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2016年7月9日

第1章概述

1.1引言

本设计是以AT89C51芯片的电路为基础,外部加上放音设备,以此来实现音乐演奏控制器的硬件电路,通过软件程序来控制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使其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音乐并将其转化成机器码存入单片机的存储器中。对于不同型号的单片机只需要相应的改变一下地址即可。该软、硬件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很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为广大的单片机和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本文设计的音乐盒,是基于单片机设计制作的电子式音乐盒。与传统的机械式音乐盒相比更小巧,音质更优美且能演奏和弦音乐。电子式音乐盒动力来源是电池,制作工艺简单,可进行批量生产,所以价格便宜。基于单片机制作的电子式音乐盒,控制功能强大,可根据需要扩展其显示、选歌功能,使用方便。根据存储容量的大小,可以尽可能多的存储歌曲。另外,可以设计彩灯外观效果,使音乐盒的功能更加丰富。

1.2设计意义

音乐播放器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使教会的钟塔报时,而将大小的钟表装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音的组钟”。音乐播放器有着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

传统的音乐播放器多是机械音乐盒,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带动一个带有铁钉的铁桶转动,铁桶上的铁钉撞击铁片制成的琴键,从而发出声音。但是,机械式的音乐盒体积比较大,比较笨重,且发音单调。水、灰尘等外在因素,容易使内部金属发音条变形,从而造成发音跑调。

本文设计的音乐播放器,是基于单片机设计制作的电子式音乐播放器。与传统的机械式音乐播放器相比更小巧,音质更优美且能演奏和弦音乐。电子式音乐播放器动力来源是电池,制作工艺简单,可进行批量生产,所以价格便宜。基于单片机制作的电子式音乐播放器,控制功能强大,可根据需要选歌,使用方便。根据存储容量的大小,可以尽可能多的存储歌曲。另外,可以设计彩灯外观效果,

使音乐播放器的功能更加丰富。

1.3设计内容

主要工作过程是通过按下功能键实现上一首和下一首及暂停播放,同时有数码管显示当前播放歌曲的序号,蜂鸣器播放出音乐,当播放最后一首夜曲时还伴有彩灯闪烁。功能键盘采用按键开关,通过单片机P1口控制,按键控制歌曲的顺序播放,循环播放,随机播放,以及上一曲,下一曲,暂停/播放,结束。蜂鸣器由单片机的P3.7口控制,实现歌曲播放。LCD播放当前歌曲时,LCD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歌曲的序号和歌曲名,并提示下一曲即将要播放的歌曲。利用I/O口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驱动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调,从而演乐曲(内存四首乐曲)。

1.4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基于AT89C51系列单片机的音乐播放器,利用按键切换演奏出不同的乐曲。蜂鸣器发出某个音调,与之相对应的LED亮起。使用五个按键,分别是设置、上一曲、下一曲、暂停/播放和结束五个按键。

第2章系统的总体设计

2.1音乐播放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产生一定长度的方波,方波脉冲驱动蜂鸣器发声。要产生音频脉冲,只需算出某一音频的周期(1/音频),然后取半周期的时间定时。利用定时器计时这个半周期时间,每当计时到后就将输出脉冲的I/O反相,然后重复计时此半周期时间再对I/O口反相,就可在I/O脚上得到此频率的脉冲。如中音D0,频率为523HZ,其周期T=1/523=1912微秒,因此只要令计数器定时1912/2=956,在每计数956次时将I/O口反相,就可得到中音D0(523HZ)。

当键盘有键按下时,判断键值,启动计数器T0,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驱动蜂鸣器,放出乐曲。同时启动数码显示部分,在LED显示歌曲号,也可使彩灯长亮和闪烁。数码管采用共阳极数码管,通过单片机P2口控制,实现歌曲序号的显示;功能键盘采用按键开关,通过单片机P3口控制,实现歌曲播放顺序的调换和暂停播放功能;蜂鸣器由单片机的P3.7口控制,实现歌曲播放;彩灯是由普通发光二极管代替,能实现单色长亮和闪烁效果,通过单片机的P0口控制。

2.2总体设计框图

单片机接+5V电源供电,晶振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时钟信号,通过功能键产生外部中断,控制音乐盒的上一首和下一首曲目,再由I/O接口输出控制蜂鸣器发声,LED显示,彩灯亮或闪烁。另外,复位电路在于营造一个程序运行的初始状态,在程序出错时,重新启动单片机工作。

图2-1总体设计框图

编程设置好定时时间,通过编程器写入AT89C51单片机系统。由AT89C51单片机的定时器每秒钟通过P2.0-P2.7口控制LED数码显示,复位信号由按钮输入,每按下一次,系统恢复原设定状态。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3.1晶振复位电路

3.1.1晶振电路

在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一振荡电路,只要在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外接晶振,就改成了自激振荡器并在单片机内部产生时钟脉冲信号。

如图3-1所示,单片机工作的时间基准是由时钟电路提供的。在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两个引脚间,接一个晶振及两只电容就构成了时钟电路。

图3-1晶振复位电路

电路中的器件可以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也可以参考一些典型电路参数。电路中,电容器C1和C2对晶振器频率有微调作用,通常取值范围30+10pF;石英晶体选择12MHZ都可以。其结果只是机器周期时间不同,影响计算器的计数初值。

3.1.2复位电路

图3-2 复位电路

51单片机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来实现的。复位引脚RST通过一个斯密特触发器与复位电路相连,斯密特触发器用来抑制噪声。

单片机需要复位以后才能正常工作,复位的目的就是使单片机处于一个基准点,在这个基准点,程序将会从C51的main()主函数的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复位工作是一个纯硬件的工作,一般是在上电开始几毫秒内执行完毕。

复位的过程很简单,在电源刚刚合上时,电流经过电阻对电解电容器充电,这样在电阻上就形成一个电压,对于单片机来说,这个电压就是复位电压。经过若干毫秒以后,电解电容器被充满电,这时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电阻两端也就没有电压,单片机的复位脚电压恢复为0,复位工作结束,单片机开始工作。

上电复位:上电复位电路是—种简单的复位电路,只要在RST复位引脚接一个电容到VCC,接一个电阻到地就可以了。上电复位是指在给系统上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到RST复位引脚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这个复位信号随着VCC 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回落,所以RST引脚复位的高电平维持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复位,RST引脚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

3.2LED显示电路

3.2.1二极管

二极管是半导体设备中的一种最常见的器件,大多数半导体最是由搀杂半导体材料制成(原子和其它物质)发光二极管导体材料通常都是铝砷化稼,在纯铝砷化稼中,所有的原子都完美的与它们的邻居结合,没有留下自由电子连接电流。在搀杂物质中,额外的原子改变电平衡,不是增加自由电子就是创造电子可以通过的空穴。这两样额外的条件都使得材料更具传导性。带额外电子的半导体叫做N 型半导体,由于它带有额外负电粒子,所以在N型半导体材料中,自由电子是从负电区域向正电区域流动。带额外“电子空穴”的半导体叫做P型半导体,由于带有正电粒子。电子可以从另一个电子空穴跳向另一个电子空穴,从从负电区域向正电区域流动。

因此,电子空穴本身就显示出是从正电区域流向负电区域。二极管是由N型半导体物质与P型半导体物质结合,每端都带电子。这样排列使电流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动。当没有电压通过二极管时,电子就沿着过渡层之间的汇合处从N型半导体流向P型半导体,从而形成一个损耗区。在损耗区中,半导体物质会回复到它原来的绝缘状态--所有的这些“电子空穴”都会被填满,所有就没有自由电子或电子真空区和电流不能流动。

为了除掉损耗区就必须使N型向P型移动和空穴应反向移动。为了达到目的,连接二极管N型一方到电流的负极和P型就连接到电流的正极。这时在N型物质的自由电子会被负极电子排斥和吸引到正极电子。在P型物质中的电子空穴就移向另一方向。当电压在电子之间足够高的时候,在损耗区的电子将会在它的电子空穴中和再次开始自由移动。损耗区消失,电流流通过二极管。

3.2.2发光二极管的性能

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是能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结型电致发光半导体器件。

发光二极管LED主要特点:

(1)在低电压(1.5~2.5V)、小电流(5~30mA)的条件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高的亮度。

(2)发光响应速度快(10-7~10-9 s),高频特性好,能显示脉冲信息。

(3)单色性好,常见颜色有红、绿、黄、橙等。

(4)体积小。发光面形状分圆形、长方形、异形(三角形等)。其中圆形管子的

外径有φ1、φ2、φ3、φ4、φ5、φ8、φ10、φ12、φ15、φ20(mm)等规格,直径1mm 的属于超微型LED。

(5)防震动及抗冲击穿性能好,功耗低,寿命长。由于LED的PN结工作在正向导通状态,本射功耗低,只要加必要的限流措施,即可长期使用,寿命在10万小时以上,甚至可达100万小时。

(6)使用灵活,根据需要可制成数码管、字符管、电平显示器、点阵显示器、固体发光板、LED平极型电视屏等。

(7)容易与数字集成电路匹配。

3.2.3显示接口电路的设计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使用的显示器主要有LED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这种显示器成本低廉,配置灵活,与单片机接口方便。在本系统的设计中采用LED 显示器。

LED显示器由8位LED数码管组成,用于显示系统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状态。

用单片机驱动LED数码管有很多方法,按显示方式分,有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按译码方式分为硬件译码和软件译码。

静态显示是显示驱动电路具有输出锁存功能,单片机将要显示的数据送出后不再控制LED,直到下次显示时再传送一次新的显示数据。静态显示的数据稳定,占用CPU时间少。

动态显示要CPU时刻对显示器件进行数据刷新,显示数据会有闪烁,占用的CPU时间多。

这两种显示方式各有利弊:静态显示虽然数据显示稳定,占用很少的CPU时间,但每个显示单元都需要单独的显示驱动电路,使用的电路硬件较多;动态显示虽然闪烁,占用的CPU时间多,但使用的硬件少,能节省线路板空间。

在本设计中由于显示部分比较简单,所以选用了静态显示方式,LED显示器由74LS373来驱动,为了扩展外部存储器需一块74LS373(地址锁存器) 。

LED发光器件一般常用的有两类:数码管和点阵。常用的数码管一般为8字型数码管,分为A、B、C、D、E、F、G、DP八段,其中DP为小数点。数码管常用的有10根管脚,每一段有一根管脚,另外两根管脚为一个数码管的公共端,两根之间相连通。数码管从电路上来看可分为共阴和共阳两种,在本设计中用了共阳的LED。

3.3时钟振荡电路

AT89C51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或者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自然振荡器。外接石英晶体及电容C1、C2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并联振荡电路。对外接电容C1,C2虽然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但电容容量的大小会轻微影响振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起振的难易程序及温度稳定性。如果使用石英晶体,我们推荐电容使用30PF±10PF,而如果使用陶瓷振荡器建议选择40PF±10PF。用户也可以采用外部时钟。采用外部时钟的电路如图示。这种情况下,外部时钟脉冲接到XTAL1端,即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则悬空。由于外部时钟信号是通过一个2分频触发器后作为内部时钟信号的,所以对外部时钟信号的占空比没有特殊要求,但最小高电平持续时间和最大的低电平持续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振荡器电路如图3-3所示。

图3-3 时钟振荡电路

3.4按键电路

按键的开关状态通过一定的电路转换为高、低电平状态。按键闭合过程在相应的I/O端口形成一个负脉冲。闭合和释放过程都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达到稳定,这一过程是处于高、低电平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状态,称为抖动。抖动持续时间的常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在5-10ms之间。为了避免CPU多次处理按键的一次闭合,应采用措施消除抖动。本文采用的是独立式按键,直接用I/O 口线构成单个按键电路,每个按键占用一条I/O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状态不会产生互相影响。按键电路如图3-4所示。

图3-4 按键电路

键盘是一组按键的集合,它是最常用的单片机输入设备。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或命令,可以实现简单的人—机通信。

键盘可以分为独立连接式和矩阵式两种,每一种按其译码方式都可以分为编

码及非编码两种。编码键盘通过硬件的方法产生键码,能自动的识别按下的健并产生相应的键码值,以并行或串行的方式发送给CPU,它的接口简单,响应速度快,但需要专用的硬件电路;非编码键盘通过软件的方法产生键码,它不需要专用硬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响应速度没有编码键盘快。为了减少电路的复杂程度,节省单片机的I/O接口,因此非编码键盘在单片机键盘中使用非常广泛。

(1)键盘输入的特点

键盘实质上是一级按键开关的集合。通常,键盘开关利用了机械触点的合、断作用。

(2)按键的确认

键的闭合与否,反映在行线输出电压上就呈现高电平或低电平,如果高电平表示键断开,低电平则表示键闭合,通过对行线电平高低状态的检测,便可确认按键按下与否。为了确保CPU对一次按键动作只确认一次按键有效,必须消除抖动的影响。

第4章软件设计4.1主程序流程图

图4-1 主函数程序框图

本设计采用了自定义下的流程图。主要程序流程有:主程序、判断有无按键子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显示键号/歌曲号子程序、开机画面子程序、按键值播放歌曲子程序等。程序中使用了两个定时中断,定时中断0用于产生整个音程的频率,以便驱动扬声器。程序的总体流程是当P1由按键按下时,读键盘,并储存键值,若为F键则通过查表的方式,调用字符串下手键号/曲目子程序,将键号显示出来。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1所示。

4.2延时模块

延时程序一般是通过一层或几层循环实现的,整个过程延时的时间是程序执行的指令总次数乘以每条指令所用的时间。由于该系统的晶振选用的是12M,所以执行指令所用的时间是2ms。

程序如下:

void delay_ms(uint xms)

{

uint x,y;

for(x=xms;x>0;x--)

for(y=110;y>0;x--)

}

4.3函数初始化模块

函数初始化程序即在主函数内对某些参数和标记位赋初值编写成一个函数,这样便是程序更具有条理化,清晰易懂。由于整个程序要用到定时器0和定时器1,所以,初始化程序主要是对定时器相关内容作说明。

程序如下:

void Initialsound(void)

{

Sound_Temp_TH1=(65536-(1/1200)*SYSTEM_OSC)/256;

//计算TL1应装入的初值

Sound_Temp_TL1=(65536-(1/1200)*SYSTEM_OSC)%256;

//计算TH1应装入的初值

TH1=Sound_Temp_TH1;

TL1=Sound_Temp_TL1;

TMOD=0x11;

ET0=1;

ET0=0;

TR0=0;

TR1=0;

EA=1;

}

4.4顺序播放模块

顺序播放函数设计主要实现的是歌曲从1-4的播放,当播放歌曲时,播放模块(即上一曲、下一曲、暂停/播放和结束播放)可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了音乐播放的切换功能。

顺序播放函Order()函数代码如下:

void Order()

{ uint i;

k=8;

init();

for(i=0;i<15;i++)

{ WriteData(tab[i]); //LCD写数据函数写第一行

mydelay(50);

}

mydelay(1000);

WriteCMD(0x80+0x40+2);//将指针设到第二行空两字符

for(i=0;i<6;i++)

{ WriteData(tab1[i]);

mydelay(50);

}

InitialSound();//发音初始化程序

Getch(); //扫描键盘,获取键值

if(k==0) //若键值为0

{ uint i;

init();

for(i=0;i<10;i++)

{ WriteData(tab2[i]); //写第一首歌曲序号mydelay(50);

}

mydelay(1000);

WriteCMD(0x80+0x40); //转到第二行

for(i=0;i<9;i++)

Play(Music_Girl,0,3,360);//播放第一首歌

mydelay(500);

}

for(i=0;i<11;i++)

{ WriteData(tab4[i]);

mydelay(50);

}

mydelay(1000);

WriteCMD(0x80+0x40);

for(i=0;i<11;i++)

{ WriteData(tab5[i]);

mydelay(50);

}

Play(Music_Jingle,0,3,360);

mydelay(500);

for(i=0;i<10;i++)

{ WriteData(tab6[i]);

mydelay(50);

}

mydelay(1000);

WriteCMD(0x80+0x40);

for(i=0;i<6;i++)

Play(Music_Two,0,3,360);

mydelay(500);

for(i=0;i<10;i++)

mydelay(1000);

WriteCMD(0x80+0x40);

for(i=0;i<6;i++)

{ WriteData(tab9[i]);

mydelay(50);

}

Play(Music_Jingle,0,3,360);

mydelay(500);

break;

}

}

4.5键盘扫描函数流程图

图4-2键盘扫描子程序流程

按键扫面程序事实上就是去抖动程序。即先判断是否有键按下,若有则判断本次按键值和上次扫描到的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扫描计数器加1:;如果不同扫描计数器—1;保存按键值以便和下次扫描键值比较。如果没有键按下,则认为按键值已释放。键盘扫描子程序流程如图4-2所示。

其源代码如下:

uchar GetKey ()

{ uchar i, j, k = 0;

uchar KeyScanCode [] = {0xEF, 0xDF, 0xBF, 0x7F}; //键盘扫描码

uchar KeyCodeTable[] ={0xEE,0xED,0xEB,0xDE,0xDD,0xDB, 0xBE,0xBD,0xBB,0x7E,0x7D,0x7B}; //键盘特征码

P3 = 0x0F;//扫描键盘获取按键序号

if (P3! = 0x0F)

{ for (i = 0; i< 4;i++)

{ P3 = KeyScanCode[i];

for (j = 0;j < 3;j++)

{ k = i * 3 + j;

if (P3 == KeyCodeTable[k]) return k;

}

}

}else return 0xFF;

}

AT89C51单片机的P3口用作键盘I/O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3口的低4位,键盘的行线接到P3口的高4位。列线P3.0-P3.3分别接有4个上拉电阻到正电源+5V,并把列线P3.0-P3.3设置为输入线,行线P3.4-P3.7设置为输出线。4根行线和4根列线形成16个相交点。

(1)检测当前是否有键被按下。检测的方法是P3.4-P3.7输出全“0”,读取P3.0-P3.3的状态,若P3.0-P3.3为全“1”,则无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

(2)去除键抖动。当检测到有键按下后,延时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步的检测判断。

(3)若有键被按下,应识别出是哪一个键闭合,方法是对键盘的行线进行扫描。P3.4-P3.7按下表所示4种组合依次输出。

(4)在每组行输出时读取P3.0-P3.3,若全为“1”,则表示为“0”这一行没有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由此得到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然后可采用计算法或查表法将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转换成所定义的键值。

4.6主要程序代码

void Getch()

{ uchar X,Y,Z;

P1=0xFF;

P1=0xF3; //先对P0置数,行扫描

if(P1!=0xF3) //判断是否有键按下

{

delay1(); //延时

if(P1!=0xF3)//确认按键按下X=P3;

{ X=P1; //保存行扫描时有键按下时状态

P1=0xFC; //列扫描

Y=P1; //保存列扫描时有键按下

Z=X|Y; //取出键值

switch(Z) //判断键值

{ case 0xF9: k=0;break;

case 0xF5: k=1;break;

case 0xFA: k=2;break;

case 0xF6: k=3;break;

}

}

}

}

void Delay()

{ uint uiCount;

for(uiCount=0;uiCount<250;uiCount++);

}

void WriteCMD(uchar Commond) //写指令函数

{ Delay(); //先延时

LCDE=1; //然后把LCD改为写入命令状态

LCDRS=0;

LCDRW=0;

LCDPORT=Commond; //在输出命令

LCDE=0; //最后执行命令

}

void WriteData(uchar dat) //LCD写数据函数

{ Delay(); //先延时

LCDE=1; //把LCD改为写入数据状态LCDRS=1;

LCDRW=0;

LCDPORT=dat; //在输出数据

LCDE=0; //显示数据

}

void InitialSound(void)

{ BeepIO=0;

Sound_Temp_TH1=(65535-(1/1200)*SYSTEM_OSC)/256; //计算TL1应装入的初值

Sound_Temp_TL1=(65535-(1/1200)*SYSTEM_OSC)/256; //计算TH1应装入的初值

TH1=Sound_Temp_TH1;

TL1=Sound_Temp_TL1;

TMOD=0x11;

ET0=1;

ET1=0;

TR0=0;

TR1=0;

EA=1;

}

void BeepTimer0(void) interrupt 1//音符发生中断

{ BeepIO=!BeepIO;

TH0=Sound_Temp_TH0;

TL0=Sound_Temp_TL0;}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正文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高频电子线路 题目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院系电子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XXXXXXX班 学生姓名XX 学生学号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1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高频电子线路 题目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XX 学号XXXXXXXXX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 利用所学的高频电路知识,设计一个小功率调频发射机。通过在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电路设计及电子实践能力。 2、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小功率调频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为: (1) 载波中心频率 06.5MHz f=; (2) 发射功率100mW A P>; (3) 负载电阻75 L R=Ω; (4) 调制灵敏度25kHz/V f S≥; 3、主要参考资料 [1] 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 哈尔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肃文,陆兆雄.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完成期限2月25日-3月1 日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3 年 2 月22 日

一、电路基本原理 1. 总设计方框图 与调幅电路相比,调频系统由于高频振荡输出振幅不变, 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效率.所以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遥控测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组成方框图 2.电路基本框图 图2 电路的基本框图 实际功率激励输入功率为1.56mW 拟定整机方框图的一般原则是,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单元电路级数尽可能少,以减少级间的相互感应、干扰和自激。 由于本题要求的发射功率Po 不大,工作中心频率f0也不高,因此晶体管的参量影响及电路的分布参数的影响不会很大,整机电路可以设计得简单些,设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 (1)LC 调频振荡器:产生频率f0=6MHz 的高频振荡信号,变容二极管线性调频,最大频偏,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该级决定。 (2)缓冲隔离级:将振荡级与功放级隔离,以减小功放级对振荡级的影响。因为功放级输出信号较大,当其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如谐振阻抗变化),会影响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使波形产生失真或减小振荡器的输出电压。整机设计时,为减小级间相互影响,通常在中间插入缓冲隔离级。缓冲隔离级电路常采用射极跟随器电路。 (3)功率激励级:为末级功放提供激励功率。如果发射功率不大,且振荡级的 LC 调频振荡器缓冲隔离器 功率激励 末级功放 调制信号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调频信号 载波信号

东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课程设计赵二猛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钻井工程设计 专业:石油工程姓名:赵二猛学号:100302240115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内自编教材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出版社,1990 完成期限2013年7月19日 指导教师毕雪亮 专业负责人李士斌 2013 年7 月 1 日

目录 前言 0 第1章设计资料的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预设计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邻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6) 2.1钻井液压力体系 (6) 2.2井身结构的设计 (7) 2.3井身结构设计结果 (9) 第3章套管柱强度设计 (10) 3.1套管柱设计计算的相关公式 (10) 3.2表层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技术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油层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套管柱设计结果 (20) 第4章钻柱设计 (21) 4.1钻柱设计原理 (21) 4.2钻柱的设计 (21) 4.3钻柱设计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钻井水力参数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钻井水力参数的计算公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水力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泵的设计结果 (43) 第6章注水泥设计 (45) 6.1水泥浆排量的确定 (45) 6.2注水泥浆井口压力 (48) 6.3水泥浆体积的确定 (59) 6.4设计结果 (60) 第7章钻井液设计 (61) 7.1钻井液用量计算公式 (61) 7.2钻井液用量计算 (61) 7.3钻井液用量设计结果 (64) 7.4钻井液体系设计 (64) 第8章设计结果 (65) 参考文献 (67) 附录 (68)

东北石油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自动打铃控制器解析

第1章绪论 本设计是根据我们所学习的单片机课程,按照大纲要求对我们进行的一次课程检验,是进行单片机课程训练的必要任务,也对我们掌握单片机应用有很大的帮助。掌握单片机技术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技术,对我们将来的工作以及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微机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单片机的档次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已在工业控制、尖端科学、智能仪器仪表、日用家电、汽车电子系统、办公自动化设备、个人信息终端及通信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智能化的核心部件。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电子领域尤其是自动化智能控制领域,传统的分立元件或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控制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所取代。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成本低、应用面广等优点,可以说,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核心就是单片机。目前,一个学习与应用单片机的高潮正在工厂、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大规模地兴起。而本文是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一个自动打铃系统。

第2章总体设计思想 2.1 基本原理 利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控制自动打铃控制器,掌握单片机的最小电路和单片机最常见的外围扩展电路,利用C语言编程并结合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功能设计实现一个综合程序“单片机多功能打铃器控制器”,完成常见外围组件的驱动。 2.2 设计框图 图2.1 硬件电路设计 设定51单片机工作在定时器工作方式1,每100ms产生一次中断,利用软件将基准100ms单元进行累加,当定时器产生10次中断就产生1S信号,这时秒单元加1。同理,对分单元时单元和上下午单元计数,从而产生秒,分,时,上下午的值,通过五位七段显示器进行显示。 本系统采用四个按键,1键为功能键,另外三个做控制键。按一下1键进入时间设置,接着按2键选择需要调整的位,按3键进行加数,按4键进行减数,按两下1键调整结束时钟继续走动。当时钟时间与设置时间一致时,驱动电路动作进行打铃,按时间点不同打铃规则不同,此时按2键强制灭铃。

加油站设计说明书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 题目加油站的平面布置与工艺设计院系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专业班级储运07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刘承婷王志华 2011年3月20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 题目加油站的平面布置与工艺设计 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姓名学号070202140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严格遵循汽车加油站设计原则及相关规范技术要求,通过调查分析、综合选址及加油站规模(油罐的大小、个数)、加油机台数、类型及油罐的抗浮等设计计算,完成基本设计参数条件下的某加油站平面布置设计及其加油工艺流程设计。 基本要求 1.根据油品的年销量选择油罐的大小和个数; 2.确定加油站内加油机的台数,以及加油机类型的选择和校核; 3.油罐的抗浮设计计算; 4.完成加油站总平面布置图; 5.完成加油站的工艺流程图。 主要参考资料 [1] 郭光臣,董文兰,张志廉.油库设计与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至钧.加油站设计与经营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3] 杨筱蘅.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1年3月20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意义 (1) (二)设计任务 (1) 1. 项目简介 (1) 2. 设计内容 (2) 二、设计说明及计算 (3) (一) 总述 (3) (二) 选址依据 (3) (三) 加油站平面布置及特点 (4) 1. 加油区 (4) 2. 油罐群 (4) 3. 进出车道和停车场地 (5) 4. 消防设施 (5) (四) 加油站工艺计算 (5) 1. 确定油罐的容积 (5) 2. 确定加油机数目 (7) 3. 油罐的抗浮设计计算 (8) 三、结束语 (10) 附录 (11)

东北石油大学课件

东北石油大学 2016年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基地单列计划招生简章 按照《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黑教联[2013]68号文件要求,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我校作为黑龙江省产学研联合培养招生单位,实行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培养基地)招生计划单列。学生为我校全日制学生,以基地模式培养。实行“双导师”制,配备校内、外导师,以校外导师为主。课程培养在学校进行,论文研究在基地进行。2016年培养基地招生计划共14人。 培养基地重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我校自2004年始建培养基地,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形成了相应的培养体系。并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契机,拓展基地功能,优化基地学习环境,营造学术氛围,努力打造与社会结合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工作平台。其培养优势主要表现在: 1、校企资源共享,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尤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2、以企业实际工作为培养内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 效衔接; 3、在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适应社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优秀生基地优先选拨 留用; 4、以企业准员工身份进入基地,食宿与企业职工同等待遇,并给予一定的科研生活 补贴。 5、学校在学生创新立项、学业奖学金、入党等方面优先考虑基地学生,并为每个基地 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为学生往返校企间发放交通补助。 凡达到2016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初试分数线且符合基地单列计划招生专业的考生均可报名。 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名,希望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培养基地里成长、成才、成功! 附件1:《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单列计划生申请表》

数字电压表设计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2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硬件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电压表设计 专业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等 一、主要内容: 利用EL教学实验箱、微机和QuartusⅡ软件系统,使用VHDL语言输入方法设计数字钟。可以利用层次设计方法和VHDL语言,完成硬件设计设计和仿真。最后在EL教学实验箱中实现。 二、基本要求: 1、A/D转换接口电路的设计,负责对ADC0809的控制。 2、编码转换电路设计,负责把从ADC0809数据总线中读出的电压转换成BCD码。 3、输出七段显示电路的设计,负责将BCD码用7段显示器显示出来。 三、参考文献 [1] 潘松.EDA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1-13. [2] 包明.《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2. [3] EDA先锋工作室.Altera FPGA/CPLD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32-33. [4] 潘松.SOPC技术实用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5. 完成期限第18-19周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EDA技术的8位数字电压表。系统采用CPLD为控制核心,采用VHDL语言实现,论述了基于VHDL语言和CPLD芯片的数字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在硬件电子电路设计领域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已成为主要的设计手段,而VHDL语言则是EDA的关键技术之一,。VHDL的英文全名是 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它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即从系统总体要求出发,自上至下地将设计任务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最后将各功能模块连接形成顶层模块,完成系统硬件的整体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的发展给电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EDA软件设计工具,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使得EDA技术的应用走向普及。CPLD是新型的可编程逻辑器件,采用CPLD进行产品开发可以灵活地进行模块配置,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也有利于产品向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而 VHDL语言是EDA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 本文用CPLD芯片和VHDL语言设计了一个八位的数字电压表。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另外还具有校时功能和闹钟功能。总的程序由几个各具不同功能的单元模块程序拼接而成,其中包括分频程序模块、时分秒计数和设置程序模块、比较器程序模块、三输入数据选择器程序模块、译码显示程序模块和拼接程序模块。 关键词:数字电压表;QuartusⅡ软件;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题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1章系统分析 (1) 1.1 开发背景 (1) 1.2 需求分析 (1) 1.3 开发环境 (2) 第2章系统设计 (3) 2.1 系统总体示意图 (3) 2.2 系统数据流图 (3) 2.3数据库设计 (4) 2.4 功能模块图 (9) 第3章系统实现 (11) 3.1 系统登录界面 (11) 3.2系统注册界面 (12) 3.3 教师主界面 (13) 3.4 试题管理界面 (14) 3.5 试卷生成界面 (17) 3.6 科目添加界面 (19) 3.7 个人密码修改界面 (19) 3.8 用户信息管理界面 (21) 第4章系统测试 (23) 4.1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23) 4.2 系统测试 (23) 第5章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第1章系统分析 1.1 开发背景 题库管理的信息处理,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在很多的地方都是初步开始使用计算机文档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管理,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人事情况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员工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位等情况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些单位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1.2 需求分析 目前,大部分学校期末考试仍采用任课教师考前集中出题的方式。为解决考前透题、漏题、补(缓)考试题与正式考试试题题量及难度差异等问题,教务管理部门通常要求教师同时出A、B两套试卷,其题量与难度要求相同。这样做虽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负担。若上下届学生的同一门课程由同一教师承担,则难免几届学生用相同几套试卷;若由不同教师出题,则上下届学生的成绩之间又不具有可比性。基于此问题若建立题库,每次考试前由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生成试卷,则可较好地解决教考分离的问题,充分调动学校教学积极性,客观评价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将广大教师从每学期末繁重的命题工作中解放出来。 主要功能: 一、用户管理:用户可以进行注册,注册时,已注册过的用户名不能被重复注册。注册成功后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进行登录。用户类型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类。用户登录时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 二、课程信息管理:用户可以在根据需要修改密码,修改密码前要输入旧密码,旧密码输入正确才可修改密码,密码修改成功后要返回登录界面从新登录。同时也可以查看自己的注册信息。 三、试题库管理:可以对选择、判断、填空、问答题四种题型试题库进行管理,功能包括增加试题、删除试题、修改试题。同时还可以增加科目。 四、试卷生成:可以指定试卷的所属科目、试卷编号和试卷包含的各题型的数量,从试题库里随机或按指定方式抽取试题生成一份原始试卷。 五、学生在线测试:当用户登陆试题库管理系统后通过在线测试子系统利用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渗流力学复习资料全.

渗流力学复习资料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 第一章基础知识 (2) 第二章单相液体的稳定渗流 (4) 第三章多井干扰理论 (5) 第四章弱可压缩液体的不稳定渗流 (6) 第五章油水两相渗流的理论基础 (8) 第六章油气两相渗流(溶解气驱动) (9)

第一章基础知识 1.渗流力学:研究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多孔介质:含有大量任意分布的彼此连通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孔隙的固体介质。 3.油气储集层:油气储集的场所和油气运移的通道。 4.油气储集层按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分类:单纯介质、双重介质、多重介质。 5.油气储集层按空间形态特点分类: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 6.若背斜构造中同时存在油、气、水,则它们将按重力分异原则分布,即天然气在顶部,油 在其下部,而水则在构造的侧翼(称为边水)或在构造底部(称为底水)。 7.油水(气)分界面:油和水(气)的接触面。 8.油水(气)边界:油水(气)分界面在平面上的投影。 9.供给边界:若油藏有露头,且露头外有水源供应,则露头在平面上的投影称为供给边界。 10.封闭边界:若油藏的边界是封闭的,则油藏边界在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封闭边界。 11.油气储集层特点:储容性、渗透性、比表面大、结构复杂。 12.储容性:油气储集层储存和容纳流体的能力。(由孔隙度和岩石压缩系数表征) 13.多孔介质渗流特点:渗流速度慢,渗流阻力大。(由比表面大、结构复杂决定) 14.渗流的三种基本几何形式有平面单向流、平面径向流、球形径向流。 15.平面单向流渗流特点:流线相互平行,垂直于渗流方向的截面上各点的渗流速度相等。 16.平面径向流渗流特点:流线呈放射状,越靠近井底其渗流面积越小而渗流速度越大,越 远离井底其渗流面积越大而渗流速度越小。 17.球面径向流渗流特点:渗流面积成球面形,流动呈现三维流动。 18.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渗流面积的体积流量。(标量,高压指向低压) 19.真实渗流面积:流体所流过的孔道的横截面的面积。 20.真实渗流速度:流体通过单位孔道面积的体积流量。 21.原始地层压力:油藏投入开发前测得的地层压力。(第一批探井或者压力梯度曲线反演) 22.压力梯度曲线:以第一批探井的原始地层压力与对应地层深度作出的曲线(一般为直线) 23.目前地层压力:油藏开发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层压力。 24.边界压力:油藏边界处的压力。若边界处存在供源,则此压力称为供给边界压力;若边界 是封闭的,则称此压力为封闭边界压力。 25.井底压力:正常生产状态下,在生产井井底所测得的压力。一般指位于油层中部的压力。

油库设计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 题目油库简单流程设计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系 专业班级储08-7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2月20日 注:此页字体为华文行楷,横线末端要对齐。打印时将本行删掉。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1) (二)设计任务 (1) 二、油库平面布置图及罐区布置图设计 (3) (一)油罐平面布置图设计及说明 (3) (二)确定油库容量、油罐个数 (3) (三)罐区平面布置图设计 (4) 三、防火堤高度的计算 (8) (一)汽油区防火堤高度计算 (8) (二)柴油区防火堤高度计算 (8) (三)粘油区防火堤高度计算 (8) 四、鹤管数的确定 (8) (一)装卸各种油品需要的鹤管数 (9) (二)作业线长度计算 (10) 五、工艺流程图设计 (12) 结束语 (13) 重新排版后要对目录重新更新,更新域。注意目录中只显示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目录的字号为小四,字体为宋体。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黑体小二)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黑体小三) 目的:油库流程的设计是根据联合站油库及商业油库的一般情况,进行的简单流程设计。在老师指导下,根据给定的油品的年周转量、油品的密度、周转系数等基础数据,按规范要求独立地完成油库简单流程的设计。 意义:为了满足油田和企业生产的需要,原油从井口出来后,首先要到联合站进行分离,分离后所得合格原油将被输到油库进行储存和输送到炼油厂,生产出各种油品后进行外输。 合理的设计油库的容量及合理的油库流程,保证供应,完成油品的正常输转对满足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的要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要性:*******(内容自己写) 正文宋体小四,数字、字母为Time New Roman,行间距20磅。注意每段开头空两格。上下角标要规范,例如:93#,不能写成93#。 (二)设计任务 1.基础数据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采油工程部分井筒压力分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井筒压力分布计算 专业石油工程姓名赵二猛学号100302240115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自喷井系统从井口到井底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计算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①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②确定平均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参数; ③确定出摩擦阻力系数;④确定井筒内的压力分布; 2. 设计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概述;②基础数据;③能量方程理论;④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 摩擦损失系数法;⑤设计框图及结果;⑥结束语;⑦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主要参考资料: 王鸿勋,张琪等,《采油工艺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万仁溥等,《采油技术手册第四分册-机械采油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完成期限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20日 指导教师张文 专业负责人王立军 2013年6月25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2章基础数据 (2) 第3章能量方程理论 (3) 3.1 能量方程的推导 (3) 3.2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步骤 (6) 第4章气液多相垂直管流压力梯度的摩擦损失系数法 (8) 4.1 基本压力方程 (8) 4.2 平均密度平均流速的确定方法 (8) 4.3 摩擦损失系数的确定 (11) 4.4 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12) 4.5 井温分布的的计算方法 (16) 4.6 实例计算 (17) 第5章设计框图及结果 (21) 5.1 设计框图 (21) 5.2 设计结果 (22) 结束语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

一、管输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管输工艺是油气储运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输油管道勘察设计;等温及热油输送管道、顺序输送管道的工艺计算;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等内容。其中,等温管道和热油管道的设计是该门课程中的重点问题,但在课堂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实际设计计算的机会很少,为使学生真正掌握等温和热油管道的设计,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辅以实际问题的设计计算,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油气储运领域中常规的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让学生根据管道实际里程高程、泵和加热炉等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等温管道和热油管道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石油管道概述 (一)石油管道的特点 石油管道(也称管线、管路)是由油管及其附件所组成,并按照工艺流程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油泵机组,设计安装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用以完成油料接卸及转输任务。 管道运输是原油和成品油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相比,管道运输具有以下特点: (1)运输量大。一条管径720mm管道年输油量约20×106t,1220mm管道年输油量约100×106t,分别相当于一条铁路及两条双轨铁路的年运输量。 (2)管道大部分埋设于地下,占地少,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少,可以缩短运输距离。 (3)密闭安全,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管道输油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小,无噪音,油气损耗小,对环境污染少。 (4)便于管理,易于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现代化管道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劳动生产率高。 (5)能耗少,运费低。在美国,管道输油的能耗约为铁路运输的1/3~1/7,是路上运输中输油成本最低。 (6)适用于大量、单项、定点运输石油等流体货物。不如车、船等运输灵活、多样。 (二)石油管道的发展概况 原油及成品油的运输有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输送这四种方式。由于与其他几种相比,管道输送有其特点和突出的优越性,使管道输送成为运输原油及其产品的理想方式。 管道运输的发展与能源工业,特别是石油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186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建成第一条原油管道,直径50mm,管长近10km。20世纪初管道运输才有进一步发展,但真正具有现代规模的长距离输油管道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国因战争需要,建设了两条当时管径最大、距离最长的输油管道。一条是原油管道,管径为600mm,全长2158km,日输原油47700m3;另一条是成品油管道,管径500mm,包括支线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学号 主要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容如下: (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自编教材 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2000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1990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前言 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保油气钻井工程顺利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是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设计应在充分分析有关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安全、快速、优质和高效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以保证实施地质任务为前提。主要目的层段的设计必须体现有利于发现与保护油气层,非目的层段的设计主要考虑满足钻井工程施工作业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本设计的主要容包括:1、井身结构设计及井身质量要求:原则是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梯度的油气层不受钻井液污染损坏;应避免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使钻井周期最短;钻下部高压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致压裂上一层管鞋处薄弱的裸露地层;下套管过程中,井钻井液柱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等严重事故以及强度的校核。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给钻头加压时下部钻柱是否会压弯,选用足够的钻铤以防钻杆受压变形;4、钻井液体系;5、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钻井施工进度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设计容。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 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 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东北石油大学07级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装备07——1班课程设计 第一组:指导教师:林玉娟 组长:蔡继红(制-25840/1) 序号姓名题目 1 蔡继红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建设工程?1000X24482脱丁烷塔(1.8MPa) 2 龚雪山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建设工程?1000X24482脱丁烷塔(2.2MPa) 3 李向龙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建设工程?1000X24482脱丁烷塔(2.8MPa) 第二组:指导教师:林玉娟 组长:代佳鑫(制-25900/1) 序号姓名题目 1 代佳鑫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建设工程?1200X19322凝析油稳定塔(0.61MPa) 2 杨成虎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建设工程?1200X19322凝析油稳定塔(1.61MPa) 3 毕可心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建设工程?1200X19322凝析油稳定塔(2.61MPa) 第三组:指导教师:林玉娟 组长:陈珊珊(制-21244/1) 序号姓名题目 1 陈珊珊 1.2x4 103 m/d脱硫装置工程?1200x6552 脱硫塔(1.32MPa) 2 吕鹏 1.2x4 m/d脱硫装置工程?1200x6552 脱硫塔(2.32MPa) 103 第四组:指导教师:林玉娟 组长:栾景佳(制-23072/1) 序号姓名题目 1 栾景佳龙南油气处理厂搬迁工程原稳装置?2000x28837原油稳定塔(0.28MPa) 2 张华龙南油气处理厂搬迁工程原稳装置?2000x28837原油稳定塔(1.28MPa) 3 田庆龙南油气处理厂搬迁工程原稳装置?2000x28837原油稳定塔(2.28MPa) 第五组:指导教师:林玉娟 组长:吴微(制-22558/1) 序号姓名题目 1 吴微北二联合站改造工程?2200X6600卧式入口分离器(0.26MPa) 2 孙艳明北二联合站改造工程?2200X6600卧式入口分离器(1.26MPa)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复试参考范围

油气储运工程2016年研究生复试参考范围 一、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电分散;电滞效应;反常点;原油蒸汽压;滑动比;采收率;渗透率;平衡常数;电泳聚结;原油稳定; 二、重点复习内容: 污水来源、杂质组成及处理方法;比较卧式分离器和立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轻烃回收的意义及方法;油田上的高效注水工艺流程的种类及适应条件;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及原油脱水方法;比较几种原油稳定工艺;轻烃回收意义、方法;影响泵效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油田污水来源、杂质组成及处理方法此外,还应掌握原油组成分类;流程分类;各分离方式分离效果等上课时重点强调的知识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6年研究生复试参考范围 一、应掌握的基本概念 采收率;递减率;基础井网;采液指数;水驱规律曲线;残余油;采出程度;开发方式;压力系数;含水上升率;水驱控制程度;主力油层;可采储量;注水方式;采油速度; 油井流入动态;滑脱;酸化;初变形期;裂缝导流能力;动液面;流动效率;扩散边界层;充满系数;流动型态;井底流动压力;导流能力;采油方法;气锁;注水指示曲线;冲程损失;酸压;吸水指数;泵效;示功图;气举;沉没压力;高能气体压裂;滤失速度;等值扭矩;沉没度;冲程;采油指数;土酸;缓蚀剂;反常点;大呼吸损耗;乳状液;电分散;蒸汽压;电泳聚结;转相点;滑动比;原油稳定;天然气的水露点 二、重点复习内容 选择注水方式的原则;研究剩余油的主要方法;油田合理开发程序;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划分开 发层系的意义、原则;物质平衡方法的原理及主要用途;油藏驱动方式类型; 油田开发调整内容;节点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按施工顺序压裂液分类和各自的作用; 注水开发油田影响泵效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泵效;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土酸 处理地层采用盐酸预处理的作用;抽油泵工作原理;油田常用的水处理措施及用途;土酸的定义,砂岩地层酸处理时,不单独使用HF而采用土酸处理的原理; 抽油机调平衡原理和方法;电脱水聚结特性;吸附特性;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分流稳定法原理;吸 附剂再生方法;组成原油的烃类化合物;目前常用的油气集输流程;原油稳定的目的;集输的能耗;原油的特性因数分类法; 《石油工程》,陈涛平,石油工业出版社 教材《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冯叔初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闭卷考试)复习概念没有计算,题型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

东北石油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类型生产实习 实习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测控实验室 实习起止时间2013年7月17日至2012年7月27日 指导教师段志伟周彦艳 所在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0-3班 学生姓名王林虎 学号 100601240322 2013 年 7 月 27日

目录 第1 章地震勘探原理与地震数据采集 (2) 1.1 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 (2) 1.2 地震勘探基本技术 (3) 1.3 物探公司参观 (4) 第2章 MP3播放器原理与安装调试 (6) 2.1 MP3音乐文件格式概述 (6) 2.2 MP3的安装和调试 (7)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第1 章地震勘探原理与地震数据采集 勘探石油的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地质法、物探方法和钻探法。地质法通过观测、研究裸露在地面的地层、岩石,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油气和储存油气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评价,指出有利地区。有时在岩石裸露的地区,也可能直接发现油气藏。物探方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利用电子学和信息论等领域的新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勘探石油方法。利用各种物理仪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现代应用于石油勘探的主要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其中地震勘探便是我们此次实习的主要学习内容。而钻探法则是利用物探方法寻找到的地质构造是不是储存了油气,还需要通过钻探才能确定。其成虽然本较大,但探明可信度较高。 1.1 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如利用炸药爆炸产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的震动情况。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那么人工地震为什么能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呢?我们知道,当投一块石头到平静的水池里,平静的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纹,向四面八方传播,形成了“水波”。“水波”传到水池边或遇到障碍物时还会返回来,发生所谓的“波的反射”。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此十分类似,在地面上某点打井放炮后,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地震波遇到地层(速度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的分界面时,通常会发生反射;同时另一部分地震波还会继续向下传播,碰到相似的地层界面后还会产生反射和透射,即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反射回地面,另一部分继续向下传播。与此同时,地面上精密的仪器把来自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地震波从地面开始向下传播的时刻和地层分界面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刻,得出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到达地层分界面,又反射回地面的总时间,再用别的方法测定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最后就可得到地层分界面的埋藏深度了。如图1-1所示是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图。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分析方案模板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2018年7月7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报警器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董奕辰学号120901140410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设计一个环境温度监测报警电路,通过对温度报警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掌握温度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运算放大器在实际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当温度在15℃~30℃范围内<允许误差±1℃)时,报警器不发声。 2.当温度高于30℃时,报警器发出两种频率交替的“滴—嘟、滴—嘟”声响。 3.当温度低于15℃时,报警器发出间歇式声响。 4.可用5~15V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5.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耗,降低成本。 主要参考资料: [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孙梅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完成期限 2018年7月7日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8 年 6 月 28 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电网电压异常报警器设计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设计一个电网电压异常报警电路,掌握电网电压异常报警电路的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 1.用压电陶瓷蜂鸣片作为电声元件。 2.设电网电压的正常波动范围为190~250V<单相交流有效值),在此范围内,报警器不发声。 3.当电网电压高于250V<误差不超过±5V)时,报警器发出两种频率交替的“滴—嘟、滴—嘟”声响。 4.当电网电压低于190V<误差不超过±5V)时,报警器发出间歇式声响。 主要参考资料: [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孙梅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完成期限 2018年7月7日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8 年 6 月 28 日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历年真题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专业班级:油2003,1-13班课程名称:石油工程 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21 分,每小题1.5 分) 1. 油井流入动态2 .气举启动压力3. 相对吸水量 4. 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5 . 填砂裂缝导流能力6. 初变形期 7. 流动单元8. 注水方式9. 开发层系10 递减率 11 .装置角和安置角12 .钻头水功率13 .等安全系数法14 .聚结稳定性 二选择题(本大题5 分,每题0.5 分) 1 .当油层压力高于水层压力时,油井含水率将随流压的降低而()。 A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上升后再下降 2.正冲砂的主要特点是()。 A.冲砂能力强携砂能力弱 B 冲砂能力弱携砂能力强 C .冲砂与携砂能力都强 D 冲砂与携砂能力都弱 3 .表皮系数s >0 时,说明该井是一个()。 A理想完善井 B 存在污染井 C .超完善井D .停喷需转抽井 4. 闭合压力不是很大的低渗地层,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增大()为主。 A填砂裂缝渗透率 B 裂缝宽度 C 裂缝长度D .裂缝导流能力 5 .考虑抽油杆弹性伸缩时,悬点最大载荷出现在()。 A.上死点 B .下死点 C .初变形期末D 速度零点 6 注水指示曲线平行上移说明()。 A吸水指数增大B吸水指数减少 C 地层压力上升D地层压力下降 7 影响油井结蜡的内在因素是()。 A原油组成 B 开采条件 C 原油中杂质D 、管壁光洁度 8 当形成水平裂缝时,其()的应力是最小主应力。 A.垂直方向 B 、水平X 方向 C .水平Y方向 D .不确定 9. 土酸中盐酸的作用是()。 A使反应变慢 B 使反应变快 C 防止沉淀 D 提高PH 值 10 .抽油机平衡原理的实质是抽油机在上、下冲程中()相等。 A悬点做功 B 电机做功 C 负荷扭矩 D 曲柄扭矩 三、填空题(本大题10 分,每空0.5 分) 1.自喷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动型态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流、_ 、_ 、_ 和雾流。 2.悬点运动到上死点时惯性载荷的方向_ ,悬点载荷。。 3.简单而又常用的单管气举管柱有_ 、和_ 三种类型。 4.常用的水质处理措施有_ 、_ 、_ 、杀菌和曝晒。 5.根据在压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压裂液又分别称为_ _ 、_ _ 和顶替液。 6.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 、_ 、_ 、酸浓度和其它。 7.潜油电泵的工作特性是指_ 、功率和效率同_ 之间的关系曲线。 8.采油指数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性质、完井条件及_ 等与_ 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 四、判断(本大题 5 分,每空0.5 分) 1.有滑脱时混合物密度小于无滑脱时的混合物密度。( ) 2.降低抽油机悬点的最小载荷,有利于延长抽油杆的使用寿命.( ) 3.油管锚定且抽油杆为刚性时,只有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为一矩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