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治理中小学择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盐城市治理中小学择校

打造一个没有择校的城市

——江苏省盐城市治理中小学择校采访纪行(上)

《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5日1、5 版

江苏盐城曾经“择校”成风:老百姓花钱、找关系,挤破头也不一定能让孩子上到好学校;为“条子生”所困的领导和校长感叹“权有多大,罪就有多大”。

盐城市从清理改制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入手,一方面由政府投入,推行集团化办学,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城乡均衡,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短短3年,盐城市基本实现“零择校”目标,成为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条子生”和“缴费择校生”的城市。

用3年时间刹住择校风

2010年前的盐城,是不折不扣的择校重灾区,全市择校比例高达70%。纵横交织的关系网把每个人都绑到择校的战车上。

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不仅要看成绩,还要看家长的财力和人脉关系。拼财力、比关系、打招呼、批条子……“择校热”催生了种种不理性的心态和行为,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

2010年,盐城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治理择校,以行政力推的方式迈出治理择校的关键一步,即清理“国有民办”改制学校,同时开始科学划分施教区,以

大路大河为界,合理确定各学校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

当时,盐城全市共有31所改制学校,几乎囊括了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在“非公即民”的硬性要求下,这些改制学校一律收回公办。

“治理择校的关键在于党委和政府的重视!”盐城市教育局局长常逢生感触地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多次在大会上承诺“不打招呼,不批条子”,并对各级党政机关下了死命令:不得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递条子,权力再大、金钱再多、人脉再硬也不能干预招生。

在划分施教区过程中,盐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都曾出面听取意见,协调各方关系,光是各级座谈会就开了40多次。方案几经修改后向社会公布,每个施教区的界限和范围都写得清清楚楚。家长对孩子上哪所学校心知肚明,因为学校必须无条件接纳施教区内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

由于一切公开透明,老百姓参与监督,并可随时举报违规入学现象,这使得盘根错节的“关系市场”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前年刚划施教区时,还有人到处找人托关系;去年找的人就少了,今年几乎没了,都知道找了也不管用!3年来,老百姓认可了,各级干部也慢慢认同了。”盐城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处长陈静说。

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两年前这个时候,家住盐城实验小学附近的周先生正在为女儿上学发愁。尽管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但由于家里收入不高,也没什么关系,孩子上盐城实小几乎是天方夜谭。

让他惊喜的是,当年赶上全市划分施教区,他理直气壮地把女儿送进了盐城实小。“没找一个人,没多花一分钱。要不是划区招生,我们无论如何也遇不到

这样的好事情!”现在,每天下午在校门口等女儿放学成了周先生最幸福的时刻。

划分施教区只是形式,如何让老百姓接受,愿意就近入学?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郑英舜认为,关键在于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为此,盐城市采取集团化办学,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让优质学校领衔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目前,盐城市区共组建了11个教育集团,涉及近50所学校。集团内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原本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达到的均衡目标,现在基本实现了。”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崔成富说。

“只要能满足家长对优秀师资的需求,家长就会认可你!”田家炳实验小学副校长丁祥荣说,以前学校每年最多只能招3个班学生,中途还有很多学生转学。2010年集团化办学后,领衔校盐城一小先后派来16名业务骨干,现在每年能招满6个班学生。

教师交流也让偏远的农村学校焕发生机。记者在距离盐城市区50公里的北龙港初中采访时发现,盐城第一初中支教团队的到来,让这所乡镇中学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校长朱东明告诉记者,去年回流了40多名学生,今年春季开学又回来一部分。

校长安心办学不再是梦

“吃饭有门卫,走路有警卫,门口像排队”,这个段子说的是3年前盐城校长们的生活。“择校热”让他们炙手可热。但说起过去的“风光”,他们却都有一肚子苦水:

“以前到了招生季节,总有一段时间要东躲西藏,晚上回家到了门口要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先看看有没有人守着。”

“各种各样的条子,方方面面的招呼,你要不要考虑?解决这个,不解决那

个,你就会得罪人。”

现在,这些烦恼没有了。对于治理择校两年来的变化,校长们有同样的感受:现在没有一个领导给他们打电话、写条子,可以安心做校长该做的事情了。

“真正为校长松绑、让学校回归本位的做法,是人、财、物由政府买单。”盐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王洪恩说,以前作为“国有民办”性质的学校,盐城一小欠银行贷款9000万元,光是利息每年就要还500多万元;改制后,贷款、利息连同每年1000万元的教师工资完全由政府财政承担。此外,还有生均经费和各种专项补助。虽然现在没有择校费了,但学校平时并不差钱。

择校时代,校长姓“钱”,姓“关系”,唯独不姓“教";现在,学校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所有校长都姓“教”,把学校办出质量、办出水平成了他们的自觉追求,也成了衡量校长业绩的唯一标尺。

“治理择校的最终落脚点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这个方向上,我们现在只是破了个题。”盐城市副市长朱传耿向记者描述了盐城教育的未来图景:所有学校都建得一样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都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改革者说

盐城市副市长朱传耿:

让百姓享受优质均衡成果

改革之初,部分群众对实行“划区招生、就近入学”还有抵触情绪,但我们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不打招呼,不递条子,带头将子女送到施教区学校就读。我们以政府名义,每学年对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考核评估,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我们打算再用3年时间,逐步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让百姓享受教育优质均衡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