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训练
行走训练方案
行走训练方案行走是一种简单而又易于实施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健康,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并且对于减轻压力、改善心情也非常有益。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套科学合理的行走训练方案,帮助您养成良好的行走习惯,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一、准备阶段在开始行走训练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 身体检查:行走训练虽然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身体适应能力。
如果您长期没有进行过运动,建议在开始训练之前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2. 准备装备:一双舒适合适的运动鞋是进行行走训练的基础。
同时,您还可以准备一根计步器来帮助您记录行走的步数和距离。
二、行走训练方案下面是一个适用于初学者的行走训练方案,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热身准备:在每次行走训练之前,都需要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准备。
可以选择慢走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来预热身体。
2. 步行速度:在行走训练中,控制步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适宜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大约70-100步。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控制步行的速度,保持呼吸略微加快但不困难。
3. 步数目标:刚开始进行行走训练时,可以设定一个步数目标,例如每天走5000步。
逐渐增加步数,目标可以提高到10000步或更多。
通过逐步增加步数目标,您可以提高对行走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4. 训练时间: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行走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整,但是保持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行走训练。
5. 步行环境:选择一个适宜的步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选择空气新鲜、无污染的室外环境进行行走训练。
避免在高峰时段选择人流密集的区域,以免影响行走的顺畅。
6. 持续改进:随着您的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行走的难度和强度。
可以选择增加步行时间或者选择一些有坡度的地形进行行走,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7. 适度休息:行走训练过程中,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者疲劳,及时停下来休息。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六个步骤1.坐位训练:这是训练的第一步,患者从坐位开始进行训练。
训练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设备,如平衡训练板、带轮椅等,来帮助患者保持坐姿平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
在这个阶段,目标是让患者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坐姿,增强上体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辅助步行训练:在这一阶段,患者通过使用助行器或支具等辅助工具来进行步行训练。
助行器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特定需求和能力水平。
在训练中,训练师会教患者正确的使用助行器的方法和姿势,并逐步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以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3.平衡训练:平衡是步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平衡训练在步行功能分阶训练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包括以平稳的方式站立、变换站立姿势(如单脚站立)和维持平衡的练习。
训练师可以使用特定的平衡器具和机械辅助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
4.动作控制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改进和调整步行姿势和步态。
特定的训练方法可以包括重心调整和重心转移的练习,以及深蹲和腿部力量训练。
这些练习有助于加强患者的核心和下肢肌肉,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5.路面适应训练:一旦患者具备适当的平衡和动作控制能力,就可以引入路面适应训练。
这涉及到在不同的地面条件(如不平整的地面、上坡和下坡)上进行步行练习,以更好地适应真实的步行环境。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脚部和腿部肌肉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6.功能临床应用:在这一阶段,患者将完成所有必要的训练,并开始进行实际的步行活动。
这可能包括患者进行长距离步行、爬楼梯、上下坡等。
训练师将监测和评估患者在不同功能环境下的表现,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和有效地行走。
步行功能分阶训练的每个步骤都是基于前一阶段的能力和进展来设计和执行的。
这种分阶训练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步行能力,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康复过程和需要的训练程度都是独特的,所以训练计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步行训练
康复医学科 崔显超
概念
步行训练是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利用各种 康复手段,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提高步行能力, 矫正异常步态,促进患者独立转移,提高生活质 量,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训练方法之一。
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 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影响行 走功能的患者。 2.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 装假肢、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 的患者。
此步行方式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 较快;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腋杖减 轻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 点步行后训练。
②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手杖三点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 侧足,最后迈健侧足的步行方式为三点步行。此种步行 方式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用,因此 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 部分偏瘫患者习惯采用此种步态。
谢谢!
助行器辅助行走的操作方法: 患者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 前移动20 — 30cm后,迈出健侧下肢,再移动患侧下肢跟进, 如此反复前进。
头 、 颈 部 姿 势 控 制
(2)使用腋杖步行训练: 交替拖地步行:将左腋杖向前方伸出,再伸右腋杖, 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尖附近。 同时拖地步行: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拖地移动 至拐尖附近。
禁忌症
1.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2.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
起立床、平行杠、助行器、拐杖、轮椅等。
起立床
平衡杠
助行器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拐
腋拐
操作程序
1.步行前的训练 (1)肌力训练:患者因病长期卧床,致使身体软弱无力,因 此,在下床活动接受行走训练之前,首先要对上肢、躯干、 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方 可进行肌力训练。对于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 者,应重点训练上肢伸展肘、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 下运动的肌群、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 展肌群。若患者下肢截肢,则可指导其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 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十一章步行训练
第十一章步行训练一、名词解释1.步行: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躯干,骨盆,下肢各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律,协调的周期性运动2.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是一个人行走时的表现形式,又称行走模式3.自然步态: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步态4.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条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5.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6.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步行时肢体运动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步行整体时间与空间测定的肢体节段性运动方向测定7.社区性步行:是指患者借助APO,手杖等,独立地完成在社区内的步行,包括过马路,超市购物(上下自助扶梯)乘坐交通工具等8.偏瘫步态:即典型的画圈步态,变现为下肢肌张力过高,轮廓不充分,左右盆骨高低不对称。
迈步时通过身体带动骨盆向前摆动,膝关节不能屈曲而画圈迈出患腿9.动力学分析:是对步行时作用力,反作用力强度,方向和时间的研究方法,牛顿第三定律是动力学分析基础二、选择题1.D2.B3.A 4D 5.B 6.C 7.E 8.B 9.BE 10.BC 11.AB 12.AC 13.BE 14.BD 15.ABC三、简答题1.简述用观察法进行步态分析时观察分析的顺序应如何安排。
1.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2.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3.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2.简述运用观察法的注意事项。
1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对侧下肢2.行走时受试者衣着尽量要少,充分暴露下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 3.要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4.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必要时进一步采用定量分析5.目测观察分析步态,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直接相关3.简述步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的原则
步行训练的原则以步行训练的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步行的好处、步行的适宜人群、步行的训练原则和步行的训练计划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步行训练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步行的好处步行是一种简单而又方便的体育锻炼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等。
此外,步行还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易于操作、适合所有年龄段人群等优点,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二、步行的适宜人群步行是一项适合所有人群的体育锻炼方式,尤其适合以下人群:中老年人、久坐人群、初学者、患有轻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
三、步行的训练原则(1)循序渐进:步行训练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慢到快、从短到长,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强度和速度。
(2)个性化:因人而异,步行训练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目的等因素进行量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和调整。
(3)多样化:步行训练应多样化、有趣味,可以在不同的场地、环境、时间、天气中进行,增加训练的乐趣和效果。
(4)坚持性:步行训练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步行的训练计划1.初级阶段:建议每天步行30分钟,步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70-80步,步行时间可分为两次,步行路程约2-3公里。
2.中级阶段:每天步行45分钟,步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80-90步,步行时间可分为两次或三次,步行路程约3-5公里。
3.高级阶段:每天步行60分钟,步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90-100步,步行时间可分为两次或三次,步行路程约5-8公里。
步行训练是一项极其实用而又简单的体育锻炼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只要我们坚持训练,按照训练原则和训练计划进行,相信一定会收获健康和快乐。
《步行功能训练》课件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行表现 、量表评估、仪器检测等 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步 行功能训练效果。
评估周期
定期评估,如每周、每月 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 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 。
步行功能训练的改进建议
增加训练强度
结合日常生活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步行训练的强 度,如增加步数、时间或坡度等。
将步行功能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如上下楼梯、家务活动等,提高训练 效果。
《步行功能训练》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步行功能训练概述 • 步行功能训练的原理与技术 • 步行功能训练的实践与应用 • 步行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步行功能训练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步行功能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 练方法,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步 行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以及预防 和纠正步行障碍的一系列训练。
耐力训练
进行有氧运动,提高心 肺耐力和持久力。
步行功能训练的应用场景
康复治疗
针对因疾病或损伤导致的步行 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健身锻炼
提高普通人的心肺功能和身体 素质,促进健康。
竞技体育
针对运动员进行步态和体能训 练,提高竞技水平。
老年人护理
帮助老年人改善步行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
步行功能训练的实践案例
步行功能训练的适应人群
介绍步行功能训练适合的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疾病患 者、康复期患者和运动员等,以及不同人群的训练特点和 注意事项。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 2 3
新技术与步行功能训练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新技术(如虚拟现实、智能设备等) 应用于步行功能训练中,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趣味 性。
步行训练
四点步
适 于 骨 盆 上 提 有 力 者
两点步行
比比有 迈四屈 越点髋 步步肌 慢快参 与 者
三点步行
稳速适训练
拐杖高度的测量
手杖三点步行
手杖二点步行
减重训练
适应证: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综 合征导致的下肢神经 瘫痪 禁忌证: 脊柱不稳定;下肢骨 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 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 患者不能主动配合; 过分痉挛;体位性低 血压;严重骨质疏松
减重训练
常用治疗方案 减重程度:0-40% 训练时间:30min 训练频率:5times/wk 疗程:8-12wks 注意事项 有治疗师指导和保护 避免活动平板速度过快 步行时可佩带矫形器 训练前检查悬吊装置 悬吊固定带要适当,避免痉挛
康复机器人训练
模拟场景训练
其它
10m
5cm
1
2
4
3
步行训练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姜宝印
步行训练
步行前训练
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练, 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 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行步 行能力的练习 。
步行训练
一、步行前训练
起立床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 平行杠内训练,手杖、拐杖站立训练
起立床训练
残肢肌群肌力训练
平行杠、拐杖、手杖站立训练
负重 重心转移 单足支撑 原地踏步 跨步练习
负重
可在平衡杠内练习,一侧放姿势镜,另 一侧放两个体重计,患者在治疗师的保 护下站立,治疗师通过体重计的计数, 帮助患者调整到对称的位置,并让患者 体会正常的感觉。
负重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
郑大五附院康复科
步行是患者最希望也是最基本想要达到的目
偏身感觉障碍及肌张力异常;异常的运动模式;
四肢关节的全范围被动活动(脊髓损伤患者早
患者在此阶段无明显肌肉张力,无明显随意
患者在此阶段肌张力明显增高,躯干痉挛
开始时病人多易向患侧倾倒,可以先在
膝关节稳定性控制:膝关节不稳定表现为站立和
,患者因为无力控制而通
上、下楼梯训练:由于下肢有一定的伸肌异常运
提骨盆的腰方肌,
通过初步的步行预测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预测步行方式的判断(N正常G好F可P差T微缩)
5 肌力增强训练:针对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重点发展上肢肌力;期望完成独立行。
步行训练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小时候跟随父母在乡村长大,我便对步行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充满了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步行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参加了步行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深刻体会到了步行带来的诸多益处。
以下是我对步行训练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身心愉悦在步行训练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身心愉悦的双重效果。
首先,步行让我摆脱了久坐办公室的束缚,让我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放松。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选择在傍晚时分,穿上运动鞋,踏上熟悉的道路,享受那份宁静与舒适。
其次,步行有助于调节心情,释放压力。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而步行让我暂时忘却了烦恼,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
二、锻炼身体步行训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通过长时间的步行,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1. 增强心肺功能:步行是一项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泵血能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2. 增强肌肉力量:步行过程中,腿部肌肉、臀部肌肉、背部肌肉等都会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肌肉力量。
3. 增强关节灵活性:步行有助于关节的活动,使关节更加灵活,降低关节疼痛的风险。
4. 增强免疫力:步行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三、培养毅力在步行训练中,我逐渐体会到了毅力的价值。
刚开始步行时,我发现自己很难坚持长时间的运动,总是觉得疲惫不堪。
然而,在教练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我逐渐克服了困难,坚持了下来。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毅力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四、拓展视野步行训练让我有机会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此外,步行还让我有机会欣赏到沿途的风景,拓展了我的视野。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得以放松心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从而丰富了生活。
五、培养环保意识在步行训练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步行功能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
• 脊柱不稳定;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 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患者不能主动配合; 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骨质疏松症;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 力小于2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以免发生 关节损伤。
减重步行训练--组成
• 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 减重悬吊系统 • 步行系统
室内步行训练—注意事项
• ⑴行走训练时,注意安全。 • ⑵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 ⑶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正确选 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或手杖。 • ⑷当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时,不宜 使用单腋拐;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90% 时,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力总和< 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行架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0°
正常步态的维持,应为髋关节前屈30°,后伸10°;膝关节充分伸展,屈曲60°;踝关节跖屈20°,背伸15°
步行能耗
• 正常步行能耗 正常人以舒适的速度,即约4.5~5km/h的 速度步行时耗能不大,有实验表明,平地常速步行时的能 耗为0.33kJ/min· kg(0.8cal/min· kg),步速增加或步态 改变时能耗增加。 • 异常步行能耗 • 偏瘫时步行的能耗增加65%; • 截瘫后增加2~4倍; • 单侧膝上截肢步行时能耗增加60%~70%,双侧膝上截肢 能耗增加则为100%; • 单侧膝下截肢,能耗增加10%、双侧膝下截肢能 • 耗增加则为40%~50%。
通过对步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的步
行水平。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den步行
功能分类
㈠临床分析
步行训练
二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是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 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 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 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 分析2个方面。 • 1.临床分析 包括观察法、测量法。观察法为定性分析, 一般采用目测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足印法测定 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 2.实验室分析 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 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 析于一体,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目前国际上较先 进的步态分析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①摄象机②反光标记 点③测力台④表面肌电图⑤计算机分析系统
三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1.肌力 肌力是完成关节运动的基础,为了保证步行周 期的支撑相稳定,单侧下肢必须能够支撑体重的3/4以上。 以60公斤体重的正常成人为例,单腿必须能支撑45公斤以 上的体重。或者双下肢的伸肌(主要是指股四头肌、臀大 肌等)应达3级以上,才能保证另一下肢能够从容完成向 前摆动的动作。 • 2.平衡能力 人体的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稳定 的姿势状态,或是指人体在运动或受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 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步行时人的身体重心随 着步行的速度不同,进行着复杂的加速与减速运动,为了 保持平衡,人体重心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撑面的范围内,所 以平衡能力是步行得以完成的基本保证。 • 人体的平衡分为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 临床上常根据平衡的三种状态将人的平衡能力分为3级。 • 不同的步行环境对平衡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只是在室 内的步行,平衡能力只需2级;一旦进行室外步行,则平 衡能力必须达到3级。 •
步行训练诊疗常规
步行训练诊疗常规一、概述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之一。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影响行走功能的患者、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装假肢、下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的患者。
(二)禁忌症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下肢骨折未愈合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三、操作规程(一)操作规范1.步行前的训练(1)肌力训练对于需要借助助行器的患儿,应重点训练上伸展肘、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下运动的肌群、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展肌群。
(2)起立床训练对于长期卧床如脑炎后遗症的患儿,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立床逐渐倾斜直到调整到直立的方法使其达到站立状态。
(3)平行杠内训练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开始,其一端放置一面矫正镜。
立训练以每次10~2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
2.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包括:(1)使用助行器的步行训练:患儿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向前移动,先迈出健侧下肢,再移动患侧下肢更进。
(2)使用腋杖的步行训练:交替拖地步行,同时拖地步行,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行,三点步行,两点步行。
(3)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三点步行,两点步行。
(二)操作流程1、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肌紧张者改善肌痉挛,放松训练(肌肉牵拉训练、全关节范围活动),肌无力患者肌力训练(抗阻训练)。
2、站立训练双人扶助下双手支撑位站立训练、单人扶助下双手支撑位站立训练、独自双手支撑位站立训练、单手支撑站立训练、无支撑站立训练。
3、单腿站立训练单人扶助下双手支撑位单腿站立训练、独自双手支撑单腿站立训练、单手支撑单站立训练、扶助下踏步训练、独自踏步训练。
4、跨步训练,姿势正训练抬腿训练、迈步训练、对着姿势镜姿势矫正训练。
5、助行器步行训练扶助下使用助行器步行训练、独自使用助行器步行。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顺序
步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以下是步行基本动作的训练顺序示例:
1. 确定姿势:站立直立,双脚并拢放在一起。
确保身体重心平衡,背部挺直。
2. 迈步:先向前迈出一只脚,将重心转移到迈出的脚上。
3. 保持平衡:尽量保持平稳的姿势,控制重心,避免摇晃。
4. 迈出另一只脚:将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与前一步迈出的脚保持相同的步幅。
5. 步长适中:保持步长适中,避免脚步过大或过小,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6. 摆臂平衡:随着脚步的迈出,将相应的手臂向前方摆动,帮助维持身体平衡。
7. 直线行走:保持身体朝前方行走,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点上,避免走偏。
8. 控制速度:逐渐增加或减小步行速度,练习控制身体的动作。
9. 转向: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转向,包括左转和右转。
10. 上下坡:练习在坡道上行走,注意调整步伐和重心来适应
不同的坡度。
11. 变速行走:练习在行走过程中进行变速,包括加速和减速。
12. 侧步行走:练习向左侧或右侧进行侧步,以增加对核心肌
群和平衡的训练。
请注意,以上训练顺序仅供参考,具体训练内容可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重要的是要始终注意姿势正确和身体平衡,避免过度用力或不正确的动作。
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步行训练措施
步行训练措施引言步行训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健康、增强心肺功能,并有助于减少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步行训练措施,旨在帮助你在步行中获得更大的健康益处。
步行计划在开始步行训练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步行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制定步行计划的几个重要方面:目标设定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步行训练目标。
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还是为了减肥?或者是为了增加耐力?根据你的目标,你可以调整步行强度和时间。
步行时长和强度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和目标设定,制定每天的步行时长和强度。
刚开始,你可以每天步行30分钟,并以舒适的速度行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逐步增加步行时长和强度。
步行频率制定每周的步行频率。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到5次步行训练。
间隔一天进行步行和休息有助于身体适应锻炼,并避免疲劳和伤害。
步行路线选择适合步行的路线。
你可以选择在室内跑步机上步行,也可以选择户外环境,如公园、小径或海滩进行步行。
确保你选择的路线安全、舒适且具有足够的空间。
步行训练措施下面是几种步行训练措施,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训练:快走快走是步行训练中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式。
快走的步伐比普通步行快一些,但不会像慢跑那样剧烈。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快走的训练:1.热身:在开始快走之前,先进行5至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步行或简单的伸展运动。
2.加快步伐:在步行过程中,逐渐加快你的步伐,让身体感到稍微有些累。
保持这个步伐一段时间,然后放慢步伐,让身体恢复。
3.重复训练:重复进行加快和放慢步伐的训练,每次持续5至10分钟,总共进行30至45分钟。
攀爬楼梯攀爬楼梯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可以增强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
你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攀爬楼梯的训练:1.选择楼梯:找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楼梯进行训练。
开始时,你可以选择较矮的楼梯,然后逐渐增加高度和难度。
2.热身:在攀爬楼梯之前,进行5至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简单的腿部伸展和跳跃运动。
步行训练PPT课件
定义:足跟着地瞬间 关键点
足跟首次着地 ROM:
骨盆 10°前倾,5°旋前 髋 30°屈曲, 膝 5°, 踝 0°
肌肉收缩: 胫前肌, 股四头 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
6
承重反应 (foot flat)
Shock absorbed, momentum preserved, foot flat
步行功能训练
1
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步行前准备 三.步行训练 四.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2
基本概念
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 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 步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偏角;上身姿势的稳定;最佳能量 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势。
足跟提起,踝关节在背 屈位,观察侧下肢后置
ROM:
骨盆 10°前倾,5°旋后
髋 20°伸直, 膝0°, 踝10度 背屈
肌肉收缩: 小腿三头肌
9
摆动前期(heel off)
Foot remains on the floor, knee rapidly flexes, weight shifted to other limb
IV级 社区性步行(community ambulator)借助
于AFO、手杖或独立可在室外和社区内行走、散步、
去公园、去诊所、购物等活动,但时间不能持久,
如需要离开社区长时间步行仍需坐轮椅。
17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级 别表 现
0级:无功能 患者不能走,需要轮椅或2人协助才能 走。
I级: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使用双拐或需要1个人 连续不断地搀扶才能行走或保持平衡。
增强心肺耐力的步行训练法
增强心肺耐力的步行训练法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同时也可以改善体质、减肥塑身。
下面介绍一些增强心肺耐力的步行训练法,帮助您在步行中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首先,为了增强心肺耐力,步行的关键在于持续性和强度。
建议每次步行至少持续30分钟以上,保持中等强度的步行速度,让心率逐渐升高,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步行时间和速度,逐渐提高训练的强度。
其次,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步行训练也很重要。
建议选择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步行,例如公园、河滨、郊外等地。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步行的乐趣,还能让您更容易坚持训练。
除了定时定量地进行步行训练,还可以结合一些变化来增强训练效果。
例如,可以尝试不同的步行方式,如快步走、爬坡行走、踏步运动等,从而刺激不同的肌肉群,增加训练难度。
此外,可以在步行中进行一些拉伸、伸展动作,增强身体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
另外,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也是提高心肺耐力的重要因素。
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帮助身体迅速恢复能量。
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生长。
最后,为了增强心肺耐力,坚持有规律地进行步行训练至关重要。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的步行训练,每次30分钟以上,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同时,要注意适度运动,不要过度训练,以免造成身体负担和伤害。
总的来说,增强心肺耐力的步行训练法就是持之以恒、适度强度、结合变化、合理饮食和休息。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的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步行训练法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步行训练中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步行前训练
平行杠内训练 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 开始。站立训练从10~20分钟/次开始,依 患者体能状况改善而逐渐增加。在平行杠 内行走训练时,其一端可放置一面矫正镜, 使患者能够看到自己的步行姿势以便及时 矫正。
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同时摆 动,双足在拐脚附近着地。 适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而使下肢无法交替 移动的患者。
精品课件
双拐步行训练-摆过步
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动方式。 双侧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手支撑,身
体重心前移,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 肢向前摆动,双足在拐杖着地点前着地。 开始训练时容易出现膝关节屈曲,躯干前 屈而跌倒,应加强保护。 适用于路面宽阔,行人较少的场合,也适 用于双下肢完全瘫痪,上肢肌力强壮者。
一侧不能负重的患者,如一侧下肢骨折, 小儿麻痹后一侧下肢麻痹等患者。
精品课件
手杖三点步行
患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再迈患侧足, 最后迈健侧足。
因迈健侧足时有手杖和患足两点起支撑作 用,因此稳定性较好,除一些下肢运动障 碍的患者常采用外,大部分偏瘫患者习惯 采用此种步态。
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练习时按健侧足迈 步的大小,又可分为后型,并列型和前型 三种。
步行训练
励建安 南京医科大学
精品课件
【适应证】
中枢性瘫痪者,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 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
运动系统病损影响行走的患者,如截肢后 安装假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精品课件
【禁忌证】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未愈合。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精品课件
步行前训练
肌力训练 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 的患者,重点训练上肢肌力。独立行走者 重点训练下肢肌力。下肢截肢者进行残端 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双拐四点步
稳定性好、安全而缓慢的步行方式。 每次仅移动一个点,始终保持四个点在地
面,即左拐→右足→右拐→左足,如此反 复进行。 步行环境与摆至步相同,适用于骨盆上提 肌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障碍者以及老人 或下肢无力者。
精品课件
双拐两点步
与正常步态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较快。 一侧拐杖与对侧足同时伸出为第一着地点,
拄拐步行训练
精品课件
扶拐步态
两点步态 三点步态 四点步态
精品课件
双拐步行训练-拖地步
交替拖地步:将左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右 拐,双足同时拖地向前移动至拐脚附近。
同时拖地步: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两脚 拖地移动至拐脚附近。
精品课件
双拐步行训练-摆至步
移动速度较快,可减少腰部及髋部用力。 双拐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身体重杖和患足同时伸出并支撑体重,再迈 出健足。手杖与患足做为一点,健侧足做 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称为两点步行。 此种步行速度快,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当 患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较好地掌握 三点步行后,可进行两点步行练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然后另一侧拐杖与相对的另一侧足再向前 伸出作为第二着地点。 步行环境与摆过步相同。 适用于一侧下肢疼痛需要借助于拐杖减轻 其负重,以减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 四点步行后练习。
精品课件
双拐三点步行
快速移动、稳定性良好的步态。 患侧下肢和双拐同时伸出,双拐先落地,
健侧待三个点支撑后再向前迈出。 适用于一侧下肢功能正常,能够负重,另
精品课件
步行训练
助行器步行训练 助行器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练, 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训练;也适用于下肢 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 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助行器亦可 作为永久性的依靠。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 助行器行走的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 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20-30cm后, 迈出患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跟进,如此反复 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