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答案《桃花源记》“苛政猛于虎”对比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为17—20题。

(11)(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具答之具:(2)此中人语云语: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o(共4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从文段(一)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有哪些?(3分)20.文段(一)(二)都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写法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

(2分)参考答案:17.(1)详细(2)告诉18.(1)这个人一一向(桃花源人)详细讲述他所听到的事,(桃花源人)都感叹惋惜。

《苛政猛于虎》原文及译文

《苛政猛于虎》原文及译文

《苛政猛于虎》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⑴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⑵。

夫子轼而听之⑶。

使⑷子路⑸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⑹重有忧⑺者。

”而曰⑻:“然⑼!昔者吾舅⑽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⑾又死焉⑿!”夫子曰:“何为不去⒀也?”曰:“无苛政⒁。

”夫子曰:“小子⒂识⒃之,苛政猛于(17)虎也。

”【阅读训练】1、解释:(1)使:;(2)然:;(3)识:;(4)于:2、翻译:(1)吾夫又死于焉:(2)何不去也?: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参考答案1、解释:(1)让,要,派;(2)是这样;(3)同“志”,记住;(4)在,被,比2、翻译:(1)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

(2)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上文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注释(1)过:路过。

(2)哀:伤心,悲痛。

(3)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里指孔子。

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

(4)使:派遣,让。

(5)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6)壹似:壹:确实。

壹似:确实像,很像。

(7)重有忧: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

重:重叠。

(8)而曰:乃说。

(9)然:是这样。

(10)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11)子:孩子。

(12)焉:于此。

(13)去:离开。

(14)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解析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解析版)

《乡土中国》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契.约(qì) 虔.诚(qián) 无稽.之谈(jī)B.症.候(zhèng) 行.话(háng) 纷繁芜.杂(wǔ)C.藐.视(miè) 迂.阔(yū) 驱.除(qū)D.祖莹.(yíng) 曲.线(qǔ) 白首偕.老(xié)【答案】A【解析】B项“芜”读wǚ。

C项“藐” miáo。

D项“曲”读qū。

2.下列选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制裁筛子流寇呕尽心血B.流弊应付插秧削足适履C.辩护侍侯宣泄荒诞不经D.束缚范畴潦倒克己复礼【答案】C【解析】C 项中的“侍侯”应为“侍候”。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国家命运生死攸关....的大抉择背景下,费孝通以自己实地调查的成果,为学生们讲授"乡村社会学",课余留存的文字便成了《乡土中国》。

B.《乡土中国》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通俗易懂且内涵丰富,更在于它所揭示出来的中国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搁置许多长篇大论....。

C.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政府既要打造金山银山,也要保护住绿水青山,不宜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

D.水墨画大师呼吁,艺术家应进一步增进交流,共同为中华文化添枝加叶....,让中华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独放异彩。

【答案】D【解析】A项“生死攸关”意为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B项“长篇大论”是指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C项“畸轻畸重”意为偏轻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平衡或对人对事的态度偏向一个方面。

D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此处望文生义。

4.在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下面是某同学发言稿的一部分,请你按要求修改。
[A]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准确地运用和理解,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B]只要掌握并运用好成语,就能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方法。
①[A]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可将“______”和“______”调换位置。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______”改为“______”。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
八年级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____。c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xūn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根据前两个分句“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可知,横线上的句子应为比喻句,且后半句以二字的动词开头,后面是偏正短语。
根据句式,可知只有“滋润干涸的心田”的句式结构符合要求;
故选A。
2.校文学社开展以“成语英雄我来当”为主题的系列语文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题目。
(1)请你从下面的图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副字,将它们的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拔动——拨动。拨动: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或分开。弹动。
深遂——深邃。深邃:深远;深奥;深沉。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指的是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无形之中起了变化。

《捕蛇者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通用15篇】

《捕蛇者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通用15篇】

《捕蛇者说》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通用15篇】《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篇一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当其租入()更若役()谨食之()莅事者()得而腊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若毒之乎(毒:)⑵当其租入(当:)⑶谨食之(食:)⑷君将哀而生之乎(哀:)⑸可以已大风(已:)⑹岁赋其二(赋:)⑺貌若甚戚者(戚:)⑻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3、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⑷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二、同步解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B.两狼之并驱如故C.多助之至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为之说既克,公问其故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食: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D、观: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以尽吾齿(齿:)(2)又安敢毒耶(毒:)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0.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11.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

《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及原⽂赏析《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及原⽂赏析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的知识盲区。

那么问题来了,⼀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整理的《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及原⽂赏析,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苛政猛于虎 原⽂ 孔⼦过⑴泰⼭侧,有妇⼈哭于墓者⽽哀⑵。

夫⼦轼⽽听之⑶。

使⑷⼦路⑸问之⽈:“⼦之哭也,壹似⑹重有忧⑺者。

”⽽⽈⑻:“然⑼!昔者吾舅⑽死于虎,吾夫⼜死焉,今吾⼦⑾⼜死焉⑿!”夫⼦⽈:“何为不去⒀也?”⽈:“⽆苛政⒁。

”夫⼦⽈:“⼩⼦⒂识⒃之,苛政猛于(17)虎也。

” 【阅读训练】 1、解释: (1)使:;(2)然:;(3)识:;(4)于: 2、翻译: (1)吾夫⼜死于焉: (2)何不去也?: 3、本⽂的中⼼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解释:(1)让,要,派;(2)是这样;(3)同“志”,记住;(4)在,被,⽐ 2、翻译:(1)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

(2)那为什么不离开这⾥呢? 3、本⽂的中⼼思想是:上⽂通过⽼妇⼈⼀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林,宁愿被⽼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译⽂ 孔⼦路过泰⼭脚下,有⼀个妇⼈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扶着车前的横⽊听妇⼈的哭声,让⼦路前去问那个妇⼈。

⼦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件伤⼼事似的'。

”(妇⼈)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被⽼虎咬死了,现在我的⼉⼦⼜死在了⽼虎⼝中!”孔⼦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呢?”(妇⼈)回答说:“(这⾥)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说:“年轻⼈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注释 (1)过:路过。

(2)哀:伤⼼,悲痛。

(3)夫⼦式⽽听之:夫⼦: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指孔⼦。

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横⽊,这⾥⽤作动词,意为扶着轼。

(4)使:派遣,让。

(5)⼦路:孔⼦的弟⼦,名仲由,字⼦路。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含答案

眉内容《桃花源记》比较阅读一、 2006 包市(改卷)(甲)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公,与能,。

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不用藏于己;力其不出于身也,不用己。

是故而不,盗窃乱而不作,故外而不,是大同。

6.在原文划横的空缺填写原句。

7.解文中加点的。

交通::8.甲、乙两文都反响了祖先人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样的是,甲文理想社会行了,乙文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垂髫,并怡然自”相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马虎。

(一) 6.信修睦其弃于地也7.交相通8.描述述9.老有所幼有所10.描写了桃花源美的境和幸福的生活二、 2008 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溪行,忘路之近。

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芳草美,落英;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忧如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犬相。

此中来往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垂髫,并怡然自。

(乙)陶潜,字元亮,少崇敬,博学善属文,脱不,任真自得,之所。

著《五柳先生》曰:“ 堵然,不蔽日,短褐穿,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这样,人之。

甚朋好事,或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大适①融然②。

或无酒,亦雅咏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而和之,曰:“但琴中趣,何弦上声 !” ( 自《晋》 )[ 注 ]①适:足。

②融然:和悦快的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志。

24.解以下句子加点的( 2 分)⑴ 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 脱不()⑷ 或无酒,亦雅咏不()25.从 [乙 ]文中摘出与“土地平,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的理想生活形成烈反差的句子。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2)每到夏天,走到湖边欣赏荷花,都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捕蛇者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片段,回答17-24题。

(共22分)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会以蒋氏观之,犹信。

鸣呼!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中观人风者得焉。

17、解释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4分)(1)余:(2)于:(3)尝:(4)是:(5)以:(6)信:(7)孰:(8)为: 18、给下列字注音。

(4分)(1)孰(2)敛(3)俟(4)夫 19、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1)苛政猛于虎也。

译:(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20、作者听了蒋氏的话后更加悲伤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21、作者写《捕蛇者说》的目的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答:2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什么?。

(2分)答:23、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答:24、你想想,如果考察民情的高官或皇帝看到《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会不会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什么?。

(4分)答:(只要说得有理即可)参考答案:17、(1)余:我(2)于:比(3)尝:曾经(4)是:这句话(5)以:从(6)(6)信:真实可信(7)孰:谁(8)为:写作18、(1)孰Shú(2)敛liǎn (3)俟Sì(4)夫fú19、(1)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2)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0、苛政猛于虎也。

2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2、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露当时统治者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比毒蛇还毒的黑暗现实。

23、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24、不可能找到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当时政治腐败,战乱不绝,统治者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权力和财富,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不会发善心减轻人民的负担。

(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专项练习一、默写填空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7.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 《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2。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乡土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乡土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乡土中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①“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

②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③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

④“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

⑤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

⑥儒家很有意用思想形成—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

A.④①②⑤⑥③ B.②⑥⑤③④①C.⑤③④②⑥① D.⑤⑥③②④①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在生活中一味地强调自我便利,不推己及人,最终会被身边的人孤立,被排挤出社会圈子。

B.乡土社会是一个遵守传统的社会,传统的教化有教无类,处于这种社会中的个人最终都会服膺传统。

C.在乡土社会强行推行法治,让作恶者有机会利用法律漏洞行违背道德之事,只会让乡民们感到执法部门和作恶者有阿党相为的嫌疑。

D.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组织,家庭成员须要相互包容、合作,维持好血浓于水的感情,才能劲往一处使,使家庭事业兴旺发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言工作者在没有充分了解乡土社会的特性时,文字下乡活动并不能让乡民们获得多少语言知识。

B.横暴权力是用压迫的方式迫使被统治者屈服,并不能从根本上使社会矛盾解决。

C.除非社会变动加速,乡土社会的结构和传统绝不会因朝代更迭而产生改变。

D.要使社会达到“无讼”的状态,长老除了对民众进行必要的教化外,还须在处理纠纷时采取合适的方式,给往后的矛盾调解留下可以依从的范例。

4.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这本书的性质,不仅是具体的中国乡土社会的素描,也包含从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总结提炼出的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概念。

第二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1~30

第二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1~30

第二十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1~30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选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3.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检测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检测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检测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乡土中国》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个要在这逆旅里生活的人就得接受一番教化,使他能在这些众多规律下,从心所欲而不碰着铁壁。

B.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时,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B.社会变迁,生育社会化将大大削弱血缘的作用,血缘社会也将随之改变。

C.血缘所决定的你的父母,既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也是你的机会。

D.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_ 。

“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①“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

②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③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

④“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

⑤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

⑥儒家很有意用思想形成—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

A.④①②⑤⑥③B.②⑥⑤③④①C.⑤③④②⑥①D.⑤⑥③②④①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过去的一年我决定另起炉灶,甚至暂时撇开经济问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①式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③似重有忧者。

”而④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⑤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注]①夫子:即孔子。

②式:通“轼”,车前横木。

③一:或。

④而:乃,即指你。

⑤去:离开。

⑥识:记住。

1⑺找出甲文中能表达下列成语的句子:(4分)⑴尸横遍野:⑵十室九空:⑶倾家荡产:⑷流离失所:1⑻择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2分)A、非死/则徙尔B、而/乡邻之生/日蹙C、使子路/问之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1⑼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悍吏之来吾乡B、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20、甲文中能提醒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分)2⑴翻译句子。

(4分)(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22.答复问习题。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唐雎日:,绕。

⑩[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与《苛政猛于虎》:1.C2.A3.D4. 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5.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参考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A(4分)2.D(4分)3.C(4分)4.(5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3分,“恒”“过”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1分)5.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3分)参考译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吃惊不安地说:“我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

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小心谨慎,只想着人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

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三、《爱莲说》与《夏日赏荷》:1.C(陪同、会同)2.A3.D(爱莲说不是游记)4.(1)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荔枝图序 (9分)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②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③;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①华:花。

②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

③缯():泛指丝织品。

【1】解释加点的词。

(3分)(1)春荣( )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3)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答案】(1)开花 (2) 它的实际情况 (3)画【解析】解答这类题,重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和识记,然后根据词语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理解。

第一句“荣”是开花之意;第二句“其实”是两个词,“其”是代词;第三句“图”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3分)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答案】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解析】文言文的短句重在平时文言文的积累,要多读,多寻找文言语感。

这句话讲了两种情况:没见过荔枝、见过荔枝。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B.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荔枝的形态特点。

C.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形态特点以及不易久藏的特点。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

【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D项中,“不能算作说明文”有误,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狄梁公与娄师德(11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2022高考专题训练: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专题训练: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专题训练: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

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

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

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

我常看见隔壁邻居大家老远地走上10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之后,又老远的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的么?,因为在门前是邻居,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

当场清算是陌生人之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9个字。

(3分)22. 这段文字体现出乡土中国怎样的社会特点?(6分)【答案解析】21.(3分)这一趟是有作用的(这一趟是必须去的这是不合适的这当然不可以地点不同,关系不同)(意思对即可)22.(6分)①乡土中国社会是亲密的血缘关系;(乡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②在血缘关系中商业不能存在;③在乡土社会中商业贸易需要“当场清算”(要避免太重叠的人情)。

(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可以给地球上的朋友打个电话,进行天地通话,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地球上用手机拨打电话,是因为城市里遍布手机基站,但是,①_________,通信服务就会中断。

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高速运动,肯定无法收到来自手机基站的信号。

那么"天地通话"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载人航天使用的通信手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他无线电通信技术一样,②______________,所以地球安装的通信天线就要更大,发射功率也需要更大。

为了解决"天地通话"问题,还需要把地球上的"手机基站"搬到更高的太空中去。

从2008年开始,中国先后发射了5颗天链卫星,专门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提供通信中继服务。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1.下列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正确的一项是()前几日到乡下去看望年迈的祖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

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

浓重的,____;轻淡的,____,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A.④①B.②③C.②①D.④③2.下列名句默写错误的一项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B.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卢照邻《曲池荷》C.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小枝。

—秦观《春日》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我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那么伟大与可敬。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泰山精神大致可归纳为”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这五个方面。

D.红旗渠精神虽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但它未过时,在当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其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彻底治理驾乘电动车不戴头盔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不可否认,”泰山秀城”为推广和宣传泰山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C.从9月20日起,东平县进入防汛战时状态,成立金山坝防汛指挥部,启动大汶河下游、东平湖二级湖堤防洪。

D.我们阅读陈毅元帅的石刻”泰岳高耸万山丛”,能够感受到元帅的气概与泰山己浑然一体。

5.依据《每日一读》,下列对《月下独酌(其一)》(李白)的默写错误的一项是()A.花间一杯酒,独酌无相亲。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鸟雀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鸟雀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鸟雀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鸟雀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鸟雀近人苏轼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

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苛政猛于虎》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

下面是我为你们准备的《苛政猛于虎》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苛政猛于虎》原文阅读
孔子过⑴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⑵。

夫子轼而听之⑶。

使⑷子路⑸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⑹重有忧⑺者。

"而曰⑻:"然⑼!昔者吾舅⑽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⑾又死焉⑿!"夫子曰:"何为不去⒀也?"曰:"无苛政⒁。

"夫子曰:"小子⒂识⒃之,苛政猛于(17)虎也。

"
《苛政猛于虎》阅读习题
1、解释:(1)使: ;(2)然: ;(3)识: ;(4)于:
2、翻译:(1)吾夫又死于焉:
(2)何不去也?: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苛政猛于虎》阅读答案
1、解释:(1)让,要,派;(2)是这样;(3)同"志",记住;(4)在,被,比
2、翻译:(1)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

(2)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上文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苛政猛于虎》阅读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苛政猛于虎》阅读注释
(1)过:经过。

(2)哀:极伤心。

(3)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

(4)使:派遣,让。

(5)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6)壹似:壹:确实。

壹似:确实像,很像。

(7)重有忧: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

重:重叠。

(8)而曰:乃说。

(9)然:是这样。

(10)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11)子:孩子。

(12)焉:于此。

(13)去:离开。

(14)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苛:苛刻,暴虐。

(15)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

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16)识(zh):通"志",记住。

(17)于:比。

《苛政猛于虎》阅读理解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伤心。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子路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着实连着有许多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没错,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