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学习和教学过程的理解,也为教育实践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法。
一、学习理论的新发展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理解来构建知识体系。
近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更加注重情境性和社会性,强调学习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他人互动和合作的过程。
例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机制。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会激活大脑的不同区域,并且大脑的可塑性在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神经层面的依据,例如,针对大脑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间隔,以提高学习效率。
3、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和复述。
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同时,评价方式也需要从传统的知识测验转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
二、个体差异与教育1、多元智能理论的拓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类型,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
近年来,这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关注如何在教育中更好地识别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育者开始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理论学习进展情况汇报
理论学习进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所在的研究团队在理论学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我将在这篇汇报中向大家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首先,我们团队在理论学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当前理论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理论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的实践效果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学习模型和方法,希望能够为理论学习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次,我们团队在理论学习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对一些理论学习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发现,一些传统的理论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趣味性、缺乏互动性、缺乏实用性等。
因此,我们团队尝试引入了一些新的理论学习模式,比如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取得了一些积极的实践效果。
最后,我们团队在理论学习评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验,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我们发现,当前的理论学习评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估指标不够全面、评估方法不够科学、评估结果不够准确等。
因此,我们团队尝试引入了一些新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比如知识水平测试、实际应用能力评估、学习兴趣调查等,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理论学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希望能够为理论学习的改进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大家的聆听。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进展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指导。
如果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提出,我们将虚心接受,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的研究工作。
感谢大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人类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心理学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理论的新发展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构建知识。
近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
研究者发现,真实、复杂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同时,小组协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通过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社会认知理论的拓展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学习。
当前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榜样示范、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优质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积极的社会支持,如来自教师、家长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融合1、大脑发育与学习的关系借助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模式。
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习任务会激活特定的脑区,而且大脑的可塑性使得适当的教育干预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优化。
2、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干扰学习。
因此,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学习与教育技术的应用1、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大量的学习数据得以产生。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育者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势和不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024年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范文
《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方式也日益多元化。
游戏化学习,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正在为全球教育界带来深刻的变革。
游戏化学习是指通过将教育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展现,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二、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1. 理论基础研究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研究表明,游戏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游戏化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技术应用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化学习的实施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计算机、手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支持下,游戏化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VR和AR技术在游戏化学习中的应用更是将学习者的感官体验推向了新的高度。
3. 实践应用研究在游戏化学习的实践中,许多教育机构和公司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一些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引入游戏化元素,如积分、排行榜、任务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一些学校也尝试将游戏化学习引入到课堂实践中,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三、游戏化学习的未来展望1. 深化理论研究未来,游戏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将更加深入。
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将进一步探讨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为游戏化学习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2. 拓展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化学习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与游戏化学习深度融合,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 完善实践应用在游戏化学习的实践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教育机构和公司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游戏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研究进展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研究进展Introduction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研究从古至今有着长久的历史,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一些重要的学习理论。
Behaviorism(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学习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早期的行为主义理论家如斯金纳(B.F. Skinner)将学习视为行为的结果。
根据这一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实现的。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观察和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Cognitivism(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主动构建。
在认知主义理论中,学习被认为是通过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完成的。
著名的认知主义理论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对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
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扩展和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内部和社会交互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个体通过构建知识、经验和观念来理解世界。
Bruner(Jerome Bruner)和康德拉金(Seymour Papert)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
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哈里斯(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智力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智商测试来衡量的。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有多种智能,包括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这一理论对于个体差异和教育的个别化有重要的启示。
Sociocultural Theory(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一理论,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和同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理论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进展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理念以及最新进展,以期为教育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联通性、动态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建立、优化和重构知识网络的过程。
本文首先将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学习理论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包括知识网络的构建、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学习者的角色转变等方面。
本文还将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通过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学习视角和方法,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核心理念和最新进展三个方面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知识的网络性和动态性。
它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吸收和记忆,更是通过个体与网络环境之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创新。
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中,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通过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和节点,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和路径,从而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
这种知识网络是高度灵活和可塑的,它可以随着新的信息和经验的加入而不断地扩展和更新。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协作性。
它认为,个体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部分,而网络学习则是社会学习的基础。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要从网络中获取知识,还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协作,共同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
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在当代教育领域,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教育机构和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探讨当代教育中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学习理论当代学习理论有多种,其中一些理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理论。
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的、有目的和复杂的过程。
它强调知识对学生具有有价值的内在意义,学生需要自主创造和建构知识,而教育者的任务则是提供正确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因此,认知学习理论重视教育者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的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以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为中心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学习需要与他人互动,并与文化和社会背景相结合,才可以实现成功学习。
因此,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营造合适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构成主义学习理论构成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对外界信息的解释和理解得到的。
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就是学生所建构的知识。
因此,构成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育者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具备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行为反应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被驯化的行为。
一般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奖励与惩罚的运用,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
但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已经被认为过于简化和并不总是适用于当代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方法针对当代教育环境,各种教学方法正在不断涌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作为合作过程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协调各种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成果和反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显著的进展,为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学习理论的新发展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近年来,建构主义的研究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对知识建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支持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建构。
例如,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学习风格和先前知识经验的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方式和速度上存在差异,这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拓展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榜样的作用。
当前的研究不仅关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深入探讨了社会环境中的反馈机制、自我效能感以及动机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的反馈和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表现,而消极的反馈和低自我效能感则可能导致学习挫折和退缩。
二、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融合1、大脑发育与学习的关系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模式。
研究发现,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习任务会激活不同的大脑区域,而且大脑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较高。
这为优化教育策略、把握关键教育时机提供了神经科学基础。
2、学习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对于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数学障碍等,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潜在的神经机制。
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学习障碍,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例如,发现阅读障碍患者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处理区域存在异常,从而为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提供了靶点。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引言: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学习理论研究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概念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提出的一种关注学习情境对个体认知过程的影响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依赖于个体的认知过程,还受到学习情境的影响。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个体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强调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的匹配度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1. 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情境的设计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该理论,教育者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提供大量实例、以问题为导向等方式来创造符合学习任务需求的情境。
2. 学习策略的调节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研究发现,高效的学习者能够根据情境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育者在指导学习者时,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并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调节能力。
三、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1. 个性化教学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环境的匹配度对学习效果具有极大影响。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教育者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 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研究也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调节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学习理论的新进展与学生评价范式的嬗变
学习理论的新进展与学生评价范式的嬗变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心理规律和原理的学问,它揭示人类如何获得比较持久的行为经验和变化的经验,分析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对学习理论的研究,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学习的本质;学习理论的研究进展,也不断推动着我们的教育变革,决定着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范式。
可以说,任何的教学评价都是基于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即都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评价观。
因此,研究与探讨现代学习理论的新进展与学生评价嬗变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自心理学家基于实验室的研究提出第一个学习理论至今100 年左右的时间里,心理学界对学习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总体特征表现为:注重对人类思维过程,特别是高级心理过程的解释,注重对高阶学习和复杂认知过程的解释,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新的理论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论。
1认知———行为主义学习论加涅和布卢姆等人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
他们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份,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认知活动。
加涅认为学习不是刺激反应间的一种简单联结,因为刺激是由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以一些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的,研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指出这些不同的加工过程是如何起作用的。
学习的发生可以表现为刺激与反应,刺激是作用于学习者感官的事件,而反应则是由感觉输入及其后继的各种转换而引发的行动,反应可以通过操作水平变化的方式加以描述。
但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学习者”、“记忆”等学习的基本要素。
布卢姆及其合作者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做了大量的群体与个别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发现在个别教学组中,学生的能力与其学业成绩无必然的相关性,即使能力差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可达到优良水平;而在群体教学组中,学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有很高的相关性,能力愈强,其最终的学业成绩愈好。
学习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学习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学习方法论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专注于研究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习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并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学习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研究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
通过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教育者能够开发出更适合学习者的教学策略。
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学习方法,如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和归纳法等。
通过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艾宾浩斯提出了记忆曲线的概念,指出在学习后的一段时间内,记忆遗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通过不断的复习和温故知新可以巩固记忆。
而归纳法则是通过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加强或减弱。
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理论,如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等。
例如,帕夫洛夫的狗实验发现,当狗在进食时听到铃声,狗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即听到铃声时就会分泌唾液。
这表明学习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建立。
在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响下,教育者可以利用正向激励和即时反馈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例如,给予学习者适当的奖励和赞扬,可以增加其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个体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例如,在小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文化理论还强调了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现来学习和模仿,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
学习方法论的研究进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成为学习方法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100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
100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第一篇:100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100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机制、学习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学说。
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 特别是学习活动中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的变化过程并不能被直接观察到,100多年来,人们便从各自的学派观点立场出发,阐述对学习的不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
学习理论因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的多样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综合的、能被所有学者都认同的学习理论。
但已有的研究都是在探讨关于学习的一些基本问题,且始终影响着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等问题,成为教育理论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
正如《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 意思是: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
自20世纪初第一个学习理论提出到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间联结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理论可以分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如果要对应到本书所倡导的教学罗盘模式中,其实象限的“讨论”对应的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象限的“讲授”对应的是认知主义,象限的“练习”对应的是行为主义,象限的是一个大整合,这一象限要表现的实质内容远比“点评”更丰富——它是把前面的三个象限所对应的各个学习理论做一个大整合。
简言之,学习理论主要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一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推进
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推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时代,只有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终身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现有教育模式的不断反思和探讨。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分数,忽略了个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导致了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终身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自主的和全面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终身学习的实践,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制。
其中最基本的是教育制度和教育资源的完善,让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种社会文化,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尝试新事物。
企业和学校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构建一种培养和提升员工和学生能力的体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推进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出台支持终身学习的政策和法规,并加大投入,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加强合作和创新。
企业和学校也应该在培训和提升员工和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总之,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帮助每个人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和在线课程等手段,随时随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趋势,不仅促进了终身学习的普及和深入化,还给教育和培训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班级:11级小教(2)班姓名:陈平学号:20110207202摘要: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有关知识、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将有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就涉及学习迁移的问题。
我们日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实上都是对学习迁移现象的一种概述。
学习迁移广泛的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规范的学习中,因而一直受到教育心理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历来就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现代理论、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学习迁移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学习迁移、传统理论、现代理论、最新进展、展望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及其种类1.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它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1.2迁移的种类迁移的种类可以从许多角度来划分。
从迁移的性质或效果来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从迁移发生的层面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从迁移发生的方向来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从迁移影响的领域来看,可将迁移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
从迁移作用的范围来看,可将迁移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2.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研究尽管人们早就注意到了学习迁移现象的存在,但是真正对迁移现象进行研则是近一两百年的事,这期间,不同的研究者对迁移的本质及其基本过程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迁移理论。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概括说、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等。
(1)形式训练说。
该学派以两次学习涉及到共同官能〔即能力)作为迁移的基本原因,它认为,学习可以使人的相应的官能得到提高,如果两次学习涉及了同样的官能,前次学习使这种官能得到提高,就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促进,表现出迁移效应。
(2)相同元素说。
桑代克根据“面积估计”实验结果提出,前后两次学习只有在内容上有共同元素,才能发生迁移。
学习心理学研究进展
一、认知策略复述策略:重复、抄写精加工策略:联想、划线、作笔记等 组织策略 聚类组织(归纳法) 概括组织 纲要法 网络法二、元认知策略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及计划、监视和调节 元认知知识:有关认知个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视与调节
巴甫洛夫、华生 替代-联结说(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过程:通过新刺激(灯光)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产生替代作用,建立新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 强化-联结说(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过程:对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出现的期待行为进行强化,增加期待行为在该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建立情境与反应联系班杜拉 观察-联结说过程:个体对某种刺激情境中的行为结果进行观察,产生替代性强化,建立情境与行为的联系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布鲁纳 认知-发现说基本观点 学习结果:形成学科知识的结构系统 学习过程: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如何促进学习:信息加工过程应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一般,向学生提供较低层次事物,让学生“发现”新事物或关系。教学应用 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重点 发现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联结派学习理论发展过程
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模式 试误引发 形成 S R (S-R)
元认知调查问卷的部分项目什么原因使有些人很会解题?有一天我和一个很会解题的人交谈,我问他是否很会阅读,你认为他会怎样回答?为什么?大人比小孩更会解题?为什么?……状态元认知问卷的部分内容在刚才解题过程中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我边做题目边检查自己的题做得对不对。我能意识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我自己检查错误。我在解答问题时注意选择和组织有关的信息。……
格思里邻近-联结学习 斯金纳强化-联结学习 班杜拉观察-联结学习 S + R (S-R) (S) R S* (R-S) [S+S*] R (S—R) 接近出现 强 化 (S) R S* (R-S) 观 察 逐步完善
学习理论研究进展
学习理论研究进展张瑜122327学习理论研究进展摘要:学习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
早在心理学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 就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论及学习的问题。
自19 世纪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 一批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形成了系统的学习理论。
从最开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再到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身认知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越来越关注解决实践问题。
关键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具身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引言:所谓学习理论, 顾名思义, 就是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 它旨在阐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学习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有哪些条件和规律, 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 等等。
学习理论指导人类的学习, 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学习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指导,学习创新更需要科学的学习理论的指导。
1. 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渊源1.1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 一些哲学家对人的认识过程作了各种各样的探讨, 其内容包括知识的起源、实质及其获取方法等。
而关于知识的起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在西方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立场: 一种是唯理论或理性主义的立场, 一种是经验论或经验主义的立场。
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经验主义传统强调行为的发展取决于经验, 而理性主义则注重行为先天的、预定的心理倾向, 这就是所谓的后天与先天之争; 经验主义认为对行为的分解是必不可少的, 而理性主义则看重事物的整体性, 这就形成了部分与整体之争; 经验主义认为经验证据和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而理性主义则强调通过预感、直觉和推理可以更有效地了解行为, 这可以称为实验与推理之争。
这些争论对后来的学习理论流派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尽管上述哲学思想和学习理论并非严密地一一对应, 但20 世纪初形成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典型的经验主义, 与之对立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是偏向于理性主义的。
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研究
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研究近年来,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研究备受关注。
学习理论是一门涉及人类认知和学习过程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研究的现状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学习理论的概念和分类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式、认知结构和知识组织等。
根据学习理论的不同研究对象和角度,可以将其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三个主要分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过程,通过重复和强化可以形成新的反应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个体的思考、感知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体内部的思维过程,强调理解和意义的构建。
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交互对学习的影响。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强调个体和环境的互动和合作。
二、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研究现状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学者们对不同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理论的有效性。
同时,他们还探索了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学习理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专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巧妙设计的刺激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产生正确的学习反应。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专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专业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建和共享。
三、学习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学习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教育行为的理论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指导原则,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派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问题作过一些探讨。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学派把自主学习看成是学习与自我强化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相依关系,认为自主学习包含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并开发了一系列自我监控技术。
原苏联维列鲁学派把自主学习看成是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他们强调自我中心言语在学习中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并依据言语的内化规律开发了一系列自主学习模式。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环主张通过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无疑,上述研究对我们探讨自主学习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注意到,仅凭上述理论解释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华盛顿城市大学齐莫曼教授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逐步建构起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自主学习理论,引起了教育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特介绍如下。
一、自主学习的实质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
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为了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自主学习,齐莫曼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如下表。
自主学习的理解维度科学的问题心理维度任务条件自主的实质自主的信念和子过程1.为什么动机选择参与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自定目标、自我效能感、价值观,归因等2. 怎么样方法控制方法有计划的或习惯化的策略使用、放松等3.何时时间控制时限定时而有效的时间计划和管理4. 学什么行为表现控制行为意识到行为和结果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行动控制、意志等5. 在哪里环境控制物质环境对物质环境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环境的选择和营造6. 与谁一起社会性控制社会环境对物质环境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环境的选择和营造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主要依据表中的第3列,即任务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理论主要回答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早期的学习理论 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
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后期观点—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
效果扩散 奖励不仅会增强反应,而且还连带加强对邻 近的反应。 相属律 指位置上的接近并不能决定可以把材料很好 的联结在一起,而学习材料以某种方式加以 组织,较容易形成正确的联结。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典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的基本观点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 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类似的 刺激也能诱发其反应,这就是刺激的泛化。 所谓刺激的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 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 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二者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 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
学习的官能训练说
官能训练说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获 得知识,而是为了加强心灵的官能,因此他们 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 的难度和训练价值。在这种影响下的教师往往 是独裁的,课堂气氛常常是严肃的,学生常常 在高度紧张和焦虑的情境下从事学习。
学习的自然展开说
自然展开说认为学习不是经验的获得,而是 潜能的展开。它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在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上系 统提出的。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 自然人,而要达到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就必须 实施自然主义教育。应该说明的是,自然展开 说实际上只重视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规律进行 研究,并不重视对学习自身的研究。
一 早期的学习观点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 学习的官能训练说 学习的自然展开说
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
理念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苏格 拉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系统学习理论。按照 柏拉图的观点,学习就在于通过感觉经验,使 灵魂引起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怎样才能使个体 更好的回忆起理念呢?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些 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他常用S 和R作为情境和反应的符号,它的联结公式就 是S->R。所谓情境,他认为不仅包括脑部及 其末梢器官以外的事态,同时还包括他所谓 的脑内状态。所谓反应,他认为不仅包括肌 肉与腺体的活动,而且也包括他所谓的内部 反应。所谓形成一定的联结,是生来就具备 的能力。学习的作用就在于把这些原本的联 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而利导。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1前期的基本观点 (1)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效果律 准备律 练习律 (2)五条从属的学习律 多重反应 心向与态度 优势元素 联结变化 类比反应
前期观点—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效果律 刺激与反应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 果的影响。 准备律 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 增强,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 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行动也是一种烦恼。 练习律 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次数。
最佳训练组合: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 固定间隔强化,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 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 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 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 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 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 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 定的教学目标。 遵循原则:小的步子 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 低错误率 自定步调
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
学习的统觉形成说是赫尔巴特在洛克的心 灵白板论的基础上,在裴斯塔洛齐的教育心 理学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系统提出的。赫尔 巴特提出,任何观念、任何经验的获得都是 统觉的结果。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 过程,是一个统觉团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具 体包括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 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 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的意 识领域,从而为学生所理解。
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2学习是渐进的而不是顿悟的 注意到解决问题的时间逐渐减少是不 断尝试的结果,桑代克推论学习是渐进的 而不是顿悟的。即学习是以非常小的系统 的步骤发生变化,而不是以巨大的跳跃式 发生的。
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人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在谈到试误学习的性质时,桑代克认为, 动物的学习和人的学习不同,动物的学习全 属盲目,无需以观念为媒介。主要依据有两 条:(1)动物的学习曲线是波动而缓慢的,并 不是直线下降而速成的。 (2)动物在完成某个动作数次以后,仍不能免 于失败。至于人的学习,他认为:假使读者 也被引入迷宫或笼子里,或远离家庭,对于 这些情况的反应必定要包括许多关于这些情 况的观念、判断、思考。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2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 (1)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 放弃练习律 修正效果律 (2)对从属的学习律进行修正 效果扩散 相属律
后期观点—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
放弃练习律 桑代克经过严格实验,得出结论为,只靠重 复练习是不能加强联结的,缺乏练习也不见 得会大幅度减弱联结。 修正效果律 奖与惩的效果不是相等或相反的,在某些条 件下,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非常关心人类的学习,重视 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 的心理过程,注重理论在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 生学会学习方面的实际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许多复杂的行为仅用S-R联结的形成来 解释则过于简单化。主体的认知过程在复杂学 习中起着主要作用。
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研究进展
报告人:张瑜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 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成一门 独立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自心 理学在19世纪初期从哲学和心理学中分出来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对学习的性质、学习 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动机、迁移以及 学习的方法策略等都有大量的研究。从而增强 了人们对学习及其本质的理解,形成了系统的 学习的理论的研究。
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西方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 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 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 种要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 可观察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 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合于所有动 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在实际工作中,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 社会性问题的行为治疗,至今仍有其影响。
正强化: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 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 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 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 负强化: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 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 负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是指那些不需学习也起强化作用 的刺激。 二级强化物:是指那些开始时不起作用,但后 来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联系在了 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小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部各流派虽然存在众多 分歧,但它们总的理论倾向上都表现出三个共 同特点: 在学习结果方面,都将其看成是形成了刺激与 反应间的联结,简化了有机体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过程方面,都对有机体的学习过程做了 简单化的理解,将它看成是若干兴奋点形成通 道。 在学习条件方面,都注重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 部条件。如注重外部强化而忽略了内部动机, 注重当前的情景而忽略过去经验等。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观点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就是一个原是 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 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 做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
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 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 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 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 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但这种 消退现象只是暂时的。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 形成的条件反射则比获得这个反应更难。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
4频因律和近因律 华生对学习律进行了研究,他反对桑代克 的效果律,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 习。 频因律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 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近因律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 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 5恐惧条件作用 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以引起个体恐 惧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应, 结果发现它们也能控制个体行为。像这种以 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 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称为恐惧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 用—程序教学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 境下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 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 成反应与情景的联结,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 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有机 体的绝大部分行为经验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 射建立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