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锡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水热合成法对纳米氧化锡粉体粒径和形貌的控制研究
摘要: 利用氯化锡和氨水作为反应试剂, 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近球形, 棒状, 椭球形, 六角形等粉体形貌和粒径范围从 4 nm 至 120 nm 的纳米氧化锡粉体, 并对水热合成条件对粉体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制备的粉体的 XRD 分析结果显 示, 合成温度在 160 ℃以上并且合成时间在 3 h 以上, 粉体全部具有氧化锡晶体结构。利用透射电镜对粉体的粒径和形貌观察 发现, 二氧化锡粉体的形貌和粒径可通过改变溶液的浓度, 合成温度与合成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中合成温度与溶液浓度不 仅可以控制合成粉体的粒径, 而且可以控制粉体的形貌。
(3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 act: Tin 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nd morphologies were synthesised by varying the concentration,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time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TEM micrographs show that spherical, rod- like, oval and Hexagonal shaped nanoparticles with particle sizes from 4 nm to 120 nm are synthesised when the parameters of synthesis are changed. XRD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of nanoparticles synthesised are with the structure of tin oxide.
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锡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桂教科研字2002第316号),广西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01年)作者简介:宋宝玲(1967-),女,广西宾阳人,广西大学讲师,廖森为通讯联系人收稿日期:2003201215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锡宋宝玲,廖 森,姜求宇,陈 佳(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氧化锡纳米晶体。
在室温下让含一定量表面活性R 的碳酸氢铵粉末与五水氯化锡粉末按一定的摩尔比混合研磨,得到含有氧化锡前驱体以及可溶性无机盐的混合物。
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并干燥后,得到纯的前驱体。
前驱体经高温热裂解得到氧化锡纳米晶体。
经XRD 表征,可知氧化锡为4.2nm 左右的纳米晶体。
关键词:纳米氧化锡;固相反应;均匀设计 中图分类号:TQ 13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05(2003)022******* SnO 2由于具有特异的光电性能和气敏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气敏元件、半导体元件、电极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的光学透明薄膜上。
使用均匀的氧化锡纳米粉体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材料的物化特性,并且可以改进其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再生性。
因此,开发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是获得高性能氧化锡基材料的关键[1]。
而SnO 2微粉或超细粉体的制备,报道较多的有低温等离子体法、溅射法、沉淀法、水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等[2]。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热(或室温)固相反应[3],在制备超细粉体材料方面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种制备方法具有转化率高、选择性好、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4]。
过渡金属的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易于热裂解并得到相应的纳米氧化物[5],故过渡金属的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是制备纳米氧化物的优良前驱体。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前驱体,进而制备纳米氧化锡的方法在国内未见相关的报道。
因此本文选用该法,通过让含结晶水的五水氯化锡与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R 的碳酸氢铵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得到含有前驱体的反应混合物,水洗去混合物中可溶性的无机盐后得纯净的前驱体,前驱体干燥后,经马福炉热裂解得到纳米氧化锡。
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
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能李立珺【摘要】利用热蒸发法成功制备出了两种氧化锡纳米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两种纳米结构的晶格结构和表面形貌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纳米结构为金红石型氧化锡晶体结构,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形貌与实验中所用的源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以氧化锡和碳粉的混合物为源,制备出的纳米线长且直,直径在50~200nm之间,以氧化亚锡和碳粉为源,制备出的纳米结构短且多弯折,直径在150nm左右.研究了所制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室温光致发光性能,发光峰位于590、630和677nm处.【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3(044)009【总页数】4页(P1269-1271,1276)【关键词】氧化锡;纳米结构;热蒸发法;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作者】李立珺【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4;O782+.91 引言SnO2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半导体功能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在气敏传感器[1]、透明导电材料[2]、紫外探测器[3]、场发射器件[4]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特殊的物理属性和在纳米级器件上的应用,近年来一维纳米结构已经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
SnO2纳米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通常制备SnO2纳米结构的方法有水热合成法[5]、化学气相沉积法[6],激光脉冲沉积法[7]和热蒸发法[8-12]。
其中热蒸发法最为常用,该方法制备的产品纯度高,均一性好,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实现可控制性生长。
目前,已通过控制实验温度、气压、气流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片[8]、纳米线[9]、纳米带[10]、之字状结构[11]及鱼骨状结构[12]等。
通过改变源材料配比,也能影响到纳米结构形貌的变化,而目前相关报道较少。
本文通过改变源材料配比,利用热蒸发法成功制备出了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锡纳米结构,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初步研究了所制两种氧化锡纳米结构的室温光致发光性能。
CVD工艺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开题报告
CVD工艺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催化、传感器等领域。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见光透过性以及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合成方法如水热法、表面组装等存在着操作条件苛刻、不易控制、成本高等缺点。
CVD(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因为具有可控性好、反应温度低等优点,成为了一种主要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CVD工艺制备高质量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探究影响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找最优制备条件并优化材料性能。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2.探究CVD工艺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最优工艺流程。
3.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优化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质。
4.研究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制备高质量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1)CVD工艺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表征。
2.寻找最优制备条件并优化材料的物化性质。
(1)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温度、气相压力等参数),探究其对材料形貌、结构、表面性质等性能的影响。
(2)借助荧光光谱仪等手段对材料的光学特性进行表征。
3.研究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1)通过太阳能电池等设备对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能进行测试。
(2)通过气敏传感器等设备对纳米材料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VD工艺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成品率和质量。
并且可以探索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气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第 2 第6 8卷 期
21年 l 01 1月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He e o r a fIdu tilS in ea dTe h oo y b i u n l n sra ce c n c n lg J o
氧化锡的制备工艺
SnO2具有更宽的带隙和更高的激子束缚能,SnO2体材料的密度为5.67g/cm,通常制备的SnO2薄膜密度大约为体材料密度的80~90%,熔点为1927摄氏度。
SnO2及其掺杂薄膜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电导率、高稳定性、高硬度和极强的耐腐蚀性等性能。
宽带隙半导体的纳米线具有巨大的纵横比,表现出奇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能,使其在低压和短波长光电子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SnO2相比,由于SnO2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在光、热、电、声、磁等物理特性以及其他宏观性质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二、纳米氧化锡的制备1.固相法1)高能机械球磨法高能机械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
2)草酸锡盐热分解法2.液相法1)醇—水溶液法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是: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经水解、缩聚,形成溶胶,溶胶聚合凝胶化得到凝胶,凝胶经过加热或冷冻干燥及焙烧处理,除去其中的有机成分,即可得到纳米尺度的无机材料超细颗粒。
3)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将两种反应物分别溶于组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微乳液中;然后这两种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物质交换彼此发生反应,借助超速离心,使纳米微粒与微乳液分离;再用有机溶剂清洗除去附着在表面的油和表面活性剂;最后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处理,即可得到纳米微粒的固体样品。
4)沉淀法沉淀法分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制备超细氧化物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除去阴离子,沉淀经热分解。
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从溶液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
制得超细氧化物。
5)水热法水热法制备超细微粉的技术始于1982年,它是指在高温、高压下一些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对应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氢氧化物溶入水中同时析出氧化物。
6)微波法7)锡粒氧化法3.气相法1)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法是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下通过直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使原料熔化和蒸发,蒸气遇到周围的气体被冷却或与之发生反应形成超微粉。
纳米掺锑氧化锡粉末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23 灼 烧 晶体 化 . 经过 不 同干 燥 方 法 处 理 .. 将 过 的干燥 掺锑 氢氧化 锡超 细微 粉 , 以薄 层 的形式 铺 在刚 玉板 上煅 烧 , 层 的厚度 为 l m左 右 , 薄 m 温 度 为 50C, 间为 25 , 5 ̄ 时 .h 自然 冷却 降温 至 室温 ,
考 文献 [] [ ] 7和 8 . 122 干 燥 . 上 述方 法 制备 得 到 的沉 淀 摇 匀 .. 将 并 分成 五等 份 , 中一份 不加 任何 有机 溶 剂 自然 其 干 燥 , 份不 加任何 有机溶 剂 直接 在红 外灯 下 干 一 燥, 另外 三份 分 别 加 入相 同体 积 的 乙酸 异 戊 酯 、 乙酸酐 和正 丁醇与 二 甲苯等量 混 合有 机溶 剂 , 于 摇 床上振 摇使 之混合 均匀 , 然后 于 玻璃 蒸馏 装 置 中共沸蒸 馏蒸 发溶剂 , 去胶 体沉 淀表 面 的水分 除
一 化 学 研 究
纳 米掺 锑 氧化 锡 粉 末 的 制备 和 性 能研 究
杨 芬 ,张 永 伍 ,刘 品 华 ,张 小 兴。
65 1 ; 50 1 650 ) 500 650 ; . 5003 麒麟 区茨营乡第一 中学, 云南 曲靖 (. 1 曲靖 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 学 系, 南 曲靖 云 2 曲靖市第一 中学, . 云南 曲靖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6 20 07年 5 月
曲
靖
师
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院
学
报
V0 . 6 No 3 12 .
M I 00 d 2 7 v
J U N LO UIG N R L U I R IY O R A FQ J O MA NVE S N T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扩展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扩展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扩展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方面,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溶液法。
将锡粉溶解在适量的盐酸盐酸中,得到锡的乙二醇溶液。
然后,将一定量的硝酸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并在一定温度下剧烈搅拌,使锡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锡纳米粒子。
通过离心分离和洗涤干燥得到纯度较高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扩展方法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种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改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性能。
例如,将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添加到二氧化锡纳米材料中,可以显著提高其光学性能,使其在光催化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改变制备条件也是一种有效的扩展方式。
例如,通过调控制备过程中的温度、pH值等参数,可以调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
尽管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其制备过程有时可能涉及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导致成本较高。
关于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仍需进一步拓展。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优化制备工艺、发掘新的应用领域以及探究其潜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制备与扩展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不断地优化制备工艺、发掘新的应用领域以及探究其潜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纳米二氧化铈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无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
本文将概述纳米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纳米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还原法、气相法等。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溶液的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合成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二氧化铈粒子。
锂电池负极材料氧化锡多孔疏松纳米球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本 文 以锡 酸钾 和 尿 素 为 主要 反 应 物 质 , 运 用 水 热
法 成功 制备 出 了由多个 S n O 纳 米 颗 粒组 装 形 成 的具 有 多孔 疏松 结构 的纳米 球 。利 用 X射 线 衍射 ( X R D) 、 扫描 电镜 ( S E M) 、 透射 电镜 ( TE M) 以及 选 区 电子衍 射
球, 该 球 体 是 由 无 数 个 小 的 纳 米 颗 粒 组 装 而 成 的 。 运
用 X射 线粉 末 衍 射 ( XRD) 、 扫描 电子 显 微 镜 ( S EM ) 、
同时生成 锂一 氧化合 物 , 该 过程 被 广泛 认 为 是一 个 不可 逆 或仅 有小 部 分 可 逆 的反 应 。第 二 个 反 应 过 程 是 S n
的电化学 性能 进行 了系统 的研究 。
2 实 验
2 . 1 具有 多孔疏 松结构 的 S n 0。 纳 米 球 制 备
实验采 用分 析纯 ( AR) 的锡 酸 钾 和 尿 素作 为 反 应 物, 具 体制备 过 程 如下 : 将 l mmo l 的锡 酸钾 和 4 mmo l 的尿 素溶解 到含 有 2 5 mL去离 子 水和 1 5 mL乙醇 的混 合溶 液 中 , 在磁 力 搅 拌 的作 用 下 形成 澄 清溶 液 。将 该 溶液 倒入 容量 为 5 0 mL 的反 应 釜 中, 等特 点 , 但 石 墨 的储 锂容 量 局 限于 形 成 L i C 。 时 的最 高理论 容 量 3 7 2 mAh / g _ 2 ] , 因此开 发 新 型高 容量 、 高稳 定 性 的 负极 材 料 成 为 当前 锂 离 子 电池 研究 领域 的热 点 “ ] 。
材料 ; 电 化 学 性 能
纳米SnO2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合成法和金属醇盐烃化法等以及各 种方 法的优缺点 , 同时阐明了制备 纳米 SO 粉体 的发展趋势 . n
关键词 : 二氧化锡 ;纳米 ; 制备技术
me h d r u t o s a e s mma z d i r e .F n l i a y,t e d v lp n r n s o a o sz d S O2p e a ai n i r s ne . l h e eo me tt d n e f n —ie n r p r t sp e td o e Ke r s:t i xd y wo d i d o i e;n / — i d p wd m ;p e a ai n t c n q e n ai sz o e o e r p r t e h i u o
维普资讯
总第 18期 5 20 0 7年 1 0月
南
方
金
属
Su . 1 m 58
S OUTHERN METALS
O tb r 2 0 co e 0 7
文 章 编 号 : 09— 7 0 2 0 )5—00 0 10 90 (07 0 0 5— 3
中图 分 类 号 : B3 3 T 8 文献标识码 : A
An o e v e o h r p r t n t c n q e fn n -i e n o e s v r iw n t e p e a a i e h i u so a o sz d S O2p wd r o
Ab t a t h e h i u so r p rn a o sz d S O2p w e a d t er c re ta v c me t a e r ne e n d t n s r c :T e tc nq e fp e ai g n n —ie n o d m h i u r n d a e n s r e w d i e mli n n t e a t l .S e i c l ,t eS lG l t o h r c e p cf a y h o— e h d,mir — mu so to ,c e c l e o i o t o ,h d oh r a y t e i i il me c o e lin meh d h mia p s in meh d t d y rt e m l nh s s s
关于氧化锡的制备方法
SnO2体材料的密度为5.67g/cm,通常制备的SnO2薄膜密度大约为体材料密度的80~90%,熔点为1927摄氏度。
SnO2及其掺杂薄膜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电导率、高稳定性、高硬度和极强的耐腐蚀性等性能。
宽带隙半导体的纳米线具有巨大的纵横比,表现出奇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能,使其在低压和短波长光电子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SnO2相比,由于SnO2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在光、热、电、声、磁等物理特性以及其他宏观性质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二、纳米氧化锡的制备1.固相法1)高能机械球磨法高能机械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
2)草酸锡盐热分解法2.液相法1)醇—水溶液法2)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是: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经水解、缩聚,形成溶胶,溶胶聚合凝胶化得到凝胶,凝胶经过加热或冷冻干燥及焙烧处理,除去其中的有机成分,即可得到纳米尺度的无机材料超细颗粒。
3)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将两种反应物分别溶于组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微乳液中;然后这两种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物质交换彼此发生反应,借助超速离心,使纳米微粒与微乳液分离;再用有机溶剂清洗除去附着在表面的油和表面活性剂;最后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处理,即可得到纳米微粒的固体样品。
4)沉淀法沉淀法分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制备超细氧化物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除去阴离子,沉淀经热分解。
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从溶液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
制得超细氧化物。
5)水热法水热法制备超细微粉的技术始于1982年,它是指在高温、高压下一些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对应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氢氧化物溶入水中同时析出氧化物。
6)微波法7)锡粒氧化法3.气相法1)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法是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下通过直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使原料熔化和蒸发,蒸气遇到周围的气体被冷却或与之发生反应形成超微粉。
氧化锡纳米针生长机理的研究
图 1 反 应 产 物 的 扫 描 电镜 照 片 】
低 倍 照 片 中 没 有 观 察 到 常 规
VL (ao-i i-oi) 式 生长 时所特 有 的合金 Svp rludsl 模 q d 纳米 颗粒 。合 成 样 品的成 份用 安装 在透射 电镜上
基金 项 目:闽 工院( Yz 9 6 、G -00 1、福 建省 教育 厅基 金( O 2) G .0 O 7 YZ 9 6) J 20和福 州大 学教 育部场 致 发射 工程 中心( ll) Al KF O6资助 。 作者 简介 :马 立安(9 4 ,男 ,博 士 ,讲 师 ,研究 方 向为微纳 材料 与器 件 。 17 一)
近年 来 ,一 维氧 化锡纳 米 结构 由于 具有 不 同 于体材料 的特 殊性 质 在纳米 器件 中的奇妙 应用 引 起 了人 们 极大 关 注 【 2。 比如说 ,他们 不 但会 在 l]  ̄
~
2 结 果 和 讨 论
当把 陶瓷舟 从石 英管 中慢慢 拉 出来 时,发现
溅 射 有 金 膜( 0 n 的硅 衬 底 上均 匀 布 满 了青 厚2 m) 灰 色物 质 。反应 中硅 片与 蒸发源 的距 离为4 c m, 反 应结 束发 现 陶瓷舟 内未蒸发 原料 锡粒 上 面覆盖
第5 期
机电技术
l I 9
氧化锡纳米针生长机 理 的研 究
马Hale Waihona Puke 安 ( 建 工 程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 0 0 ) 福 5 1 8 摘 要 :采 用 热 蒸 发 技 术 并控 制 生 长 条 件 制 备 一 维 氧 化 锡 纳米 结构 。结 果 发现 衬 底 温 度 和 催 化 层 的 厚 度 对 氧 化 锡纳
9.7金属离子掺杂纳米氧化锡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测试-实验指导书
金属离子掺杂纳米氧化锡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测试气敏传感器是化学传感器的一种。
半导体气体敏感元件以其灵敏度高、响应快、易于微型化、可直接输出电信号、自身构成传感器、适于快速检测等优点[1-3],得到广泛的应用,简单地理解,它是利用金属氧化物随周围气氛中气体组成的变化,电学性能(如电阻)所发生的变化来对气体进行检测和定量测定的。
用作气体传感器的微粒粒径为1nm 至几微米,一般比表面积越大,则表面与周围接触而发生相互作用越大,从而敏感度越高。
半导体气敏元件所使用的敏感材料主要是是氧化物半导体,通过添加各种催化剂和掺杂剂,可以改善氧化物半导体的气敏特性。
【实验目的】:1、掌握纳米材料液相制备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锡粉体材料,2、掌握纳米材料改性的方法,制备经金属离子掺杂的纳米氧化锡复合材料3、掌握气敏功能材料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测定金属离子掺杂的纳米氧化锡烧结气敏元件对有机气体的气敏特性。
【实验原理】1. 纳米SnO 2制备,采用凝胶法制备。
将SnCl 4•5H 2O 水解纳米SnO 2凝胶,凝胶干燥后研磨得到纳米SnO 2粉体,按一定质量比分别将Ag +、Sb 2+、Ni 2+、Ce 3+等金属离子的硝酸盐加入到SnO 2粉体中,制备成复合纳米气敏材料。
2. 气敏特性测试以气敏元件电阻的变化率——灵敏度(Sensitivity)、检测极限等来表征元件对气体检测的特性。
气敏元件的灵敏度特性是表征气敏元件对被测气体敏感程度的指标,因此是衡量气敏元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就其意义而言,气敏元件的灵敏度是指元件对被检测气体的敏感程度。
通常用气敏元件在一定浓度的检测气体中的电阻与正常空气中的电阻之比来表示:灵敏度sR R S 0。
式中Ro 和Rs 分别是气敏元件在空气中和通入气体后的电阻值voltR图1. 气敏元件电阻测试电路图气敏元件电阻测量如图 1 所示,元件的工作温度通过调节加热丝的电压,即加热功率来控制。
纳米氧化锡的水热合成工艺
纳米氧化锡的水热合成工艺纳米氧化锡(SnO2)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气体传感器、光伏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水热合成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氧化锡的方法,具有简单、低成本和可控性好的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纳米氧化锡的水热合成工艺。
首先,在水热合成工艺中,需要准备适当的起始材料,通常是锡盐(如氯化锡、硝酸锡等)和适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锡盐是来源于锡矿石,其中的锡离子是合成氧化锡的关键原料。
其次,将适量的锡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锡盐溶液。
然后,在一个密封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相应量的碱性溶液,并将锡盐溶液慢慢滴加到碱性溶液中,同时搅拌均匀。
这一步是为了让锡离子与碱性溶液充分接触,形成Sn(OH)4。
接下来,反应容器中的锡盐溶液和碱性溶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在100-200摄氏度之间,反应时间在1-24小时之间。
水热反应中,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控制纳米氧化锡的粒径和形貌。
在水热反应过程中,锡离子会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锡(Sn(OH)4)颗粒。
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锡颗粒会逐渐聚集并形成团簇结构。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团簇结构会发生重排和热力学驱动的转化,逐渐形成纳米氧化锡颗粒。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调节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例如,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短的反应时间可以制得较小的颗粒,而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制得较大的颗粒。
在水热反应完成后,得到的产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来去除杂质和调整其性质。
通常,产物会经过离心或过滤的步骤来分离颗粒。
然后,颗粒会进行洗涤和干燥的步骤,以去除残留的溶液和溶剂。
最后,可以通过高温煅烧的方式来改善纳米氧化锡的结晶度和纯度。
总结来说,纳米氧化锡的水热合成工艺是一种简单、低成本且可控性好的制备方法。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氧化锡颗粒。
然而,水热合成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杂质的控制和产物的后处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的研究
第 3 期
庞承新 , : 等 溶胶 一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的研究
・7・ 2
搅拌使之水解成 S ( H) 沉淀, p nO 当 H为 15 时, . ~2 停止滴加氨水 , 静置 , 然冷却使其陈化. 自
1 3 2 S ( 沉 淀的胶 溶 . . n OH)
所得糊状沉淀用二次蒸馏水 洗涤 , 直至取上层清液加 0 1 o L g O 无沉淀产生 为止. .m l A N , / 将沉淀加 热到 4  ̄7 ℃之间, 0 0 再加入弱酸( 一般采用饱和草酸溶液) 调节 p H值为 15 , .~2使之完全成为S ( H nO )
Sp 2 0 e .0 6
V 1 3No3 o. . 2
第2 3卷 第 3期
文章 编号 :0 2 73 20 )3 0 6 4 10 —8 4 (06 0 —02 —0
溶胶 一凝胶 法 制备 纳米 二 氧化 锡 的研 究
庞承新 张丽霞 谭 , , 健 叶正妹 陈今 浩 , ,
( . 西师 范 学院 化 学 系, 西 南宁 50 0 ; 1广 广 3 0 1 2 钦 州市第二 中学 , 西 钦 州 550 ; . 广 30 0 3 .邕宁第二 高 中 , 西 南宁 5 00 ) 广 320
摘 要: 采用溶胶 一凝胶法制得 平均粒径 为 3h O m的二氧化锡 超微 粉 , 对最佳实 验条 件进行 相关 讨论 . 并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 、 透射电镜等方 法观察了二氧化锡 纳米 粉体 的形 貌 、 聚集状态 .
关键词 : 二氧化锡 ; 溶胶 一凝胶法 ; 纳米粉体
中 图分 类 号 : Q14 3 2 T 3 . .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2 药品 与 仪 器 .
纳米氧化锡粉体制备研究进展
溶胶 一 凝胶法制备 S n O , 纳 米 粉 体 的 基 本 原 理 是先 将金 属 醇 盐 或 无 机盐 经 过水 解 后 形 成 溶 胶 , 然 后溶 胶 聚合凝 胶化 , 经 过干燥 , 在不 同温 度下 焙 烧 热
处理 , 除去所含有机成分 , 得 到 纳 米 尺 度 的超 微 颗 粒 。该 过 程 是先 将 S n C 1 晶体 用 二 次蒸 馏 水 配制 成
方法制备 纳米二氧化锡 粉体 的过 程 、 原理和制备条件 , 描述和分析 了目前各种制备超细二 氧化锡 的
方法和特征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 并 对 其 应 用 前 景 做 出 了进 一 步 的 展 望 。
关键词 : 氧化锡 ; 纳米粉体 ; 四 氯化 锡 ; 传 感 器材 料
中图分类号 : T G 1 4 6 . 4
3 0 0 K时 的禁 带宽 度 高达 3 . 6 e V。 同时 它 还是 一 种
1 氧化锡 ( S n O ) 纳 米 粉体 的制备 方 法
在 三维 方 向上尺 寸都在 纳 米 尺 寸范 围的 材料 可
以称 之为纳 米 粉体 。纳米 粉 体 的制 备 方 法 很 多 , 制 备 氧 化锡 ( S n O ) 纳 米粉 体 的常 用 方 法有 液 相 法 、 固 相法 和气相 法 。液 相 法包 括溶 胶 一凝 胶 法 、 水 热 合
右, 最 后形 成 白色 的 S n( O H) 凝胶 , 将凝胶 S n . ( O H) 前 驱物 放 人 钢 玉坩 埚 中 , 分 别 在 不 同 温 度下
成法 、 均匀 沉淀 法 、 微 乳液 法 、 微 波合 成 法 、 金 属 醇盐
重要 的传感 器 材 料 , 用 它制 备 的气 敏 传 感 器 具 有 灵 敏度 高 、 工 作温 度低 的特 点 , 被 广 泛用 于半 导 体太 阳 能 电池 气 敏传感 器催 化剂 以及 光学 技 术 中 。 由于它 对许 多可燃 性 气 体 如 氢 气 、 一 氧化 碳 等 气 体 都 有 相
纳米氧化锡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9期电子元件与材料V ol.23 No.9 2004年9月ELECTRONIC COMPONENTS & MATERIALS Sep. 2004纳米氧化锡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朱路平,贾志杰(华中师范大学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摘要:从制备氧化锡的方法,原理和工艺特点等几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锡粉末、薄膜、棒、线、带的最新研究进展。
着重阐述了制备准一维纳米氧化锡的过程及各自的生长机制。
并对纳米氧化锡粉体制备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化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氧化锡;制备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TN30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28(2004)09-0034-03Research Progress on Preparing Methods of Nano-SnO2ZHU Lu-ping, JIA Zhi-jie(Center of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Abstract: Reviewed were the preparing methods of Nano-SnO2 including powder, thinfilm, rod, wire and dendrite. And the preparing methods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quasi-one-dimensioned (1D) nano-SnO2 were key points. On the basis of these discussions,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spect for preparing methods of nano-SnO2 we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nano-SnO2; preparing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氧化锡是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材料,其E g=3.5 eV(300 K),其用途广泛,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催化剂和化工原料;在陶瓷工业中可用作釉料和搪瓷乳浊剂;同时还可用于导电材料,薄膜电阻器,光电子器件等领域[1]。
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备及表征杨国启;王东新;郑爱国;扈百直;李军义;罗丹【摘要】以SnCl4·5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粒度均匀的超细SnO2粉体.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形貌、尺寸分布和结构特征.SnO2颗粒平均粒径在10 ~ 20 nm左右,呈不规则多面体,近似于球形,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期刊名称】《湖南有色金属》【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纳米氧化锡;粉体;制备;水热合成法【作者】杨国启;王东新;郑爱国;扈百直;李军义;罗丹【作者单位】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11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8纳米氧化锡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熔点低、导热性好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气敏材料、电极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1~6]。
而作为一种气敏材料,灵敏度及对气体的选择性取决于材料的颗粒粒径和比表面积[6~11],因此如何制备出粒径小且均匀、比表面积较高的超细氧化锡粉体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在众多湿法合成纳米氧化锡工艺中,水热合成法因其具有较低的合成温度,工艺设备简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11~18],但由于采用金属醇盐做原料,价格比较昂贵,应用受到了限制。
液相法合成纳米氧化锡概述
5 6gc 通 常制备 的 S O 薄膜密度 大 约为体 材料 密度 的 . 7/m , n
8 ~9 , 0 O 熔点 为 1 2 ℃ 。S O 97 n 。及 其 掺 杂 薄膜 具 有 高 可
见光透过率 、 高电导率、 高稳定性 、 高硬度和极强的耐腐蚀性
等 性能 。
荷 , 氧化锡 表 面空 间 电荷 层 区域 的 传 导电 子 数 减 少 , 成 使 造
液相 法合 成 纳米 氧合 成 纳 米 氧 化 锡 概 述
毋乃腾 曹建亮 孙 广 王 燕。哈 日巴拉 张战营 , , , , ,
( 河南理_ 大学材料科学 与_程学 院, 1 [ 厂 焦作 4 4 0 ;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丁程学院 , 5032 焦作 4 4 0 ) 5 0 3
摘 要
关 键 词
详 细 总 结 了 采 用 溶胶 一 胶 法 、 淀 法 、 ( 荆 ) 法 等 液 相 合 成 法 制 备 纳 米 S ( 凝 沉 水 溶 热 n) z的研 究成 果和 进 展 ,
液相法 纳米 SO 溶胶 凝胶法 n 沉淀法 水( 溶剂 ) 热法
展 望 了制 备 氧 化 锡 纳 米材 料 及 其作 为 气敏 材 料 的 应 用 前 景 。
的 S (: n ) 纳米棒 制备 的 气 敏传 感 器 对 乙 醇有 较 高 的 选 择性 。 S O n 纳米 材料气 敏 特 性 的研 究 1 作 众 多 , 此就 不 ~ 一 列 _ 在
举。
为 了更好 地 了解 氧化 锡具有 高 气敏 性 的根 本原 , 先 要 了解其 气敏原 理 ]氧 化锡 中 由于 ( 空位 的存 任 , ~: ) 环境 中的氧会 吸 附于材料 表 面 , 氧从材 料 表 面获 取 电子 而带 负 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常用的均匀沉淀剂有六次甲基四胺和尿 素。 Song等 [ 11 ] 以 CO ( NH 2 ) 2 和 SnC l4 # 5H2 O 为原 料, 采用均匀沉淀法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氧化 锡粒子, 其粒径为 3~ 4 nm, 表面积为 24~ 44 m2 / g, 优于用直接沉淀法制得的 SnO2 (粒径 4~ 6 nm, 表面 积 15~ 18 m2 / g)。 2. 2. 5 水热法
2. 2 液相法 2. 2. 1 醇 ) 水溶液法
收稿日期: 2005- 05- 13 作者简介: 高赛男 ( 1975- ),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电话: ( 020) 85294156。
# 10#
河南化工 H ENAN CHEM ICAL INDUSTRY
2005年 第 22卷
casted.
K ey w ord s: nanometer tin dioxide ; research progress; powder; thin film
1 前言
2. 1. 1 高能机械球磨法
氧化锡是一种宽带系半导体材料, 带宽范围为 3. 6~ 4. 0 eV。它用途广泛, 在有机合成中, 可用作 催化剂; 在陶瓷工业中, 可作为釉料和搪瓷乳浊剂。 由于小尺寸效应及表面效应, 纳米氧化锡具有特殊 的光电性能和气敏性能, 在气敏元件、半导体元件、
高能机械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 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该方法制得 的产物产量高、工艺简单, 但晶粒尺寸不均匀, 易引 入杂质。 Cukrov 等 [ 1] 以 氯化 亚锡、碳 酸钠 为原 材 料, 氯化钠为稀释剂, 在惰性气氛下, 球磨 3 h, 得到
电极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目前, 纳米氧化锡薄膜、纳米带、纳米棒、纳米线
GAO Sa i- nan , YUAN G ao- q ing, L IAO Sh i- jun
( Institu te of Chem istry, South Ch ina 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 act: The d ifferent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t in dioxide are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
2. 2. 6 微波法
采用微波法制备纳米氧化锡时, 通常是通过四
价锡盐与氨水的反应来制备的, 可能的形成机理解
释如下 [ 14] : Sn4+ 与 H2 O 或者 OH - 形成的络合物经
过进一步聚合, 成为
Sn( H 2O ) x
( OH
) (4 y
y) + ,
极性
分子 H 2O 从氢氧化 物中得到质子, 发生 了如下反
直接沉淀法是制备超细氧化物广泛采用的一种
方法, 它是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 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 除去阴离子, 沉淀经热分解 制得超细氧化物。常见的 沉淀剂为 N aOH、NH3 # H 2 O、( NH 4 ) 2 CO3、NH 4HCO3 等。W ang等 [ 9] 在剧烈 搅拌下, 把氨水溶液加入 C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 基铵 )水溶液中, 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 SnC l4 # 5H 2O 水溶液, 得到白色的浆液, 用盐酸调节 pH 值为 2. 0, 搅拌 3 h, 室温陈化 48 h, 过滤, 去离子水洗涤, 常温 下干燥, 300 ~ 400 e 焙烧得到 氧化锡 粉体。 Zhou 等 [ 10] 用 N aOH 为沉淀剂, C12 H25 NH2 ( DDA )为模板 剂, 得到了中孔氧化锡粉体。
# 11#
好, 晶形好, 避免了一般液相合成法需要经过煅烧转
化成氧化物这一步骤, 从而极大地降低乃至避免了
硬团聚的形成。 Fu jihara等 [ 12] 以 SnC l4 # 5H 2 O 为基本原材料,
得到了金红石型纳米氧化锡粉体。而 Chen等 [ 13] 以
氯化锡为锡源, 氢氧化钠为沉淀剂, 在不同的反应介
classification of gas phase method, liqu id phase m ethod and solid phase m ethod. Moreover, the advanta2
ges and disadvan tages of variousm ethods are introduced briefly. Their deve lopment in the future is fore2
了积极的作用。
2. 2. 3 微乳液法 微乳液是一种热力学性能稳定的分散体系, 通
常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 (一般为脂肪 醇 )、 有机溶剂 (一般为烷烃或环烷烃 )和水四种组分组 成。其水核是一个 / 微型反应器 0, 这个 / 微型反应 器 0拥有很大的界面, 可以增溶各种不同的化合物, 是非常好的化学反应介质。制备的主要过程是将两
法, 都需要一个基片作为衬底, 常用的基片材料有单 晶 KBr片、玻璃、铝片 和硅片等。本 文对近年来不 同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锡微粒的过程、原理和制备条 件等进行了概括总结, 同时指出不同制备方法的优 缺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 并对未来 进行了展望。
2 纳米氧化锡的制备
2. 1 固相法 固体原材料经过高温或球磨, 获得纳米材料的
第 10期
高赛男等: 纳米 氧化锡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 9#
综
述 与
纳米氧化锡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述
评
高赛男 , 袁高清 , 廖世军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科学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按照气相法、液相法和固 相法的分类, 对氧化锡纳米粉体、纳米薄膜及纳米花 等的制备方 法进行了综 述, 概
括了各类制备方法的优 缺点, 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锡 ; 研究进展 ; 粉体 ; 薄膜
中图分类号: TB38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3- 3467( 2005) 10- 0009- 04
T he P repara tion and R esear ch P rogress of N anom eter T in D ioxide
质中, 结合水热法合成了维数可调的金红石型氧化
锡纳米棒, 通过分析发现, 在乙醇反应介质中, 可以
得到约 4. 5 @39. 1 nm 的纳米棒; 在水 /醇 (体积比为
1 B1)的反应介质中, 得到了约 42 @197 nm 的氧化
锡纳米棒; 在等体积水醇混合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
苯磺酸钠后, 得到了 5. 5 @19. 3 nm 的纳米棒。
及纳米花等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纳米氧化锡粉体的制 备大同小异, 但在制备薄膜材料时, 无论采用何种方
了平均粒径为 24 nm、主要构成为四方相纳米氧化 锡粉末,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斜方晶的氧化锡; 将粉末 超声分散到水中得到的浆液, 通过旋转涂层法涂层 到单晶硅基片上, 得到平均粒径约为 34 nm 的氧化
种反应物分别溶于组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微乳液中; 然后这两种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物质交换彼此
发生反应, 借助超 速离心, 使 纳米微粒与微 乳液分 离; 再用有机溶剂清洗除去附着在表面的油和表面 活性剂; 最后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处理, 即可得到纳米 微粒的固体样品。 Song等 [ 7- 8] 将该 法与传统 的直 接沉淀法相对比, 发现通过微乳液法得到的氧化锡 表面积更大, 颗粒更细, 粒径分布更为均匀。 2. 2. 4 沉淀法 2. 2. 4. 1 直接沉淀法
方法, 得到了 ATO 纳米颗粒, 结果表明, ATO 粒径随 着柠檬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Q ian等 [ 16] 则用锡粒
氧化与水热合成相结合的方法, 得到平均粒径约为
10 nm 的氧化锡粉体。
2. 3 气相法
气相法是制备纳米粉体、晶须、纤维、薄膜的主
要方法, 它可分为普通气相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
采用溶胶 ) 凝胶法得到的粉体颗粒尺寸均匀、 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烧结温度低, 但在制备过程中 由于受表面张力的影响, 纳米粒子极易团聚在一起。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 超临界干燥法可以除去 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作用; 冷冻干 燥法能防止样品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硬团聚; 超声波 分散在控制粉末的粒径大小和防止团聚方面也起到
过程称为固相法。采用固相法制备纳米材料, 常用 的方法有高能机械球磨法、高温固相反应法等。
锡薄膜。 2. 1. 2 草酸锡盐热分解法
Xu等 [ 2] 把一定比例的 SnC l2 # 2H 2O、Na2 C2 O4、 NP 9 /5混合物置于研钵中, 研细并混匀, 干燥, 用去 离子水、丙酮 多 次洗 涤, 干 燥后 得 到 SnC2 O4。将 SnC2O4 与 N aC l混合, 研磨, 800 e 退火 2 h, 缓慢冷 却到室温,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 依次用蒸馏水、乙醇 及乙醚洗涤, 并离心分离, 得到直径为 30 nm的金红 石型氧化锡纳米棒。
醇盐, 然后再通过锡醇盐水解制备四方相氧化锡粉 体。
L iu等 [ 6] 以硅片为基片, 分别得到了钯、锑、铂 及铟掺杂的氧化锡薄膜。结果表明, 少量掺入这些 金属并没有改变氧化锡的粒径, 但是少量锑的掺入, 增加了氧化锡的费米能级, 铟和钯的掺杂降低了氧 化锡的费米能级, 而铂的掺入对氧化锡的费米能级 值没有影响; 氢气吸附到薄膜上, 不仅改变了锑和钯 的化学价态, 而且还改变了氧化锡的电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