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1、简要说说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
(46)答:教育研究问题主要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具体行为的观察提出的。
一般有:(1)、观察和实际需要是研究问题的关键。
(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4)、揭示逻辑矛盾、理论推导、考察发现、验证理论。
(5)、文献资料的启发。
(6)、与各行各界学者交流。
(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
(8)、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要说说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异同。
(229)答:(1)、从研究取向看,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设为目的,行动研究是服务于实践。
(2)、从研究选题看,实验研究偏于理论构思,而行动研究是改进现实问题。
(3)、从研究假设看,实验研究是始终不变的,而行动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在变化。
(4)、从研究变量的控制看,实验研究是严格控制的,行动研究随行动变化。
(5)、从资料分析上看,实验研究是以数据为准,重视因果关系,行动研究重质性分析,并始终寻求改变。
(6)、从形式上看,实验研究呆板固定,行动研究灵活多变。
3、说说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是怎样的?(170)答:(1)、逐渐对资料进行登入,从资料中产生概念。
(2)、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
(3)、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起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4)、理论性抽样。
建立假设、产生比较,在进行编码。
(5)、构建理论。
理论间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内在的联系,具有整合性。
4、简要说说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结构是什么?(96)答: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分五部分。
(1)、绪言——提出研究问题。
(2)、历史发展——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3)、现状分析——理清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趋向预测和建议——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建议。
(5)、参考文献目录——对参考文献编目排序,既便于读者查对,也为再次检索文献提供方便。
(完整版)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1.方法的内涵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
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内涵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
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
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
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
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
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1)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果是解释或预测、发现或发展一定的教育原理、原则和理论。
它既是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又是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但它也存在着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特性。
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好实践性较强,由于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等方面。
(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第二,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第三,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也就是说,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的典型例子下结论,作判断。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教育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它涉及到对教育体系、教育实施和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教育理论、推断教育政策、评估教育实践的效果。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帮助研究者从事实中发现规律和因果关系。
理论研究是一种基于理论框架和概念构建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教育理论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进行理论解释。
理论研究通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洞察,帮助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向。
实验研究是一种基于实验控制和对照组比较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设计和实施教育实验来评估教育政策和创新方法的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随机对照试验、前后测设计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明确的因果关系和效果评估,帮助研究者确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有效性。
调查研究是一种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们的观点、看法和经验来了解和描述教育现象和问题。
调查研究通常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广泛的参与和深入的理解,帮助研究者发现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和应用。
总之,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研究者的能力和资源来考虑,同时需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内,为了探究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采用的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有助于教育研究者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或控制条件下,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关于教育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这种方法可以是参与观察(研究者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或非参与观察(研究者作为旁观者)。
2. 调查法: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作品分析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育实践、学生态度、教师行为等,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
3. 历史法:历史法通过研究教育现象的历史发展,分析其演变过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历史分析。
4.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探讨教育的共性和差异,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5. 实验法: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教育干预(如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对教育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强调因果关系的探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6.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深入分析特定的教育情境或个体,通过详细描述和解释,揭示其内在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7.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如书籍、期刊文章、政策文件等,来了解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8.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如教师)参与的研究过程,旨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促进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专业发展。
9.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强调对教育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采用非数值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如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
10.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数值数据来验证假设,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得出可量化的结论。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第二章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记整理一、教育研究常用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二、调查研究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的特点◆自然性◆多样性(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测验和网上调查)◆灵活性◆间接性◆广泛性3.调查研究的意义◆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意义,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和矛盾◆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的教育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发现和总结教育思想和经验,更好的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收集资料,为制定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4.调查研究的类型◆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事实调查和意向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范围: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和测验调查5.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草拟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组织调查实施◆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6.调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调查指导语要协调一致◆调查的问题要适宜◆调查资料要客观真实◆要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调查结论要做科学分析三、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特点◆控制性◆因果性◆教育性◆重复性◆综合性3.实验研究的意义◆是丰富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是教育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必经路径4.实验研究的类型◆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根据实验的性质: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的范围: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根据实验变量的个数: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5.实验研究的操作程序(一)准备阶段◆确定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假设◆完成实验设计(二)实施阶段◆实验前测◆实验控制◆试验记录◆实验后测(三)总结阶段◆整理试验资料◆统计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前言、实验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6.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坚持教育性原则,绝不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做好实验研究方案◆加强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要认真选择测查工具◆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周密设计并系统地进行实验四、个案研究1.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个案研究即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的方法2.个案研究的特点◆单一性◆典型性◆深入性◆针对性◆借鉴性◆自然性3.个案研究的意义◆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能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开展集体教育工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4.个案研究的类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个人个案研究、机构个人研究和社会团体个案研究◆根据个案数目的多寡:单一个案研究和多重个案研究◆根据研究目的:诊断性个案研究、指导性个案研究和探索性个案研究5.个案研究的操作程序◆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个案资料◆实施个案指导◆追踪指导研究◆撰写个案研究报告6.个案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遵循道德准则,切实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要排除主观干扰◆准确把握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不要轻率的将结论推及总体◆确保收集的资料完整、真实、可靠五、田野研究1.田野研究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者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2.田野研究的特点◆实践性◆客观性◆参与性3.田野研究的意义◆属于人本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教育及教育研究的特性◆为教育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我们从教育的角度认识和帮助弱势群体4.田野研究的操作程序(一)准备阶段◆选择调查对象和地点◆熟悉调查对象和调查点情况◆拟定研究方案◆实施预调查(二)开始阶段◆争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了解调查点当地情况◆选好居住地(三)调查阶段(四)撰写研究报告阶段5.田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要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要做到研究的有的放矢◆要边调查边整理资料◆要尊重不同的意见◆要遵循研究原理六、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版)》怎样做历史研究

第1节
历史的考证研究
(二) 兰克学派
“兰克学派”的史笔,从容流畅,且有音乐节奏,……他从不讳言史家需要艺术天才和造诣, 他一直认为大气磅礴的叙事,仍是史家的重要任务。他的书不仅仅为专家而写,也可供非专业者阅 读。”
兰克学派的真正贡献在于: 它不仅收集和利用档案资料,而且辨别档案文献的真伪,强调在引 用史料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史料辨伪或史料批判。
也有人认为,校勘学的主要工作有三:“一是发现错误,二是改正,三是证明所改不误。” 校勘既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的辅助方法,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领域,独立的校勘研究似乎并不多见,但在编辑教育著作或引用他人的文献时,需 要基本的校勘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校勘技巧。
第1节
历史的考证研究
案例6-1
第2节
历史的叙事研究
就历史的叙事研究而言,叙事的形式主要包括纪传体(含“年谱”)、编年体和纲目体三种。
从叙事的主题来看,历史的叙事研究主要有思想史叙事、制度史叙事和学术史叙事。
第2节
历史的叙事研究
一、 历史发生学研究
历史的发生学研究主要指考察某个历史现象的由来、发生、原因及其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第1节
历史的考证研究
(二) 校勘学与版本学、目录学
传统的校勘学主要是指对古籍的校勘,它与版本学、目录学相关,三者一起构成“古典文献 学”。
版本学侧重研究各种版本的源流(发生和传播)、差异、优劣及其演变规律,并以此为校勘提 供基础;目录学侧重书名、卷数、页码、作者、版刻以及索引和提要。
在实际的操作中,校勘学、版本学、目录学三者往往相互支持、彼此呼应。 广义的校勘学包括了版本学和目录学,有人统称之为“目录版本校勘学”或“版本目录学”。 在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领域卓有成就者,被称为“版本目录学家”或“校雠学家”。
44751-00教育研究方法(邵光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出版事业部图书资料书名:教育研究方法丛书名: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材大系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配套教材作者:邵光华主编出版商: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6年06月印次:1版1次书号:978-7-04-044751-4物料号:44751-00定价:35.00元开本:16开-1(成品尺寸:185*260)内文色数:单色印张:18.75中图法分类:G622.0内容简介:《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教育研究方法”课的配套教材。
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的描述,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本教材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为指导思想,以作者及其课程团队多年来积累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为基础,以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真实案例为基本学习情境,根据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及需要,以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关于小学职前教师“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等要求为宗旨,以达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够“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专业能力标准,将内容分为四个模块:教育研究基本理论、传统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成果的呈现表述。
其中,教育研究基本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教育研究的意义、对象、原则、选题、设计等相关内容;传统教育研究方法部分主要包括教育文献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现代教育研究方法部分主要包括教育观察研究、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呈现主要由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和研究论文构成。
读者对象:本教材既可以作为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及教师教育相关专业《教育研究方法》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等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西南大学建设的慕课)

吴晓蓉,女,四川苍溪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专题以深度贫困地区,包括少数民族特困 地区教育反贫困问题为主。
感谢观看
2017年1月22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9年7月1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0年11月24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师简介
陈时见,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比较教育理论、 课程与教学比较、国际教师教育。
周琴,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学、教 师教育。
李俐,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教师 教育,课堂教学。
李姗泽,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教育人类学、民族文化 与教育等。
该课程共五个专题,分别为:教育研究导论、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技术、教育研究的实施 过程、教育研究的成功运用。
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适应对象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为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生,以及中小学 在职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研究方法而设计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学习和了解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范, 熟悉和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核心技术,体验和掌握教育研究的操作规则和基本程序,从而提高教育研究的 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常考题

教育研究方法常考题摘要:一、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与特点1.定量研究方法2.定性研究方法3.混合研究方法三、常见教育研究问题的解决策略1.文献综述法2.调查研究法3.实验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四、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正文:一、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为了获取、分析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现象、规律和特点,采用的一种系统的研究方式和手段。
教育研究方法论旨在指导研究者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与特点1.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量化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分析和解释的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量化、可比较、客观性强。
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
2.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的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主观感受、深入挖掘、解释性强。
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综述法、案例研究等。
3.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是指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研究质量。
其主要特点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既有量化分析,又有质性解释。
三、常见教育研究问题的解决策略1.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通过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对研究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争议点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这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意见和行为数据,以揭示研究问题的内在规律。
调查研究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实时性和实用性。
3.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设计实验场景,对研究对象进行操控和观察,以检验研究假设的有效性。
实验研究法具有因果关系明确、可控性强、可重复性好等特点。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剖析单个或多个典型案例,总结和提炼研究问题的特点和规律。
案例研究法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典型、易于理解等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完整版)1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教育研究的意义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其任务所作的分类。
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
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
教育研究,无论是对已存事实的研究,还是对未来事实的构建,都离不开对价值的认识和选择。
教育价值研究不仅是教育目的研究不可回避的主题,也是认识教育事实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教育研究中谈论应然与实然的差异,只有在理想与现实的意义上具有合理性。
1 / 3实际上,在教育研究中是不存在超价值的事实研究的。
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
应用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应用研究常常依据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探讨,而应用研究的成果也有助于完善基础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这是根据研究范式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定量研究(或量的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定量研究强调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处理与解释上均要具备严格的形式。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精选多篇)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精选多篇)第一篇: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如何培养新课改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关注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学习态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平常总是说一个学生聪明,就是不往正地方使,学习成绩较差。
这就是说,这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相反,说一个学生不是特别聪明,但学习踏实,成绩优秀,则说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
事实也证明,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
在学校里,如果其他条件基本相等。
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总是远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学生。
那么何为学习态度呢?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
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其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行为意向是行为过程的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四大数学目标之一,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即是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
情感是指伴随学习过程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待学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自觉的,还是被动的,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等等,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态度属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因,对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
它是学习过程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行为的顺利进行,以及发展方向及结果。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态度决定行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为学习态度潜在地决定学生用什么方法对学习采取怎样的行动,所以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表现行为不同,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最新整理)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021/7/26
28
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 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果。因为它是评价一项 实践活动或方案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价值,所以 也有将其归纳到应用研究的。
【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的评 价
2021/7/26
20
【例】一位老师上课发现同学们对他讲的内容不 感兴趣,原因是学生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于是 改变教学方法,果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小学生识字效率不高,是由于教师教的原 因,还是学生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教师 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问题。
2021/7/26
21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这一水平要回答: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同样
2021/7/26
32
三、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阶段
教育研究的进行主要分三个阶段:准备 阶段、实施阶段、总评阶段。
1.准备阶段: 解决“研究什么” 和“怎样研究”的
问题,要完成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即选择 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制订研究计划。
2021/7/26
33
2.实施阶段:
解决“具体研究”的问题 。实施阶段要完成三 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探明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结 论、表述科研成果。
【分析】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学习是如何发生 的认识。
2021/7/26
25
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的特定问题,研究的 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 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例】调查海淀区中学教师,了解他们对几个阅 读方案的看法和意见。 【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购买何种教材提供决策依 据。
教育研究方法(总)ppt课件

• 科研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
• 教育科研的结果:获得新认识,形成科
学的结论,即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
精选ppt
5
二、教育科研的特点
➢ 教育性 ➢ 科学性 ➢ 探索性 ➢ 创新性
➢ 应用性 ➢ 时效性 ➢ 群众性 ➢ 迟效性
精选ppt
6
• (一)教育性
• 教育科研的教育性,是由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 育目标所决定的。教育科研总是服务于一定的 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以一定的教育任务和 教育目标为导向。
精选ppt
15
•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 实际问题的研究。
• 主要包括:(1)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的研究。(2)成功的教育经验的研究。(3) 改进和改革教育体制、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精选ppt
16
㈡按照研究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研究、微观研 究和中观研究
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 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教育与外部的关系;二是教育内部带有全面 性问题的研究。
历史研究是指对教育过程的历史发展的研究 。
现实研究是对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目前的 基本特征进行研究。
超前预测研究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及现 实情况,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精选ppt
21
大家来讨论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精选ppt
22
四、教师参与科研的意义
(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 途径
• 教育科研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是课题承担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与能力,
能够提出大胆的、具有创造性的猜想与假说。
• 第二是在科研的过程中不要受制于某种理论或 模式,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 原则。
1_856教育研究方法(刘良华简要背诵)

856教育研究方法(刘良华版简要背诵——张小影整理)第1章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第1节实践研究(选择、简答)实践研究主要显示为日常的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和教育对策。
由实践者本人所作的实践研究也称为“实践的行动研究”。
往往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大量采用纲领性定义口号和比喻来叙述事实。
一、教育改革类似教育实验也可称之为问题解决和变革。
实验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
教育改革的对象是某个课例,那么,这种教育改革也可称为课例研究。
教育改革的主体是实践工作者,那么这种实践研究则可称为实践的行动研究。
教育改革可以转化为正式的实证研究。
二、经验总结经验总结也可以称为教育反思,如果教师以反思的方式改进自己的日常教学,这种教学也被称为反思性教学。
(短期的经验总结、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实践研究中的经验总结,也可以转化为比较正式的实证研究。
三、对策研究实践研究也可能呈现为某种对策研究和教育理想、方案设计。
教育对策研究和教育理想、方案设计只是研究者比较随意的设想、看法,而并不为这些设想、看法提供系统的论证。
实践研究中的对策研究与哲学研究中的批判研究的差别在于:哲学研究中的批判研究在提出对策时往往提供充分并有说服力的辨析、辩护;实践研究中的对策研究,虽然也需要对所提出的策略和方案做比较周全的考虑,但它只提供条款式的、文件式的实施建议或实施方案,而不提供“为什么这样做”的批判性分析和系统论证。
对策研究和教育理想、方案设计除了可以扩展为哲学研究之外,也可以转换为实证研究。
实践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关注和改进教育实践本身,而不在于做出新的知识贡献。
第2节哲学研究(选择、简答)哲学研究也称为思辨研究和理论研究,在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讨论中,已有不少学者将理论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单列出来。
从论证的方式来看,哲学研究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哲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本质研究、价值研究和对策研究。
一、价值研究价值研究的主题一般表述为:论……的价值,与之类似的主题还有论……的意义,论……的作用,论……的地位,论……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0801)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
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 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 、 资 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问卷法 访谈法 观察法 量表法 抽样方法 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第四节 研究类型
二、研究方式
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每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 每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 构成一项具体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教育研究的 明显特征。同时, 明显特征。同时,每一种方式可以独立地走完 一项具体教育研究的全部过程。 一项具体教育研究的全部过程。 1. 调查研究: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 调查研究:普遍调查、 2. 实验研究: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 实验研究:实地实验、 3. 实地研究:参与观察、个案研究 . 实地研究:参与观察、 4. 文献研究:二次分析、内容分析、历史研 . 文献研究:二次分析、内容分析、 究等
2 .人文主义方法论
被忽视; 被忽视; 社会现实是由参与社会的个人构建而成的; 社会现实是由参与社会的个人构建而成的;现 实的构建表现为阐释的形式, 实的构建表现为阐释的形式,即人们赋予社会 环境的意义构建了现实;知识经由协商而来。 环境的意义构建了现实;知识经由协商而来。 寻找途径以使个人展示其对社会现实的建构; 寻找途径以使个人展示其对社会现实的建构; 研究个人创造的意思及其他内部现象; 研究个人创造的意思及其他内部现象; 研究人员自身就是其研究的社会现实的不可分 割的建构者; 割的建构者;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别: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别:人的特殊性 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 投入理解, 投入理解,人对人的理解 质性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1)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发展研究D.预测研究答案:D解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属于预测研究。
2、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B.一级文献C.二级文献D.三级文献答案:C解析:二级文献包括题录、目录等内容。
3、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两千多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体上经历的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其中()是以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为主的时期重思辨、逻辑和分析。
4、下列不属于比较研究法的运用条件的是()。
A.同一性B.多边性C.可比性D.定量性答案:D解析:定量性也可以进行比较,与题目不符。
5、在选题时,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晰,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这体现了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A.问题要有可行性B.问题必须明确具体C.问题要新颖D.问题须有价值答案:B解析:问题明确具体要求选题不能太大。
6、一般来说,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参考文献等内容。
A.研究方法与手段B.致谢C.结语D.摘要答案:A解析: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是开题报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7、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及教育实验等均属于(),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实证研究D.理论研究答案:C解析:实证研究是区别理论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
8、下列场合,不适合使用定性分析的是()。
A.注重对过程的探讨B.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C.教育数据的统计分析D.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答案:C解析:数据的统计属于定量分析。
9、()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支持教育决策和实践的一系列系统化的程序和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育研究的质量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对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
首先,量化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的数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技术,以得出客观的、可量化的结果。
量化研究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分析相对简单,结果易于比较和推广,但也存在着忽略了个体差异、无法深入理解现象背后原因等缺点。
其次,质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非数量化的数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技术,以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质性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理解个体差异、背后原因等,但也存在着数据分析相对复杂、结果难以推广等缺点。
再次,行动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改进教育实践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以教师或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改进来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
行动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改进教育实践,但也存在着结果难以推广、缺乏客观性等缺点。
最后,混合研究方法是指将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以先量化后质性或先质性后量化的方式进行,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
混合研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但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包括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以取得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
同时,教育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将为教育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版)》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

元研究与“元分析”的差异在于:“元分析”主要是利用已有的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再次分析” 或“二次统计分析”,因而一般呈现为量化的调查研究。而“元研究”主要是对研究自身的方法论 的反思。“元研究”主要呈现为教育认识论(或教育知识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反思(以及与之 相关的元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分析(教育分析哲学)。
第3节
实证研究
(三) 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
实证研究一般采用抽样的方式。问卷调查尤其重视抽样。调查研究基本上都显示为抽样调查。 抽样的优势就在于: 只需要调查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人,这大大降低了调查的成本;调查结 果能够很好地预测总体的状况。 但是,实证研究也可能以个案为研究对象。如果调查研究的对象为一个或几个人、一个或几个 组织,那么,这种调查研究往往被称为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主要采 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或历史研究法,而并非独立的研究方法。
比如,“减轻课业负担的对策”“论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论有效教学的策略”“有 效学习的几个原则”“论自学辅导教学的操作方法”,等等。
教育对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设计只是研究者比较随意的“设想”“看法”而并不为这些设 想、看法提供系统的论证。
第1节
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关注或改进教育实践本身而不在于作出新的知识贡献。正因为如此, 实践工作者在以方案设计的方式提交教育改进咨询报告或议案时并不需要提供批判性分析或系统论 证,相反,实践研究倒是需要对学术研究的风格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1节
本章内容导引
(三) 何谓好的教育叙事研究 三、 走向有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 (一) 从实践研究到理论研究 (二) 从思辨研究到实证研究 (三) 何谓有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
二、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教育研究的实际过程,提高自己的研究素养。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教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教育研究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
4. 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内容陈旧,未能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部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环节不足部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实践环节较少,学生难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研究方法,影响教学效果。
4. 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缺乏深入理解,自身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四、教育研究方法实践性教学的对策1. 优化教学内容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应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课程体系。
2. 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实践环节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应设置充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

•
研究不同社会出身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别的主要原 因,是否可归之于学校质量差别,以创造一个机 会更加均等的社会。
经典实例(4)
研究设计 • 调查研究(survey),研究的自变量为种族隔离 情况;学校设施、师资等情况;学习成就;与成 就相关的学校特征因素。依据学生种族类型,划 分为六类对象,即黑人、美洲印第安人、亚裔、 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白人。 • 分析统计六类学生间在上述调查内容方面的现状 及差异情况
教育研究的类型(3)
量化研究的研究目的 • 揭露或发现既存的社会事实,进而分析其 中因素之间的关联,并解释社会事实改变 的原因,以确定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
强调―描述‖(description)与―解释‖ (explanation)
教育研究的类型(4)
质化研究的研究目的 • 从行动者(actors)的立场,以行动者的生 活体验和了解,阐释社会现象的性质与意 义
二、教育研究的范式(paradigm)与类型
• 教育研究的范式
•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的范式(1)
• 教育研究是一个探讨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
题的过程。但是对于研究过程应如何进行, 为什么如此进行等有关研究方法的基本立场 和方向,教育研究者却又有不同的观点和主 张,因此有了所谓―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s)之争。
教育研究的范式(8)
• 欲了解上述两个范式的差异,不能单看各个
范式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而要就每个范 式所持的信念加以比较。
• 两个范式的差异,基本上也是信念体系的不
同。
教育研究的范式(9)
• 两种范式对―社会实体‖(social reality)有不同的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参与性观察?举例说明。
P103
2、描述研究报告的写作框架。
P264
3、描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特点。
P207
(三)教育实验的特点
实验研究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对实验自变量(实验处理)的操纵;
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三是对实验因变量(实验结果)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研究的运用和实施主要应从以上三个要素加以考虑和规划。
尽可能增大实验处理的强度,使接受实验处理产生的效果明显;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减少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实验效果。
实验研究的特点有:
1、假设为前提整个实验过程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
2、需要控制条件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
3、能揭示因果关系实验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就是按照验证因果关系而设计的;
4、可重复验证这是实验研究成果推广运用的必备条件,是评判实验优劣的标准之一。
4、写出一个准实验的设计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评论。
P215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③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
②不易控制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
③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5、好的研究课题在表述上有哪些要求?举一例。
P56
6、如何下操作性定义?试给“智力”下一操作性定义。
P64
7、课堂观察方法有哪些类别?P103
8、描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特点 P207(1.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2.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
3.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4.具有可重复性)
9、以教育实践为着眼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形成研究问题?
⑴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
⑵从教育实践的矛盾、困惑中寻找研究问题
⑶抓住思想中的火花来形成研究问题
⑷凭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发现研究问题
⑸从有争议的讨论焦点或热点问题上选择研究问题?
10、谈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P27
11、描述访谈与日常谈话有什么区别?P169
12、问卷调查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是:被调查者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往往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资料;由于使用标准化词语,每个被调查者所面临的都是完全相同的问题,因而不存在调查人员对问卷的主观随意解释和诱导,避免了调查人员的偏见。
缺点是:如果问卷填写的答案含糊不清、或对某些问题拒绝回答,是难以补救的;无法知道被调查者是否独立完成问卷及回答问题的环境,从而影响对问卷质量的判断。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谈谈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异同。
P243
2、仔细阅读下列研究案例,指出:(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什么?(2)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3)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举出三个因素即可)?
在某小学二年级已有的五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
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
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
进行5分钟的口算练习,持续两个月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
出实验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
答:(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
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
关变量。
(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
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
识迁移能力。
(4)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
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3\描述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者的关系,谈谈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P59-60
如图示,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图中用实线表示,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因变量的测定上。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都可能成为产生因变量效果的原因,当自变量和无关变量混淆在一起时,我们难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因变量测定的影响,图中虚线表示无关变量会影响因变量的测定结果,需要加以控制。
?
要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⑴具有共变关系。
即自变量和因变量要共同变化,自变量变化了,因变量也要随之而变化?
⑵具有时间顺序关系,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发生在因变量变化之前,因变量的变化取决于自变量的变化?
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即排除无关因素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的影响,
使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凸现”、“纯化”
4\如果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
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答:(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的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2)研究设想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
2、自己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就这个课题写一份研究计划。
要求具备课题计
划的基本要素。
P88-96
1、描述研究报告的写作框架。
谈谈如何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
P264-265
2、一项实验拟探讨环境噪音高低对小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该实验的研究
假设是:低环境噪音条件下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优于高环境噪音条件下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P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