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泰兴市七圩小学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建构新的教学有效评价体系是加强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在一线的广大教师通过自学、接受培训等方式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深刻反思以往教学的成败得失,并以积极的姿态来主动适应新课程。他们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教学观都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标志是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教育评价滞后于教育实践。对课程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还没有施行新的评价尺度。甚至还存在这样的情况:依然重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依然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对象、方法单一。对教师的评价通常与奖励、评职称挂钩,对学生的评价通常与升学挂钩,评价没有真正促进师生的发展,甚至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各地教育教学部门纷纷出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模式或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收效甚微,没有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育人功能。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县开展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课堂教学已四年。但是,在实施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跟不上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的步伐,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之间存在差距。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学校有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但这种意识还未能完全融入教师个人的教学评价行为。学校
往往是对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比较了解,但缺乏新的有效的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操作的策略。
二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的需要。评价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的,重心是评价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考核与评估,是对教师课堂存在的一种价值判断,因相对缺少对教师个体发展的关注,而使课堂教学的评价一直缺乏激励功能。面对不同的教师个体、面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和学习需求,刚性化、程式化的教学考核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评价的需求。教师群体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弹性化的教学评价形式、评价实施策略的诞生,以求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更新与发展。
三是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原有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过于注重结果性考核,经常使评价外在于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往往忽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明显的体现。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它必须满足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本县第一批实施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学校,深刻地认识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应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有助于实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在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评价系列研究主课题开展的大环境支撑下,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既针对我们在推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根据评价策略的功能作用,将日常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试图在研究、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有价值、有实效、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相应策略。这不仅是要解决如何有效地推行一种新的、灵动的、人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更在于籍此为契机、为载体,较为全面系统地促进教师乃至学校的教育形成新的局面、充满新的活力,既满足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能适应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评价就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对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解与考察,评定其价值,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是选择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开展多种类型与方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切实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面对的各种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从而有效实施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因而本课题属于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在实施策略上的开发性和应用性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中蕴含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社团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1)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发展。(2)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上,以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原则,力求促进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要关注师生的发展过程以及教与学的效果。这些教育理念,将指导本课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2、布卢姆的教学评价理论
布卢姆的学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阶段终结性评价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螺旋式”教学自我反馈矫正系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分析、调控和反思,使教学活动是否需要改进,就有了判断的依据,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不断优化。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的评价,科学认识和信息反馈,制定出恰当的教学改进措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成长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思想对本课题具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假设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拓宽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渠道,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框架,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方式,初步构建学校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实践体系,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四、研究目标
课题组以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为基准,探求多种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形式、实施策略和实践活动,探索具有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有效途径,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评价过程的实施及评价结果的反馈,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范本,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的内涵和形式。从而激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教学理论,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形成学校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样板,为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