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质课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隔绝氧气(或空气) 2.堆放杂物旳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同步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旳有效措施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旳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旳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着火点) 根据燃烧旳条件推论灭火旳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人工降雨灭火)
想想议议:
下列是某些灭火旳实例,试分析其灭火旳原理
燃烧
灭火 原理
1.燃烧旳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旳 一种发光、放热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2.燃烧旳 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易燃物和易爆物旳安全知识
一.填空 1.燃烧是__可__燃__物___跟_空__气__中__O_2发生旳 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__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二.判断(可否举出反例) 1.温度到达可燃物旳着火点,就一定能 燃烧 ( )
2.水能够降低可燃物旳着火点,所以可 燃物燃烧都能够用水来灭火.( )
3.但凡发光放热旳现象都叫燃烧.( )
4. 木 炭 放 入 氧 气 中 就 可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三.选择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共7篇)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索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索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坚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用保险措施教学着重: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教学设计: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第2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和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要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坚持和促进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禁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着重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三、教学难点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想、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索能力。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演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3.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留?(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活动和探索一:物质的微粒性【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初中化学溶液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知识精要
• 结晶是溶液中旳溶质形成晶体旳过程.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旳措施主要有: ①蒸发溶剂法——— 合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小旳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取得食盐晶体。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合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较大旳固体溶质.如冷却热旳硝酸钾饱和 溶液取得硝酸钾晶体.
注意:①固体溶质结晶后往往还需要过滤来取得
知识精要
(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旳溶液,叫做这种溶质旳饱和溶 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旳溶液,叫做这种溶质旳不饱 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 量.
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2)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达溶液里溶质含量旳多少
t0C时饱和溶
溶解度(克)
液中溶质旳质 =
×100%
量分数
100(克)+溶解度(克)
P%=10S0+S ×100% (S>P)
尤其注意
强调:
(1)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用概念中所列关系 式进行计算.
(2)浓溶液旳稀释计算,用有关关系式计算 (3)有关溶质旳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
合旳计算,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 旳质须是纯净物旳质量.
溶解度与溶质旳质量分数概念间 有什么区别和联络?
溶质旳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比较表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意义 温度要求 溶剂要求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温度
100克 一定饱和
不受温度影响
不一定 不一定饱和
单位
克
是比值用%表达
关系式
M质 ×100克 M剂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式与化合价》精美课件

H2O 2:1
NaCl 1:1
CO2 1:2
Fe2O3 2:3
01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的正上方写➕或➖号,后面加数值,注意1不能省略
在化合物里,O元素通常为-2价,H元素通常为+1价,Cl元素通常为-1价
+1 -1
+1
-2
2
化合价有正负、数值大小之分。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
和为零。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Mg2+—镁离子 B.N2—氮气 C.2H2O—2个水分子 D.2H—2个氢元素
课堂练习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C)
A.O2 B.2O C.2O2 D.2O2-
课堂练习
3.化学式 H2O2 能表示多种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几氧化几某
➢ 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的符号在左,
பைடு நூலகம்
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右。 氯化钠 NaCl 氯化钾 KCl 氧化钙 CaO
某化某
03
简介:面对公众疑惑、舆论争论、公众对于科学认知的缺失,多位化学权威及中科院 院士表示希望为化学正名发声。科普片《我们需要化学》一共分为6集,第1集以“化 学的起源”为题材,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 B站:《我们需要化学》01
A.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 B.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表示1个双氧水分子 D.表示双氧水由2个H 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
课堂练习
4.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线上优质课初中化学教案

线上优质课初中化学教案适用年级:初中课题: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点3. 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点教学难点:1.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点2. 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元素周期表实物3. 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实物,引导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10分钟)教师通过PowerPoint课件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元素的周期性特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指导书,实验化学性质的预测,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特点。
四、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点。
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下节课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初中化学国家优质课教案

初中化学国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组成,掌握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所占的比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所占的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所占的比例。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分享对水的组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水的组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分发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解释水的组成。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所占的比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水的组成,明确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所占的比例。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能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水的组成,明确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水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化学试讲优质课初中生教案

化学试讲优质课初中生教案
教案题目:化学试讲课-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相关实验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验证。
教学重点:掌握酸、碱和中和反应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并能够解释产生产物的原因。
教学准备:酸、碱、试管、盐酸、氢氧化钠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实验仪器和化学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酸和碱有什么不同?
二、讲解(15分钟)
1. 简要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有关性质;
2.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原理;
3. 通过示范实验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盐酸滴入试管中,观察其性质;
2.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试管中,观察其性质;
3. 将两者混合搅拌,观察产生的现象。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份实验报告,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证实学习的价值。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化学《溶解度》课件

( A)
A.易溶 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溶 200
解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度 190
g 180
(1)列表法:
170
.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60
150
温
140
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0
℃
120 溶
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10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氯__化__铵__、__氯__化__钾__、__氯__化__钠__、__硼__酸__。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 溶 固体溶解度曲线
2.比较硝酸钠与硝酸钾的溶 解度大小
90
酸
80
钾
在680C时,NaNO3与KNO3
70
氯化铵
的溶解度相等
60
50 40 30
氯化钾 氯化钠
温度大于680C时, KNO3 的溶解度大于NaNO3
20
硼酸
温 度 小 于 6 8 0 C 时 , NaNO3
10
的溶解度大于KNO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温度/℃
110
讨论:
100
硝
90
酸
钾
80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初中化学化合价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巩固练习
• 1.说出下列符号中“2”旳意义
+2 CO2 Mg
2Na+
Ca(OH)2
2Ba 2MnO4-
2. 某含硫元素旳氧化物中,硫元素与 氧元素旳质量比1:1,该氧化物中硫 元素旳化合价为: (+4)
A.+2 B.+3 C.+4 D.+1
3. 一种元素R旳相对原子质量为56,
它旳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旳质
• 例1 写出氧化铝旳化学式
(1)定位:拟定元素或原子团旳顺序。
正左负右 Al O (2)标价:正确地在各元素或原子团旳
上方标出化合价。
+3 -2
Al O (3)交叉约简:将化合价旳绝对值交叉写
+3 -2 在对方元素或原子团旳右下方 。
Al 2O 3
交叉约简:
• 将化合价旳绝对值交叉写在对方
元素或原子团旳右下方,
• 能约简旳要约为最简约数。原子
或原子团旳个数为1时,一般1省 去不写。原子团在2个或2个以上 时,应加上括号。
例2 已知铁旳化合价为+3,O旳化合 价为-2价,求氧化铁旳化学式。
• (1)定位:正左负右
(2)标价
+3 -2
((34))交 根叉 据化合物F中e2各O3元素旳化合价旳
代数和为零旳原则,检验所写旳化 学式是否正确。
化合价
(第二课时)
复习
• 标出下列物质中除氢氧元素外各元素
旳化合价。
+2 +1
+6 0 -2 +1
• CaO NaOH H2SO4 Cu H2S K2O
学习目的
• 1. 了解元素化合价与化
初中化学溶解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二、溶解度:
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一般溶剂为水)里到达 饱和状态 时 所溶解旳质量。
同一种固体在不同温度下旳溶解度不同 100g是溶剂旳质量,不是溶液旳质量
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旳c 点表达。
⑹若A溶液中具有少许B物 质,应采用旳分离措施是:
降温结晶(冷却热旳饱 。 和溶液)
⑺若B溶液中具有少许A物
质,应采用旳分离措施是:
t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 。
⑻将t2℃时等质量旳三种物质旳饱和溶液降温
至析t出1℃旳,是析出晶C体最。多旳是 A
,没有晶体
且有固体剩余
2、⑴大多数物质旳溶解度随温度旳升高而 增大 ,
如 KNO3 ,分离适合用 降温 结晶。
⑵少数物质旳溶解度随温度旳升高而 变化不大 ,
如 NaCl ,分离适合用 蒸发 结晶。
⑶个别物质旳溶解度随温度旳升高而 减小
,
如 Ca(OH)2。
四、气体旳溶解度
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 解在1体积水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旳气体体积。
例.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 溶解度/g
A
旳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B
(1)在_t_1 __℃时,A、C两种
物质旳溶解度相等。
C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 0
影响最小旳是__B___。
t1 t2 t3 温度/℃
(3)要使A物质旳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旳措施是_降__低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D.从具有少许NaCl旳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旳 KNO3晶体,一般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旳措施
最新初中精品化学教学燃烧及其灭火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25页
P130 简易灭火器
Na2CO3+2HCl=2NaCl+H2O+CO2↑
第26页
P131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 和合用范围
第27页
干粉灭火器 油、气
2NaHCO3=△ 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
图书、档案、珍贵设备、精密仪器
水基型灭火器
木材、棉布
第28页
P132 假如发觉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
试验阐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 燃烧就越猛烈。
第41页
常见易燃易爆物:
可燃性气体(氢气、天然气、煤气(CO)、 石油气等) 可燃性液体(油、酒精等) 可燃性固体(火药、鞭炮等)、粉尘(煤粉、 面粉等)
第42页
加油站严禁烟火
第43页
第44页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 温度(也叫着火点)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连环木船一,“火箭” 能使木船着火原因是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⑵起火后曹军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原因
是
移走可燃物吹向曹营,还为
燃烧提供了 充足氧气
,使火势烧得更旺。
第57页
红磷
热水 白磷
是否发生燃烧现象
• 水中 白磷
不是
• 铜片 • 铜片
上红 上白
磷
磷
不是 是
是否为可燃物
是是是
是否与氧气接触
温度是否达到着 火点
不是 是 是 不是
是
是
第12页
一、燃烧条件
1、燃烧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一个发光、放热猛烈氧化
反应。 2、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
初中教研室优质课(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知识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教研室特开展《化学与生活》优质课展示活动。
本次展示课以“化学与生活”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吗?(二)新课讲授1. 讲解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如酸、碱、盐等。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2.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制作酸碱指示剂、检测食物中的酸碱度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提高化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验、讨论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德育优质课初中化学教案

德育优质课初中化学教案教学内容:化学中的廉洁,涉及到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产品、遵守实验室规则等方面。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中的廉洁意识和行为要求;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强化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中的廉洁意识和行为要求;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教材和实验器材;2.制作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准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的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化学污染、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廉洁科学的行为要求。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化学中的廉洁概念及其重要性;2.讲解如何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产品和遵守实验室规则;3.展示相关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廉洁行为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廉洁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老师示范如何进行廉洁实验,学生跟随操作,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廉洁行为要求。
五、总结(10分钟)总结化学中的廉洁意识和行为要求,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廉洁的习惯。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化学中的廉洁意识和行为要求进行总结,并写一篇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中的廉洁意识和行为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九下8第1节海洋化学资源优质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2.避免海洋污染的方法 重要方法有:_海__洋__环__境__立__法__、_建__立__海__洋__自__然__保__护__区__、 _加__强__海__洋__环__境__监__测__、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
三、海水淡化 1.实验探究:蒸馏法淡化海水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 【有关知识】氯化钠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映,生成白色沉淀。
【探究点2】海水淡化 根据用简易蒸馏装置蒸馏海水的实验装置图分析问题:
1.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图中,导管设计的比较长,你认为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目的是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使热的水蒸气 能通过管壁跟更多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有助于冷凝。
2.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加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 改善? 提示:可采用以下办法:(1)在烧杯中加入更加好的致冷剂(冰 雪、干冰、液氮、液化气等);(2)延长导气管,重要是增加散 热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3)将导气管更换为冷凝管或在导气 管上包上冷毛巾。
提示:有关化学方程式:
MgCl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
MgCl=2通=电= Mg+Cl2↑ =
2.根据下图理解海底矿物的种类并将下图填写完整。 提示:海底矿物丰富,含量最高的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3.桌面上放有两只烧杯,一只烧杯中盛放的是海水,另一只烧 杯中盛放的是蒸馏水,你能用简朴的办法将它们分辨开吗? 提示:办法一:沉淀法,由于海水中的氯化钠可与硝酸银溶液 反映生成白色沉淀,而蒸馏水则无明显现象。办法二:蒸发结 晶法,蒸发后有晶体出现的为海水,无晶体出现的为蒸馏水。
【学法点睛】常见的海水淡化办法 (1)膜法:膜法是运用一种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盐离子通 过的高分子膜,像过筛子同样把水和溶解在海水中的盐分离的办 法。 (2)蒸馏法: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将液体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 来的一种办法。现在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其原理是运 用水的沸点随压强减小而减少,设计了一种压强一种比一种低的 蒸发室,将它们连通在一起,当高温海水从它们中间穿过时,就 会被瞬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经冷凝成为淡水。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分离空气法,利用氮气和氧 气的沸点不同
空气
低温蒸发 液态空气
氮气 N2 沸点-196℃
物理变化
液氧 O2 沸点-183℃
膜分离技术: 空气 一定压力下 富集氧气 有富集氧功能的薄膜
小柯把收集到的一瓶 氧气、一瓶二氧化碳和一 瓶空气放在了一起,你能 用简单的方法帮他区分开 来吗?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氟里昂、氮的 氧化物等
1908
1968
什么叫做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有何对策?
空气的现状--大气污染
①、汽车尾气 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 二氧化硫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②、可吸入颗粒物
日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物、臭氧。
匙快速放入氧气瓶中,观察到硫在纯 氧中燃烧发出__明__亮__的_蓝__紫____色火焰, 同时他闻到一股__刺__激__性__的气味。
小柯知道这种气体对人体有直接的毒 害作用,如果排放到实验室中会造成污染。 怎样可以减少污染呢?
对比上面的实验,小柯猜想物质和氧气反应 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浓度有关。你认为他的想法 有道理吗?你还能再举一例子吗?
其他 气体 (1%)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原料,用于制造纯 (0.03%) 碱、尿素、汽水饮料可用于
人工降雨,还可用于灭火
水蒸气等其他
杂质(0.03%)
小柯到实验室里 想制取几瓶氧气和二 氧化碳,请你帮助他 挑选药品并写出相关 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
A固固加热型 B固液不加热型
分解双氧水制氧气( B ) 加热高锰酸钾( A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A )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CO2(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科学实验,多年后发现了 “镭”,但居里先生却在领奖 前因车祸丧生。该片获得多项 奥斯卡提名。
(二)了解科学家的其他方式
2.观看电影、电视节目
《少年侯德榜》
讲述了侯德榜少年时期在家 乡的成长故事。少年时期的 侯德榜有“挂车攻读”的美 名。在目睹了洋人欺凌国人 的时候,侯德榜逐渐的走上 了科技救国的道路。
他们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头砍下来, 但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 来了。
(一)名人轶事
2.门捷列夫
主要贡献: 整理出元素周期表;
化学人的坚持!
化学人的坚持!
有人说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 是像摆扑克,凭头脑聪明, “偶尔得之” 。有位记者 门捷列夫搞成功周期律的奥 秘,他答道:“这个问题我 大约考虑了二十年!”有人 称赞他是天才,他答道: “什么是天才?终生努力, 便是天才!”
二、概念教学
3.漫画欣赏
三、实验教学
1.网上一些高清实验视频 美丽化学网站
三、实验教学
2.疯狂化学视频
三、实验教学
3.网上一些高清实验动态图片 喷泉实验
大象牙膏
三、实验教学
5."化学四煞"
“化学第五煞"
化学之美
化学即生活
我们要从生活着手,以互 联网资源为帮手,用现代化手 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他们心里播种化学的美和温 度。让他们的心里开出花来。
化学人的坚持!
(一)名人轶事
3.诺贝尔
欧Hale Waihona Puke “最富有的流浪汉”主要贡献: 发明硝发化明甘雷油管炸;药;“ 而我 且认 我为 也我 不不爱配成成名名。,”
发明无烟火药; 他的名字却给别人带 创立奖项。 来了名气和荣誉。
(一)名人轶事
4.张青莲(江苏常熟人)
主要贡献: 重水研究; 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13岁的时候,我们这些少年儿童还在被教育不 要早恋,人家就结婚了啊!这什么速度啊!
拉瓦锡比自己的老婆大了十五岁,你 看他的岳父就是自己的同事...放在 现在来看的话,真的是一个一点水都 不掺的萝莉控。
眼熟吗?对!就是《马拉之死》 以及,他还画过夫人的单人肖像哦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由于民众对税 务官的仇恨,1794年5月8日拉瓦锡被定 罪,而且在当天与其他27个税务官一起 被推上断头台。
(一)名人轶事
1.拉瓦锡 “近代化学之父” 主要贡献: 得出空气成分;
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 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
科书《化学基本论述》
化学人的温度!
教科书中的拉瓦锡
拉瓦锡哭晕了:劳 资的设备呢?你给 整哪儿去了?会PS
了不起吗?
夫人也哭晕了:老 娘才不做妓女,这 个Cosplay我不玩!
辅仁、清华、 北大教授
(一)名人轶事
5.侯德榜 主要贡献:
改进纯碱的生产
50年代毛主席接见科学家,后脑勺是侯 德榜,侧脸是吴有训,正脸是竺可桢。
(二)了解科学家的其他方式 1.阅读书籍
(二)了解科学家的其他方式
2.观看电影、电视节目
1943年上映。剧情从波兰女学 生玛丽到巴黎求学开始,她因 为跟退休科学家皮埃尔 居里共 享一个实验室而日久生情,后
化学即生活
生活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工作除了实验, 还有安全和健康。
(三)了解科学家的其他方式 2.观看电影、电视节目 (1)《大家》
(2)《化学的秘密》
(三)同学互学 1.好书推介 2.读书报告会 3.制作名人名片
二、概念教学
1.微博中动态图片
二、概念教学
2.歌曲: 化学版《青花瓷》 化学版《小苹果》 化学版《江南》 化学版《王妃》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