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育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育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和《临床骨伤科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所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2.伤后踝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3.可有明显的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4.患者呈跛行步态;5.内翻损伤者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内翻应力实验阳性;6.外翻损伤者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外翻应力实验阳性;7.X线片:踝关节无骨折及明显脱位;内、外踝处可有小骨片撕脱。

必要时须加照应力位X片,观察踝穴的对称性或行踝关节造影(可在血肿麻醉下进行);8.若经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高度怀疑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了解损伤的程度,患者经济允许可行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类:结合中医骨伤理论、外伤机制和临床四诊表现,可分为:1.内翻损伤:此型临床最多见,这是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

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的三角韧带远比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的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结实的多,而且外踝要比内踝长1~2cm。

受伤时踝关节极度内翻,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外踝前缘、下缘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有时可见到外踝尖处有小骨片撕脱。

2.外翻损伤:踝关节极度外翻位损伤,踝关节内侧处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内踝周围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踝关节多无异常,有时需要加照外翻应力位片。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证: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外治法1.手法治疗采用踝关节筋伤手法,以“轻、巧、柔、和”为原则,以外踝扭伤为例,患者侧位或侧卧位,伤肢在上,助手握住伤肢小腿下端。

医者双手握住踝部下方,双手拇指按在伤处。

骨伤科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

(2)多发生于儿童。

(3)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甚则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4)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5)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

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2)注意有无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血管损伤(肱动脉)。

(3)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移位和类型。

(4)应与肘后关节脱位和肱骨小头骨骺分离相鉴别。

(二)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3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三)疾病分型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肱骨髁上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伸直型骨折:患肘肿胀或靴状畸形,髁上压痛,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功能障碍,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伸直型骨折根据来自侧方的偏重伤力的不同,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骨折。

(1)尺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尺侧移位。

此型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2)桡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桡侧移位。

2.屈曲型骨折:较少见,伤肢肿胀,髁上压痛,功能受限,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很少发生神经血管损伤。

(四)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

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可编辑范本】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可编辑范本】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

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3)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7)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1)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7)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0)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1.骨折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踝关节扭伤诊断与处理

踝关节扭伤诊断与处理
(2)施用手法时一定要做到轻快、柔和,不急不 躁,以患者耐受为度,禁用突然的暴力。
(3)施用手法时一定要沿韧带走向操作,目的是 将渗出物沿韧带走向推散,便于周围的正常淋巴组 织的吸收。
(4)一定要叮嘱患者施用手法后当晚有可能肿胀 加重,这是推拿后的正常反应,对扭伤的整体恢复 是有积极作用的。
(5)对于较轻的踝关节扭伤隔天一次,三次可痊 愈。对于较重的踝关节扭伤开始时需要每日一次, 三天后肿胀消减后可隔天一次,两周可痊愈。
外侧副韧带损伤——肿胀和压痛都在外踝前下方 外踝尖、上方:外踝骨折 外踝前下方:距腓前韧带损伤 外踝尖下方:跟腓前韧带损伤 外踝上方:腓骨骨折或腓骨损伤性骨膜炎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压痛和肿胀在足外侧第五
跖骨近端。
压痛点检查
内踝尖、前下方:内踝骨折 内踝下方:踝关节扭伤或三角韧带劳损 踝关节间隙:伸肌腱与内外踝之间的凹陷
4)按——医生双手握住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将足跖屈,
再背屈同时,以拇指向内向下用力按压韧带损伤部位,以 患者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8次。
5)搓——医生双手掌相对用力,自膝关节向下,反复搓
揉至踝关节周围。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
方法一:此方法适用于扭伤较轻者。
点 1) ——患者仰卧位,医生以拇指点揉丘墟、太溪、昆仑、申脉, 阳陵泉,力量由轻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钟。
包扎处理
如不能马上休息应立即采用胶布固定可使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放松。
方法:踝关节置于轻度外翻位,若有距腓前 韧带损伤再稍背伸,用3-4条2厘米宽的胶布 从足内侧起经足底、外踝绕至小腿前外侧 中段,呈叠瓦状固定,再用绷带缠绕加强 固定,有利于损伤修复,防止韧带修复后 松驰造成关节不稳,同时起到韧带的临时 替代作用。
诊断:右脚距腓前韧带损伤。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理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之欧阳理创编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观察

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观察

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观察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骨伤疗法在踝关节扭伤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在本院中医骨科2018年7月份至2022年7月份收治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中选出56例,以随机摇色子法分为观察组(28例,西医疗法)与对照组(28例,中医骨伤疗法),对比患者满意度、有效治疗率、AOF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治愈时间指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率各自为96.72%、71.43%;症状体征(7.38±0.26)分、(17.38±0.53)分,AOFAS(95.37±1.01)分、(82.08±1.03)分;治愈时间(7.03±1.05)d、(9.58±1.74)d,满意度(92.84±1.04)分、(84.27±3.54)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

结论:踝关节扭伤在中医骨伤疗法下效果突出。

关键词:中医骨伤疗法;踝关节扭伤;症状体征前言:踝关节扭伤多伴有胀痛、瘀斑、活动受限病症。

中医骨伤疗法相比西医服药冷敷方式有效性更强,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病症,治疗成果更让人满意[1]。

本文于本院2018年7月~2022年7月的患者中选取56例分析:1 临床信息与治疗处方1.1 临床信息在院内选出56例患者充当研究对象,两组均有28例,男性有17例,女性11例,25岁~65岁,病程1d~5d。

对照组平均年龄(43.68±3.74)岁,平均病程(3.92±1.92)d。

观察组平均年龄(44.68±3.68)岁,平均病程(3.86±1.86)d。

临床研究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相关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入样本均在中医证候诊断中确诊为踝关节扭伤,且未见其它器质性病变,依从性好。

剔除恶性肿瘤或心脏病、脑梗等急性病样本,并排除精神心理疾病以及先天性痛觉缺失症患者。

踝关节扭伤之中药熏洗法

踝关节扭伤之中药熏洗法

踝关节扭伤之中药熏洗法踝关节扭伤定义:中医称为“踝缝伤筋”,主要是由于行走不慎,足落地受力不均而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损伤,血离经脉、瘀血积聚、经脉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踝关节局部疼痛和活动时疼痛加重。

一般本病有明显外伤史,局部有肿胀,损伤后可有皮下瘀血青紫。

病因病机:主行走不慎,足落地受力不均而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损伤。

踝关节扭伤之推拿治疗治则治法: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滑利关节。

常用手法:按揉、推、拔伸、摇等。

操作步骤:1、患者仰卧位或坐位。

医者用按揉法于踝部,先从患部到周围,并逐渐向上经小腿到膝下,重点在绝骨、阳陵泉等,约 5 分钟。

2、拔伸踝关节并做小幅度的摇法和屈伸内外翻等被动活动,约 2 分钟。

3、用推法自局部向周围分推多次,约2分钟。

特别提示:48小时内禁止使用以下步骤:1.挤压肿胀,并希望扩散沉积的血肿。

(错误)2.用热毛巾敷,想要减少血液。

(错误)3.强行抵抗行走,活动,并希望防止“留在肋骨”。

(错误)4.立即粘贴石膏(错误)需要减少踝关节活动,注意局部保暖。

踝关节扭伤之中药熏洗法治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操作步骤:应用热罨法或足熏洗法。

将中药加清水1500 毫升,煎沸15~20 分钟,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使用。

每次可持续 15~20 分钟。

每日1~2 次,5 天为一疗程。

扭伤洗方:透骨草、忍冬藤各30 克,伸筋草、苏木、三棱、牛膝各15 克,白芷、海桐皮、红花、赤芍、当归、五加皮、川黄柏、升麻各 10 克。

特别提示:若有肿胀者,2 天后再进行熏洗。

声明:内容来源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编辑:锦灯笼姑姑图片:网络审核:虫哥。

骨伤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

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3)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1)有前臂伸肌的慢性牵拉损伤史(2)肘外侧痛,可波及肘两侧或前臂(3)桡侧腕伸肌起点处(或肘外侧)压痛(4)前臂内旋、屈腕伸肘时引起肘外侧痛(5)肘关节活动正常,肘部X线片显示正常。

:(二)证候诊断1.风寒阻络证: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缓。

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湿热内蕴证:时外侧疼痛,有热感,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减轻,伴口渴不欲饮。

舌苔黄腻,脉濡数。

3.气血亏虚证:起病时间较长,肘部酸痛反复发作,提物无力,肘外侧压痛,喜按喜揉,并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寒阻络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宣痹。

: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姜黄、当归、赤芍、黄芪、防风、炙甘草、生姜等。

中成药:祛风散寒类制剂。

2.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除湿。

推荐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黄柏、苍术、牛膝、防己、萆薢、当归、龟甲等。

中成药:清热除湿类制剂。

3.气血亏虚证治法:补气补血,养血荣筋。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白芍、当归、陈皮、黄芪、桂枝、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等。

中成药:补气补血类制剂。

(二)特色疗法1.推拿(1)首先采用扌衮、揉、点、按、弹拨等基础手法,放松肘关节周围肌肉、韧带。

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研究

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研究

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由于踝关节扭伤入院治疗的患者中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骨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踝关节功能改善水平等。

结果:采取中医骨伤治疗的实验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治疗后的踝关节整体功能、踝关节活动度以及解剖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因此中医骨伤治疗对改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对比存在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踝关节扭伤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治疗后,治疗效果更佳且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保证患者踝关节部位的稳定。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治疗;应用效果踝关节的稳定是保证人体站立、行走、跑步活动时的基础,因此在人体结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踝关节之所以可以保持稳定主要依赖于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踝关节扭伤患者的原因包括运动、车祸、斗殴等,表现为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同时伴随着血瘀青筋等问题。

中医关于踝关节的治疗原则为舒筋活血、化瘀止痛,包括内治和外治两种手段,中医骨伤科在疾病的治疗中以外治为主,若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较差或病情较为严重,则可服用舒筋止痛药物联合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等治疗。

踝关节扭伤较轻的患者基本可自行治愈,病情严重或延误治疗的患者则有极大的复发风险,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由于踝关节扭伤入院治疗的患者中的8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44例。

实验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52±2.3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41±2.14)岁。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南少林伤科治疗踝关节扭伤

南少林伤科治疗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的稳定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 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 与踝穴相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 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 下及向后行,均有阻止距骨后移位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 力的作用,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按治疗方法分类:通过临床查体明确踝关节的稳定性,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分类
旋前位扭伤
足在受伤时处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而外展,内侧韧带受损。
因外踝较长,胫后肌群较强,足不易产生旋 前的损伤动作,但是一旦损伤就比较严重, 如发生断裂,一般都引起一定程度的关节不 稳,且多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
(5)下胫腓前、后韧带压痛:注意排除下胫腓 联合损伤。
症状体征
肿胀:
可以通过肿胀部位判断损伤部位,以肿 胀程度判断损伤程度。
如韧带断裂部与腓骨肌腱鞘通联,则腱 鞘也同时肿胀。合并跟骰,4、5跖骰韧 带损伤时,相应部位也有肿胀。
症状体征
瘀斑:
韧带、关节囊撕裂后毛细血管破裂致 皮下出血,一般伤后2-3天淤血青紫 最明显。
直接挤压试验:将腓骨下胫腓处向胫骨挤压, 下胫腓韧带处疼痛为阳性
特殊检查
外旋试验:患者取坐位,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取中立位,被动外旋足踝部, 下胫腓联合或骨间膜处疼痛为阳性。
特殊检查
握拇足外展抗阻试验:用于检查是否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足内翻扭伤时, 腓骨短肌反射性的突然急剧收缩,将基底部撕脱。检查时,检查者一手握住 伤足拇趾,另一手固定小腿,令患者于踝跖屈位用力使足外展,如有疼痛, 则考虑腓骨肌损伤或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200《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0年第18卷第3期•中医中药*结晶体沉积、单核巨噬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蛋白样坏死、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增生等肾脏损害;葶苈子、枳实、沙苑子合用,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脂、抑制血小板凝聚、降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肾脏动脉的血流量、减轻肾脏水肿及炎性反应等作用。

综上所述,用五子承气汤对痛风性肾病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进行灌胃可显著改善其肾功能。

参考文献[1]陈晓红,赵志刚,魏丽荣.别嘌醇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49.[2]孔锡容,张光荣.尿酸性肾病中药治疗十年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7,38(291):71.[3]王锦鸿,陈仁寿,华海清,等.临床实用中药辞典(第一版)[M].北京:金盾出本社,2003.[4]Wu JG,Wu JZ,Sun LN,et al.Ameliorative effects of arctiin form Arclium lappa on experimental glomerulonephritisin rats[J].Phytomedicine,2009,16(11):1033-1041.[5]倪晴帆,胡家才.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环氧化酶-2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651.[6]杨鹏,张三印,李明权.大黄总游离蔥醌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5):59.[7]费曜,周滢,朱丹平,等.梔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118.[8]刘忠良.南葶苈子提取物调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1):15-17.[9]刘丽君.佟海沙苑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J].2012,1(8):181-183.[10]吉中强,纪文岩,宋鲁卿,等.枳实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6):360-362.[11]李智军,魏连波,贺丰,等.黄芪多糖治疗大鼠系膜细胞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1(4):206.[12]王秀刚.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20.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张志华(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盐城224001)[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使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临床医药实践临床研究VOL.1.No.8.2008719掌着地。

①活动脚踝:拆除外固定后,使患者积极进行踝部功能锻炼,在不痛的范围内,尽量做屈伸和内外翻活动。

也可借助关节活动器械进行练习。

②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再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

避免被手扳动,并辅助手法按摩。

三、小结踝关节是人体负重关节,在人体诸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由于扭伤轻时,存在一定的自愈性,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扭伤重或处理不妥、保护不够时,拖延日久,加之受寒湿之邪侵袭,造成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之症。

中医在治疗该病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疏通筋络、滑利关节从而加速该病的康复,在选择推拿或者针灸疗法的同时,选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热敷,能起到迅速减轻病人病痛的效果。

参考文献[1]����推拿治疗学[��]����人��生出���,����推拿治疗学�推拿治疗学推拿治疗学 [�� ]����人��生出������人��生出����人��生出���人��生出��� , 2001�148 - 152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耿丽[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成为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本文从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寄生虫实验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的变化, 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经过儿十年的防治工作, 以前流行严重的寄生虫病得到基本控制甚至有些地方得到基本消灭。

寄生虫总的感染人数和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全��会对寄生虫病的重视程度也相应降低。

结果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重要地位随之下降。

许多院校将之改为指定选修考查课, 学时数压缩, 实验经费投人减少。

同时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

踝关节扭伤与足跟痛

踝关节扭伤与足跟痛

快速治愈踝关节扭伤秘验方踝关节扭伤在外科门诊中经常遇到,治疗方法颇多,但均收效较慢,我有一秘验方,可称的上简便廉效,只要没有骨折或脱位均可快速治愈,不敢私藏,发出与爱友共享,以期造福于民.治疗方法1.选穴:大陵穴(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之间),右踝关节扭伤用左侧大陵穴,右踝关节扭伤用右侧大陵穴。

2.方法:用28号1.5寸长毫针,直刺,进针约0.5-1寸,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中指或食指方向放射,以中指食指麻胀感为主。

得气后行大幅度捻转,同时嘱患者活动踝关节,可以当场见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一般1次治愈,必要时2-3 次。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也说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很常见大家各有治法今不揣浅陋介绍一下我是怎么治疗的1初期;主要是减少出血肿胀。

一般常用冷敷法。

我常用加压包扎法,个人认为效果较好也更方便。

操作;铁打散鸡蛋清调敷患处绷带加压包扎日一换。

2中期;主要是活血化瘀,理筋。

早期加压包扎一般就不肿了。

有些患者伴有踝关节的微小移位此类患者摇踝多较僵硬,和伴响声。

可用拔伸手法以恢复。

对还有疼痛的患者铁打散醋加热拌外敷局部。

3陈旧性;多是顽痰死血不去又感风寒湿邪。

用川草乌,三棱皒术,泽兰,桃红,当归,羌独活,苏木半夏等酒水煮外洗治疗脚扭伤有妙招一天下午,正在上班,一位同事一瘸一拐的来找我,说头天晚上下楼时不小心把右脚给扭伤了,到现在脚还肿的高高的,不能平放,一使劲就钻心的疼,今天连班也没上成,问我有没有办法。

正好前段时间读到一篇名为“上下左右,以痛为腧”的文章,说人体的四肢及躯干都存在着左右对称,上下对应的情况,如果你的左膝出现疼痛,时间一长,右膝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相对应的左肘关节也会出现不适。

针对这一情况,当左膝出现疼痛时,你去按摩右膝及左肘部相对应的部位,同样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那么右脚扭伤了,按摩左脚相对应的部位不是同样有治疗作用吗?我试着先在右脚扭伤处找到最痛的那个点,然后在左脚相同的部位进行按摩,约5分钟后,这位同事说,怎么左脚越按越疼了,我说再坚持一会,并减轻了按摩的力度,与她聊天,分散注意力,半小时过去了,仔细一看,左脚按摩的部位尽然青了一大快,这是我以前做足部按摩时从未出现的现象,可这时再看受伤右脚,肿居然消了很多,她站起来,走了几步,发现不怎么疼了,不影响走路了,第二天看到她时,已恢复了正常。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作者:唐杰来源:《医学信息》2019年第12期摘要:踝关节扭伤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约30%的患者会进展变化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不稳定导致踝扭伤的反复发作,从而出现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疼痛伴活动受限。

随着患者对自我健康的关注需求不断变化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更高要求,除了部分需要手术的患者,大部分患者越来越倾向于中医疗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

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有针刺、药物内服、药物外洗、中药外敷、推拿等多种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缺乏统一的中心研究和大样本数据。

本文主要就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综合方案提供相应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慢性踝关节扭伤;中医;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74.3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2.018文章編号:1006-1959(2019)12-0057-04Abstract:Ankle sprains are common in people's daily life. About 30% of patients will progress to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Ankle instability leads to recurrent episodes of ankle sprains, resulting in soft tissue swelling around the ankle joints, blood stasis, and pain. Limited activity. With the changing needs of patients' self-health and the higher demands for lifestyle, most patients are more and more inclined to treat chronic ankle sprains in Chinese medicine, except for some patients who need surge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sprains has acupuncture, drug orally, external drug was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and other methods, have a certain effect, but lack of unified central research and large sample data.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sprains by Chinese medicine, aiming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ideas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sprains.Key words:Chronic ankle spra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therapy踝关节作为人体的负重关节,包含骨关节和肌腱、韧带等多种组织结构,由于其结构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踝关节扭伤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科在踝关节扭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7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85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所选85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体征及症状积分,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对照组所选8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及治疗效果一般的人数共计65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76.47%,实验组对应人数为79人,占比为92.94%,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12.4±1.5)分及(12.3±1.8)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体征及症状积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7.8±1.2)分及(6.0±1.1)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体征及症状积分,分析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

结论:中医骨伤科在踝关节扭伤患者治疗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西医疗法。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中医骨伤科;中药散剂外敷;正骨手法;治疗效果前言:踝关节扭伤在临床上的出现概率较高,患者会表现出踝关节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不及时或是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医护人员多是通过西药对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当前形势下,中医疗法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因此,有关人员应注意研究分析中医骨伤科在踝关节扭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改进后续工作,切实提高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水平。

参与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实验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人数为17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本院就诊的17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吴启跃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8(017)B09
【摘要】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患者有踝部内翻扭伤史,外踝下方压痛,X线见外侧关节间隙增宽。

患者以健肢着地,踝关节疼痛、肿胀、瘀血、活动障碍。

早期治疗可减少出血瘀血、减轻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后遗症;恢复期治疗可加强踝关节稳定性,避免再次扭伤。

【总页数】2页(P718-719)
【作者】吴启跃
【作者单位】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518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
【相关文献】
1.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体会 [J], 周云明
2.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J], 吴启跃
3.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体会 [J], 周云明
4.踝关节损伤实施水中康复操训练效果评价 [J], 徐媛媛
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J], 杨博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踝关节扭伤验方

治疗踝关节扭伤验方

治疗踝关节扭伤验方
曾冲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 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受暴力突然内翻、内旋引起,为一种常见的急性扭伤.主要表现为踝部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局部压痛,伴皮肤瘀斑、活动受限为特征.轻者有自愈的可能,重者常肿痛、功能障碍、跛行,治疗不当会形成久治不愈的陈旧性损伤或继发性关节炎.故宜及时给予治疗,不可等闲视之.
【总页数】1页(P44)
【作者】曾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伤筋复原汤外洗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50例临床观察 [J], 张振满
2.治踝关节扭伤验方 [J], 董菊萍
3.牵引扳摇手法合冷敷治疗踝关节扭伤30例——附伤湿止痛膏配合冷敷治疗30例对照观察 [J], 季守祥
4.早期持续冷敷治疗方式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临床疗效 [J], 梁作强
5.经验方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效果比较 [J], 陈兴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和《临床骨伤科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所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
2.伤后踝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3.可有明显的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
4.患者呈跛行步态;
5.内翻损伤者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内翻应力实验阳性;
6.外翻损伤者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外翻应力实验阳性;
7.X线片:踝关节无骨折及明显脱位;内、外踝处可有小骨片撕脱。

必要时须加照应力位X片,观察踝穴的对称性或行踝关节造影(可在血肿麻醉下进行);
8.若经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高度怀疑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了解损伤的程度,患者经济允许可行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类:
结合中医骨伤理论、外伤机制和临床四诊表现,可分为:
1.内翻损伤:此型临床最多见,这是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

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的三角韧带远比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的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结实的多,而且外踝要比内踝长1~2cm。

受伤时踝关节极度内翻,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外踝前缘、下缘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有时可见到外踝尖处有小骨片撕脱。

2.外翻损伤:踝关节极度外翻位损伤,踝关节内侧处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内踝周围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踝关节多无异常,有时需要加照外翻应力位片。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证: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采用踝关节筋伤手法,以“轻、巧、柔、和”为原则,以外踝扭伤为例,患者侧位或侧卧位,伤肢在上,助手握住伤肢小腿下端。

医者双手握住踝部下方,双手拇指按在伤处。

医者与助手在相对拨伸下摇晃踝部数次,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在拨伸下内翻踝部后再外翻,同时拇指在伤处戳按。

恢复期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者,手法宜重,特别是血肿机化,产生粘连,踝关节功能受损的患者,则可施以牵引摇摆,摇晃屈伸等法,以解除粘连,恢复其功能。

2.固定治疗
损伤早期或理筋手法之后,可将踝关节固定于损伤韧带的松弛位置。

若为韧带断裂者,可用石膏管型固定,内侧断裂固定于内翻位,外侧断裂固定于外翻位,6周后解除固定下地活动。

并坚持腓骨肌锻炼,垫高鞋底的外侧缘。

若为韧带的撕裂伤者可局部外敷七厘散药膏或金黄膏,外用自粘性绷带或特殊塑料夹板固定。

外翻损伤固定于内翻位,内翻损伤固定于外翻位,一般可固定2 4周。

3.练功治疗
外固定之后,应尽早练习跖趾关节屈伸活动,进而可做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肿胀消退后,可指导做踝关节的内翻、外翻的功能活动,以防止韧带粘连,增强韧带的力量。

4.中药外用
损伤早、中期外固定后踝关节仍有肿胀、疼痛为主者,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可用下列中药熥洗患处。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桃仁、红花、生地、木通、五加皮、路路通、大黄、蒲黄(包)、当归、羌活、独活等加减。

损伤后期踝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为主,治以活血壮筋、止痛消肿。

可用下列中药熥洗患处。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苏木、大黄、红花、自然铜、黄柏、苍术、伸筋草、透骨草、制乳没、川乌、草乌等药物加减应用。

5.其他外治法
(1)局部红外线、激光、中药湿包裹等物理治疗
(2)踝部损伤的中后期,关节仍疼痛,压痛较局限者,可选用倍他米松片(得宝松)或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2ml作痛点局部封闭,可每
周注射1 2次。

(3)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以中医针刺疗法和医学理论为基础,与现代外科有限手术和软组织松解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踝关节扭伤后期粘连有较好的疗效。

选择痛点或软组织条索处,1%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针刀局部进行粘连带的松解,刀法有:切、割、推、拨、针刺等。

(4)手术治疗:陈旧性或反复损伤致踝关节外侧不稳或继发半脱位,功能明显障碍者,可行外侧韧带再造术,多选用腓骨短肌腱代替断裂的外侧韧带。

陈旧性损伤内侧三角韧带韧带断裂者,可切开进行韧带修补术,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6周。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七厘散或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跌打丸、接骨七厘片等。

2.筋脉失养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壮筋。

推荐方药:补肾壮筋汤或壮筋养血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牛膝、山茱萸、茯苓、续断、杜仲、白药、青皮、五加皮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等。

(三)护理
1.注意观察固定后的足趾端血运。

2.即是调整石膏或自粘性绷带的松紧度。

3.指导患者进行足踝部肌肉训练。

4.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足底应力分布测试技术协助治疗和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中的踝关节扭伤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

治愈:踝关节肿痛消失,关节稳定,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好转:踝关节疼痛减轻,轻度肿胀或皮下瘀斑,关节欠稳,步行欠力,酸痛。

未愈:踝关节疼痛无改善,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主诉、临床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综合判定。

患者疼痛主诉判定采用疼痛标尺法。

临床症状、体征采用分级量化标准法(见下)进行判定。

X线踝穴宽度测量采用与健侧对比测量法进行。

分级量化标准:
症状轻中重
疼痛轻度疼痛,时作时止疼痛可忍,时常发作疼痛难忍,持续不止压痛重压时疼痛中等力度按压时疼痛轻度按压即感疼痛
肿胀(与健侧对比)轻度肿胀,中心高度
<0.5cm 中度肿胀,中心高度
约0.5~1cm
重度肿胀,中心高度
>1cm
功能障碍受伤部位功能轻度受
限,可从事正常活动受伤部位功能中度受
限,生活可自理,但
不能从事劳动
活动功能丧失,生活
不能自理
瘀斑(分割标尺法)瘀斑面积<4cm2瘀斑面积4-16 cm2瘀斑面积>16 c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