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整理
社会医学理论整理
社会医学理论整理第一章:1.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答: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⑤促进人群健康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3.学习社会医学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医学观,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②开拓思维,认识疾病和健康的本质③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努力为人民健康服务4.我国的社会医学是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强调人体健康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阿拉伯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维森纳认为土壤和水可以传播疾病,并且重视精神感情活动对健康的影响。
意大利的拉马兹尼业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德国卫生学家彼得·弗兰克在《全国医学监督体制》提出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公众健康的主张。
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德国医学家威尔啸提出“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医学”。
德国的格罗蒂扬提出了社会医学的概念,1920年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课程。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及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1.医学模式: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2.医学模式的特点:产生的社会性;存在的普遍性;作用的广泛性;发展的渐进性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社会医学的贡献:解放医学思维模式,以综合思维的方式处理面对的所有医学问题;扩大了医学研究的思路;解决了疾病预防和控制上的社会、心理预防问题;对医药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医学服务从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转变;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远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建立三级预防政策(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服务的影响:从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医院内服务扩到医院外服务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的影响: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加强在职教育第三章: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WHO)2.疾病: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不正常,偏离统计学意义上的标准,并引起疾病或残疾,或者增加早死的机会3.病灾:指除疾病外许多有害健康情况的状态,包括损伤、创伤和缺陷4.疾患:是人主观感觉部分身体或精神不安康或受损害以至生命中正常功能收到损害等5.卫生服务:是由具有一定卫生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卫生服务劳动者,以保护健康的人群和有待于修复劳动能力的患者为特殊劳动对象,通过卫生器材和药物等劳动资料进行的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活动6.公益性事业:就是依靠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7.健康公平:不同社会阶层、性别、种族、地理及年龄间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有的同等的健康权利8.健康状况的公平性:是指不同收入、种族、性别的人群应当具有同样或类似的健康水平9.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指在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进行公平的资源分配或对待,合理的卫生服务应具有广泛的、同等的可及性,并且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对卫生筹资的负担进行公平分配10.疾病的社会性对疾病防治有什么作用:疾病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必须树立两个观念:“大卫生观”和“高危险性观”。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就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人及人群的身形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1848年,法国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德国格罗蒂扬提出整套理论和概念,并于1920年在柏林大学首次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3.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
4.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疾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体征,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证据,如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无临床症状,但有心电图改变等诊断依据。
6.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H)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7.1978年9月,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发布《阿拉木图宣言》,宣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8.1986年11月,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公布了《渥太华宪章》,列出8个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安全、社会保障、教育、食品安全、收入、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公正。
9.2000年9月,联合国大会提出“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与3个健康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和对抗艾滋病、疟疾及其他疾病;5个健康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消除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权益、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全球发展的合作关系。
社会医学已整理
J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对健康以及有关问题的感悟和知觉。
J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指在伤病,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主观体验J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J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P平均期望寿命:平均期望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余命”是对人的生命一种有根据的预测,即预测年龄某岁的人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寿命。
平均余命是根据各个年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综合表达各个年龄的死亡率水平,反映某一地区每一成员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
通过平均寿命的比较分析,可以衡量出该国家(或地区)人们的健康水平S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S社会阶层: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S生命质量: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S社会卫生状况:是指人群的健康以及一向人群健康的诸多社会因素的状况S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关联的大集体S社区卫生服务: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机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整理版)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是研究预防与治疗疾病、维护与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
2、社会医学: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3、社会属性:是人群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
4、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即身体无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适应社会的能力。
5、社会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酗酒、吸毒、青少年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等。
二、填空1、医学的基本任务: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2、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群。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和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社会医学的核心内容有社会医学诊断、社会病因分析和社会医学处方。
5、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四个部分。
6、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是法国医生儒勒.盖林,社会医学的发源地是德国。
7、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三、简答题1、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向哪四个方面扩大。
答:①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②从生理扩大到心理,③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④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2、简述三次卫生革命。
答: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我国目前处于卫生革命的交叉阶段,即第一次卫生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第二次卫生革命任务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威胁。
3、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六版 《社会医学》 总结重点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象:1社会生理现象,2社会病理现象,3社会医学诊断,4社会医学处方。
特点:1学科交叉性,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社会医学的实践性2.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高度概括3.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4.文化的基本特征:①历史性②现实性③渗透性④继承性⑤社会性。
5.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稳定性。
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和手段。
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家庭、社会、自我(学习)教育。
教育具有两种职能:一是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二是传播社会准则,即对人的行为规范。
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1双向性、2普遍性或稳定性,3变异性,4强制性6.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1保健功能:使患者康复,恢复劳动力;延长寿命,延长劳动时间,有效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消除病人对疾病焦虑和恐慌。
2社会功能:提供心理安慰;体验社会支持;增强社会凝聚力。
7.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试验研究3评价研究4文献研究。
8.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课题陈述假设,2制定研究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5解释结果。
9.抽样方法:1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10.定性研究的特点:1关注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很少用概率统计分11.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
问题设计: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答案设计: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12.生命质量评价: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精华整理呕血整理
社会医学精华整理呕⾎整理⼀名解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度研究医学和卫⽣问题的⼀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的和疾病之间相互作⽤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凑是,保护和增进⼈群得⾝⼼健康和社会活动能⼒,提⾼⽣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群的健康⽔平。
2.区域卫⽣规划:是政府对卫⽣事业发展进⾏宏观调控的主要⼿段,它是满⾜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服务需要为⽬标,对机构、床位、⼈员、设备、经费等卫⽣资源实⾏统筹规划、全⾯配置。
3、医学模式:是⼈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类的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4、⼤卫⽣观:卫⽣事业本质上是⼀种“⼈⼈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群的健康⽔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动和参与。
5、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是包括圣体、⼼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6、亚健康状态:指⼈的机体虽然⽆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降低,适应能⼒呈不同程度减退的⼀种⽣理状态,是由于机体各系统的⽣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种“第三状态”或“灰⾊状态”。
7、医学社会化:是指医学作为⼀种社会事业有特定功能,国家、社会和群众要承担更多的卫⽣保健责任,要把卫⽣事业当作全社会的公共事业,⽽不只是卫⽣部门的事情。
8、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系列与社会⽣产⼒和⽣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为⽅式以及卫⽣服务等。
9、社会阶层:是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活⽅式等⽅⾯不同的基本层次。
受教育程度、收⼊、职业不同影响10、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它是以婚姻和⾎缘关系为基础建⽴起来的⼀种社会⽣活群体。
11、社会⽀持:是指⼀个⼈从社会⽹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活上的帮助。
12、.亚⽂化:指某⼀⽂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活习惯,它是⾮全社会性的思想⽂化的泛称。
社会医学 考试复习自整理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考试时间及地点:12月8日,上午8:30 —9:30 A3-106第一章概论(选择题+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时候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是社会卫生变化规律)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进行社会医学诊断;件、医疗保障制度;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人群干预措施;社会处方。
(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3、社会医学的发展(看书P4-8)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提供保障,提前和滞后都不利。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具有基础性作用,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全面考虑人的整体性,注意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资源的有限性,高危险性原则。
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依靠社会措施。
许多其他疾病也离不开社会措施。
分析社会病因,采取社会干预措施,降低和消除各种健康危险因素。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卫生事业本质是“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大卫生观”。
政府应该明确其对人民健康的承诺,其次要解决如何通过统一、整合的社会政策来解决健康问题。
5、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订社会卫生政策和策略;5、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最终版没有之一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讨从社会医学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科学。
知识基础:医学科学、社会科学;2. 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综合性卫生政策、策略与措施。
3. 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 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及社会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5. 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医学观念和大卫生观念;2.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3.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4.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测量法、文献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医学观。
2. 医学模式种类: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为什么会发生):(1)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2)人类健康需求普遍提高;(3)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影响;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健康观的影响;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医学的任务:●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发展●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创立与发展:○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
XX公共卫生硕士《社会医学》知识点归纳.doc
XX公共卫生硕士《社会医学》知识点归纳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安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影响人群安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安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4)安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效劳因素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安康,人群安康影响社会开展。
安康与社会经济开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开展相协调社会安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效劳、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安康指标:个体安康指标;群体安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社会安康指标1. 政府政治承诺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3)床位数/千人口(2.96)4. 社区参与程度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一)经济指标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3. 人均收入(xx年农村4761,城镇26675)4. 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2. 文化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3. 人均住房面积4. 食物供给1. PHC普及面指标2. 平安饮水普及率3. 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4. 医疗卫生效劳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5. 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过失发生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吸烟、酗酒、每万人口吸毒人数、每万人口患性病人数。
社会医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部分社会医学一、知识点复习精要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理解)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基本问题。
健康观是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是对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认识,并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而转变。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疾病观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是消极的健康观。
而现代医学模式讲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是积极的健康观。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居民营养、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卫生投入);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效应(1.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大量化学合成物进入人类生活,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2.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3.促进教育收益的实现,4.减少疾病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医学复习总结(第三版 、第四版综合)期末复习超实用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定义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2.性质: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4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5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3>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医学的概念。
7.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 model)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2医学模式演变的5个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社会医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概论一、名字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里、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二、简答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印务对健康的作用;3)提出改善措施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依据;4)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④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⑤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④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⑤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
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三、填空题1、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和()的人,而()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2、WHO提出了(),概括论述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决定性影响。
3、社会医学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和(),前者包括了()、()、()、()等,后者包括()、()、()、()等,产生了具有()和()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材料整理
第一章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互相作用及其规律。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疾病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第二次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3第三次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现共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到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生物遗传2环境因素3卫生服务4行为,生活方式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第三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
1非特异性,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相对于其他人的位置。
第四章第五章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
1双重装填2含糊不清3抽象的提问4诱导性的提问5敏感性提问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判断。
P86第六章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程度。
1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2疾病负担的评估3卫生服务效果评价4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5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第七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
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等因素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因素3致病因素出现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第八章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第九章1利益个价值倾向2目标取向3合法性4功能多样性5过程及阶段性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3):1第一型为发达型,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接近发达国家。
社会医学答案整理
社会医学: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一门交叉学科,由医学与社会学交叉形成。
表1 三次卫生革命的目标与策略目标策略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制定国家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主要防治目标。
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灭鼠计划,及使用抗菌药物。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目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等。
第三次: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发展社会经济,转变健康观念,大力防治长寿“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
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研究医学的属性、结构和发展规律。
医学模式的转变: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作用:1.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从个体到群体、家庭、社区,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从疾病治疗到疾病预防、控制。
2.对预防医学的影响:推进预防医学发展,建立“高危”、“疾病管理”概念,建立三级预防策略。
3.对健康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到心理服务,从医院内服务到医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教育的影响:重视人文社科教育,加强在职教育。
5.对卫生决策的影响。
社会卫生状况:包括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卫生保健指标:1.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2.安全饮用水普及率3.妇幼保健指标4.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5.医疗服务利用6.卫生资源指标7.卫生行为医疗服务利用指标:每千人两周就诊率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次数每人每年就诊次数每人每年住院日数群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1人口出生、死亡指标2生长发育指标3疾病统计指标重点指标: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CBR):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内)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绪论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连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综合了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将自然科学的成就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产生了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为:1)确定卫生工作重点: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特别重视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为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护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与措施,为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管理及决策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事业的监督和评价。
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5.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预防保健,促进人群健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ppraisal):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是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
个人健康危险因素收集内容: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
疾病的选择:一般是选择当地该年龄组最重要的具有确定危险因素的10-15种疾病列为评价对象人群资料收集的途径:死因登记报告、疾病监测、回顾性调查。
个体资料收集的方式:1.问卷调查法,2.一般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等社会卫生政策与策略一、卫生政策(health policy):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1.政治2.经济:决定性因素3.法律4.教育5.社会保障6.环境保护7.行为生活方式8.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对象:群体方法:社会调查目的:开展社会“诊断”•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探讨从卫生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交叉学科。
❖ 1.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Array❖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观(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离不开社会措施:UNICEF提出两个突破:技术突破、社会突破)(6)全社会参与的大卫生观(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健康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的积极行动和协同推进,即大健康观)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
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攻破难题:手术的疼痛、感染、失血)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7.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健康(名解):从生物角度看人的健康,主要是检查器官功能和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从心理、精神角度观察人的健康,主要是看有无自我控制能力、能否正确对待外界影响、是否处于内心平衡的状态;从社会医学角度衡量人的健康,主要涉及个人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应付各种突发时间的能力。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疾病:疾病可以看成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五星级医生: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社区卫生的领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的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SDH的价值理念:由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不公平带来的健康不公平是影响一个社会的健康状况的最根本的原因。
1978年9月,WHO和UNICEF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提出"初级卫生保健"概念。
提出:1986年11月,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渥太华宪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达尔格伦、怀特海德1不同基因的个体2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3社会和社区影响4社会结构性因素5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1年龄、性别、遗传2个体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网络4社会经济地位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6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社会支持概念: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的帮助。
分类:工具性支持:指提供可见的帮助、行动信息性支持:提供反馈、行动意见评价性支持:指单纯提供信息影响因素:(1)人际关系(2)社会网络(3)社会凝聚力❖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与途径特点:(1)双向性(2)普遍性或稳定性(3)变异性(4)强制性途径:(1)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2)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3)社会制度对人行为的影响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1.人群健康水平评价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1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Array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健康投资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发展。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社会病的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疾病损失和资源耗费;促进教育收益实现;促进自然资源利用;第五章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0%2.城市化与健康(简答)❖城市化:指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关系:环境污染加重、精神障碍增加、现代病、交通危害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及特点:文化的类型(模式):(1)智能文化(2)规范文化(3)思想文化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掌握):(1)无形性(2)本源性(3)软约束性(4)稳定性(5)民族性文化的构成:认知成分、规范成分、符号成分文化的特征:(1)历史性(2)现实性(3)渗透性(4)继承性(5)社会性❖宗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主观的反映,是以神的崇拜和神的旨意为核心的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2.科技进步对健康的影响?(正向和负向作用)简答P61◆正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时疾病的认识和论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应用、推广最新的医疗技术、设备、药品和材料,使病人直接受益。
(1)诊疗技术: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出现为诊疗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如各种放射渣影做共振为诊断提供广清晰可靠的影像资料,提高对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
正在兴起和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生殖工程)和纳米技术等在医学中的应用,必将对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信息高速公路:通过互联网,医生可以了解最新的医药发展动态;病人可以了解有关的疾病信息购买非处方药;基层医院可以通过互联网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对病人进行会诊;医疗机构之间实时的数据图像交互和信息共享;借助可穿戴医疗设备、病人在家就能得到实时健康监测和预警。
◆负向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
(1)高科技在诊疗中的应用,物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医患双方对技术和机器的依赖。
这就很容易把过去人和人之间亲密的交流、倾诉和倾听结束在机器面前,医生与病人直接为获取诊断信息的交流大大减少,医生和病人也由“相识者”变成“陌生人”,导致出现高技术、低感情的现象。
(2)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收费标准,也提升了病人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
然而,在整个医学发展中对于许多复杂性疾病(如肿瘤),治疗方法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滞后于诊断技术的发展展中,对于许多复杂性疾病,诊断中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高收费,但最终并不能有效解决疾病治愈的问题。
(3)高新技术的应用,容易造成或被认为是过度诊疗。
有了高新技术能力和多种选择,人们必社会有使用这些手段的倾向。
互联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可概括为:4C 3P 1S4C是指内容(comtemt)、连接(cmetiony)、商务(ommerce)、医疗保键(care)3P是指病人( patient)、提供者( povider)、支付方( payer)1s是指医药和器械设备供应商( spplier)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反文化:一种所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站到了主流文化对立面的亚文化,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某些思想及行为。
文化贫困:是一种社会心理特征,即依赖性强,相信宿命,健康价值观低下。
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第八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分类主要特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分类:1、按调查结果分析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按调查目的分为:现况调查、病因学研究3、按调查事件的时间顺序分为: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4、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观察法、访谈法、信访法(2)实验研究(主要方法是现场试验研究)主要特点:研究者能认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随机分配的(3)评价研究分为:社会医学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卫生项目评价德尔菲法(4)文献研究2.社会医学的研究步骤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选择课题的三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归纳为:技术路线(统筹安排)、实施计划(研究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研究工具等)、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表格设计、统计方法))在技术路线中,重点介绍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分类:概率抽样:每一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而在非概率抽样中是未知的。
(单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选择研究对象(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优点:方法简便易行、能及时得到有用资料,没有概率抽样的复杂性缺点:不能用样本抽样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 3.定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的情境下,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探究和阐述被研究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的一类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