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间女袄的衣袖形制与结构研究_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相关馆藏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表 2 可见,宽袖口的女袄在清 末 时 期 出 现 的 频 率 很 高, 所 占 比 例 高达 80.8%,而民国宽袖口的袄仅 占 15.4%,并且袖口宽的幅度远远 不 及 清 末 女 袄, 说 明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袄 的 衣 袖 越 来 越 趋 于 窄 小 、实 用 。 3. 衣袖的倒与顺
近代衣袖的形制一般为袖口围 度 小 于 或 者 等 于 袖 窿 围 度, 这 样 的 衣袖称之为顺袖。但在 20 世纪 20 年 代, 出 现 了 一 种 袖 窿 围 度 小 于 袖 口围度的女装,这样的袖型是倒袖, 并 且 将 其 命 名 为 “ 倒 大 袖 ”。
民国时期女袄的袖口的装饰风格 明显区别于清末袄的大镶大滚的装 饰 手 法, 整 体 风 格 朴 素 淡 雅, 比 较 简 约。 倒 大 袖 的 产 生, 更 为 穿 着 这 种服装的女性增添了几分柔美和妩 媚。 据 馆 藏 统 计, 倒 大 袖 袄 一 共 有 14 件,半数以上来自江南地区,而 这种袖型的服装袖口和袖窿围度上
么 就 是 衣 袖 拼 接, 俗 称“ 找 袖 ”( 图 6 );要 么 优 先 考 虑 衣 袖 则 前 后 身 中 缝 拼 接( 图 7 )。“ 找 袖 ”的 女 袄在 清 末和民国初期出现较多,如图 8 和 图 9 分别为清末和民国时期衣袖拼 接 的 示 意 图, 其 中 蓝 色 线 为 衣 袖 拼 接 线。 后 来 西 方 新 式 的 裁 剪 技 术 和 服 装 结 构 对 中 国 产 生 影 响, 这 种 拼 接结构就很少见到了。
较 多 ,如 卷 轴 画 、版 画 、摄 影 照 片 等 , 这些历史资料的内容与生活非常贴 近, 可 作 为 研 究 清 代 服 饰 很 好 的 史 料。[2] 其 中 有 一 幅 表 现 清 代 日 常 生 活 的 木 刻 年 画, 这 幅 图 中 坐 姿 女 头 戴 遮 眉 勒, 着 上 袄 下 裙。 袄 的 形 制 为 连 袖, 宽 且 长, 在 袖 口 处 绣 四 季 花 卉 宽 檐 镶 边。[3] 直 观 地 记 录 了 清 末 女 袄 形 制 。( 图 1 )
张 露 Zhang Lu 闫夏青 Yan Xiaqing 张竞琼 Zhang Jingqiong
内容摘要 :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近代民间女袄作为研究对象,重 点选取其衣袖进行研究,以衣袖的形制与结构这两个部分作为切入点,总结了近 代民间女袄衣袖所具有的形制特点、内在结构、审美表达与变迁规律。 关键词 :近代、女袄衣袖、形制结构
民国时期的袄装以窄袖为主,大 多 表 现 为 袖 窿 到 袖 口 都 比 较 紧 窄, 贴 身 合 体。 长 度 明 显 比 清 末 女 袄 衣 袖 要 短, 有 的 露 出 手 腕 甚 至 更 多, 便 于 穿 着 者 行 动, 可 以 凸 显 手 臂 曲 线美。衣袖的装饰结构也比较简单, 甚 至 有 的 直 接 省 略 掉。 从 民 国 时 期 的 一 些 月 份 牌 画、 人 物 照 片、 传 世 的服装实物都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服 饰 的 这 些 特 点, 其 中 一 幅 月 份 牌 上 的 形 象 为 :高 领 窄 袖 大 襟 满 绣 花 卉 袄, 这 件 衣 袖 长 较 短, 会 露 出 里 面 的 衣 服 。( 图 2 )
一、近代女袄衣袖形制 袄是清代汉族妇女的日常服饰。
在“男从女不从”的默许下,汉族妇 女服饰仍承上衣下裳的明俗,大都穿 着袄、裙、裤,并且外套披风。袄有 长袄,大袄和小袄等,长袄式样较宽 大 ,长 度 及 膝 ,有 低 领 、高 领 等 领 式 。 有大襟或对襟,镶滚阔边。[1]
清代末期女袄衣袖以宽大的形制 居 多, 无 论 是 袖 窿 还 是 袖 口, 形 制 都 非 常 宽 阔, 有 的 衣 袖 上 镶 滚 数 到 刺 绣 滚 边。 宽 阔 的 衣 袖 往 往 将 女 子 的 手 臂 遮 盖 起 来, 人 体 曲 线 不 露 一 点 痕 迹。 记 录 清 末 服 饰 的 历 史 资 料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1YJA760090);江 苏 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10Y S B004);2013 年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 划
百度文库
近代可以分为清末和民国两个时 期。在这段时间,我国传统思想与文 化受到西方的影响和冲击,社会处于 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作为生活必需 品的服饰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改变, 其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局部的 形制、结构等细节方面也有了新的变 化,这种转变为我国传统服饰向现代 服饰的质变过程奠定了基础。本文以 近代民间女袄中的衣袖作为研究对 象,对其形制和结构进行梳理,总结 说明这个时期女袄衣袖所反映出的 审美观及其变迁规律。
两个时期的衣袖在轮廓造型上差 别 是 比 较 大 的, 无 论 从 长 度、 围 度 还是袖型的倒顺形状等方面都有区 别。图 3 是对清代常见袖型的轮廓 归类,与图 4 中民国时期常见袖型 相 比, 可 以 看 到 清 末 袄 的 衣 袖 明 显 要比民国时期宽大很多。 1. 衣袖的长与短
在长度上,衣袖有长袖和短袖之 分。 这 里 所 说 的 长 袖 和 短 袖 有 别 于 现 代 服 装 中 的 长 袖 和 短 袖。 现 代 服 装 中, 在 手 腕 附 近 的 衣 袖 定 义 为 长 袖, 袖 长 不 超 过 肘 部 的 衣 袖 则 为 短 袖。清末的女袄由于形制特别宽大, 衣袖的长度往往超过穿着者的手很 多, 将 衣 袖 长 度 是 否 达 到 手 腕 处 作 为标准,超过手腕长度的归为长袖, 反 之 归 为 短 袖。 对 馆 藏 的 袖 长 数 据 进行统计得到,袖长最长为 177 厘 米,最短为 99 厘米,总体来看以长 袖居多。检索相应的国家标准 GB/ T 1 0 0 0 -1 9 8 8《 中国 成 年 人 体 尺 寸 》, 成 年 女 性 手 臂 平 伸, 两 手 腕 之 间 的 水 平 距 离 为 121.8 厘 米。[4] 以 此 数 据 作 为 测 量 标 准, 对 清 末 和 民 国 两
除了历史记录的文字和图片可供 参 考 外, 大 量 的 实 物 是 非 常 珍 贵 的 研 究 史 料。 本 文 以 江 南 大 学 民 间 服 饰传习馆的近代服饰作为实物来源, 将其中所有的 164 件近代女袄进行 测 量, 从 数 据 记 录、 分 析 的 角 度,
对近代女装衣袖在清末和民国两个 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比较。
116
总第247期 2013 11 民俗民艺 Folk Art and Culture
近代民间女袄的衣袖形制与结构研究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相关馆藏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and Structure of the Modern Folk Female Jacket Sleeves: Take the Related Collections in Jiangnan University Museum of Folk Dress for Instance
年代 女袄件数 袖长 >121.8 厘米 长袖所占百分比 年代 女袄件数 袖口宽度 >20 厘米 宽袖所占百分比
清末
47
41
民国
117
90
表1
87.2%
清末
47
38
76.9%
民国
117
18
表2
80.8% 15.4%
民俗民艺 Folk Art and Culture 总第247期 2013 11
117
(1)衣袖的拼接 笔者在对馆藏女袄衣袖进行分析 研 究 过 程 中 发 现, 很 多 衣 袖 大 约 中 间 部 位 会 有 一 道 接 缝, 这 道 接 缝 的 出现与我国由古至今的面料织造技 术和传统的服装裁剪方式是紧密相 关 的。 由 于 面 料 门 幅 较 窄, 所 以 在 排 料 时 要 么 优 先 考 虑 前 后 正 身, 那
6
7
8
1.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 2. 月份牌画 3. 清末常见的衣袖造型 4. 民国常见的衣袖造型 5. 传世月份牌画 6. 裁剪示意图 7. 裁剪示意图 8. 清末女袄拼接线 9. 民国初期女袄拼接线
1
2
个时期的女衣袖长的情况进行测量 统计。( 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清末和民国两 个 时 期 的 女 袄 以 长 袖 为 主, 短 袖 很 少,这也和人的穿衣需求有关。 2. 衣袖的肥与瘦
从 围 度 上 分 析, 衣 袖 有 宽 窄 之 分。古代服饰衣袖的描述有“大袖” 或“ 广 袖 ” 的 说 法, 通 常 指 宽 大 的 衣 袖 ;“ 小 袖 ” 和“ 窄 袖 ” 则 通 常 指 窄 小 的 衣 袖。 对 馆 藏 实 物 进 行 观 察 和 测 量 发 现, 近 代 女 袄 衣 袖 多 以 袖 窿 和 袖 口 等 宽 的 平 袖 为 主, 如 直 筒 一 般。 以 袖 肥 放 松 量 是 否 超 过 正 常 人所需要的活动范围来区分宽袖和 窄 袖, 衣 袖 平 铺 时 对 袖 口 宽 度 进 行 测量,以 20 厘米作为区分标准,袖 口宽度大于 20 厘米的为宽袖。对袖 口宽度测量统计。(表 2)
(2)袖栏杆的出现 清《训俗条约》卷十五中写道 : “ 至 于 妇 女 衣 裙, 则 有 琵 琶、 对 襟、 大 襟、 百 裥、 满 花、 洋 印 花、 一 块 玉 等 式 样, 而 镶 滚 之 费 更 甚, 有 所 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 盘 金 、 间 绣 等 名 色 。” [5] 这 段 对 清 朝 妇 女 衣 裙 的 描 写 中, 栏 杆 作 为 一 种 装 饰 形 式 被 提 到。 作 为 装 饰 结 构 的 袖 栏 杆, 多 种 装 饰 工 艺 手 法 的 运 用 ( 如 拼 接 、 刺 绣 、 滚 边 等 )、 各 种 色 彩 的 搭 配、 不 同 花 样 的 设 计, 使 其 形 式 变 得 复 杂 多 样。 从 结 构 方 面 考 虑,由于衣袖和衣身是连在一起的, 想 要 对 衣 袖 进 行 装 饰, 除 了 在 面 料 上 下 功 夫, 就 是 在 袖 口 进 行 装 饰 缝 缀 比 较 容 易 做 到, 这 也 是 袖 栏 杆 出 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形式上分析大体可以分 为 三 类 :其 一, 在 袖 口 处 用 与 衣 身 颜色或面料不同的单色布与衣袖相 接, 然 后 在 上 面 用 刺 绣 或 其 他 装 饰 手 法 进 行 的 纹 样 装 饰 ;其 二, 用 宽 窄 不 同 的 布 条 相 搭 配, 以 拼 接 的 形 式 形 成 袖 栏 杆 , 装 饰 在 袖 口 ;其 三 , 综 合 运 用 前 面 两 种 形 式, 刺 绣、 滚 边、 镶 嵌 布 条 等 多 种 装 饰 方 法 的 使 用 ,使 其 成 为 形 式 复 杂 的 袖 栏 杆 。( 图 10、11、12) 据馆藏统计,清末女袄衣袖上有 袖栏杆这种装饰结构的有 27 件,运 用三种以上的装饰手法或色彩的袄 就有 20 件之多,其所占百分比高达
3
4
5
的 差 距 一 般 在 1.5 厘 米 —7 厘 米 之 间。图 5 中的倒大袖上衣,在袖口 和 衣 服 下 摆 处 都 裁 剪 成 波 浪 形, 开 始展现现代服装的气息。
二、衣袖结构分析 1. 连袖与接袖
传统的平面裁剪工艺决定了女袄 的 平 面 结 构 造 型。 自 古 以 来, 中 国 服装的衣袖和衣身都是连在一起进 行 裁 剪 的, 所 以 大 多 数 的 女 袄 衣 袖 都为连袖。近代女袄开始出现接袖。 所 谓 接 袖, 是 将 衣 袖 与 衣 身 分 开 裁 剪, 单 独 完 成 衣 袖 的 缝 制 后, 将 衣 袖 与 衣 身 相 连, 与 现 代 西 服 的 装 袖 类 似。 这 样 的 女 袄 数 量 很 少, 出 现 时间较晚,大约在 20 世纪 30、40 年 代,164 件 袄 中 仅 有 2 件。 民 国 时 期 女 袄 接 袖 结 构 的 出 现, 说 明 近 代 女 装 在 慢 慢 吸 收 新 的 技 术, 结 构 和 裁 剪 方 式 开 始 发 生 变 化, 为 现 代 服装的产生奠定基础。 2. 衣袖的整与分
近代衣袖的形制一般为袖口围 度 小 于 或 者 等 于 袖 窿 围 度, 这 样 的 衣袖称之为顺袖。但在 20 世纪 20 年 代, 出 现 了 一 种 袖 窿 围 度 小 于 袖 口围度的女装,这样的袖型是倒袖, 并 且 将 其 命 名 为 “ 倒 大 袖 ”。
民国时期女袄的袖口的装饰风格 明显区别于清末袄的大镶大滚的装 饰 手 法, 整 体 风 格 朴 素 淡 雅, 比 较 简 约。 倒 大 袖 的 产 生, 更 为 穿 着 这 种服装的女性增添了几分柔美和妩 媚。 据 馆 藏 统 计, 倒 大 袖 袄 一 共 有 14 件,半数以上来自江南地区,而 这种袖型的服装袖口和袖窿围度上
么 就 是 衣 袖 拼 接, 俗 称“ 找 袖 ”( 图 6 );要 么 优 先 考 虑 衣 袖 则 前 后 身 中 缝 拼 接( 图 7 )。“ 找 袖 ”的 女 袄在 清 末和民国初期出现较多,如图 8 和 图 9 分别为清末和民国时期衣袖拼 接 的 示 意 图, 其 中 蓝 色 线 为 衣 袖 拼 接 线。 后 来 西 方 新 式 的 裁 剪 技 术 和 服 装 结 构 对 中 国 产 生 影 响, 这 种 拼 接结构就很少见到了。
较 多 ,如 卷 轴 画 、版 画 、摄 影 照 片 等 , 这些历史资料的内容与生活非常贴 近, 可 作 为 研 究 清 代 服 饰 很 好 的 史 料。[2] 其 中 有 一 幅 表 现 清 代 日 常 生 活 的 木 刻 年 画, 这 幅 图 中 坐 姿 女 头 戴 遮 眉 勒, 着 上 袄 下 裙。 袄 的 形 制 为 连 袖, 宽 且 长, 在 袖 口 处 绣 四 季 花 卉 宽 檐 镶 边。[3] 直 观 地 记 录 了 清 末 女 袄 形 制 。( 图 1 )
张 露 Zhang Lu 闫夏青 Yan Xiaqing 张竞琼 Zhang Jingqiong
内容摘要 :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近代民间女袄作为研究对象,重 点选取其衣袖进行研究,以衣袖的形制与结构这两个部分作为切入点,总结了近 代民间女袄衣袖所具有的形制特点、内在结构、审美表达与变迁规律。 关键词 :近代、女袄衣袖、形制结构
民国时期的袄装以窄袖为主,大 多 表 现 为 袖 窿 到 袖 口 都 比 较 紧 窄, 贴 身 合 体。 长 度 明 显 比 清 末 女 袄 衣 袖 要 短, 有 的 露 出 手 腕 甚 至 更 多, 便 于 穿 着 者 行 动, 可 以 凸 显 手 臂 曲 线美。衣袖的装饰结构也比较简单, 甚 至 有 的 直 接 省 略 掉。 从 民 国 时 期 的 一 些 月 份 牌 画、 人 物 照 片、 传 世 的服装实物都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服 饰 的 这 些 特 点, 其 中 一 幅 月 份 牌 上 的 形 象 为 :高 领 窄 袖 大 襟 满 绣 花 卉 袄, 这 件 衣 袖 长 较 短, 会 露 出 里 面 的 衣 服 。( 图 2 )
一、近代女袄衣袖形制 袄是清代汉族妇女的日常服饰。
在“男从女不从”的默许下,汉族妇 女服饰仍承上衣下裳的明俗,大都穿 着袄、裙、裤,并且外套披风。袄有 长袄,大袄和小袄等,长袄式样较宽 大 ,长 度 及 膝 ,有 低 领 、高 领 等 领 式 。 有大襟或对襟,镶滚阔边。[1]
清代末期女袄衣袖以宽大的形制 居 多, 无 论 是 袖 窿 还 是 袖 口, 形 制 都 非 常 宽 阔, 有 的 衣 袖 上 镶 滚 数 到 刺 绣 滚 边。 宽 阔 的 衣 袖 往 往 将 女 子 的 手 臂 遮 盖 起 来, 人 体 曲 线 不 露 一 点 痕 迹。 记 录 清 末 服 饰 的 历 史 资 料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1YJA760090);江 苏 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10Y S B004);2013 年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 划
百度文库
近代可以分为清末和民国两个时 期。在这段时间,我国传统思想与文 化受到西方的影响和冲击,社会处于 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作为生活必需 品的服饰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改变, 其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局部的 形制、结构等细节方面也有了新的变 化,这种转变为我国传统服饰向现代 服饰的质变过程奠定了基础。本文以 近代民间女袄中的衣袖作为研究对 象,对其形制和结构进行梳理,总结 说明这个时期女袄衣袖所反映出的 审美观及其变迁规律。
两个时期的衣袖在轮廓造型上差 别 是 比 较 大 的, 无 论 从 长 度、 围 度 还是袖型的倒顺形状等方面都有区 别。图 3 是对清代常见袖型的轮廓 归类,与图 4 中民国时期常见袖型 相 比, 可 以 看 到 清 末 袄 的 衣 袖 明 显 要比民国时期宽大很多。 1. 衣袖的长与短
在长度上,衣袖有长袖和短袖之 分。 这 里 所 说 的 长 袖 和 短 袖 有 别 于 现 代 服 装 中 的 长 袖 和 短 袖。 现 代 服 装 中, 在 手 腕 附 近 的 衣 袖 定 义 为 长 袖, 袖 长 不 超 过 肘 部 的 衣 袖 则 为 短 袖。清末的女袄由于形制特别宽大, 衣袖的长度往往超过穿着者的手很 多, 将 衣 袖 长 度 是 否 达 到 手 腕 处 作 为标准,超过手腕长度的归为长袖, 反 之 归 为 短 袖。 对 馆 藏 的 袖 长 数 据 进行统计得到,袖长最长为 177 厘 米,最短为 99 厘米,总体来看以长 袖居多。检索相应的国家标准 GB/ T 1 0 0 0 -1 9 8 8《 中国 成 年 人 体 尺 寸 》, 成 年 女 性 手 臂 平 伸, 两 手 腕 之 间 的 水 平 距 离 为 121.8 厘 米。[4] 以 此 数 据 作 为 测 量 标 准, 对 清 末 和 民 国 两
除了历史记录的文字和图片可供 参 考 外, 大 量 的 实 物 是 非 常 珍 贵 的 研 究 史 料。 本 文 以 江 南 大 学 民 间 服 饰传习馆的近代服饰作为实物来源, 将其中所有的 164 件近代女袄进行 测 量, 从 数 据 记 录、 分 析 的 角 度,
对近代女装衣袖在清末和民国两个 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比较。
116
总第247期 2013 11 民俗民艺 Folk Art and Culture
近代民间女袄的衣袖形制与结构研究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相关馆藏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and Structure of the Modern Folk Female Jacket Sleeves: Take the Related Collections in Jiangnan University Museum of Folk Dress for Instance
年代 女袄件数 袖长 >121.8 厘米 长袖所占百分比 年代 女袄件数 袖口宽度 >20 厘米 宽袖所占百分比
清末
47
41
民国
117
90
表1
87.2%
清末
47
38
76.9%
民国
117
18
表2
80.8% 15.4%
民俗民艺 Folk Art and Culture 总第247期 2013 11
117
(1)衣袖的拼接 笔者在对馆藏女袄衣袖进行分析 研 究 过 程 中 发 现, 很 多 衣 袖 大 约 中 间 部 位 会 有 一 道 接 缝, 这 道 接 缝 的 出现与我国由古至今的面料织造技 术和传统的服装裁剪方式是紧密相 关 的。 由 于 面 料 门 幅 较 窄, 所 以 在 排 料 时 要 么 优 先 考 虑 前 后 正 身, 那
6
7
8
1.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 2. 月份牌画 3. 清末常见的衣袖造型 4. 民国常见的衣袖造型 5. 传世月份牌画 6. 裁剪示意图 7. 裁剪示意图 8. 清末女袄拼接线 9. 民国初期女袄拼接线
1
2
个时期的女衣袖长的情况进行测量 统计。( 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清末和民国两 个 时 期 的 女 袄 以 长 袖 为 主, 短 袖 很 少,这也和人的穿衣需求有关。 2. 衣袖的肥与瘦
从 围 度 上 分 析, 衣 袖 有 宽 窄 之 分。古代服饰衣袖的描述有“大袖” 或“ 广 袖 ” 的 说 法, 通 常 指 宽 大 的 衣 袖 ;“ 小 袖 ” 和“ 窄 袖 ” 则 通 常 指 窄 小 的 衣 袖。 对 馆 藏 实 物 进 行 观 察 和 测 量 发 现, 近 代 女 袄 衣 袖 多 以 袖 窿 和 袖 口 等 宽 的 平 袖 为 主, 如 直 筒 一 般。 以 袖 肥 放 松 量 是 否 超 过 正 常 人所需要的活动范围来区分宽袖和 窄 袖, 衣 袖 平 铺 时 对 袖 口 宽 度 进 行 测量,以 20 厘米作为区分标准,袖 口宽度大于 20 厘米的为宽袖。对袖 口宽度测量统计。(表 2)
(2)袖栏杆的出现 清《训俗条约》卷十五中写道 : “ 至 于 妇 女 衣 裙, 则 有 琵 琶、 对 襟、 大 襟、 百 裥、 满 花、 洋 印 花、 一 块 玉 等 式 样, 而 镶 滚 之 费 更 甚, 有 所 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 盘 金 、 间 绣 等 名 色 。” [5] 这 段 对 清 朝 妇 女 衣 裙 的 描 写 中, 栏 杆 作 为 一 种 装 饰 形 式 被 提 到。 作 为 装 饰 结 构 的 袖 栏 杆, 多 种 装 饰 工 艺 手 法 的 运 用 ( 如 拼 接 、 刺 绣 、 滚 边 等 )、 各 种 色 彩 的 搭 配、 不 同 花 样 的 设 计, 使 其 形 式 变 得 复 杂 多 样。 从 结 构 方 面 考 虑,由于衣袖和衣身是连在一起的, 想 要 对 衣 袖 进 行 装 饰, 除 了 在 面 料 上 下 功 夫, 就 是 在 袖 口 进 行 装 饰 缝 缀 比 较 容 易 做 到, 这 也 是 袖 栏 杆 出 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形式上分析大体可以分 为 三 类 :其 一, 在 袖 口 处 用 与 衣 身 颜色或面料不同的单色布与衣袖相 接, 然 后 在 上 面 用 刺 绣 或 其 他 装 饰 手 法 进 行 的 纹 样 装 饰 ;其 二, 用 宽 窄 不 同 的 布 条 相 搭 配, 以 拼 接 的 形 式 形 成 袖 栏 杆 , 装 饰 在 袖 口 ;其 三 , 综 合 运 用 前 面 两 种 形 式, 刺 绣、 滚 边、 镶 嵌 布 条 等 多 种 装 饰 方 法 的 使 用 ,使 其 成 为 形 式 复 杂 的 袖 栏 杆 。( 图 10、11、12) 据馆藏统计,清末女袄衣袖上有 袖栏杆这种装饰结构的有 27 件,运 用三种以上的装饰手法或色彩的袄 就有 20 件之多,其所占百分比高达
3
4
5
的 差 距 一 般 在 1.5 厘 米 —7 厘 米 之 间。图 5 中的倒大袖上衣,在袖口 和 衣 服 下 摆 处 都 裁 剪 成 波 浪 形, 开 始展现现代服装的气息。
二、衣袖结构分析 1. 连袖与接袖
传统的平面裁剪工艺决定了女袄 的 平 面 结 构 造 型。 自 古 以 来, 中 国 服装的衣袖和衣身都是连在一起进 行 裁 剪 的, 所 以 大 多 数 的 女 袄 衣 袖 都为连袖。近代女袄开始出现接袖。 所 谓 接 袖, 是 将 衣 袖 与 衣 身 分 开 裁 剪, 单 独 完 成 衣 袖 的 缝 制 后, 将 衣 袖 与 衣 身 相 连, 与 现 代 西 服 的 装 袖 类 似。 这 样 的 女 袄 数 量 很 少, 出 现 时间较晚,大约在 20 世纪 30、40 年 代,164 件 袄 中 仅 有 2 件。 民 国 时 期 女 袄 接 袖 结 构 的 出 现, 说 明 近 代 女 装 在 慢 慢 吸 收 新 的 技 术, 结 构 和 裁 剪 方 式 开 始 发 生 变 化, 为 现 代 服装的产生奠定基础。 2. 衣袖的整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