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教案第三章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教学中注意:
依据幼儿期儿童视觉敏度发展的特点,在工作中制 作教具和图片时文字图片画的要大些。 教室的采光要 充足,儿童离黑板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要合适。培养幼儿 养成良好的看东西姿势。
2、颜色视觉发展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 辨色力。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3个月 即已出现。 新生儿——区别红与白 3个月——区别灰色与彩色 2-3岁——先掌握红黄,再掌握绿蓝, 4岁——能把颜色和名称联系起来。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幼儿园 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如一日常规活动)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今 天、明天、昨天。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 后天。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 更短和更远的概念分不清。
教学中注意: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 器的作用停止后,感 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 间,这种现象就叫后 像。
(二)感觉的变化
1、感觉适应现象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 味觉适应:厨师烧菜 肤觉适应:冬季游泳
2、感觉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很 多歌星唱歌时常常配合动作,高音时伸长脖子, 低音时弯下双膝。例如beyond的黄家驹、费 玉清。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指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对象、背景,二者可互换。
对象与背景的转换图
2、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
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连续
封闭
知觉整体性的主观轮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 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 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 能干的多。”有 72种无条件反射。(
味觉(对于不同的味道,糖水和柠檬汁有不同的表 情。)
嗅觉(能分辨出香蕉和臭鸡蛋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1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1、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sense)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
“苹果”、“水仙花” 知觉(perception)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
组成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
36
▪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
37
38
视追随
39
40
41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逐渐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增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辨别。
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 然很困难。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 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 示范。
加。三、四岁:6分;五岁:7‘6;六:12 分 3、观察的细致性:随年龄增长越来越细致 4、观察的概括性:系统和本质在逐渐增长。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第三章_感知觉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 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 1)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非 感觉的简单相加。 2)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依赖于 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一般引 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依赖于刺激的物理特 性和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 心理状态,个性特征。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明 度 对 比
颜色对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 刺激而发生变化.
如:
● 食物的色、香能够高味觉的感受性. ● 摇动的视觉形象会引起平衡觉的破坏. ● 联觉——"温暖的色彩";"尖锐的声音"等。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眼
脑
舌
肤觉
鼻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学前儿童发展》第三章考点手册
《学前儿童发展》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考点9 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二级考点,选择、名词)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3.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4.婴儿能分辨面孔、同心圆、报纸。
这属于视觉偏好法。
5.【习惯化】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6.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7.研究婴幼儿感知觉的经验方法(1)视觉偏好法;(2)习惯化方法;(3)诱发电位法;(4)高振幅吮吸法。
8.【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9.【去习惯化】即婴儿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化后,随着另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便立刻消失的现象。
10.【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11.【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12.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是习惯化方法。
考点10 视觉的发展(★三级考点,选择、名词)1.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3.视觉是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4.【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5.胎儿已经有听觉反应。
考点11 触觉的发展(★三级考点,选择、名词)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结合。
2.皮肤感觉包括触压觉、冷觉、温觉、痛觉和震动觉。
3.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4.甜味能减少婴儿哭泣。
5.与苦、酸、咸或者中性的液体相比,他们吸吮甜味液体频率更快。
6.婴儿视觉和触觉的协调一般出现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 3. 注意品质的发展 • 1)注意的广度 • 指在同一时间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少。把握的注
意对象数量越多,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 2)注意的稳定性 • 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时间
越长,注意越稳定。 • 3)注意的转移 • 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
• 一、注意的概述 • (一)什么是注意 •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 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选取了某种
刺激,而忽略了另一些刺激。例如老师让我们注意 幼儿的面部表情,我们对幼儿的面部表情变化的反 映会很清晰,但是对于幼儿穿的什么样子的鞋子或 裤子,反映就很模糊。 • 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专注于某一事物。如当幼儿 专心看木偶戏时,对周围人们的声音、活动全然不 知。
• 2)深度知觉的发展 • 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辨别。
幼儿深度知觉具体表现为,一是他们只能对熟悉的物体 或场地区分出 远近,对于比较远的距离则不能正确认 识;二是幼儿对透视原理还不能很好把握,不懂得 近 物大而清晰、远物小而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
第6章
虚拟仪器信号分析 与处理
• 中班幼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达到10 分钟左右。
• 大班幼儿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 15 分钟。
•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特别是在成 人的要求下发展,在活动中完成的。教师应帮助幼 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 同时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
• (二)幼儿注意的发展 • 1. 无意注意的发展 •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出现了对熟人和陌生人的选择性反应。
• 4、1-3周岁
• (1)注意的发展与“客体永久性” • (2)注意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 (3)有意注意开始萌芽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
• (一)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注意虽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 与3岁之前相比,无意注意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特点 是:
• 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 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的少的现象。
二、婴儿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 (二)新生儿的注意
•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一些注意现象。随着儿童成长, 注意也在不断发展。
• 1、原始的注意行为
• 新生儿有一种无条件反射:大的声音会使他暂停吸 吮及手脚的动作;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 留。这种无条件定向反射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初级的 注意,即定向性注意。其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 起的。
• ◎复杂的刺激物与简单的刺激五相比较,宝宝更喜欢复杂的刺 激物。
• ◎熟悉的刺激物与陌生的刺激物相比较,宝宝更喜欢熟悉的刺 激物。
• ◎新奇的刺激物与简单的刺激物相比较,宝宝更喜欢新奇的刺 激物。
• 2、3-6个月
• ◎头部运动、双手触摸和抓取技能更加精细和稳定, 扩展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 ◎视觉注意更加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偏好 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图像。
四、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
四、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
四、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
四、注意的品质与幼儿的活动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的案例,你认为影响幼儿注意广度的因 素有哪一些?
• 2、选择性注意的发展
三章二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和观察力培养
3个月:嗅觉和味觉继续发展,能辨别不同味道。 4-5个月:喜欢尝试,想把所有东西放到嘴里。 9-12个月:这阶段会表现出对甜味和盐味的爱好。
问题探究
6.学前儿童味觉和嗅觉特点?学前儿童味觉的 训练方法?
6.(1)学前儿童味觉和嗅觉特点? a.味觉: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5(1)学前儿童触觉的作用? a.触 觉是父母和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
途径。 b.触觉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5、(2)学前儿童触觉发展过程? a. 口腔探索:第一年 b. 手的探索 c. 眼耳手协调探索 ----皮亚杰认为,将触觉和视觉联合起来并用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9、(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表现?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
今天、明天、昨天。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
、后天。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
更短和更远的概念分不清。 教学中注意: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观察导入 看,蜻蜓的身上还有小毛毛呢!
问题探究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0、观察力的含义?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表
现? 10、(1)观察力的含义? 观察力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
的能感知能力。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10、(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a.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 b.观察的精确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第三章注意和感知觉
第三章注意和感知觉第三章第一节幼儿的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清晰性和指向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
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4.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不变B.扩大C.缩小D.以上都有可能5.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B.认识风格C.心理现象D.个性特征6.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B.想像C.需要D.思维7.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功能。
A.整合B.维持C.调节D.选择8.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功能。
A.调节B.整合C.维持D.选择9.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B.动机C.目的D.需要10.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选择性注意L1.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12.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B.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3.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4.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5.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6.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较差。
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PPT课件
20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 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 有深度知觉。
21
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的反映。
22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 件发射。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51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 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 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 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 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 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 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 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 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 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 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49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 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 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 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50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讲课第三章__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一)含义: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 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 性就越高,反之,就低。它是一种重要的注意品质, 是幼儿游戏、学习等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影响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状态都有 关系。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的兴趣, 注意的稳定性就小;反之,对象新颖生动,活动方 式适宜、有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大。 (三)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随年龄增长而增 强。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特别 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 激的于扰。
(二)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 研究指出,头3个月的婴儿对简单几何形体的 注意,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1、从注意局部轮廓→注意较全面的轮廓 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 (三)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3个月以后的婴儿,生理成熟对他的注意的制 约作用已不那么重要,经验开始对婴儿的注 意起作用。6个月以后,婴儿对熟悉的事物更 加注意。这在社会性方面更为突出,比如, 婴儿对母亲特别注意和依恋。
(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 1、含义: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 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2、发生:在新生儿时。即在儿童最初的定向性注意 之后就已出现。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性质的变化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注意的选择性最初决定于刺激 物的物理特点,以后逐渐转变为主要决定于刺激物 对儿童的意义,即满足儿童需要的程度。 (2)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变化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 的事物日益增加;二是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复杂化, 即从更多注意简单事物发展到更多注意较复杂的事 物。
四、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强烈的、鲜明的、生动的、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了 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 注意的原因 3-6岁幼儿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富了,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 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 注意。幼儿期出现了渴望参加成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新 需要,成人的许多活动如开汽车,练兵,维持交通秩序,医 生看病,护士打针,售货员售货等等活动,都常常成为幼儿 无意注意的对象。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教学内容,以游戏 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也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需要、动机和兴趣发展特点
需要的发展
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从生理需要到社会需要,从物 质需要到精神需要等。
动机的发展
幼儿动机的产生往往与需要相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机的社会性逐 渐增强。
兴趣的发展
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容 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 幼儿的兴趣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 征和个体差异。
02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 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包括喜、怒、 哀、乐等基本类型。
情绪情感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 要地位,对幼儿的认知、行为和社 会性发展等方面均产生深远影响。
幼儿情绪情感特点
01
02
03
易变性
幼儿情绪情感容易受外界 影响,变化较快,稳定性 相对较差。
思维们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事物,思维过程具有 直观性和行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
语言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幼儿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同时也通过语言来学习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且受到家庭、社会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提高幼儿自制力
通过规则约束、情绪控制等方式,提高幼儿 的自制力水平。
04
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
个性倾向性概述
定义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 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 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
向和选择。
组成部分
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等组成。
特点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活跃、最 积极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 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周围 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如 何 预 防 幼 儿 近 视 ?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2) 颜色视觉
◆新生儿能够区分红与白,对其他颜色的辨别缺乏足够的证据。出生后2个月,婴 儿能够区分哪些视觉正常的成人所能区分的颜色中的大部分。4个月时,婴儿 的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3岁幼儿还不能认清基本颜色,不能很好地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 ◆4岁幼儿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6-7岁幼儿区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细微差别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幼儿初期(小班)——能初步辨认红、黄、蓝、绿等基本色,辨别混合色与近 似色有困难,难以说出颜色名称。 幼儿中期(中班)——认识基本色,近似色,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大班)——认识颜色、调配颜色,说出基本色、混合色的名称。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2)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 婴儿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物体和自己的距离,并能区别物体是朝向自己还是 明显不会碰到自己。婴儿的深度知觉是随着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的。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3. 理解性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它,解释它 )、 言语指导(言语的提示加强了人对图形的理解,从而减少了辨认图形的不确定性 ) 知觉不仅依赖于刺激,也依赖于感知主体本身,知觉个人特点、态度、需要、 兴趣、爱好、情感、经验,都影响知觉。 在知觉中总是表现出一个进行活动,进行认识的活生生的人的特点,反映了这 个人的愿望兴趣情感及对意义的理解。知识越丰富,知觉就越丰富。
宝宝生病时,在他吃药时,告诉他药是苦的,让他体会食物的苦味。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两种重要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指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 知觉。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位的反映。婴幼儿方位知觉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婴儿出生后已有对方向的定位能力。1岁多初会走路的儿童,已能辨别室 内的方位。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2. 整体性 人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常常是无意识地填满缺少的那部份鸿沟,而知觉为完整的形象。这其中, 各个组成部份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强的成分(关健部份)决定知觉的完整性, 由于各部份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会知觉为不同整体。
总之,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也 是人们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和知觉是一个人正常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几种感觉发展 1.视觉 (1)视敏度:俗称视力,是指精确辨别物体细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一个 人的眼睛能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出生后2个月视力发展迅速,4周的婴儿视力为20/600(即在20英尺处才能 看清成人600 英尺处看见的物体,1英尺=0.3048米),8周时20/100,5-6 月20/20,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1.0 。 6月以下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出现发育正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国内研究材料认为:1-2岁视力为0.5-.0.6, 3岁为1.0, 4-5岁后稳定,6岁儿 童的视觉敏锐度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3)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 A.婴儿的形状知觉
婴儿爱看轮廓清楚的图像;婴儿爱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婴儿爱看同 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婴儿爱看较复杂的图形多于简单的图形;婴 儿爱看曲线,不爱看直线或角。 B.幼儿的形状知觉 小班: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中班: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 大班: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等,并能把长方形折成 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4)大小知觉 婴儿已经有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2岁半到3岁儿童已经能够按语言提示拿出大皮球或小皮球,3岁以后判断大小 的精度有所提高。 4—5岁幼儿在判别积木大小时,要用手去逐块地摸积木的边缘,或把积木叠在 一起去比较。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味觉的训练方法
方法一 :喂果汁 适当喂宝宝喝一点各种水果榨成的汁,一是可以刺激味觉的发展,二是可以增加维生 素,为以后学会吃各种辅食作好味觉适应的准备。
方法二 :及时增加辅食
宝宝4个月时,不管母乳是否充足,都要开始逐渐增加辅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宝宝身 体发育的营养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宝宝除了习惯于母乳或其它乳品的味道以外, 要让他的味觉早一点适应其它食品的味道(这些味道有咸的、甜的和酸的),为以后 断奶作准备。有的宝宝很难断奶,依恋母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给他增添 辅食,使宝宝的味觉只适应母乳,而对其它食物的味道一概反感所致。 方法三 :吃水果肉 宝宝从4个月开始,就可以用小勺刮一点苹果汁或果肉喂给他吃;还可以喂一点香蕉肉、 桔橙肉等给宝宝吃,以促进他的味觉发育。 方法四 :适当吃一点苦味
◆5岁幼儿不仅注意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能够辨别更多的混合色。
◆视觉缺陷: 色盲:不能正确识别辨别色彩。分为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 色弱:辨别颜色的能力的较弱。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2.听觉 (1)胎儿的听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胎儿听觉感受器官在6-7个月时已基本成熟,对声音有所反 应。 (2)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新生儿喜欢 听柔和的、高音调的声音。3个月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将头转向声源;3-4个 月能对音乐表现出愉快,对强烈的声音表示出不安。 (3)婴幼儿的听觉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听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中班 幼儿可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大班儿童基本能辨别本民族所包含的各语音。12—13岁以 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力逐渐有所降低。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视错觉:线条长短错觉 、面积大小错觉 、形状错觉 、方向错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1.感觉为主体提供了内外部环境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 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4.知觉以感觉作为基础,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 整体的知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知觉的种类
知觉器官 按知觉中起主 动作用的感觉 器官活动,可 分为视知觉、 听知觉、嗅知 觉和味知觉。 知觉的对象 按知觉的对象, 可分为 物体知觉和 社会知觉。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 知觉的选择性 一定时间内人总有选择地以某个事物为对象,显得格外清晰,把其他 事物作为背景。 影响选择性的因素: 主观因素—动机、需要、兴趣、情绪、经验。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反复出现等。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其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节 注意的概述
第四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一、关于感觉的认识
(一)感觉的含义及种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生理机制:首先是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其次是传入神 经把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并在神经网络的传输过程中,对输入的信息在 不同阶段上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传入的刺激 信息被加工为人们可以体验到的各种感觉。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一个人能够分辨的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 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如何保护幼儿的听觉?
(1)减少噪声,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与活动的组织。 (2)注意“重听现象”:是幼儿期儿童听力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有些幼儿对别人的 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当 时说话的情境,猜到说话的内容。 (3)注意耳部的清洁与保健。 (4)加强听觉训练。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二)感受性
感受性:指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人的各种感受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受内外条件的影响,例如适应、对比、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活需要 和训练等都能导致相应的感受性的变化。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的概述
二、关于知觉的认识
(一)知觉的含义及种类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均为感性认识过程 ▲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均为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特征的反映。 不同点:▲内容—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间的关系、联系、整体的反映。 ▲反映的性质—感觉的性质直接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 知觉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知觉包含着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解释过程。 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基础。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很少 产生孤立的感觉。所以常常以感知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