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衔接课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数学教案

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数学教案

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数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包括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与延伸,高中数学知识的引入。

教学重点:初中数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高中数学知识的初步引入与理解。

教学难点: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学生需要跨越知识的边界,理清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笔等学习用具。

教学步骤:1.复习初中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数学知识,如方程、函数、几何等内容。

2.引入高中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高中数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3.进行知识衔接。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衔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加深理解。

4.分组讨论。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与解决一些涉及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现场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扩展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拓展资料或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结束语: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清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阶段。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探索,勇攀高峰!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下节课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二课时)因式分解 立方和(差)公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二课时)因式分解 立方和(差)公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二课时课前练习:解下列不等式:(1)21x -< (2)213x +> (3)13x x -+->4.1.1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例题解析:例1 计算:(1)22(1)(1)(1)(1)x x x x x x +--+++.(2)42(2)(2)(416)a a a a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例3.已知3321,013xx x x +=+-求的值.针对训练:1.填空,使之符号立方和或立方差公式:(1)(x-3)( )=x 3-27; (2)(2x+3)( )=8x 3+27;(3)(x 2+2)( )=x 6+8; (4)(3a-2)( )=27a 3-82.填空,使之符号立言和或立方差公式:(1)( )(a 2+2ab+4b 2)=__________; (2)( )(9a 2-6ab+4b 2)=__________;(3) ( )(41 -xy+4y 2)=__________; (4)( )(m 4+4m 2+16)=__________ 3.计算:(1)(y+3)(y 2-3y+9); (2)(c+5)(25-5c+c 2);(3)(2x-5)(4x 2+25+10x) (4)(2a+b)(4a 2-4ab+b 2)(5)(6)3.已知x 2+y 2=6,xy=2,求x 6+y 6的值.1.2 分解因式1.分组分解法例1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12422+--a b a(3)ay bx by ax +-- (4)x x x x -+-235 (5)14424---a a a2.立方差公式例2.分解因式:(1)66b a - (2)3232)(b m b a m -+3.十字相乘法例3.分解因式:(1)226y xy x -- (2)12)(8)(222++-+x x x x(3)25122--x x (4)2675x x -+针对训练:(1)232)2(a x a -- (2)8a 3-b 3; (3)6466y x -(4)4)4)(2(2-++-x x x (5))(22a a x x --+ (6)y x xy -+-1\\(7)2265aax x +- (8)22352x xy y +- (9)m m x m x +++-22)12(。

初高中衔接第2课时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课件(共21张PPT)

初高中衔接第2课时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课件(共21张PPT)
第5页
返回首页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英语 ·必修1
提示
不及物动词与介词连用时,其后也可跟宾语。例如:
Ann is waiting for Kate at the school gate. 安正在校门口等凯特。 主语和谓语及其宾语是本句型的主干,至于谓语,则既可以是单个的及物动 词,也可以是及物的动词短语。
四、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学一学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能跟双宾语,即间接宾语(指人)和直接宾语(指物)。通常 情况下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能跟双宾语的动词常见的有: ask, bring, take, buy, cost, fetch, give, hand, pass, lend, offer, pay, read, save, send, show, teach, tell, write等。有时也可把间接宾语置于直接宾语后,此时间接 宾语前需加介词for或to。
第10页
返回首页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英语 ·必修1
练一练 指出下列句中的主语、系动词和表语 1.His wish is to become an artist.
答案 His wish is to become an artist.
主语 系动词 表语
2.The machine is out of order.
第16页
返回首页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英语 ·必修1
练一练 翻译句子 1.他教我们英语。 答案 He teaches us English. 2.请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

初高中课程衔接数学教案

初高中课程衔接数学教案

初高中课程衔接数学教案
主题: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关系;
2. 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延续和拓展;
3. 能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4.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
2. 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3. 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渐进性和深入性。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关系,指导学生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延续和拓展;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4. 深化: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渐进性和深入性,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引入阶段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练习环节要设计多样性的题型,让学生全面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延续;
3. 在深化环节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注:此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程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初高中教材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教材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教材衔接化学教案
主题:元素周期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难点:
1.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方法;
4. 带领学生一起查阅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并讲解周期表上的特殊规律;
3.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
4. 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解决问题,强化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分类方法和规律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数学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数学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数学
教学内容: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基本数学概念的巩固和延伸
教学难点: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初中数学知识(1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初中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内容。

2.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20分钟)
1. 介绍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知识在高中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学习中的应用。

三、数学概念的延伸和拓展(20分钟)
1. 给学生讲解一些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函数、导数、积分等。

2. 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巩固新学的数学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20分钟)
1. 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初中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同时,学生也意识到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

初中高中衔接课数学教案

初中高中衔接课数学教案

初中高中衔接课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延伸。

2. 掌握基本的高中数学概念和方法。

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延伸联系。

3. 解题方法和策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通过讨论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讲解
1. 介绍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函数、导数、积分等。

2. 分析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延伸,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三、练习
1. 给学生提供一些高中数学的练习题,让他们尝试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总结
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初中高中数学的衔接和延伸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他们持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并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和延伸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勇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数学高一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数学高一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数学高一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一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关系,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点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教学难点: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一、引入(5分钟)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初中数学中哪些知识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如何进行衔接。

二、解决问题(15分钟)
1.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主要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 举例说明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拓展应用(20分钟)
1. 要怎样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
2. 为什么高中数学的学习如此重要?
四、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安排:板书、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互动答疑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关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生高中衔接课教案

初中生高中衔接课教案

初中生高中衔接课教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高中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减少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跨度,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高中学习内容和初中学习内容的差异。

2. 高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和高中之间的差异。

2. 提问:同学们对高中生活有什么期待和担忧?二、高中学习内容和初中学习内容的差异(15分钟)1. 介绍高中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如学科知识的深入和拓展,学习任务的增加等。

2. 分析初中和高中学习内容的差异,让学生了解高中学习的挑战。

三、高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介绍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学习计划等。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笔记方法和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分析成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2.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高中学习的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高中学习内容和特点的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评估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3. 跟踪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评估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树立。

以上是一份关于初中生高中衔接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衔接教案怎么写

初中衔接教案怎么写

初中衔接教案怎么写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4. 字数达到500字以上,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写作素材和参考范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的写作经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写作技巧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选择题材、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写作实践(4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如“我的梦想”。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作文讲解与评价(20分钟)1.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解和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认真听讲,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二、写作提升(4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更高难度的写作话题,如“谈谈我对环保的认识”。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制定提升写作能力的计划。

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字数是否达到500字以上。

2. 学生作文的结构是否条理清晰,观点是否明确。

3. 学生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 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2. 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教学内容:1.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探讨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的学科深度和广度。

- 分析高中物理对于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要求。

- 比较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实验性质和实验要求。

2. 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引入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等。

- 分析高中物理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 演示高中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出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2. 探究:通过讨论和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3. 实践:让学生完成一些高中物理的简单题目,加深其理解和掌握。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2.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一些基础的高中物理题目。

3. 学生表现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科的竞赛和实验活动。

2. 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高中物理实验,加深其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3. 定期组织物理学科讨论会和研究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差异性展开,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程教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程教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主要差异和联系;
2. 掌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
3.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主要差异;
2.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
2. 如何灵活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主要差异;
2. 线性方程组在初中与高中的应用;
3. 平面向量在初中与高中的应用;
4.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导入初中数学知识,引出高中数学衔接;
2. 理论讲解:讲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主要差异,以及线性方程组、平面向量、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3.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提高拓展: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应该能够逐步理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并能够将初中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高中数学问题中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2.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3. 实验:观察化学反应,测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等。

教学安排:
第一节课:介绍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课:讲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第三节课: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并测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第四节课:总结并进行小测验。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实验操作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3. 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理解。

2. 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3. 做一次小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化学衔接暑期教程》:专题2.1 物质的分类 Word版

《初升高衔接教材——初高中化学衔接暑期教程》:专题2.1 物质的分类 Word版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导学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温故知新(1)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如(写出4种即可)是金属元素,S、P、Cl是元素。

(2)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

(3)物质分为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

(4)混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例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种物质组成,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液氧)、水银、液氯。

(6)化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氯化氢、氨气。

(7)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①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②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⑤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举例说明。

知识精讲一、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增加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见的分类方法(一)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Na2CO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还属于正盐。

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还属于正盐。

初高中英语衔接 第2课时 国际音标教学课件

初高中英语衔接 第2课时 国际音标教学课件
8
认识48个国际音标---单元音
短元音:/ʌ/ /ɒ/ /ə / /ɪ/ /ʊ/ /e/ /æ/ 发音特点:短促有力,干净利落
/ʌ/ come/kʌm/ ugly/′ʌgli/ suffer /′sʌfə/ (遭受;忍受) /ɒ/ dog/dɒg/ honest/′ɒnist/ gossip /′gɒsɪp / (闲话;闲谈) /ə/ ago/əˈgəʊ/ better/betə/ thunder/ˈθʌndə/(雷声) /ɪ/ big/bɪg/ sick/sɪk/ tip /tɪp/ (提示;尖;小费;倾斜)
第一部分 - 认识26个英文字母及其发音
5
第二部分- 认识48个国际音标
WHAT(什么是音标)---英语的发音符号(英语的拼音),发音 标准是英语的开始! smart / smɑ:t /
WHY(为什么要学习音标)---解决中国人英语学习的四大痛 点(生词不会读,生词记不住,发音不标准,没有自学能力)
11
认识48个国际音标---辅音 爆破音:/p//b/; /t//d/; /k//g/
/p/ pea/pi:/ deep/di:p/ power/ˈpaʊə/ (能量;力量;权利) /b/ bee/bi:/ beat/bi:t/ b table /teibl/ fluent/ˈflu:ənt/ (流利的) /d/ dog /dɒg/ door /dɔ:/ dusk /dʌsk/(黄昏;傍晚) /k/ key/ki:/ lack/læk/(缺少) kitty/kɪtɪ/(基蒂<女名>) /g/ bag/bæg/ good/ gʊd/, gas/gæs/(汽油;气体;煤气;毒气)
初高中英语衔接课 英语国际音标
1
课程目标

初高中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做到知识的平稳过渡,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教学难点:高中数学概念的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10分钟)
老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和解释,说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学习之路做好铺垫。

三、讲解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20分钟)
老师系统讲解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比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概念的延伸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老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或困惑,巩固所学知识。

五、梳理知识点(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需求。

步步为赢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暑假作业:第2课时原子的表示

步步为赢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暑假作业:第2课时原子的表示

步步为赢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暑假作业:第2课时原子的表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O4B.H2、D2、T2C.H2O、D2O、T2O D.4020Ca 和4220Ca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C.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3.对于SO3和SO32-两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B.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C.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这两种粒子中硫的化合价相同4.某离子A m-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质量数为 ( )A.X - m + n B.X + m + n C.m + n - X D.X + n5.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可说明( )A.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一定不是同一种元素D.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6.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4 B.15 C.16 D.177.下列各组粒子所含电子数目相同的是A.NH4+、OH-、H3O+B.Na+、Mg2+、S2-C.F-、NH2-、Cl-D.Li+、Na+、K+8.6027Co在核治疗肿瘤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6027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27 B.质子数是27 C.电子数是33 D.中子数是60二、填空题9.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B元素原子的L层比K层电子数多5个;C元素的+3价阳离子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解出一元二次方程,借助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会解简单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x +b 2a 2=b 2-4ac 4a 2. (1)当b 2-4ac >0时,右端是正数.因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b ±b 2-4ac2a;(2)当b 2-4ac =0时,右端是零.因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2=-b2a ;(3)当b 2-4ac <0时,右端是负数.因此,方程没有实数根.由于可以用b 2-4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Δ=b 2-4ac .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个根为 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 2a ,所以:x 1+x 2=-b +b 2-4ac 2a +-b -b 2-4ac2a=-ba ,x 1x 2=-b +b 2-4ac 2a ·-b -b 2-4ac 2a=(-b )2-(b 2-4ac )2(2a )2=4ac 4a 2=c a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个根为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 .知识点三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仅讨论y =ax 2+bx +c (a >0)的情况:1.x 的取值范围为一切实数.2.y 的取值范围为⎣⎡⎭⎫4ac -b 24a ,+∞ 当x =-b2a 时,y 取得最小值4ac -b 24a .3.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y =ax 2+bx +c ;y =a (x -x 1)(x -x 2);y =a (x -h )2+k .4.对称轴x =-b 2a (图象关于x =-b2a 对称).5.(1)当x 1<x 2≤-b2a 时,则y 1>y 2.(2)当x 2>x 1≥-b2a时,则y 1<y 2.6.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列表如下:1.方程ax2+bx+c=0如果有实数根,则Δ=b2-4ac≥0.(×)2.二次函数y=ax2+bx+c(a≠0)在x=-b2a时取得最值.(√)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则ax2+bx+c>0的范围为x>x2或x<x1.(×)突破一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的应用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m-2),x1·x2=m2+4.∵x21+x22-x1·x2=21,∴(x1+x2)2-3x1·x2=21,即[-2(m -2)]2-3(m 2+4)=21, 化简得,m 2-16m -17=0, 解得m =-1,或m =17.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反思感悟 (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于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2)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等于零.因为,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跟踪训练1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x 1-x 2|的值; (2)求1x 21+1x 22的值;(3)x 31+x 32.解 ∵x 1和x 2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x 1+x 2=-52,x 1x 2=-32.(1)∵|x 1-x 2|2=x 21+x 22-2x 1x 2=(x 1+x 2)2-4x 1x 2=⎝⎛⎭⎫-522-4×⎝⎛⎭⎫-32 =254+6=494, ∴|x 1-x 2|=72.(2)1x 21+1x 22=x 21+x 22x 21·x 22=(x 1+x 2)2-2x 1x 2(x 1x 2)2⎝⎛⎭⎫-522-2×⎝⎛⎭⎫-32⎝⎛⎭⎫-322=254+394=379.(3)x 31+x 32=(x 1+x 2)(x 21-x 1x 2+x 22)=(x 1+x 2)[(x 1+x 2)2-3x 1x 2]=⎝⎛⎭⎫-52×⎣⎡⎦⎤⎝⎛⎭⎫-522-3×⎝⎛⎭⎫-32=-2158. 突破二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例2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解 (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a 2;(3)当0≤a <2时,由图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0; (4)当a ≥2时,由图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0.反思感悟 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 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跟踪训练2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指出y >0时x 的取值范围. 解 ∵y =-3x 2-6x +1 =-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x =-1; 顶点坐标为(-1,4);当x =-1时,函数取最大值y =4,无最小值;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 轴交于点B ⎝ ⎛⎭⎪⎫23-33,0和C ⎝⎛⎭⎪⎫-23-33,0,与y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四点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y >0时x 的取值范围为-23-33<x <23-33.突破三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3 求不等式4x 2-4x +1>0的解. 解 因为Δ=(-4)2-4×4×1=0, 所以方程4x 2-4x +1=0的解是x 1=x 2=1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 <12或x >12.反思感悟 (1)在求解一个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2)当所给不等式是非一般形式的不等式时,应先化为一般形式. 跟踪训练3 求不等式-3x 2+6x >2的解. 解 不等式可化为3x 2-6x +2<0, ∵Δ=(-6)2-4×3×2=12>0, ∴x 1=1-33,x 2=1+33, ∴不等式-3x 2+6x >2的解为 1-33<x <1+33.1.不等式9x 2-6x +1≤0的解为( ) A.全体实数 B.无解 C.x ≠13D.x =13答案 D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3x -1)2≤0,所以3x -1=0,所以x =13,故选D.2.不等式-4x 2+4x <-15的解为( ) A.-32<x <52B.-52<x <32C.x >52或x <-32D.x >32或x <-52答案 C解析 原不等式可化为4x 2-4x -15>0,即(2x -5)(2x +3)>0,解得x >52或x <-32,故选C.3.函数y =x 2-2x ,当-1≤x ≤t 时,该函数的最大值为3,则t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3解析 令y =3,则x 2-2x =3,解得x =-1或3.由图可知,t 的最大值为3.4.方程x 2-ax +1=0的两根为x 1,x 2,若|x 1-x 2|=5.则a =________. 答案 ±3解析 依题意⎩⎪⎨⎪⎧x 1+x 2=a ,x 1·x 2=1,又|x 1-x 2|=5,所以(x 1-x 2)2=5,所以(x 1+x 2)2-4x 1x 2=5,即a 2-4=5,解得a =±3. 5.不等式ax 2+bx +1>0的解为-12<x <13,则a +b =________.答案 -7解析 依题意-12,13是方程ax 2+bx +1=0的两根且a <0,所以⎩⎨⎧-b a =-12+13,1a =⎝⎛⎭⎫-12×13,解得a =-6,b =-1 所以a +b =-7.一、选择题1.若关于x 的方程(a +1)x 2-3x -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0 B.a ≠-1 C.a >-1 D.a <-1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得a +1≠0,解得a ≠-1.故选B.2.若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a =0无实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0 B.a >0 C.a <34D.a >34答案 A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a =0无实根,∴Δ=(-2)2-4×1×(1-a )<0,解得a <0,故选A.3.若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2=0的两个根,则m +n -mn 的值是( ) A.-3 B.3 C.-1 D.1 答案 D解析 ∵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2=0的两个根,∴m +n =-1,mn =-2,则m +n -mn =-1-(-2)=1,故选D. 4.不等式2x 2-x -1>0的解是( ) A.-12<x <1B.x >1C.x <1或x >2D.x <-12或x >1答案 D解析 ∵2x 2-x -1=(2x +1)(x -1),∴由2x 2-x -1>0得(2x +1)(x -1)>0,解得x >1或x<-12. 5.关于二次函数y =-2x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开口方向是向上B.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它的顶点坐标是(-2,1)D.当x =0时,y 有最大值是2答案 B解析 ∵二次函数y =-2x 2+1,a =-2,∴该函数图象开口向下,故选项A 错误,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B 正确,它的顶点坐标为(0,1),故选项C 错误,当x =0时,y 有最大值1,故选项D 错误,故选B.6.若二次函数y =x 2-mx 的对称轴是x =-3,则关于x 的方程x 2+mx =7的解是( )A.x 1=0,x 2=6B.x 1=1,x 2=7C.x 1=1,x 2=-7D.x 1=-1,x 2=7 答案 D解析 ∵二次函数y =x 2-mx 的对称轴是x =-3,∴--m 2=-3,解得m =-6, ∴关于x 的方程x 2+mx =7可化为x 2-6x -7=0,即(x +1)(x -7)=0,解得x 1=-1,x 2=7.故选D.7.y =ax 2+ax -1对于任意实数x 都满足y <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a ≤0B.a <-4C.-4<a <0D.-4<a ≤0 答案 D解析 当a =0时,y =-1<0成立.当a ≠0时,则⎩⎪⎨⎪⎧ a <0,Δ<0,即⎩⎪⎨⎪⎧a <0,a 2+4a <0,解得-4<a <0, 综上可知-4<a ≤0时,对任意实数x 都有y <0.二、填空题8.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b <0的解为1<x <2,则关于x 的不等式bx 2+ax +1>0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12或x >1 解析 ∵x 2+ax +b <0的解为1<x <2,∴1,2是x 2+ax +b =0的两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a =1+2,b =1×2, 得⎩⎪⎨⎪⎧a =-3,b =2, 代入所求不等式,得2x 2-3x +1>0.由2x 2-3x +1>0,得(2x -1)(x -1)>0,得x <12或x >1. 9.函数y =-x 2+1,当-1≤x ≤2时,函数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 -3解析 y =-x 2+1的图象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x =0.当x <∵-1<0,∴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1+1=0;当x =2时,y =-4+1=-3,∴函数y 的最小值为-3.10.不等式x 2-5x +6≤0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2≤x ≤3解析 ∵x 2-5x +6≤0,∴(x -2)(x -3)≤0.∴2≤x ≤3.11.x 1,x 2是方程x 2+2x -3=0的两个根,则代数式x 21+3x 1+x 2=________.答案 1解析 ∵x 1,x 2是方程x 2+2x -3=0的两个根,∴x 21+2x 1-3=0,即x 21+2x 1=3,x 1+x 2=-2,则x 21+3x 1+x 2=x 21+2x 1+x 1+x 2=3-2=1. 三、解答题12.画出函数y =2x 2-4x -6的草图.解 y =2x 2-4x -6=2(x 2-2x )-6=2(x 2-2x +1-1)-6=2[(x -1)2-1]-6=2(x -1)2-8.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1,-8),对称轴为直线x =1.令y=0得2x2-4x-6=0,即x2-2x-3=0,∴x=-1或x=3,故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画法步骤:(1)描点画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8),(-1,0),(3,0),画出直线x=1;(2)连线:用光滑的曲线连点(1,-8),(-1,0),(3,0),在连线的过程中,要保持关于直线x =1对称,即得函数y=2x2-4x-6的草图,如图所示.1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2,且满足|x1+x2|=2x1x2,求k的值.解(1)Δ=[-2(k-1)]2-4(k2-1)=4k2-8k+4-4k2+4=-8k+8.∵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8k+8>0,解得k<1,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k<1.(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2(k-1),x1x2=k2-1,∵|x1+x2|=2x1x2,∴|2(k-1)|=2k2-2,∵k<1,∴2-2k=2k2-2,化简得k2+k-2=0,∴k=1(舍)或k=-2,∴k=-2.14.将抛物线y=(x-1)2+1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y=(x-2)2+1B.y=x2+1C.y=(x+1)2+1D.y=(x-1)2答案 B解析将抛物线y=(x-1)2+1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1+1)2+1=x2+1,即y=x2+1.故选B.15.解关于x的不等式x2-ax-2a2<0.解原不等式变形为(x-2a)(x+a)<0.(1)若a>0,则-a<x<2a,此时不等式的解为-a<x<2a;(2)若a<0,则2a<x<-a,此时不等式的解为2a<x<-a;(3)若a=0,则原不等式即为x2<0,此时无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