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

答: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30年期间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诞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其创作主题的变化始终与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是一种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中国近代以来进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国出炉的思考紧密联系,因而才有第一个十年文学的、以“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为核心内容的启蒙主题。五四文学精神的主要特征就是对社会的勇于担当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当时的一代作家正是以其对国家、民族现实命运的关怀和担当而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以国家和民族命运为重而把自我和个人始终放在次要的位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和巴金等都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知识分子。

(二)随着社会斗争、阶级斗争的加剧,文学被空前的政治化,配合社会革命成为了第二个十年文学的主流形态。在这一阶段,文学创作主题与进步的社会思潮及民族解放﹑人民革命运动更加自觉的机密联系。左翼联盟成立以后﹐更明确规定以大众化作为的中心。在创作实践上,进行了正面表现所领导的群众斗争和塑造觉醒中的工人﹑农民形象的艺术尝试﹔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获得了新的开掘﹔从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与展示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指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相结合的道路。这时期与进步还作了文学形式通俗化﹑大众化的实验﹐显示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新发展。

(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难使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三个不同的地缘政治区域的与人民有了共同命运﹐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的爱国主义创作主题成为第三个十年文学的最显著特征。这一时期,们以文学创作的形式热情地讴歌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新人的诞生和新的民族精神面貌的形成;抗战中后期,大批进步作家又把创作主题转向对现实与历史的深入思考﹐著力于暴露破坏抗战﹑阻碍民族进步的现实黑暗势力﹐进一步探索民族与传统性格的优劣得失﹐充分显示了作家对于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与祖国﹑人民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文学。

2、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对第一个十年文学的指导意义。

答:周作人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中国的杰出代表,其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对第一个十年文学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1918年12月,《》刊登了的《人的文学》。周作人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认为“中国社会向来都忽视人的个体价值的存在,向来没有发现‘人’或者只着重神性、发展神性,制造许多清规戒律抑制人的本能,导致人性的泯灭,使‘人’成为‘非人’”,进而强调文学创作要追求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他强调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并将文学的本质定义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本目标是助成人性健康发展”。这一文学主张的提出即体现了文学的革新也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胡适认为《人的文学》是“当时改革文学内容的第一篇最重要宣言”。"人的文学"这一理论主张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并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1919年初,周作人在他的《》中,进一步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其中他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的创作影响很大。

“人的文学”这一创作主张为新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后,关于"人的文学"的探索一直伴随着整个新文学的发展进程。在第一个十年文学期间,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的“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艺术”、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以及创作社的“自我小说”等文学创作,都是在创作上对周作人理论的呼应。

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呐喊》、《彷徨》以思想的深邃、艺术的上达而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其成就表现为:以人物性格塑造为中心的结构方式;深刻揭示人物灵魂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联系及其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借鉴传统戏曲和绘画艺术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诗意”的美学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体样式的长处,丰富小说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表现力。考生要能够结合《呐喊》《彷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三、沈从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说作家,湘西乡民世界支撑了他小说艺术世界的大厦,并与“都市”世界相对立。他的小说远政治而近人性,对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义的探寻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场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念。无论主题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沈从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够结合代表性作品,如《边城》、《丈夫》《萧萧》等,梳理论述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流派意义。

《边城》在沈从文创作中的重要性。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沈从文的小说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与典型并立的审美范畴。他的湘西乡土题材小说取材具有某种原始的神秘性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构设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