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辨证治痰多咳嗽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痰证的常用处方

中医治疗痰证的常用处方

中医治疗痰证的常用处方痰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其发病常见咳嗽喘促,眩晕呕吐,癫狂惊痫等,那么痰证在中医上是如何治疗的,这里我们就主要看看痰证的处方用药。

一、概述1.痰证及其常见证型 痰是指人体的一种病理产物,较稠浊,是由湿聚而成。

痰证是指痰聚而成病的一种病证现在临床上痰证分以下类型:脾不健运,聚湿生痰者,多为湿痰;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多为热痰;阴虚肺燥,虚火灼津为痰者,多为燥痰;脾肾阳虚、饮邪不化或肺寒留饮者,多为寒痰;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或外风挟痰者,多为风痰。

2.痰证的常用治法 根据痰证的临床分型,痰证的治法可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熄风化痰五类。

凡用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相应的祛痰剂则分为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熄风化痰剂五大类。

(1)燥湿化痰剂:适用于湿痰证。

症见痰多色白易咳,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滑或弦滑。

湿痰之生,主要责于脾虚。

素体脾胃虚弱,又过食肥甘、生冷之品,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上归心肺反停聚为痰。

若思虑过度,劳倦伤脾,生活失节,以致中土虚弱,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也有生痰之弊。

若久居湿地,或冒雨淋湿,湿邪外侵,内应于脾土,湿土之气同类相召,脾土不能制湿,湿聚为痰。

湿痰为病,变化多端,在肺则咳嗽痰多,在胃则恶心呕吐,胸膈痞闷,在脾则肢体困倦,阻塞清阳不得上升则头眩心悸。

痰多色白易咳,或成块状,舌苔白滑而腻,脉濡缓,俱为湿痰内蕴之证。

燥湿化痰剂,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白前等为主组成。

其在组方配伍方面的特点有以下几种:①配伍理气药。

湿为阴邪,痰因气滞,故燥湿化痰剂常配伍理气药;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湿浊之生,主要责之脾虚,故治湿痰又常配伍渗湿健脾药,既能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又可健脾以杜生痰之源;③配伍扶正之品。

多痰者,血必少,加之温燥化痰药常有易伤阴血之弊,故配伍扶正之品。

【咳嗽——中医辩证施治】

【咳嗽——中医辩证施治】

【咳嗽——中医辩证施治】
1、风寒袭肺
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
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止嗽散;
食疗:姜枣红糖百合汤;
2、风热犯肺
表现:咳嗽频、气粗、咽痛、咳痰不爽、伴有流黄涕、口渴、身热、汗出恶风
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
食疗:川贝炖梨;
3、风燥伤肺
表现:喉痒干咳、喉咙干痛、嘴唇干、鼻干、无痰或不易咳出,主表证,舌红干少津
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主方:桑杏汤;
食疗:秋梨白藕汁;
4、痰湿蕴肺
表现:咳嗽反复、咳声重浊、胸闷、晨起咳嗽重、痰多、常伴乏力、腹胀、舌苔白腻
宜: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主方:二陈平胃散;
食疗:陈皮泡茶、白萝卜熟煮;
5、痰热郁肺
表现:痰多、痰黄、咳嗽气息粗促、面红、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
宜:清热化痰、豁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食疗:芦根粥;
6、肺阴亏耗
表现:干咳、咳声短促、痰有血丝、低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
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方:沙参麦冬汤;
食疗:地骨皮、桑葚、蜂蜜泡茶饮。

咽喉痰多的中医治疗方案

咽喉痰多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咽喉痰多,中医称之为“痰阻咽喉”或“痰饮内阻”,是指痰液停留在咽喉部位,导致咽喉不适、咳嗽、咯痰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咽喉痰多多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输布不畅,痰湿内生所致。

治疗咽喉痰多,中医主张以调理脏腑、祛痰止咳为主要方法。

二、病因病机1. 肺气虚弱: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不能宣发肃降,则易导致痰湿内生,痰液停滞于咽喉。

2.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湿盛,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上犯咽喉。

3. 肾阳不足:肾主水液代谢,若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上扰咽喉。

4. 外感风寒: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系,导致肺气失宣,痰液内生,停滞咽喉。

5. 热毒侵袭:热毒侵袭咽喉,导致肺热壅盛,痰热互结,痰液增多。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调理肺气(1)方剂:苏子降气汤加减组成:紫苏子、杏仁、半夏、厚朴、前胡、桔梗、枳壳、甘草。

功效: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2)中成药:苏子降气丸、川贝枇杷膏。

2. 健脾利湿(1)方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茯苓、白术、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2)中成药: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

3. 温补肾阳(1)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4. 外感风寒(1)方剂:小青龙汤加减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2)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感冒清热颗粒。

5. 热毒侵袭(1)方剂:银翘散加减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牛蒡子、甘草、芦根。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中成药:银翘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

四、饮食调养1.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多吃具有润肺、止咳、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百合等。

3.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痰液稀释排出。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咳嗽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中医如何辨证施治咳嗽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希望大家喜欢!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一、风寒咳嗽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三、风热咳嗽症状:多发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黄稠,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

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

治法:疏宣止咳。

方药:桑叶6克、连翘6克、牛蒡子6克、瓜蒌皮8克、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叶8克。

热盛舌红加黄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贝6克,鱼腥草9克。

口渴加芦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红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9克。

四、肺热咳嗽症状:平素多食辛温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

咳声高亢,咳嗽时面红,剧时掣引胸胁痛,咳痰带血,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清宣宁咳。

方药:桑白皮9克、瓜蒌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牛蒡子6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茯苓9克、白芍6克。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中医学 “津液辨证”——痰证

中医学 “津液辨证”——痰证

中医学“津液辨证”——痰证
痰证是指痰浊停聚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临床以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包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一、证候表现
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头晕目眩,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间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等,舌苔腻,脉滑。

二、证候分析
痰证临床表现多端,故有“百病多因痰作”“怪病多痰”之说。

痰浊阻肺,宜降失常,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咯痰;肺气不利,则胸闷不舒;痰浊中阻,胃失和降,可见脘痞,纳呆,泛恶,呕吐痰涎等症;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痰蒙心神,则神昏、神乱;痰结皮下肌肉,凝聚成块,则身体某些部位可见圆滑柔韧的包块,如在颈部多为瘰疬、瘿瘤,在肢体多为痰核,在乳房多见乳癖;痰阻咽喉多见梅核气;痰停经络,气血不畅,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苔腻,脉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根据痰的性状及兼症的不同,痰证又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以及风痰、瘀痰之分。

三、辨证要点
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圆韧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痰饮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是由于体内淤积的痰湿引起的。

下面是一则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
患者,男性,40岁,主诉咳嗽多痰、胸闷,症状已有1个月,且日益加重。

刚开始时咳嗽时有少量白色痰液,之后痰液渐渐增多,颜色逐渐变为黄色,有时夹杂血丝。

咳嗽时感到胸部不舒服,常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患者平素偏爱食用油腻、辛辣等食物,大便不实,舌苔黄腻。

中医师对其辨证分析:患者属痰饮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

舌苔黄腻、大便不实等表明体内湿热较重。

中医师给予以下治疗方案:
1. 清热化痰:使用绿豆清热化湿痰饮,每日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

2. 祛湿化痰:使用陈皮、苍术等药材煎水,每日一剂,连服5天。

3. 调理脾胃: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调理脾胃功能。

4. 忌烟酒刺激: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访两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减轻,痰液明显减少且呈白色,胸闷感减轻。

舌苔有所改善,大便逐渐恢复正常。

中医师继续给予上述治疗方案,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这是一则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视患者病情而定,仅供参考。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要与专业医师进行沟通,并遵循医嘱,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1. 表型咳嗽:表型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响亮,咳嗽频率高,伴有胸闷气急的症状。

中医认为,表型咳嗽多属于外感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所致。

治疗方案为解表散寒或清热解毒,如使用麻黄汤加减、银翘散等。

2. 肺热咳嗽:肺热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尖锐,咳嗽频率高,伴有咳痰黄稠、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热咳嗽多属于肺热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如使用川贝炖梨、百合薏米煮鸭肺等。

3. 肺寒咳嗽:肺寒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清稀、畏寒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寒咳嗽多属于肺寒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温肺化寒,如使用沙参麦冬汤、炙黄芪煮鸡蛋等。

4. 肺燥咳嗽:肺燥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干燥,咳嗽频率较高,伴有咳痰少、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燥咳嗽多属于肺燥病变所致,治疗方案为润肺止咳,如使用玉竹百合炖梨、沙参蒸梨等。

5. 肺虚咳嗽:肺虚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清稀、气短懒言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虚咳嗽多属于肺气虚弱所致,治疗方案为补益肺气,如使用养阴清肺汤、补肺汤等。

6. 气滞咳嗽:气滞咳嗽是指咳嗽声音响亮,咳嗽频率高,伴有胸闷气急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咳嗽多属于气机不畅所致,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如使用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

7. 痰湿咳嗽:痰湿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咳痰黏稠、口苦腻等症状。

中医认为,痰湿咳嗽多属于湿浊内停所致,治疗方案为化痰降湿,如使用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

8. 脾胃虚弱咳嗽:脾胃虚弱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食欲不佳、腹胀便溏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咳嗽多属于脾胃失调所致,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如使用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

9. 肾阳虚咳嗽:肾阳虚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咳嗽多属于肾阳虚弱所致,治疗方案为温肾壮阳,如使用金匮肾气丸、牛鞭补肾汤等。

10. 心肺不交咳嗽:心肺不交咳嗽是指咳嗽声音低沉,咳嗽频率较低,伴有心悸气短、胸闷不适等症状。

中医治疗咳嗽有痰喉咙痒的方法

中医治疗咳嗽有痰喉咙痒的方法

中医治疗咳嗽有痰喉咙痒的方法入秋,很多朋友普遍都出现了咳嗽、有痰、喉咙痒的症状,一般来说,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

痰白而稠厚者属湿;痰黄而黏稠者属热,在治疗时要注意区分开来。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特别是感冒之后,大多数人会出现咳嗽或发烧等症状,那么咳嗽、有痰、喉咙痒应该怎么分析与治疗?咳嗽有痰喉咙痒的分析与治疗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当出现咳嗽、有痰、喉咙痒的症状时,使用中成药必须详审病机分型辨治,才能尽快地治愈,保证证、药相符,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

一般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和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分七个证型,而咳嗽、有痰、喉咙痒一般属于其中5种证型:1.风寒袭肺。

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风热犯肺。

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可选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散)等,也可参考选用。

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痰热郁肺。

咳而气喘,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咯出,口鼻气热、口苦咽干、咽痛喉肿、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等。

治宜清肺泻火、化痰止咳。

可选用二母宁嗽丸(由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栀子、栝楼皮、桑白皮、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以下是一例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供参考:
患者姓名:李女士
年龄:52岁
主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苦、舌苔黄腻
辨证分析: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舌苔黄腻的特点,判断为痰饮内阻。

痰饮是中医术语,意指体内湿气积聚成痰。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口苦等,舌苔黄腻是湿痰内蕴的表现。

治疗方案:
1. 清痰化湿方:用于清除痰湿,化解湿气。

方剂:苏子降痰汤(苏子、生半夏、陈皮、桔梗、炙甘草、法半夏、葶苈子、苍术、茯苓、平贝子)。

2. 和胃健脾方: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

方剂:六君子汤(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人参)。

治疗过程:
1. 饮食调理:建议李女士少吃油腻、辛辣、煎炸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2.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分析,给予李女士苏子降痰汤和六君子汤的中药饮片,每日两次,口服。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大约一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

咳嗽、咳痰减少,胸闷气短感减轻,口苦症状缓解,舌苔颜色变浅,黄腻减少。

经检查,肺部正常,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总结:
通过清痰化湿方和和胃健脾方的中医治疗,李女士的痰饮内阻得到有效的缓解。

此外,配合良好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并预防痰湿的复发。

请注意,此医案仅供参考。

实际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如果您有类似的健康问题,建议您咨询中医师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老中医辨证治痰多、咳嗽

老中医辨证治痰多、咳嗽

老中医辨证治痰多、咳嗽老中医辨证治痰多、咳嗽化痰的中药有哪些?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

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

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

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

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

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 2克。

3、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寒痰、风痰、热痰、湿痰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5、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7、饮马乳清热止嗽鲜马乳300毫升,白糖适量.将马乳煮沸;饮时加白糖.据介绍,马乳“止渴疗热”,有补血生津,润燥止嗽的功效肺结核的咳嗽,潮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8、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9、燕窝梨大养肺阴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10、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11、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黄豆,冰糖.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12、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13、玉米须橘皮治咳嗽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14、萝卜猪肺止咳汤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15、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补虚损.治久咳不愈.16、芝麻冰糖水治夜嗽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17、香油炒羊肝治久嗽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18、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19、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20、薯蓣粥健脾益肺生怀山药30克,白糖少许.将山药轧细筛,调入凉水,边煮边搅,两三沸即成,加少许白糖调味.化痰的中成药: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中医咳嗽辩证要点

中医咳嗽辩证要点

中医咳嗽辩证要点一、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因六淫邪气侵袭肺系,内伤咳嗽多因脏腑功能失调,痰湿内阻或气火内炽,灼伤肺金所致。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内伤咳嗽则多见痰湿、痰热、肝火等证候。

二、辨咳嗽与其他症状咳嗽常伴有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头痛等。

若咳嗽伴有高热、恶寒等表证,多为外感咳嗽;若咳嗽伴有痰多、胸闷等里证,多为内伤咳嗽。

三、辨痰与质痰的性状、量、色、质等对于判断咳嗽的病因病机具有重要意义。

痰白清稀者多属风寒或肺寒;痰黄稠粘者多属风热或肺热;痰中带血者多属肺热或阴虚;痰白滑量多者多属脾虚或肺虚;痰少而粘者多属阴虚或燥邪犯肺。

四、辨咳嗽之虚实虚实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外感咳嗽多实证,内伤咳嗽虚实夹杂。

实证咳嗽声音较大,痰多质稀;虚证咳嗽声音较低,痰少质粘或痰中带血。

五、辨寒热属性寒热属性是判断病因病机的重要依据。

寒证咳嗽多见于外感风寒或肺寒;热证咳嗽多见于外感风热或肺热。

六、辨咳嗽部位及经脉根据咳嗽的部位及经脉走向,可以判断病因病机。

咳嗽部位在胸部多与心肺有关,下呼吸道则与肺脾肾有关。

咳嗽经脉走向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寒热虚实,如手太阴肺经经脉所过之处出现疼痛或有肿块,可能是肺经有热或阴虚火旺。

七、辨肺与脏腑之关联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影响肺的生理功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如脾虚生痰,痰湿内阻可引起咳嗽;肝火犯肺,气火内炽可引起咳嗽;肾虚不纳气,气逆而咳可引起咳嗽。

因此,在治疗咳嗽时需要兼顾脏腑功能调理。

八、辨新久咳嗽新久咳嗽对于治疗用药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感咳嗽一般采用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方法治疗;久咳则需分虚实,实热者宜清热化痰止咳,虚寒者宜温阳散寒止咳。

同时需要关注有无肺部慢性疾病,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时需注意预防感冒和加强调理。

九、辨咳声高低咳声高低也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咳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者多属虚证。

另外,若咳声不扬,浊音绵绵,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咽喉疾病或其他部位炎症等问题。

中医化痰止咳改善咳嗽症状

中医化痰止咳改善咳嗽症状

中医化痰止咳改善咳嗽症状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痰湿阻滞是导致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咳嗽症状并促进痰湿的排除。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以帮助化痰止咳,并改善咳嗽症状。

一、中医理论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气机失调或痰湿内蕴引起的。

痰湿是一种病理性湿气,可以堆积在体内不容易排除,导致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咳嗽等症状。

因此,改善咳嗽症状的关键是化痰和促进痰湿的排除。

二、中医方法1. 方药治疗中医经验丰富,有许多方药可以用于改善咳嗽症状和化痰。

例如,川贝母合桔梗汤是一种有效的方剂,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加味半夏泻心汤则可以利水化痰、降逆止咳。

不同的方剂适用于不同的病情,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判断后方可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机,改善痰湿的症状。

针灸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化痰作用的穴位,如肺经的太渊穴、大椎穴等,以帮助化痰止咳。

3. 贴敷疗法中医也常常使用贴敷疗法来改善咳嗽症状。

根据具体病情,可以在背部的肺经穴位贴敷艾叶、陈皮等中草药,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机畅通,以达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4. 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使用中草药制成的草药熏蒸剂,通过吸入草药的蒸汽来改善咳嗽症状。

常用的中药材如薄荷、苏木等可以辛散宣降,化痰散结,同时还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促进痰湿的排出。

5. 调理饮食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外,合理的饮食也可以帮助改善咳嗽症状。

中医认为,痰湿的生成与湿重饮食有关。

因此,在饮食中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化痰作用的食材,如梨、苦瓜、海藻等,以帮助促进痰湿的排除。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方法改善咳嗽症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理。

2. 病情辨证: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需要准确判断咳嗽症状的具体类型,比如痰湿型、肺热型、肺虚型等,才能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辨证论治举例
中医内科学咳嗽的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咳嗽辨证类型及其治疗举例:
1. 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沉,咳嗽时有寒冷感,伴有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感冒症状。

治疗:采用祛寒、散风的药物治疗,如麻黄、桂枝等,常配合薏苡仁、紫苏等药物。

2. 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声响亮,咳嗽时有发热感,伴有咽痛、口渴、咽干、咳黄痰等症状。

治疗: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如连翘、金银花等,常配合薄荷、石膏等药物。

3. 痰湿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沉,咳嗽时有痰多、黏稠、难以咳出的感觉,伴有胸闷、气短、舌苔厚腻等症状。

治疗:采用化痰、健脾的药物治疗,如半夏、陈皮等,常配合白术、茯苓等药物。

4. 肺燥咳嗽:
症状:咳嗽声干燥、咳嗽时有干咳、盗汗、口干、咽干等症状。

治疗:采用润肺、养阴的药物治疗,如沙参、麦冬等,常配合枇杷叶、百合等药物。

以上只是针对部分常见的咳嗽辨证类型,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在治疗咳嗽时,建议患者务必就医中医内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咳嗽,痰多,痰黄——清热化痰益气...

中医治疗咳嗽,痰多,痰黄——清热化痰益气...

中医治疗咳嗽,痰多,痰黄——清热化痰益气...
中医治疗咳嗽,痰多,痰黄——清热化痰益气活血方
由《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而来。

组成:瓜蒌,薤白,半夏,黄芪,党参,丹参,赤芍,黄芩,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甘草。

功用:清热化痰,益气活血。

本方由瓜蒌薤白半夏汤发展而来,林老取其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痰为阴邪,非温不化,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能加强瓜蒌、半夏化痰之力。

脾为生痰之源,黄芪、党参健脾益气,脾健则痰无由生。

黄芩、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赤芍、丹参活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化痰、益气活血之功。

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气虚血瘀。

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嗽,痰多,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或见发热、口干,舌质常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腻,脉细滑。

中医调理润肺止咳改善咳嗽痰多

中医调理润肺止咳改善咳嗽痰多

中医调理润肺止咳改善咳嗽痰多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会影响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尤其是咳嗽伴有痰多的情况,更加令人困扰。

中医学认为,咳嗽痰多是由于肺部湿热、肺气失和、肺阴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润肺止咳,改善咳嗽痰多的症状。

一、中医理论对咳嗽痰多的解释中医学将咳嗽痰多归类为“咳嗽”病证的范畴,根据不同的病因,还细分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痰饮咳嗽等类型。

其中,痰热咳嗽多伴有黄痰、痰量较多,发病常见于感冒等病情;痰湿咳嗽多伴有白痰、痰量较多,发病常见于湿邪侵袭,气机不畅等;痰饮咳嗽多伴有清稀痰、痰量较多,发病常见于消化不良、饮食不当等。

二、中医调理润肺的方法1. 食疗调理(1)雪梨膏:取雪梨一个,削皮去核,加入冰糖适量,隔水炖煮至雪梨熟烂,取出研磨成糊状,每日分3次服用。

此法可润肺止咳,减少痰量。

(2)苏子降气汤:取杏仁3~5枚,桃仁3~5枚,生薏米30克,加入水适量煮沸,每日饮用一次。

此法可清除肺中湿气,改善咳嗽痰多。

2. 中药调理(1)川贝母糖浆:取川贝母3~5克,冰糖适量,加入水适量煮沸,每日分3次服用。

此法可润肺止咳,改善痰多症状。

(2)款冬花茶:取款冬花15克,加入水适量煮沸,每日饮用一次。

此法可清热化痰,改善咳嗽痰多。

3. 艾灸调理通过艾灸背部的诸多穴位,如大椎、风门、肺俞等,刺激肺经,疏通气机,改善肺气失和的情况。

艾灸每次约15分钟,每周2~3次,坚持一段时间可见效。

4. 呼吸操调理通过规律而深长的呼吸操练,如腹式呼吸、缓慢吐气等,促进肺气的运行,改善肺部的湿热和湿气的堆积。

每天进行数次呼吸操,每次10分钟左右,坚持一段时间可见效。

以上调理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三、生活调理1. 饮食调理(1)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2)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如梨、白萝卜、石榴等,有利于润肺止咳。

2. 起居调理(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积尘和烟雾的刺激。

咳嗽燥痰,外邪入侵咳嗽痰多,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咳嗽燥痰,外邪入侵咳嗽痰多,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咳嗽燥痰,外邪入侵咳嗽痰多,中医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咳嗽,吐痰。

这样熟练的动作,出自于一些肺部不好或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身上。

像咳嗽有痰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经历过,尤其是一些平时没有注重身体保养的,喜欢抽烟的人群,咳嗽有痰更是家常便饭了。

在中医的角度上,痰属于水,是津液代谢异常的产物,多跟人们饮食不节、烟酒过量、外感湿寒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导致痰液的出现。

而根据外邪的感染,可分为热痰、寒痰、燥痰、湿痰、气痰、风痰之分,中医往往会根据其症状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热痰痰黄、黏稠,不容易咳嗽,这些都是热痰的常见症状,多是因为上火导致,用西医的话来讲便是呼吸道感染。

出现热痰,多是外邪入侵,需要及时地清热化痰、解毒下火。

·寒痰寒痰多稀薄显白,是由外寒入侵所致,可伴有发寒发冷的症状,常见于感冒、受寒等,需温中化痰,如使用半夏、干姜之类的辛药。

·燥痰经常性的痰少咽干,伴有干咳症状,严重时痰液或会带上血丝,常见于秋冬季节以及肺结核、肺燥病人,这类人需要润燥化痰、适合使用枇杷叶泡水来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

·湿痰痰湿多跟脾虚有关,需跟寒湿区分开来。

湿痰一般会较白、稀、黏稠,而且不容易咳出。

常见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等,在治疗上需要燥湿化痰、可选择像陈皮、半夏等中药来调理。

·气痰痰郁结于咽喉,有异物感,咳不出又咽不下,可采用理气化痰法,参考茯苓、制半夏、旋覆花。

除了中药之外,我们也可以用到理疗的方式来令痰液更好地排出来·最深呼吸每隔2~4小时进行数次随意深呼吸,在感受到空气进入腹部之后,然后用力咳嗽。

·拍背排痰可通过拍背的方法来帮助痰液从身体中排出,用腕关节用力叩击背部,自上而下重复多次,通过深呼吸用力咳嗽,排出痰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辨证治痰多咳嗽
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

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

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

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

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

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 2克。

3、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
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寒痰、风痰、热痰、湿痰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
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
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
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饮马乳清热止嗽
鲜马乳300毫升,白糖适量.
将马乳煮沸;饮时加白糖.
据介绍,马乳“止渴疗热”,有补血生津,润燥止嗽的功效
肺结核的咳嗽,潮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
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9、燕窝梨大养肺阴
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
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
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10、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11、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黄豆,冰糖.
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12、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
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
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13、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
共加水煎,日服2次.
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14、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
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15、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
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
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
补虚损.治久咳不愈.
16、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
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
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17、香油炒羊肝治久嗽
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
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
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18、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
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19、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
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20、薯蓣粥健脾益肺
生怀山药30克,白糖少许.将山药轧细筛,调入凉水,边煮边搅,两三沸即成,加少许白糖调味.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