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产生于法国,50年代后盛 行于西方文坛。强调表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 关注,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揭示世界的荒谬 性和人生的痛苦,主张人的自由选择(“我绝不 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伏娃),注 重文学介入生活,强调戏剧冲突,结尾往往意味 深远。
存在主义否定客观事物的独立性,认为只有自我感觉到的 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而这种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现实之间 处于对立关系,很难统一。即萨特的“存在”即“自我” ,“存在先于本质”,“必须以主观性为出发点。” 强调客观事物的本质由主观意识决定,个人的价值高于一 切。世界总是与个人作对,因此恐惧、孤独、失望、厌恶 、被遗弃感等,就成了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认为艺术 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感受 ,而不是再现客观世界。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 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 理。 代表作:萨特(《恶心》)、加缪(《局外人》(《鼠疫 》))、波伏娃(《女客人》)
二、中国现代文学中现代主义的内涵与流变
现代主义文学引入中国,主要是作为创作方法的 引入,在30年代逐渐汇成潮流。 实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汇,是中国 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然进程。
依附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存在。如 象征诗派、现代诗派、新感觉派、九叶诗人等。
茅盾《我们现在可以提倡表象主义的文学 么?》:“现在的社会人心的迷溺,不是 一味药可以医好,我们该并时走几条路, 所以表象该提倡了。”
“四只风筝”:198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 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上海文 学》82年8期发表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 “现代派”!》)、李陀(“现代小说”不 等于“现代派”)、刘心武(《需要冷静的 思考》)的三封通信。 认为现代派是“历史的反映和产物”,“是 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是不可遏止的现 代文学潮流”
3、王富仁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上、下)(《 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4、5期)
朱寿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 上下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李林展:《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论》,中 国书籍出版社2004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开出的艺术“恶之花” 现代科技对人生存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 人的异化处境 传统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破产,非理性主义流行 哲学的悲观主义 西方文学自身演进的结果。 现代主义文学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2、艺术观念
异化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从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异化,展示人“对立性 ”生存处境和存在感受。
形式主义。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信奉艺术本体论,认为艺术的形式即内容, 追求“艺术的非人格化”,对艺术的形式 和技巧进行大胆革新与创造,标新立异, 表现出反传统特征。追求“有意味的形 式”。 拓展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但也造成了理解 上的困难。
3、发展演化
象征主义: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 (1886年诗人让· 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 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先驱诗人是 波德莱尔,后经韩波、魏尔伦、马拉美的 继承和发展,20世纪初走出法国,成为具 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和故意的晦涩, 而是扑朔迷离。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认为现实的物质世 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其后的内在 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大量运用暗示和 象征来隐喻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心理真实。强调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 把目光从客观物理世界转向主观心理世界,认为艺术应该表 现内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现代主义对主观真实和内倾性的刻意追求,拓展了艺术的表 现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深度模式。不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表象作直观再现, 往往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与变形、结构错乱等手 法,构建一个象征隐喻的神话式的艺术世界,以揭 示生活中更深刻、更广泛的意蕴。 化丑为美。提倡“反向诗学”,更多表现人性恶的 因素,表现人对丑恶的抗争,意在“发掘恶中之美 ”。
蒙克 《呐喊》
未来主义:20世纪初从意大利(马里内 蒂于1909年在《费加罗报》上发表《 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其 诞生)流行至欧美各国的现代主义流派 。基本特征是否定传统文化,歌颂机械 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 力量美”,主张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 强调人类的精神生活最终因科学技术和 物质生活而改变。 代表作家是马里奈蒂(意大利)
5、现代主义戏剧探索
如高行健的《车站》(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 剧。剧中人物是要走而又由于外在的和内心的种 种牵制走不了)、《绝对信号》、《野人》,马 中骏、秦培春的《红房间· 白房间· 黑房间》,刘树 刚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一个死者对 生者的访问》,王培公的《WM(我们)》,朱小平 等的《桑树坪纪事》,锦云的《狗儿爷涅槃》等 。
三、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1、理论译介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重版,袁可嘉 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骆嘉珊编选的《 欧美现代派作品选》,陈焜的《西方现代派文学 研究》,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施咸 荣等翻译的《荒诞派戏剧集》,柳鸣九编选的《 萨特研究》、董衡巽编选的《海明威研究》、李 文俊编选的《福克纳评论集》、伍蠡甫等编选的 《现代西方文论选》等。
2、思想解放的应和
新启蒙时代的又一次西学东渐;中国文学开始再次 接续西方文学;方法年、观念年对文学的冲击。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反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去政治化 的资源被文学所采用。(现代主义与现代化) 戴厚英在《人啊,人!》后记中对中国现代派的呼 唤。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反映非人时代。 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的呼吁。
论争的意义:
传播了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对传统文艺观念 的冲击; 改变了现实主义一枝独秀,促进了文学的多 元化; 艺术表现上的突破和创新,促进了审美的多 样性,也体现出对现存秩序反抗的精神维度 ; 加快了当代文学的世界化进程。
2、中国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 义文学
黄子平的《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北 京文学》88年2期),季红真的《中国近年小说 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文艺报》88.1.2、1.9 )、邹平的《中国存在现代主义文学土壤吗?》 (《文汇报》88.4.8) 中国当代文学中现代主义的真伪,与西方现代主 义的差异(土壤、风格、技巧、文化意识形态)
蓬比杜艺术中心
超现实主义: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间由 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企图将文学创作从理性的藩篱中解放出 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表现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 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 幻世界,主张用纯粹精神的自动反应进 行文学创作,超现实主义对后来的荒诞 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 主张把生、死、梦,现实、过去、未来 融合成一个新的世界,追求反常合道, 具有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等特点。
否定派:理由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质 疑》、李准的《现代化与现代派有着必然的 联系吗?》、雷达的《坚持文学发展的正确 道路》、郑伯农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的引 进》等文,坚持苏联日丹诺夫认为现代主义 文学是现代资产阶级堕落的、“衰颓与腐朽 ”的文艺,思想体系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的唯心主义艺术,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 艺术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认为现代派不合 中国的国情。
第七章 新时期现代主义 文学理论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概述
1、产生背景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 征的文艺流派的总称,它同时涉及绘画、音乐、 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很有影响 的文艺思潮。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 、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 义等。
如艾略特的《荒原》,里尔克的《豹》
《女人的三个阶段》 (1862 1918 年)克里姆特
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 (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 奥古斯 特· 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的绘画有别于 印象派而首次使用该词),而后蔓 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 响的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家有卡 夫卡(奥地利)、斯特林堡(瑞 典)、奥尼尔(美国)等。 反对摹写对象的细节和形式,强调 以扭曲、变形、怪诞的方式表现内 心情感和事物的内在本质。 人卡夫卡的《变形记》,奥尼尔的 《琼斯皇》
3、文学自身探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部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生长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土壤。 新的生命体验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契合
四、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表现
1、伤痕反思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夜的眼》《风 筝飘带》《活动变人形》等。借意识流程展现社 会的风云变幻和人生的起伏沉落,揭示人心的内 伤。 宗璞的《我是谁》,借荒诞梦境,揭示文革浩劫 给韦弥的精神创伤,展示文革将人变为非人的残 酷,是中国现代极左政治中人的“变形记”。
达利:《记忆的永恒》(1931)
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 的一个现代主义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着力于表现 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人的意识流程,打破了传统小说的 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 意识流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提出。认 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以一种不间断的流进行,人的意识由理 性的自觉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构成,认为人过 去的意识会浮现与现在的意识交织重组人的时间感,形成 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代表作: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乔伊 斯的《尤利西斯》、英国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美国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五、新时期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论争
1、中国是否需要现代主义文学
80年代初围绕如何评价现代主义、现代化与现代派的关系 、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等问题展开的学术论争。 肯定派:戴厚英——“现代派艺术的兴起,也有它的必然性 ,它既是现代派作家对现实主义的否定,也是现实主义艺 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坚持以现代主义“反抗”“否定 ”现实主义。王蒙、李陀、宗璞、张洁等声援。 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外国文学研究》82年1期), 认为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必将出现现代派的文学艺术。
3、寻根文学的现代意识
文化追寻与现实观照:"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 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 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 传统与现代的二重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 的
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等
4、新潮小说中的现代主义
刘索拉、徐星、马原、莫言等借鉴西方现 代主义创作的现代主义性质的小说。 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 无主题变奏》,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陈村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残雪 的《苍老的浮云》,洪峰的《奔丧》等。
2、朦胧诗中的现代主义
意象新异,主题晦涩,形式创新,语言悖论。徐敬亚称为 “文学的叛乱”。 “太阳已像拳师一样逾墙而走/留下少年/面对着忧郁的向 日葵 (多多《夏》) 八月像一张残忍的弓(多多《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 有这样玩野的浪花/就有这样彪悍的蝴蝶 (舒婷(帆))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北岛 《我不相信》)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