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的历史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阳的历史传说
汾阳,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那你知道汾阳的历史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汾阳的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汾阳的历史传说:汾阳王酒汾阳王郭子仪(公元697—781),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力挽狂澜,平息“安史之乱”,其赫赫业绩,彪炳史册,公元762年被唐肃宗封为“汾阳郡王”。
汾阳王郭子仪可谓亘古一人,他平息安史之乱,败仆固怀恩,折回纥之,御吐蕃之侵,挽唐室之将倾,拯黎庶于涂炭,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成都市众不嫉,一身社稷安危三十年,确保了国家统一,万民安康。地以人显,汾阳以子仪公而生辉,人以地名,子仪公因汾阳而显扬,一代英雄煮酒笑谈天下,汾阳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贡酒所在地。
素有酒乡之称的的汾酒产地——山西省汾阳市,毗邻307国道,夏汾高速公路入口处,距离省城太原108公里,交通便利,物流发达。
汾阳王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大麦、豌豆配方制曲为糖化剂,运用传统汾酒生产工艺并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精心酿制,严格勾兑而成,具有清香型白酒清雅纯正,绵甜爽净、酒体丰满,余味悠长的典型风格,深受
广大白酒爱好者的喜爱!
汾阳的历史传说:汾阳王庙汾阳王庙传说很多,有的传说耳熟能详。长乐岱峰学者、诗人李永选在《公余汾溪晚步》诗所云:“水关门外立多时,榛莽丛中读断碑。忆昔破倭神力助,而今里巷尽传奇。(明代倭寇犯长乐,汾阳王曾于水关外显圣退敌事,载邑乘)”此传说指郭子仪显圣惊破倭寇胆:“嘉靖间,倭薄孤城,从高瞰下,靴尖可踢,围中数万生齿,谁不岌岌者?王显其灵,旌旗于壁垒,金鼓以齐步伐。夜则灯火明灭,行枚杂沓,隐见庙中。倭以有备也,惊而宵遁。此城守人所共见,传至今不衰。”(《长乐县志》)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郭子仪敲铜锣斩野猪精救老百姓的传说。相传唐德宗初年,江南大水,郭子仪奉旨代天巡视,到达铜罗(古称澄源)一带时,听说当地突然出现了一对野猪精,残害庄稼、伤及百姓,当地人胆战心惊。郭子仪用竹木搭了一个数丈高的观望台,并定铸了一面大似圆桌的铜锣挂在观望台中央。几天后,野猪精出来了,观望台上的将士一起敲响铜锣,展开了斩妖大战。当地百姓纷纷举起火把观看郭斩妖。后来,为报答郭之恩,当地百姓保留了观望台和大铜锣,并每逢初一、十五敲锣三声。后来人们干脆就把澄源改称为铜罗,后又建起汾阳王庙。
汾阳的历史传说:奇袭顽敌红军东渡黄河后,阎锡山层层设防,妄图阻止抗日红军继续东进。阎军七十二师独二旅在中阳县关上村惨败,使驻守汾阳的阎军七十一师师长杨耀芳闻风丧胆,唯恐红军捣毁其老巢。他听说红军已进入汾阳南、北马庄,慌忙于3月2日派出
一个骑兵连进驻三泉镇,试图稳定汾阳县城的局势,阻止红军进入汾阳。这个骑兵连共30人,全部驻扎在三泉镇河滩南面的车马店。copyright dedecms
与此同时,东征红军经南马庄、北马庄、员庄也来到了三泉镇,驻扎在车马店东南坡上的八家庄。这个村庄仅住着几户贫苦人家,人少心齐。特别是韩生红、韩生义、韩生礼弟兄三人,平时以讨饭和当吹鼓手为生,他们血气方刚,见义勇为,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老三韩生礼自告奋勇,欣然为红军带路侦察,掌握敌人骑兵连驻地的位置、地形、周围环境等情况。红军按照他的指点,又派侦察员作了进一步的侦察。
就在当天下午日落前夕,由一名红军指挥员带领几名红小鬼,仅凭一支手枪,几把砍刀,乘敌人不备闪电般窜到敌人驻地,先按倒哨兵,缴了他的枪,随即在马车店门口对空鸣枪,战士们齐声喊着:“缴枪不杀!”提枪挥刀冲杀进店内。随着枪响,预先埋伏在四周的红军战士从车马店的后墙上、窑顶上跃进院内,“缴枪不杀”的呐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一部分战士在院里持枪瞄准店窗口,一部分战士冲进窑洞收缴了敌人的武器。就这样,一个连的阎军人不及甲,马不及鞍,还未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做了俘虏。红军战士对他们讲明红军的俘虏政策之后,除敌军连长死心踏地,不愿跟随红军之外,其余29名俘虏都表示愿意跟红军打日本侵略者。
3月19日,红军十五军团在孝义兑九峪战斗后,从孝义南川头进入汾阳北川头,一路沿东大王、上达村、韩家桥、辛盖进人演武
镇。这时,驻守汾阳城的阎军一部步、骑、炮兵在飞机掩护下直扑演武镇,对红军进行疯狂阻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指战员对阎军奋起反击,最终把敌人击溃。红军战士英勇善战、顽强杀敌的事迹,一直在群众中传为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