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折柳情》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柳中情》课堂实录

一、导入

1.“柳”字飞花令,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飞花令,有出现“柳树”的,谁来说?

2.生交流

生1:“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

师:你能把这句诗慢慢地再说一遍,让所有同学都听到吗?

生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青。”

师:大家都知道这首诗吧?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生:(齐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倾城,客舍青青柳色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知道其他有关“柳”的诗词?

生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给“柳树”诗分类

师:看来跟“柳树”有关的诗歌太多了,蒋老师这里也整理了很多。(下发资料)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3分钟),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么多跟柳树有关的诗里面,有一些诗是可以归为一类的,跟“送别”有关的,你能不能找出来?找到的在左上角的圈里打勾。(发现一首读一首)下面,蒋老师把这些诗全部呈现在屏幕上,请你自己再去读一读,

生:再读诗歌,归类。

师:谁来说一下你找到哪一首?

生:《送元二使安西》、两首《送别》。

师:好的,你找到了这三首,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送别》我们一起读一下:《送别》起。

生:齐读《送别》。

师:好的,这是他找到的第一首,我们接着看一下另外两首。第二首《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起。

生:齐读。

师:好的,最后一首,近代李叔同《送别》起。

生:齐读《送别》。

师:好的,除了这位同学找到的这三首送别诗,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找到了其他的送别诗。

生:我认为《诗经》也是。

师:很好,说一说原因。

生:我认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含有送别的意味。

师:他认为诗经中后面这句是表达送别之情的。

生:我认为这首诗跟送别没有关系。从前面两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知道,他走的时候“杨柳依依”,回来的时候已经下雪了,这跟送别没有关系,这是思乡。

师:思乡,说明他离开了家乡,离开就有离别,所以这首《诗经》我们也可以把它归为送别诗。

(ppt出现:《诗经》……经典篇目)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送别诗”有一个共同点?

生:我发现这四首诗中都有一个字,那就是“柳”。“柳”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一个特殊含义,那就是送别。古代人在出远门的时候通常有一个折柳相赠的习俗。所以说这是首诗中的“柳”都有“送别”的意思。柳虽然还有其他的意象,但是用的比较多的是他送别的意象。这四首诗中都有柳,而且就它的内容来说,也都有送别的感觉,所以说,这四首含“柳”的诗都是送别诗。

师:屏幕“柳”显红。

二、送别诗用“柳树”意象的原因分析

师:为什么从古到今,那么多人写“送别诗”时都会写到“柳树”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1.生小组讨论。

2.生交流。

师:好的,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讨论完毕,谁先来汇报一下。手举的最高的,你来说。

生1:柳树的“柳”和留下的“留”谐音。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表达出是作者想把他留下来。另外,柳絮是柳树的种子,他有些舍不得柳絮,但柳絮总是要飞出去的,所以从柳树和柳絮这里可以表达出作者对那个人的恋恋不舍。

师:好的,我们总结下:第一点是“柳”与“留”谐音,表达了友人的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其他补充的,或者是不同的意见?

生2:我觉得柳树长在春天,是最茂盛的,春天景色也最美。

师:他讲到了柳树的季节。但是柳的季节与送别有什么关系呢?

生:有一句俗语叫“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我觉得是这样子的:把柳条给他们,估计是想让他们在别处的时候也能够发展得比较茂盛,像柳一样有繁盛的生命力;我还想到一点,柳树,我的印象中都是指的一种家乡的意味。

师:好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说到了其中的两点,第一点是:柳树有一个特性就是很容易活,所以想要他的友人到新的地方去能够尽快的安顿下来,表达一种思念之情。

3.师总结:

师:好的,这是你们的推测,其实很多专家也是这样推测的。还有一种推测你们没想到,就是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用“杨柳依依”表达了离别之情、离愁别绪。在这之后,很多的诗人在写离别之情的时候都会用到杨柳。例:《诗经》(解释下)。

A.“柳”与“留”谐音,有“挽留”的意思,于是,在很久之前,就有了“折柳赠别”的习俗,临别前,折下一条杨柳赠给亲友,其实是希望亲友能留下来,这是一种物语。

B.柳树生命力强,随处可活,折下柳条赠予亲友,希望对方能够像柳树一样很快地生根发芽,随遇而安。

C.“折柳”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表达展示怀念家乡地离情别绪,为后来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折柳”表达送别这一意

象由此流传下来,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4.遵循时间线索,赏析经典“柳”之送别诗。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循着这个时间线索再来读一读(配乐):师:远在两千多年前,商纣王残暴,造成了无数的征兵,大量的青年男人上了战场,美好的春天也必须跟自己的家人分别,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然后,我们慢慢来到隋代,隋炀帝造京杭大运河,这一个浩大的工程,造成了无数的征兵,大量的分别,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可是,远行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来,《送别》起:

送别

隋·《杂曲歌辞》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揽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师:时间来到唐代,那时候安史之乱,战争造成了无数的家破人亡,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己的老朋友了。来,一起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