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或鼻饲摄取食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水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高代谢致营养不足,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而需手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方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二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用达数年。

①部分肠外营养(PPN);又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足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水解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一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生素,由于此种方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一般常用于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人,常用的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

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心静脉输入含一定浓度的氨基酸(4.75%),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标准中心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入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液及以另一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二系统各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定。

全胃肠外营养使用技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的全面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日记录出入液量,注意全身反应外,还应观察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氧分压、血浆蛋白、尿糖、酮体及尿生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人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发生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入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拔出,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每24小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无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入营养液的入口,不能兼作采血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血等用途。

重症医学科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应用TPN治疗选用中心静脉,因全营养混合液渗透压较高,对血管刺激大,选用周围静脉往往会出现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

2.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穿刺点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用透气良好的无菌薄膜敷贴,3d更换一次。

3.保持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接头连接紧密牢固,防止导管扭曲折叠,更换3L袋时,宜将患者连接管道放低并迅速接上,防止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

4.24h均匀输入,以防止速度时快时慢引起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和高糖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5.营养液要现配现用,每日更换输液管,制好的营养液,应在24h内输完,如暂不输入应放在4℃低温下保存,但不超过48h。

使用前1~2h取出,在室温下使用。

6.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患者反应,如患者面色潮红、心跳加快、轻度发热,见于初次TNA输入时,多由脂肪乳剂引起,减慢输液速度数小时后会自动消失,不良反应加重、高热、胸闷、气紧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严密观察管道的通畅性、感染及外渗情况,出现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摘要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输送营养物质来支持患者的营养需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包括评估患者适宜性、护理配合、血糖监测、感染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背景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输入营养物质,绕过胃肠道,直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消化道功能受损、不能正常摄取或消化吸收的患者。

肠外营养的有效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并正确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评估患者适宜性在给予肠外营养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宜性评估。

主要包括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营养需求、静脉通路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是否需要断食、是否有肠梗阻等情况,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外营养治疗。

护理配合在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以下工作: 1. 确定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2. 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避免发生漏液、渗透或堵塞等问题。

3. 观察患者的肠外营养配方是否适合,如有必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

血糖监测肠外营养患者常常伴随有血糖升高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包括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糖异常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感染防控肠外营养患者由于经过静脉输液,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

2. 定期更换肠外营养配方,避免穿刺口感染。

3. 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及时处理。

结果通过合理的肠外营养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解决患者在肠外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关注度是成功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关键。

结论肠外营养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评估患者适宜性、护理配合、血糖监测、感染防控等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

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

肠外营养的定义
肠外营养PN:(Parenteral nutrition)是指营养要 素由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供给机体,人在不进食状 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 愈合创伤,幼儿也可以生长发育,称胃肠外营养, 也称人工胃肠。
肠外营养的成分

脂肪
氮的来源 肠外营养中最佳氮来源是L-氨基酸溶液。 能量的来源 在肠外营养中最佳的非蛋白质能量来源应是糖和脂肪所组成的双能源。 食物中大部份碳水化合物都是以葡萄糖形式到达机体组织。葡萄糖是最佳的碳 水化合物。血糖水平监测不仅容易做而且化费少。葡萄糖在过去肠外营养中, 常作为唯一能量来源,但现已证明这会有许多的缺点。
TPN的配置要求
配置室要求: TNA必须进行无菌操作,有条件者应 在层流台进行。保持室内清洁,配置室需经过空气 消毒,常见的是配液前紫外线照射30分钟,或用其 他设备(电子灭菌灯、电子空气消毒器等)每月 做一次洁净台,配液室的细菌培养. 环境及人员的要求: 避免人员过多走动,洗手至 肘上、戴口罩、帽子,将袖子卷起至肘上防止进 入洁净台。
2.中心静脉输注 CPN 适应证: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 1200mOsm/LH2O者。 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 周静脉达上腔静脉。 3.不宜采用的肠外营养途径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 前者的置管错位率高,后者的感染性并发症高。
TPN: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全部的蛋白质(氨 基酸)、脂肪、碳水化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以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 目的:可提供足够的热量、氨基酸和各种必需的 营养物质,防止或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重建 和恢复机体的无脂细胞群,促进康复。还可使机 体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正氮平衡,伤口愈合和 体重增加。

肠外营养的护理课件.ppt

肠外营养的护理课件.ppt

用三通接病人 复杂麻烦、需
要输液泵 可能有并发症
病人
全营养混合液(TNA)
全静脉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是将一日所需的全部 营养要素(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电 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按比例混合于 密封的无菌的3L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 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 剂,或称全合一营养液(All in one,AIO)。
4
高分解代谢状态: 大面积烧伤、 严重复合伤、 感染等。
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肠切除 >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重腹泻、 顽固腺炎
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若肠麻痹未消除、
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
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肠外营养成分—维生素
代谢调节作用 参与机体代谢所需酶和辅助因子的组成
肠外营养成分—微量元素
70余种、含量少、分布广、生理功能重要 Ca在细胞内与机体许多功能密切相关(神经肌肉
兴奋性) Mg是细胞内仅次于K的重要阳离子,是体内多种
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神经传导,长期PN患者容易出 现Mg缺乏引起并发症
全营养混合液的优缺点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 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无 法调整电解质补充量。
卡文的优缺点
优点
不需配制,避免污染; 营养相对完全; 运输方便,减少工作量; 便于家庭静脉营养使用。
缺点
成分固定,不能满足个性需求
即用型 (卡文)与混合配置营养液的区别
肠外营养成分—糖类
糖类是唯一在肠外营养中应用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既是能量,又补充体液

肠外营养使用注意事项护理部

肠外营养使用注意事项护理部
外科医生占20%, 内科医生占20%
当前您正浏览第8页,共56页。
肠外营养的基本原理及名词解释
➢肠外营养成分:无菌无热原氮源的氨基酸、脂肪、糖类、微量 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组成,由中心或周围静脉滴入或泵入。
➢肠外营养是高水平药物和器材相结合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 ➢1971-1975年间曾用过“静脉高营养”一词,1975年后认识到
◆减少了脂肪在肝与肺中的沉积
14
当前您正浏览第14页,共56页。
1 肠外营养的发展及概念
2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3 肠外营养输注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当前您正浏览第15页,共56页。
1胃肠道梗阻4Fra bibliotek高分解代谢状态:
大面积烧伤、
严重复合伤、
感染等。
TPN 适应证
2
胃肠道吸收
功能障碍
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肠切除
>70%-80%
19
当前您正浏览第19页,共56页。
TPN的监测
全身情况
血脂、 血气
电解质
TPN
肝肾功能
营养指标
血糖
20
当前您正浏览第20页,共56页。
主要内容
1
肠外营养的发展及概念
2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3
肠外营养输注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当前您正浏览第21页,共56页。
肠外营养输注
22
当前您正浏览第22页,共56页。
31
当前您正浏览第31页,共56页。
脏器功能损害
肝胆系统异常 ◆停用PN或减少用量,尽早恢复肠道营养,定时行超 声波检查有无胆囊郁积 肠道屏障受损 ◆及时发现,尽快恢复肠内营养
32
当前您正浏览第32页,共56页。

肠外营养在胃肠患者术后循证护理

肠外营养在胃肠患者术后循证护理

等,并要在床旁备有重新插管的设备及药品,防止拔管出现意外时措手不及。

拔管后观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吞咽、发音等有无异常,生命体征稳定与否。

3讨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神经元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呼吸肌麻痹,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先兆,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且严格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是抢救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关键[4]。

作为护理工作者只有对本病具有充分的认识,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上机时机,熟悉和掌握与机械通气有关的知识,并结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殊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1]陈灏珠.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1 852.[2]范恒梅,李铃.有机磷中毒病人呼吸机治疗时的气道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40-41.[3]毛丽英,蒋静涵.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4,3(2):12-14.[4]刘喜梅,魏新.气管插管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33(2):63-64.肠外营养在胃肠患者术后的循证护理罗莉*何秀莲*李雪梅*关键词:肠外营养;胃肠患者;循证护理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19-02肠外营养是胃肠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胃肠外途径供给机体足够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乳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和水,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实施相关的循证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4月—2010年8月对137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术后应用了肠外营养液。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共识主要内容和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案。
术中管理
关注手术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减少手术创伤对肠道功能的影 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营养支 持。
术后恢复
加强术后营养监测,及时调整 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肠道 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特殊情况处理
护理在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中的作用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肠道功能 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手术耐受性。
护理在术中营养措施实施中的作用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04
中国专家共识内容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和过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胃肠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 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过程
中国专家经过多次研讨、调研和临床实践,针对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制定了相 应的专家共识。
06 06 典型案例分享
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胃溃疡出 血入院,血红蛋白浓度为70g/L,存 在中度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发现患者 存在消化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
营养干预
医生建议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同时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 。
总结词
保障安全、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术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医生实施各种营养措施,如输血、输液、给药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术中护理还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隐私保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促进术后康复 。

40例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发症监测护理

40例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发症监测护理

是 终结 ,体检 后服务更是体检程 序 中的 关键 。完善 、细心 、周到的检 后服 务能够帮助受检者更好 的保持健康状 态。
1. .1健康宣教 3
进行早期的干预,由此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在我们实践工作中,三
阶段体检护理模 式能够明显提高 工作 效率 ,提升受检 者满意度 ,利于 体检 过程质量全程 监控 ,改善体 检护理质量 。继续摸索和探讨 完善的 体检护理模 式,不仅仅是对于 医院的体检业务 发展有重大意义 ,更重 要的意义在于 能够 更好的为 民众健 康服务 ,为 预防保健观念 的深入人
【 键 词】 全肠 外 营养 ;并发 症 ;监测护 理 关
中图分类号 :R 7 . 4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14(0 1 0 0 6— 2 6 1 8 9 2 1 )3- 34 0
全肠外营 养 (oa prnel urin P Ttl a t tt ,T N)开始于 2世纪6 年 e a n io 0 0 代后期 ,从8年代 末,迅速发展起来 ,标志着人类 已能从静脉提供 人 O 体所 需的全部 已知营 养素 ,实现 了真 正的人工 胃肠 营养。也是外 科术 后常用 的营养支持 治疗手段 。而长期接受T N P 治疗取得 满意结果 的同 时 ,并发症 的发生也 不容忽视 。我科2 0年 1月 至2 1年3 ,接受 09 0 01 月
心起到积极作用 。
健康 教育是一 种有计划 、有 目的 、有评 价的教育 活动 ,其教育 的 核心是通 过卫生知识 的传播和行为干 预 ,改变人们 的不健康行为 ,提 高人们 的健康水 平 。现实 生活 中,大 多数人存在 着长期养 成的不 良
生活 习惯 ,影响健康 教育 ,因此 ,要 针对不 同年龄 、职业 、文化程 度

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

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
足 ❖ (3)胃肠内漏:十二指肠结肠瘘,小肠结肠瘘、胃回肠吻合术后。 ❖ (4)短肠综合症:切除大量小肠超过75%或小肠旷置过多者。 ❖ (5)肠道炎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或术前准备时。
编辑版ppt
9
TPN的适应症
❖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需要营养支持但却不 能从胃肠道来补充营养的患者。
编辑版ppt
10
肠外营养的禁忌症
编辑版ppt
18
肠外营养的常规监护
❖ 1.体重的监测:对于重症患者不适用,在ICU中 主要靠CVP来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液体潴留。
❖ 2.体温的监测:能及时了解感染的情况。 ❖ 3.输入速度:使用输液泵24h匀速泵入(中心静
脉),调整液体滴速24h匀速滴入(外周静脉) ❖ 4.营养评价:特计24h出入量。 ❖ 5.环境的监护:保持环境、病人及床单位清洁。
5
肠外营养的分类
❖ TPN:完全胃肠外营养 ❖ PPN:部分胃肠外营养:机体所需的一部分
营养通过静脉输注给机体。另外一部分可 能由肠内补充给机体,常用于肠道功能部 分恢复的患者,向完全肠内营养过度的阶 段。
编辑版ppt
6
TPN的概念和目的
❖ TPN: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 TPN的英文全称: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编辑版ppt
30
❖ 3.严禁随意拆卸接头注射药物 不宜通过中 心静脉导管输血、抽血或进行心肺功能监 护,保持TPN输注系统及输注过程的连续 性 。如是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只用来输注 TPN,再开一路外周静脉用来输注其他液 体。如是双腔静脉导管白色的侧腔用来输 注TPN,棕色的主腔用来间断或持续监测 CVP或者输注其他液体(除血制品之外)
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者。 ②中心静 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③导管感染或有脓毒 症者。 ❖ 优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 相关并发症(机械、感染),且容易早期发现 静脉炎的发生。 ❖ 缺点: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 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长期使用。

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PPT

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PPT

TPN中营养素的组成
热能 氨基酸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电解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LCT MCT/LCT
TPN得组成--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
❖ 主要能量来源(4kcal/g) ,供能达50-60% ❖ 为促进合成代谢与葡萄糖得利用,可按比例增加
胰岛素,一般为:3-4g糖+1U胰岛素 ❖ 经周围静脉输入时浓度<20%,以防静脉炎
2g(51mmol/kg) 1-2mmol/kg
750mg(21mmol/kg) 满足维持酸碱平衡得量
1200mg(30mmol/kg) 5-7、5umol/kg

420mg(17mmol/kg) 4-10umol /kg

700mg(23mmol/kg) 20-40umol/kg
TPN 组成 ——维生素
四、TPN并发症
⑤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 ⑥血清氨基酸谱不平衡 ⑦肠屏障功能减退 ⑧胆汁淤积、结石
护理
配制
输注护理
病情观察
五、护理-TPN得配制要求
❖环境要求 配制间应设有温度、湿度、气压
等监测设备及通风换气设施,保证配制间温度 20℃-25℃,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
洁净宽 敞得工 作区
操作细节
❖ 在配制过程中随时擦净操作台上得安剖碎屑,以免将营养 袋扎漏。随时用75%酒精消毒手套与操作台
❖ 配制中应按每位患者用药标签顺序逐一进行配制,每完成 一份配制工作,应立即清理干净
❖ 如果配制过程中发现浑浊、沉淀、结晶、变色等异常现 象,应立即停止配制,及时与药师联系,查明原因,必要时 应重新配制
五、护理-输入导管得护理
感染
❖ 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

普外科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心得

普外科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心得

1 .配方 : 全营养混 合液由葡萄糖 、 脂肪乳剂 、 氨基酸 、 电解 质、 微量元 素、 维生素和水等营养素组成 。我科一般应用如下 :
1% 葡 萄糖 10 m ,5 % 葡萄 糖 10 , 1% 复方 氨 基 酸 0 00 l 0 0 ml 2
50 l 5 0 m , %葡萄糖氯化钠 10 ml 2 %英脱利匹特 2 0 l 维 00 , 0 5m 。 他利匹特 1 水乐维他 1 , 支, 支 安达美 1 ,0 氯化钾 5 m 。 支 1% 0l
3 患其它各种病症 时对病人的营养补充 , . 如肿瘤 、 营养不 良病人 的术前准备 和术后支持等。
禁 忌症
了医患矛盾 , 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
( 稿 : 0 6—1 收 20 2—0 5)
1 .病人消化功能正常并可充分利用者。 2 .预计 T N支持时间少于五天者。 P 3 .重度糖耐量降低和肝性脑病 。
维普资讯
医 放射技术 志 20 年 第2 总28 版 有 侵权必究 举报 用 杂 07 期 5 期 权所 有奖 文 负 责自 司 验介绍 经 。5 2‘
管针时应权衡 利弊 ,尤 其是对皮 肤病 ,皮肤敏感的患者应慎 重。穿刺前将 目的 、 意义和注意事项告知本人及家属 , 取得信 任与配合。 在使用期间讲解留置套管针 的 自我保护方法 , 耐心 解释 、 诱导, 使其配合治疗 , 减少因过度活动或护理不当而造 成置管失效 , 嘱其特别是睡眠时避免压 迫和摩擦 , 防止 肝素帽 脱落 , 造成局部出血 。 6 输液前后观察 穿刺部位 及静 脉走行有无红肿热痛及静 .
脉硬化 , 询问有无不适 。为了减少不 良反应发生 , 可采取 以下
调节夹及无菌纱布封闭人口 2 h内输完 , 4 如窄温过高 , 则应将 脂肪乳剂单独输入 , 以免变质 , 同时应避免将电解质直接加入 脂肪乳剂 内, 防止发生沉淀 。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液体倒 流 、 而堵 管 。 回血 3 3 输 注过程 中护理 .
2 7 7~ 8岁 , 均 5 . 平 2 4岁 。其 中急 性 坏 死 性胰 腺 炎
1 7例 , 胃切除术 8例 , 瘘 7例 , 结肠 癌 8例 , 全 肠 直
肠梗阻 6例 , 肝癌 4例 。T N治疗最长 3个 月 , P 最短 7d 平均 2 。 , 1d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0 9年第 6卷第 7期 ( 上半月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 5
围静 脉输入 , 良反应 少 , 于管 理 , 治 疗过 程 中 不 便 从 观察 到 , 所供 热量 充足 , 营养素 配制合 理 。大手术 围 手术期 应用 T N治疗 可增加 患 者对 手 术 的耐 受 性 , P 减 少并 发 症 发 生 , 进 术 后 恢 复 。 急性 胰 腺 炎 、 促 肠 瘘 、 肠综合 征 等 疾 病应 用 T N 治疗 , 减 少肠 管 短 P 可 的机械 性刺激 和 消化 液 的分 泌 , 利 于瘘 口愈 合 和 有 炎症消 退 , 在不 经 消化 道 进食 的情 况 下保 证 了各 种
34 1 导管性并 发 症 导管 性 并 发 症可 表 现为 感 .. 染或败血 症 , 当除 外其 他 原 因 引起 的寒 战 、 高热 时 , 则高度怀 疑导管 感染 , 应及 时拔 除导 管 , 并做血 培养 和药物敏 感试验 , 合理 使用 有效抗 生 素 , 严格无 菌操
作。
严 格掌握输 注 速度 。起始 速度应 低于 4 lh 0m/ ,
以后 按 2 E( d 递 增 , 到所 需 的速度 , 常 0 m / h・ ) 直 通 不超过 10m / 。 由于光 线会影 响 多种维生 素及氨 2 lh

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原因和防治

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原因和防治

4.2 使用中重点指导内容4.2.1 注射前应根据胰岛素种类严格查对,指导患者切记首次使用及更换笔芯后排尽笔芯内空气,除诺和灵○R R外,其余均须充分摇匀,来回摇动应至少10次以上,至产生均匀的白色混悬液止,以防浓度误差致血糖控制不良。

个别患者常出现忘记排气或混匀不均的现象,护士应重点指导。

4.2.2 每次注射完毕及时取下针头,以防气温变化致药液从针头外溢,影响胰岛素浓度。

使用中的笔芯无需冷藏,但应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未使用的笔芯保存在2℃~8℃的冰箱内,注意勿太近冰格,以防冻结。

4.2.3 严格遵守专人专笔、一种笔芯一支笔的使用原则,以防疾病传播及不同类型胰岛素间药物剂量的影响。

4.2.4 指导患者正确监测血糖、尿糖,并记录。

一般情况,血糖每周2次,尿糖每日4次,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剂量。

目前电子血糖仪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自己测试,对无此条件者,指导患者定期检测,及时与医生联系。

4.2.5 严格饮食控制及适当活动。

做好记录,并相应及时增减用药剂量。

如饮食量减少、呕吐、腹泻、运动量增加时,应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防止低血糖出现。

4.2.6 糖尿病并发症知识教育: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对糖尿病预后影响不良,发生与平时糖代谢控制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良好,可减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而低血糖是最常见最易产生的并发症,对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当胰岛素过量或未按时进食,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等均可发生,表现为出冷汗、震颤、面色苍白等。

轻者可口服果汁或糖水,重者致无法口服时应静脉补充。

指导患者外出随身携带糖果等物及糖尿病鉴别卡。

5 结果所有病人均掌握了诺和笔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尿糖监测,无1例因注射方法不正确而导致血糖控制不良。

对糖尿病并发症认识较充分,能处理低血糖反应,并能按时监测血糖。

6 体会6.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代谢性疾病,由糖尿病患者自身分泌胰岛素数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所引起的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及合理使用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及合理使用

5.并发症及处理
(1)静脉炎:是静脉给药常见的并发症。
①临床表现:a.尿部感染型。给药当时无丌良感觉,24-48h 针眼尿部
发红、疼痛、肿胀,如丌及时处理,针眼处有炎性出血,甚至逐渐形成脓肿。 b.红肿型。静脉穿刺周围出现红肿,沿静脉走吐发红、触痛或明显烧灼感, 如丌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硬结型。c.硬结型。静脉穿刺处节段疼痛、触痛、变 硬、摸乊呈条索状,说明血管组织广泛受累。d.全身型感染。静脉炎处理丌 当或处理丌及时,可导致败血症。
②预防及处理:a.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尿部疼痛,应立即停
止注射,如渗出范围小,可用 50%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减轻疼痛 ;b.严禁热敷,随时观察尿部变化;皮肤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时 ,除停止注射外,应立即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环行封闭;d.抬 高患侧肢体;e.如出现创面,再做相应处理。
谢谢大家
②预防及处理:a.正确判断,确认针头在静脉内方
可给药;b.立即停止给药;c.尿部热敷,使血管扩张 ,利亍吸收;d.患者感到尿部疼痛,应仔细检查针头 是否脱出,即使有回血,也应更换穿刺部位。
(3)药物外渗
①临床表现:a.注射部位剧痛、肿胀(严重休兊或伴有周围神经病变
者可无疼痛);b.24-48h,尿部皮肤出现水疱,初呈红色、暗红色,继而 出现暗紫色,肢体肿胀明显,肢端小动脉搏动消失;c.2 周后水肿消退,尿 部皮肤有结痂形成,不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而皮下脂肪受累范围较结痂为大 ;d.痂除去后创面呈溃疡状,长期难以愈吅。
、多发性创伤等; ④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
衰竭等; ⑥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吃丌下、吸收丌了、营养丌良、呕吏、胃肠道疾病等
肠外营养禁忌证

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按医嘱配制营养液,配制时严格无菌操作。

12~24h内滴注最佳,保质期为24h。

2、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锁骨上静脉、股静脉或颈外静脉),妥善固定导管,48h更换敷贴一次,如有污染渗血随时更换,定期做细菌培养。

3、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营养液内不宜加入抗生素、皮质激素等。

输血时须用另外的静脉通道,以免纤维蛋白堵塞静脉导管。

4、根据输液量掌握输液速度,要求24h内匀速点滴,以免血液渗透压波动过大。

5、按医嘱给予一定量的胰岛素,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

6、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定时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及其他反应,如皮疹、恶心、呕吐等。

7、定时监测血糖、电解质。

肠外营养使用注意事项(护理部)

肠外营养使用注意事项(护理部)

“肠外营养”一词。
肠外营养领域,是医学发展的新学科
1. 目前已介入到多科室 2. 不同的研究表明营养小组的工作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代谢性、导管) 和住院费用。*
3. 入院时进行筛查,能够判断营养不良危险的患者〉50%,早实施营养疗
法有助于减少费用,缩短住院日,Tucker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4. 营养小组的存在是营养疗法成功的基础。*
肠外营养的基本原理及名词解释
肠外营养成分:无菌无热原氮源的氨基酸、脂肪、糖 类、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组成,由中心或周围
静脉滴入或泵入。
肠外营养是高水平药物和器材相结合的有效临床治疗 方法。 1971-1975年间曾用过“静脉高营养”一词,1975年 后认识到营养过高和营养不足同样对病人有害,应该用
外周静脉输注适应症
◆ 肠外营养不超过10-14天
◆ 输注的全合一营养液渗透压不大于500
mosm/L、pH值 5.2以上
◆ 营养液输入前、后均生理盐水冲管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操作规范,2006
-中心静脉输注适应症
◆ 肠外营养大于14天
◆ 由于其他原因,要求长期输液
◆ 家庭肠外营养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
请问:你该怎么处理?
发生了静脉炎
更换输液部位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穿刺,
抬高患肢并制动,用25%硫酸镁湿热敷4-6
次/天,每次20-30分钟。
◆ 控制速度及药物浓度 ◆ 精密过滤器的应用 ◆ 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时可于给药后沿静脉走向外 敷血管保护药物
◆ 输入高渗药物时,滴入速度宜缓慢,使药液在血
管内有缓冲时间
–5.0μm
-外周静脉输注静脉炎的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措施
导语:当患者完全不可以从胃肠道吃进东西而静脉路径取得一天一天地所需的所有培养基的胃肠外营养时,称为绝对胃肠外营养或者是全静脉营养。

完全胃
当患者完全不可以从胃肠道吃进东西而静脉路径取得一天一天地所需的所有培养基的胃肠外营养时,称为绝对胃肠外营养或者是全静脉营养。

完全胃肠外营养是指绝对经静脉路径输入培养基,以保持有机体正常机体机能需求和增进恶疾恢复健康的医治办法。

所以其护理措施也很重要,那么,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一)适应症
1.胃肠道功能不良、肠瘘(尤其是高位高流量)、短肠综合征、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严重腹部创伤、腹膜炎、麻痹性肠阻塞等。

2.超高代谢状态、严重创伤、广泛烧伤。

3.患其它各种病症时对病人的营养补充,如肿瘤、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前预备和术后支持等。

(二)营养液的选择和配制原则
营养液必须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即水分、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乳剂)、氨基酸、离子成分、维生素。

配制原则如下:
1.配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纵。

2.所有的营养液必须当日制备,现配现用。

3.逐日用量由药剂师在药房混合后装袋或在配药室内将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按定量在密封输液瓶内混合,再加进适量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以上操纵要求在层流透风橱内进行。

4.制备好的营养液如不立即使用应放4℃冰箱内。

(三)灌注部位一般成人使用经皮肤进进锁骨下静脉,也可经皮肤从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