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朝服饰
清朝女子服饰的特点
清朝女子服饰的特点清朝女子服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精致的时代,其服饰风格独具一格,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秩序和文化传统。
清朝女子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裙裾长而宽松:清朝女子的裙裾通常较长,至脚踝以上,且呈现宽松的设计。
这种设计与当时的社会地位有关,宽松的裙裾显示了贵族的身份和优雅,而较长的长度则体现了清朝时期封建礼仪的严谨。
2. 褒褂式上衣:清朝女子的上衣通常为褒褂式,即类似外套的服饰。
褒褂上衣的特点是宽松而且长袖,整体呈现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
且褒褂上衣的设计采用了丰富的刺绣和亮丽的颜色,使整个服装更加华丽。
3. 丰富的配饰:清朝女子服饰的另一个特点是配饰的丰富多样。
头饰、项链、耳环、腰带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这些配饰通常采用贵重的材料,如珠宝、金银等,体现了贵族的身份和财富。
同时,这些配饰还起到了美化服装、凸显个人魅力的作用。
4. 颜色与花纹的运用:清朝女子服饰中,颜色的选择和花纹的运用也是非常讲究的。
清朝时期,淡雅的色调和典雅的花纹是流行的风格。
常见的颜色有浅绿、浅蓝、浅紫等,花纹则以花、鸟、云等为主题,具有一种优美的艺术感。
5. 高腰设计:清朝女子服饰的裙子通常采用高腰设计,即将腰线提高至胸部以下。
这种设计使女子的身材更加修长,腿部线条更加优美。
同时,高腰设计也与封建礼仪有关,体现了女子的娇小和柔弱。
清朝女子服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裙裾长而宽松、褒褂式上衣、丰富的配饰、颜色与花纹的运用以及高腰设计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展示了当时女子的身份和地位,还体现了封建礼仪和社会文化的传统。
清朝女子服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端庄大气、典雅华丽的风格,为后世的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对中国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1644年—1911年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民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极其重视。
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套金护指的慈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慈禧写真像》皇帝朝冠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
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
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4条,中间饰有东珠4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4条,各饰东珠4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15颗。
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
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
冠前缀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15颗,冠后缀东珠7颗。
冠顶再加镂空云龙嵌大东珠金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清皇帝冬朝冠清高宗夏朝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高宗夏朝冠冠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袍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加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
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
领和袖均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
随季节变换棉、纱、夹、裘等材料。
清乾隆皇帝一式冬朝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皇帝祈谷穿用的夏朝服(国家博物馆藏)清太祖努尔哈赤朝服像清乾隆二式皇后缂丝龙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皇后朝冠冬朝冠用薰貂制作,冠体为圆顶呈半圆坡状,上缀朱纬,周围有一道冠檐。
清朝服饰
皇帝服饰皇帝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各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
夏朝冠,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朝冠。
端罩,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衮服,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
其章,左日右月,前后万寿篆文,间以五色云。
春秋袷,夏以纱,冬以裘,各惟其时。
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月白,披领及袖俱石青。
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
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
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
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间以五色云。
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珍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
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色惟宜。
绦皆用明黄色。
朝带之制二,皆明黄色。
一用龙文金圆版四,饰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绿松石,每具衔东珠五,围珍珠二十。
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中约镂金圆结,饰宝如版,围珠各三十。
佩囊文绣、燧觿、刀削、结佩惟宜,绦皆明黄色,大典礼御之。
一用龙文金方版四,其饰,祀天用青金石,祀地用黄玉,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白玉,每具衔东珠五,佩帉及绦,惟祀天用纯青,余如圆版朝带之制。
中约圆结如版饰,衔东珠各四。
佩囊纯石青,左觿、右削,并从版色。
吉服冠,冬用海龙、熏貂,紫貂,惟其时,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
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如冬吉服冠。
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
[整理]清朝宫廷衣服样式(附图)
清朝宫廷衣服样式(附图)1、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清早期,身长93cm,两袖通长70cm,袖口宽8cm,下摆宽64cm。
清宫旧藏。
袍圆领,大襟右衽,平袖,无扣,不开裾。
袍以粉色绫为面,其上显现暗花风景纹。
领口沿镶石青素缎边。
袍内衬湖色石榴蝴蝶团花绸里,薄施丝绵。
此为清代后妃便服。
此绵袍柔软轻薄,质料亮泽,提花清晰,体现了清早期的丝织工艺水平。
2、黄色云龙妆花缎夹裤,清顺治,裤长125cm,裤口宽29cm。
清宫旧藏。
夹裤用黄色云龙妆花缎做成斜裆,平裤口,裤腰为前后两片,并缝有四根腰带。
裤口、裤腰均接有蓝色云龙妆花纱一段。
裤面上的云龙纹呈横向排列,用圆金线织侧面行龙,间饰火珠、如意云等纹饰。
用色虽然不多,但色彩鲜艳明亮。
此夹裤应为清代早期顺治皇帝所穿。
——妆花纱:丝织物名称。
即在纱地上织彩色花纹,是纬线起花织物的一种,多用于各种夏季服饰。
——圆金线: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3、蓝色宁绸紧身,清康熙,身长107cm,下摆宽96cm,左裾长30cm,右裾长28cm。
清宫旧藏。
紧身立领,对襟,无袖,裾左右开。
立领用上等貂皮做成,浅蓝色织暗花绸衬里。
紧身面以蓝色宁绸做成,蓝色宁绸为三枚左斜纹绸,其上织横向排列的暗如意云纹,表现出清代早期的服饰特点。
衬里为浅蓝色平纹绸,纬线显暗花,以梅花和书籍组成团花式图案。
此为清代康熙皇帝穿于袍衫外的长坎肩。
附黄条,上墨书:“圣祖”、“圣祖蓝宁绸夹紧身一件,随貂皮领一条”。
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共11小题,每小题3分,计3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殷(yān)红的鲜血滴落在泥土上。
B.她梦想到盛(shèng)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
C.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nián)在铜胎表面上。
清朝服饰
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裙子镜面和底边均镶黑色绣花栏干,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也有的袖口和衣 服裙子镶阔栏干,裙带垂至膝下,肩有镶滚云肩。也有的着团花绿衣浅红色裙,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数朵, 披云肩垂流苏。
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带宽一丈或数丈,带端有绣纹。无论着裙着裤均有系带的习俗。腰带系后垂至 膝下为尚。
氅衣
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 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 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 称。这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继续流行。
古代服装十分崇尚“官样”和“内家样”,一般出新样都首先来自这些式样。乾隆以后,由于通商口岸开始 有了商品的交流,使得新材料新花样慢慢出现,两广和苏杭一带成为“时式新装”的发源地;道光之后花样愈出 愈新,但是新时兴的服装式样虽多,却只能在贵族之间流行,平民不能随意模仿。
自乾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 并学缠足等陋习,引起仁宗和宣宗动怒,连续下谕禁止,并申明满洲八旗、蒙古、汉军督统、副督统随时详查。
龙袍
清代皇帝龙袍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 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 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 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 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 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 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清朝的服饰与饰品
清朝的服饰与饰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与饰品独具特色,展现了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的繁荣。
清朝的服饰包括男女宽袍大袖、头巾发簪等,饰品精美华丽,彰显了封建贵族的身份与地位。
让我们一同走进清朝时代,了解其中的服饰与饰品。
一、清朝男性服饰清朝男子的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衫、马褂等。
其中,袍子是男性最常穿的上衣。
清代袍子一般分为正服和便服两种。
正服通常是由丝绸制成,色彩鲜艳,常见颜色有黄、紫、蓝等。
袍子的领口上方常常是绣有花纹的丝带,表现了男子的高贵身份。
而便服则多为宽大随意的样式,男子在家闲暇时可以穿着。
除了袍子,男子还需要佩戴衫,衫的款式与袍子相配套,可配以对襟、襟扣等细节。
此外,马褂也是男子常穿的单品,一般是紧身款式,能够突出男子的体魄。
男子还可以佩戴帽子,如蓄花冠、高帽等,以凸显身份与气质。
二、清朝女性服饰清朝女性的服饰形态较为多样,从婴幼儿到成年女子都有不同的款式。
成年女子的服饰以旗袍为主,这是清朝女子的正装。
旗袍一般分为对襟、斜襟和尖襟三种款式,款式上常常有精美的刺绣和宝石装饰。
旗袍紧身修长,能够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
除了旗袍,女子还可以穿着长袍和对襟衫,颜色上以淡色或者以黄色为主,体现了女性温柔、婉约的气质。
女性还需要配饰发髻,一般是以漆、甲、玛瑙等材质制成的发髻,饰以珠宝、丝绸等装饰物,使发髻更加华丽。
女性在外出时一般还要佩戴头巾,通过不同的头巾款式和色彩来表达身份地位。
三、清朝饰品清朝的饰品种类繁多,包括首饰、胸饰、腕饰、足饰等。
其中,首饰是女性最常佩戴的饰品。
清代首饰多为金银制成,经常搭配宝石、珍珠等贵重材料,具有浓厚的封建贵族气息。
常见的首饰包括耳环、发簪、项链、手链等。
胸饰主要是佩戴在上衣或者旗袍的胸前,有花牌、荷包等款式。
腕饰则是佩戴在手腕上的饰品,主要有手镯、手链、戒指等。
足饰主要是指佩戴在脚踝和足部的装饰物,如脚镯、花鞋等。
清朝的服饰与饰品不仅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繁荣和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
中国清朝服饰特点参考文献
中国清朝服饰特点参考文献
- 《清朝的宫廷服饰在版型和材质上都有哪些特点?》
- 上衣:清朝的宫廷上衣主要分为袍和褙子两种。
袍的版型宽松舒适,呈直身式,袖子长而宽,肩部线条柔和自然,整体效果宏伟大气;褙子则更为修身,袖子短小,肩部线条明显,通常配以龙纹腰带,体现了清朝尊重传统礼仪的特点。
- 下装:清朝的宫廷下装主要包括长裤和长裙。
长裤版型宽松,通常与袍一起穿着,展现出清朝男子的飒爽英姿;而长裙则更为优雅、华贵,版型细长,裙摆流畅,通常以花卉、鸟兽等图案为装饰,彰显出清朝宫廷女性的高贵气质。
- 头饰:清朝头饰种类繁多,主要有冠、帽、钗等。
冠是清朝宫廷头饰中的代表性物品,通常由硬纸板或者绫罗绸缎制成,饰以宝石、珠子等装饰物,富有华贵感。
清朝服饰PPT
图片:
文字:
嘉庆、道光年间: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裙子镜面和底边均镶黑色绣花欄干, 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也有的袖口和衣服裙子镶阔欄干,裙带垂至膝下,肩有 镶滚云肩。也有的着团花绿衣浅红色裙,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数朵,披云肩垂流 苏。 同治年间: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带宽一丈或数丈,带端有绣纹。无论着 裙着裤均有系带的习俗。腰带系后垂至膝下为尚。
二品:
图片: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 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 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 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 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 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 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 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 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本图为文 二 品 官 补 子 ( 锦 鸡 ) 。
三品: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 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 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 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 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 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 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 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 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本图为文 三品官补子(孔雀)。Fra bibliotek图片:
五品: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 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 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 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 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 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方形补 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有圆 形补子及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为皇亲 贵族所用,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 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本图为文 五品官补子(白鹇)。
中国服装史清代
袍、褂。清代满族人经常穿的马褂是清代比较盛行的一种外褂。 它用料节省,制作和穿着都很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 于接受的原因。。
帽子。清代百姓喜欢戴帽子。大致分为: 暖帽、凉帽、便帽和女 子戴的坤秋帽。所谓暖帽,是冬季所戴,圆形,帽檐为上翻形,帽顶 有红缦作为装饰。凉帽,无檐,形状颇像东北农村酱缸上的缸盖“酱 斗篷”。便帽,俗称“瓜皮帽”,是清代最普及的一种帽子,老幼皆 戴,六瓣缝合而成,帽顶要缀上一个丝绒结成的“大疙瘩”,俗称 “算盘结”。为了区别帽子的前后,还要在帽边的正中间钉上一个明 显的标志——帽正,多用美玉、翡翠等宝石来装饰。
随从官员也都要穿褡忽,下着貂朝裙
• 衮服 皇帝的礼服之一。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将衮 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对襟,平袖,略短于朝服、 吉服。石青色缎。其绣文为五彩云五爪正面金龙团 花四个。在左肩的团花内有日,右肩的团花内有月。 前后胸的团花内有万寿篆文 皇帝的补服以卷龙为章,有名衮服。清代的衮服 是有隋唐以来的章服制度发展完善起来的,等级十 分明确。只有皇帝之御称衮服,皇子所穿称龙褂, 亲王至贝子等宗亲贵族以团莽纹作圆补,镇国公以 下贵族及文武官员皆饰方补,寓“天圆地方”之意。 清代补服自皇帝下至百官均为石青色,等级区别主 要在集中补子的纹饰特征上
• 朝珠.清朝统治者信奉佛教,冠上饰的佛 头和项间悬的朝珠,都显然是受了佛教的 影响.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妇凡穿 朝服或吉服必须胸前挂朝珠.朝珠是由一 百零八颗东珠串成,还有佛头、纪念、大 小坠等装饰混杂期间.一般是典礼和祭祀 时悬带
• 【皇帝朝靴】皇帝穿朝服则用方头朝靴, 朝靴与服色相同,并饰黑色边饰,上面绣 有草龙花纹。本图为清代康熙绣钩藤缉米 珠朝靴。
• 【皇帝常服冠】黑绒满缀红缨,红绒结顶。
清朝服饰介绍大全
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腰间有腰帏。 • 而披须(又名披肩、扇肩)、马蹄袖(又名箭袖)是清代朝服的显著特色。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 • 色彩:冬朝服祭祀、圈丘、祈谷用蓝色,朝日用红色,夏朝服常雩(求雨),
• 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满人入关后开始普遍 使用纽扣,成为制衣的必备之物。民间用纽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商品输入的 影响,因此逐渐在衣服的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明代以前衣领大多是对领和圆领、。自清代旗装用 纽扣以后,衣领的形状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清代以前从未有过的襟边不外露,内衫也与前 不同,大镶大滚的工艺边饰更是不一般,因而对裁剪缝纫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乾隆帝冬夏朝服冬夏朝冠
皇帝朝袍
• 此为嘉庆帝朝日冬朝服 此为夏朝服
• 此为清帝夕月朝服 此为清帝求雨祭祀朝服
衮服
• 衮服(太子的叫龙褂,大臣的叫补服):为石青色,重大典礼 时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左肩有日,右肩有月。都为正团龙,太 子及诸王公不是,为行龙。
•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 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 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 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 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龙袍, 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 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 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 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 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 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 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 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 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 升平的寓意。
清朝的服饰时尚与礼仪规范
清朝的服饰时尚与礼仪规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充满着独特魅力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对于服饰时尚和礼仪规范有着独特的追求和要求。
清朝的服饰时尚和礼仪规范与其他朝代不同,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华丽和庄重。
一、服饰时尚清朝的服饰时尚以华美和讲究细节为特点。
皇室和贵族的服饰更是格外绚丽,充满了独特的符号意义。
男子常穿长袍,通常由上衣和下裙两部分组成。
上衣多为襟前系带的外袍,长度一般到膝盖,除了黄色外,还有红、蓝、黑等颜色,且常以龙、凤、云纹等图案点缀。
下裙则多为绣花折裥或者单色裤子。
为了彰显身份和尊贵,男子头戴宝冠或者方巾,并佩戴顶簪或珠翠饰物。
女子服饰更为多样,既有正式服饰,也有日常服饰。
正式服饰一般由褙子和对襟长袍组成,颜色鲜艳,绣花精美。
在正式场合中,女子还会佩戴发饰和珠宝,通过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饰品彰显自身的美丽和地位。
日常服饰则较为简朴,常由长衫和裙子组成,颜色以素净为主。
总体而言,清朝的女子服饰以柔美、华贵和繁复的绣花为特点,展现了女性的婀娜多姿。
二、礼仪规范清朝的礼仪规范对人们的言行举止提出了严格要求,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在宫廷中,臣民必须按照一定的礼仪规定行事,保持恭敬和庄重的态度。
尊卑之间的礼仪区分十分明显,起居用语、服饰、行走姿势等方方面面都有详细规定。
在清朝的宫廷里,行走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礼仪。
皇上和皇后走路时必须轻盈和稳重,不能有丝毫粗犷和浮躁。
臣民见到皇上和皇后时,则需要下跪行礼,面向皇上和皇后,头离地不能超过一寸。
这些规定都体现了清朝社会对尊卑和秩序的极度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清朝人对于礼仪规范也非常注重。
尤其在宴会和宴席上,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程序。
比如,进餐的时候要慢慢咀嚼食物,不可咀嚼时有声音,也不能同时讲话。
此外,人们还要注意服饰和言谈举止的得体与恰当,不可过于随意和放肆。
这些礼仪规范体现了人们对于宴会活动的尊重和庄重。
总之,清朝的服饰时尚和礼仪规范独具特色,彰显了一个独特时代的魅力。
清朝的服饰与礼仪文化
清朝的服饰与礼仪文化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与礼仪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清朝的服饰注重形象的彰显与身份的标识,而礼仪文化则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体系。
本文将就清朝的服饰与礼仪文化进行探讨。
一、清朝的服饰特点1.1 男性服饰清朝男性服饰以蟒袍、孝服和冠帽为主要特点。
蟒袍是指官员们在重要场合穿着的袍子,其材质讲究,种类繁多,代表了不同官职的身份差别。
孝服是封建礼教的表现,是为了表示儿子对父母孝道的尊重。
清朝男性平常生活中常常穿着单薄的长袍,其颜色和图案上的花纹也代表了身份等级的不同。
1.2 女性服饰清朝女性服饰以旗袍为代表,具有简洁、优雅的特点。
旗袍采用直身裙的形式,通过丝绸、麻织品等材质的运用,展现出女性温婉、秀美的形象。
旗袍的款式、颜色和图案也反映了女性的婚姻状态和地位。
此外,女性还佩戴发髻、饰钗等头饰,以及各种珠宝首饰,以突显自身的华贵与高雅。
二、清朝的礼仪文化2.1 宗教礼仪清朝宗教礼仪以儒教为主导,儒家礼制贯穿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皇帝作为众人崇拜的对象,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信,其登基、祭天、祭祖等重要仪式都按照精确的程序进行。
此外,清朝还奉行道教与佛教,皇帝与官员们也会参与到相关仪式中,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
2.2 家庭礼仪清朝家庭礼仪强调尊卑有序,讲究孝道。
尊卑有序的原则反映在家族中的各级亲属关系中。
家庭中的长幼有序,尊长者、名分分明是封建社会家庭中最基本的礼仪要求。
家族中的各种仪式活动,如祭祀祖先、庆贺生日等,也要进行严格的礼仪程序。
2.3 民俗礼仪在清朝,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注重各种民俗礼仪。
例如,结婚仪式中,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举行婚礼、拜天地、敬茶等仪式,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和敬重。
除了婚礼,过年、祭祀、祭祖等传统节日和活动中,也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以此传承和弘扬民众的传统文化。
三、清朝服饰与礼仪的影响清朝的服饰与礼仪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服饰影响清朝的服饰风格和款式,对现代的时尚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中国服装史——清朝
1、朝服展示图
2、袍、袄
图为清朝官员的蟒袍
3、 补服
• 形如袍略短 ,对襟,袖 端平,是清 代官服中最 重要的一种 ,穿用的场 合很多。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 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 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 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 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 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 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子、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皇亲贵族 服用。
7、饰品:有花冠般的钿子,
寒冷季节戴的遮眉勒,也有模仿 汉族妇女的步摇钗。耳饰满族妇 女传统习俗是一耳戴三件耳饰, 遗留下来的耳饰有两大类:耳环 及耳坠。戒指非常华美,手镯、 衣物、饰品工艺技术高超。 指甲套,也是满族妇女特有的饰 品之一,多在指甲套上镶上各种 珠宝或以金银制成。佩饰,除了 传统的玉佩、香囊、荷包外,受 到西方外来文化影响也开始挂起 怀表,出现了烟袋、火鎌袋、眼 镜袋等饰品。服饰上往往配有华 美的钮扣,这些钮扣不但可以固 定衣物,还兼具装饰的作用。
康熙
康熙皇后
四、服饰配件
1、首服
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 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 等区分等级。 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则多戴瓜皮帽,帽上用‚结子 ‛,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清末,以珊瑚、水 晶、料珠等取而代之。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帽准作 为装饰,其质多用玉,更有的以翡翠珠宝炫其富贵。这种 小帽,即为明时六合一统帽,《枣林杂俎》记:‚清时小 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 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
2、汉式女服
• 上身袄、衫 ,下身裙为 主
1)、裙:
2)、裤子
只穿裤不穿裙的,大都是丫环或劳动女子。有钱人家的女子 都是裙内套裤。
【清朝历史】清朝民间服饰介绍 揭秘清代民间男女服饰特点
【清朝历史】清朝民间服饰介绍揭秘清代民间男女服饰特点清代服饰也直接影响我国近代、现代服装的发展和演变。
清代服饰与满族习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又采纳了汉族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发展而来的。
清朝民间服饰“镶滚彩绣”是清代民间服饰的一大特色,尤其在妇女服装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镶滚绣彩”是指在服饰上不仅讲究镶嵌各种彩牙儿和花绦,而且还加上刺绣,就是农村妇女的头巾、围裙、衣襟、鞋面等也都要用各种彩色丝线刺绣一些花边图案。
1、袍、褂。
清代满族人经常穿的马褂是清代比较盛行的一种外褂。
它用料节省,制作和穿着都很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原因。
清代袍褂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状,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显得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褒衣博带式的衣冠,为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帽子。
清代百姓喜欢戴帽子。
大致分为:暖帽、凉帽、便帽和女子戴的坤秋帽。
所谓暖帽,是冬季所戴,圆形,帽檐为上翻形,帽顶有红缦作为装饰。
凉帽,无檐,形状颇像东北农村酱缸上的缸盖“酱斗篷”。
便帽,俗称“瓜皮帽”,是清代最普及的一种帽子,老幼皆戴,六瓣缝合而成,帽顶要缀上一个丝绒结成的“大疙瘩”,俗称“算盘结”。
为了区别帽子的前后,还要在帽边的正中间钉上一个明显的标志??帽正,多用美玉、翡翠等宝石来装饰。
坤秋帽是一种妇女所戴的帽子,式样与男子的暖帽相似,也为皮檐上仰。
帽顶多用红色、蓝色、紫色缎子作面,顶上有盖花,多用刺绣或金银为装饰。
3、坎肩。
南方称马甲,因它穿起来方便、护心而受到清代男女老少的喜欢,而且还往往把它套在长袍外面穿着,无形中起到一种装饰作用。
按衣襟造型分三种:大襟、琵琶襟、一字襟。
其中“一字形”前襟的叫“巴图鲁坎肩,”满语意为勇士穿的马甲,多在八旗子弟中流行。
4、裙子、裤子。
清代满汉妇女多穿裙装和套裤,裙子以长裙为主,群式多变。
如早期时兴“月华裙”,在裙中褶裥内有花纹图案,好似月色映照下的美景。
中期流行的“凤尾裙”用金银线将各裙片拼和连接,宛如凤尾。
清朝服饰介绍课件
服饰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规矩和等级制度,这些观念在清朝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不同身份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以及服饰的颜色、图案和材料等都有严格 的规定。
服饰与儒家道德观念
儒家道德观念强调孝顺、忠诚、礼仪等美德,这些美德在清朝服饰中也有所体 现,如官员的服饰上常有象征忠诚的图案。
常服是清朝男性官员在非正式场 合穿着的便服,相对于朝服而言
较为简单。
常服款式
常服通常为长袍、马褂等,颜色和 图案也根据官员品级有所不同。
常服特点
常服注重舒适和实用性,同时也不 失华丽和精致,展现出清朝男性的 风采。
盔甲与武服
盔甲款式
盔甲由铁片、皮革等材料制成 ,通常包括头盔、胸甲、背甲 等部分。
武服款式
刺绣精美
清朝服饰上的刺绣工艺非 常精湛,图案丰富多样, 有龙、凤、鸟、花卉等, 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服饰与社会地位的关联
官服制度
清朝有严格的官服制度,不同品 级的官员所穿的官服有不同的颜 色、图案和材料,以彰显其地位 和权力。
民间服饰
民间服饰虽然没有官服那么华丽 ,但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 族风格,反映出不同地区和民族 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清朝服饰的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在现代社会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许多手工艺人致 力于传承和发扬清朝服饰的制作技艺,使得这些传统工艺得以延续。
清朝服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认同和传承。通过举办文化 活动、展览等形式,清朝服饰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播和弘扬,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 了解。
04
CATALOGUE
清朝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与满族文化
满族传统服饰
清朝服饰
服饰1.清代皇帝服饰衮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重大典礼时使用。
服装特点:对襟,平袖,略短于朝服、吉服。
石青色缎。
其绣文为五彩云五爪正面金龙团花四个。
在左肩的团花内有日,右肩的团花内有月。
前后胸的团花内有万寿篆文。
端罩:冬季时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
服装特点: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朝服(冬):皇帝礼服服装特点:衣表明黄色,右袵,上衣下裳相连,箭袖。
其绣文,两肩及前后胸绣正面五爪龙各一条.前后胸下方有行龙四条,裳折迭处有行龙六条,前后列十二章①。
朝服(夏):四种颜色,明黄(用于元旦、冬至、万寿及祀太庙等典礼),蓝色(用于祭天),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月)服装特点:右袵,上衣下裳相连,箭袖。
其绣文,两肩及前后胸绣正面五爪龙各一条.前后胸下方有行龙四条,裳折迭处有行龙六条,前后列十二章。
朝珠:穿朝服或吉服时,都要佩戴朝珠,挂在颈上,垂在胸前。
朝珠:朝珠每盘由一百零八颗圆珠串成。
一盘圆珠分属四份,份间加不同质地的大圆珠一颗。
在朝珠雨侧还有三串十颗小珠,左二串,右一串。
朝带:皇帝穿朝服,腰间系朝带。
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音:府)、黻(音:弗)十二种花纹。
吉服(龙袍):穿吉服时,外面罩衮服,挂朝珠,佩吉服带。
服装特点:右袵、箭袖、四开裾。
领、袖都是石青色,衣明黄。
绣文为九龙十二章。
龙文分布前后身各三条,两肩各一条,里襟一条:龙文间有五彩云。
吉服带:皇帝穿龙袍、吉服时,腰间系吉服带。
常服:是皇帝的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同。
面料、颜色、花纹随皇帝选用。
行袍:行袍是行服之一。
用于巡幸或符猎。
朝冠:冠形作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冠前缀金累丝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十五颗,冠顶部再加金累丝镂空云龙,嵌大东珠宝顶。
行服冠(上):黄色,前缀珍珠常服冠(下):黑绒满缀红缨,红绒结顶。
朝靴:上朝时穿的靴子。
2.清代后妃服饰朝褂:于册封、寿辰等典礼中穿用。
中国清朝衣服.pptx
中国清朝衣服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
目录
1:分工表 2:前言 3:清朝衣服介绍 4:清朝衣服图片 5:总结 6.各人的感想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
分功表
蔡思敏-找资料 杭依澄-找资料,打字 梁嘉敏-找资料
2019年6月26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3
感想
我做完这位个专题妍习,我学会运用 word的功能和功用。令我在日后的时候,我希 望能够在下学期再做多一次专题妍习。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4
感想
当我做完这次的专题妍习,本来我对古代的服饰没 有兴趣,但后来发现古代服饰的设计比现时更加美丽,而 且还令我有更加多的知识。我希望如果有机会再做多次 专题妍习。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1
7.
清朝衣服图片
清─红绸百褶裙。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2
总结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 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 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 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 族王朝。干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 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识到,是承 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 论,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 久。干隆朝制定详细的冠服制度,并 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勿 愆」。
2019年6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4
清朝衣服介绍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 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 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干隆帝亦属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 意识到,是承袭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论, 而不必是外观形式,方能传国长久。干隆朝制定详 细的冠服制度,并图示说明,以后子孙也能「永守 勿愆」。
清朝服饰
[编辑]顶戴
顶戴指代表官阶的顶珠,不同的顶珠质料和颜色代表不同品级,清政府规定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一品为红色明玻璃,二品为红色涅玻璃,三品为蓝色明玻璃,四品为蓝色涅玻璃,五品为白色明玻璃,六品为白色涅玻璃,七品以下仍然用金色顶戴。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
[编辑]朝服
清代官员的着装
[编辑]皇帝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编辑]朝靴
朝靴的样式清政府并无规定,一般多以黑缎为质料,式样初尚方头,后又流行尖头。皇帝穿朝服则用方头朝靴,朝靴与服色相同,并饰黑色边饰,上面绣有草龙花纹。
[编辑]
[编辑]翎羽
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满语:???????,穆麟德:funggala)。翎羽又分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又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功勋越高。
清朝的服饰与礼仪
清朝的服饰与礼仪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与礼仪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清朝的服饰讲究装饰丰富、颜色华美,而礼仪则强调官员身份的尊贵与权威。
本文将深入探讨清朝的服饰与礼仪,展现这一时代的独特风貌。
一、清朝的服饰清朝的服饰以宫廷装束及民间传统服饰为主要特征。
宫廷装束主要由皇族、官员和宫女所穿戴,其特色在于华丽豪华。
皇族的服饰使用丝绸和贵重的面料,绣有金银丝线,配以珠宝和玉器装饰,富丽堂皇。
而官员们则穿着袍袖绘有龙纹的官袍,带有不同等级的珠宝饰品,以显示其身份地位。
民间传统服饰则强调实用与舒适。
男子穿着长衫、长裤、单襟袍等服饰,以黑色为主,衣襟盖住胸前,象征顺从。
女子则穿着旗袍、褙子、对襟长袍等,以亮丽的颜色为主,搭配不同花纹的蝙蝠、花鸟等刺绣,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二、清朝的礼仪清朝的礼仪注重等级之分,官员和皇族有着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严谨性。
在封建制度下,以尊卑有别为原则,官员与皇族之间存在明确的礼节要求,同时也对民众的行为进行规范。
官员的礼仪在于宣示地位和权威。
他们要穿戴特定的服饰,如嵌有官职徽章的官帽和官袍等。
在日常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守一系列的礼仪规定,如行走、鞠躬、跪拜、问候等。
在接待外交使节时,礼仪更加庄重隆重,以向外界显示皇朝的尊严和威仪。
而皇族成员则承载着更为严格的仪式和礼节。
皇帝是天下至尊,他的举止和言行都受到严格的规定。
皇帝的出巡和临幸等活动都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繁琐而隆重。
除此之外,朝见皇帝也有特定的礼仪要求,如磕头、叩拜、跪拜等,以表达臣民对皇帝的尊敬之情。
三、服饰与礼仪的关系清朝的服饰与礼仪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服饰的华美与规定的礼仪一起彰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威性。
通过皇帝和官员特定的服饰和礼仪规则,人们可以快速辨认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从而确立封建体制的稳定。
同时,服饰与礼仪也体现了尊卑有别的观念。
皇室和官员的服饰与礼仪要求更加严格,反映了他们在等级制度中的高位和特殊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
皇后常服
女子服饰
上衣: 平时穿袄裙,披风等。 穿着顺序:(由内到外) 兜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
长袄:在领低及袖口镶有宽花边 为装饰,并且不同时期袖子流行 的宽窄也不一样,时而流行宽, 时而流行窄。
一口钟: 又名斗蓬,无袖、不 开衩的长外衣。有长短两式; 领子有抽口领、高领和低领三 种,男女都穿。
中国古代服饰
------清朝服饰
文化背景
①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从公元 1644年至1911年,共268年的历史。
② 是由少数名族满族入驻中原建立的王 权。满族原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女 真族,服装体现了骑兵的特点。
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 之始也
④ 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⑤ 十从十不从
服装特点
穿朝服、佩三串朝珠的清朝皇后 戴暖帽、穿团龙补服、挂朝珠的清朝贵戚
冠帽
夏季戴凉帽,冬季戴 暖帽。
职官首服上必有冠顶 官员燕居及士庶多戴瓜 皮帽
皇帝冠帽
朝冠 吉服冠 常服冠 行服冠 雨冠
结顶帽 常服冠
鞋
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 头,双梁,扁头;另有快靴, 便于跋山涉水。
清朝男子服饰
官员
头戴暖帽或凉帽, 有花翎、朝珠, 身穿褂、补服、 长裤,脚着靴。
穿不同服装要戴不同的冠帽如朝服冠、吉 服冠、常服冠、行服冠,还要在腰间系相 应的腰带。
龙袍:圆领、
大襟、右衽、窄袖、 马蹄袖端,四开裾 式的长袍,明黄色, 用缂丝或妆花刺绣 作金龙九条,再装 饰十二章纹,间以 五色云幅纹,下幅 装饰八宝立水。随 季节变换棉,纱,夹, 裘。
蟒袍
也称箭衣。一般官 员着蟒袍,以蟒数 和蟒爪数量区分等 级。
领衣
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 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 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
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 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
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 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
披
加 之
领于
颈
清代官员参加朝会大礼,穿朝服时使用的披领
项 而
披
之
于
肩
背
。
裤子
清朝男子已不着裙, 而普遍穿裤。 中原:宽腰长裤, 系腿带。 西北:外加套裤
士庶
头戴瓜皮帽,身 着长袍、掩腰长 裤,脚着白布袜, 黑布鞋。
平民百姓
头戴毡帽、斗笠, 着短衣,下着布鞋 或草鞋。
后宫服饰
清廷后宫皇后(包括太皇太后、 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 等不同等级名号,服饰有所不同。 后、妃的冠服及饰品,有朝服、 礼服、常服之别,主要包括有朝冠、 吉服冠、金约、耳饰、朝褂、朝袍、 龙褂、龙袍、领约、朝珠、采帨、 朝裙等
裙子
裙色—— 五色俱备,一般以红色裙子为 贵,喜庆时节,讲究着红裙。丧夫寡居 者着黑裙,若上有公婆而丈夫去世多年 者,也可穿湖色、天青等。 裙腰——裙下裳以长裙为主,多系在长 衣之内。 裙类——裙式多变,月华裙、弹墨裙、 弹墨裙、鱼鳞裙、 风尾裙、响铃裙等。
旗装
清朝高底鞋(又称“花盆鞋”)
一字头
马甲
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
男女皆着。样式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缺 襟、斜襟等。一般穿在里面,样式也比较窄 小。清末时,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
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巴图鲁看坎肩” ( 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 马甲,四周镶边,在正胸钉一横排钮扣,共 十三粒,俗称“一字襟”马甲,或称“十三 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军机 坎”。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 半礼服。
皇太子着杏黄色, 皇子用金黄色,下 属官、石青色其长度比袍 短,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是清 朝主要的官服,穿着的场合和时 间很多。
方形补子为文武官员所用。圆形 补子为皇亲贵族所用。
马褂
长不过腰,袖长及肘的短衣。有 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 别。大襟马褂多做常服,一般穿 在袍服外面。缺襟马褂多做为行 服。
首饰配件
铠甲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 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各佩一块金属 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 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 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成 左、右两幅,穿时以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 裳之间正中接缝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襞 膝。以上这些配件除护肩用带子联结外,其 余均用纽扣相联。穿时从下而上,先穿围裳, 再穿甲衣,待佩上各种配件后,再戴盔帽。
云肩 : 女子披在肩上的装饰物, 清代多在女子婚礼服上穿用。清 末江南女子梳低垂的发髻,恐衣 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 肩部戴云肩。
镶滚彩绣 是清代女子
衣服装饰的一大特色。
通常是在领、袖、前襟、 下摆、衩口、裤管等边 缘处施绣镶滚花边,很 多是在最靠边的一道留 阔边,镶一道宽边,紧 跟两道窄边,以绣、绘、 补花、镂花、缝带、镶 珠玉等手法为饰。
进入20世纪服装设计师纷纷从清 朝服饰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 东方魅力的高贵与典雅。特别是 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 修长秀丽的旗袍,已经形成了汉 民族的服饰代表,恰当展示了东 方女性的温柔内涵,其隐藏重点 展示诱惑的作风,具有永恒存在 的价值。
流动的紫禁城
——The End
朝珠
朝珠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佩带的, 跟据清朝政府规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 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 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 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 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 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 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 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 衣襟以纽襻系扣,代替汉族惯用的
绸带
领口变化很多,但无领子,需另加 领衣
在满化的服装上采用了汉代冕服的 十二章纹和明代官员的补子
男子髡发
皇帝服饰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礼服、 吉服和便服。礼服包括朝服、朝冠、朝珠、 朝带、端罩、补服和衮服;吉服包括吉服 冠、龙袍、龙褂;便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 的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