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胶体的制备和性质2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与纯化
感光材料: AgBr的均匀性利于清晰成像;颜料:色泽鲜艳。
8
纳米颗粒或结构材料的制备 ☆微乳液法 (microemulsion method)
微乳液:两种互不相溶液体,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形成的各相同性、透明的热力学稳定(均相)体系。
类型:油包水 (water-in-oil, W/O) 双连续 (bicontinuous, B.C.) 水包油 (oil-in-water, O/W) 优点:有限的空间和溶质量, 可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 [M2+1-xM3+x(OH)2]x+An-x/n· 2O mH
Han, J.B., et al., Chem. Commun. 2008(41): p. 5188-5190. Kong, X., et a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0. 26(2): p. 549-554. H. Li, et al., Mater. Sci. Eng. B, 2012, 177, 8-13. L. Li, et al., Chem. Commun., 2006, 42, 3125-3127.
高温 (100~350 º C)、高压条件下,水介质中制 备纳米颗粒。
☆ 溶剂热法 (solvothermal method)
高温、高压条件下,非水介质中制备纳米颗粒。
11
纳米颗粒或结构材料的制备 ☆自组装(self-assembly) LBL (Layer-by-layer)法
12
自组装(self-assembly)
15
纳米颗粒或结构材料的制备 ☆ 中空颗粒(胶囊)制备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胶体的主要性质⼆、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题选⾃⼈教版⾼中化学必修⼀第⼆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节《物质的分类》,属于“分散系及其分类”的第⼆课时。
胶体知识对于学⽣来说是⽐较陌⽣的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在知道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基础上,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认识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形态有关,从⽽拓宽学⽣的视野。
对于胶体的这部分知识,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于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和渗析涉及甚少,胶体的介稳性也只是在“科学视野”中点到为⽌,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
所以,在进⾏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度,在掌握胶体的制备、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了解胶体的电泳、布朗运动、聚沉和渗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学⽣已有的知识和⽣活经验,要把学⽣初中学过的悬浊液、溶液的有关知识及⽇常⽣活中接触到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
通过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把胶体与溶液作对⽐,使学⽣在观察、⽐较的过程中认识胶体本⾝的特性。
观察丁达尔效应时,可以同时把溶液和胶体都放在⼊射光的“通道”上,⽐较哪⼀种液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通过⽐较,引导学⽣抓住粒⼦直径⼤⼩这个关键,正确认识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特征。
关于胶体的聚沉,教科书以“科学视野”的⽅式呈现,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介绍。
⾸先应让学⽣认识胶体具有介稳性,主要是因为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消除胶粒所带的电荷。
然后让学⽣展开讨论,提⾼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案,从中肯定合理的⽅案。
三、学法分析1、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会书写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化学⽅程式和注意事项。
2、要在与溶液、浊液的⽐较中,知道胶体的特性,初步了解胶体在⽣产和⽣活中的作⽤。
四、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法2、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泳、布朗运动、聚沉等特性3、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研究的⽅法、步骤,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过程与⽅法:发现、分析、实验、探究、归纳、应⽤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1第2课时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渗析法: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
过滤法:分离提纯胶体和浊液
六.胶体性质在生活中的其它应用 卤水(盐卤或石膏)点豆腐:电荷被中和,成凝胶
明矾净水:Al3++3H2O
Al(OH)3+3H+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Fe3++3H2O
Fe(OH)3+3H+
生活中血旺的制取:电荷被中和,成凝胶
工厂静电除尘原理:带电胶体粒子的电泳
课堂训练3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29页6-7题
常见胶体粒子带电的规律:
氢氧化物胶体粒子:[Fe(OH)3、Al(OH)3]等因 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硅酸、土壤胶体粒子:因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蛋白质胶粒、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较稳定
3.聚沉 聚沉条件:
加入电解质、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加热、搅拌等
原因: 胶体粒子集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化学反应
深度剖析
1.该反应可逆,加入FeCl3没完全反应 2. 耗FeCl3——生Fe(OH)3分子 3. 多个Fe(OH)3分子结合成1个Fe(OH)3胶 体粒子 4.胶体粒子数小于生成的Fe(OH)3分子数
若投入1molFeCl3 生成Fe(OH)3分子 小于1mol Fe(OH)3胶体粒子 数远远小于1mol
应用: 利用胶体的聚用1:区分胶体和溶液,丁达尔效应
溶液粒径:小于1nm,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粒径:1nm---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浊液粒径:大于100nm,不能透过滤纸
应用2:分离和提纯胶体,多次渗析
应用3:分离胶体和浊液,过滤
有些胶体粒子带电的原因分析
胶体分子本身不带电 多个分子集聚成单个胶体粒子, 表面积增大,吸附性增强
第二章胶体制备和性质(2)20143汇总
3.溶胶的颜色
许多溶胶是无色的,但许多溶胶有各种颜色。 胶因如粒Fe子(O大H小)3溶不胶同是呈红现色红的色,、C紫d色S溶或胶蓝是色黄。色的,金溶
原因1 溶胶质点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不同而致。 若溶胶对可见光各部分吸收很弱,且大致相同,溶胶 呈无色。 若溶胶对某一波长可见光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在透 过光中该波长光变弱,透射光不再是白光,而会呈现其 补色光。 如 红色金溶胶,对绿色光有较强吸收,透过光呈现 它的补色-红色光。 氯化银几乎不吸收可见光,故呈现白色。 溴化银、碘化银只吸收蓝色光,它们呈现黄色或深黄 色。
原因2 金属溶胶,散射光强度与粒子大小及波长有关。 瑞利公式对金属溶胶不适用。 由于金属胶粒对光有强选择性吸收,所以有鲜艳颜色。 实验证明,一定波长时,金溶胶的散射光强,与粒子大 小的关系有一极大值。散射光强极大值随粒子变大,向长波 方向移动,这时主要散射是长光波(红黄色);相反,粒子 变小,向短波方向移动,散射的是短光波(蓝紫色)。 通常,粒子较小时,散射很弱,吸收占优势,长波光不易 被吸收,透射光趋于波长较长的红光,溶胶显红色;粒子较 大时散射增强,散射光极大值向长光波移动,透射光趋向于 短光波的蓝光,故溶胶呈蓝色。 如银溶胶,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也随分散度改变而变化。
均相系统:所有散射光相互抵消,看不到散射光。 非均相系统:散射光不会被相互抵消,可看到散射光。
溶胶丁铎尔效应是其高度分散性和多相不均匀性的反映, 可用来区分溶胶和小分子真溶液。
2. Rayleigh 公式
1871年Rayleigh对非导电的、球形细小粒子的稀溶 胶系统,导出了单位体积溶胶的散射光强度:
透射光呈橙红色。
3) I n 溶胶系统分散相与介质有相界面,n大,乳光强
区分 高分子溶液均相溶液, n小,乳光弱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
NaCl 外 NaCl 内
1
zc1 c2
(c内 c外 )RT
(1)由于存在不透过半透膜的大离子,平衡时膜 的内外NaCl浓度不等,产生一附加渗透压,此即 为Donnan效应。z越大, Donnan效应越显著;
(2)c1>>c2时, NaCl几乎都在膜外边; (3) c1<<c2 时, NaCl膜两边的分布是均匀的。
渗a透内Na平Cl 衡时aN外aCl
内
外
a a Na
Cl
外
内
a a Na
Cl
Pz- (c1) Cl- (c2) Na+ (zc1) Na+ (c2)
Pz- (c1) Na+ (zc1+x) Cl- (x)
Cl- (c2-x) Na+ (c2-x)
x c22 zc1 2c2
内 (膜) 外
时是变化发生涨落。 这种由于胶体体系中粒子动态性质引起的
光散射变化称为动态光散射。
布朗运动强度的平动扩散系数D
D /K2
动态光散射----DLS技术
散射光强随时间涨落的变化可用时间相关函数
表征,散射光强时间相关函数定义为RI(t)
对于球形粒子 Rh kT /(6hD)
5.静态散射光应用
(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
NA 3hr
已知的NA 、η、r、T 和 t 等已知量求 x外,还
提供了一种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 NA 的方法
3.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的应用
(1)Perrin Avogadro常数的验证
J. Perrin (196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x 2Dt
高中化学第二章物质变化及其分类重难点3胶体的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重难点3 胶体的性质1.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 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3°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1°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2°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3°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4°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5°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6°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2.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3.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AgCl (新鲜沉淀) 加AgNO3或KCl AgCl(溶胶)
二、溶胶的制备--凝聚法
1.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 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 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例 如:
A.复分解法 2H3AsO3(稀)+ 3H2S →As2S3(溶胶)+6H2O
蒸气骤冷法
3、凝聚法原理
凝聚法的核心问题:粒子大小即分散度
晶核与结晶生长动力学研究认为,溶液中 析出胶粒的过程与结晶过程相似,分为形成 晶核和晶体生长两个阶段
1)形成晶核阶段
晶核形成速度 : v1=dn/dt=k1(C-S)/S
n:产生晶核的数目;C:析出物质的浓度;S:溶解 度;(C-S):过饱和度
(1)渗析法
A、简单渗析 将需要净 化的溶胶放在羊皮纸或动 物膀胱等半透膜制成的容 器内,膜外放纯溶剂。
利用浓差因素,多余 的电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 渗透,经常更换溶剂,就 可以净化半透膜容器内的 溶胶。
如将装有胶的半透膜容器不断旋转,可 以加快渗析速度。
B、电渗析 为了加快渗析速度,
在装有溶胶的半透膜 两侧外加一个电场, 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 向相应的电极作定向 移动。溶剂水不断自 动更换,这样可以提 高净化速度。这种方 法称为电渗析法。
4、溶液浓度对晶核生长过程的影响
Weimarn实验:在乙醇-水介质中, B与a反(C应NS物)2浓+M度g的SO关4 →系B,a结SO论4,:研究颗粒大小
①浓度对r的影响: A、浓度很小(10-5~10-4 mol/L),因晶体生长
速度受到限制,形成溶胶。
B、浓度较大(10-2~10-1 mol/L),有利于晶体 生长,生成结晶状沉淀
高等水化学胶体化学
按胶体分散系统的性质分类
• (2)亲液溶胶 • 半径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大分子物质,
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的溶胶。 • 分散相分子本身的大小已达到胶粒范围,
它的扩散速率小、不能透过半透膜等性质 与胶体系统相似。 • 亲液溶胶是热力学上稳定,可逆的系统。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粗分散系统 分散法 胶体系统 凝聚法 分子分散系统
第二章 胶体化学
Chapter 2 Colloidal Chemistry
“胶体”这个名词是英国化学家 Graham于1861年提出的
胶体(colloid)
任一质点,其某个线度 在10-7和10-9m之间即认为 是胶体分散系统
(一)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dispersed phase)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1nm 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有一定 高浓度肥皂水
~100nm 的光散射
溶液
热力学不稳定,但动力学稳 金溶胶、硫溶
1nm 定的多相系统,扩散慢,不能透 胶、牛奶、豆
~100nm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在超显微 镜下可以看见
浆、雾、烟、 各种泡沫
>100nm
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不稳 定的多相系统,扩散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光散射强,在普通显 微镜下可以看见
2
1 cos 2
I0
I :散射光强度 ;
I0 : 入射光强度;
V :一个粒子的体积; C :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散射角(观测方向与入射光方向间夹角);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胶体的性质及制备(实验者:许家豪、王欢、刘俊)1 前言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就学过关于他的一些性质,但是只是了解其中的一些较为简单的性质,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及讨论,而当今的生产生活中胶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所以做好胶体的性质的探究是有实际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就从分散系的稳定性及粒子的大小,还有丁达尔性质,电泳性质,等多个角度进行的研究,从而达到我们对胶体的性质有个整体的了解。
2 实验部分2.1实验目的2.1.1 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1.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效应,胶体的稳定性及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定胶体和溶液。
2.1.3培养从宏观现象推断微观粒子的能力2.2实验药品: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NaCl溶液、淀粉胶体、Na2CO3 、KOH、NaCl、ZnSO4、NH4Cl、MgCl22.3实验仪器:小烧杯、量筒、酒精灯、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玻璃棒、漏斗、火柴、滤纸、U型管、导线、电源、滤纸。
2.4实验原理2.4.1饱和FeCl3溶液滴加入煮沸的水中,会使氯离子与氢离子结合产生氯化氢从沸水中溢出,三价铁离子可与水电里出的氢氧根离子聚合产生氢氧化铁,接着煮沸会产生更多的氢氧化铁聚合在一起,在液体呈红褐色是停止加热,此时溶液中氯化铁的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因为氯化铁胶体颗粒大小适中且吸附了大量的铁离子,由于分子间的热运动己分子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氯化铁胶体是均一稳定液体,与之相对的如果想破坏胶体的稳定性的话可以从①加入相反电荷的离子②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入煮沸等几个个方面入手。
3实验过程及结果3.1制备FeCl3胶体①制备饱和FeCl3溶液②在洁净的烧杯之中加入约35ml蒸馏水③加热至沸腾④然后向沸腾的水中加逐滴加入1~2毫升饱和FeCl3溶液⑤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
[化学]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1、渗析 渗析是利用羊皮纸或由火棉胶制成的半透膜,将 溶胶与纯分散介质隔开。 膜的孔隙很小,它仅能让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而 胶粒不能通过。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渗析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电渗析:为了加快渗析 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
透膜两侧外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三、凝聚法原理 物质在凝聚过程中,溶胶制备的核心问题是:
决定粒子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控制哪些因素可以获得一定分散度的溶胶?
研究认为,由溶液中析出胶粒的过程,与结晶过 程相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晶核 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晶体的成长。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2、凝聚法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 的方法叫凝聚法。 凝聚法原则上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然后 从此溶液中沉淀出胶体分散度大小的物质。 按照过饱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凝聚法又可分为化 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物理凝聚法 更换溶剂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 著差别来制备溶胶,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 溶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 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更换溶剂法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蒸气骤冷法
例如,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
罗金斯基等人利用左边的装置, 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
先将体系抽真空,然后适当加热 管2和管4,使钠和苯的蒸气同时 在管5 外壁凝聚。除去管5中的 液氮,凝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 化,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胶体的制备方法;3.研究不同胶体的性质差异。
实验器材和试剂:1.玻璃杯;2.高锰酸钾;3.苏打粉;4.蒸馏水;5.盐酸;6.红石晶;7.至少三种不同颜色的食盐;8.锌粉;9.红蓝墨水;10.黄色农药;11.过滤纸;12.透明胶体溶液。
实验步骤:1.制备高锰酸钾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红石晶并粉碎。
b.将粉碎后的红石晶加入一杯蒸馏水中,搅拌直至溶解。
c.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入上一步骤中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d.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2.制备食盐胶体溶液。
a.分别取三杯蒸馏水,添加少量的红、蓝、黄色的食盐,分别搅拌均匀。
b.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3.制备金属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锌粉。
b.将锌粉添加到一杯盐酸中,搅拌均匀。
c.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4.制备墨水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红蓝墨水。
b.将红蓝墨水加入一杯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直至溶解。
c.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5.制备农药胶体溶液。
a.取一小团黄色农药,加入一杯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直至溶解。
b.观察溶液的状态并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1.高锰酸钾溶液在搅拌过程中由混浊慢慢变得透明,形成了高锰酸钾胶体溶液。
胶体的形成是由于胶体颗粒的分散相与连续相(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在该实验中,高锰酸钾胶体溶液的分散相是颗粒形式的高锰酸钾,而连续相为水。
2.食盐胶体溶液由于其颗粒较小,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
通过搅拌后,颜色均匀的溶液形成了胶体。
实验证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晶体溶解过程中会形成胶体溶液,其中晶体颗粒成为胶体溶液的分散相。
3.金属胶体溶液形成了由细小金属颗粒分散在溶液中的胶体。
金属颗粒的形成是由于加入盐酸后,锌粉与酸发生了反应,产生了氢气和溶解了的锌离子。
锌离子在溶液中形成了胶体溶液的分散相。
4.墨水胶体溶液在搅拌后形成了胶体。
墨水中的色素颗粒通过分散在溶剂中的胶体性质形成了胶体溶液。
高中化学丨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高中化学丨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知识点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我们把这些分散质粒子称为胶体粒子。
胶体具有一些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特性。
2、胶体的分类:3、Fe(OH)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溶液和胶体的分离。
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析或在流水中进行渗析。
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实验: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
不产生光亮的通路产生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
丁达尔现象的应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夜空、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胶体的粒子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使胶体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这是布朗运动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次要原因。
(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
胶体的性质及制备
05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空隙,浊液分散质粒子则不行
02
03
04
补充:
(半透膜:只能容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
思考:如何分离胶体和溶液?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05
由于胶体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所以可以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
那么为什么胶体微粒会带电呢?
胶团
因为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
胶核
在进行电泳实验时,由于电场的作用,胶团在吸附层和扩散层的界面之间发生分离,带正电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离子向阳极移动。因此,胶粒带电,但整个胶体分散系是呈电中性的。
吸附层
胶粒
扩散层
3.胶体的制备
物理方法: 溶解法如肥皂、淀粉、蛋白质溶解于水可直接得到胶体 机械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溶于溶剂得到胶体,如将碳粉制成碳素墨水
固
汽
烟灰尘
汽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汽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分类标准 完成课本第29页第5题的表格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溶液
< 1 nm
稳定、均一
饱和NaCl溶液
胶体
1 ~ 100 nm
较稳定、均一
豆浆
浊液
> 100 nm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胶体2
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和浊液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相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都叫做分散系。
思考:对悬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 散系混合的物质该如何分离?
知识探究
思考:若除去胶体与溶液混合物中的 溶液该如何操作? 1、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不是特 指哪种物质,所以利用试剂法提纯是不 可能的。
2、是否可以利用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这一 特点进行分离?
• 5.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向肥皂水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 C •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墨水,容易出 现堵塞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 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问题2:豆浆是一种胶体,向熟豆浆中加入硫酸钙会 使蛋白质等聚沉便可制成可口的豆腐,你知道期中 的原理吗?
硫酸钙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钙离子所带 的电荷与胶体微粒所带的电荷中和,从而 使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 用小形成沉淀析出。
2、聚沉:
定义: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
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100nm
分子的集合体 巨大数目分子或 分子或离子 微粒组成 或高分子 离子的集合体
特点
能否通过滤 纸 均一、稳定、 均一、比较稳定 透明 不均一、不稳定、
能 无 能
能 有 不能
不能 无 不能
丁达尔效应
能否通过半 透膜 分类
饱和溶液、 气溶胶、液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胶体的制备及其
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 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节课是以学生初中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为基础,提倡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介绍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基础上引入胶体的概念。
本节的探究学习,既有助于巩固初中所学的内容,也对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功能,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中的专业生,初中知识很薄弱,对化学的要求只是学业考试,从思想上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设计思路我准备通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形成较浓的学习气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胶体 (2)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3)了解胶体的制备、性质与用途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学习胶体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形成探究、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3)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活动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体验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五、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作用,胶体的定义与性质将成为本节的教学重点,而如何使学生理解胶体的性质与该性质的用途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材料七、教学策略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首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胶体,让学生具有熟悉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幻灯片投放、实验演示、录相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四个重要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五.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75ml蒸馏水(加热煮沸)----1ml饱和氯化铁(逐滴)------溶液为深红褐色(煮沸)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电筒照射-----观察胶体溶液---记录现象(3)电泳U形管+胶体+2g尿素---轮流加入0.01mol/l硝酸钾----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现象(4)凝聚1号试管+ 胶体3ml+1ml2mol/l氯化钠---观察现象2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1mol/l硫酸铝---观察现象3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01mol/l铁氰化钾---观察现象(5)胶体的保护如实验4,先分别加入1ml 1%明胶---振荡—分别加入1ml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铝、铁氰化钾—观察现象五.注意事项。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胶体是由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物质构成的复合体系,其中一个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在另一个物质中。
胶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到控制微粒的分散稳定性和微粒大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胶体的性质。
本文将以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为主题,设计一个教学实验,以帮助学生了解胶体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对胶体性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胶体的制备原理,掌握胶体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和设备:- 氯化银(AgCl)粉末- 水- 水浴- 醋酸、草酸或其他适用的溶剂- 显微镜- 玻璃棒- 试管- 毛细管- 毛细管槽实验步骤:1. 准备10%的AgCl胶体:将1g AgCl粉末加入10mL水中,在水浴中加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
2. 准备1%的AgCl胶体:将1mL 10%的AgCl溶液取出,加入9mL水中,充分搅拌混合。
3. 准备0.1%的AgCl胶体:将1mL 1%的AgCl溶液取出,加入9mL水中,充分搅拌混合。
4. 准备0.01%的AgCl胶体:将1mL 0.1%的AgCl溶液取出,加入9mL水中,充分搅拌混合。
5. 准备对照组:将10mL纯水作为对照组。
实验观察:1. 对比观察不同浓度的AgCl胶体溶液的外观特点。
2.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胶体溶液中微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外观特点观察结果: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AgCl胶体溶液的外观特点,学生可以发现浓度越高,溶液越浑浊。
2. 显微镜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胶体溶液中微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学生可以发现随着浓度的降低,微粒的大小越小、分布越均匀。
实验分析与总结:1. 制备胶体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加热搅拌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对胶体制备的关键影响因素。
提高温度和搅拌时间可以增加AgCl微粒的溶解度,从而得到更高浓度的胶体溶液。
2. 胶散体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胶体的浑浊、悬浮能力和稳定性与其浓度、微粒大小和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向Fe(OH)3胶体中逐渐加入一种液体,先使 、 胶体中逐渐加入一种液体, 胶体发生聚沉而沉淀, 胶体发生聚沉而沉淀,继续加入该液体又使沉淀 溶解,这种液体是( 溶解,这种液体是( C ) A.KOH溶液 B.氨水 C.稀盐酸 D.NaCl溶液 溶液 氨水 稀盐酸 溶液 3、用饱和FeCl3溶液制 、用饱和 溶液制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 胶体, 是( C ) A.将FeCl3溶液滴入 将 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即可 溶液中即可 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得到黄色液体即可 溶液滴入热水中, 将 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溶液即可 溶液滴入沸水中, 将 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 溶液滴入沸水中, 将 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思考.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吗? 思考.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吗? 不是。 答案 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
质粒子的大小, 而丁达尔效应是其外在表现。 质粒子的大小, 而丁达尔效应是其外在表现。 外在表现
(3)电泳现象 p28 ) 胶体粒子带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 生定向移动。 生定向移动。 (4)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 其方法主要有:① 加热 ,② 加入电解质溶液 , ③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
思考: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思考: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p28
①胶粒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胶粒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胶粒的布朗运动。 ②胶粒的布朗运动。
( (2)丁达尔效应 物理现象) 丁达尔效应 物理现象) 当光束通过胶体 可以看到 一条光亮的通路 , 胶体时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 形成的。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 散射 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 溶液和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粒(带负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团(电中性)
2014-3-3
2014-3-3
二、胶粒带电的本质(水介质中) (1)离子吸附 A、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 离子,使胶粒带电。例如:在AgI溶胶的制备 过程中,如果AgNO3过量,则胶核优先吸附 Ag+离子,使胶粒带正电;如果KI过量,则优 先吸附I -离子,胶粒带负电。
B、石墨、纤维等在水中不电离,但可从 水或水溶液中吸附阴、阳离子而带电。
2014-3-3
(2)电渗(electro-osmosis)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分散介质通过 多孔膜或半径为1~10 nm的毛细管作定向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电渗。 外加电解质对电渗速度影响显著,随着电 解质浓度的增加,电渗速度降低,甚至会改变 电渗的方向。 电渗方法有许多实际应用,如溶胶净化、 海水淡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等。
2014-3-3
Tiselius电泳仪
提赛留斯电泳仪的纵、横剖面图如图所示。
2014-3-3
界面移动电泳仪 首先在漏斗中装上待测溶胶,U型管下部活塞内径与 管径相同。 实验开始时, 打开底部活塞,使 溶胶进入U型管, 当液面略高于左、 右两活塞时即关上, 并把多余溶胶吸走。 在管中加入分散介 质,使两臂液面等 高。
2014-3-3
Stern模型
②由于离子的溶剂化
作用,胶粒在移动时,紧
密层会结合一定数量的溶 剂分子一起移动,所以滑 移的切动面由比Stern层略 右的曲线表示。 ③另一层类似于扩散双电 层模型中的扩散层,电势 随距离增加呈曲线下降。
2014-3-3
电渗实验
2014-3-3
(3)流动电势(streaming potential)
含有离子的 液体在加压或重 力等外力的作用 下,流经多孔膜 或毛细管时会产 生电势差。
这种因流动 而产生的电势 称为流动电势。
2014-3-3
(3)流动电势(streaming potential)
2014-3-3
胶粒带电的本质(水介质中)
(2)分散
离子型固体电解质形成溶胶时,由于正、 负离子溶解量不同,使胶粒带电。 例如:将 AgI制备溶胶时,由于Ag 较小,活动能力强, 比I 容易脱离晶格而进入溶液,使胶粒带负电。
+
2014-3-3
胶粒带电的本质(水介质中) (3)电离
A、可电离的大分子溶胶,由于大分子本身发生电离, 而使胶粒带电。 例如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的 溶液中,离解生成P–COO 离子而负带电;在pH较低的 + 溶液中,生成P-NH3 离子而带正电。 在某一特定的pH条件下,生成的-COO 和-NH3+数 量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这pH称为蛋白质 的等电点 。
2.4
溶胶的电学性质
• 电动现象 (1) 电泳
Tiselius电泳仪 界面移动电泳仪
显微电泳仪 区带电泳
(2)电渗 (3)流动电势 (4)沉降电势 • 胶粒带电的本质 • 双电层 •电动电位
2014-3-3
一、电动现象及其应用
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 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 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 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这是因电而动。 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而产生沉降电 势;带电的介质发生流动,则产生流动电势。这 是因动而产生电。 以上四种现象都称为电动现象。
2014-3-3
扩散双电层模型
2014-3-3
扩散双电层模型
②水溶液中质点总是结合部分水(含部分反 离子),这部分可以看成是质点的一部分,所以 电泳时固-液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切动面AB面应在 双电层内距表面某一距离Δ处,此处的电位与液 体内部电位之差即为电动电位ζ,它是表面电位 的一部分。③ζ电位只有当粒子与介质作反向移 动时才显现出来,所以叫电动电位。
2014-3-3
显微电泳仪
2014-3-3
区带电泳
将惰性的固体或凝胶作为支持物,两端接正、负
电极,在其上面进行电泳,从而将电泳速度不同的各
组成分离。
区带电泳实验简便、易行,样品用量少,分离
效率高,是分析和分离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区带电泳有:纸上电泳,圆盘电泳和板上 电泳等。
2014-3-3
区带电泳
2014-3-3
三、胶团的结构
1、胶团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
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 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 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 荷的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2014-3-3
2、电位离子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中 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 若无相同离子,则首先吸附水化能力较弱的负 离子,所以自然界中的胶粒大多带负电,如泥浆水、 豆浆等都是负溶胶。
2014-3-3
3、胶团的结构示例
例1:AgNO3 + KI→KNO3 + AgI↓ 胶团的图示式:
1)电泳的应用
2014-3-3
A、确定胶粒的电性和电泳速度
提赛留斯电泳仪的纵、横剖面图如图所示。 沿aa',bb'和cc'都可以水平滑移。实验开始时,从bb'处 将上部移开,下面A,B部分装上溶胶,然后将上部移 到原处,在C部装上超滤液,在bb'处有清晰界面。 接通直流电源, 在电泳过程中可以清 楚的观察到界面的移 动。从而可以判断胶 粒所带电荷和测定电 泳速度等。
方法简单、快速,胶体用量少,可以在胶粒所处的环境 中测定电泳速度和电动电位。但只能测定显微镜可分辨的 胶粒,一般在200nm以上。 装置中用的是 铂黑电极,观察管 用玻璃制成。电泳 池是封闭的,电泳 和电渗同时进行。 物镜观察位置选在静止层处(即电渗流动与反流动刚 好相消),这时观察到的胶粒运动速度可以代表真正的 电泳速度。
2014-3-3
b.凝胶电泳
用淀粉凝胶、琼胶或聚丙烯酰胺等
凝胶作为载体,则称为凝胶电泳。 将凝胶装在玻管中,电泳后各组分 在管中形成圆盘状,称为圆盘电泳;
凝胶电泳的分辨率极高。例如,
纸上电泳只能将血清分成五个组分, 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的圆盘电泳 可将血清分成25个组分。
2014-3-3
C.板上电泳 如果将凝胶铺在玻板上进行的电泳称为平板电泳。
2014-3-3
1、电泳(electrophoresis)
带电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带相
反电荷的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 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
强度,pH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 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扩散双电层模型解释了电动现象,区分了ψ0和ζ,不能 解释ζ的符号可以改变,甚至可以大于ψ0的问题。
2014-3-3
3、Stern模型
Stern对扩散双电层模 型作进一步修正。 他认为①Gouy和 Chapman模型中的扩散层可 分为两层,即紧密层和扩散 层,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紧密 层约有一、二个分子层的厚 度,其中由反号离子电性中 心构成Stern平面。 从固体表面到Stern平面,电位从ψ0直线下降为ψs 。
2014-3-3
-
胶粒带电的本质
B、黏土、玻璃等在水中电离,带负电
(4)晶格取代 例如:黏土晶格中的Al3+有一部分被Mg2+ 或Ca2+取代,使黏土晶格带负电。为维持电中 性,黏土表面吸附部分正离子,形成双电层。
非水介质中
Coehn规则:两相接触时,相对介电常 数D较大的一相带正电,另一相带负电。
胶核 胶粒 胶团
2014-3-3
4、胶粒的形状 作为憎液溶胶基本质点的胶粒并非都是 球形,而胶粒的形状对胶体性质有重要影响。 质点为球形的,流动性较好;若为带状 的,则流动性较差,易产生触变现象。
2014-3-3
4、胶粒的形状
例如:(1)聚苯乙烯胶乳是球形质点 (2)V2O5 溶胶是带状的质点 (3) Fe(OH)3 溶胶是丝状的质点
2014-3-3
电渗实验
3为多孔膜,可用滤纸、玻璃或棉花等构成;也可 用氧化铝、碳酸钡、AgI等物质构成。 如果多孔膜吸附阴离子, 则介质带正电,通电时向阴 极移动;反之,多孔膜吸附 阳离子,带负电的介质向阳 极移动。 在U型管1,2中盛电解质溶 液,将电极5,6接通直流电后, 可从有刻度的毛细管 4中,准 确地读出液面的变化。
a.纸上电泳 用滤纸作为支持物的电泳称为纸上电泳。
先将一厚滤纸条在一定 pH的缓冲溶液中浸泡,取出 后两端夹上电极,在滤纸中 央滴少量待测溶液,电泳速 度不同的各组分即以不同速 度沿纸条运动。
经一段时间后,在纸条上形成距起点不同距离的区 带,区带数等于样品中的组分数。将纸条干燥并加热, 将蛋白质各组分固定在纸条上,再用适当方法进行分析。
2014-3-3
(3)流动电势(streaming potential)
2014-3-3
(4)沉降电势 (sedimentation potential)
在重力场的作用下,带电的分
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
时,使底层与表面层的粒子浓度悬 殊,从而产生电势差,这就是沉降 电势。 贮油罐中的油内常会有水滴,水 滴的沉降会形成很高的电势差,有时 会引发事故。通常在油中加入有机电 解质,增加介质电导,降低沉降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