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 家传》 详注详解

合集下载

2017.7.10《张岱》

2017.7.10《张岱》
两手合围,表树木粗细
9、泫然:
潸然shān,流泪的样子
10、邑邑: 愁闷不安的样子 11、事: ①侍奉②从事,做 12、欷歔: 叹息 13、面试: 当面考查,名作动 14、拈: 拿
15、击节: 打拍子,后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诗、文或 艺术的赞赏。 16、其: 表推测,大概
虚词:而
• 悲咽而去 • 特耕而不获耳 表修饰 表转折
3、易:
4、狱:
轻视(素易诸吏)
案件
5、鞫:
6、穷、困:
审讯,审问
处境困窘
7、固:
8、歙然:
坚决
吸气
2016年苏锡常镇四市一模:
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
罢,通“疲”,疲惫。
1、孤
2、贾
8、则 9、疾 10、存
3、鬻
4、咸 5、见
11、事
12、榷
6、罔
7、根柢
13、置
14、窜
2016年江苏高考文言文
充分利用注释
选自:张岱《家传》
张汝霖:张岱的大父(祖父)
张文恭:张汝霖的父亲,
张岱的曾祖父
违背,不协调 时乖命蹇 泫然 邑邑不乐 欷歔 藨蓘
困苦,不顺利 lì 詈骂 jiǎn xuàn yì xīxū biāo gǔn 忿恚 僚寀 谑弄 鞫问 爰书 歙然 fèn huì cǎi xuè jū 急,赶快
qì 多次

1、知不可乎骤得 2、骤谏 快速,急速 多次
第1节:
1、讳:
2、辄: 3、输: 4、淹:
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 ①立即,就;②总是
交纳
停留,久留
5、大父、大母: 祖父、祖母 从兄弟、昆弟、昆季:堂兄弟、兄弟 6、辍:

不二斋文言文翻译 不二斋文言文阅读答案

不二斋文言文翻译 不二斋文言文阅读答案

不二斋文言文翻译不二斋文言文阅读答案《不二斋》是张岱所写的一篇散文,分享了《不二斋》文言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不二斋原文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

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

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

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

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暴,不移而具。

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虹;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

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

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

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

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

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翻译: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

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

(我的,指作者的)内堂里挂着一副郑子昭写的“满耳秋声”的横幅。

(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

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

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

(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

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

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再用昆山石种水仙花,放在几级小几上面,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

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张岱家传]家传

[张岱家传]家传

[张岱家传]家传第一篇家传:《文学徐君家传》阅读答案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1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2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第二篇家传:变脸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一)变脸(节选)水上漂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

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闯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来漂去。

年轻那时候,娶了一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你的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水上漂唉,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

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

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传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

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狗娃(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哎,咋个不抠了?狗娃(掩饰)我,我抠累了。

水上漂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

(将孩子揽到怀里)狗娃(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

爷爷老了,越老越怕。

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

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狗娃(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狗娃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狗娃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

女。

水上漂记清楚。

传女背叛祖先。

要遭天打雷劈哟。

1、从水上漂前两段对白中可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描述一下狗娃当时心理变化。

3、“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这个“望”具体指什么?4、你对老艺人“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做法作何理解?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hān 、mái、pán、某īng、cí、bā、lù、sī3、魏明伦、二4、略,言之有理之可,应该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

高中语文文言文张岱作品精选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张岱作品精选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张岱作品精选练习题(含答案)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梨园,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诸文行世。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

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①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

”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

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

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

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

”伯鸾②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

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

(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节)(注)①眉公: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

②伯鸾:东汉的梁鸿,字伯鸾。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张岱生平资料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张岱生平资料

高祖张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忭,隆庆五年(1571年)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

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张岱的出身,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

”(《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同上)至老,手不释卷。

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

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张岱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顺治三年(1646年)避兵入山,仅携带数箧书籍而行。

而所存者为清兵所居,日裂以炊烟,以当箭弹。

40年所积,荡然无遗。

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

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

”(《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

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

”(《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

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

”(《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

”(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

”(同上《丝社》)张岱仲叔(张)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

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鉴赏,“所遗尊罍、卣彝、名画、法锦,以千计。

”(《附传》)张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种种文物古玩之题铭,诸多磁窑铜器之品评,确为行家里手。

张岱生活于明朝末年。

明中叶以后,宦官擅权,佞臣当道,特务横行,党争酷烈,内忧外患,愈演愈烈。

家传--by张岱

家传--by张岱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鞠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忭,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蔗襄:【参考译文】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

幼年爱好古学,博览群书。

年轻时不肯学习书法,字体粗拙难看,到官府应试,总是考不取。

于是交纳钱粮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

他父亲文恭公去世后,家中灾难渐渐到来。

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走梯子,通过轴轳传递食物,三年不曾下楼。

张岱《家传》阅读附答案

张岱《家传》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专注下一代成长张岱《家传》阅读附答案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张岱】张岱的诗

【张岱】张岱的诗

【张岱】张岱的诗张岱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生平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

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

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

”(《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

)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同上)至老,手不释卷。

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

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

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

”(《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

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

”(《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

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

”(《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

”(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

”(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

江苏卷文言文 张岱《家传》详注详解

江苏卷文言文 张岱《家传》详注详解
2016 年江苏卷文 言文:张岱《家传》详注详解
江苏省盐城中学 顾向阳 笺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 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 司,辄【总是】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 jiǎn【艰难窘迫,坎坷不顺。】二十年。文 恭捐馆【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 指放弃,“馆”指官邸,放弃自己的官邸, 一般是指官员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 的婉辞。亦省作“捐舍 ”】,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 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 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 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
意,多了一些不实的成份;二是因为张岱极 有个性,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不习八股文, 或许他欲借此故事来表达他对科举考试的 看法,也未可知。】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 寀【cǎi 官】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 易【轻视】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 五县会鞫【1.审问犯人:~讯。2.究。】之。 贞父语同寅【同僚】曰:“爰书【司法文书】 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此) 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 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 【和乐融洽貌】张口称:“奇才!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 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阁大学士,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 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 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挑 选。“简能而任之”】其牍少七卷,问教谕, 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 曰:“亟【jí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亟 qì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 【品味揣摩试卷】更置丹铅【古人点评校对 文字时所使用的丹砂和铅粉,后泛指点评、 校对】。《易经》以大父拟元【第一】,龚 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按:明清科举 考试制度极为严格,相关官员作弊的要被处 死,地方考试也不例外。但这一段文字所记 之考试如同儿戏,令人费解。试揣摩之,原 因可能有二:一是此事在传播过程中,张岱 先人都是代代口耳相传,或是有意或是无

《家传·张汝霖传》

《家传·张汝霖传》

《家传·张汝霖传》作者:李欣荣来源:《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2年第02期科舉考试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为国抡才,让统治者产生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深深影响了读书人的个人命途,士子们在文墨间既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踌躇满志,也留下了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言对俗人的潦倒失意。

在科举考试成熟的明清时代,要想考取进士,必须经历童试(包含县试、府试和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层层选拔。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了个举人就被视为文曲星下凡,可见科考之不易。

又有多少经纶大才在科考中屡次名落孙山,命途淹蹇,潦倒一生,让人不免兀自愤懑:这考官是怎么批卷的?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的考查选用了张岱《家传》一文的节选,其中有他祖父张汝霖参加科考的一些事迹,为我们展现了明代乡试评卷的一些画面。

/ 原文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 译文 /进入考场,还没过中午,祖父就完成了考卷,考卷进入了一个老教谕的阅卷处。

老教谕将他挑出的考卷呈给大主考官李廷机(号九我),李公责骂文章不好,让他再次呈上,呈上的文章又不好,又一次呈上,到第四次又到第五次呈上,阅卷处的考卷快要没有了。

文史补给站有考试就有考官,考官一般分为主考官和同考官,主考官有两人,同考官则依随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而逐渐增加。

张汝霖是明朝中后期人,此时的科举考试已经摆脱了之前的多变而不成熟的状况,走向了正规化。

乡试主考官由京官担任,同考官由教职(儒学学正、教授、教谕、训导)担任,定制为十八房,即由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

而张汝霖“入南都”,参加的是应天府乡试,同考官定为十四房,有京官、进士,也有教职。

很显然,张汝霖的试卷落入了教职手中。

这些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被称为“房考”,《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各有专属阅卷人,专业性很强,俗称“五经十八房”。

秀姑友恭的文言文答案

秀姑友恭的文言文答案

秀姑友恭的文言文答案1. 《糟饼》文言文阅读题答案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意。

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食糟饼耳。

”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

”夫颔之。

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

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

”友笑曰:“仍是糟饼。

”既归,而妻知之,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

”夫曰:“已晓矣。

”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其人伸指曰:“两个。

”有一个人(因为)家庭贫穷而不擅长喝酒,每次都是就吃两个糟饼,就有醉意。

恰巧遇到一位朋友问他:“你早晨吃的是酒吗?”他回答说:“你说的不对,我吃的是糟饼。

”回家以后把事情对他妻子说了,他妻子说:“(你)就说喝酒,也有点面子。

”丈夫点头。

再出去,然就遇到这个朋友,问题和前面一样,他用喝酒作为答案。

朋友逗他说:“酒是烫着喝的?还是凉着喝的?”他回答说:“是用油煎的。

”他朋友笑着说:“还是糟饼。

”回到家中,妻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埋怨他说:“你怎么说是用油煎的,你要说是烫酒喝的。

”丈夫说:“我知道了。

”再遇到这个朋友,没等到朋友问就夸口说:“我今天喝的酒,是烫着喝的。

”朋友问:“你喝了多少?”他伸出他的手说:“两个。

”1.死搬教条,不求变通是终归要出丑的,一切要活学活用。

2.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3.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要面子而使自己更没面子。

2. 刘氏顺从的文言文的阅读的答案刘氏顺从明张晋妻刘氏。

贵家女也。

其姑悍妒。

常以虐闻乡里。

有三媳。

均去。

刘乃第四媳也。

于归后。

甚得姑意。

人骇究其由。

惟“顺从”二字。

凡有教训指使。

罔不唯命是遵。

即非礼之事或断非妇人所能为者。

当命之时。

亦无推却。

久之。

则将其事之是非。

从容请命。

往往有言。

姑未尝不从。

事之三年。

姑竟化为慈。

续娶三媳。

不再以虐闻。

注释:姑:丈夫的母亲。

归:女子出嫁。

罔:没有。

往往有言:往往所说的话。

文言文《家传》的翻译

文言文《家传》的翻译

古之世家,必有其传。

传者,所以继往开来,传述家声也。

吾家虽非世家,然亦有三代传人,继述先德,以勉后人。

吾祖讳某,字子仁,生而颖异,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公少时,家道中落,然矢志不渝,以勤学自勉。

尝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公年二十有五,得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公一生勤勉,诲人不倦,子孙得以继述其德。

公之子,吾父讳某,字伯仁,承父业,亦好学不倦。

父少时,家虽贫,而志气高昂,尝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吾辈当以泰山为志,不以鸿毛为念。

”父年三十,得中举人,官至知县。

父亦以勤政爱民著称,治绩斐然,百姓称颂。

吾,名某,字仲仁,生于公之后,承家训,亦好学不辍。

吾自幼聪颖,承父辈之教,熟读经史,尤喜诗文。

尝作《家训》一篇,以自励,亦以传之后世。

吾谓:“家传者,非徒书传而已,亦心传也。

心传者,传其德,传其志,传其行也。

”吾有一弟,名某,字季仁,亦好学不倦。

弟自幼随吾游学,承家训,习诗书,亦通经史。

弟年二十,得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弟亦以清正廉洁著称,政绩昭著,百姓敬仰。

吾家三世,虽非显赫世家,然亦以勤学、尚德、清正著称。

吾辈虽不及先辈之才德,然亦当继述家声,不负祖训。

是以吾辈虽身处乱世,亦当坚守家传,以诗书自娱,以德行自励。

夫家传者,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如泰山之石,坚不可摧。

吾辈当以此为鉴,自强不息,继往开来。

虽世道多艰,然家传不息,吾辈之心亦不息。

故曰:家传者,家之宝也。

吾辈当珍视之,传之子孙,永为家声。

如此,则吾家虽非世家,亦能自立于天地之间,光耀门楣,垂名后世。

吾家之传,非徒纸笔之传,亦心志之传。

吾辈当以此为训,继述先德,以勉后人。

愿吾家之传,如日月之恒,光耀千古。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作者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他的小品文,多为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俗民习和自己过去的生活,常追忆往昔之繁华,从中流露出对亡明的缅怀。

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张汝霖传》阅读练习

《张岱.张汝霖传》阅读练习

《张岱.张汝霖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输粟入太学输:捐纳B.文恭捐馆捐:献出C.公简其牍少七卷简:挑选D.易大父为纨袴子易:轻视,看不起答案 B解析捐:抛弃。

读梦拾屑——四

读梦拾屑——四

读梦拾屑——四栾保群【摘要】张宗子对自己的“母家”,即北方人说的“姥姥家”,感情是很深的,除了母亲的原因之外,外祖父陶兰风老先生的持身清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对自己父亲的“姥姥家”,那显赫的宰相门第,张宗子却是时有微词,说实在的,是有些瞧他们不起。

张岱父叔辈几乎全都喜欢玩古董,这豪华的奢好,据张岱说,就是他们的舅父(对张岱来说就是舅爷了)、宰相之子朱敬循(号石门)影响的结果。

不仅如此,【期刊名称】《紫禁城》【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1页(P85)【关键词】北方人;外祖父;张岱;宗子;原因;宰相【作者】栾保群【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6张宗子对自己的“母家”,即北方人说的“姥姥家”,感情是很深的,除了母亲的原因之外,外祖父陶兰风老先生的持身清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对自己父亲的“姥姥家”,那显赫的宰相门第,张宗子却是时有微词,说实在的,是有些瞧他们不起。

张岱父叔辈几乎全都喜欢玩古董,这豪华的奢好,据张岱说,就是他们的舅父(对张岱来说就是舅爷了)、宰相之子朱敬循(号石门)影响的结果。

不仅如此,张岱在《家传》中说道:“我张氏自文恭(张元汴,张岱之曾祖。

)以俭朴世其家,而后来宫室器具之美,实开自舅祖朱石门先生,吾父叔辈效而尤之,遂不可底止。

”把张氏家风之堕落,全推到朱石门身上,这未免有些过分,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张岱对朱家豪侈的鄙薄。

《陶庵梦忆》卷六有《朱氏收藏》一则,谈的就是舅祖朱石门家的事。

张岱认为玩古董字画确实可以“抬举人”,即使是贾似道,也能涂上一层“风雅”的光泽。

而舅爷朱石门的收藏之富,让人比做一代权奸严分宜,这就不大好听了。

于是张宗子进而言道:“恒恐子孙效尤,以袖攫石、攫金银以赚田宅,豪夺巧取,未免有累盛德。

”原来朱氏的玩古董意在于金钱田宅!以风雅之名而行赃滥之实,正是江南大官僚地主在明朝末年的一个特色。

可是张岱下面一句却让人纳闷了:“闻昔年朱氏子孙,有欲卖尽‘坐朝问道’四号田者,余外祖兰风先生谑之曰:‘你只管坐朝问道,怎不管垂拱平章?’”一时传为佳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忿恚:愤怒,怨恨 简:挑选 亟: jí 赶紧、急切 , qì 屡次 若:你 洗卷:品味揣摩试卷 丹铅:古人点评校对文字时所使用 的丹砂和铅粉,后泛指点评、校对。 拟元:拟为第一
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 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 曰: “七卷大不通, 留 作笑资耳。”公曰: “ 亟取若笑资来!”公 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 更置丹铅。 《易经》以 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 其余悉置高等。
老教谕恼怒地哭了起来。李公挑选 其中的考卷发现少了七卷,就问教 谕,教谕说:“那七卷内容写得很 不通,留着作为笑料罢了。”李公 说:“赶快把你所说的笑料取来!” 李公看了之后,拍手称太好了,洗 掉原卷上的评分另用丹铅重新评判。 《易经》科,把祖父的文章拟为第 一,龚三益第二,其余全部列为高 等次。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 调广 昌,僚寀【cǎi官】 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 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 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 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 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 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 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 称:“奇才!奇才! ”遂与大父 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 第一。
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 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走梯子,通过轴轳
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 传递食物,三年不曾下楼。江西邓文洁公
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 到越地来,凭吊文恭公,文恭公墓地上的
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 树木已有两手合围粗细,文洁公拉着树枝
之邮亭, 文洁对大父邑邑不
泫然泪下,悲伤呜咽着离开。祖父送他送 到邮亭,文洁公面对祖父愁闷不乐,大概
张岱《 家传》
重点详解及翻译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 书:书法
(于)有司:官吏
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 辄:总是
输粟:捐纳财物
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 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 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
淹蹇jiǎn:艰难窘迫, 坎坷不顺 捐馆(舍):死亡婉辞。“捐”,放弃;
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 “馆”,官邸
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 命令再送上(别的考卷),送上后又
五,房牍且尽已。
说不好,又送上,送了四五次,房
中的考卷将要没有了。
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 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 曰: “七卷大不通, 留 作笑资耳。”公曰: “ 亟取若笑资来!”公 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 更置丹铅。 《易经》以 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 其余悉置高等。
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 大父:祖父
辍:舍弃,撤掉
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 轴轳:用辘轳 吊:悼念, 凭吊
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 拱:两手合抱
父送之邮亭, 文洁对大父邑 邑:邑, 通“悒” ,忧郁不乐貌
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 中:受到、 遭到, 引申为听到
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 忌:忌妒 文墨:学问
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 因为文洁公听信忌恨祖父的人的言语,说
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 祖父违逆祖训开酒店,不从事文墨之事很
见大父辄欷歔。
久了,所以见到祖父就叹惜。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 则已矣, 还教子读书,以期 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 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 乃拈 “六十而耳顺” 题, 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 洁惊喜, 击节曰:“子文当 名世, 何止科名?阳和子其 不死矣!”
这天将要分别,文洁公看着祖父说: “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 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 泣着说:“您侄儿命不好,只是努力 但没有收获罢了,耕耘还是不敢不勤 奋。”文洁公说:“有这回事吗?我 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就随手拿出 “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提笔成 文,不加删改。文洁公惊喜,击节而 叹说:“你的文章应该在世间闻名, 何止是登科留名啊?阳和子大概可以 永生了!”
闱:考场Biblioteka 上,上之不佳,又上,至 落:送到
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詈:责骂
甲午正月朔, 即入南都,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
读书(于)鸡鸣山,昼夜 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停,患了眼
不辍, 病目眚,下帏静 病,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静坐达三
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 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
题相商,入耳文立就, 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
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 先生善于戏弄人,看不起祖父,认为祖父
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
是纨绔子弟。天子派大臣巡视四方把疑难 案件下发,命令五县共同审讯。贞父对同
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 僚说:“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按惯例应交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 付我来写,我不接受,你们也不要接受,
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我将要以此使张广昌陷入困境。”祖父知
大父知其意, 勿固辞,走笔 道他的用意,没有坚决推辞,执笔洋洋洒
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 洒写了几千字,都是引经据典,断案如熟
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 谙公务案牍的老官吏。贞父和顺地张口称:
才!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 “奇才!奇才!”就和祖父结为朋友,成
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为莫逆之交。六年期满,政绩考核出众, 名列第一。
顾:回头 则:就;已:结束。 则已:就算了(罢了) 还:回去 以:而,顺承 期:期望,希望 坠:毁坏,坏掉,影响,破坏 蹇:艰难窘迫, 坎坷不顺 特:只是 耕:喻学习 藨蓘biāo gǔn:耕耘,喻学习、培育: 走笔:奋笔疾书 点:涂改 删改 击节:赞赏 名:出名 其:大概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 则已矣, 还教子读书,以期 不坠先业。”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 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 乃拈 “六十而耳顺” 题, 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 洁惊喜, 击节曰:“子文当 名世, 何止科名?阳和子其 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 即入南都, 读书(于)鸡鸣山,昼夜
朔:.农历每月初一
不辍, 病目眚,下帏静 辍:停 病:患病
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 眚:眼睛长白翳,喻过错。不以
题相商,入耳文立就, 一~掩大德。
后有言及者,辄塞
以:用、拿
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 商:商讨
即完牍, 牍落一老教谕 就:形成
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
故见大父辄欷歔。
欷歔:叹气;抽咽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 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幼年爱好古学,
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 博览群书。年轻时不肯学习书法,字体粗
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 拙难看,到官府应试,总是考不取。于是
输粟入太学, 二十年。文恭 交纳钱粮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他
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 父亲文恭公去世后,家中灾难渐渐到来。
易:轻视 狱:案件 会:共同 鞫:审问,查究 同寅:同僚 爰书:司法文书 例:按照惯例 属:通“嘱”,交付、委托 困:使……陷入困境 固:坚决 歙然:和乐融洽貌 考:考核政绩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 乙未年,祖父考取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
调广昌,僚寀【cǎi官】 多名 后调任广昌,同僚中有许多名士。贞父黄
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
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 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
听。入闱,日未午, 即 后,还没有过正午,就答完了,考
完牍, 牍落一老教谕房。 卷送到一个老教谕的房中。他选取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 的考卷,往上送给大主考李九我先
李公,詈不佳,令再上, 生,李九我责骂所选的考卷不好,
•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 已:停止、结束、完结;已矣:算了,完了,这样了,差不多
了 • 还:回去、回家,不能翻译成“还是” • 期:希望、期望 • 坠:损害、毁掉、堕落、荒废、减少 • 先业:祖先的业绩(功业、产业) • 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 不敢听。
• 以:用、拿 • 经书题:经书中的考题 • 相商:互相商量 • 立就:马上形成;“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 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 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