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入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入门

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叫伤寒,伤寒在这里指的是《伤寒论》。《伤寒论》是一本书,这本书是谁写的呢?张仲景,对吧。那么原先这本书的名字叫《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写这本书的时候叫《伤寒杂病论》。这个是张仲景写的原理,那么指的是什么意思呢,伤寒指的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极致,因为伤寒本来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伤寒就是伤邪,这个伤邪就是邪气,伤寒就是伤邪气,那么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都包含了。这个是广义的伤寒。狭义的伤寒当然是指伤风寒邪气。那么《伤寒杂病论》讲的伤寒应该是以狭义伤寒为主的,但是呢它包含了广义的伤寒,当然狭义的伤寒为主。杂病就是除了外感热病之外的其他一切疾病,可以这样定义。

那么《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写于大概公元200年左右,有的人讲206年左右。那么也就是说这本书它是很早的,2000年前的一本书,2000年前的东西,我们现在每位医生都要去学习,临床上每位医生都还在用它的方子,所以有的西医会问,为什么有的中医怎么学来学去还是在学2000年前的东西,我们西医不一样,我们西医可能十年前的教材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十年前的理论现在已经过时淘汰了,但是中医不一样。我们把《伤寒杂病论》认为是公元2世纪之前中医的一次总结,那么这之后发展了两千年,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从公元2世纪之后中医的发展就是慢慢的开始往格物方向发展,就是类似于有点格物,但是在2世纪之前都还是形而上的阶段。2世纪之后就形而下了,所以在公元2世纪之前的中医才是真正具有神奇力量的中医,那么很多人有这样的观点,我介绍的是别人的观点,不是我自己的,那么这个观点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我这样讲起,那么我还在学习,当然这个我只能点到为止,所以我们还在学习两千年前的。那么从张仲景以来到现在很多人都因为学习了张仲景的著作和方子而成为了一代大医,所以我们也要通过学习张仲景的著作,张仲景的方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一个好的中医。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变成了《伤寒论》呢?那是因为张仲景把这本书写出来之后,很快的这本书就散佚了。因为当时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因为这本书是写在竹简上的,用牛皮绳把它串起来,所以牛皮绳很容易断掉,这个顺序就乱掉了,然后这本书就散佚了。散佚了之后,西晋,就是三国东汉末年,到了西晋的时候王叔和,距离这个东汉末年也就几十年,王叔和,有人考证是张仲景的学生,他整理了他老师的这本著作,整理出伤寒的部分,没有整理杂病的部分,把伤寒整理出来以后给以名字叫伤寒论,所以伤寒论是这样来的。那么杂病的部分,一直没有人去总结它,一直到了宋代,到了宋的治平2年,宋代的皇帝应该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所以他成立了国家校正医书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这个机构。然后对宋代之前的所有医学著作做了总结,就把王叔和的伤寒论本子总结出来,这个伤寒论的本子叫做宋本,也叫做治平本,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到现在用的这个本子还是这个本子,就是宋治平本的伤寒论。那么也就是在北宋的治平年间也整理了伤寒论中的杂病部分,把它命名为《金匮要略》,《金匮御寒要略方论》我们简称叫《金匮要略》。所以说我们现在学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是姊妹篇,都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本以伤寒为主,一本以杂病为主。事实上他们讲的都是伤寒吗,那也不是的,是以伤寒为主的。杂病部分是不是都讲的杂病呢,杂病怎么来的呢,本身很多都是通过外感来的,所以说这两本书上又有很多交错的地方。伤寒论当中他有很多辩证其实讲的都是杂病的内容。其实杂病来自伤寒之后的一些转变,所以这两本书关系很密切。如果学习的话,伤寒和金匮要一起学习,我呢这两门课也都教,其实他都是张仲景的著作。

当然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伤寒论,那么伤寒论,历来医家对它的评论都非常高的。因为它贡献

很大。。。把它称为“万方之祖”,或者叫“群方之祖”。说它是中医历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的这样一部著作。中医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辩证论治就来自《伤寒论》,他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所以说它是开万世医门之法。所以后世无论开什么方子都无法逃不出它的法则的规范,

它的贡献是很大的。《伤寒论》还提出了六经辩证,伤寒要入门最主要就是要对六经辩证要有一定初步的认识。有了六经辨证,纷繁复杂的临床经验,通过六经辨证的方法就可以调分缕析,这是一次非常伟大的创意。张仲景通过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出来的。所以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六经辩证。

六经辩证是后来的一种说法,张仲景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张仲景是说叫辨太阳病辨证论治、辨阳明病辨证论治、辨少阳病辨证论治、辨太阴病辨证论治、辨少阴病辨证论治、辨厥阴病辨证论治,说到底也叫三阴三阳辨证论治,如果再往前就叫阴阳辩证。我们临床上有阳证和阴证,阳证分三阳,阴证分三阴。所以对想学伤寒的人来说学会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看到六经辩证就想到经络,其实六经辩证跟经络相关但绝不仅仅是经络,就是三阴三阳辩证。比如说讲到太阳病,我们就不能把它叫做太阳经病。太阳经是指的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这是经络;太阳病是指的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这个时候,这个临床表现叫做太阳病。但是太阳病当中可能也包括有太阳经病,所以从这样一个理念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太阳病就是外感风寒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病因就是外感风寒。风寒邪气首先侵袭人体皮毛,然后发生一系列的病变。为什么叫太阳病,因为太阳主表,是六经之藩篱。保卫人体外部的是卫气,它能够温丰肉,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因为卫气处于人体的下焦,我们说人体的正气,其实是一种解释。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人体的正气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东西就是一,不管气血阴阳。一可以生二,二生三。一可以生万物。所以总的可以归原到一。这个一最早在肾,肾气、肾精、肾中之精气,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元气,或者叫真气、真元、真水等等叫法,这个是不分阴阳的。元气扩散到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能,还有不同的名称,所以卫出下焦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出于下焦的元气,也就是肾气。肾气跑到体表换个名字就叫卫气。为什么肾气能从肾中跑出来成为卫气,靠的是太阳膀胱经。肾中元气气化之后通过膀胱经扩散到体表,因为膀胱经巡行于体表后背,巡行范围最广。所以太阳主表这句话是这样来的。太阳主表的功能绝不是仅仅一条太阳经就能够完成的,跟三焦的关系也很密切。《黄帝

内经》说“三焦者,元气之别识也”。元气通过三焦扩散。《黄帝内经》还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齐应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三焦和膀胱应着腠理和毫

毛。肾气通过太阳经膀胱经和三焦才能布散全身腠理毫毛。这句话临床价值是很大的。为什么喝了五苓散要多喝暖水,汗出御寒?五苓散是治疗太阳膀胱综合症,它是通阳化气利水的药,临床上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消渴、头晕等等,但吃了五苓散之后要求多喝开水,等到出汗就好了。因为一出汗腠理和毫毛就通了,说明三焦和膀胱的气化功能恢复了,小便就畅通了,说明外通则里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又说卫出中焦。肺主宣发肃降,主治节,朝百脉,所以卫出上焦。太阳主表需要这些脏器和经络的协同作用,发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当外寒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袭体表,这是第一道关卡。经络营阴阳而行血气,人体的气血阴阳要靠着经络发散到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要靠经络去布散精气。经络运行正气和邪气,所以《金匮要略》中说“脏腑经络先后病”

阳明病,阳明为二阳,主要是胃阳。伤寒到了阳明阶段,要给邪气以出路。胃是以通、以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