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的世界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尔泰的世界史观
王琼
2011220883
旅游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伏尔泰的世界史观
提要伏尔泰是启蒙运动史学的代表人物。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勒高夫把他看成是当代法国新史学最早的“祖先”。
[1]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把今天“研究历史”的全球性方法,看成是“启蒙时代的编史传统”的“恢复”,而伏尔泰的《论各国习俗和精神》和《世界史》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
[2]显然,伏尔泰的世界史观在他的整个历史思想中,及在西方的历史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全面理解他的世界史观,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沉沦约1个半或2个世纪后又受到重视的现象,对认识西方历史思想史是很有必要的。
一、对地理大发现为史学世界史观提供了客观条件
18世纪中,伏尔泰站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立场上,集各种新思想之大成,对地理大发现所造成的对神学的“世界史”观的种种挑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这种回答就形成了伏尔泰的世界史观。
地理大发现对旧的神学的“世界史”观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为什么世界上存在这么多《圣经》里不曾提到过的人类(美洲印第安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等),他们与已知的欧亚及北非人的关系如何,怎样在世界史著作中表现他们?
2.把新“发现”的居民放进世界史是一回事,在世界史中给这些居民以什么地位,或者说怎样去描述他们是另一回事。
正如伏尔泰所说:“耶稣会教士帕尔南曾在中国生活过25载,又精通中国语言和学术,他既不失礼而又蔑视地驳斥了这一切想象之说。
所有到过中国的传教士和中国人,凡是听到有人对他们说西方人们改变了中国这个帝国,尽都付之一笑。
”[3]
3.地理大发现所造成的西欧历史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的“人”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类的概念,要彻底地贯彻人文主义的原则,就必须承认人类的各部分都是平等的。
不过,西方的历史学中根本不可能贯彻人文主义中所含有的“民族平等”的原则。
西班牙人把西班牙世界帝国的扩大看成最重要的事情,德国人继续把神圣罗马帝国看成世界上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帝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伏尔泰开始了他的历史写作,写出了“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4]即《论各国习俗和精神》,在这部书中,在其他的历史著作或有关的论述中,他表现了自己的世界史观。
他的世界史观,可说是站在启蒙思想的立场上对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知识挑战的回答。
二、伏尔泰世界史观的基本内容
首先,伏尔泰明确反对世界各地的居民皆源于中东的旧的神学观。
他从自然神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美洲人、澳大利亚人的起源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把人类放在挪威的同一个上帝也把一些人放在美洲和南极圈;就象上帝以同样的方式,在那些地方播种树木、灌木并使青草在那儿生长”。
[5]
为说明各地的人类在统一的神意作用下有独立的起源,伏尔泰尽量强调各大陆人类的区别,以至于有人指责他“倾向于夸大”这些不同点。
[6]比如伏尔泰指出:“除了瞎子,没有人会怀疑白人、黑人、阿尔比诺人、霍屯督人、拉普兰人、中国人和美洲人都是完全不同的种族。
”[7]为说明这一点,富于作家和诗人气质的
伏尔泰论证起来妙笔生花:“加弗里人象围裙一样从肚脐一直往大腿中部倾斜的柔软宽松的肌肤,萨摩耶达妇女的黑乳房,我们居住的大陆上男人的胡须,土著美洲人无须的下巴,都是极其明显的区别,设想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相同的人类是很难的。
”[8]
必须指出,限于当时的历史知识水平,伏尔泰用来论证自己观点的证据有些也是同样荒唐的。
比如他证明美洲特殊性的一个理由是:离热带远的居民爱好征服,靠近热带的居民则对君主十分驯服;但在美洲不一样,加拿大人不谋求征服墨西哥人,决不象鞑靼人征服欧亚大陆那样。
[9]这里的不同点在于:各自的荒唐证据为不同的论点服务。
伏尔泰只有提出各地的人类有独立的起源,才能提出他的另一个相关的观点。
伏尔泰的上述解释不一定正确,但把各地的人类与其所生活的土地(自然条件)联系起来理解,是历史学走向科学的重要一步。
把东方的悠久文明归之于这里的自然条件,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新的观念。
由此,伏尔泰指出,各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显然,伏尔泰的,或他的同时代人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冲破神学“世界史”观,在史学思想突破性发展上有过重要作用。
从以上关于世界史的基本原则出发,伏尔泰尝试着对各民族的共性,即人类历史的统一性,作出总结。
1.各民族的理性是统一的。
2.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形成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3.只有上述统一的民族整体的形成,才会出现证明这种帝国存在的编年史,伏尔泰称这为“我们的伟大的原则”。
[10]拿今天的话讲,成文史是在国家形成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4.大部分古代民族都是某种僧侣政治的国家。
不过,他认为中国是例外。
[11]
5.各民族都把自己的远古时代看成黄金时代。
“几乎所有民族的神学的基础都是人的退化和堕落。
人自然地倾向于埋怨当前而赞扬过去,使人们普遍地认为过去存在过黄金时代,而继之的是黑铁时代。
”[12]
必须承认,从今天的观点看,伏尔泰的世界史的构想体系上还是不完整的,他的一些论点中带有维柯的影子。
但在当时的知识水平下,伏尔泰能提出这么多富于真知灼见的论点,并进行了新型的世界史的写作,的确是不容易的。
三、伏尔泰的世界史观与西方当代新史学的世界史观
关于伏尔泰的世界史观在他身后长期陆沉,要到二战后才得以发扬光大的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有过以下说明:1)由于实证史学的产生,“确立了资料需真实可靠的标准,这类标准是那时在论述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时所没有的;2)由于“好战的民族国家的兴起,它推动了民族国家历史而不是先前的世界历史的编纂”。
[13]这种解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过份简单化,不全面。
要说明这个问题,最好先从当代西方新史学的基本特点说起。
1.新史学是一种总体史观,也是一种全球史观。
2.新史学是一种从对人类命运关怀出发的历史观,因而是一种基于民族平等的历史观。
勒高夫说,新史学是一种“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问题去研究的史学。
”“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从现时出发来探讨历史问题,以便能在一个…动荡不宁的世界中‟生活和理解”。
所以《年鉴》创刊时就主张“突破并反对欧洲中心论,渴望面向整个世界”。
[14]这样一种历史观有一个前提,就是主张民
族平等,至少他应该不是种族主义者。
3.新史学并不排斥实证史学的成就,而是继承和发挥了这些方面。
新史学“有长期的坚实的传统为基础”,它虽然是在反对实证史学的斗争中成长起来,但对它来说,“实证史学方法的一部分技术经验仍然是有效的”。
新史学还“扩大了历史文献的范围”,在这个意义上,它扩大了实证史学方法的应用范围。
[15] 当代西方新史学的这三个特点,在伏尔泰的时代尚不具备,伏尔泰所拥有的总体史思想和民族平等思想,主要还是出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时需要,而不是出于西方人认识自己的历史命运的长期需要。
伏尔泰与一些启蒙思想家所抱有的民族平等思想,是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以全社会、全人类代言人的身份思考问题的产,这与当时西方各国正发展着的民族意识和殖民运动的现实是冲突的,因而它的现实基础是十分薄弱的。
不久后,民族主义就成为压倒一切的潮流,在西方世界猖獗一个多世纪。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平等原则失去了土壤。
西方人只是在经过两次大战的教训,看到自己的命运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命运无法分开,并知道“一个对其他民族的基本理想和文化一无所知的民族将永远无法摆脱灾难”的道理时,[16],才真正开始脚踏实地地考虑民族平等问题。
其实,从伏尔泰到当代西方的新史学,世界史观的发展不是一段漫长的空白。
历史学在这段时间的发展中,至少为当代新史学的世界史观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伏尔泰的世界史观及其写作实践还不存在的条件用理性或精神的进步作为认识人类历史的统一性和不断进步的标准,在反天主教神学中起过重要作用,是启蒙思想家的普遍观点,孔多塞、赫尔德等还进行了人类精神发展的分期,19世纪的孔德、黑格尔更是据此形成了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
但这对强调经济等其他因素作用的伏尔泰却又是个致命的弱点,因为这使他对经济、文化的论述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力。
只是到本世纪初,在马克思主义及现实历史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才开始真正重视经济等物质因素的作用,从而为当代的总体史观或全球史观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上述三个条件,构成了伏尔泰的世界史观与当代新史学世界史观的差距,为了这种过渡,提供这些条件,世界史走过了一条长长的弯路。
注释:
[3]伏尔泰:《哲学辞典》,商务1991年版,上册,第321、321、319、330页。
[4]科斯敏斯基:《中世纪史学史》,东北师大历史系1986年内部排印本,上册,第305、304页。
[5][7][8][9][10] [11][12]The Best Known Works of V oltaire, New York,1927,pp.374,373,374,387,388,389,404,408,386,375,409,388—389,408.
[6][13]A·J·Ayer,V oltaire,London,1986,pp.104,103.
[14][15]J·勒高夫等主编:《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8、9、13、6页。
[16]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42—243、11、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