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一、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病毒(以下简称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对粘(糖)蛋白有亲和力,因此,原称为粘病毒,后统称为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以与另一科病毒--副粘病毒相区别。

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范围很广,常以流行的形式出现,发病急剧,蔓延迅速,危害很大。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流感大流行,席卷全世界,死于流感的人比战争本身死亡的还多。1933年,Smith等自人体分离出了甲型流感病毒。

家畜和家禽的流感都是流感病毒引起的。Shope于1931年研究猪的流感,从猪体分离出一株病毒,将此种病毒接种易感猪后,使其发生了典型的猪流感。Sovinova和Waddell等先后从马体中分离出马甲1型和马甲2型两株马流感病毒。1955年证明鸡流感病毒含有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乙型流感病毒发现于1940年,能引起人的呼吸道感染,但流行规模比甲型流感病毒小得多。

丙型流感病毒也是感染人的病毒,但极少引起流行。1982年郭元吉等发现了猪的丙型流感病毒。

1.分类现状与命名

正粘病毒科中原来只有一个属,即流感病毒属。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第6次分类报告(1995)将正粘病毒科由原来的一个流感病毒属分为三个病毒属:甲、乙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 B);丙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C);“类托高土病毒属”(“Thogoto -like viruses”)。三个属的代表种分别为甲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托高土病毒(Thogoto virus)。现将正粘病毒科的分类现状列表18-1。

表18-1. 正粘病毒科分类现状

科属代表种成员

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甲、乙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 B)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

丙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C)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C)

“类托高土病毒属”(“Thogoto-like virus”)

托高土病毒(Thogoto virus)

有关流感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世界卫生组织1971年推荐首先以病毒蛋白为依据,将其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按表面抗原区分为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亚型。迄今已发现17种H亚型,包括人的H亚型4种(H0,H1,H2,H3)、马的H亚型2种(Heq1,Heq2)、猪的H亚型1种(Hsw1)和禽的H亚型10种(Hav1—10);N亚型有10种,包括人的N 亚型2种(N1,N2)、马的N亚型2种(Neq1,Neq2)和禽的N亚型6种(Nav1—6)。

但在1980年,WHO专家小组又提出了甲型流感病毒新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将H分为16个亚型,N分为9个亚型,取消了过去使用的马(eq)、猪(sw)和禽(av)等抗原亚型符号,现将两种分类命名法对比列表18-2如下。

表18-2. 甲型流感病毒H和N亚型新旧命名法比较

H亚型N亚型1980年命名

H1 H2H3H4 H5H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

1971年命名H0,H1,Hsw1H2H3,Heq2,Hav7Hav4Hav5Hav6Heq1,Hav1Hav8Hav9Hav2Hav3Hav10Hav11 1980年命名N1N2N3N4N5N6N7N8N9

1971年命名N1N2Nav2,Nav3Nav4Nav5Nav1Neq1Neq2Nav6

按照新的亚型命名方法、猪型、甲0型、甲1型和新甲1型都属同一亚型,即H1N1亚型,这样似乎体现不了我国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情况,因此本章有一些叙述中仍沿用我国对家畜流感病毒的习惯亚型名称,继续称为猪型、马甲1、马甲2型以及人的甲0、甲1、甲3和新甲1亚型等。根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方法,一株流感病毒名称中包括下面几项内容: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亚型)。如A/duck/Ireland/113/83(H5N8),这是一株分离自鸭的甲型流感病毒,分离地点为爱尔兰,毒株序号为113,分离时间为1983年,亚型为H5N8。应说明的一点是,对从人分离的流感病毒,命名时可省略宿主项。如A/京科/1/56(H1N1),A/Hong Kong/2/68(H3N2)。

2. 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典型的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80~120nm,平均为100nm。某些毒株,特别是在初次分离时,常呈丝状,丝状体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微米。流感病毒的多形性,在动物病毒中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不论长丝状或球形病毒粒子,其直径都相似。

正粘病毒与副粘病毒有相似的特性,但又有区别,详细内容如表18-2。

表18-1. 正粘病毒科与副粘病毒科的区别

特性正粘病毒副粘病毒

病毒粒子大小 80~120nm 125~250nm

RNA 合成部位胞核胞浆

基因组组成分节段不分节段

转录需要引物是否

附属核衣壳蛋白种类 3 2

囊膜与细胞融合的部位细胞内细胞表面

基因重组的频率高无

进化率高低

病毒粒子从细胞膜芽生时获得病毒囊膜,囊膜内含有宿主细胞膜脂质,但缺乏宿主细胞的蛋白质。有两种不同型的囊膜纤突致密地镶嵌成规则的毛边样,一种是血凝素(H或HA),是棒状的

糖蛋白多聚体;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或NA),呈蘑菇状,亦为糖蛋白多聚体,但与某些正常细胞中神经氨酸酶完全不同。据统计,1个直径100nm的病毒粒子,平均约有500个纤突,包括HA 和NA。其中HA约占90%,NA只占10%左右。

图18-1禽流感病毒磷钨酸负染电子显微镜照片---自李成等

图18-2 马流感病毒(横杠=100nm)—自贾补年

注意杆状和椭圆形等不同形态

流感病毒(甲、乙型)的单链RNA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仅7个RNA节段,一个RNA 节段代表一个基因,这些节段以与核蛋白和转录酶结合的形式存在。

流感病毒由68%~70%的蛋白质、1%~2%的核糖核酸(RNA)、20%~25%脂质和5%~8%的糖组成。病毒蛋白质含有5种多肽,即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质蛋白、核蛋白和多聚酶。

3.理化特性

HA的存在使病毒能吸附在许多哺乳动物和禽类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上。这种结合在4℃条件下相当稳定;但在37℃时,由于NA对受体的破坏作用,使病毒迅速从红细胞上释放出来。

流感病毒与其它螺旋样对称的有囊膜病毒一样,对干燥、冻融、脂溶剂的灭活作用极为敏感。

二、正粘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8个分节段的单链、负股RNA组成,其中4、6号两个节段编码病毒囊膜糖蛋白。而丙型流感病毒仅编码单一表面糖蛋白,因而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7个RNA节段组成。

流感病毒基因组节段具有共同的特点:所有的RNA节段均具有相同的5’端,它由13个核苷酸所组成;3’端由12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组成,靠近3’端的第四个碱基,有些毒株为U,有的为C。在这些共同序列中,有部分序列可反向互补,这一点对病毒RNA的复制很重要;在每一节段靠近5’端15~21核苷酸处有一保守区,其序列为poly(U)。这一保守区在病毒 mRNA合成时是产生poly(A)的信号。因为每一RNA节段的3’和5’端有部分序列互补,所以每个RNA节段呈锅柄环状。第1~6个节段各编码一个病毒蛋白,7、8节段各编码2个病毒蛋白,这样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10种蛋白多肽。理论上,丙型流感病毒应具有9种蛋白多肽,可目前仅证实8种。不同节段基因负责编码不同的蛋白,具体见表18-3。

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节段的结构特点,导致了基因组的易变性和具有很高的重组率。流感病毒RNA总分子量为5.9×106~6.3×106。甲、乙和丙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大小和碱基组成不尽相同,AU∶GC的比率甲型为1.25;乙型为1.42;丙型为1.46。提纯的流感病毒RNA不具有感染性,需与一些具有多聚酶活性的蛋白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感染性。

表18-3. 流感病毒RNA节段编码蛋白质

片段序号流感病毒编码蛋白

甲流感病毒乙流感病毒丙流感病毒

1 PB

2 PB1 P1

2 PB1 PB2 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