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20年度内控制度白皮书(摘要)
中国上市公司2020年度内控制度白皮书(摘要)1. 引言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公司运营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白皮书旨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2020年度内控制度的现状、主要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研究方法我们对2020年度全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分析,样本数量共计300家。
通过对各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披露文件的研究,我们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3. 内控制度建设情况3.1 内控制度的完整性2020年度,样本公司中绝大多数已建立较为完善内控体系,并涵盖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
超过95%的公司明确内控制度的覆盖范围,包括公司战略、财务报告、运营以及合规等各个关键领域。
3.2 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在有效性方面,上市公司表现参差不齐。
约70%的公司通过定期的内控自我评价、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等方式,证明内控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和发现错误与舞弊。
然而,仍有约30%的公司存在内控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4. 内控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4.1 内控意识不足部分上市公司高层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2 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一些公司的内控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如内控制度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不能适应公司的实际运营需要。
4.3 内控信息披露不充分尽管全部样本公司均披露了内控评价报告,但仍有约20%的公司报告内容较为简略,缺乏具体分析和建议。
5. 改进建议5.1 提高内控意识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与培训,确保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5.2 优化内控制度设计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内控制度,确保内控制度既能覆盖关键风险点,又不过于繁琐,便于执行。
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分析报告出炉
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分析报告出炉
发布时间:2018-11-13
关键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日前,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对沪深两市3485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进行了系统
分析,并发布《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指出,在348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245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
比93.11%。
其中,3177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论为整体有效。
同时也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存在的
问题,比如审计费用披露不规范,审计收费走低等问题。
详细信息请登录 财政部
page 1 of 1。
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书(原标题: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书)⼀、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选取2017年4⽉30⽇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311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进⾏分析。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财务重述报告、诉讼报告以及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为的处理公告等。
本报告中所有数据都已收录⾄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doc/bc7f26e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7.html )。
本报告是国家⾃然科学基⾦重点项⽬“基于中国情境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项⽬批准号7133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总体情况为保证内部控制指数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完整,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以2016年1⽉1⽇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6年度纳⼊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范围的样本数量为2804家上市公司。
按照四级⼋档的分类标准,201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平为: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的公司2家,占⽐0.07%;评级为AA的公司4家,占⽐0.14%;评级为A的公司24家,占⽐0.86%;评级为BBB的公司74家,占⽐2.64%;评级为BB的公司468家,占⽐16.69%;评级为B的公司1704家,占⽐60.77%;评级为C的公司381家,占⽐13.59%;评级为D的公司147家,占⽐5.24%。
如图1所⽰。
对⽐上市公司近三年内部控制整体⽔平变化情况发现,2016年度⾸次出现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级的上市公司,且2014⾄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级为AA、A、BBB、BB四级的上市公司占⽐总体呈现⼩幅下降趋势,⽽内部控制评级为B级的上市公司占⽐近三年⼤幅增长,C级⼤幅下降⽽D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2所⽰。
内控“白皮书”与“分析报告” 信息披露差异的原因分析
内控“白皮书”与“分析报告” 信息披露差异的原因分析作者:陆波赵顺娣李润泽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17期摘要:内控信息披露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完善有助于内控体系的健全、执行并发挥应有职能。
文章以迪博公司2018年7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内控情况的《中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和财政部会计司2018年11月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執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的分析报告》为基础,比较两者在内控评价报告披露比例、非标准审计意见披露比例、内控重大和重要缺陷的披露内容的差异,从样本选取的标准、统计时点、统计描述、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角度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期望能够科学的评价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状况,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上市公司;白皮书;分析报告;信息披露《中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是迪博公司于2018年7月发布的。
《白皮书》利用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对收集和整理的上市公司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反映上市公司内控情况,为研究和了解上市公司内控做出贡献。
《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简称《分析报告》)是2018年11月由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内控建设的现状,为上市公司的内控建设提供指导。
两者均为研究和了解上市公司内控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上市公司内控规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自发布以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但两者在内控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对全面的了解上市公司内控整体情况和内控规范体系在实践中被执行、遵守情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两者内控信息披露的差异(一)内控评价报告披露比例差异《白皮书》以2018年4月30日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348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其中,披露了年度内控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3225家。
通过与以前年度相比,认为披露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48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2017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
2017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作者:孙巧卿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40-02摘要据数据显示,在沪市和深市两板,2017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公司为1763个,披露公司个数占沪深两市总上市公司个数的50.42%。
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庞大,涉及各个行业,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检查执行却良莠不齐。
2010深沪两市同时规定事务所每年要审计公司的财务情况及内部控制审计的情况,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并披露。
企业也应当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披露出来。
本文以2017年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例,分析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的现状。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否定意见缺陷类型审计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确认、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是检查和评价公司内控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类型是什么,等级是什么,分析缺陷形成原因等内容,并将这一系列工作成果形成固定模式的报告,我们称之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又称“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通常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各项制度规定进行审计检查过程中,均未受到限制。
如企业能够有效开展内部公职,并保证在各个重大方面的控制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成为无保留意见报告。
(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虽然也是无保留意见报告,但注册会计师仍发现若干重大问题,需要提醒报告的外部使用者。
则注册会计师在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提醒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三)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内部控制存在若干重大缺陷,会对财务报告形成影响,出具的报告为否定意见报告,并在报告中详细解释出具否定意见的重大缺陷的判断依据、缺陷内容及对财报的影响程度。
(四)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出具相关意见或建议。
内控管理系统白皮书
内控管理系统白皮书1. 前言...................................................................... (1)2. 为什么企业需要内控管理系统 ..................................................................... .. (2)2.1. 企业需要内控 ..................................................................... (2)2.2. 传统手工内控存在问题和困难 ..................................................................... .. (2)2.3. IT内控系统使得内控更健全、有效和合理 (2)3. 如何评价内控管理系统 ..................................................................... ...................................... 3 4. 慧点科技内控管理系统 ..................................................................... .. (3)4.1. 体系架构 ..................................................................... .. (4)4.2. 功能说明 ..................................................................... .. (6)4.2.1. 内控管理业务功能框架 ..................................................................... .. (6)4.2.2. 产品主要功能 ..................................................................... (7)4.2.3. 产品功能详单 ..................................................................... . (14)4.3. 产品特色 ..................................................................... (15)4.3.1. IBM强大的平台能力—符合SOA架构易于拓展 (15)4.3.2. 多层、分级、可拆分的组织树与用户权限管理能力 (15)4.3.3. 随时监控的内控驾驶舱,指引内控工作 (16)4.3.4. 强大的报表、报告能力 ..................................................................... (17)4.3.5. 灵活定义内控测试计划和流程并实时监控 (17)4.3.6. 手册矩阵一体化管理 ..................................................................... . (18)4.3.7. 内控集成平台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为实时监控与关键事件报警奠定基础 194.4. 解决方案与案例 ..................................................................... .................................... 20 5.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模板
(原标题: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部控制白皮书)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选取2017年4月30日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311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部控制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部控制评价报告、部控制审计报告、财务重述报告、诉讼报告以及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理公告等。
本报告中所有数据都已收录至DIB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
本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国情境的企业部控制有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71332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上市公司部控制评级总体情况为保证部控制指数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完整,迪博·中国上市公司部控制指数以2016年1月1日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6年度纳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部控制指数围的样本数量为2804家上市公司。
按照四级八档的分类标准,201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部控制整体水平为:部控制评级为AAA的公司2家,占比0.07%;评级为AA的公司4家,占比0.14%;评级为A的公司24家,占比0.86%;评级为BBB的公司74家,占比2.64%;评级为BB的公司468家,占比16.69%;评级为B的公司1704家,占比60.77%;评级为C的公司381家,占比13.59%;评级为D的公司147家,占比5.24%。
如图1所示。
对比上市公司近三年部控制整体水平变化情况发现,2016年度首次出现部控制评级为AAA级的上市公司,且2014至2016年度,部控制评级为AA、A、BBB、BB四级的上市公司占比总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而部控制评级为B级的上市公司占比近三年大幅增长,C级大幅下降而D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
三、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及缺陷分析(一)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28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披露年度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91.88%。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12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一、研究背景2011年,我国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和216家内控试点上市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按照上述要求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本研究主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描述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指引,以及为监管部门了解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提供依据。
本研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项目批准号7097207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内部控制、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项目批准号09YJA790199)与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企业内部控制与价值创造——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1JDXM79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本研究涵盖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4月30日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2340家公司,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9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6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92家。
本研究中衡量的内部控制水平是基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其中,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治理”、“重要事项”一节或者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报告”。
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由于本研究中的数据来自于手工搜集,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们制定了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在内的五大一级指标以及下设65个二级指标。
若公司披露了二级指标的相关内控信息,此项即为1;否则为0,满分为65分。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意在提供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全面指导,帮助公司高管以及内部控制人员充分理解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公司决策影响,以确保上市公司进行安全可靠的财务报告和合规遵守相关法规要求。
本文应包含以下主体内容:一、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指企业内部服务于决策过程的审计责任、内部审计、内部监管机制和其他内部程序,旨在确保企业实现管理目标、实施管理方针和指引业务活动、限制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和合规遵守法律、监管机构及行业健全治理要求。
2、内部控制类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业务环境,内部控制可以分类概括为三类,即完整性控制、有效性控制和审计控制。
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功能。
1、确保企业安全可靠的财务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可以满足审计的要求,以确保当前的财务报表属实、可靠。
2、限制风险和维护企业资产:内部控制通过对各种重要业务流程及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管理,有效地限制企业金融风险扩散,保护企业资产。
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及关键评估方法。
1、运用基于风险管控的实施流程:基于风险管控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算、实施内部控制策略及对策、策略及措施审核、内控系统的监督、评估。
2、建立合理的适用性评估体系: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估体系是内部控制活动实施及财务报告健全的基础,因此,实施评估时要关注企业各个环节现有的控制状况,包括实施方式、作用情况、合规情况等,以检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XX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2017)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满足ISO9001:2015“应对风险和基于的措施”)XXXX公司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手册说明 (7)第一章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8)1.内部控制目标 (8)2.框架的主要内容 (8)2.1 内部环境 (8)2.2 风险评估 (9)2.3 控制活动 (9)2.4 信息与沟通 (10)2.5 内部监督 (11)3、内控管理组织架构 (11)3.1管理机构 (11)3.2职责与权限 (12)3.2.1 内控决策机构主要职责 (12)3.2.2 内控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12)3.2.3 内控执行机构主要职责 (12)3.2.4 内控监督机构主要职责 (12)第二章内部环境 (12)1.战略管理 (13)1.1控制目标 (13)1.2风险描述 (13)1.3控制措施 (13)1.4主要控制证据 (14)2.组织架构管理 (14)2.1 控制目标 (14)2.2 风险描述 (14)2.3 控制措施 (15)2.4 主要控制证据 (15)3.人力资源管理 (15)3.1 控制目标 (15)3.2风险描述 (15)3.3控制措施 (16)3.4 主要控制证据 (16)4.社会责任 (16)4.1安全生产 (16)4.1.1 控制目标 (17)4.1.2 风险描述 (17)4.1.3 控制措施 (17)4.1.4 主要控制证据 (17)4.2质量管理 (18)4.1.1 控制目标 (18)4.2.1 风险描述 (18)4.2.2 控制措施 (18)4.2.4 主要控制证据 (18)4.3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8)4.3.1控制目标 (18)4.3.2 风险描述 (18)4.3.3 控制措施 (18)4.3.4 主要控制证据 (19)4.4 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9)4.4.1 控制目标 (19)4.4.2风险描述 (19)4.4.3 控制措施 (19)4.4.4 主要控制证据 (20)5.企业文化 (20)5.1 控制目标: (20)5.2 风险描述 (20)5.3 控制措施: (20)5.4 主要控制证据 (21)6 内部审计 (21)6.1 控制目标: (22)6.2 风险描述: (22)6.3控制措施 (22)6.4 主要控制证据 (22)第三章风险评估: (22)1、风险类型: (23)风险评估: (24)2.1 概念 (24)2.2控制目标 (24)2.3风险描述 (24)2.4 控制措施 (25)2.5主要控制证据 (25)第四章控制活动 (30)1.财务管理 (30)1.1财务报告管理 (30)1.1.1控制目标 (30)1.1.2风险描述 (31)1.1.3控制措施 (31)1.1.4主要控制证据 (31)1.2国有资本预算管理 (32)1.2.1 控制目标 (32)1.2.2风险描述 (32)1.2.3控制措施 (32)1.2.4主要控制证据 (32)1.3费用预算管理 (33)1.3.1控制目标 (33)1.3.1风险描述 (33)1.3.2控制措施 (33)1.3.4主要控制证据 (33)1.4应收款项管理 (33)1.4.1控制目标 (33)1.4.2风险描述 (33)1.4.3控制措施 (33)1.4.4措施 (34)1.4.5主要控制证据 (34)1.5税务管理 (34)1.5.1控制目标 (34)1.5.1风险描述 (34)1.5.3控制措施 (34)1.5.4主要控制证据 (34)1.6.1控制目标 (34)1.6.2风险描述 (35)1.6.3控制措施 (35)1.6.4主要控制证据 (35)2.资金管理 (35)2.1资金计划管理 (35)2.1.1控制目标 (35)2.1.2风险描述 (35)2.1.3控制措施 (35)2.1.4主要控制证据 (36)2.2资金集中管理 (36)2.2.1控制目标 (36)2.2.2风险描述 (36)2.2.3控制措施 (36)2.2.4主要控制证据 (37)2.3资金日常管理 (37)2.3.1控制目标 (37)2.3.2风险描述 (37)2.3.3控制措施 (37)2.3.4主要控制证据 (38)3.采购管理: (38)3.1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管理 (38)3.1.1控制目标 (38)3.1.2风险描述 (38)3.1.3控制措施 (38)3.1.4主要控制证据 (39)3.2劳务与专业分包集中管理 (39)3.2.1控制目标 (39)3.2.2风险描述 (39)3.2.3控制措施 (39)3.2.4主要控制证据 (40)4.资产管理 (40)4.1固定资产管理 (40)4.1.1控制目标 (40)4.1.2风险描述 (40)4.1.3控制措施 (41)4.1.4主要控制证据 (41)4.2境外国有资产管理 (41)4.2.1控制目标 (41)4.2.2风险描述 (42)4.2.3控制措施 (42)4.2.4主要控制证据 (42)5.施工业务管理 (42)5.1市场营销管理 (42)5.1.1控制目标 (42)5.1.2风险描述 (42)5.1.3控制措施 (43)5.1.4主要控制证据 (43)5.2生产管理 (43)5.2.1控制目标 (43)5.2.2风险描述 (44)5.2.4主要控制证据 (44)6.技术管理 (45)6.1控制目标 (45)6.2风险描述 (45)6.3控制措施 (45)6.4主要控制证据 (46)7.合同与法务管理 (46)7.1控制目标 (46)7.2风险描述 (46)7.3控制措施 (46)7.4主要控制证据 (47)8.行政管理 (47)8.1印章管理 (47)8.1.1控制目标 (47)8.1.2风险描述 (47)8.1.3控制措施 (47)8.1.4主要控制证据 (48)8.2公文管理 (48)8.2.1控制目标 (48)8.2.2风险描述 (48)8.2.3控制措施 (48)8.2.4主要控制证据 (49)8.3档案管理 (49)8.3.1控制目标 (49)8.3.2风险描述 (49)8.3.3控制措施 (49)8.3.4主要控制证据 (50)8.4后勤管理 (50)8.4.1控制目标 (50)8.4.2风险描述 (50)8.4.3控制措施 (50)8.4.4主要控制证据 (50)第五章信息系统 (51)1.信息系统 (51)1.1概述 (51)1.2控制目标 (51)1.3风险描述 (51)1.4控制措施 (52)1.4.1信息系统的开发 (52)1.4.2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2)1.5主要控制证据 (53)第六章内部监督 (53)1.内部监督 (53)1.1类型 (53)1.1.1日常监督 (53)1.1.2专项评估 (54)1.1.3缺陷报告 (54)1.1.4自我评价报告 (54)1.2控制目标 (55)1.3风险描述 (55)1.4控制措施 (55)2.反舞弊: (56)2.1控制目标 (56)2.2风险描述 (56)2.3控制措施 (57)2.4主要控制证据 (57)手册说明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管理,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建立统一、规范和有效运行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并满足市国资委《关于构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公司现编制《XXXX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以此作为建立、实施、自我监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依据。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要缺陷 □是 √否
四. 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1. 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本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及下一年度改进方向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战略、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内外部
3. 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 的因素。 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公司发生违法违规事项,给公司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负面新闻,给公司声誉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一般缺陷
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说明:
无。
(三).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1. 重大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1.2. 重要缺陷 报告期内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是 √否 1.3. 一般缺陷
重要业务、重大风险控制缺失或系统性失效;
公司发生严重违法违规事项,给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负面新闻频现,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重要缺陷
发生 INES1 级核事件; 对已发现的重要缺陷在合理的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改进;
我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模板
我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模板11 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 合同标的本合同旨在为我国上市公司 2018 年内部控制情况提供一个全面、准确且具有权威性的白皮书模板。
该白皮书模板应涵盖以下主要内容:1111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估,包括董事会的构成、职责履行情况以及内部审计机制的有效性等。
1112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包括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措施。
1113 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如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资金管理的控制流程、采购与销售环节的控制等。
1114 信息与沟通机制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包括内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效果。
1115 监督与评价体系,包括内部监督机构的运作、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现与整改情况等。
112 双方权利义务甲方权利义务:112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质量和内容要求提供白皮书模板。
1122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协助乙方完成白皮书模板的编制工作。
1123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乙方相应的报酬。
乙方权利义务:1124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编制白皮书模板所需的必要资料和信息。
1125 乙方有义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合同约定的要求,认真、负责地编制白皮书模板。
1126 乙方应保证白皮书模板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合法,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1127 乙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白皮书模板的编制工作,并提交给甲方审核。
113 违约责任1131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导致乙方无法按时完成白皮书模板的编制工作,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乙方的交付时间相应顺延。
1132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乙方报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我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模板
我国上市公司201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模板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保障公司的合规运营,降低风险,还能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本白皮书旨在对我国上市公司 2018 年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为相关各方提供参考。
二、2018 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一)内部控制环境1、公司治理结构大部分上市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划分明确。
然而,仍有部分公司存在“一股独大”、董事会独立性不足等问题。
2、企业文化一些上市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强调诚信、合规和责任意识。
但也有部分公司企业文化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融入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二)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多数上市公司能够识别常见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但对于新兴业务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2、风险分析与应对部分公司在风险分析方面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导致风险应对措施不够精准和有效。
(三)控制活动1、财务管理控制在资金管理、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多数公司有明确的制度和流程,但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漏洞。
2、业务流程控制部分公司的采购、销售和生产等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如合同管理不规范、审批权限不清晰等。
(四)信息与沟通1、内部信息传递一些上市公司内部信息传递不畅,导致部门之间协作效率低下,决策延误。
2、对外信息披露部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五)内部监督1、内部审计虽然大部分上市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审计独立性和专业性不足,审计范围和深度有限。
2、监督评价机制部分公司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跟踪不到位。
三、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特点与差异(一)制造业1、生产环节控制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生产控制,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挑战。
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
C ZBC ZBC Z BCZ B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部会计司 证监会会计部 证监会上市部 山东财经大学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山东财经大学,跟踪分析了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7年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年度报告等公开资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7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以及财政部和证监会在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和日常监管工作中掌握的有关情况,形成了《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
一、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情况(一)总体情况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3485家,其中,沪市上市公司1396家,深市上市公司2089家。
深市上市公司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有476家、903家和710家。
2017年,324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3.11%,其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分别有1157家、475家、903家和71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别占各板块上市公司的82.88%、99.79%、100%和100%。
如表1所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比例同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的下降幅度较大。
C ZBC ZBC Z BCZ B年度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整体92.89% 98.39% 94.73% 96.07% 93.11%沪市主板 81.95% 97.29% 86.68% 90.35% 82.88% 深市主板 98.96% 98.96% 98.95% 98.74% 99.79% 深市中小板 100% 99.32% 100% 100% 100% 深市创业板 100% 98.77% 100% 100% 100%240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89%。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长生生物为例
———以长生生物为例王思展(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南京211815)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加强风险防范、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内部控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实行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现主要分析长生生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提供建议。
关键词: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135-03收稿日期:2020-07-31作者简介:王思展(1998-),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然而,近年来长生生物疫苗、乐视网等一系列事件牵扯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产生了危害。
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发生、促进上市公司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企业的内控意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需要得到更高的关注。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建立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制度和条例,但是很多上市公司仍然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在特定环境下提高运营效率,使各种资源能够及时获得并且充分有效地使用,由此来实现既定的管理经营目标的系列措施与方法。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根据2015—2017年沪深上市公司数量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相关的数据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这三年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比例达到了90%以上,整体来看近几年内控的披露状况较好。
这三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被评为整体有效的比例都在90%以上,分别达到了93.45%、90.92%、90.85%,说明内部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从上市公司整体情况来看,90%以上的公司不仅披露了内部控制的相关状况,而且在内部控制方面能够达到整体有效的水平,在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比较有效,没有出现重大或重要缺陷。
[精品]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许大湿提供
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财政部会计司会同证监会会计部,组成课题组,密切跟踪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开展了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的分析工作,希望通过此次分析,总结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实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情况(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根据五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和《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财办会〔2012〕30号)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中央和地方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应在披露2012年公司年报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本报告的分析范围涵盖2012年所有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其中,对纳入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完整系统的分析,对未纳入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仅作了总体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492家。
按照《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的要求,2012年,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不包括2012年1月1日之后上市的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不包括属于《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规定中第4种特殊情况的上市公司)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XXXX年内部控制白皮书
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部控制白皮书统计分析(一)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部控制水平2010年,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16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76.86%,487家上市公司未披露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23.14%。
在1618家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605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占总样本量的99.20%;11家上市公司未出具结论,占总样本量的0.68%;仅2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占总样本量的0.12%。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2008年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4.6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1.32;2009年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6.4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3.32;2010年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8.58,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7.47。
由以上数据可知,披露了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披露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部控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部控制审计报告与部控制水平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875家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41.57%,1230家上市公司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58.43%。
在875家聘请了会计事务所出具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中873家上市公司的部控制体系出具的为无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99.77%;1家上市公司的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11%;1家上市公司的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标题:中国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选取2017年4月30日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311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财务重述报告、诉讼报告以及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公告等。
本报告中所有数据都已收录至DIB内部控制与数据库()。
本报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中国情境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总体情况为保证内部控制指数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完整,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以2016年1月1日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6年度纳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范围的样本数量为2804家上市公司。
按照四级八档的分类标准,201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为: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的公司2家,占比%;评级为AA的公司4家,占比%;评级为A的公司24家,占比%;评级为BBB的公司74家,占比%;评级为BB的公司468家,占比%;评级为B的公司1704家,占比%;评级为C的公司381家,占比%;评级为D的公司147家,占比%。
如图1所示。
对比上市公司近三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变化情况发现,2016年度首次出现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级的上市公司,且2014至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级为AA、A、BBB、BB四级的上市公司占比总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而内部控制评级为B级的上市公司占比近三年大幅增长,C级大幅下降而D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
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及缺陷分析(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28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披露年度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
其中,内部控制体系被认定为整体有效和非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分别为2834家、30家,分别占比%、%。
如图3所示。
(二)内部控制评价缺陷分析512家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公司数量的%。
依据不同缺陷分类方式统计的上市公司数量,如表1所示。
512家上市公司总计披露内部控制缺陷4447项。
其中,重大缺陷61项,占比%;重要缺陷54项,占比%;一般缺陷4332项,占比%。
重大、重要缺陷全部披露了具体缺陷内容,一般缺陷中有1121项披露了具体缺陷内容。
按照缺陷等级、缺陷性质、缺陷所处层面、是否与财务报告相关对1236项缺陷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统计。
其中,披露了具体内容的61项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资金活动、财务报告、社会责任、工程项目、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全面预算等领域,如图4所示。
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重要缺陷总计115项,%的重大、重要缺陷区分了整改日期。
其中,截止报告基准日有效整改的重大、重要缺陷占比%,截止报告发出日有效整改的重大、重要缺陷占比总计%。
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及审计发现分析(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225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所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披露年度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
其中,2154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99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占比%,详细情况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74家,占比%;保留意见3家,占比%;否定意见22家,占比%,如图6所示。
(二)内部控制审计发现的重大缺陷导致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共计48项,缺陷涉及的业务领域如图7所示;被认定存在非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11家,共涉及13项非财务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缺陷涉及领域如图8所示。
(三)内部控制审计方式与审计费用分析采用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上市公司2229家,占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数量的%;采用单独审计的公司24家,占比%。
2253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452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说明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占比%。
其中,1370家公司单独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数额,占比%;82家公司未披露具体数额,占比%。
针对上市公司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数据分析发现:1370家上市公司总计支付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亿元,每家公司平均支付万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占审计费用总额的比例平均为%。
五、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对比分析(一)2008~2017年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对比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评价结论披露情况对比。
2008~2015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内部控制评价结论非整体有效比例在2008~2013年无显著变化,2014~2015年大幅增长,近两年略有回落,如图9所示。
2、内部控制评价缺陷披露情况对比。
2008-2016年披露存在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的上市公司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2017年略有回落;2008~2012年披露存在一般缺陷的公司占比呈大幅下降趋势,2012~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2013年大幅上升,2014年又大幅下降,2015~2017年呈整体上升趋势,如图10所示。
(二)2008~2017年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对比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披露情况对比。
2008~2016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略有下降;2008~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意见非标比例大幅波动,但整体比例偏低,2012~201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达到历年最高,为%,如图11所示。
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规范性有待提升1、报告披露不准确、不完整。
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内容自相矛盾,如“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段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段中披露的信息前后明显不一致;个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补充修订,对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内部控制缺陷或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等关键信息进行更正;另有个别上市公司报告内容披露不完整,缺少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或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等核心内容。
2、报告披露不及时。
2016年度,仍有%的(161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提及已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或内部控制审计,但通过公开渠道未找到相应的报告。
(二)内部控制评价质量有待提高1、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不能完全充分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
2016年度,%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中,内部控制体系被认定为整体有效的上市公司占比%,非整体有效的公司占比仅为%。
然而,“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显示,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级处于C级的上市公司占比%、D级的上市公司占比%,合计占比高达%。
但是,纳入内部控制指数评级范围的上市公司中,仅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仅%的上市公司认定其内部控制为非整体有效,对比上述数据发现相当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不能反映该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
2、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重大不一致。
2016年度,有49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重大不一致。
其中,个别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认定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仅将其作为一般缺陷,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有效;个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存在财务报告重大缺陷,但评价报告中将其认定为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不当,重大、重要缺陷整改不及时1、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不当。
其一,部分上市公司将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损失、违法违规事项等本应属于重大或重要缺陷的事项,在“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中披露,而未认定为内部控制缺陷;其二,部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执行不当,或将依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本应认定为重大或重要的缺陷认定为一般缺陷,或将财务报告相关缺陷认定为非财务报告缺陷,避重就轻的行为明显。
2、重大、重要缺陷整改不及时。
截止报告基准日,有高达%的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未能有效整改;截止报告发出日,仍有%的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未能有效整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落实亟待进一步加强。
(四)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有待提高1、内部控制审计结论的严谨性有待提升。
存在个别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情形,涉及募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关联交易等环节,极大地降低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此外,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性质的事件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不一致,如对于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豁免的,有的作为强调事项段披露,有的则作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2、强调事项段披露有待进一步规范。
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有%的强调事项段披露的是非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涉及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环节,混淆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描述与强调事项段内容;另有较多公司强调事项内容披露过于笼统,未明确强调事项中披露的重大事项产生原因、影响程度及整改情况等信息。
(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1、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规则有待规范。
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方面,有%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另有%的上市公司依据《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等其他规定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方面,注册会计师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仅为%,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比例高达%;另有%的公司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等出具了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等其他格式的报告。
2、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标准有待统一。
一是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有效性认定的标准不一致。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和《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通知》对以截止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还是以报告期内是否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依据来判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不统一。
二是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存在显著差异。
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不同监管规定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存在重大不一致:《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和《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允许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没有“保留意见”这一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