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中国抗癌协会(CACA)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联合制订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今日在肿瘤领域的中文权威期刊《中国癌症杂志》发布。

晚期前列腺癌存在高度的基因异质性,得益于基因检测愈加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能够从精准治疗中获益。

特别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今年批准奥拉帕利用于治疗携带有害或可疑有害的胚系或体系HRR基因突变的mCRPC 以及批准卢卡帕利治疗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mCRPC,未来对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需求将会不断提升。

基于此,CACA与CSCO 的前列腺癌专委会专家们共同执笔和更新了《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以指导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规范应用,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国内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精准诊疗能力。

以下是本次共识的要点概览。

共识要点概览1.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突变流行病学特征复旦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研究显示,对316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行胚系基因检测发现,6.44%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携带BRCA2基因突变,0.63%携带BRCA1突变,0.63%携带ATM 突变,提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胚系基因突变谱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

同时叶定伟教授团队在对139例mHSPC患者研究后发现,20.1%的患者携带胚系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并且突变患者会在更短时间内出现疾病进展(8.3个月vs 13.2个月,HR=2.73,P<0.001)。

2. 适合的检测对象和检测内容以制定治疗决策为目的:* 对于所有mCRPC患者,A类推荐行至少包含HRR基因胚系及体系变异的检测,并可以考虑行微卫星不稳定(MSI)和DNA 错配修复缺陷(dMMR)检测。

以提供遗传咨询为目的:* 对明确家族史的未行风险评估或极低至中风险前列腺癌患者。

2019年前列腺癌基因检测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19年前列腺癌基因检测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19年前列腺癌基因检测专家共识重点内容说明:本共识仅就应用NGS(第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已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作以规范和建议,未涉及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捕获、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等应用其他技术的前列腺癌相关检测以及未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筛查性检测。

哪些前列腺癌病人适宜行基因检测?局限型、转移型及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基因突变图谱及发生率可能不同,结合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流程及药物研发现状,符合表1的前列腺癌(特别是mCRPC)患者应考虑进行NGS基因突变检测:具体应检测哪些内容?本共识建议针对不同遗传背景及检测目的的受检者,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检测Panel的筛选,检测Panel和检测流程应在临床应用前进行充分的性能分析评估。

国际指南、共识及大型临床研究均发现,同源重组修复(HRR)缺陷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对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olaparib)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而同源重组修复功能正常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奥拉帕利的响应有限。

再者,对于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临床试验报道,未经筛选的前列腺癌患者受益有限;NCCN指南建议通过检测错配修复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筛选出的错配修复缺陷(dMMR)及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前列腺癌患者再考虑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表2)。

基因检测的必要性等级说明见表3。

一项在2019例受试者中进行的研究发现,携带胚系BRCA1/2基因突变与更具侵袭性、更高概率的淋巴结、远端转移发生及更短的生存时间相关。

除与预后关系明确外,携带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可能提示对铂类及PARP抑制剂敏感。

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进行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疗效评价的Ⅱ期临床研究中,总人群的反应率为33%;而在其中16例携带DNA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14例(88%)患者经奥拉帕利治疗后缓解。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一、指南框架、特点与推荐等级CSCO前列腺癌指南包括前列腺癌的MDT诊疗模式、筛查、诊断、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诊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疗、随访9个章节和附录部分。

CSCO指南兼顾到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价值三个方面,针对每个问题的诊治,分为I/II/III级推荐,I级推荐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收录;II级推荐多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III级推荐多为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药物或治疗措施。

二、五大亮点与四大特色指南生成的评价体系:CSCO前列腺癌指南中首次将五类因素(循证依据、药物可及、治疗效价、推荐等级、专家投票)汇集,形成了证据类别的细分,是本指南的重要特色之一。

五大亮点1.MDT为先,强调早诊早治早MDT;2.大框架下关注前沿;3.采用了易用的分类体系;4.表格化,实用性强:指南共9个章节,37个表格,对比EAU指南的182页,CSCO 前列腺癌指南仅67页;5.中国数据引领中国指南:指南共9个章节,其中8个章节有基于中国人群相关的研究数据。

四大特色因人而异:评估东西方差异与一致性,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进行推荐;中西合璧:引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国人群数据,中西数据结合;突破创新:纳入了中国专家在前列腺癌学科中的创新探索;脚踏实地:引用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药物可及性。

三、MDT诊疗模式MDT诊疗模式分为四方面内容:学科组成、成员要求、讨论内容和日常活动。

其中讨论内容的I级推荐为需要多学科参与诊治、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疑难和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尚未确诊但有可能获益于早期诊断、确诊并考虑治疗计划、初始治疗正在随访中需要讨论进一步治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为II级推荐;医师和/或患者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为III级推荐。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医疗机构应与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建 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 高质量的基因检测服务。
针对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的建议
完善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法规政策
政策制定者应建立健全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法规政策,明确检测机构的资质要求、检测标准、监管措施等,保障患者 的合法权益。
加强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监管力度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监管力度,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前列腺癌现状及挑战
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男性健康。
早期诊断和治疗挑战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早期诊 断率和改善治疗效果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意义
05
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问题
隐私泄露风险
前列腺癌基因检测涉及个人基因组信息,一旦泄 露可能对个人及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数据安全挑战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因组数据的安全存储 和传输面临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挑战。
知情同意原则
在进行前列腺癌基因检测前,应充分告知患者相 关风险,确保其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01
家族史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包括一 级和二级亲属的前列腺癌患病情 况。
02
基因突变筛查
03
风险预测模型
针对已知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基因 进行突变筛查,评估患者的遗传 风险。
结合家族史、基因突变等信息, 利用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的前列 腺癌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前列腺癌基因检测
03
技术与方法

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18F-FDG PETCT的应用分析

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18F-FDG PETCT的应用分析

22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4期成角或凹陷,从而诊断轻微肋骨骨折,本组发现隐匿性肋骨骨折12例,X线和/或CT三维未检出。

本组最小裂隙0.15mm,由于X线分辨率限制所无法显示。

CT三维不同重建技术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不同,亦有其局限性。

高频超声还可观察骨折后骨痂形成及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及时早期判断骨折愈合的好坏,可作为药物、仪器在治疗骨折是否有效的无创性判断指标。

它最早在患者伤后或术后的第2周,最迟不超过1个月可以对患者评估。

当发现患者骨痂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见丰富血流信号时,可以认定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否则有可能存在骨折愈合延迟[5]。

高频超声可以直观看到肋骨骨折骨痂形成,从而避免造成误诊。

有文献报道:肋骨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在骨折两端形成膨胀性骨痂,类似结节状肺内病变,特别是年长者,在无明显外伤史情况下容易误诊为肺内结节状病变[6]。

本组由于1例患者卧位,没有坐卧位探查,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漏诊后肋骨骨折1处。

作者建议后肋疼痛处超声检查时坐位作为常规检查体位,重点观察疼痛部位。

本组无肋软骨骨折可能因病例少有关。

综上所述,随着超声诊断技术提高和高频探头广泛应用,便捷价优,高频超声不仅在新鲜和陈旧肋骨骨折、明显和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肋骨骨折愈合直观骨痂形成、减少误诊、漏诊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杨昌贵.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82-183.[2]韦春晖,谭勇明,邓滨,等.肋骨骨折治疗的新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78-881.[3]陈涛,王金锐.骨骼超声显像.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90.[4]姜玉新,冉海涛.医学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08.[5]苏海庆,庄小强,白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骨折骨痂血运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906-908.[6]叶志宏,高晋华.肋骨骨折骨痂形成5例误诊肺内结节性病变[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01.前列腺癌作为前列腺上皮性恶性肿瘤,以老年男性为好发群体,有资料统计,前列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对男性健康威胁性最高,且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2020 V1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要点

2020 V1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要点

2020 V1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要点2020年3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前列腺癌指南2020年第一版,相较于2019版第四版,新版指南有哪些更新要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前列腺癌诊断(PROS-1)如果未发现胚系突变,则移除:如果基于家族史进行检测,则需进行遗传咨询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测。

将“导管内组织学”改为“导管内/筛状组织学”。

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初始风险分层和分期(PROS-2)在中高风险组中,分子/生物标志物分析中,由“不常规推荐”改为“若预期寿命≥10年”。

PROS-2A脚注修改为:对于无症状极低、低和中等风险组且预期寿命≤5年患者,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不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治疗,此时应给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

新脚注:对于腹部/盆腔分期,mpMRI优于CT。

脚注修改为:对于低风险或预后良好中等风险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患者,可考虑使用以下的分子检测:Decipher、前列腺癌Oncotype DX、Prolaris和ProMark。

对于预后不良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组且预期寿命1 0年以上患者,可考虑使用Decipher和Prolaris分子检测。

极低风险组(PROS-3),PROS-4,PROS-5,PROS-6,PROS-7在极低风险组中,对于预期寿命20年以上的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初始治疗后若出现不良特征:辅助治疗可用外放射治疗(EB RT)±ADT(6个月)改为EBRT ±ADT(PROS-3)。

在低风险组中,对于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患者,RP初始治疗后若出现不良特征:辅助治疗可用EBRT ±ADT(6个月)改为EBRT ±ADT (PROS-4)。

在预后良好中等风险组中,对于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患者,RP±PLND(若预测淋巴结转移≥2%)初始治疗后若出现不良特征且无淋巴结转移:辅助治疗可用EBRT ±ADT(6个月)改为EBRT ±ADT(PRO S-5)。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1)最全版1、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特征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正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1]。

2015年中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为10.23/10万人,死亡率为4.36/10万人[2]。

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死亡率的第9位[3]。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预测,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约15.6/10万人,新发病例超11万人,死亡人数超5万人[4]。

其中一线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19.30/10万人、32.23/10万人和17.57/10万人[5]。

中国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6]。

以美国为例,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临床局限性病例占76%,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占13%,远处转移病例仅占6%(其余5%为未知分期病例)[7]。

而中国的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仅1/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属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初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导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远差于西方发达国家[6]。

“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研究[8]表明,推行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的国家,如日本,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迅速提升,平均每年提升约11.7%,5年生存率已达93.0%,而中国每年提升仅3.7%,5年生存率仅为69.2%。

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2、前列腺癌筛查研究前列腺癌筛查运用快速、简便、廉价的检查方法将健康人群中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鉴别开来,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前列腺癌人群的一种措施,并非对疾病做出诊断。

从理论上讲,前列腺癌的筛查有助于实现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8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8期 CHINA ONCOLOGY 2018 Vol.28 No.8627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指南与共识·通信作者:叶定伟 E-mail: dwyeli@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 [摘要]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在前列腺癌诊疗中愈加广泛地应用,前列腺癌精准诊治策略已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目前的研究已表明,对于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患者,可从奥拉帕利和铂类化疗药物中获益;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未经筛选的前列腺癌患者受益有限,然而错配修复缺陷及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前列腺癌患者则可接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 )治疗。

除提示药物敏感性外,NGS 基因检测对于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发病风险的预估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利用NGS 精准定位可使前列腺癌患者获益的同时避免过度检测,以及针对突变基因进行解读提供后续诊疗建议,从而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我们每位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本共识,以规范并促进NGS 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前列腺癌;第二代测序技术;基因检测 DOI: 10.19401/ki.1007-3639.2018.08.011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8)08-0627-07Expert consensus on genetic testing in Chinese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2018 edition) Prostate Cancer Working Group of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Genitourinary Cancer CommitteeCorrespondence to: YE Dingwei E-mail: dwyeli@ [Abstract ]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in prostate cancer more widely, more and more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precision treatment.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patients with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defects can benefit from PARP inhibitor olaparib and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s for PD-1/PD-L1, the outcome of unselected cases is limited whereas patients with mismatch repair defects have a positive reponse to pembrolizumab.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N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dicting the cancer risk in people with gene mutations.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every clinician to consider how to precisely locate the patients likely benefitting from NGS, avoiding overdetection and provide advices based on gene mutations. In order to regulate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GS in prostate cancer,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Genitourinary Cancer Committee composed this expert consensus. [Key words ] Prostate cancer;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Genetic testing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在包括前列腺癌等肿瘤临床诊疗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对NGS 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检测内容、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处理及解读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诊治共识(完整版)

2024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诊治共识(完整版)

2024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诊治共识(完整版)根据最新数据,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癌症特异性病死率居第5位[1]。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目标是根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持盆底各组织和器官功能[2]。

尽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经历了开放到腹腔镜再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演变,手术技巧逐渐完善成熟,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在根治术后发生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 BCR),其中的高危患者如未得到及时诊治会很快进展到临床复发,进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3]。

尽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 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监测依然是早期发现BCR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影像学进步和新型抗雄激素药物的出现,以及立体定向放疗的发展,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BCR高危患者的诊治理念和手段都有了较大改变。

因此,我们召集该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文献,针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BCR的诊断、治疗、随访和疗效评估进行探讨,并形成一系列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疾病提供指导意见。

一、共识的制订方法(一)制订共识的专家构成42名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四川、重庆、河南、湖北、江西、辽宁、天津、吉林、浙江、新疆、黑龙江、陕西、云南、湖南、山西、河北、广西、安徽、贵州、福建、甘肃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hinese Prostate Cancer Consortium, CPCC)专家共同参与问卷咨询与调研,所有专家均有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一线临床实践经验。

(二)文献检索方法检索的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 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

英文检索词包括prostate cancer、biochemical recurrence、high risk、radical prostatectomy、curative treatment、management、evaluation、salvage treatment、follow up、radiotherapy、hormone therapy;中文检索词包括前列腺癌、生化复发、高危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治疗、诊治手段、疗效评估、挽救性治疗、随访、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如比卡鲁胺、阿帕他胺等,能够直接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止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从而 阻断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
如阿比特龙等,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酶(如CYP17)的活性,减少睾丸和肾上腺来源的雄 激素合成,进一步降低血清睾酮水平。这些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够更有效 地控制前列腺癌的进展,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根据最新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了细化,同时明 确了禁忌症,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完善了药物去势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
新版共识详细阐述了不同药物去势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提供了根据患者病情及经济状况 进行合理选择的建议,并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评估和方案调整。
强化了患者随访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加强患者教育与康 复支持
新版共识强调未来应加强对前 列腺癌患者的教育和康复支持 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和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好 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解读要点回顾
药物治疗关键性
本次共识强调了药物去势治疗在 前列腺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 控制疾病进展、缓解症状的关键 手段。
癌整体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前列腺 癌及药物去势治疗的认知,同时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
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雄激素剥夺可能增加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概率。患者应定期监 测血压、血脂等心血管指标, 并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 碍。建议进行神经心理评估, 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副作用评估量表应用指导
量表选择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

1 前言 随着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通信作者:叶定伟 E-mail: dwyeli@
sequencing,NGS)技术在包括前列腺癌等肿瘤 临床诊疗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对NGS在前 列腺癌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检测内容、检测技术、
554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
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 癌、肾癌、黑色素瘤、小肠癌以及尿路上皮癌患 者,特别是其确诊年龄≤50岁;③ 患者个人是否 有男性乳腺癌或胰腺癌病史;④ 是否已知家族携 带相关胚系致病基因突变。 对于初诊未进行风险评估、极低风险至中风 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其家族史、临床特征的获 得及遗传咨询是检测前的必要步骤:对于具有明 确相关家族史、已知家族成员携带胚系致病基因 突变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推荐进行DNA损伤 修复相关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 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 系变异检测;对于家族史不详的上述风险级别患 者,需要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遗传咨询后综合判断 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检测。而对于高风险、极高 风险、局部进展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 进行DNA修复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 AT M 、 M S H 2 、 M S H 6 、 G E N 1 、 FA N C A 、 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而对于所有转移性去 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推荐进行至少 包含DNA修复基因胚系及体细胞变异的检测。如 肿瘤组织检测已发现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基因突 变而缺乏胚系变异验证的前列腺癌患者,建议遗 传咨询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检测。 另外,前列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DC-P)和前列腺导 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 DAP)是前列腺癌中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亚 型。DAP发生率较低,仅占全部前列腺癌的 1%;而IDC-P在不同的样本类型、风险及临床分 期前列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不同:在低风险、中 风险、高风险及转移复发前列腺癌中,IDC-P的 比例分别为2.1%、23.1%、36.7%及56.0%[3]。 与腺癌患者相比,IDC-P和DAP患者基因组不稳 定性、错配修复基因及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特 别是BRCA2基因突变)比例更高[4-6]。IDC-P和 DAP患者预后较差,对具有该病理学特征的前列 腺癌患者,不论是否存在明确的肿瘤家族史均推 荐进行胚系基因检测。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1 前言随着第二代测序(NGS)技术在包括前列腺癌等肿瘤临床诊疗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对NGS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检测内容、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处理及解读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荐有意愿进行基因检测的受检者进行初步的肿瘤遗传咨询,在充分理解检测价值及必要性的情况后再进行相关检测。

2 适宜进行基因检测的对象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各异,基于前列腺癌临床实践以及药物研发现状,推荐符合表1所列情形的前列腺癌患者考虑进行NGS基因突变检测。

评估是否适宜进行基因检测需要结合前列腺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其中家族史需要考虑:是否有兄弟、父亲或其他家族成员在60岁前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因前列腺癌死亡;是否在同系家属中具有多名包括胆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肾癌、黑色素瘤、小肠癌以及尿路上皮癌患者,特别是其确诊年龄≤50岁;患者个人是否有男性乳腺癌或胰腺癌病史;是否已知家族携带相关胚系致病基因突变。

对于初诊未进行风险评估、极低风险至中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其家族史、临床特征的获得及遗传咨询是检测前的必要步骤:对于具有明确相关家族史、已知家族成员携带胚系致病基因突变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推荐进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对于家族史不详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需要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遗传咨询后综合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检测。

而对于高风险、极高风险、局部进展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进行DNA修复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MSH2、MSH6、GEN1、FANCA、CHEK2)的胚系变异检测。

而对于所有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推荐进行至少包含DNA修复基因胚系及体细胞变异的检测。

二代测序技术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二代测序技术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二代测序技术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让我们一起学习啊!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又称为高通量测序,该技术能够同时对上百万甚至数十亿个DNA进行分析,实现了高通量测序的目标。

NGS检测的适用人群共识1:推荐所有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含有腺癌成分的肺癌以及不能分型的晚期新发或术后复发的NSCLC患者常规进行基因检测。

【I 级推荐】对经小标本活检诊断为含有腺癌成分或具有腺癌分化的混合型鳞癌,以及年轻或不吸烟/少吸烟肺鳞癌患者,也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II级推荐】注:虽然单纯肺鳞癌患者中有4%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率,但尚无证据支持肺鳞癌患者使用靶向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获益,因此不推荐对单纯肺鳞癌患者进行EGFR基因检测。

共识2:针对敏感型突变发生率高的NSCLC患者(见“共识1”),常规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建议使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NGS产品进行复检。

【III级推荐】晚期新发或术后复发NSCLC患者首次进行基因检测的共识意见共识3:针对晚期新发或术后复发的NSCLC患者,首次检测建议采用NMPA批准的检测产品,检测至少包括NSCLC常见驱动基因: EGFR突变(应涵盖18号、19号、20 号、21号外显子),以及ALK 融合、ROS1融合。

【I级推荐】共识4:针对晚期新发或术后复发的NSCLC患者,结合患者实际临床情况,如需获得更多的潜在靶点信息,首次检测建议采用NMPA 或FDA批准的检测产品,检测包括BRAF V600E、KRAS(如G12C等)、NTRK1/2/3融合、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和MET扩增、ERBB2 20号外显子插入、RET融合等少见驱动基因变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完整版)1、前言随着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包括前列腺癌等肿瘤临床诊疗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对NGS在前列腺癌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检测内容、检测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处理及解读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已出台了诸如《基因检测对遗传性前列腺癌风险评估作用:2017年费城前列腺癌会议共识》[1](以下简称《费城共识》)等共识以规范该技术在前列腺癌患者诊疗及筛查中的应用;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也相继出版了《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8年版)》[2]和《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3]。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以下简称《2020年版共识》)在综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的基础上,参考最新发表的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相关研究数据和文献,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前列腺癌基因检测的对象、内容、技术、数据处理和解读。

推荐有意愿进行基因检测的受检者以指导治疗决策或以遗传咨询为目的进行基因检测。

随着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精准治疗数据的不断产出,未来将继续结合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精准诊疗数据更新本共识;同时继续呼吁建立医院、基因检测实验室(公司)等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协作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库,以明确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分子特征及其与转移、复发、疗效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等信息。

《2020年版共识》专家委员会也倡导各单位组建生殖泌尿肿瘤精准医学专家团队(genitourinary molecular tumor board,GU-MTB),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选项,优化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并建立生物标志物引导的临床治疗路径。

2、适宜进行基因检测的对象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各异[4],基于前列腺癌临床实践及药物研发现状,推荐基于“提供遗传咨询”和“制定治疗决策”为目的的NGS基因突变检测(表1)。

提供遗传咨询:评估是否适宜进行基因检测需要结合前列腺癌患者的家族史、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其中家族史需要考虑:①是否有兄弟、父亲或其他家族成员在60岁前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因前列腺癌死亡;②是否在同系家属中具有3名及以上包括胆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肾癌、黑色素瘤、小肠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特别是其确诊年龄≤50岁;③患者个人是否有男性乳腺癌或胰腺癌病史;④是否已知家族携带相关胚系致病基因突变。

《NCCN指南》显示,BRCA1/2基因有害突变的携带者在65岁之前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特别是BRCA2胚系突变患者有更高的早发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死亡风险。

因此,《2020年版共识》推荐BRCA1/2胚系突变的携带者从40岁起每年行基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的前列腺癌筛查。

对于初诊未进行风险评估、极低风险至中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其家族史的获得及遗传咨询是检测前的必要步骤:对于具有明确相关家族史、已知家族成员携带胚系致病基因突变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推荐进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PALB2、CHEK2、MLH1、MSH2、MSH6、PMS2)的胚系变异检测;对于家族史不详的上述风险级别患者,需要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遗传咨询后综合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检测。

对于高风险、极高风险、局部进展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进行DNA修复基因(特别是BRCA2、BRCA1、ATM、PALB2、CHEK2、MLH1、MSH2、MSH6、PMS2)的胚系变异检测。

另外,IDC-P和DAP是前列腺癌中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亚型。

DAP发生率较低,仅占全部前列腺癌患者的1%;而IDC-P在不同的样本类型、风险及临床分期前列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不同:在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及转移复发前列腺癌中,IDC-P的比例分别为2.1%、23.1%、36.7%及56.0%[5]。

与腺癌患者相比,IDC-P和DAP患者基因组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及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基因(特别是BRCA2基因突变)比例更高[6-8]。

IDC-P和DAP患者预后较差,对具有该病理学特征的前列腺癌患者,不论是否存在明确的肿瘤家族史均推荐进行胚系基因检测。

制定治疗决策:对于所有mCRPC患者,推荐进行至少包含HRR基因胚系及体系变异的检测,并可以考虑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DNA错配修复缺陷(DNA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检测。

如肿瘤组织检测已发现与肿瘤发病风险相关基因突变而缺乏胚系变异验证的前列腺癌患者,建议遗传咨询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检测。

3、检测内容虽然通过NGS技术发现多数mCRPC患者存在具有临床价值的基因突变[9],但是由于药物研发及相关药物在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研究中的证据有限,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NGS基因检测应在增加受检者获益及避免过度检测中求得平衡。

《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10]建议检测应包含国际、国内指南中明确指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批准的适应证相关的临床分型基因突变,还应纳入正在开展的任何期别(Ⅰ~Ⅲ期)临床试验中的药物相关靶点、已完成或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中药物相关靶点及其他癌种指南中推荐的药物相关靶点。

有限基因数量的组合则可能导致治疗、遗传相关基因突变信息遗漏并增加受试者后续检测费用及样本损耗。

因此《2020年版共识》建议针对不同遗传背景及检测目的的受检者,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检测组合的筛选,检测组合和检测流程应在临床应用前进行充分的性能分析评估。

其中,国际指南、共识及大型临床研究均发现HRR基因突变前列腺癌患者对奥拉帕利(olaparib)等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敏感;《NCCN指南》推荐HRR基因突变的CRPC患者接受olaparib治疗(1类推荐),推荐卢卡帕尼(rucaparib)作为BRCA突变的CRPC的治疗方案(2A类推荐);同时美国FDA已批准olaparib用于治疗经新型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且携带HRR突变的mCRPC患者(ATM、BRCA1、BRCA2、BARD1、BRIP1、CDK12、CHEK1、CHEK2、FANCL、PALB2、RAD51B、RAD51C、RAD51D、RAD54L),批准rucaparib治疗经新型内分泌治疗和多西他赛化疗后进展且携带BRCA突变的mCRPC患者。

此外,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抗体在未经筛选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受益较为有限;《NCCN指南》建议通过检测错配修复及MSI筛选出的dMMR及高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前列腺癌患者再考虑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表2~3)。

3.1 NGS检测的样本类型根据检测目的需要区分胚系(germline,来源于父母生殖细胞的变异,可通过生殖细胞继续遗传给子代)或体系(somatic,机体细胞后天产生的基因变异)变异检测。

其中使用受试者的血液(优先考虑)、唾液、口腔拭子等样本可进行胚系变异检测;而受试者肿瘤组织(如新鲜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等)或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则可进行胚系+体系变异检测,在肿瘤组织或ctDNA检测的基础上,必要时需要进行胚系基因变异验证(或同时进行胚系基因变异检测)。

由于前列腺癌中体系突变的存在(尤其是HRR基因),单纯的胚系突变检测不足以反映肿瘤实际的基因突变状态。

ctDNA来自于肿瘤细胞剥落的片段DNA释放入血液中,通过无创获取血液样本可以实现动态监测肿瘤变化,因此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ctDNA 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受限于血浆中的ctDNA的基因突变丰度,一项纳入45例mCRPC患者的研究[11]显示,ctDNA的基因突变丰度<2%不能准确地进行突变检测,基因突变丰度<35%不能计算基因拷贝数变异,基因突变丰度≥35%时与组织样本检测一致性可达到90%以上。

局限期前列腺癌肿瘤负荷较小,血浆中ctDNA的基因突变丰度较低,低于检测阈值,液体活检不能发现临床有意义的突变[12]。

在一项纳入53例新诊断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13]中,在平均测序深度927×的条件下,血浆ctDNA的基因突变丰度均值为11%,液体活检与组织检测一致性为80%;在短期(22 d)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ctDNA的基因突变丰度下降至1%左右。

在mCRPC患者中,70%以上患者ctDNA的基因突变丰度>2%,与组织检测一致性达到90%[14]。

目前组织检测仍是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在组织检测失败或组织不可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ctDNA的检测方式,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数据支持。

3.2 NGS检测的基因3.2.1 BRCA2、BRCA1及ATM一项对2019例受试者的研究[15]发现,携带胚系BRCA1/2基因突变与更具侵袭性、更高概率的淋巴结、远端转移发生及更短的生存时间相关。

TOPARP-A、TRITON2及TOPARP-B等多项大型Ⅱ期临床研究[16-18]均发现,具有DNA修复(特别是BRCA1/2)基因体细胞或胚系变异型mCRPC患者可能对PARP抑制剂敏感。

Ⅲ期临床研究PROfound [19]明确证实具有HRR基因突变的患者(特别是BRCA1/2和ATM),能够从olaparib单药治疗中获益,其中BRCA1/2和ATM突变患者能够降低66%的影像学进展或死亡风险(表4)。

同时有限的证据显示,携带该分子特征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

最近的研究[19]对2 792例mCPRC患者行肿瘤组织NGS检测发现,27.9%的患者存在HRR基因突变,其中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患者比例为8.7%,携带ATM基因突变的患者比例为5.9%,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患者比例为1.0%;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携带BRCA1/2及ATM基因突变比例的研究数据较为匮乏,2019年发表的一项纳入316例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22]显示,通过胚系基因检测,6.33%的受试者携带BRCA2,0.63%的受试者携带BRCA1,0.63%的受试者携带ATM基因致病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