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众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ppt课件
![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88aef0f242336c1fb95e21.png)
❖ (1)关于媒介功能的媒介延伸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作用与传播信息无关,而只是延伸人体 及其功能。换言之,媒介不是传播信息的渠道,而是延伸人体 的器官。这也正是他那部奇书得名的原因。在他眼里,凡具有 延伸人体的东西都是媒介。比如,印刷文字是眼睛的延伸,广 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话是声音的延伸,电脑是大脑的延伸,衣 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腿脚的延伸等。
3、媒介环境:包括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大众媒介所描述、所传 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媒介事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 件的描述,是现实事件的影像,媒介事件与事件本身的关系正 如一个人的照片和这个人本身一样,我们经常通过一个人的照 片去认识这个人,同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是通过媒体事件 去认识世界。媒介人物也是如此,没有几个人能直接接触实际 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媒介折射的 现实人物的影像。
❖ (二)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 1、含义:即媒介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人们谈论和思 考的问题。套用“你拍一、我拍一”的儿歌句式,议程设置就 是“媒介拍一,公众拍一;媒介拍二,公众拍二……” 如:媒介大张旗鼓地报道世界杯,使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 门话题,这就是媒介在社会舆论中安排了世界杯这个议程。 再如:清华大学刘洋“伤熊事件”发生后,很多媒介都大张旗 鼓地进行报道,有的还组织专家和受众进行讨论,一时间公众 围绕这一问题议论纷纷。公众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一问题,并非 由于它真是当时最重大的问题,而仅仅是由于媒介给予它特别 的关注,这就是媒介为公众设置了“刘洋伤熊事件”这么一个 议题。 总之,媒介报道什么,公众便注意什么;媒介重视什么,公众 就关心什么,这就是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打个比方:媒介就 是会议主席,公众就是会议成员,主席安排会议日程,公众根 据他的安排来讨论。
传播学教程ppt
![传播学教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1b35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4.png)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特点: 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
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 传播过程。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 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 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
传播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一)直线/线性传播模式 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谁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说什么 讯息
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媒介分析
对谁 接收(受众)
受众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过程模式的进步意义
1、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是第 一个传播过程模式
2、对后来的传播学是研究社会 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I、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 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 开放性系统 –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 双重偶然系统 –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
《大众传播》课件
![《大众传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3a96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6.png)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报纸媒介面 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广告收入下滑、 读者老龄化等问题。
报纸媒介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 可随时阅读和保存;缺点是信息传递 的单向性较强,互动性较差,且报纸 媒介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
杂志媒介
杂志媒介的特点
杂志是一种印刷媒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深入、印刷精美等特点 ,主要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
。
大众传播遵循特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 德,其目的是向受众提供准确、及时、 有效的信息,以满足他们的信息、教育 和娱乐需求,并同时推动社会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大众传播的特点
速度快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使受众 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
渗透力强
大众传播媒介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 群体,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杂志媒介的优缺点
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深入、印刷精美、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缺点 是传播速度较慢,且不易于保存和携带。
杂志媒介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杂志媒介也面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 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广告收入下滑、读者老龄化等问题。
电视媒介
1 2
电视媒介的特点
电视是一种视听媒介,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 信息。
跨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趋势,需要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需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在大众传播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 战和机遇。
05
CATALOGUE
大众传播的伦理与法规
大众传播的伦理问题
媒体伦理失范
媒体在报道中可能存在伦理失范的问题,如偏见报道、侵犯隐私 等。
传播学教程部分章节笔记
![传播学教程部分章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bb69f19fc4ffe473368abe6.png)
第七章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是社会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是社会和文化娱乐的提供者。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工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具有强大的正面或负面的社会影响力。
一方面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在提供的范围内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没有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的分析。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及时了解把握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起“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二)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行为规范上有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学教程
![大众传播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51045a3b3567ec102d8a27.png)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效
果
香浓-韦弗模式
信源 → 发射器 → 信道 → 接受器 → 信宿
讯息
发出的信号
收到的信号
讯息
↑ 噪音源
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
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取 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
传播的分类
按照媒体分类
体态传播
语言传播
文字传播
广播传播
影像传播
口语传播
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播、口头传播 。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一是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 由于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 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二是口语使用的音 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 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 脑的记忆力。口语传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 巨大限制。
李普曼的“刻板成见”论
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
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 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李普曼的“刻板成见”论
例如提起贵州,人们就会有“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三无”之类的评价。刻 版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 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 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 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例 如中国人对颜色的好恶。因此,刻版成见 对社会有控制作用。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施拉姆(Schramm Wilbur) 的概括:
政冶功能:监视(收集情报);协调(解释
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社会遗产、 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经济功能: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 息;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 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 一般社会功能: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 息;接收或拒绝它们。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 愿;行使社会控制。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 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娱乐。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a09c2a2af90242a895e5b3.png)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大众传播(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大众传播(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d7aee9a5a8102d276a22fc0.png)
第七章大众传播[视频讲解]7.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知识框架】【本章要点】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7.2 重难点解读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1.定义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不是特定阶层或群体,而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单向性。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提出了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这三项功能是一切社会传播形态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
(2)赖特的“四功能说”赖特在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在继承拉斯韦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四种社会功能:①环境监视功能;②解释与规定功能;③社会化功能;④提供娱乐功能。
(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施拉姆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概括。
施拉姆的贡献是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项功能: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第七章大众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第七章大众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ea05e350e2524de4187e2b.png)
2、政党或政论报刊时期(观点纸)
这个时期的报纸在社会变革和社会 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但仍然不能被 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特点:
• 1、内容上以政论为主 • 2、发行对象主要是政治组织的成员和受其影
响的部分群众
• 3、发行量较小 • 4、价格昂贵
• 案例:
1896年8月9日在上 海创办了《时务报》。 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出版的 一份主要的机关报,旬 刊,每期出二十余页, 三四万字一册,由汪康 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 总主笔。
(一)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各种论述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
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 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 大众传播是社会雷达,具有寻求、传递和接收信息 的功能,用于监视社会环境。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2)社会协调功能 大众传播具有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对受众进行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梅尔文·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 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 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 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 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美国传播学家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 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 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 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 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在梁启超主持下, 《时务报》先后出 版了六十九期,发 表了《变法通议》、 《论中国之将强》 等一大批鼓吹变法 的政论文章,最多 时日销达一万七千 份,成为当时国内 最受欢迎的一份报 纸。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f8987ccfc789eb162dc84b.png)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f33563f78a6529647d5375.png)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大众传播汇总课件
![大众传播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4e73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2.png)
新媒体崛起及其特点
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 ,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和即时性 ,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
、图片、音频、视频等。
社交媒体:以社交网络为传播平 台,具有个性化、社群化和即时 性,用户可以自由发布和分享信
息。
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
社会文化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01
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都会影响大众传播的内容、方式和
效果。
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反作用
02
大众传播通过传递信息、塑造形象等方式对社会文化产生反作
用,推动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促进
03
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人类社会
个性化需求驱动创新发展
个性化需求定义
个性化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具有独特性和差异 性。
个性化需求驱动创新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于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大众传播行业需要不断创 新和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发展方式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喜好,提供 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传播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更高的 效率和更广泛的影响力,改变了
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技术创新对传播影响
数字化技术: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高效,提高了信息处理和传输速度。
人工智能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 智能化的分析和推荐功能,提高了信 息传播的精准度和效率。
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更加即 时、个性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 和时间限制。
第七章、大众传播_PPT课件
![第七章、大众传播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866dc30b4e767f5bcfcea4.png)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 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是19世纪30年代的事情, 其代表性的事件是“人 人都看的报纸”——廉 价“便士报”的出现(以 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 阳报》和《先驱报》的 创刊为标志)。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 廉价报纸也称为大众报纸,除了价格低廉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生活。 (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 (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 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团体乃至人物或社会活动, 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种地位赋予功能, 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 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 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 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 产和传播活动。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提供娱乐
尤其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
(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3754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9.png)
新媒体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对 传统的大众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的关系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变革和创新 ,而大众传播的理念和经验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产物在美国诞生。
传播学综合吸取了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 的“问答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传 播业迅速成长起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刻板印象
人们可能对其他文化持有刻板印象,这可能导致偏见和误解,影响信 息的准确传递。
跨文化传播策略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使用翻译和文化适应等手段。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是指跨越国界的传播活动,包括国家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媒体的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
分析媒体在组织形象塑造、危机应对 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05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与传播
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群体共享的观念、信仰、习俗、行为和 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播定义
传播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信息、知识和意义被传 递、接收和理解,以实现个体、组织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 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赖特的四功能说:
•
赖特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 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 功能说”。 (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 承”功能相对应。 (4)提供娱乐
• •
3、施拉姆的功能学说
传播起什么作用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 的信息;接受或拒绝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 愿;行使社会控制 向社会新成员传递社 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摆脱工 作和现实问题,附带 学习和社会化
• 11月3日下午,“裸照事件”受害人刘嘉玲
也勇敢地站了出来,在演艺界人士的集会上 公开发言,希望香港传媒反思自己的专业操 守。
• 舆论的反应如此激烈,《东周刊》一开始颇
有点不以为然。 • 《东周刊》编辑部就刊登“字母女星被虐裸 照”一事发表声明,指出是基于传媒披露事 实真相的精神,才决定刊登有关裸照,并认 为由于其他传媒争相以更大篇幅及标题渲染 事件,才使受害女星的身份呼之欲出。 •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东周刊》的态度就发 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当晚,《东周刊》社长 陈耀安和总编辑蒙汉明、新传媒集团行政总 裁郑概强联合署名在各大传媒刊登道歉启事, 承认“我们彻彻底底地犯错了”,承诺尽快 对事件作出交待。
便士报的特点:
报道社会事件和娱乐新闻 发行量大 读者不限群体 广告收入是主要财源
报纸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 提供娱乐的信息产业
• 由政论报纸转变为“人人都看的报纸”---便士报的过程中,报纸实现了两个转变: • 一、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 • 二、由政党经费运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 化经营的转变。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梅尔文· 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 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 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 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 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美国传播学家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 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 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 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 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3、便士报(新闻纸)
什么是新闻? 查里斯·安德森·丹那———曾 任《太阳报》都市新闻部主任,“狗咬 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名言 就出自此公之口;查理·德纳———曾 任《太阳报》主编,对新闻理论作出了 不可忽视的贡献,他认为:新闻是一种 令人惊叫的事情,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 “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都能成为 新闻。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2)社会协调功能 大众传播具有操纵、决定和管理功能,对受众进行 诱导、劝服、解释信息,并引导其作出决定,从 而形成全社会范围内基本一致的意见、态度和看 法,用以调节社会内部的矛盾冲突,使其逐步趋 于缓和和乃至消除,实现社会协调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
本书观点:认为大众传播以19世纪30年 代大众报纸的出现为标志.
一、大众 报刊与大众传播
• 1、15世纪40年代古登
堡发明金属活字和印 刷机。
2、政党或政论报刊时期(观点纸)
这个时期的报纸在社会变革和社会 生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仍然不能被 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特点: • 1、内容上以政论为主 • 2、发行对象主要是政治组织的成员和受其影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 (2)社会规范强化功能 •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
• 总的来说,大众传播具有如下功能: •
1、环境监视功能 环境监视是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功能。 大众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关于社会上各种事件 的讯息,对于那些即将来临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威 胁,大众媒介能够及时地向人们发出警告,促使 他们及早防御。除此之外,大众传媒还提供有关 人们生活环境的信息,比如关于公共事业、经济 状况等方面的消息,这也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日 常信息需要。更为重要的是,环境监视还可以把 那些有违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媒介上公开,激起社 会的谴责,使社会规范得以巩固和加强。
• 二、尽可能吸引更多受众目光(大众路线)
结果是内容低俗化、同质化 例子:东周刊
东周刊事件
• 中新网2002年11月5日电 据人民网自香
港报道,香港《东周刊》10月30日刊出 某知名女星多年前被迫拍下的裸照后, 批评、谴责之声一浪高过一浪。除演艺 界人士群情激愤外,特首董建华也对事 件表示关注和愤慨,并指示警方跟进, 查清真相。
监视(收集情报)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 卖的社会信息 协调(解释情报) 社会遗产、法律 和习俗的传递 解释这种信息;制 定经济政策;活跃 和管理市场 开创经济行为
3、施拉姆的功能学说:
• •
施拉姆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 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总结。 施拉姆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明确提出了传播的 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 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大众传播的经济 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 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 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
响的部分群众 3、发行量较小 4、价格昂贵
• 案例:
1896年8月9日在上 海创办了《时务报》。 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 戌维新运动时期出版的 一份主要的机关报,旬 刊,每期出二十余页, 三四万字一册,由汪康 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 总主笔。
在梁启超主持下, 《时务报》先后出 版了六十九期,发 表了《变法通议》、 《论中国之将强》 等一大批鼓吹变法 的政论文章,最多 时日销达一万七千 份,成为当时国内 最受欢迎的一份报 纸。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 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
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 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
——郭庆光
二、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
•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 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是公开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 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 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 4、提供娱乐
三、大众媒介的功能
(一)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各种论述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 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 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 大众传播是社会雷达,具有寻求、传递和接收信息 的功能,用于监视社会环境。
• 11月2日,《东周刊》高层召开紧急会议,社
长陈耀安会后向传媒宣布了《东周刊》停刊的 消息。他对《东周刊》停刊深表遗憾,对事件 的受害人、传媒和《东周刊》员工深感抱歉。 陈强调《东周刊》刊登此相片绝对不涉及金钱 或者私人利益,已主动与警方联络提供资料。 待事件圆满解决后,包括自己在内的3名高层 会引咎辞职。 • 身在海外的《东周刊》大股东杨受成也向 各大传媒发出声明,表示对《东周刊》刊登女 艺人裸照感到“十分震怒及羞愧”,并作出一 个“痛心的决定”,“要求《东周刊》立即停 刊,并马上采取善后措施”。11月3日回到香 港后,杨受成再次会见传媒亲自向公众道歉。
5、经济发展功能
•
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产品可以作为 商品进入市场,所以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可 以作为经济单位出现。而其所提供的信息 对社会经济也有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 施拉姆很早就已经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化,大众传播媒 介的这一功能越来越突显出来,逐渐有取 代环境监视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最主要的功 能之势。
一是指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二是指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三是指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 由此可见,所谓大众传播无非是指媒介组织通过 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的受众 这么一个过程。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西方学者对大众传播的界定进行了许多研究: “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和组织化的专业人员 创作传播内容,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一群 广大但不确定数量的人群,密集地、大量地 传递信息的行为,就称之为大众传播。” 《韦氏大辞典》
第一,影视娱乐。负责生产各种影片、动画 片、电视节目,录制和上演舞台剧 第二,媒体网络。公司的收入则来自出售节 目中的商业广告时间。 第三,主题乐园和游乐场。 第四,相关消费产品。 迪 斯 尼 公 司 产 业 构
第二节 程
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
• 施拉姆的观点:认为大众传媒诞生于15世
纪40年代----50年代.其标志是德国工匠 古登堡发明印刷机和金属活字技术,成功 地印刷出第一批油印<圣经>
迪斯尼公司
世界第三大娱乐公司
• 公司的媒体网络业务包括: • ABC电视网络(ABC Television Network),
拥有226家附属的电视台; • ABC广播网络,目前拥有超过8 900个节目和 4 600个附属广播台,大约覆盖50%的美国市 场。同时,迪斯尼公司还拥有ES—PN、 DisdeyChannel等有线电视网络(CableNetwork) • 数家迪斯尼公司的网站,如:Disney·com、 ABC.com、ABC news.com、ESPN.com等。
3、文化传递功能
•
文化传递功能就是社会遗产传递功能。是指 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后代,并继续教育离 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 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可见,这是延续 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这 一点,对社会或个人都有相同的积极意义。
4、 娱乐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