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间女袄的衣袖形制与结构研究_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相关馆藏为例
近代民间服饰门襟形式研究与裁剪工艺复原
第 30 卷
27
图 7 大襟右衽里襟测量 Fig.7 Mesurement of right side opening under fly
3.2.3 大襟右衽与里襟的裁剪工艺复原 (1)沿着前中线从下摆剪到领圈处,这样前片就
会变成 2 片,其中右前片变为里襟部分. (2)用熨斗和手用力从侧缝处向前中线处拔出 1
图 2 大襟左衽测量 Fig.2 Measurement of left side opening
原因只能说明是当时的裁缝出于面料的节约意识所 形成的. 里襟长度为 39 cm;里襟上部分完全按照开襟 款式线结构来定;侧缝处长度为 25 cm;拼接处的宽度 分别为 11、15 cm,长度为 26 cm. 如图 3 所示.
纽扣偏在一侧,从左到右盖住底襟,多用于汉族服装; 左衽是指衣襟由右向左掩. 此种形式在北方游牧民族 的中系连,多用于衫、褂等服.
一字襟指服饰前片在胸部上方横开,外观呈“一” 字形. 这种开襟方式常见于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坎肩上.
双襟是大襟右衽的一种变形,它有 2 种做法:一 种是在前衣片上两边都挖剪开襟,然后把其中一个襟 缝合;另一种是并不挖剪,只是用花边等装饰材料做 出与大襟右衽相对称的一个假襟. 无论哪一种做法, 真正起到开合作用的还是右侧门襟,其对称的假襟往 往是因为美观的需要而存在.
衽第 1 个转折点 A;从前颈点开始垂直向下 11.5 cm, 然后水平向右 15 cm 为第 2 个转折点 B;从前颈点开 始垂直向下 15.5 cm,然后水平向右 23 cm 为第 3 个转 折点 C. 最后将前颈点与 A 点用直线连接,A 点与 B、C 点用圆顺曲线连接就形成了左衽结构线. 如图 2 所示.
旗袍
1
0
民国时期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袖造型艺术研究
民国时期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袖造型艺术研究宋雪;崔荣荣【摘要】文章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袖为研究切入点,以民国时期的画报照片和文字记载为线索,同时辅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倒大袖上衣的衣袖测量数据,从衣袖长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袖口袖窿围度的变化和长度围度两者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倒大袖造型的变化规律及其艺术内涵。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verted slee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es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By reviewing the photographs in the illustrated magazine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1-1949) and related written records, an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inverted sleeves from the Museum of Folk Costumes of Jiangnan Univers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of the shape of the inverted sleeves and its artistic connotation by discussing the change of the sleeve length and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the change of the circumference at cuff and armhol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ngth and circumference.【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129-131)【关键词】倒大袖上衣;袖长;袖围;造型艺术【作者】宋雪;崔荣荣【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71720世纪20年代初期,倒大袖上衣搭配长裙是当时女性主流的穿衣风格样式,率先穿着该服装风格的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她们衣着高立领袄衫搭配黑色长裙,无繁复的纹绣与装饰,素雅且端庄。
近代齐鲁地区民间女袄的文化特征及应用
47近代齐鲁地区民间女袄的文化特征及应用*孙宁宁,彭 蕊(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及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泰安服饰文化研究中心的藏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女袄的文化特征,通过对近代齐鲁地区民间女袄的形制及装饰手法深入研究与分析,袄的形制变化除基本款式造型外,在着装效果上也有各自特点。
装饰手法主要以刺绣为主,刺绣纹样则以植物、动物纹样较多。
并将女袄各部位特征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进行了设计拓展及应用。
由此可见,近代齐鲁地区民间女袄是集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是实用功能性与民俗文化性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同时对现代服装设计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近代;女袄;文化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9.01.0171 概述齐鲁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经历近代政治格局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民俗风俗甚至是社会制度都受到了强烈冲击,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的民间服饰文化,近代齐鲁地区的民间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服饰形态及种类众多,包括袍、袄、衫、裙、云肩等大类,也有如虎头鞋、荷包、鞋垫等服饰品,它们各有特色。
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妇女普遍着袄,发展到晚清时期袄的形制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清朝末期,袄的形制以立领、连肩袖、大襟右衽、开衩摆为基础特征。
20世纪初,男袄以对襟式为主,女袄则采用大襟右衽、偏襟、琵琶襟、对襟为主,领、袖、衣摆也随之有相应变化。
20世纪20年代初,受西风东渐影响,出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上衣形式,因其特殊袖形,被称为“倒大袖”,同时,也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西式袄。
冬季袄一般都比较厚,多纳有棉絮,俗称“老棉袄”。
2 齐鲁地区民间女袄的形制2.1 从衣身的宽松程度来看女袄的基本款式可以分为:第一类宽松式。
近代汉族女上衣的镶拼形式与结构分析
近代汉族女上衣的镶拼形式与结构分析王艳香;崔荣荣【摘要】以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近代汉族女上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女上衣中的镶拼形式及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及对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以近代汉族女上衣中“镶拼”的方式、形状、色质等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研究近代汉族女上衣结构与镶拼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特征.结果表明:镶拼结构是以服装廓形为基础,灵活多变;边缘部位的镶拼体现了“十字型,整一性”的原则;镶拼结构在审美和服用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4【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近代;汉族女上衣;镶拼;形式;结构【作者】王艳香;崔荣荣【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71镶拼的装饰工艺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应用十分普遍,表现为不同材质、不同颜色或不同纹理的面料进行拼接。
近代汉族女上衣镶拼工艺颇为繁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本研究从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具有镶拼结构的女上衣实物中随机选取了110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袄、褂、衫、袍和马甲,对其镶拼的方式、形状、色质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镶拼结构集中分布的位置,及镶拼女上衣结构实例,从中总结出近代汉族女上衣结构与镶拼结构之间的关联性。
近代汉族女上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女性上衣。
女性上衣为大襟右衽袄,元宝领、袖上绣花的宽袖上衣,中老年妇女大都是带延襟的褂子,农村妇女夏穿蓝土布、印花土布、土织花布便褂,冬着棉袄、棉袍、皮袍,春秋穿夹袍,夏着小布衫。
[1]女上衣作为近代汉族女士普遍穿着的服饰,其形式主要以袄、褂、衫、袍为主,这些品类的服装基本包含了镶拼的各种方式、形状及色质特征。
民间纺织品上文字图案的研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为例
历史与文化DOI:10.3969/j.issn.1001 ̄7003.2019.02.015民间纺织品上文字图案的研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为例孙㊀晔(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ꎬ江苏南通226019)摘要:文字图案作为图案的重要类别被广泛地运用在民间纺织品上ꎬ它具有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作用ꎬ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民间装饰艺术形式ꎬ在满足视觉审美和精神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ꎮ文章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民间纺织品上文字图案的研究与分析ꎬ从民间纺织品上文字图案的内容和造型形式作为切入点ꎬ论述了文字图案中蕴含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ꎬ并进一步分析了染织工艺对文字图案造型形式的影响ꎮ民间纺织品文字图案作为传统文化㊁时代精神及个人情感的载体ꎬ其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多样的视觉形式ꎮ关键词:民间ꎻ纺织品ꎻ文字图案ꎻ工艺ꎻ功用中图分类号:TS941.1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7003(2019)02 ̄0090 ̄06㊀㊀㊀引用页码:021303Researchonchinesecharactersdesignonfolkfextiles:casestudyoffolkcostumemuseumofJiangnanUniversitySUNYe(TextileandGarmentCollegeꎬNantongUniversityꎬNantong226019ꎬChina)Abstract:Chinesecharacterdesigniswidelyusedinfolktextilesasanimportanttypeofpatternsꎬhasthefunctionofrecordingandconveyingmessagesꎬisafolkdecorationartformthatisnotlimitedtotimeandspaceꎬ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satisfyingvisualaestheticandspiritualneeds.ThisstudyꎬstartingfromcontentsanddesignformsofChinesecharacterpatternsonfolktextilesꎬdiscussedtheunderlyingtraditionalconceptsandmodeofthinkingconveyingbytheChinesecharactersdesignbasedonresearchesandanalysesofChinesecharacterdesignonfolktextilescollectedintheFolkCostumeMuseumofJiangnanUniversityꎬandfurtherelaboratedtheinfluenceofdyeingandweavingprocessondesignformsofChinesecharacterpatterns.Chinesecharacterdesignonfolktextilesꎬasthecarrieroftraditionalcultureꎬzeitgeistꎬandpersonalemotionꎬhasrichspiritualconnotationandisdiversifiedinvisualform.Keywords:folkꎻtextileꎻChinesecharacterdesignꎻprocessꎻfunction收稿日期:2018 ̄03 ̄15ꎻ修回日期:2018 ̄12 ̄24作者简介:孙晔(1970)ꎬ女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服饰文化的研究ꎮ㊀㊀文字是 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ꎬ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ꎬ对人类的文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1]ꎮ中华民族的文字ꎬ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ꎬ它不仅在记录和交流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ꎬ而且在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书法艺术ꎮ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装饰领域的文字ꎬ指以装饰为目的文字再设计ꎬ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运用到被装饰物上ꎮ文字图案是纺织品图案的一个重要类别ꎮ文字在纺织品上的运用历史悠久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纺织品上就有文字的装饰ꎮ文字图案发展至今ꎬ已形成了内容丰富㊁形式多样的文字图案体系ꎮ本文研究的民间纺织品主要是指民间生产并满足百姓生活所需的纺织品ꎬ是相对于官营织造㊁宫廷专用的纺织品而言的ꎬ也区别于现代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纺织品ꎮ文中所有的图例都来源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藏品ꎬ主要以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民间纺织用品为论据ꎬ也有少量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间纺织用品ꎮ通过对这些藏品上文字图案的系统整理与分析ꎬ论证装饰领域中的文字图案在文化传承中的功用ꎮ1㊀民间纺织品上文字图案的内容1.1㊀吉祥类的文字吉祥的文字是文字图案的重要内容ꎬ 大多为表达美好愿望的吉祥用语 [2]ꎬ比如福㊁禄㊁寿㊁喜㊁吉等作为装饰纹样的运用ꎮ 图必有意ꎬ意必吉祥 ꎬ吉祥寓意是中国纹样的一大特色ꎬ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的自然物象ꎬ通过各种联想ꎬ都可以赋予吉祥的含义ꎮ文字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ꎬ本身就是有意义的ꎬ把文字作为图案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ꎮ吉祥文字的运用可以是单个字ꎬ也可以是词组ꎬ如图1中 金鱼(玉)满堂福 鸳鸯福禄喜 福如东海 天赐麟儿 长命百岁 ꎮ吉祥文字在民间纺织用品上随处可见ꎬ还有 福寿双全 长命富贵 百年好合 等ꎬ都是民间纺织品中最常见的文字内容ꎬ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ꎮ图1㊀吉祥类文字Fig.1㊀Chinesecharactersofauspiciousmeaning1.2㊀抒情类的文字在民间纺织品文字的装饰中ꎬ抒情的诗句占有相当的比例ꎬ这类文字散发着烂漫的气息ꎬ如图2中 待到山花烂漫时 南华秋水ꎬ北苑春山 短笛无腔信口吹 明月松间照ꎬ清泉石上流 梅花时到自然香 等ꎮ有的还配上风景ꎬ犹如一幅国画小品ꎬ很有中国文人画的气息ꎬ是一种情感的表达ꎮ图2㊀抒情类文字Fig.2㊀LyricalChinesecharacters1.3㊀教化类的文字这一类文字图案带有明显的劝世㊁教化的目的ꎮ如图3中的 闻善则拜ꎬ非礼勿听 尊节俭ꎬ尚道德 等ꎬ以直白的文字作为装饰纹样的主题ꎬ使文字成为视觉形式的说教方式ꎮ尤其 闻善则拜ꎬ非礼勿听 作为枕顶上的装饰ꎬ恰到好处ꎮ每天枕在耳朵下ꎬ是对自我的一种提醒ꎬ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ꎮ岁寒三友 松㊁竹㊁梅 傲霜耐寒ꎬ隐喻了对人格道德修养的追求ꎬ刺绣在荷包上ꎬ也是自我人格的反映ꎮ另外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ꎬ出现的集体意识的标语 严肃活泼ꎬ团结紧张 移风易俗ꎬ破旧立新 等在枕顶上的运用ꎬ也不能不算是一种宣传㊁教化的方式ꎮ图3㊀教化类文字Fig.3㊀EnlighteningChinesecharacters1.4㊀标识类的文字这类图案主要是用来说明装饰纹样的内容ꎮ民间图案有些造型有特别意向ꎬ制作的人为了说明图像的内容而配上文字ꎬ文字既是装饰纹样的一部分ꎬ又是装饰纹样内容的解说ꎮ如图4中老虎额头上的图4㊀标识类文字Fig.4㊀Chinesecharactersforidentifying王 字ꎬ如果没有 王 就不是虎了ꎬ 王 字在图案中成为老虎的重要标识ꎮ另外ꎬ戏剧故事为题材的图案中也常会配上文字来说明图案的主题ꎬ如图4中 老杨山夺帅印 标注了图案讲述的故事ꎬ观者也就知道了图案中人物的来源ꎮ2㊀民间纺织品文字图案的造型2.1㊀自由手写体民间纺织品文字的造型有的非常随意ꎬ制作的人很多还不识字ꎬ依葫芦画瓢ꎬ歪歪扭扭也是常有的事ꎬ有时会漏笔画或多笔画ꎬ有时还会把字描反了ꎮ无论是笔画有瑕疵ꎬ还是文字反了ꎬ但都还能认得出来ꎬ意思到了ꎬ不影响内容的表达ꎬ 显然这里的欣赏已超出了所绣形象的美感范畴 [3]ꎬ体现了民间图案率真主观的特征ꎮ这类文字造型在民间刺绣纹样中尤为常见ꎬ如图5中的 红心向党ꎮ图5㊀手写体与书法体Fig.5㊀HandwritingandcalligraphystyleofChinesecharacters2.2㊀书法字体书法被认为是 漂亮的书写 [4]ꎮ汉字的书法字体从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ꎬ从楷书 行书 行草 草书 狂草ꎬ一直在变化中ꎮ 书法之为书法ꎬ在服从字形的识别功能时ꎬ还有着装饰功能ꎮ从识别功能走向装饰功能ꎬ是字形的装饰性ꎮ [5]书法字体的这种装饰性ꎬ正是文字图案所需要的ꎬ文字图案中书法字体的运用也就顺理成章了ꎮ如民间的百寿图ꎬ寿有百体ꎬ无一雷同ꎮ图5中就是一对枕顶上装饰的书法字体ꎮ2.3㊀创意造型前面两种文字图案的造型受到文字本身的结构形式影响较大ꎬ与平时书写的文字形式还是很接近的ꎬ有的就是书法体直接运用ꎬ只是排列上受到图案空间布局的制约ꎮ创意造型的文字是纺织品文字图案中最有趣的ꎬ也是最能体现文字图案化特色的ꎬ是主观理念对文字的视觉形式的改造ꎬ但又不失文字本身的内涵ꎬ甚至丰富了文字本身的意义ꎮ虽然有的字变化得已经是字非字ꎬ如 喜喜 ꎬ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汉字ꎬ字典里也没有ꎬ但却无人不识ꎬ被公认且被广泛运用ꎮ这也是文字图案的美妙之处ꎬ而且汉字的变化也是有一定规律的ꎮ2.3.1㊀规则化的造型方㊁圆是吉祥图案基本的结构形式ꎮ [6]方㊁圆的造型ꎬ以及方圆基础上发展来的对称的结构是文字图案化的常见形式ꎬ尤其在单个字的造型中ꎮ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天拜地的习惯ꎬ对方㊁圆的执着自有它深厚的意识根源ꎮ 天道圆ꎬ地道方ꎬ圣王法之ꎬ所以立上下ꎮ [7]方圆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人 天圆地方 的思想ꎮ道家认为 天圆 是讲心性上要圆融通达ꎬ代表运动变化ꎻ 地方 是讲事理上要严谨规矩ꎬ代表静止收敛ꎮ 圆 ꎬ又有圆满㊁完美的寓意ꎬ象征着周而复始㊁无始无终的至善至美ꎬ所以民间纺织品图案中团喜㊁团寿㊁团福的造型很常见ꎬ象征吉祥如意㊁一团和气ꎮ常说的 好事成双 成双成对 ꎬ在图案的形式上这种观念就表现为对称ꎮ对称是一种心理需求ꎬ也是视觉上的需要ꎬ对称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与稳定ꎮ对称形式的视觉美感源于对自然物象对称结构的习惯认知ꎬ在视觉审美的意识里是潜移默化形成的ꎬ并且是根深蒂固的ꎬ在传统文化里ꎬ又赋予了 成双成对 的美好寓意ꎬ所以 喜 要双喜ꎮ还有 寿 ꎬ其图案形式通常也是用对称的ꎮ图6中的文字只是在民间纺织品上截取来的小部分ꎬ足以看出对称形式的运用广泛ꎮ其中圆形 寿 字有左右对称的ꎬ也有左右㊁上下都对称的ꎬ虽各有不同ꎬ但都能被认知ꎮ图6㊀创意造型的汉字Fig.6㊀CreativestyleofChinesecharacters2.3.2㊀组合的造型传统纺织品文字图案的设计常常也会与吉祥符号㊁文字等组合造型ꎬ创造出一个新的图案文字ꎬ这个图案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ꎮ其中ꎬ 寿 字的图案化表现最具创造力ꎬ长期的积累ꎬ使其已演变成似字非字的寓意明确的符号化形式ꎮ 寿 字图案中会融入一些吉祥寓意的符号与文字ꎬ如与 卍 卐 吉 ꎬ以及双 吉 王 等的组合(图6)ꎻ还有与太极图的组合ꎬ形成了相似而又不同的各种 寿 的造型ꎬ也使 寿 字图案的吉祥寓意更加丰满ꎮ另外ꎬ寿字还可以与其他物象组合ꎬ形成固定搭配来表达吉祥的寓意ꎬ如 五福捧寿 就是五只蝙蝠与寿字的组合ꎮ另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字是 喜 字ꎬ其造型也是很有特色的ꎬ双喜是最常见的组合ꎬ也有三喜的ꎬ也会把 卍 卐 组织到喜字的结构中的ꎬ如图6中的 喜 ꎮ关于卍字ꎬ佛经上多有提及ꎬ«楞严经»上说 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 ꎮ卍字是 汇集吉祥万德之表征 [8]ꎬ有吉祥㊁圆满的寓意ꎮ民间运用的卍字符号ꎬ没有顺时针㊁逆时针的区别ꎬ意思是一样的ꎬ这大概也是图案对称结构的需要ꎮ2.3.3㊀联想的造型文字是有意义的ꎬ由文字产生联想ꎬ再把联想的物象与文字组合ꎬ物象与字的形和意融为一体ꎬ是字中有物ꎬ物中有字的一种形式ꎬ这种文字似画一样美ꎮ如图7中 寿 字与桃的结合ꎻ 鸳鸯 与花朵的搭配ꎬ加上丰富的色彩变化ꎬ使文字图案看起来既像字又像画ꎮ图7中的 喜 ꎬ是一个独 喜 ꎬ这种运用是不多见的ꎬ这可能与空间的局限有关ꎬ也可能是造型的需要ꎬ把喜配上一对翅膀ꎬ使文字变成一个蝴蝶的造型ꎬ这种联想的思维充满了趣味性ꎮ图7㊀联想造型的汉字Fig.7㊀AssociativestyleofChinesecharacters3㊀民间染织工艺对文字图案形式的影响民间纺织品中文字图案的丰富形式与表现的工艺是分不开的ꎮ有的文字形式甚至是工艺决定的ꎬ如图7中的 寿 鸳鸯 的联想造型ꎬ如此丰富的色彩搭配ꎬ非刺绣不能实现ꎮ有的工艺对文字造型的结构要求高ꎬ有的几乎没有要求ꎬ随性表现ꎬ不同的工艺造就的文字图案风格就不同ꎮ3.1㊀织造工艺织造工艺是通过经纬纱线组织变化形成花纹的ꎮ织造工艺表现的文字图案造型规矩严谨ꎬ所以以规则的符号化的文字居多ꎬ常见的有 福㊁禄㊁寿㊁喜㊁吉 等传统吉祥字样ꎮ3.2㊀印染工艺印染工艺是指用印花的方式表现的文字图案ꎮ民间常见的蓝印花布㊁彩印花布㊁夹缬蓝印花布中文字图案造型形式多样ꎮ印染的文字图案相对比较规矩ꎬ是事先画好纹样再刻板印花的ꎬ花版设计本身就很严谨ꎬ尤其是那些代代相传的花版ꎬ其纹样造型和结构布局都是相当完美的ꎬ其文字的造型形式也是相当成熟ꎮ3.3㊀刺绣㊁贴布工艺刺绣工艺是通过一针一线的缝制来表现图案的ꎻ贴布工艺是用零碎的小布头ꎬ根据图案造型需要剪裁缝制来表现图案的ꎮ就工艺来说ꎬ这类工艺对图案的造型㊁色彩没有特别的要求ꎬ因受到线材和布头的色彩ꎬ以及布头的形状大小的制约ꎬ需要随机而为的主观处理ꎬ所以刺绣㊁贴布表现的文字图案在造型与色彩的运用上是最富有变化的ꎮ刺绣㊁缝纫是传统社会中女子必须掌握的女红ꎬ从闺阁小姐到农村妇女都会刺绣ꎬ因刺绣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ꎬ审美不同ꎬ对文字理解不同ꎬ创造的文字图案也就不同ꎮ3.4㊀手㊀绘直接用染料将文字书写或涂绘在纺织品上的手法ꎬ这种手法是最快捷的手法ꎮ从馆藏实物的量来看ꎬ这不是常用的手法ꎬ这可能与广大农村妇女不会书写有关ꎮ这种手法常见于枕顶㊁荷包等小件纺织品的装饰ꎮ4㊀民间纺织品文字图案的功用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ꎬ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际功用ꎮ文字图案作为装饰形象ꎬ它既发挥着装饰功能ꎬ也发挥着文字本身所具备的功用ꎮ4.1㊀传统文化的传承4.1.1㊀传统吉祥观念的传承«庄子 人间世»: 虚室生白ꎬ吉祥止止ꎻ «成玄英 疏»: 吉者福善之事ꎬ祥者嘉庆之徵ꎮ [9]民间对吉祥的重视ꎬ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语言中ꎬ而且 将其图绘成形ꎬ广泛用于人生礼仪和喜庆节日中ꎬ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10]1ꎮ文字图案的吉祥寓意主要表现为对吉祥内容文字的选择与运用ꎬ以及造型上圆形和对称结构的设计ꎮ这些充满吉祥寓意的文字图案ꎬ是吉祥观念传承的一种方式ꎮ4.1.2㊀传统文化中人生观㊁价值观的传承过去女子读书的少ꎬ尤其是农村的女子ꎬ她们虽然不识字ꎬ但还是要在纺织品装饰中大量的运用文字ꎬ即便是写错㊁描反也不在乎ꎬ这是对文化的一种向往ꎮ 古人对于艺术ꎬ强调 成教化ꎬ助伦理 的作用ꎬ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同娱乐结合起来ꎻ即使几岁的童稚和不识字的老妪ꎬ在传统的大文化氛围中也会受到熏陶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ꎮ [10]117装饰艺术领域中的文字图案是视觉美感的需要ꎬ也是传承人生观㊁价值观的一种方式ꎬ它既是理想的教化ꎬ又是现实的指南ꎬ把人生的理想追求㊁做人的价值㊁准则都变成耳熟能详且精练的文字装饰在纺织用品上ꎬ并且代代相承ꎮ4.1.3㊀传统装饰思维方式的传承装饰的思维是高级的思维ꎬ装饰领域的文字设计也不是简单对文字的描与写ꎬ它是根据材料㊁工艺ꎬ以及审美㊁情感的需求而做的文字再设计ꎮ联想㊁象征的装饰思维及追求意象的思维ꎬ在文字图案的设计中被广泛运用ꎮ因为这种思维才创造了那么多是字非字又被广泛接受的文字图案ꎬ使这种思维具有了广泛的民间基础ꎬ所以对民间纺织品的文字图案不纠错ꎬ意思像㊁形式美就好ꎮ4.2㊀时代精神的反映民间艺术自身又有应变涵化整合的机制ꎬ对于时代物质生活的变化ꎬ审美意识的变化ꎬ和来自自身以外文化的影响ꎬ它都通过自然的调节整合来丰富发展自己ꎮ [11]所以文字图案在纺织品中的运用不仅有传承ꎬ还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ꎬ比如前面的 红心向党 移风易俗ꎬ破旧立新 等ꎮ4.3㊀个体情感的表达民间的纺织品是生活用品ꎬ有的是很私人的用品ꎬ所以在文字图案的运用上除了表达传统的思想㊁时代的精神ꎬ还有个人情感的表达ꎮ这部分的内容多少也受到集体意识价值观的影响ꎬ但又有鲜明的个体特征ꎬ比如抒情类的诗词的图案化表现ꎬ都是个人情感的抒发ꎮ5㊀结㊀语文字是语言的图像与符号ꎬ文字图案是以装饰为目的文字再设计ꎮ民间纺织用品上的文字图案具有文字本身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作用ꎬ也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装饰艺术形式ꎮ民间纺织用品文字图案的内容与造型体现了丰富的精神内涵ꎬ其多样的视觉形式受到传统染织工艺的影响ꎮ作为民间承载祈福纳吉愿望㊁反映时代精神及个人情感的载体ꎬ文字图案将在纺织品图案中继续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ꎮ参考文献:[1]夏征农.辞海[M].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ꎬ2000:4365.XIAZhengnong.Cihai[M].Theeditioninreducedformatin1999.Shanghai:ShanghaiLexicographicPublishingHouseꎬ2000:4365.[2]李非非ꎬ崔荣荣.近代民间服饰中 文字 的艺术解析[J].纺织学报ꎬ2013ꎬ34(9):122.LIFeifeiꎬCUIRongrong.Character artisticexplorationoffolkcostumeinneotericChina[J].JournalofTextileRescarchꎬ2013ꎬ34(9):122.[3]王秀丽ꎬ张竞琼.改革开放前后齐鲁地区绣花鞋垫图案造型比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ꎬ2012ꎬ25(5):36.WANGXiuliꎬZHANGJingqiong.ResearchondifferencedesignmodelingofembroideredinsolesbeforeandafterroformingandopeninginQiluregion[J].JournalofWuhanTextileUniversityꎬ2012ꎬ25(5):36.[4]戴维 朱里.什么是文字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ꎬ2007:25.DVIDJury.WhatisTypoGraphy?[M].Beijing:ChinaYouthPressꎬ2007:25.[5]夏可君.书写的逸乐[M].北京:昆仑出版社ꎬ2013:150.XIAKejun.TheHappinessofWriting[M].Beijing:KunlunPublishingHouseꎬ2013:150.[6]肖德荣ꎬ张旭ꎬ肖优.明式家具中吉祥文字图案特征及文化传承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ꎬ2012(12):95.XIAODerongꎬZHANGXuꎬXIAOYou.ResearchonpatternfeatureandcultureinheritanceinMing ̄Stylefurnitureauspiciouswords[J].Furniture&InteriorDesignꎬ2012(12):95.[7]吕不韦.吕氏春秋[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ꎬ2004:26.LÜBuwei.Lü SpringandAutumnAnnals[M].Huhhot:DistancePublishingHouseꎬ2004:26.[8]慈庄法师.法相:进入佛教堂奥之钥[M].北京:东方出版社ꎬ2016:230.CizhuangMaster.Dharma ̄Laksana:TheKeytoEntertheBuddhism[M].Beijin:OrientalPressꎬ2016:230. [9]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ꎬ2013:139 ̄140.GUOQingfan.ZhuangziSetInterpretation[M].Beijing:ZhonghuaPublishingHouseꎬ2013:139 ̄140.[10]张道一.吉祥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ꎬ2011.ZHANGDaoyi.AuspiciousCultureTheory[M].Chongqing:ChongqingUniversityPublishingHouseꎬ2011.[11]杨学芹ꎬ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ꎬ1994:3.YANGXueqinꎬANQi.IntroductiontoFolkArt[M].Beijing:BeijingIndustrialartPublishinghouseꎬ1994:3.。
近代童袄褂的形制及结构特征
第31卷 第3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V ol.31 No.32018年06月 J O U R N A L O F W U H A N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 20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 荣,张竞琼*“”“”TS941.2A 2095-414X(2018)03-0064-07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渐行渐入,我国的服装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呈现出“中西并行”“新旧杂存”的特点。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于成人服装,也体现于儿童服装。
研究近代童袄褂的形制及结构特征对研究近代童装服饰文化和我国童装的发展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儿童袄褂展开讨论。
袄,即缀有衬里的上衣,长度介乎袍襦之间[1]。
褂,即对襟之衣[1]。
主要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和东华大学中国服饰博物馆馆藏实物为例,采用实物测量、观察、分析的方式,对近代童袄褂的分类、形制、结构及细部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在近代社会以前的漫长历史中,中西方在类似发展阶段的时间上存在巨大的先后差异,历史似乎并没有给中西方服饰之间留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就是说,中国服饰长期以来一直沉浸在一种“一元”的即以纵向传承为主体的演化模式中[2]。
直到清末民初,中西方文化开始接触,传统中式童装开始吸收西方服饰元素,形制逐渐发生变化,既保留了中式传统童袄褂,又催生了中西合璧式童袄褂。
这两种形制之间并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且交叉和平行存在”的关系[3]。
这一切可以从博物馆、近代画报和月份牌(选自《大共和星期画报》1913年第20期)中找到依据。
如图1中的幼童和女童都穿着中国传统袄,而男童则穿中西合璧衣褂。
(选自《大共和星期画报》1913年第20期)第3期 李荣,等:近代童袄褂的形制及结构特征651.1.1 汉式近代童袄依然保留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形制,即“前开包裹式”的基本造型:前开襟,交领或直领,连袖,接袖,衣身两侧开衩,大襟闭合处常用绳带系结。
近代马面裙形制类型与演变的实例分析
近代马面裙形制类型与演变的实例分析王懿;张竞琼【摘要】通过对我国近代马面裙的实物分析,研究马面裙的测量数据,以展现该时期马面裙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艺风堂博物馆中的馆藏马面裙为基础,剖析了民国时期鱼鳞百褶裙、凤尾裙、襕干裙等的形制结构及工艺方法.论述了我国裙装由包含大量褶裥的离体式廓形发展至包含少量省褶的合体式廓形、由繁缛的多片式裙装版型发展至简洁的四片式裙装版型、由二维至三维的裁剪方式的变化脉络.通过对鱼鳞百褶裙、襕干裙、凤尾裙及合拢的裙进行实物研究,对其形制结构进行了分析,逐步剖析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传统马面裙形制结构变迁的过程.【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6页(P110-115)【关键词】马面裙;鱼鳞百褶裙;襕干裙;凤尾裙;形制演变【作者】王懿;张竞琼【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71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
连接群幅也”。
[1]裙为我国下裳的主要形制。
马面裙是在传统“围裙”的基础上,加上裙门、褶裥、襕干、刺绣等结构工艺及装饰变化而成,并在近代发展成熟和完善。
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马面裙呈现围式造型,展开为长方形或梯形,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平面造型相吻合[2],另一些学者论述了裙装由晚清时期的两片围系之裙发展到一片制围系,再逐渐演变至民国时期的一件制套穿方式的演变[3]。
研究者大都只就某个时期的裙装进行分析研究,或是专门研究裙装的制式、款式、色彩、纹样等。
本文根据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下文简称为江大馆)和上海艺风堂博物馆(下文简称为艺风堂)馆藏的裙装传世实物,重点研究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马面裙的裁剪结构和形制特点。
1 马面裙的类型与特征1.1 马面裙的界定马面裙是在传统“围裙”的基础上,加上裙门、褶裥、襕干、刺绣等结构工艺及装饰变化而成,并在近代发展成熟和完善,裙子两侧是折裥,中间有一部分是光面,俗称“马面”。
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制作工艺
势
—— — — ’ 广 B
址
N ‘ 7 T
M
‘
里料 : 布类 的粗 平布 、 棉 府绸 等 , 丝类 的电力纺 、 塔 夫绸 等 , 毛织 品类 的驼绒等 。 衬料 : 以纱 布 为主 。用 浆 糊将 纱 布与 面 料 黏 在 起, 使服 装具 有平 伏 、 括 的外 型 , 时也 易 于 制 挺 同
近 代 江 南地 区 民间大襟 祆 制作 工艺
陈 道 玲 ,张 竞 琼
( 南 大 学 纺 织 服装 学 院 , 苏 无 锡 江 江 242) 1 12
摘
要
对 近 代 江 南 地 区 民 间大 襟袄 的制 作 工 艺 进 行 了研 究 分 析 。通 过 对 江南 地 区 民 间 服 饰 工 艺 传 人 的 调 研 , 对
s c s atr m a i g, c tig o o y n se v s c la o nig, s wi g, pa t a pli g, su u h a p te n kn u t f b d a d le e , olr pe n n e n se p y n tf p d i g, b t n a dn ut m a i g, ec Al he e t p a e e o d d, smu a e a d a ay e o kn t. l t s se s r r c r e i l td n n lz d. Th un q e e iu
1 用 料 及 工 具
近 代 江南 地 区 大 襟 袄 的 主 要 制 作 材 料 包 括 面 料 、 料 、 料 、 充料 、 里 衬 填 浆糊 、 缝线 等 。
收 稿 日期 :0 1— 5— 4 21 0 0
修 回 日期 :0 1— 8—1 21 0 4
近现代大襟女祅的造型研究
近现代大襟女祅的造型研究是对近代中国女性服饰的一次探索和回顾。
近现代大襟女祅是指近代中国女性所穿的一种传统服饰,其特点是衣领和衣襟宽大,衣袖宽松且垂至地面。
在研究中,我们着重探讨了大襟女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据考证,大襟女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但在清代才逐渐流行起来。
清代的大襟女祅以其宽大的衣领和衣襟设计,展现了女性的高贵和典雅。
这一时期的大襟女祅通常由绢、纱等轻薄的面料制成,颜色以素雅为主,注重展现女性柔美的线条。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襟女祅逐渐与西方服饰相融合,融入了西方的剪裁和设计理念。
近代大襟女祅的造型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长袍式样,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和装饰。
例如,在大襟的衣襟上增加了刺绣、褶皱等元素,使整体造型更加丰富多变。
大襟女祅的造型演变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和女性地位的变化。
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大襟女祅的设计更多地追求庄重和端庄。
而到了近代,女性开始追求独立和自由,大襟女祅的设计也开始注重舒适性和时尚感。
此外,大襟女祅的造型也受到了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大襟女祅在颜色、图案和绣饰上都有独特的风格。
这些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近现代大襟女祅的造型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大襟女祅的演变和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审美观念、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的变迁。
同时,这也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总之,近现代大襟女祅的造型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价值的工作。
通过对大襟女祅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近代对襟女褂形制与裁剪技艺研究
近代对襟女褂形制与裁剪技艺研究陈道玲;程朋朋【摘要】为研究近代对襟女褂的形制和裁剪技艺,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王金华收藏的近代对襟女褂实物及实物图像的观察、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对相关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人的走访,得出近代对襟女褂形制在保持传统平面性的基础上,衣身整体造型是由宽松走向合体,并出现西式服饰特点如戗驳领、肩线下倾、窄袖收腰等形制;对襟女褂在保持传统的"平面裁剪"特点之外,还采用了"以后定前"的折叠裁剪法和利用"拉襟"方式对前门襟留缝份、加放量、做撇胸和使肩线后移的裁剪特点,同时这也说明了在近代这一特殊时期,人们正在利用自己的智慧使得传统服饰变得适体.【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近代;民间;对襟女褂;形制;裁剪技艺【作者】陈道玲;程朋朋【作者单位】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12襟,是指用来打开或关闭衣服的部位,跟“衽”的意思相同[1]。
对襟是指开启交合的部位在衣片前中心线处,左右两边衣片相互对开,作为传统服饰门襟形式之一,常见于衫、褂中[2]。
目前,许多学者主要从民俗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传统服饰的研究,可是对近代民间对襟服饰传统制作工艺方面的研究有所不足,所以笔者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馆藏和民间收藏家王金华收藏的总计613件女上衣中的90件近代对襟女褂实物图像的观察、测量数据的整理、相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走访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近代对襟女褂的形制和裁剪技艺展开了系统研究,这对民间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研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饰为例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研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饰为例摘要:蝴蝶纹样是汉族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常用于女性服饰中。
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民间服饰为例,对蝴蝶纹样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服饰中蝴蝶纹样的特点、意义与传承。
关键词:汉族民间服饰;蝴蝶纹样;传承一、蝴蝶纹样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应用蝴蝶纹样是一种经典的汉族传统纹样,在近代民间服饰中广泛应用。
该纹样通常描绘蝴蝶的图案,结构简单而优美,寓意吉祥吉利,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珍品之一。
据了解,蝴蝶纹样最早出现在唐代,其原始形态是带着翅膀的昆虫。
后来,随着时代的演变,蝴蝶纹样开始加入更多的艺术元素,例如花卉、云纹等。
在近代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女性服饰中,如褂子、袍子、裙子等等。
蝴蝶纹样不仅可以增加服饰的美观程度,还寓意着女性的柔美、优雅和温婉。
二、不同类型服饰中蝴蝶纹样的特点与意义1.民间褂子民间褂子是一种象征民间风情的传统服饰,常常出现在戏曲中。
褂子的底色常常是黑色或深蓝色,蝴蝶纹样则以白色或红色为主,图案大小适宜。
在民间褂子中,蝴蝶纹样代表温柔与美好,也寓意着家庭的和美。
褂子是层次分明、对称美观的民族风格之一,因此,蝴蝶纹样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褂子中,使其更加美好、温馨。
2.绸缎袍子绸缎袍子是中国传统正式礼服之一。
在民间,尤其是富裕家庭,绸缎袍子也经常用于重要场合,如婚礼等。
袍子的底色一般是红色或其他明亮的颜色,蝴蝶纹样则常常是金黄色或银白色,图案较大。
蝴蝶纹样在绸缎袍子中代表着女性的吉祥、吉利和富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女性的吉祥寓意相符合。
由此,蝴蝶纹样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女士旗袍旗袍是中国女性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具有优美的曲线和独特的剪裁,被誉为“东方精髓”。
在女士旗袍中,蝴蝶纹样流畅而具有装饰性,以深红色为主色调,图案中加入了花卉和梅花等元素。
在旗袍中,蝴蝶纹样代表着女性的灵动、活泼和自由。
华服时课|近代汉族民间的倒大袖
华服时课|近代汉族民间的倒大袖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群体呼吁在服装上返璞归真,追求服装朴素、淡雅、清纯之风,同时受日本学生装的影响,服装开始变得简化而适体。
“年轻女学生和思想进步女士穿袄裙时不施花纹,不戴簪钗、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
” 因为此装束被当时社会视为接受新文明、新知识的象征,谓之“文明新装”。
随着新思想的传播,“倒大袖”上衣成为20世纪20年代最为盛行的一种女性服装款式。
在《时尚百年》中对“倒大袖”上衣造型和其搭配是这样描写的:“上衣为大襟紧身短袄,衣摆呈圆弧形,后来也有较多是平摆的,摆长不盖住臀,衣袖长至肘,袖口一般为七寸,为喇叭形,也称倒大袖。
裙为黑色,裙摆较大,为穿套式,长至足踝。
”其窄小的衣身和喇叭形衣袖构成了独特的服装造型,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
民国时期女性服装以“倒大袖”上衣为代表之一,而袖口大于袖窿的衣袖是该女装的标志性符号。
民国传世照片倒大袖衣袖是构成服装造型的重要组成部件,“袖,由也。
手所由出入也。
” 所指的就是服装中遮盖手臂的部分,它包裹着身体上最为灵活的肢体,所以手臂的任何动作都会牵引衣袖袖口的挥舞。
上图是一张20世纪20年代的家族合照,“倒大袖”是当时女装的标志性细节,从图片中女性的着装可以看出当时女性的穿搭涵盖了上衣下裙、上衣下裤和旗袍样式。
传统女装造型肥大且宽松,林语堂曾说:“中国服装哲学上之不同,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体型,而中装意在遮盖身体。
”这无疑道出了中国服装造型平直宽松的缘由。
直到清末,女装的衣身廓型多为宽肥且直身的方形或长方形。
到了20世纪20年代,倒大袖上衣虽继续采用了平面的直线裁剪方式,但衣身相对由阔变窄,由长变短,“似参以西洋女服之样式,衣短只二尺二三,身矮者尚不需此,袖口又大,在七寸之间,过身仍以腰为度” ,衣身裁去了宽大多余的部分,在传统的裁剪方法下衣身稍有收腰,形成了外扩的扩身弧摆、直身弧摆等样式。
20年代中国服饰的款式造型变化周锡保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衣裳的款式造型变化过程。
近代汉族女装传统滚边的分类与制作工艺
近代汉族女装传统滚边的分类与制作工艺王艳香;崔荣荣【摘要】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内收藏的女装实物资料的研究、整理,将近代汉族传统滚边装饰工艺分为单独滚边工艺和组合滚边工艺两大类别,并将典型的工艺制作步骤、针法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分别总结出单独滚边工艺、滚滚组合、滚镶组合、滚嵌组合工艺各自的缝制特点,并进一步从装饰部位、类型、面料、演变等方面总结出滚边装饰规律;从裁剪、缝制等方面总结出滚边工艺技巧.物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但信息却可以较好地保存延续.为有效地传承传统装饰工艺的精髓,对传统滚边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8(055)007【总页数】9页(P75-83)【关键词】近代;汉族女装;滚边;制作工艺;传承【作者】王艳香;崔荣荣【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3;K892.23滚边,古称“绲”或“纯”,是一种用斜丝络的窄布条把衣服某些部位的边沿包光,并以此来增加衣服美观的传统特色缝制工艺[1],是近代妇女们最常用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工艺之一。
明代杨慎《升庵经说》载“纯音衮,今云衮边”,成为对滚边最早的记载。
目前学术界,对近代女性服饰的研究仍停留在对其功能性和装饰性两方面,本文以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中具有滚边装饰的女装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滚边工艺,详细分析其制作过程。
在尽量不破坏现存实物的基础上,近距离分析滚边的工艺,着重研究已破损服装的滚边的内部结构和线迹构成。
并且对相应工艺进行复原,其复原结果与实物滚边特征吻合,反证出该工艺步骤的可行性。
1 滚边的分类滚边是服装中常用的一种装饰工艺手法,衣服的表面和反面都可以看到滚条,适合任意弧度的造型。
除了可以使衣物边缘光洁、增加服装牢度的实用功能外,还可利用不同颜色的布帛滚边起到加强装饰的作用[2],为中国服装增加独特的古老韵味。
近代女性服装袖型特征及演变规律
第2卷第2期2017年4月服装学报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V o l.2No. 2Apr. 2017近代女性服装袖型特征及演变规律梁惠娥i2,张男雨13(1.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无锡2M m)摘要:近代中国处于寻求中西交融与民族创新独立的交叉点,女性服装的潮流、款式更迭迅速。
衣袖作为服装的关键部位,其外型变化尤为丰富。
以近代政治、文化思潮与女性服装的款式流变 为背景,对我国近代女性服装的袖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探究。
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通 过对近代服饰文献资料的归纳和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部分女性服饰藏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此时期女性服装袖型简约化、和谐化、人性化的演变规律,进而展现中国近代服饰 文化背后的文明交替、美学认识与人权追求。
关键词:近代;民间女性服饰;衣袖;外部造型特征;演变规律中图分类号:TS 941.7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 -1928(2017)02 -0171 -07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Sleeves of Modern Womens ClothingLIANG Huife1’2,Z H A N G Leyu1’2(1. School of Textile a n d Clothing,Jiangnan University, W u x i 214122, C h i n a;2.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Bas e of Jiangsu P rovinc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Abstract :M o d e r n China is at the point of seeking both th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eastern cultures a n d the innovation a n d independ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 h e trends a n d styles of w o m e n s w e a r is developing rapidly. A s a n essential part of clothes,sleeves have various form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 o d e r n w o m e n clothing b y examining features a n d develo p m e n t of sleeves design und e r the b ackground of the political changes in m o d e r n china a n d the development of w o m e n s clothing styles during this period .Using the m e t h o 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 o c u m e n t s about the clothing of m o d e r n society, observes,c o m pares a n d analyzes the w o m e n s w e a r collected b y the Folk costume m u s e u m of Jiangnan University, based o n w h i c h three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leeves of w o m e n s w e a r in m o d e r n society have b e e n concluded, n a m e l y,simplification, harmonization a n d humaniz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a n d the pursuit of h u m a n right lying behind the clothing culture of m o d e r n Chinese society.Key words :m o d e r n times,folk female clothing,sleeve,external m odeling features,evolution rules相对于中国其他时期,近代处于文明过渡阶段,一个由纲常伦理到解放人性的过程。
近代民间长袍形制研究与结构复原
后 片有破 缝 ; 具有通 袖 长“ 宁长 勿短 ” 的特 点 、 里襟 与后 片为 一整 体 和 独立 里襟 的 两种 里襟 结 构设 计
方法等 。 因此 , 对近 代 民 间长袍 研 究体 系的 完善 和 对非物 质文化 遗 产的保 护和传 承 具有积极 意 义。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s h a p e o f mo d e r n f o l k r o b s ma i n l y i n c l u d e s v e r t i c a l c o l l a r ,r i g h t l a p e l ,s l e e v e o r n o s l e e v e ,w a i s t o r n o
wa i s t ,s l i t o n bo t h s i d e s,s t r a i g h t o r r o u n d p e p l um a n d t e a r o n f r o n t a nd b a c k p i e c e s .I t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l o n g s l e e v e s .Th e r e a r e t wo de s i g n me t h o ds o f un d e r ly f s t uc r t u r e —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un d e r f l y a n d b a c k p a t r a n d i n d e p e n de n t u n d e r ly f .T h e r e f o r e,t h e i mpr o v e me n t o f mo d e r n f o l k r o b e r e s e a r c h s y s t e m a nd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i n t a n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h a v e p o s i t i v e s i g n i ic f a nc e .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作者:宋雪崔荣荣来源:《丝绸》2017年第01期摘要:民国时期的女装形制多样且富有特色,而女性倒大袖上衣则是20世纪20年代女装的标志性符号。
倒大袖上衣以其喇叭形衣袖和窄小的衣身构成了其独特的服装造型,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资料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倒大袖上衣实物,通过实物测量数据将衣身造型分类整理,分析其衣身由直到曲、由宽至窄的造型特点及变化规律,同时绘制其结构图来研究倒大袖上衣衣身与衣袖间的造型关系,展现其在衣身造型较传统女上衣变短窄的同时也符合于传统服装和谐有序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结构;艺术审美中图分类号: TS941.717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17)01-0070-05Abstract:The women’s clothing shapes were diverse and full of characteristic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and women’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was a symbol in the 1920s, but the horn-shaped sleeves and narrow body consisted of the unique modeling of the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This paper takes the modeling of the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as the entry point,combines literature data and the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collected in Jiangnan University Folk Garments Biography Museum, and classifies the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data.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ling features from straight, wide to curly, narrow and the change rules, and draws the structure diagram to study mode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sleeves and reveal the modeling becomes narrower than traditional modeling and conforms to harmonious and orderly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clothes.Key word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body; shape; structure; art aesthetics近代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转型期,服饰的发展则是社会变化的反映。
近代民间女袄装饰图案设计方法与审美特征研究——以齐鲁和江南地区相关藏品为例
近代民间女袄装饰图案设计方法与审美特征研究——以齐鲁
和江南地区相关藏品为例
段小萌;张竞琼
【期刊名称】《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4)004
【摘要】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齐鲁地区和江南地区女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女袄上的装饰图案,分析其设计方法与审美特征.通过对其装饰位置、装饰形式、装饰手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代民间女袄装饰图案一般装饰在衣片、袖口、门襟、下摆等处;装饰形式以对称式与呼应式为主;装饰手法以刺绣、织染与镶边为主;这些设计方法构成了近代民间女袄图案装饰的整体的形式美,迎合了民间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近代民间服饰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4页(P298-301)
【作者】段小萌;张竞琼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
【相关文献】
1.法国近代家具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与发展演变 [J], 康立超;王美艳
2.民族装饰图案的艺术审美特征研究 [J], 道日娜
3.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制作工艺 [J], 陈道玲;张竞琼
4.近代齐鲁地区民间女袄的文化特征及应用 [J], 孙宁宁;彭蕊
5.近代民间晋绣服饰品图案艺术探析\r——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例[J], 梁惠娥;赵宇婷;王中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女袄的袖口的装饰风格 明显区别于清末袄的大镶大滚的装 饰 手 法, 整 体 风 格 朴 素 淡 雅, 比 较 简 约。 倒 大 袖 的 产 生, 更 为 穿 着 这 种服装的女性增添了几分柔美和妩 媚。 据 馆 藏 统 计, 倒 大 袖 袄 一 共 有 14 件,半数以上来自江南地区,而 这种袖型的服装袖口和袖窿围度上
6
7
8
1.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 2. 月份牌画 3. 清末常见的衣袖造型 4. 民国常见的衣袖造型 5. 传世月份牌画 6. 裁剪示意图 7. 裁剪示意图 8. 清末女袄拼接线 9. 民国初期女袄拼接线
除了历史记录的文字和图片可供 参 考 外, 大 量 的 实 物 是 非 常 珍 贵 的 研 究 史 料。 本 文 以 江 南 大 学 民 间 服 饰传习馆的近代服饰作为实物来源, 将其中所有的 164 件近代女袄进行 测 量, 从 数 据 记 录、 分 析 的 角 度,
对近代女装衣袖在清末和民国两个 不同时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比较。
年代 女袄件数 袖长 >121.8 厘米 长袖所占百分比 年代 女袄件数 袖口宽度 >20 厘米 宽袖所占百分比
清末
47
41
民国
117
90
表1
87.2%
清末
47
3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6.9%
民国
117
18
表2
80.8% 15.4%
民俗民艺 Folk Art and Culture 总第247期 2013 11
117
较 多 ,如 卷 轴 画 、版 画 、摄 影 照 片 等 , 这些历史资料的内容与生活非常贴 近, 可 作 为 研 究 清 代 服 饰 很 好 的 史 料。[2] 其 中 有 一 幅 表 现 清 代 日 常 生 活 的 木 刻 年 画, 这 幅 图 中 坐 姿 女 头 戴 遮 眉 勒, 着 上 袄 下 裙。 袄 的 形 制 为 连 袖, 宽 且 长, 在 袖 口 处 绣 四 季 花 卉 宽 檐 镶 边。[3] 直 观 地 记 录 了 清 末 女 袄 形 制 。( 图 1 )
一、近代女袄衣袖形制 袄是清代汉族妇女的日常服饰。
在“男从女不从”的默许下,汉族妇 女服饰仍承上衣下裳的明俗,大都穿 着袄、裙、裤,并且外套披风。袄有 长袄,大袄和小袄等,长袄式样较宽 大 ,长 度 及 膝 ,有 低 领 、高 领 等 领 式 。 有大襟或对襟,镶滚阔边。[1]
清代末期女袄衣袖以宽大的形制 居 多, 无 论 是 袖 窿 还 是 袖 口, 形 制 都 非 常 宽 阔, 有 的 衣 袖 上 镶 滚 数 到 刺 绣 滚 边。 宽 阔 的 衣 袖 往 往 将 女 子 的 手 臂 遮 盖 起 来, 人 体 曲 线 不 露 一 点 痕 迹。 记 录 清 末 服 饰 的 历 史 资 料
么 就 是 衣 袖 拼 接, 俗 称“ 找 袖 ”( 图 6 );要 么 优 先 考 虑 衣 袖 则 前 后 身 中 缝 拼 接( 图 7 )。“ 找 袖 ”的 女 袄在 清 末和民国初期出现较多,如图 8 和 图 9 分别为清末和民国时期衣袖拼 接 的 示 意 图, 其 中 蓝 色 线 为 衣 袖 拼 接 线。 后 来 西 方 新 式 的 裁 剪 技 术 和 服 装 结 构 对 中 国 产 生 影 响, 这 种 拼 接结构就很少见到了。
(1)衣袖的拼接 笔者在对馆藏女袄衣袖进行分析 研 究 过 程 中 发 现, 很 多 衣 袖 大 约 中 间 部 位 会 有 一 道 接 缝, 这 道 接 缝 的 出现与我国由古至今的面料织造技 术和传统的服装裁剪方式是紧密相 关 的。 由 于 面 料 门 幅 较 窄, 所 以 在 排 料 时 要 么 优 先 考 虑 前 后 正 身, 那
3
4
5
的 差 距 一 般 在 1.5 厘 米 —7 厘 米 之 间。图 5 中的倒大袖上衣,在袖口 和 衣 服 下 摆 处 都 裁 剪 成 波 浪 形, 开 始展现现代服装的气息。
二、衣袖结构分析 1. 连袖与接袖
传统的平面裁剪工艺决定了女袄 的 平 面 结 构 造 型。 自 古 以 来, 中 国 服装的衣袖和衣身都是连在一起进 行 裁 剪 的, 所 以 大 多 数 的 女 袄 衣 袖 都为连袖。近代女袄开始出现接袖。 所 谓 接 袖, 是 将 衣 袖 与 衣 身 分 开 裁 剪, 单 独 完 成 衣 袖 的 缝 制 后, 将 衣 袖 与 衣 身 相 连, 与 现 代 西 服 的 装 袖 类 似。 这 样 的 女 袄 数 量 很 少, 出 现 时间较晚,大约在 20 世纪 30、40 年 代,164 件 袄 中 仅 有 2 件。 民 国 时 期 女 袄 接 袖 结 构 的 出 现, 说 明 近 代 女 装 在 慢 慢 吸 收 新 的 技 术, 结 构 和 裁 剪 方 式 开 始 发 生 变 化, 为 现 代 服装的产生奠定基础。 2. 衣袖的整与分
由表 2 可见,宽袖口的女袄在清 末 时 期 出 现 的 频 率 很 高, 所 占 比 例 高达 80.8%,而民国宽袖口的袄仅 占 15.4%,并且袖口宽的幅度远远 不 及 清 末 女 袄, 说 明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袄 的 衣 袖 越 来 越 趋 于 窄 小 、实 用 。 3. 衣袖的倒与顺
民国时期的袄装以窄袖为主,大 多 表 现 为 袖 窿 到 袖 口 都 比 较 紧 窄, 贴 身 合 体。 长 度 明 显 比 清 末 女 袄 衣 袖 要 短, 有 的 露 出 手 腕 甚 至 更 多, 便 于 穿 着 者 行 动, 可 以 凸 显 手 臂 曲 线美。衣袖的装饰结构也比较简单, 甚 至 有 的 直 接 省 略 掉。 从 民 国 时 期 的 一 些 月 份 牌 画、 人 物 照 片、 传 世 的服装实物都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服 饰 的 这 些 特 点, 其 中 一 幅 月 份 牌 上 的 形 象 为 :高 领 窄 袖 大 襟 满 绣 花 卉 袄, 这 件 衣 袖 长 较 短, 会 露 出 里 面 的 衣 服 。( 图 2 )
两个时期的衣袖在轮廓造型上差 别 是 比 较 大 的, 无 论 从 长 度、 围 度 还是袖型的倒顺形状等方面都有区 别。图 3 是对清代常见袖型的轮廓 归类,与图 4 中民国时期常见袖型 相 比, 可 以 看 到 清 末 袄 的 衣 袖 明 显 要比民国时期宽大很多。 1. 衣袖的长与短
在长度上,衣袖有长袖和短袖之 分。 这 里 所 说 的 长 袖 和 短 袖 有 别 于 现 代 服 装 中 的 长 袖 和 短 袖。 现 代 服 装 中, 在 手 腕 附 近 的 衣 袖 定 义 为 长 袖, 袖 长 不 超 过 肘 部 的 衣 袖 则 为 短 袖。清末的女袄由于形制特别宽大, 衣袖的长度往往超过穿着者的手很 多, 将 衣 袖 长 度 是 否 达 到 手 腕 处 作 为标准,超过手腕长度的归为长袖, 反 之 归 为 短 袖。 对 馆 藏 的 袖 长 数 据 进行统计得到,袖长最长为 177 厘 米,最短为 99 厘米,总体来看以长 袖居多。检索相应的国家标准 GB/ T 1 0 0 0 -1 9 8 8《 中国 成 年 人 体 尺 寸 》, 成 年 女 性 手 臂 平 伸, 两 手 腕 之 间 的 水 平 距 离 为 121.8 厘 米。[4] 以 此 数 据 作 为 测 量 标 准, 对 清 末 和 民 国 两
(2)袖栏杆的出现 清《训俗条约》卷十五中写道 : “ 至 于 妇 女 衣 裙, 则 有 琵 琶、 对 襟、 大 襟、 百 裥、 满 花、 洋 印 花、 一 块 玉 等 式 样, 而 镶 滚 之 费 更 甚, 有 所 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 盘 金 、 间 绣 等 名 色 。” [5] 这 段 对 清 朝 妇 女 衣 裙 的 描 写 中, 栏 杆 作 为 一 种 装 饰 形 式 被 提 到。 作 为 装 饰 结 构 的 袖 栏 杆, 多 种 装 饰 工 艺 手 法 的 运 用 ( 如 拼 接 、 刺 绣 、 滚 边 等 )、 各 种 色 彩 的 搭 配、 不 同 花 样 的 设 计, 使 其 形 式 变 得 复 杂 多 样。 从 结 构 方 面 考 虑,由于衣袖和衣身是连在一起的, 想 要 对 衣 袖 进 行 装 饰, 除 了 在 面 料 上 下 功 夫, 就 是 在 袖 口 进 行 装 饰 缝 缀 比 较 容 易 做 到, 这 也 是 袖 栏 杆 出 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形式上分析大体可以分 为 三 类 :其 一, 在 袖 口 处 用 与 衣 身 颜色或面料不同的单色布与衣袖相 接, 然 后 在 上 面 用 刺 绣 或 其 他 装 饰 手 法 进 行 的 纹 样 装 饰 ;其 二, 用 宽 窄 不 同 的 布 条 相 搭 配, 以 拼 接 的 形 式 形 成 袖 栏 杆 , 装 饰 在 袖 口 ;其 三 , 综 合 运 用 前 面 两 种 形 式, 刺 绣、 滚 边、 镶 嵌 布 条 等 多 种 装 饰 方 法 的 使 用 ,使 其 成 为 形 式 复 杂 的 袖 栏 杆 。( 图 10、11、12) 据馆藏统计,清末女袄衣袖上有 袖栏杆这种装饰结构的有 27 件,运 用三种以上的装饰手法或色彩的袄 就有 20 件之多,其所占百分比高达
1
2
个时期的女衣袖长的情况进行测量 统计。( 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清末和民国两 个 时 期 的 女 袄 以 长 袖 为 主, 短 袖 很 少,这也和人的穿衣需求有关。 2. 衣袖的肥与瘦
从 围 度 上 分 析, 衣 袖 有 宽 窄 之 分。古代服饰衣袖的描述有“大袖” 或“ 广 袖 ” 的 说 法, 通 常 指 宽 大 的 衣 袖 ;“ 小 袖 ” 和“ 窄 袖 ” 则 通 常 指 窄 小 的 衣 袖。 对 馆 藏 实 物 进 行 观 察 和 测 量 发 现, 近 代 女 袄 衣 袖 多 以 袖 窿 和 袖 口 等 宽 的 平 袖 为 主, 如 直 筒 一 般。 以 袖 肥 放 松 量 是 否 超 过 正 常 人所需要的活动范围来区分宽袖和 窄 袖, 衣 袖 平 铺 时 对 袖 口 宽 度 进 行 测量,以 20 厘米作为区分标准,袖 口宽度大于 20 厘米的为宽袖。对袖 口宽度测量统计。(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