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李 群

(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系,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综合几项调查,有大约30%的大学生缺乏生活和学习动力,这与他们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大学教育的人文化

缺失有密切关系。大学课程的开设应体现“博雅教育”的理念,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敢于表达的能力,大学应营造健康向上、宽松活跃的校园文化,大学生应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的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博雅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7)01-0096-04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所指的“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指“上课、复习、考试”等应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而是广义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团活动、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利用各种学习途径(如图书馆、网络、学术报告)开拓视野等等。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指能激发并维持上述这些学习活动,使之达到某一目标的各种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构成了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具有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功能。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学习、要生活、尤其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没有充足的动力是很难完成这些

任务的。一个动力充足的大学生,学习中,精力充沛、学习主动;生活中,井井有条、乐于交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未来有信心并做积极的准备等等。应该说,这样的大学生也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但是,在笔者的调查和访谈中,动力不足甚至缺失的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其表现也有差异。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一)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表现

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对我院大学生(主要是专科生)进行的U PI 问卷调查,并搜集了国内的相关资料,发现了值得关注的、具有共性的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的问题。以下是近三年我院学生与另两所大学的U PI 有关项目的调查结果。

题号

项目内容肯定选择(%)

兰州师专00级(1850人)[1]

安徽大学03级(2942人)

安徽教院03级(112人)

安徽教院04级(1527人)

安徽教院05级(2053人)

10不想见人

31.111.514.314.711.71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33.633.631.326.426.813悲观

17.116.917.918.415.626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10.815.210.19.328缺乏耐力37.34441.136.739.238缺乏自信36.440.340.2434444感到自卑26.2

2430.424.522.660

情绪易被破坏

37.8

42

24.8

25

[收稿日期]2006-08-2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成为人文沃土的德育模式探索”

(2003jw190)[作者简介]李群(1964-),女,河北邯郸人,安徽教育学

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士。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30.6%的大学生“缺乏热情和积极性”,40%的大学生“缺乏耐力”,40.8%“缺乏自信”,24.3%“感到自卑”。总的来说,有30%左右的大学生是缺乏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乐趣。

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个别访谈及观察,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可以是以下几种表现:无所事事、沉迷网络游戏、整日昏睡、通过谈恋爱来解

6

92007年1月第25卷第1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 an 12007

Vol 125No 11

闷、不屑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任何活动、经常无故缺课、旷课、酗酒等,概括地说,可以将这些大学生简称为“三无”大学生:未来无目标,学习无动力,生活无乐趣。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实验班(03级的教育系、政教系、物理系三个班)学生的个别访谈和作业分析,深切感受到那些“三无”学生的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的生活状态,而在大学期间的教育,也没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1、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首先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由于“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上名牌大学”这样的强势话语影响,使得那些挤进大学校门的学生,终于可以送一口气了。有不少学生自认为“我的目标总算实现了,我应该休息放松放松了。”而上了大学后并没有及时树立新的目标,导致大学生活是一种“混日子”的状态。学生A(物理系):“在大学里感到特别空虚,同时有些昏然,既不知道理想是什么、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总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是一天。”学生B(政教系):“我喜欢睡觉,有惰性。就现在而言,还没有宏伟蓝图指引我前进。什么为祖国建设奋斗终身,不如美美地睡一觉,这样既不伤脑细胞,又享受了一番,美也!用胸无大志来形容我比较恰当,不考虑繁琐的事,就没有了压力,生活变得轻松,但也没有学习动力,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

其次,表现在一些大学生不能接受高考的“失利”,认为没有考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或者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或理想的专业,从而产生的挫败感。例如学生C(教育系)写到:“接到高考成绩的当晚,我一夜没回家,思索来考虑去,还是不能接受,这也直接造成我大学三年时间的浪费。高中时,虽然苦、累,但自己从来都不觉得。大学后,我完全变了,有时不上课,上网玩游戏、抽烟、喝酒,然后补考。我似乎对生活已彻底失望了。有时也恨自己,甚至打过我自己,但没用,陷得太深了,已没有回头的路了……。”

在教学和个别访谈中,笔者还发现有些大学生由于在中小学多是被动学习,甚至是强迫学习,以致来到大学后根本不会主动学习,没有自主发展的意识,还抱怨大学老师不管他们等等。当然,大学教育也有自己的问题。

2、大学教育的人文化缺失,没能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精神支撑

如果说中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目标的短浅和功利,那么当今的大学教育也由于过于强调按社会需要培养“国家的有用人才”,而忽视学生内在的主观需求。顾明远教授曾经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误区就在于功利主义太强,人文精神不足。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从职业的需要出发,就是从学科体系出发,很少考虑青年的全面成长。现代的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知之甚少,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多,于是缺乏历史的观念、发展的观念,缺乏远大的理想广阔的胸怀。”[2]笔者深有同感。今天的大学,就业率似乎已成了一条生命线,专业的设置、招生都已唯市场需求是从,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成了企业的岗前培训,从招生到就业一开始就与企业捆绑一起;而一些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过早地专业定向,人文类的课程很少开设。不少学生还在懵懂当中就进入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喜欢的专业,结果在痛苦中学习,甚至放弃学习,不再有学习动力。学生D(政教系)说:“我的心里除了看书这个所谓的学习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东西了。周围发生的一切,我都当是不知道,心想:反正也不关我的事。也许学习才是我最重要的。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由于高校的扩招,更由于传统的认为“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教师教学方式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与学生个人感受的联系,总之,大学的课堂上依然缺少人文精神的阳光。

三、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应对策略及其对大学使命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失,其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小学时期的应试教育这个大的社会背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状况,也必须要从这个方面入手。但是,大学教育,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即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精神成人”首先表现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更重要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这种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了使大学生真正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改善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状况,我们呼唤“博雅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的实施。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