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下水化学成份概述

合集下载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是指地下水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构成。

其中主要包括溶解性无机物、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等。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与地下水的来源、渗漏途径、流动速度等有关,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溶解性无机物是地下水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之一,包括碳酸盐、硫酸盐、钙、镁、钠、钾、氯等离子。

这些离子会影响地下水的PH 值、硬度、电导率等特性,也会对水的滋味和用途造成影响。

有机物通常指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等化合物,由于地下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因此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微量元素是地下水中含量极低的矿物质,但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健康价值。

例如,硒、铁、锰等元素在适宜含量下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在超标情况下则可能造成水质污染。

总之,地下水的化学组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需要全面了解其成分和含量,才能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

- 1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ppt课件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ppt课件
19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氢离子浓度 地下水的酸性和碱性的程度,取决于水中氢离子的浓
度大小 大多数地下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北方地区多为
pH=7-8的弱碱水
20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硬度 总硬度:地下水中所有Ca2+、Mg2+离子的总含量 暂时硬度:将水加热至沸腾周,由于形成碳酸盐沉淀
第四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
1
-
4.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2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是地下水与环境 (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为认识和了解地下水形成的地质历史 条件和过程提供依据
地下水在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中储存和运动时, 溶滤和溶解着岩石的可溶成份,使地下水变成了含有各 种矿物质的天然溶液,而且随着运动环境和运动过程的 变化,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不断地更迭着
(6) 镁离(Mg2+)
-
泥石
18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总含盐量与总溶解固体(TDS) 总含盐量: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和微粒(不
包括气体)之总含量 总溶解固体(TDS):通常在105-110℃温度下将水样蒸
干后所得干涸残余物的总量
TDS ≈总含盐量-1/2HCO3TDS是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TDS含量低的 淡S要O水成42-为以分主HC要O3成-为分主;要T成DS分含;量T高DS的含盐量水中和等卤的水盐常质以水C常l-为以主
36
-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
(2)水中阳离子的浓度 水中某种阳离子浓度越大,则其交替吸附能力就越强,
甚至可以发生吸附能力小的交替岩土颗粒表面吸附能力 大的阳离子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来源: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溶解;海水;
5. K+ ◆ 地下水中K+的含量只有Na+含量的4%~10%。 ◆ 一般将K+归并到Na+中进行分析,不另区分。
如Na+(+ K+ )
6. Ca2+(低矿化水的主要阳离子) ◆ 含量一般不超过数百mg/L ◆来源: ☆碳酸盐类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岩浆岩及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7. Mg2+ ◆ 化学性质及来源与Ca2 +相近,但地壳组成中 Mg2+比较少,因此含量通常较Ca2 +少。
化合物的当量=化合物分子量 / 阴(阳)离子价 meg/L=mg/L /离子的当量
☆德国度(H°) :相当于1L水中含10mgCa2+或 7.2mgMg2+的量。
1 meg/L=2.8 H°
4.地下水按硬度分类:
地下水类型 极软水 软 水 弱硬水 硬 水 极硬水
硬度(mg/L,以 CaCO3计)
<75
◆专项分析:
只分析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分,分析项目根据具体任务确 定。
如:在对地下水质作动态观测时,可只选有代表性的离 子作定期分析;
为判明含水层之间是否有联系时,只需要作个别离子的 分析;
在为寻找饮用水源进行地下水调查时,需进行水中有毒 成分如As(砷)、Pb(铅)、F(氟)等项目的分析。
三、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如:CO2可促进碳酸盐类的溶解。
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主要离子共7种: Cl-、SO42-、HCO3-、Na+、K+、Ca2+、Mg2+
◆占主要地位离子随矿化度(含盐量)的变化: ☆低矿化水以HCO3-及Ca2+ ,Mg2+为主; ☆中等矿化水以SO42-及Na+为主,阳离子也可以
是Ca2+ ; ☆高矿化水以Cl-及Na+为主。

河北工程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地质 第五章_地下水

河北工程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地质 第五章_地下水
●在具有成岩裂隙的岩体为后期地层覆盖 时可构成承压含水层。
25
6. 构造裂隙水
●其发育程度既取决于岩石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 边界条件及构造应力分布等因素。 ●分为层状构造裂隙水和脉状构造裂隙水。 ●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裂隙各有自己独立的系统:补给源、径流及排 泄条件,水位不一致。 ●渗透性常常显示各向异性。 26
5
3.
重力水-----受重力控制的地下水
当岩石、土层的空隙完全被水饱和时,粘 土颗粒之间除结合水以外的水都是重力水,它 不受静电引力的影响,而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可传递静水压力。
重力水的工程意义:
静水压力 动水压力 浮托力 溶解能力--岩土产生化学潜蚀
6
☆ 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 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称为含水层。 ☆ 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 水的岩层、土层,或者这些岩土层给出与透 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1.岩土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够数 量的重力水; 2.这些重力水能够在岩土空隙中自由运 动。
36
▲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 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以g/L表示。 习惯上用105~110℃温度将地下水样品蒸 干后所得的干涸残余物总量来表示矿化度。 可以将分析所得阴阳离子含量相加,求得 理论干涸残余物总量。
注意: 由于在蒸干时有将近一半的HCO3-了分解生 成CO,及H2O而逸失。所以,阴阳离子相加时, HCO3 只取重量的50%。
31
32
自流水泉(上升泉):主要靠承压水补给, 动态稳定,年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自流盆地 及自流斜地的排泄区和构造断裂带上。
33
§5.3 地下水的性质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温度、颜色、透明 度、气味、味道、导电性及放射性。 地下水物理性质的研究,使我们能初步了 解地下水的形成环境、污染情况及化学成分, 这为利用地下水提供了依据。

第7章_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第7章_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味道的强弱取决于地下水的温度,常温时不显,若将水加 热到20~30℃时,味道显著。
4、地下水的透明度
一般是透明的,如煤矿矿井水含大量煤屑等悬浮物而呈不透 明或半透明状。 (水的透明度分级表)确定水的透明度:
级别 透明的 半透明(微浑浊)源自微透明(浑浊) 不透明(极浑浊)鉴别特征 无悬浮物、胶体,>60cm水深见图像 少量悬浮物,30~60cm水深见图像 较多悬浮物,<30cm水深见图像
3、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意义 阐明地下水的起源、形成与分布规律; 阐明成矿机制,完 善与丰富找矿理论 ;地下水质量评价。 (1)确定饮用水、工农业用水 (2)查明地下水水质污染源 (3)查明地下水的侵蚀能力 (4)确定含水层之间及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 (5)揭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规律,实现水质找矿 (6)提取化工原料 (7)医疗用水、地方病
第1节 概述
1、地下水是否是纯水? 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 H2O,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赋存于岩石圈中的地下水,不断与岩土发生化学反应, 并在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进行水量交换的同时,交换 化学成分。
2、除水(H2O)以外,地下水中还哪些成分?它们是如何 形成的?这些成分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何影响? (1)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自然地理、地 质背景以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2)水是最为常见的良好溶剂。它溶解岩土的组分,搬运 这些组分,并在某些情况下将某些组分从水中析出。水是地 球中元素迁移、分散与富集的载体。许多地质过程(岩溶、 沉积、成岩、变质、成矿)都涉及地下水的化学作用。 (3)地下水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作为饮用水危害人体健 康。地下水具有特殊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水具有医疗意义, 对人体有益。 (4)地下水含大量盐类(如NaCl、KCl)或富集某些稀散 元素(Br、I、B、Sr 等)的地下水是宝贵的工业原料。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天然溶液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天然溶液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第一节概述地下水是天然溶液。

地下水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同时发生着水量交换、化学成分的交换(—水质状况)。

水是良好的溶剂,地下水在空隙中运移时,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组分,使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丰富多彩。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嗅、味、密度、导电性与放射性地下水的化学性质: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质、有机质等地下水的放射性、微生物成分等。

第二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常见的气体成分与地下水所处环境,地下水的来源有关。

(1)氧()、氮()来源: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很高,随降水一起入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

反过来,如果地下水中富含与——也说明地下水是大气起源。

由于活跃,在地下水运动中易发生氧化作用而消耗,因此,大气起源的地下水中,也可能独立存在。

此外,氮还有生物起源与变质起源。

指示意义:含量高指示氧化环境;封闭环境下,氧被耗尽只剩下,则为大气起源封闭环境。

(2)硫化氢()、甲烷()来源:这两种气体,都是在封闭环境下生成的。

如是在有机物与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还原环境下地下水中的→,在成煤过程中,在还原作用下产生,使煤田水富含。

同理,甲烷()是成油和油气藏形成过程的结果,油田水富含甲烷()。

指示意义:富含和的地下水,指示封闭的还原环境。

(3)二氧化碳()大气降水中的含量较低,地下水中主要来源:①主要源于土壤层(入渗过程溶于水中):有机质残骸发酵产生、植物呼吸作用产生②碳酸盐岩地层的脱碳酸作用③深部高温下,变质作用生成④人类活动,在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时,大气中的增加作用:地下水中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结晶岩风化溶解的能力愈强!(4)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特征小结:①气体成分——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氧化环境还原环境②气体成分增加水对盐类的溶解能力→促进水—岩的化学反应(即相互作用)二、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1)概述:地下水中组分很多,而分布广、含量多的主要有七种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离子成分含量与什么有关?①各种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即某元素在地壳化学成分中的重量百分比②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自然界,丰度较高的元素,如Si、Al、Fe,在水中含量很低;而某些丰度较低的,如Cl、S、C,在水中含量却很高。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Na⁺
来源:(1)沉积岩中岩盐及其它钠盐的溶解;
含钠矿物的风化溶解;
K⁺
来源:(1)含钾盐类沉积岩的溶解;
变质岩、岩浆岩盐中含钾矿物的风化溶解。
Ca⁺²
来源:(1)碳酸盐类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Mg⁺²
来源:(1)碳酸盐类沉积岩的溶解;
第六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
分析内容
地下水化学分析类别
根据工作的目的与要求不同,分析的项目与精度也不同,在一般水文地质调查中,分为简分析和全分析,为了配合专门任务,则进行专项分析。
简分析用于了解区域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概貌,主要分析HCO₃⁻、SO₄⁻²、Cl⁻、Ca⁺²、总硬度、pH值。其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水质是否适于饮用。
六、混合作用
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混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 混合作用的结果 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当以SO₄⁻²、Na⁺为主的地下水与含有Ca⁺²、HCO₃⁻为主的地下水混合时, 地下水便形成以Na⁺、HCO₃⁻为主的地下水。 不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 例如,当高矿化NaCl海水混入低矿化的重碳酸钙、镁型地下水中,基本上不产生化学反应,混合水的矿化度与化学类型取决于参与混合的两种水的成分及其混合比例。
总之,地下水的化学成份是地下水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二节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份 常见 等,尤以前三种为主。气体成份一方面能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能够增强水溶解盐类的能力,促进某些化学反应。
吸附能力大小顺序:H⁺>Fe⁺³>Al⁺³>Ca⁺²>Mg⁺²>K⁺>Na⁺

水文地质学第六章

水文地质学第六章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来源及特点,理解和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熟悉和掌握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

了解地下水的温度、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1 概述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H2O,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6.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1)O2、N2,地下水中的O2含量多说明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2)H2S 、甲烷(CH4),地下水中出现H2S、CH4,说明处于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3)CO2,主要来源于土壤,地下水中含CO2愈多,其溶解碳酸盐岩的能力便愈强。

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7大离子:Cl-、SO42-、HCO3-、Na+、K+、Ca2+、Mg2+。

3.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及其特点(1)Cl-,主要出现在高矿化水中。

来源:① 来自沉积岩氯化物的溶解;②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③ 来自海水;④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⑤人为污染。

特点:① Cl-不为植物及细菌所摄取,不被土粒表面所吸附,氯盐溶解度大,不易沉淀析出,是地下水中最稳定的离子;② Cl-含量随着矿化度增长而不断增加,Cl-的含量常可用来说明地下水的矿化程度。

(2)SO42-,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SO42-为主要阴离子。

来源:① 含石膏(CaSO4·2H2O)或其它硫酸盐的沉积岩的溶解;② 硫化物的氧化。

注意:① 由于煤系地层(C-P)常含有很多黄铁矿(硫铁矿),因此流经这类地层的地下水往往以SO42-为主;② 金属硫化物矿床附近的地下水中常含有大量的SO42-;③ 煤的燃烧产生大量SO2,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含硫酸的降雨→酸雨,从而使地下水中SO42-增加;④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煤占70%以上,我国每年向大气排放的SO2已达1800×104t之多,因此,地下水中SO42-的这一来源不容忽视。

6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6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6.1 概 述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H 2O ,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天然:人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产生影响。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水是最为常见的良好溶剂,可溶解、搬运岩土中的某些组分。

水是地球中元素迁移富集的载体。

利用地下水,各种行业对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

6.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O 2 、N 2 、CO 2 、CH 4 、H 2S 等。

1)O 2 、N 2地下水中的O 2 、N 2主要来源于大气。

地下水中的O 2含量多→说明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

在较封闭的环境中O 2耗尽,只留下N 2,通常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

2)H 2S 、甲烷(CH 4)地下水中出现H 2S 、CH 4 ,其意义恰好与出现O 2相反,说明→处于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

3)CO 2CO 2主要来源于土壤。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CO 2(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地下水中含CO 2愈多,其溶解碳酸盐岩的能力便愈强。

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7大离子:Cl -、SO 42-、HCO 3-、Na +、K +、Ca 2+、Mg 2+。

低矿化水中(M<1 ~ 2g/L ):HCO 3-、Ca 2+、Mg 2+为主(难溶物质为主);发生化学反应岩石圈水圈交换化学成分中矿化水中(M=2 ~ 5g/L ):SO 42-、Na +、Ca 2+为主; 高矿化水中(M>5g/L ):Cl -、Na +为主(易溶物质为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盐类溶解度的不同: 1)Cl -主要出现在高矿化水中,可达几g/L ~ 100g/L 以上。

来源:① 来自沉积岩氯化物的溶解;②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③ 来自海水;④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⑤ 人为污染:工业、生活污水及粪便中含有大量Cl -,因此居民点附近矿化度不高的地下水中,如Cl -含量超过寻常,则说明很可能已受到污染。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名词解释永久硬度指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名词解释永久硬度指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一、名词解释1.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

2.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

3.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

4.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

5.地温梯度:指每增加单位深度时地温的增值。

6.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7.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

8.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9.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10.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二、填空1.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等。

2.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及硫化氢等。

3.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阴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重碳酸根离子等。

4.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阳离子有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等。

5.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重碳酸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为主;高矿化水则以氯离子及钠离子为主。

6.一般情况下,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硫酸根离子为主,主要阳离子则可以是钠离子,也可以是钙离子。

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混合作用。

8.据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成因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溶滤水、沉积水和内生水。

9.在低矿化水中,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为主。

第一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第一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摩尔浓度:常见的摩尔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 示,另一种是以每千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摩 尔数来表示。
当量浓度:离子的摩尔浓度(mol/L)与其离子 价的乘积。1eq/L=1000meq/L。
按水中所含成分的分布和含量:
分类
主要组分
含量
>5 mg/ L
主要成分
Cl-、SO42-、 HCO3-、 Na+、K+、 Ca2+、Mg2+、SiO2 B、NO3-、CO32-、F-、Sr、Fe Br 、I 、As 、Li、Sn等
特性
钠的所有盐类都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因此钠的迁移性是很强的,仅次于氯。 交换吸附反应使之从溶液中析出,所 以在水的矿化度增长过程中,Na+的 增长有时会落后于Cl-。高矿化度时 钠成为主要阳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铝硅酸盐矿物的风 化;钾盐矿床
一般只有钠含量的4~10%,动植 物有机质可以从水中吸收钾
石灰岩、白云岩 , 硫酸钙和碳酸钙的溶解度低,天然 水中Ca2+的含量一般很低。只有在 石膏的溶解和含钙 深层氯化钙卤水中,Ca2+的含量才 硅酸岩的风化,阳 可以达到n*10g/L。低矿化度的水中, 离子交换 钙离子经常占优势 。 主要是白云岩、泥 灰岩和其他岩石的 溶解。 镁盐溶解度比钙盐大,但镁盐在地 壳中分布不广,易被植物吸收,所以 很少见到镁占主要成分的水。
高TDS水中主要的阳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数十g/L。
• 来源:
沉积岩中岩盐及其它钠盐的溶解;
海水; 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含钠矿物的风化溶解。
钾离子(K+): • 钾离子的来源: 含钾盐类沉积岩的溶解;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钾矿物的风化溶解。 • 低TDS水中含量甚微,高TDS水中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化学成份概述
讲课人 沈照理
天然水组成分类



(一)按颗粒大小 • (1)真溶液(颗粒直径d<10-7cm) • (2)胶体(颗粒直径d=10-7~10-5cm) • (3)悬浮液(颗粒直径d>10-5cm) (二)按化合物类型 • (1)无机物 • (2)有机物 • (3)金属元素络合物及有机络合物 (三)按状态 可有固相、液相、气相 (四)按相对浓度 • (1)宏量元素:有Cl-、SO42-、HCO3-、CO32-、Ca2+、Mg2+、Na+、K+ • (2)中量元素:Fe3+, Fe2+, NO3-, NH4+, H4SiO4, F-, Sr2+, Br-等,它们的浓度常为十到 数十mg/L。 • (3) 微量元素:常指在水中含量小于1mg/L的元素。
地下水化学成份表示法

库尔洛夫表示式
2 2 0.31
H S 0.021CO
M 1.27
Cl 84.8SO 0 t 52 Na 71.6 Ca 27.8
4 14.3
阿廖金分类法共分出四个型
Ⅰ(第一型) : rHCO 3 > r(Ca 2+ + Mg 2+ ) ,即水中有多余的与相应,此型标志着 在富含的岩浆岩分布区进行溶滤作用的水,或是以与岩土所吸附的进行交替的 水。在 S 类与 C 类的 C 及组中没有此型。因为当阴离子中 HCO 3 处于次要地位, 而含量很多时,不可能形成此型水。 Ⅱ (第二型) :rHCO 3 < r(Ca 2+ + Mg 2+ ) < r(HCO 3 + SO 4 ) 此型标志着与沉积岩 及其风化产物有关的天然水,其中包括循环深度不大的地下水。 Ⅲ(第三型) : r(HCO 3 + SO 4 ) < r(Ca 2+ + Mg 2+ ) ,或 rCl - > rNa + ,水中有多余 的 Cl − 与 Ca 2+ 、 Mg 2+ 相应,此型为高矿化天然水,其中包括经阳离子交替吸附 作用而成分显著改变的地下水。 Ⅳ(第四型) : rHCO 3 = 0 ,此型为酸性水,如矿坑水。显然,C 类中不可能包 括Ⅳ型。
S — Cl- SO42a — Na+ K+ e — Ca2+ Mg2+ A — CO32- HCO3- HS- HSiO3Ⅰ S<a 碱性水,火成岩风化,交替吸附,油田水 Ⅱ S=a Ⅰ、Ⅲ过渡 Ⅲ a<S<a+e 具永硬与暂硬的水,风化壳水 Ⅳ S=a+e 只具永硬的水,碱金属的氯化物硫酸盐多 Ⅴ S>a+e 金属矿氧化带水
地下水分类

(1)D.E.怀特的分类 (2)E.V.宾涅克尔分类 (3)帕梅尔分类
(1) D.E.怀特的分类

1.大气降水 2.洋水 3.经过演变的同生水 4.变质水 5.岩浆水 6.初生水或真正的原始水
(2) E.V.宾涅克尔分类
(3) 帕梅尔分类






2−

2−
柱形图示法
苏林分类
1.当 γ Na γ Cl > 1 时 (1)
γ Na − γ Cl > 1 属 NaHCO3 型水 γ SO
4
在这种水中, Na+除与 Cl-和 SO42-结合成 NaCl 和 Na2SO4 外, 还与 HCO3-结合成 NaHCO3,故构成 NaHCO3 型水。 (2)
γ Na − γ Cl < 1 属 Na2SO4 型水 γ SO
4
在这种水中, Na+除与 Cl-结合成 NaCl, 还与 SO42-结合成 Na2SO4, 故构成 Na2SO4 型水。 2.当 γ Na γ Cl < 1 时 (1)
γ Cl − γ Na < 1 属 MgCl2 型水 γ Mg
还与 Mg2+结合成 MgCl2, 故构成 MgCl2 这种水中, Cl-除与 Na+结合成 NaCl 外, 型水。 (2)
γ Cl − γ Na > 1 属 MaCl2 型水 γ Mg
还与 Ca2+结合成 CaCl2, 这种水中, Cl-除与 Na+ 和 Mg2+结合成 NaCl 和 MgCl2 外, 故构成 CaCl2 型水。
四类型的柱状图
命名法
HCO3-Cl-Ca-CsNH4+
地壤带被喻为
一层分布广泛的薄层的富含有机物的
酸性泵(场所)
渗入水与岩石相互作用
溶滤作用 碳酸盐岩石 铝硅酸盐 硫酸盐 含盐沉积 大陆盐化作用
常见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览表
谢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