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19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妇产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我科于2017年6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由于医疗费用控制,实施效果无法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
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
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XXX发布了2019年版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目录,其中第一篇是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该篇目录包括以下疾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中隔偏曲、分泌性中耳炎、甲状腺肿瘤、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腺样体肥大。
第二篇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过期妊娠、计划性剖宫产、完全性前置胎盘、医疗性引产、产钳助产、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自然临产分娩、足月胎膜早破行分娩等疾病。
第三篇是骨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尺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踝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踝骨折、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下端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踝关节骨折、颈椎病、胫腓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膝内翻、胸椎管狭窄症、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
第四篇是呼吸病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肺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胸膜间皮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第五篇是口腔医学临床路径,其中包括单纯性疱疹、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乳牙慢性牙髓炎、乳牙中龋、腮腺多形性腺瘤、舌癌、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等疾病。
第六篇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1、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2、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3、针对膀胱肿瘤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4、针对前列腺癌的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
5、针对肾结石的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路径。
6、针对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7、针对肾盂癌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8、针对输尿管癌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临床路径概述该文档旨在介绍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
妇产科疾病指的是一系列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妇科炎症、妇科肿瘤、不孕不育等。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程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它是通过将医疗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为医生和护士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1. 妇科炎症的临床路径* 评估病情:医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评估病情。
* 确定诊断: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会确定妇科炎症的具体类型,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 治疗方案:根据确定的诊断,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 随访和复查: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
2. 妇科肿瘤的临床路径* 早期筛查: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包括宫颈涂片和乳腺检查等。
* 诊断和分期: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诊断和分期,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结果,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治疗方案,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 康复和随访: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并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
3. 不孕不育的临床路径* 评估患者和伴侣:医生会对患者和伴侣的生殖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检查两人之间的配对性。
* 诊断不孕原因:通过遗传学检查、内分泌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医生会确定不孕的具体原因。
* 选择治疗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与患者讨论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
* 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进行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治疗效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结论妇产科疾病的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医生和护士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严格遵循临床路径,患者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
(201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2.29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
•【施行日期】2019.12.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
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组织对19个学科有关病种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附件: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29日。
妇产科临床路径(2020年版)

过期妊娠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过期妊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过期妊娠(ICD‐10:O48)。
行医疗引产阴道分娩终止妊娠。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以末次月经计算:月经规律者,停经达到或超过42周(294天)尚未分娩者。
2.根据排卵日计算:根据基础体温提示的排卵期推算若排卵后280天仍未分娩者。
还可通过性交日期或辅助生殖技术的日期推算孕周。
3.超声检查确定孕周:妊娠5~13+6周内以胎儿顶臀径推算预产期,妊娠14~20周内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推算预产期。
4.其他:妊娠最初血、尿HCG增高的时间、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以及早孕期妇科检查发现的子宫大小均有助于推算预产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应当尽可能避免发生过期妊娠,争取妊娠足月时分娩。
确诊过期妊娠的患者,应当根据胎盘功能、胎儿大小、宫颈成熟度等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2.引产:确诊过期妊娠而无胎儿窘迫、无明显头盆不称。
(1)引产前促宫颈成熟:引产前应当常规进行宫颈评分,宫颈Bishop评分<6分,引产前应当给予促宫颈成熟治疗。
(2)引产:对宫颈成熟,Bishop评分≥6分且胎头已衔接者,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
引产过程中严密监护胎心、宫缩及产程进展。
(四)标准住院日4~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48过期妊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当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2019-2季度产科临床路径总结

2019年第二季度产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我科本季度共有526例临床路径病例,总住院人次641人,总入径管理率82.06%,现将本季度路径工作执行情况汇总如下:一:入径人数如下:本季度入径人数胎膜早破与自然临产同比、环比均有增加,与加强路径管理及本季度病人数较前上升有关。
计划性剖宫产稍有下降,属于正常波动.二:入径率如下:胎膜早破入径率同比、环比基本变化不大,自然临产、计划性剖宫产同比、环比均有所降低,原因可能与医生录入诊断有关,部分遴选路径的病种有多种分娩方式可选,另有部分患者为入院后待产数天自然临产,医生未纳入路径管理导致入径率下降,要严格执行路径管理,对入院后临产患者及时入径。
三.变异率如下:本季度变异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但变异率仍较高,与系统中医嘱的维护有关,稍有医嘱的增减及时间变化即算变异,需进一步改善系统。
四.退径率:本季度胎膜早破退径率同比、环比均下降,但自然临产及计划性剖宫产退径率同比、环比均上升,分析原因可能有:1.自然临产入院评估不够充分准确,试产过程中产程异常及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人数较多,导致自然临产退径率升高;2.有些计划性分娩孕妇入院引产入径,失败转剖宫产率较高,故退径率升高;3.少数剖宫产入径病例医生误操作退径; 整改措施:1.再次组织科内全体医生学习临床路径系统,入径标准、基本变异、完成及退径标准,减少退径率;2.继续监督退径率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四.平均住院费用:本季度足月顺产和胎膜早破二个病种费用同比。
环比略有升高,波动不大,计划性剖宫产费用同比、环比升高,与本季度有几例危重症手术患者有关,费用较高。
另外本季度搬迁新病房VIP病房费用明显上升也是原因之一。
需尽量控制各病种病种的费用的上升。
五.平均住院天数:本季度足月顺产的平均住院时间同比稍增,环比较上季度减少,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变化不大,计划性剖宫产住院时间同比环比均下降,控制较好。
六.药品比:本季度三个病种药品比同比环比均下降,控制较好。
产科临床路径 (6)

产科临床路径产科临床路径组成医疗路径:平产、难产、剖宫产护理路径:平产、难产、剖宫产高危妊娠收住院标准产房收住院标准剖宫产适应症拟入院分娩产妇处置流程生育保险单病种住院流程生育保险产科单病种结付服务告知书产科知情同意书医疗组路径:平产病种应完成的项目医嘱配比定额自费定额顺产(第一1(首次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5%GS500ml+催产素天) 2.开出检查单,NST,1.产前护理常规 2.5u静滴(必要时)B超 2.二级护理3.普食杜冷丁100mg肌注/安临时医嘱: 定10mg静推(必1.血常规+血型+尿常要时)规米索3#(必要时)2.血生化+HIV+梅毒3.血凝系列4.心电图5.胎儿B超6.胎心监护7.产妇B超顺产(第二产后观察(宫缩,伤长期医嘱: 产后康膏:17.8*2=35.6 天) 口,出血情况) 1(产后护理常规元2(二级护理柏洁洗剂:24.4元3(普食马应龙4(会阴护理Bid 开塞露临时医嘱: 西力欣0.25g*2*4.3751(产后康2瓶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2(辅助用药排恶露蜚能)3(外阴洗剂2瓶 PP粉顺产(第三产后观察长期医嘱: 天) 同前临时医嘱:1(血常规2(尿常规顺产(第四产后观察 1(伤口拆线婴儿保健袋26 天) 2(出院伏乐新32 3(婴保健盒4(根据需要带产后用药合计 177 115医疗组路径:剖宫产时间应完成项目医嘱内容费用配比合计自费定额当天1、首次病程录长期医嘱: (第一2、住院病历 1、产科护理常规天) 3、开出检查2、二级护理单,NST,彩超 3、普食4、初步病情谈话临时医嘱:5、手术通知 1、血常规+血型1、血生化2、血凝系列3、 HIV+RPR4、肝炎系列5、心电图,B超(胎儿+肝胆),NST6、尿常规7、产前检查一次第二天1、上级医师查临时医嘱: 注射用苯巴比妥钠:2.90 159(47 (手术房并记录 1、青霉素皮试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日) 2、剖宫产谈话2、术前准备(备皮备血,液:0.25签字术前保留导尿) 氯化钠注射液:0.423、术前小结 3、鲁米那0.1术前肌注安定:0.56催产素注射液/10U/支:0.18*25%GS500ML:6.8*2=13.65%GS/250ML6.2*2=12.4维生素K1注射液/10MG:0.18消毒石蜡油/50ML/2*1=2维生素C注射液0.4*2=0.8替硝唑注射液13*2=26元抗生素(一线): 100元1、手术长期医嘱:2、术后病程记录 1、一级护理2、禁食6小时后改流质3、留置导尿24小时4、注意切口渗血,恶露5、抗生素(一线或者二线),头孢,青霉素类6、 10%GS500ml+催产素207、支持药物临时医嘱:1、平卧6小时2、心电监护6小时3、腹压沙袋6小时4、立止血2ku静推st5、杜冷丁75mg肌注6、平衡液500ml静滴st第三天1、病程记录长期医嘱: 产后康膏:17.8*2=35.6362(68 (术后同术后当天元第一天) 腹部切口微波理疗 QD 八珍颗粒:30.3*2=60.6临时医嘱: 元1(产后康2瓶柏洁洗剂:24.4*2=48.82(辅助用药(排除恶露) 元3(外阴洗剂2瓶桂枝茯苓:64.2元5%GS500ML:6.8*2=13.65%GS/250ML6.2*2=12.4催产素注射液2*0.25维生素K1注射液/10MG:0.18维生素C注射液0.4*2=0.8替硝唑注射液13*2=26元抗生素(一线): 100元第四天1、病程记录长期医嘱: 5%GS500ML:6.8*2=13.6 153(48 (术后1、二级护理 5%GS/250ML6.2*2=12.4第二天) 2、普食催产素注射液2*0.253、补液同前维生素K1注射液4、伤口理疗qd /10MG:0.18临时医嘱: 维生素C注射液1、血尿常规 0.4*2=0.8替硝唑注射液13*2=26元抗生素(一线或二线):100元第五—病程记录长期医嘱: 抗生素(口服):10元 10 六天 1、二级护理(术后2、普食三-四 3、根据病情改用口服抗天) 生素第七天病程记录 1、切口拆线带药: 100 150 (术后2、出院婴儿保健袋: 第五天) 3、婴保健盒一只 26元4、根据需要带产后用药抗生素:100元785(6 定额马应龙 984 150开塞露西力欣0.25g*2*4.375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力蜚能)PP粉立芷雪择期剖宫产适应症:?疤痕子宫 ? ?高龄初产(臀位 ? 横位 ? ) ?骨盆畸形 ??社会因素(身高<150cm ? ;年龄>35周岁 ?;高度近视>800度 ? )择期剖宫产术前标准住院日2天~如无原因超过正常期限2天~系统将预警。
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1),行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1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入院后1~4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2~5天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妇产科临床路径(2019版)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1.慢性胎儿窘迫。
2.头盆不称。
3.胎位异常。
4.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5.骨盆及产道异常,无法经阴道分娩。
6.瘢痕子宫。
7.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8.双胎或多胎妊娠。
9.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10.妊娠巨大儿者。
11.外阴疾病。
12.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3.妊娠合并肿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筛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胎心监护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剖宫产(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为预防性用药。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30~120分钟,也可在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U,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019年临床路径工作年度总结

2019年临床路径工作年度总结临床路径工作20xx年度总结普儿科20xx年临床路径总结如下: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儿科已开展了3个单病种的临床路径.自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分病种完成例数列表如下:一、经验及体会: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
促进科室间合作, 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临床路径要整合相关检查、诊断、治疗、护理, 形成多方位、团队式诊疗方案, 涉及科室多、人员多, 无论制定还是实施, 都需要进行组织协调.⒊临床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减少医患纠纷,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按临床路径培训新的医护人员, 使之在短期内掌握医护规范, 避免处置失当。
5.严密监控医疗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医疗延误,并可及时吸收医学科技新进展融于治疗计划,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6.缩短住院天数, 可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医疗浪费,增加经营效益。
6.随着经验的积累, 应制定更多的临床路径。
二、存在问题:1.科室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施临床路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2.在下医嘱时,出现较多的操作错误.三、下一步工作: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的宣教工作,研究并开发临床路径的应用,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高效运用医疗资源。
⒉适期进行临床路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增加新的文本,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3.进行电脑操作培训,减少下医嘱时的操作错误.3.施行奖惩制度,以更好的督促临床路径的落实、执行。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

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中医在妇产科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优势。
为了规范妇产科中医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工作方案。
本工作方案旨在指导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工作,确保妇产科中医诊疗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担任组长,妇产科主任、中医科主任等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由妇产科护士长、中医师、药师等组成,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三、临床路径制定和更新1. 结合妇产科疾病谱、中医治疗技术和患者需求,制定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
2. 定期组织专家对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临床实践的变化。
四、临床路径实施和管理1. 妇产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医临床路径进行诊疗活动,确保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建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记录和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的问题,确保路径的执行。
3. 定期对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持续优化诊疗流程。
五、培训和教育1. 组织妇产科医护人员参加中医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诊疗水平和路径执行能力。
2. 定期举办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质量控制和评价1. 建立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括诊疗效果、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对不符合路径要求的诊疗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定期发布妇产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和质量评价报告,促进持续改进。
七、患者教育和沟通1. 对患者进行中医诊疗理念和临床路径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2. 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了解诊疗计划和预期目标,积极参与诊疗过程。
八、跨部门协作1. 加强妇产科与中医科、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的协作,确保诊疗活动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顺产临床路径

顺产临床路径.doc诊断依据为《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XXX编著,XXX)。
标准住院日为6天,进入路径标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没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患有其他疾病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孕妇及家属要求。
产前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8项、肝功12项、感染性疾病筛查、产前检查、宫颈内口探查、心电图检查、胎儿超声检查、胎心监测等。
根据情况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项目。
在选择用药方面,产时需要缩宫素加强宫缩,产后需要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以及中成药及中药促进子宫收缩和XXX等。
分娩日为入院第1-3天,需要进行缩宫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等药物的使用,胎心监测和必要时的人工破膜。
产后住院恢复阶段需要进行产后用药,包括缩宫药物、中成药、补铁、补钙等,以及中药组方和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
出院标准为一般状况良好,少量出血。
若孕妇及其家属意愿影响本路径执行,需要退出本路径。
其他可能导致路径变异的原因包括子宫复旧不良、并发流血过多、并发产褥感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附加其他手术和严重产后并发症等。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出院日期、标准住院日等信息记录在表格中。
入院时,医生进行孕期情况、既往病史和体格检查,观察评估产程,完成产科入院记录,并指导孕妇休息和用力。
同时进行常规辅助检查和处理不正常产程,评估分娩方式。
医生签署各知情同意书,向孕妇及家属交代产前注意事项,重点是产科常规护理和Ⅱ级护理。
长期医嘱包括常规护理、Ⅱ级护理、普食/禁食、听胎心1次/4-6小时、吸氧1-2次/日等。
临时医嘱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8项、肝功12项、乙肝两对半、感染三项、胎心监测、产前检查、宫颈内口探查、心电图检查、胎儿超声检查等。
在住院第2-4天(产后第1日)和住院第3-5天(产后第2日),护士完成日常病程记录,评估产后恢复情况。
长期医嘱包括顺产后常规护理、Ⅱ级护理、普通饮食、观察宫缩及恶露情况、会阴抹洗、微波、低频脉冲电治疗、艾灸、中药硬膏贴敷等。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最新)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医院评审细则和市卫计委千分制考核的要求,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开展,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通过诊疗、护理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院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临床路径考核管理办法”,现下发给你们,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以书面形式报考核办公室。
一、考核要素和指标?各科参与考核的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及各病种入径率≥60%、完成率≥70%、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记录情况,完成质量为考核要素。
二、考核办法??实行按月考核,采取月底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要求各科每月必须完成所有参与考核的临床路径病种,入径率和完成率及相关文件的登记书写且保证质量。
医务科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抽查入径病例是否与上报表单相符,及路径各项流程质量完成情况。
由质控科对各科室入径率和完成率月终进行考核汇总。
三、奖惩办法??1.奖惩原则。
以是否完成所有参与考核的病种且满足各病种入径率≥60%、完成率≥70%为奖惩基础。
2.奖惩细则。
(1)对未完成入径率60%的科室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得分1.5分。
(2)对完成率未达标(≥70%)的科室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得分0.5分。
(3)对登记记录不全或管理不规范的科室酌情扣分,该项目分值1分。
(4)科主任考核按相同内容及分值进行考核。
(5)对全部指标完成的科室及科主任奖励考核分值2分.(6)每月在《医院管理信息》上对各科室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7)当年度累计超过三个月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和科主任、科秘书不得评优选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有关要求,我局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科快速康复理念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提高母婴安全和康复水平,本文将从临床路径标准化、术前术后康复管理、药物使用及护理等方面,阐述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
临床路径是一种系统性的医疗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患者负担。
在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中,制定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至关重要。
通过对入院评估、产前检查、产时管理、产后康复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可以显著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加速康复进程。
术前康复:术前康复旨在为产妇提供全面的教育和指导,包括如何进行呼吸训练、如何正确用力、如何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等。
还可以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术后康复:术后康复阶段需要重点产妇的身体状况,以及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在产妇身体状况稳定后,应及早进行康复锻炼,如产后瑜伽、有氧运动等。
还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方式,促进母婴情感交流。
药物使用:在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中,药物使用需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对于疼痛管理,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水中分娩等。
若需要使用药物,应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护理:优质的护理是产科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
产妇需要得到精心的照顾和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清洁护理、睡眠护理等。
同时,针对产妇不同的身体状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母婴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纳入了5000名产妇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通过实施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5天,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
一份对1000名产妇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报告指出,在实施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后,产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医疗成本也有所降低2]。
产科快速康复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对规范产科医疗行为、提高母婴安全和康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是根据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
果制定的,旨在提供指导医生和医疗机构更加有效地管理患者的诊疗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诊疗计划,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2. 多学科合作:各专业医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提高诊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
3. 基于证据: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确保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4. 病例管理:通过病例管理,对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进展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5. 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诊疗过程,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6. 绩效评价: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
7. 患者安全:高度关注患者的安全,减少潜在的医疗错误和并发症,并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关怀和保护。
这些指导原则旨在促进卫生保健机构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

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入径率一、内科临床路径入径率1、呼吸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径率b) 支气管炎入径率c) 肺炎入径率d) 慢阻肺入径率2、心血管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急性冠脉综合征入径率b) 心绞痛入径率c) 心力衰竭入径率d) 高血压入径率3、消化内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胃炎入径率b) 胃溃疡入径率c) 肠道感染入径率d) 肝炎入径率二、外科临床路径入径率1、骨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骨折入径率b) 脊柱手术入径率c) 关节置换手术入径率d) 软组织损伤入径率2、泌尿外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前列腺增生入径率b) 膀胱肿瘤入径率c) 尿路结石入径率d) 尿毒症入径率3、神经外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脑卒中入径率b) 脑肿瘤入径率c) 癫痫入径率d) 腰椎间盘突出入径率三、妇产科临床路径入径率1、妇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子宫肌瘤入径率b) 卵巢囊肿入径率c) 宫颈糜烂入径率d) 阴道炎入径率2、产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剖宫产入径率b) 阴道分娩入径率c) 早产入径率d) 胎儿窘迫入径率四、儿科临床路径入径率1、儿科常见病临床路径入径率a) 呼吸道感染入径率b) 腹泻入径率c) 发热入径率d) 肺炎入径率2、新生儿科临床路径入径率a) 早产儿入径率b) 低体重儿入径率c) 先天性心脏病入径率d) 新生儿窒息入径率附件:附件一、内科临床路径入径率表格附件二、外科临床路径入径率表格附件三、妇产科临床路径入径率表格附件四、儿科临床路径入径率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入径率:指患者按照指定的诊疗路径进入治疗过程的比率。
2、临床路径:一种基于循证医学指南、规范化诊疗流程和卫生资源管理的一种全程管理方式。
《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解读

甘肃省市县级医院病理科现状调査及远程诊断需求分析-王燕董信春叶宋宁等(中国卫生质■管理)勇27卷勇?團(总第153明)2020年03月3讨论病理诊断的准确与否完全依赖于病理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水准。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甘肃省市县级医院病理诊断的需求量较大•但二级医院病理诊断能力普遍较低,尚有39.53%的二级医院无病理科。
已经设立病理科的52家二级医院中•仍有39家未配备病理医师,仅配备病理技师,且部分医院病理技师还兼职其他检验工作。
病理诊断能力与病理检査需求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
远程病理诊断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迅速发展•在解决病理医生资源匮乏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my]。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医学研究机构和政府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在我国的应用也日趋成熟[7一9]。
远程病理诊断工作的开展需满足3个条件:其一,基层医院需配备制作病理切片的设备及技师,能够制作符合阅片要求的病理切片;其二,需配备数字病理扫描仪,病理切片经扫描转化为图片后通过网络上传至会诊平台其三,会诊平台需有专业病理诊断医生提供远程病理诊断服务。
本次调查显示,甘肃省二级医院普遍具备病理切片制作能力及图片上传的网络条件•部分缺少切片机或网络条件不满足的医院均表示愿意承担相关费用以满足远程病理工作开展。
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2007年成立,已建立了成熟的远程会诊平台,并配备有专业的病理诊断专家,完全满足与基层开展远程病理工作的条件。
甘肃省开展远程病理的二级医院仅3家,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数字病理扫描仪。
在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发展基层病理诊断工作,提高诊断准确率,开展远程病理会诊是当务之急。
这不但能解决广大患者病理检查的需求,且通过面对面远程病理会诊,基层医生增加了与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提高基层病理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远程病理诊断•需要基层医院的病理技师提供符合阅片要求的病理切片,且病理技师的培养周期及培养费用远低于病理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期妊娠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过期妊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过期妊娠(ICD‐10:O48)。
行医疗引产阴道分娩终止妊娠。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以末次月经计算:月经规律者,停经达到或超过42周(294天)尚未分娩者。
2.根据排卵日计算:根据基础体温提示的排卵期推算若排卵后280天仍未分娩者。
还可通过性交日期或辅助生殖技术的日期推算孕周。
3.超声检查确定孕周:妊娠5~13+6周内以胎儿顶臀径推算预产期,妊娠14~20周内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推算预产期。
4.其他:妊娠最初血、尿HCG增高的时间、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以及早孕期妇科检查发现的子宫大小均有助于推算预产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和《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1.应当尽可能避免发生过期妊娠,争取妊娠足月时分娩。
确诊过期妊娠的患者,应当根据胎盘功能、胎儿大小、宫颈成熟度等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2.引产:确诊过期妊娠而无胎儿窘迫、无明显头盆不称。
(1)引产前促宫颈成熟:引产前应当常规进行宫颈评分,宫颈Bishop评分<6分,引产前应当给予促宫颈成熟治疗。
(2)引产:对宫颈成熟,Bishop评分≥6分且胎头已衔接者,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
引产过程中严密监护胎心、宫缩及产程进展。
(四)标准住院日4~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48过期妊娠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当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和交叉配血。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查者)。
(4)心电图。
(5)超声和电子胎心监护。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白带常规、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阴道微生态检查、GBS筛查、胎儿脐动脉血流等。
(七)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式选择1.促宫颈成熟:用于Bishop评分6分以下患者。
(1)缩宫素静脉点滴。
(2)前列腺素制剂:无前列腺素禁忌者。
(3)其他方法:如宫颈扩张球囊、Foleys管、昆布条、海藻棒等。
2.引产:用于Bishop评分≥6分患者,行人工破膜术和/或缩宫素静脉点滴引产术。
(八)产后住院恢复3~5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产后用药:酌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九)出院标准1.一般状况良好。
2.无感染征象。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引产成功后顺利阴道分娩进入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产钳助产者进入阴道产钳助产临床路径,引产失败或引产过程中出现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等)转入剖宫产临床路径,退出本路径。
2.子宫复旧不良,出现阴道流血过多、产褥感染、切口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过期妊娠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过期妊娠(ICD-10:O48)行医疗引产经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4~8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查体、完成初步诊断□ 完善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与分娩方式评估□ 加强心理辅导□ 向孕妇及家属交代经阴道分娩注意事项□ 签署相关医疗文书□ 引产□ 观察临产征兆及产程进展□ 加强产时监护□ 接生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产前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 饮食□ 间断吸氧□ 每4~6小时听胎心□ 自数胎动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凝血功能□ 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查者)□ 肝肾功能、电解质□ 胎儿监护□ 超声□ 心电图长期医嘱:□ 产前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 饮食临时医嘱:□ 促宫颈成熟药物或引产药物应用□ 胎儿监护主要 护理 工作□ 会阴部清洁,必要时备皮□ 阴道分娩心理护理□ 测体温、脉搏4次/日□ 监测胎心、胎动、宫缩及一般情况□ 阴道分娩心理护理□ 测体温、脉搏4次/日□ 观察产程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 有, 原因:1.2.□ 无 □ 有, 原因:1.2.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时间住院第3~7天(产后第1~5天)出院日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医师查房(体温、脉搏、血压、乳房、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性状、会阴等改变),确定有无感染,多次引产者注意避免产后宫缩乏力引起大出血□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医师查房,确定子宫复旧及会阴切口、哺乳等情况□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出院记录□ 开出院医嘱□ 通知产妇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 经阴道分娩后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饮食□ 观察宫底及阴道出血情况□ 会阴清洁2次/天□ 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 促子宫收缩药物临时医嘱:□ 血常规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会阴清洁2次/日□ 会阴切口护理□ 观察产妇情况□ 指导产妇哺乳□ 产后心理、生活护理□ 健康教育□ 测体温2次/日□ 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性状□ 新生儿护理□ 出院指导□ 新生儿护理指导□ 出院手续指导及出院教育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 有, 原因:1.2.□ 无 □ 有, 原因:1.2.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21‐724]。
1.慢性胎儿窘迫。
2.头盆不称。
3.胎位异常。
4.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
5.骨盆及产道异常,无法经阴道分娩。
6.瘢痕子宫。
7.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8.双胎或多胎妊娠。
9.孕妇要求的剖宫产。
10.妊娠巨大儿者。
11.外阴疾病。
12.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3.妊娠合并肿瘤。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交叉配血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筛查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胎心监护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剖宫产(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为预防性用药。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30~120分钟,也可在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U,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血常规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
4.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3.并发产褥感染。
4.切口延期愈合。
5.其他并发症。
二、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ICD-9-CM-3:74.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9天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手术日)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孕期情况、既往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产科入院记录□ 必要时进行超声等辅助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分娩方式评估□ 确定诊断和手术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术前小结□ 签署手术相关的各种知情同意书□ 完成术前准备□ 监测胎心、胎动、宫缩及一般情况□ 手术(剖宫产术)□ 完成手术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手术日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 向孕妇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 产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通饮食□ 听胎心□ 胎心监护临时医嘱:□ 常规检查□ 拟明日 时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常规术前准备□ 配血、备血长期医嘱:□ 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 饮食□ 导尿管引流接无菌袋□ 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 缩宫素临时医嘱:□ 随时观察产妇情况,重点是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血常规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入院介绍(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静脉取血□ 指导孕妇到相关科室行超声等检查□ 术前患者准备(术前沐浴、更衣、备皮)□ 术前物品准备□ 术前心理护理□ 提醒孕妇明晨禁食水□ 为新生儿注射卡介苗及乙肝疫苗□ 随时观察产妇情况□ 帮助产妇早开奶、早吸吮□ 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等指导产妇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 有,原因:1.2.□ 无 □ 有,原因:1.2.护士 签名 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3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4天(术后第2天)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切口换药□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复查血常规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 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饮食临时医嘱:□ 拔除留置导尿管长期医嘱:□ 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饮食临时医嘱:□ 血常规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随时观察产妇情况□ 术后予乳房护理□ 指导产妇喂母乳□ 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指导产妇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 术后予预防血栓宣教指导□ 随时观察产妇情况□ 指导产妇喂母乳□ 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指导产妇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 有,原因:1.2.□ 无 □ 有,原因:1.2.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时间住院第5~8天(术后第3~6天)住院第9天(术后第7天)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日常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腹部切口换药(必要时)□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重 点 医 嘱长期医嘱:□ 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饮食临时医嘱:□ 出院通知□ 出院带药主 要 护 理 工 作 □ 随时观察产妇情况□ 指导产妇喂母乳□ 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指导产妇术后活动□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72小时取足跟血筛查或听力筛查(有条件实施)□ 夜间巡视□ 随时观察产妇情况□ 指导产妇喂母乳□ 术后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指导产妇术后活动□ 夜间巡视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 有,原因:1.2.□ 无 □ 有,原因:1.2.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完全性前置胎盘(近足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ICD‐10:O44.0/O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