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概说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简介

中国文学简介
曲艺
曲艺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包 括评书、相声、快板等。曲艺以说、 唱为主要特点,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 和夸张的表演形式娱乐观众,并传播 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民间文学与口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指民间流传的、赋予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学 作品,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谚语等。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 情。
文学形式的贡献
中国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方面, 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文学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 互了解与融合。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翻译与传播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始于翻译,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西 方世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互借鉴与影响
口头文学
口头文学是指口头传承的文学作品,如民歌、童谣等。口头 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 传承和发展。
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代表 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情感、个性和自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代表 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
丰富的作品
中国文学拥有众多的经典作品,如 《诗经》、《论语》、《红楼梦》 等,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 种文学形式。
独特的风格
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 想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文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追 求等,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与道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与道的统一,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以自然景色、山水田园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概说

文化背景
宗法制度下,家与国同一,齐家与治国相 宗法制度下,家与国同一, 互为用,治国必先齐家。君是“国父” 互为用,治国必先齐家。君是“国父”, 父是“家君” 成为中国特有的现象。 父是“家君”。成为中国特有的现象。 农耕经济与宗法制度决定了中国文化势必 以儒家为基本。 以儒家为基本。
文பைடு நூலகம்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以“儒释道”为核心。 中国古代文化以“儒释道”为核心。 儒家讲求“克己复礼” 仁义礼智信, 儒家讲求“克己复礼”,仁义礼智信,天下 家国情怀;道则宗法自然,自由状态; 家国情怀;道则宗法自然,自由状态;释 因缘” 因果,色空。 讲“因缘”,因果,色空。 儒与道、释互补:古人的处世哲学。 儒与道、释互补:古人的处世哲学。 入世” 出世”也即仕与隐的矛盾, “入世”与“出世”也即仕与隐的矛盾,成 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基本主题或者说中国 古代文人的基本情结。 古代文人的基本情结。
文学样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以诗文为基础, 中国文学以诗文为基础,诗文在商周时期 已经出现。诗文是中国文学的正统。 已经出现。诗文是中国文学的正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小说, 唐中期才有成熟的小说, 唐中期才有成熟的小说,宋金时期出现杂 剧和院本,至此中国戏曲才正式形成。 剧和院本,至此中国戏曲才正式形成。 细分的话,其中,词形成于唐中叶, 细分的话,其中,词形成于唐中叶,白话 短篇小说至宋代始现; 短篇小说至宋代始现;白话长篇宋元之际 方成,散曲至元代才有。 方成,散曲至元代才有。 所以文体样式发展不平衡。 所以文体样式发展不平衡。
文化背景
宗法社会: 宗法社会:宗,指“祖庙、祖、族”。 祖庙、 宗法制度是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 宗法制度是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 先以维系亲情,并且由此区分尊卑长幼, 先以维系亲情,并且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 承秩序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与 制度。 制度。 嫡长子继位法, 嫡长子继位法,父权家长制两大制度维系着宗法 关系。 关系。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家族是家 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以“血 宗法”关系来统领。 亲—宗法”关系来统领。

导言:中国古代文学概说

导言:中国古代文学概说

导言:中国古代文学概说一、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了解--- •熟悉--- •掌握---•研究感受文学之美陶冶性情培养才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

二、学习本课程的任务•系统了解和重点掌握古代文学遗产中有影响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从纵向上理清文学自身的源流演变过程与内在发展规律;从横向上考察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对文学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扩大知识积累,提高阅读、鉴别、思维与写作能力,锻炼敏锐精到的史识,培养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观,文学审美观,获取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如何学习本门课程•1.读——文学史、文学作品、先哲今贤的研究成果、历史、马列经典著作。

•2.记——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背诵优秀篇章。

•3.写——完成书面作业、课程论文。

•4.思——敢于思考、勇于提问、敢于挑战、善于分析。

三、推荐教材•1.上海古籍《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上、中、下三篇,朱东润•2.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史》(上中下)章培恒•3.人民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4.高等教育《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界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中国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阐述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二、社会历史概况•中华文明诞生:华夏炎黄子孙•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三、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1.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萌芽、创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建构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2.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是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3.先秦文学的作者经历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过程。

四、先秦文学主要的文学成果•1.上古歌谣和原始神话(中国文学的萌芽。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中国文学知识_1500字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中国文学知识_1500字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中国文学知识_1500字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从古至今,延绵不绝,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文学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

一、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诗经》,也被称为《风雅颂》,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收集了从周代初期至春秋时期的民间歌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古典小说,最著名的莫过于《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驰名中外。

而《西游记》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保唐僧取经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古代文学还有戏剧和散文等各种类型,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包括《庄子》、《离骚》、《论语》和《孟子》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文学是指清朝末期至20世纪前半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曲等形式。

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林语堂、鲁迅、郁达夫、茅盾等人。

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通过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塑造了一系列魅力独特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坟》、《平凡的世界》等,以其对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而广受赞誉。

近代文学不仅有鲁迅和茅盾这样的优秀作家,还有许多其他作家如冰心、巴金、郭沫若等,他们的作品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作品,是在社会主义文学原则指导下诞生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主要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抒情主义文学、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社会主义军事文学、社会主义幻想文学、社会主义科学幻想文学、社会主义科学普及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化文学等。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中国文学史概说
居南方。蚩尤与黄帝之战,反映了氏族社会南方与中原部落 居南方。蚩尤与黄帝之战, 之间的斗争。 帝王世纪》 黄帝擒蚩尤于“涿鹿之野” 之间的斗争。《帝王世纪》说,黄帝擒蚩尤于“涿鹿之野”, 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 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又“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艺文类聚》卷十一)。黄帝是部落斗争中的英雄, )。黄帝是部落斗争中的英雄 (见《艺文类聚》卷十一)。黄帝是部落斗争中的英雄,此 他又有很多发明,例如“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外,他又有很多发明,例如“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黄帝始造釜(fu)甑(zeng)”, 黄帝始蒸谷为饭” “黄帝始造釜(fu)甑(zeng)”,“黄帝始蒸谷为饭”,“黄帝 钻燧生火,以熟腥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钻燧生火,以熟腥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黄帝吹律 以定姓” 均见《太平御鉴》 )。黄帝是北方最大的部落 以定姓”(均见《太平御鉴》引)。黄帝是北方最大的部落 联盟的首领,他的时代,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 联盟的首领,他的时代,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人们把 许多发明创造都归于他的名下。 许多发明创造都归于他的名下。黄帝最终被中华民族奉为人 文始祖。 文始祖。
3.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 和宗教化。
(1)历史化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 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 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 话,使之化为历史。例: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 宰我问于孔子曰: 昔者予闻诸荣伊言: 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 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 至于三百年乎?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 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 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 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 百年。 大戴礼记·五帝德》 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及歌谣;奴隶社会的诗乐舞相结合的诗歌祭颂;封建社会萌芽时期的散文、楚辞、寓言并举。

具有文史哲不分、作者和时代难以考证、作品由稚嫩走向成熟等特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说是由孔子编录,收录305篇,反映的时代自西周至春秋中叶约500年。

反映了奴隶制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勤劳质朴的品格、渴望光明及自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摇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真切反映。

《诗经》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周王畿(直接领地)的乐歌,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的颂歌。

《诗经》使用的创作原则及方法是赋、比、兴。

《诗经》风格朴素自然,句式以四言为主,又兼有多言。

篇章结构上重章叠句,回环复沓。

语汇丰富,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到战国时代,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主要类型是散文和诗歌。

散文可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和以说理为主的诸子散文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是《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历史,孔子编著。

继《春秋》之后,一些学者按《春秋》的编年体例,把春秋时各国的大事加以或详或略的叙写,其代表著作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其中以《左传》最有影响,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各国之间不断爆发兼并战争,旧的奴隶制度在崩溃,新的封建制度尚未确立。

“士”阶层崛起。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便是“诸子散文”的由来。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的《论语》、《老子》、《墨子》等,战国中叶的《孟子》、《庄子》等,战国末期的《荀子》、《韩非子》等。

从散文发展上看,《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墨子》将其完善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散文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上古歌謠
《呂氏春秋.古樂篇》:「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
尾,投足以歌八闋。」 《尚書.堯典》:「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康衢謠〉:「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 」
上古歌謠
〈擊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 〈卿雲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 〈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兩宋:詞、詩、
文、戲曲、小說
元:戲劇、詩、
文、術文辭
上古神話
占筮紀錄(周易) 商周甲骨文
口歌+舞蹈
上古歌謠
《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
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禮記.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 猶斯舞。 」 《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咏其聲也,舞動 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 《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 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 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
中國文學史—概說
文學體裁的種類 歷史分期 文學的起源
中國文學的體裁
文 ( 賦 騈 戲 劇 小 說 詩 詞 曲

文 學

)
歷史分期
先秦:詩經、 楚辭、散文 兩漢:辭賦、 散文、詩 六朝:魏晉 詩文、南北 朝詩文、民 歌、小說
上古歌謠
巫術文學
神話傳說
隋唐五代:詩、 散文、小說、俗 文學、詞
明:小說、戲 劇、曲、詩、 文 清:詩、文、 小說、戲曲 現代~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巫術文學
• 巫術文辭中的歌謠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说

二、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主要掌握现当代文 学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家、 作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现代审美眼 光鉴赏经典作品和评价重要作家。 (一)根据讲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 (二)在讲课过程中,勤动手,多动脑。(理清线 索,做好笔记) (三)课后多阅读作品,写作读书笔记。(指定阅 读书目,有感而发)

第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究竟是从什么时间开
始的? 上限不确定,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上移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甚至更早。 黄子平、钱理群、陈平原提出“20世纪中国 文学”这一概念;陈思和提出中国“新文学 整体观”的思路;王晓明“重写文学史”等 等。
2、学科的研究方向。 一是文学史的研究。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49年9月) 整体上形成了国统区(包括抗战时期的沦陷区)和 解放区(抗战时期称根据地)两大文学和文化体系。 国统区文学是本时期中国文学的主体,基本延续了 30年代的多元化状态。 解放区:展开了战时背景下高度集中的文学规划和 实践,文学写作被要求贯彻一种明朗、乐观的理想 精神。 文艺从属并服务于政治 。 否定五四“人的文学”。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提出,源流,分期
及发展概况。 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提出。 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概念的这种 转换,实际上是为了给1949年以后的文学的 命名留出位置。 “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单纯的 时间划分,同时还有着对于现阶段和未来文 学的性质的预设和指认的内涵。

第四阶段(50---70年代) 高度的体制化形态。
文学运动。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

中国文学概说

中国文学概说

李贽、袁宏道、毛宗岗等皆以自然为本。 总结: 把握崇尚自然的思想; 把握崇尚自然之美的文学观念。
禅与中国文学 影响: ★以禅入诗,即 把禅意引入诗中; 王维 《辛夷坞》: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胡应麟《诗薮》 胡应麟《诗薮》:“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 寂。” 寂。” 王维 《鹿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对诗歌创作论与鉴赏论的启发: 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大抵禅道惟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
叙事文学占据主导地位; 文学对象的扩大——勾栏瓦舍的听众、观众; 文学对象的扩大——勾栏瓦舍的听众、观众;
近古期
特点:
文学创作部分开始成为商业的行为; 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诗歌创作缺乏创作性;
【1】明嘉靖—1840鸦片战争; 明嘉靖—1840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中古期:
【1】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魏晋—
五七言古近体诗兴起、定型、鼎盛的阶段; “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两个诗歌创作范式; 建安风骨” 盛唐气象” 玄学、亡:
诗歌重写实、尚通俗; 词的蓬勃发展; 散文的定型; 俗文学的兴盛;
【3】元代—明中叶: 元代—
老庄自然主义与中国文学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老子》 然。” 然。” 《庄子》:“礼者, 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 庄子》 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 真,不拘于俗。愚者为此,不能法天,而恤 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 变于俗,故不 足。 ” “法自然”、“贵真”基本观念形成 法自然” 贵真”
中国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三种情况: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_笔记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_笔记

《传学:中国文学讲记》阅读札记1. 中国文学概述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中国文学就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包括《诗经》、《楚辞》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汉赋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以辞藻华丽、结构严谨著称,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扬雄等。

唐诗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以其音韵美、意境深远而脍炙人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宋词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高峰,以其婉约柔美、清新脱俗而著称,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元曲则是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明清小说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鼎盛时期,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其宏大的叙事气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中国文学是一部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阅读《传学:中国文学讲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1.1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古代文学,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最早的文字记载如甲骨文、金文等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学的雏形。

在商周时期,祭祀、卜辞等活动中所留下的文字,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精神面貌。

随着历史的演进,文学形式逐渐丰富多样,从诗歌到散文,再到戏曲小说,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交锋为文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中国文学史概说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道、儒、法、纵横家等,百花齐放,《庄子》寓言、 重言、卮言,《孟子》“浩然之气”,《荀子》取譬辩密等各种文学手法
❖ 楚地文化与楚辞
23
7
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一)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性:语 言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美的 创造能力也在发展,造成许多不平 衡性: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
8
(二)雅俗文化的互相渗透和推动:
❖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民 歌,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 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变雅了。
❖ 秦汉新变: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歌功颂德,大赋 兴起,乐府民歌,五七言体。
14
二、中古特点-自觉:开始并完成文学自觉的进程;语 言由古奥转向浅近;诗词曲鼎盛;小说(文言、白 话、长篇);传媒(印刷、讲唱、舞台);创作主 体(宫廷、士林、乡村、市井)
❖ 魏晋-唐中叶:五七言古体诗兴起、定型、鼎盛;骈 文、骈赋;个性化;玄学、佛学渗入。
12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1、三古、七段: ❖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 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18
第一编 先秦文学
❖ 总体特征:创作主体从群体逐渐转向个体; 实用性特征;综合性特征:诗歌表现为诗、 乐、舞三位一体,散文表现为文、史、哲相 互融合。
❖ 表现:神话传说;原始歌谣;早期诗歌 (《诗经》、楚辞);早期散文(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中国文学史概述(上)

中国文学史概述(上)

中国文学史概述文学史概说一、概述中国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鲁迅在《门外交谈》中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也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1、原始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记•郊特牲》)2、神话传说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断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二)文字产生之后的文学二、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1、文字的作用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

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

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

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

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2、中国文学的独特文学观念体系。

儒家思想的主流影响:①理性主义色彩: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

中国文学史概说(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中国文学史概说(中国古代文学笔记)

中国文学史概说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

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

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金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

这是1825年普希金题在一位16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19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变化,但无论何种境遇,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它使我们忍让、宽容、克制并憧憬未来……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

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

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

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

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中国文学经典100讲第一讲

中国文学经典100讲第一讲

中国文学经典100讲第一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文学概述三、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简介四、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价值和影响五、结论正文:【引言】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学创作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从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每一时期都有代表作品,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中国文学概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先秦散文以《论语》、《孟子》等为代表,注重道德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汉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为代表,表现出华丽的文风。

唐诗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杜甫、李白等众多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以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的词人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词作。

元曲以杂剧和散曲为主,关汉卿、马致远等曲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简介】在众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鲜明的楚地特色和浪漫主义风格。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伦理道德的沦丧。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与诱惑,最终走向觉悟的过程。

【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价值和影响】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同时,这些作品也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总之,中国文学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浅谈中国文学

浅谈中国文学

浅谈中国文学一、中国文学的概述文学,是人们用来表述有关诗、小说、散文、剧本等的共同特点的一个艺术,是文学理论学科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

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元杂剧的辉煌。

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70部杂剧。

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窦娥冤》,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喜剧《救风尘》,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公案戏《鲁斋郎》,那翻卷着时代风云的历史剧《单刀会》等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剧的丰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还把唐诗和宋词的优点熔为一炉,把诗词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诵扩展到配乐吟唱,将诗和歌密切地结合起来。

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而时代伟人毛泽东,不仅继承了它的优秀传统,而且还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

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其更先进、更合理、更美好的崭新姿态,前进在今日世界进步文学的前列。

《阿Q正传》、《子夜》、《家》、《春》、《秋》、《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云初记》、《保卫延安》、《红旗谱》、《红岩》、《东方》、《李自成》、《黄河东流去》、《第二个太阳》、《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小说;《雷雨》、《日出》、《茶馆》、《蔡文姬》、《武则天》、《文成公主》等话剧;郭沫若、艾青、贺敬之、郭小川、李季等诗人的诗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跨进世界文学的殿堂,为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编织出更为璀璨夺目的花环。

中国文学 概说 1(2011-2-28)

中国文学 概说 1(2011-2-28)

诸子散文
《论语》:孔子门人对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先秦礼 乐德治思想的最集中体现,表达孔子对现实的热切 关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表达对 现实的反省和批判,直接导致了道家学派的成立。 《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倡导一种平等简 朴和平宗教型的社会生活方式。文风朴实无华,很 有逻辑性。 《孟子》: 《庄子》:
Hale Waihona Puke 论中国文学概况各朝代都有相对发达的文体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
中国文学的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一时期 散文——甲骨卜辞 诗歌——《诗经》、《楚辞》和汉乐府 小说——上古神话、历史散文及诸子散文中 的寓言故事 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孕育于这一时期 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
诗歌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多为四字句, 以比兴的艺术手段,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 造成一种含而不露、回环往复的效果,奠定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传统。 《楚辞》:战国时楚国屈原的作品。以参差 错落的句式,奇伟瑰丽的辞藻,丰富奔放的 想象,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 人格情操,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上古期
先秦文学
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孟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诗歌:《诗经》、《楚辞》
秦汉文学
汉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枚乘 《七发》、张衡《归田赋》 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东门行》 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 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史记》
历史散文
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 鲁国的史书《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通过对历史事 实的选择,以寓褒贬,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春秋末年出现了《左传》和《国语》 《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记述史 实,刻画形象,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 文之先河。 《国语》以记言为主,言辞典雅、精炼,通过 人物语言描绘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世所推崇。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活动,文风辩 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标志着先秦叙事散 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概说—宋、元、明、清、近目录宋代文学概说————————————第3—5页元代文学概说————————————第5–6页明代文学概说————————————第6-7页清代文学概说————————————第7-9页近代文学概说————————————第9-10页整理者:中秘072 钟彩凤 710102216(2009年6月)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宋代文学起于公元960年——1279年,共319年。

●社会背景与文学:经济的回复和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宋代国势不如汉、唐那么强盛,内忧外患的并存使得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

抗战爱国成了时代的强音。

●宋代文学发展:特点:文学体裁种类繁多,诗词古文总结了过去:小说戏剧开创了未来。

✧宋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风貌一、北宋的诗歌(一)北宋前期:“三体诗”。

“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

效法白居易,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以王禹偁的成就最高,其诗语言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白体中独树一帜。

代表作有《感流亡》《对雪》《村行》。

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和僧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十分重视炼字炼句。

主要诗人有:林逋、“九僧”、寇准等。

其中: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春日登楼怀归》一诗抒发宦情羁思、感慨深切。

林逋的诗吟咏湖山胜景、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心情。

代表作:《山园小梅》。

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

西昆体是以杨亿编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

崇尚精丽繁缛的诗风,追求用典贴却。

(二)北宋中期:欧阳修倡导试文改革,宋诗的独特风格开始初露端倪。

随着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等登上文坛,展示了鲜明的时代个性,宋诗开始走向繁荣。

代表诗人及其诗歌风格、作品:王安石。

其诗歌刚劲清新,代表作有《桃源行》、《明妃曲》和一些咏史诗,如《贾生》《张良》《商鞅》《范增》。

苏轼。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苏轼是继欧阳修而起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是一位既能广泛汲取前人之长又能多方面开拓新路的诗人。

诗歌具有显著特点:散文化、好议论、包蕴道理、好显才学。

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等。

(三)北宋后期-----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其诗求奇求新,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黄庭坚。

他是宋史诗上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其诗集《山谷集》传诗一千九百多首。

以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为题材。

具有浓厚的文人气和书卷气和密集的人文意象。

江西诗派。

北宋末、南宋初的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宗派图共列25人,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近,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二、南宋的诗歌。

前中期。

前期政局动荡,国家和个人命运巨大变化,爱国主义成为突出的而主题,悲愤成为共同的情绪。

其中以陆游的成就和影响最大。

其诗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热情奔放,深沉悲怆,豪放悲壮,但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杨万里和范志成也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家。

前者诗歌以自然、幽默、活泼的“诚斋体”独标一格。

后者以感时和田园诗著称。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后期主要江湖诗派比较活跃。

江湖诗人的得名是因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陆续印刻当时文人雅士的集子《江湖集》而来。

江湖诗人多未能自成一家。

主要有:叶绍翁、刘克庄、戴复古等诗人。

✧宋代散文——有新的开拓(平易、流畅、自然)宋代的散文建树卓著,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延续,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等而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

在北宋诗文运动中,欧阳修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领导了宋代古文运动,最终建立了平易、流畅、自然的宋代散文新风范。

欧阳修之后,“三苏”和曾巩、王安石等努力继承欧阳修,创作大量言之有物,艺术技巧娴熟的散文作品。

其中苏轼是宋代散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他的散文:挥洒自如、变幻无端、行云流水。

自然天成、姿态横生,如诗中之李白。

作品有史论、政论、随笔、游记、杂记赋、小品文等。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名家多,名篇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曾巩的《墨池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宋词——这种新诗体达到巅峰状态一代文学之胜据《全宋词》(唐圭璋)所载:词人有一千三百多家,词约二万首。

内容极其丰富,风格形式多样,艺术造诣高超。

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自成一家的词人就有几十位:柳永、张先、苏轼、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刘过、姜夔、吴文英、王沂孙、蒋捷、张炎等。

一、北宋的词北宋初期:这时期的词作家如晏殊、欧阳修,主要沿袭南唐此词人的道路发展,写的多半是离愁别绪。

晏殊词闲雅而有情思。

欧阳修的词因循求变,色调鲜明、语言清丽、情思深远。

王安石的词向诗风靠拢。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

同时的柳永开始大量写慢词,进一步开拓词的内容,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向市井都会。

表现出浓厚的市民阶层思想意识。

北宋中期。

到北宋中叶时,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表现手法。

所写之词题材丰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而且词充满革新精神和浪漫情调。

风格多样:豪放、旷达;委婉、细密。

从而开启了宋代豪放词风。

北宋后期:词作家主要有:秦观、周邦彦和贺铸。

其中秦观的词被称为是伤心人的伤心词:泪水盈盈。

所作词一百多首,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贺铸具有英雄气与儿女情并存的奇特个性,在词史上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的情怀,有震撼力和崇高感。

而周邦彦是继苏轼而后的词坛领袖,如词中老杜。

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笔运意,皆有法度”。

二、南宋的词南宋初期。

由于民族冲突,最早形成了初期的爱国词派。

代表作家:岳飞、张元干张孝祥。

他们的词作上承北宋苏轼,下开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词派。

辛弃疾的词更加充分的继承了苏词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概,用此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把宋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都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

李清照也是这时期的重要词人,善为诗文,而词学造诣尤深。

“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南宋中后期。

这个时期词坛以姜夔为代表词人,创作深受周邦彦的影响,表现为音调谐婉,此举精美,结构严密。

此外还有史达祖(工于咏物)、高观国、吴文英、张炎、蒋捷。

宋词的成就。

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小令和长调都定型于宋代;在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在词的声律、章法、句法上也格外严密。

在题材和风格上有新的开拓。

题材上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等,应有尽有;艺术风格上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使唯一堪与唐诗相媲美的。

✧新兴的文学样式:话本、说唱、戏曲通俗叙事文学的形式,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元代文学元代是蒙古族在我国建立的王朝,历史较短,元代文学上乘金代,以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结束,时间跨度为一百三十余年。

●社会背景与文学:元代推崇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上层统治者歧视文人儒者,文人帝位极低,废除了科举制,文人找不到初露,大量作家滞留民间。

●元代文学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不利于文学的大环境下,诗词文传统的文学样式受到冲击和影响,元代文学另辟蹊径,新兴戏曲文学得到长足发展。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元曲”的发展与繁荣上。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异军突起,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前期文学主要以杂剧、散曲为主。

在当时活跃于文坛的主要是民间的文人才子,在创作上表现出一种清新迥劲的格调。

后期的文学杂剧、散曲与诗词文在文坛上相互争锋。

散曲的诗词化和杂剧作家文化成为当时文坛的突出倾向。

南戏出现大量制作。

✧元杂剧的兴盛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杂剧、南戏元杂剧在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楔子。

题目正名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

科。

正末(男角)末本戏;正旦(女角)旦本戏。

以大德末年为界(1297----1207)开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大都为中心,是繁盛时期。

流派上出现了本色派和文采派。

本色派,如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窦娥冤》、高文秀的水浒戏《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石君宝的《秋胡戏妻》。

文采派,有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后期南移至杭州,开始衰落。

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打不如前。

文采派,有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本色派:宫大用《范张鸡黍》秦简夫《东堂老》。

✧南戏的兴起南戏,即南曲戏文。

是与北杂剧相对而言的。

南戏最初发源于浙东温州,亦称温州杂剧。

温州也称永嘉,故称永嘉杂剧。

为有别杂剧,简称南戏。

《琵琶记》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

✧散曲——金元之际在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散曲与宋词的音乐体系是一脉相承的。

它根植于当时北方民间音乐和乡间俚曲并继承了诗、词、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音乐和文学表现手法,吸取了民间文学的营养,在元代这一特殊的社会土壤中形成、发展、兴盛,最终成为与诗、词并驾齐驱的一种文学形式。

散曲的主要形式是小令和套数。

其创作流派可分为豪放派和清丽派。

✧话本、说唱艺术进一步就繁荣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话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说话”范围主要包括四个科目,亦称四家。

(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第三章明代文学明代文学总的特点:诗词文等传统的文学样式继元朝之后继续衰落,而小说,特别是白话长篇小说蓬勃发展。

明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明太祖建国至宪宗成化年间的文学——明代文学的停滞期此期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主要成就体现在新兴的长篇小说和传统的诗文创作两个方面。

诗文方面。

杨荣、杨溥、杨士奇,史称“三杨”代表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充斥文坛。

此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崛起,主张学习唐诗,追求格律声调。

宋濂、刘基、高启等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作品,使明初文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小说方面。

《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是划时代的作品,分别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不可企及的楷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