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小公园民族志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8级

组长:苏碟琴

组员:欧肖钰、高敏、刘艳君、陈锦艳、李秋兰、陈洁芳、高敏红、肖骁、张中宁

人在改造中的小公园

——对小公园拆迁重建与居民生活、商业活动的民族志研究

目录

1. 研究的缘起 (1)

2.小公园的介绍 (2)

3.小公园改造项目的进展 (2)

商业行为与居民生活状态 (3)

4.小公园的商业行为状况 (3)

5. 小公园居民的生活状态 (5)

小公园中的人的情感、经验与看法 (9)

6.搬与不搬的两难 (9)

7.人在小公园的足迹 (11)

8.人对小公园发展的看法 (15)

9.小公园的卫生和治安影响居民情感与看法 (19)

讨论和思考 (23)

1. 研究的缘起

自1932年南生公司建成以来,在小公园一带引起了商业的相互依赖和竞争关系,从此小公园一直是汕头城区的中心,素有“百载商埠”之称。几十年以来,小公园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骑楼和繁华的独特风貌而在汕头的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的建筑和人都对汕头市民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民心中也有着特别的地位。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商业网点的变迁,骑楼建筑也因各种安全和发展问题,急需拆迁重建,小公园开始衰落。因此里面的居民也随着老城区的变迁和改造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现状。

课题研究员曾多次走访小公园,游览小公园的骑楼建筑,与小公园的居民聊天。小公园

作为汕头的历史印记,当看到小公园日益破败的楼房以及屡有抱怨的居民,引发了研究员关于小公园的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的改造,关于其中居民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如此独特的骑楼,是拆迁还是改造?拆迁与改造对小公园的商业有何影响?在改造过程中,小公园居民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邻里关系与交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小公园居民对小公园感情究竟有多深,他们对小公园的未来持有怎样的看法?而又是怎样的因素影响着他们的看法?那么小公园今后究竟何去何从?通过研究员接近两个月的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获得了大量关于小公园改造及其居民生存状态的相关信息,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分析,从而揭示课题研究的主题。

2.小公园的介绍

1929年,因着商业的发展和市政的建设,国平路和安平路相继拆迁改建,政府规划以小公园为汕头市的商业中心,以“四永一升平”(即永安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平街和升平路)的格局来发展。这里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当时的大商号有:照相业的介仁、昆明相馆;钟表业的亨达利;百货业的南生公司(后改百货大楼)、华强百货;糖果饼乾业的李益大、太阳光以及联华西药房、秦盛电器等。[1]

而中山纪念亭更是作为小公园的标志而上个世纪30年代屹立至今。小公园地形呈现扇形,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放射状,呈现出具有中西合璧的骑楼的建筑特色,展现了潮汕地区特有的多元复合的地缘文化1。但由于小公园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公园以前依托港口,是经济中心,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公路的发展,小公园的地理位置的局限凸显出来,小公园往西是梅溪河,再往西是牛田洋,属于滩涂。因此交通地位日益显微,汕头的经济发展向东移,所以导致了城市中心的东移和小公园的相对衰落,但因此小公园的特殊格局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3.小公园改造项目的进展

1987年,小公园被定为危房而进行改造,改造地区总占地约270亩,但由于没有很好的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没有跟上,继而产生了新的问题。1994年,政府重新研究计划,侧重于建设配套设施。1999年,汕头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汕头规划设计院主要负责的《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2002年汕头人大又通过了新的《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市政局与开发商签定改造合同,中美建筑设计院负责建筑设计,汕头市规划局还专门成立小公园改造规划协调小组,规定其片区性质。2004年人大又通过了建设规划。

根据汕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对小公园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决议》,决定采用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好的特色建筑进行加固维修原貌保护,对特色建筑因严重损坏等各种情况不能进行加固维修的,结合与其相连新建筑和周

1“地缘文化学”,文化学研究中从局部地理、环境关系及其引起的社会、文化差异与因缘关联,探讨地理区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地理区域文化研究中有“东西”、“南北”等模式,比如,典型的徽商、晋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域之间竞争的展开,也形成了不同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不同区域的城市群,比如,勃海湾、泛珠江与长三角等。

边的情况进行原貌重建,对较有特色但难以保留的建筑,移位重建于潮汕风情区。

小公园改造项目是汕头市首宗实行土地挂牌预约出让,拆建分离的旧城改造项目。由金平区政府包干拆迁补偿改造将分期分5批改造。 2004年,小公园一期”旧城改造项目系我市对外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但后来由于后续拆迁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原因,使拆迁工作严重受阻,至2006年11月,在完成百货大楼背后13.2亩用地移交台商后,拆迁工作趋于半停顿状况。直至2009年7月30日金平区政府重新发布《房屋拆迁补偿公告》,实行对房屋补偿价格重新评估,适度提高补偿标准,使拆迁工作逐步恢复正常。。目前保护区31亩范围内还需拆迁房屋10240平方米,居民(单位)136户。[2]回迁安置区28亩范围内已全部完成拆迁工作,进入工程建设施工阶段。

商业行为与居民生活状态

4.小公园的商业行为状况

小公园最发达的路段是以安平路为商业,骑楼下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生意非常好,大部分的商店都是国营的。尤其是到了年底,汕头各地的群众都前来办年货。无论是卖什么商品的商店都是人头攒动,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受访人提到的安平夜市、南生百货大楼的兴衰与汕头商业活动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而升平路和国平路的商铺则以食店为主,飘香小食、福合埕牛肉丸、西天巷蚝烙、爱西干面等知名食店莫不起源于此。

那么小公园改造进程中对曾经的“百载商埠”究竟带来怎样的改变,给商铺生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下表格是根据时间维度和商业内容维度,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绘制的。表格中列举的陈述来自各研究员(特别是对商业行为进行对应研究的研究员)的观察笔记,观点引述自受访者的原话。鉴于80年代市区城心中心开始的转移与1987年小公园开始有改造计划,我们把时间维度就划分为“拆迁改造前”和“拆迁改造中”。根据观察和访谈所得,商业内容维度划分为“商铺生意”和“商铺类型”。

商业行为

商铺生意商铺类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