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框架梁内力组合资料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框架梁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9.1 一般规定

因为该框架结构荷载对称、柱尺寸也相同,故本设计内力组合只考虑AB,BC 跨。

9.1.1 梁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框架梁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符合下列规定:

9.1.1.1 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β取0.8~0.9(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

l l

M

M β= 0

r r M

M β=

0l M β、0r M β:未调幅前梁左、右两端的弯矩。

9.1.1.2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调幅后跨中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1(2

1

000r l M M M M +--

=β 式中: 0M --调幅前梁跨中弯矩标准值

M --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标准值

为简化计算,调幅跨中弯矩根据下式计算: 02.1M M =

9.1.1.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

9.1.1.4 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由于对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支座弯矩进行了调幅,因此其界限相对受压

区高度应取0.35而不是b ξ。取85.0=β对梁进行调幅,弯矩调幅计算过程见表1.9

表9.1

注:表中弯矩单位为KN ·m 。

9.1.2 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产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梁跨中截面:max M +及相应的V (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ax M -;

梁支座截面:max M -及相应的V (正截面设计),max V 及相应的M (斜截面设计), 有时需组合max M +。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在柱上、下两端截面(图8.26)。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柱端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

max M 及相应的N, V ; max N 及相应的 M, V ; min N 及相应的M, N ;

m ax

V及相应的M, N;

M比较大(不是绝对值最大)但N比较小(大偏压)或N比较大(小偏压)。

9.1.3 内力换算

结构受力分析所得内力是构件轴线处内力,而梁支座截面是指柱边缘处梁端截面,柱上、下端截面是指梁顶和梁底处柱端截面,如图6.2所示。因此,进行内力组合前,应将各种荷载作用下梁柱轴线的弯矩值和剪力值换算到梁柱边缘处,然后再进行内力组合。对于框架柱,在手算时为了简化起见,可采用轴线处内力值,也就是可不用换算为柱边缘截面的内力,这样算得的钢筋用量比需要的钢筋用量略微多一些,但结构偏于安全。

图9.2 框架梁、柱控制截面处的内力

梁支座边缘的内力值:

2

b

V

M

M-

=

边缘

2

b

q

V

V-

=

边缘

式中,

边缘

M----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标准值;

边缘

V----支座边缘截面的剪力标准值;

M----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弯矩标准值;

V----与M相应的梁柱中线交点处的剪力标准值;

q----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b----梁端支座宽度(即柱截面高度)。

9.1.4 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手算中主要考虑以下组合: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1、以永久荷载效应组合控制的组合:1.35×恒载+0.7×1.4×活载;

2、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恒载+1.4×活载;

3、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采用简化规则:

1.2×恒载+1.4×0.9(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合系数为0):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1.0×恒载+1.0×活载

9.2 框架梁内力组合

考虑恒荷载、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9.2.1 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

根据9.1.3中的公式,将框架梁轴线处的内力换算为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换算结果以及调幅后的值见下面图表所示。

注:1、框架梁受力复杂,因此q值(梁单位长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近似取该跨梁上所有荷载除以该跨梁的跨长。表中弯矩以梁下部受拉为正,剪力以绕杆端顺时针为正。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以及梁跨中弯矩并非梁跨内最大弯矩,因此跨中弯矩适当放大,故乘以系数1.2,即表中的调幅后的弯矩为乘以1.2系数的放大弯矩,水平荷载作用下,跨中弯矩不调幅

2、表中弯矩的单位是:KN·m,剪力的单位是:KN

9.2.2 内力组合计算

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内力组合考虑恒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三种荷载; 抗震设计时的基本内力组合考虑恒荷载、活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三种荷载 基本组合计算过程见下表所示:

(注:1、表中弯矩的单位是:KN ·m,剪力的单位是:KN

2、表中内力组合值的结果均乘以结构重要性系数,即0.10=γ 因其等于1,所以在表格中省略不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