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研究_曹建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ηη
1
。当
χ
=
φ时
,是一个常函数 ,
T(
t)
=
T0 ;χ < φ时 ,
T ( T) 是一个减函数 ,且随着 γ减小 , 其减小幅度不断变大 ,
其极限值为 lim T ( t) = 0 。 t →+ ∞ 从该推论可以看出 γ在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的
重要性 ,如果γ的取值太小 ,使得 χ < φ,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 隐性知识将会从该组织内部消失 ,并且其值越小 ,该隐性知识 消失得越快 ;如果 γ的取值使得χ = φ,组织内部拥有该隐性 知识的人员的比例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 γ的取值使得χ > φ, 随着时间的推移 ,组织内部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人会不断增加 , 直至全部拥有 , 并且其值越大 , 传播速度越快 。所以组织要创 造有利环境 ,尽量增加传授者和学习者的接触时间 ,使得知识 在组织内部迅速传播 。
量和减少数量的比例 。
3. 3 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 , 建立如下微分动力学
模型[3 ,8 ] :
5
7 kγi 2 T ( t) S ( t) N
dN T ( t) dt
=
i =1
h
+ T ( t) (λ1δN - λ3ωN )
S ( t) + T ( t) = 1 N S (0) = N S 0 ≥0 , N T (0) = N T0 ≥0 δ = ε = λ1 + λ2 = λ3 + λ4
5
7 都在社会平均水平下的人员学习 kγi T ( t) S ( t) 时间的效 i =1
果。
由以上分析可令 φ = λ3ωN - λ1δN ,φ为因人员调动而
5
7 kγi T ( t) S ( t) N
减少的知识传播者 , 令 χ = i =1
h
,χ 为接触性
传播而增加的知识传播者
,令η
=
χ φ
,η为知识传播者增加数
习者的平均接触时间为 γ, 则单位时间内组织内部的传播者 与学习者的接触时间总和为 γT ( t) S ( t) N , 假设社会人员学
习该隐性知识所需平均时间为 h , 容易得到单位时间内人员
5
7 kγi T ( t) S ( t) N
增加的数量为 : i =1
h
。对该式可以这样理解 , 组
织内部人员学习 γT ( t) S ( t) N 时间的效果等价于各个参数
1 引 言
知识资产已成为企业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 源[1 ] ,是 企 业 或 组 织 管 理 的 重 要 对 象 。波 拉 尼 ( Michael Polanyi) 曾把知识分为可表达的知识和不可表达的知识[2 ] ,也 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事实上 ,根据专家的估计 ,人类的知 识大部分是这种“隐性知识”,而表现为文本 、报告等外显形式 的“显性知识”只占一小部分 ,只是知识宝藏的冰山一角 ,也即 “我们所知道的远远多于我们能够说出来的”[3 ] 。隐性知识是 显性知识的基础 ,显性知识容易被别人学习和模仿 ,因而 ,隐 性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比之下显性知识不可能形 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些知识深深地隐含在人们的头脑 之中 ,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 ,对于获得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依 赖性 ,那么如何能够使隐性知识在组织内部有效地传播 ? 这 是当今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4 ] ,也即积累在人头脑中 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
作者简介 :曹建东 ,男 ,1981 年生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潘志义 ,男 ,1961 年生 ,副院长 ,教授 ,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 司公奇 ,男 ,1978 年生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投资决策与项目评价 。
69
人员的比例为 λ3 ,不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人员占 调出与流失人员的比例为 λ4 。容易得到因为人 员流动而使得单位时间内组织内部拥有该隐
性知识的人增加 ( + 为增加 , - 为减少) 的数量 为λ1δT ( t) N - λ3ωT ( t) N , 单位时间内组织 内部不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人增加 ( + 为增加 , - 为减少) 的数量为λ2δS ( t) N - λ4ωS ( t) N 。 由于隐性知识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直接接
平均传授能力系数 k1 :用以度量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 者平均传授能力的高低 , 并规定社会人员平均传授能力系数 为 1。
平均传授愿意度系数 k2 :用以度量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 播者传授隐性知识的平均愿意程度 , 并规定社会人员平均传 授愿意度系数为 1 。
平均实践环节健全度系数 k3 :用以度量组织内部提供的 传播隐性知识的实践环节的健全程度 , 并规定社会提供的平 均实践环节健全度系数为 1 。
目前 ,随着知识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 到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开始了对隐性知识的探究 ,并提出 了相应的管理方法 。但是 ,现有的工作 ,特别是组织内部隐性 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问题 ,主要集中在定性描述和实证研究 等方面 ,很少能从定量的角度对其内在的规律进行比较系统 的探讨 。张生太 (2004 年) 虽然对组织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 做了定量的研究[3 ] ,但笔者通过认真分析 ,发现该模型还不够 完善 ,首先对影响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因素考虑得不够 全面 ,没有从传播过程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再次任何知 识的学习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换句话说隐性知识的传播 不是靠单位时间内的接触率决定的 ,而是靠单位时间内的接 触时间决定的 。为此 ,本文在根据隐性知识的传播特点及其
曹建东 潘杰义 司公奇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72)
摘 要 分析了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 ,总结出了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一些影响因素 ,运用微分动力学模型对这些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讨论了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解的主要参数控制 ,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最后提出了 在传播过程中改进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途径 。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接触性传播 传授愿意度 平均学习能力 微分动力学模型
接触性传播是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通过特定的 实践环节将隐性知识传播给学习者 ,那么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自然也应该围绕其进行 ,传播者 、实践环节 、学习者将成为我 们研究的着眼点 。对于传播者而言 ,传播者的传授能力以及 将自己的隐性知识传授给他人的愿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隐性 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深度 ;对于特定的实践环节而言 ,组织提供 的实践环节健全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隐性知识传播的效果 ;对 于学习者而言 ,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某一隐性知识的愿 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该隐性知识传播的广度 。另外 ,学习者 与传播者的接触时间 、组织的人员流动等因素也直接影响隐 性知识的传播 。从宏观的角度讲 ,组织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 式和行为起到主导作用 ,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隐性知识 的传播 。隐性知识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如图 1 。
影响因素 ,建立了开放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 学模型 ,分析了影响隐性知识转移的解的主要参数控制 ,指出 了一些改进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途径 。
2 隐形知识的传播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的 、存在于人们 的头脑中 ,只能通过行动来表示的知识[5 ] 。由于隐性知识的 内隐性 ,使得它难以被模仿和窃取[6 ] ,一方面可以形成组织的 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传播的困难 。尽管隐性知识具 有难以传播的特点 ,但是 ,它并不是不能够传播的 ,文献[ 7 ]就 隐性知识获得和传播的手段 ,对隐性知识的内化与社会化做 了详尽的研究 。隐性知识的转移主要是在人与人之间直接面 对面接触过程中进行的转移 ,是人们在工作 、生活和学习过程 中发生的一种接触性传播 ,这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最大特点 [8 ] 。
J o ur n al of Inf o r m a ti o n N o . 8 ,2007 情报杂志 2007 年第 8 期
组织内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研究
Research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ts Quantif ication f or Tacit Kno wledge Diff usion in Organization
=
ηη
1
;

0
<η<
1时,
lim T ( t)
t →+ ∞
= 0 ;当η wenku.baidu.com 0 时 , lim T ( t) t →+ ∞
=
ηη
1
;当η
=
1

,
T ( t)
=
T0 ;当η = 0 时 , T ( t)
=
T0 N
φt , (0
<
T0 - φt <
N ) 。其图形如图 2 。
的取值使得χ > φ,随着时间的推移 ,组织内部拥有该隐性知 识的人会不断增加 , 直至全部拥有 , 并且其值越大 , 传播速度 越快 。所以组织应该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组织内部传播
平均学习能力系数 k4 :用以度量组织内部隐性知识学习 者平均学习能力的高低 , 并规定社会人员平均学习能力系数 为 1。
平均学习愿意度系数 k5 :用以度量组织内部隐性知识学 习者学习隐性知识的平均愿意程度 , 并规定社会人员平均学 习愿意度系数为 1 。
单位时间内的调入率 δ:单位时间内调入某一组织中的 人员占该组织中总成员的比例 。
人员占该组织成员总数的比例 。假设 N 足够
大 ,则可以把 S ( t) 、T ( t) 近似看作是连续函
数 ,并且假设其为连续可微函数 。 假设调入的人员中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人
员占调入人员的比例为 λ1 ,不拥有该隐性知识 的人员占调入人员的比例为 λ2 ;调出与流失的 人员中拥有该隐性知识的人员占调出与流失
η T0η- 1{ 1 -
exp [χ(1 -
η1 ) ] t}
(η ≠1 且 ,η ≠0)
(2)
T ( t) = T0 (η = 1)
T ( t)
=
T0 N
φt
(η =
0且0
<
T0 - φt
<
N)
3. 4 影响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参数分析和控制
由 (2) 式容易得到 :
定理 当 η > 1 时 , lim T ( t) t →+ ∞
(1)
解该微分方程可得 :
70
J o ur n al of Inf o r m a ti o n N o . 8 ,2007 情报杂志 2007 年第 8 期
T ( t)
= 1-
T0exp [χ(1 - η1 ) t ]
单位时间内的调出率与流失率之和 ε:单位时间内某一 组织中调出与流失的人员占组织中总成员的比例 。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接触时间 γ:单位时间内组织内部的 传播者与单个学习者的接触时间 。 3. 2 模型假设 本文只考虑某一隐性知识由组织的传播 者向学习者传播情况 , 对于多个隐性知识的传播可以看作是 单个隐性知识的迭加 。我们把组织内部的人员分为两类[8] : S 类 ,没有获得这一隐性知识的人 ,称为知识的学习者 ; T 类 ,已 经获得这一隐性知识的人 ,称为知识的传播者 。组织内的成员 总数为 N ,函数 S ( t) 、T ( t) 分别表示 t 时刻组织中上述两类
者的传授能力和愿意度 ,建立健全的传播实践环节 ,提高成员
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意度 。
5
7 推论 2 当 φ = λ3ωN - λ1δN > 0 ,且φ和 ki 值固定 i =1
不变时 ,η的值就由γ确定 ,当χ > φ时 , T ( t) 是一个增函数 ,
且随着 γ增大 , 其增加幅度不断变大 ; 其极限值为 lim T ( t) t →+ ∞
情报杂志 2007 年第 8 期 J o u r n al of Inf o r m a ti o n N o . 8 ,2007
图 1 隐性知识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因素定量模型研 究
3. 1 变量的定义和设定 本文的第二部分对影响隐性知 识传播的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进一 步对其做定量化研究 。
触进行 ,也即接触性传播 ,根据本文对其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和变量的定义 ,笔者假设该组织内的传播者平均传授能力系
数为 k1 , 平均传授愿意度系数为 k2 , 组织内部提供的平均实 践环节健全度系数为 k3 , 组织内的学习者平均学习能力系数 为 k4 ,平均学习愿意度系数为 k5 , k1~5 的值可以通过专家打 分或者实际调查等方法来确定 。组织内部的传播者与单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