复,使我们对文章的把握由浅入深,由粗到精,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点思考。怎样吟咏?让我们拜问朱老夫子:

请这位同学来读: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朱子读书法》

第一次阅读,让我们从读好每一个字开始。

课前,我们要求大家自读了,当时,要求大家借助工具书、文下注释或参考资料。下面我们检查一下自读情况。

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何,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何,为什么。

知来者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

策扶老以游憩:策,拄着。

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顺应造化。

活动3【活动】三、悟读,读情境

理解了文字,下一步我们进入文章阅读。要读出或者说了解这篇辞所表现的情境:情,就是感情;境,就是作品所展现的艺术境界,或者说艺术场景。

同学们,由情到境理解好,还是由境到情理解好?为什么?(由境到情,符合人类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习惯)

1.知“境”

下面请大家默读。请大家特别注意所表现的“境”的变换。注意方位的变化,

分别用几个字概括出每段的内容。我们分组讨论,一组一段。

默读(2分)。

明确:辞主要分为四部分:①辞官归田②家园生活③交结出游④抒发感慨。

(板书:路家游慨)

2.悟“情”

布置问题:下面我们由境到情?大家读出了一种什么心情啊?(快乐)下面请同学大声朗读,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快乐啊?请在辞中找出依据具体说明。各组同学可以从自己读的段里找,也可以从别的段里找。

学生大声朗读。(4分)

明确:

乐——

①心不必为形役(内心不必为形体、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深受折磨);

②可以安享天伦之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

③保持高洁品格;

④有酒可自娱;

⑤拥有傲然自得的好心情;

⑥生活安闲自在;

⑦能够远离黑暗的官场,和纯朴的乡里故人和农民交往;

⑧能够自由出游(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

⑨能够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

⑩顺随本性;道法自然。

总结:因为归隐心愿得到了满足,所以,弥漫在辞里的,是触目可及的快乐。以上种种快乐当中,最大的“乐”是“顺随本性,道法自然”。(板书)这是归隐的内在动力和最大收获。

活动4【活动】四、思读,读深义

1.理解心情

布置问题:同学们真了不起,从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里,能够体味到这么多的快乐,但那可能只是陶渊明自己的感觉,你愿意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田园里,享受这样的快乐呢?(不愿意)为什么?大家看一看陶渊明所写的

《五柳先生传》《乞食》的某些表述,找找答案。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明确:你感觉到了什么?(家境贫寒)怎样贫寒?(收获少,孩子多,存粮无;住差,衣破,食少;竟至乞食程度!)】

2.具体分析

从以上表述中,我们了解到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另一个侧面——穷苦困顿。那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大家思考,作品的字里行间隐藏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悲哀)为什么?请再找依据。

指名读。(4分钟)

明确:

悲——

①挨饿受冻(序);

②世与我相违,难免感到孤独;

③生命短暂(不能永存);

④不能主宰自己命运;

明确:人生悲乐相伴,这也许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愿望得偿的快乐的背后,是被自己藏在内心深处不愿示人的忧伤。认为“乐”是作者主要情感的同学,看到的是归隐心愿的满足;认为“悲”(板书)是作者主要情感的同学,则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作者退而求其次的那种无奈和苍凉(板书)。哪种理解更透一些?(悲)这种理解挖掘出了新的意思,理解显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活动5【活动】五、美读,读美感

1.教师明确:

同学们,体会一篇文学作品情境的最好办法就是有感情的诵读,明代大文学家袁宏道自述夜半读书时“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也就是说读书要达到痴迷状态,要入心。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辞形式精美,也值得我们好好一读。这首辞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兼有长短句,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