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6’=30’)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时代主要为殷商时期。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从其形态看,它已包含了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等形式美要素;从其作品看,书法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风格等均已具备。

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有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即“甲骨四堂”。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早商,下至秦汉。

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金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金文,大都是刻成或錾成的。

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代表作品有《大孟鼎》《毛公鼎》等。

3、小篆
小篆是秦代官方标准字体,是由秦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书写形式。

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这种字体要求圆转而匀称的粗细相等的线条进行组合,不论多少笔画都要求组织在一个长方形体之内。

结构统一定型,确立了偏旁的位置,使字形逐步固定下来。

李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其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
4、汉碑
汉碑即汉代碑刻。

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

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石门颂》《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

5、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少从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等最著名。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6、钟繇
曹魏时代大书法家,对书法艺术有卓越贡献,主要在于使楷书发展成熟,上承东汉末年楷书之萌芽,下启二王小楷,领楷书风气之先。

其书法用笔雅逸,方正中求意趣,在点化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

他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潇洒书风的渊源之一。

传世书法作品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以小楷为主。

7、北碑
北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又称为魏碑。

北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

它与隶书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是一个可以开发的艺术宝库。

北碑,包括碑碣、墓志、造像提记、摩崖刻石等形制。

书法风格多变、面目不一。

8、初唐四家
初唐四家,指的是唐朝初年以楷书著称的四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融合进个人的特色,为唐初书坛注入了新鲜活力。

9、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颜柳欧赵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
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0、唐草三杰
唐草三杰是指盛唐的贺知章、张旭以及中唐怀素,
11、宋四家
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蔡襄书法,崇尚古法,最求新意,形成两种风格,一是工整,一是洒脱。

用笔简练精巧,灵动自在,于洒脱雅意中见飘然情境。

苏轼书法,平淡自然,神妙天成。

点画坚实肯定,沉着凝重,字形多呈横势,章法上字距或大或小。

黄庭坚书法,重韵起俗,草书上反对造作之态,追求从自然之理中获得用笔之意。

用笔圆劲,方折奇崛,笔势雄迈,结字天然。

米芾书法,用笔豪爽利落,随意而适,中锋转化极尽精妙八面出锋,结字灵活,行气生动流畅。

12、瘦金书
瘦金书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是楷书的一种。

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13、天下三大行书
纵观一千八百多年中国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其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14、赵孟頫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兮辞》、《赤壁赋》、《道德经》等。

15、馆阁体
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

是明、清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

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

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

16、董其昌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17、徐渭
徐渭是明代书画家,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

徐渭在书法从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审美的变革中,实现了作品创作中笔法的改造。

18、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其字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留有“难得糊涂”等作品警示世人。

19、“四宁四勿”
清代傅山学士针对清初模拟赵董书风的媚俗倾向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主张。

即: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

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

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

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二、论述题(30’,300~500字)
一、二王的区别
①、“内恹”与“外拓”。

“二王”在技法上的特点,书家往往以“内恹”与“外拓”标示。

大王“内撅”,小王“外拓”。

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因实增。

②、技法来源之辨。

大王善曲,小王善直。

③、草书联绵之辨。

王羲之学张芝草书,从形势上突破章草的分割孤立,加以钩连,但一般不作多字联绵,仅二至三字一笔出之。

王献之突破王羲之联绵模式,成为更多字的贯通,为“一笔书”;由内向而转为外侈,由敛蓄而化为奔逸
④、骨势之辨。

王献之主外拓、奔逸;而王羲之主内撅、重骨气。

⑤、艺术哲思之辨。

王羲之书艺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中和,在多种对立因素之中调和统一。

王献之有意识地改变其父的创作思想,他将“中和”转为“失衡”,走向以“奇”、以“险”争胜的新境界。

⑥、书体之辨。

楷书方面“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

”行书方面,王羲之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开拓、立法,为后世树立典范。

而王献之在行书上虽也颇有贡献,但他的行书并未能走出乃父的规范,其凝练、器宇、才气都不及其父。

草书方面,父子各有特点,羲之特出不群,颖悟此道,除繁就省,创立新草制度,但是在“一笔书”方面却是子胜于父。

二、楷书发展史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曹魏时期钟繇、东晋二王、北朝刻石,南朝书帖、隋朝智永《真书千字文》、唐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宋代苏、黄、米、蔡、赵佶、元赵孟頫、明吴门三家祝、文、王、清代金农、赵之谦
三.《兰亭序》艺术风格
1、《兰亭序》起笔以露锋和一拓直下为主。

2、提按表现明显。

字内的提案的主要表现为点画轻重的对比,而字间的提按对比则表现为字与字之间的肥瘦、轻重对比。

同时。

按中有提、提中有按,又是使笔画轻重不同、千变万化的重要原因。

3、点画精到,无一懈笔。

王羲之大量运用空中取势,毛笔提按翻折,随意所适。

4、结构斜画紧结,欹正相生。

单独的看每一个字,几乎都可以看到其外形是比较平正的,但是仔细观察偏旁之间的组合与点画之间的穿插,便会发现其结构之巧妙。

5、字距紧、行距宽,章法处理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在处理字距的时候,同时将字的中心线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形成行内字与字的呼应连接。

由于笔画比较细,起、收笔多露锋,再加上行距相对宽松,因此形成了《兰亭序》优雅的格调。

补充:
1.汉简:
汉代的简牍书法可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类:江淮汉简是在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

内容多为古代典籍,书风古雅、沉稳,用笔讲究富于变化,是后代南方书法的先河西北汉简,是在西北干燥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多有纪年作品,书体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作品是隶书。

多出自戍边将士与下层官吏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粗犷率真,开北方书法先河。

2.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突出地位的原因
1.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成为普遍欣赏对象,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美。

文人流派书法不断更新,分别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三个流派对后代影响很大。

2.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

草、行、楷经东汉酝酿后到魏晋时期趋于成熟,脱离了隶书时代的影响,到二王时期已经发展成熟。

3.魏晋的玄学清淡、道教发展都对书法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魏晋文人书派大变革,书法理论得到发展,是书法自觉阶段产物,奠定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基础。

3.赵孟頫书法特征及成就
4.董其昌书法,阐述其“以禅吟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