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采油平台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采油平台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摘要:针对海上采油平台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入手,分析了海上采油平台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采油平台职业病危害识别控制

海上采油平台由于工艺技术较为复杂,计量、分离、加热、换热、加药、外输等工序较多,生产过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因此在工作场所和劳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也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正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危害评价,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加强职业健康管理、预防职业病的有效手段

1职业健康管理流程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要求,海上石油开发生产单位首先应该建立起完备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具备相应能力的管理人员,有职业病防护方面的管理制度,有足够的专项资金和必要的设备,在职业病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个体防护、职业卫生隐患治理、职业健康教育及培训等工作,实现职业病的防范和控制[1]。职业健康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职业健康管理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2.1化学性因素

由于海上采油平台使用有毒的原料及其他药剂材料(包括催化剂),工艺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尽管多采用密闭连续生产,但工作场所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硫化氢、苯、天然气、柴油、一氧化碳等。

2.2 物理因素

海上采油平台使用锅炉、加热器、换热器、分离器、泵舱、原油舱(罐)等设备,在这

些岗位上工作的员工,极易引起中暑;机舱、泵房等作业场所存在较大的噪声危害,采油平台的个别监测点噪声达到95dB;在除锈、刷漆等防腐作业过程中存在着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在使用放射仪表和射线探伤、井下作业的地方,还存在着电离辐射。

职业病危害识别应根据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接触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综合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其难点在于原料及辅料,特别是中间产品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由于原料的复杂性,以及海上采油平台作业的特点,存在各种复合组分或者微量组分,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被识别出来,或者说容易被忽视。药剂,特别是各种添加剂,其组成更为复杂,甚至在很多时候是混合物,较难获得其真实的组分及比例,业主单位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或者添加剂的组成分布表,以利于弄清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海上采油平台生产过程中也往往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除了挥发或燃烧掉,其他中间产品由于存在的时间较短,且在整个生产中始终处于密闭状态,故不宜将其列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业对海上采油平台日常生产过程、工作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特别是工作场所直接作业环节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与评价。将其中的硫化氢、天然气、噪声、高温等列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

识别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后,由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协同生产作业平台,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逐个制定防控措施。主要从职业病危害工程控制、平台内部职业卫生管理控制和员工个体防护3个方面人手,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特别是在制定年度职业卫生工作目标的时候,组织各岗位各专业力量,拟定本平台的职业病防控措施。

在此环节中,尤为重要的是发动各岗位人员,特别是设备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制定防控措施。因为工作现场的“跑冒滴漏”,往往使得工作者直接暴露在职业病危害之中,而对其进行整治的成本相对较小,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要不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职业卫生防控技术的发展,及时修订完善平台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者的作业时间,规范劳动者的工作方式。

3.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协同作业岗位,设置监测点,并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由职业卫生监测人员定期监测并分析,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告知劳动者并在现场提示。

监测的结果,应作为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指导,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3.2职业健康监护及评价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而言,海上采油平台应根据员工所接触的职业危害的不同,以及可能的职业禁忌,将所有健康监护对象分为:化学品、高温、粉尘、噪声和放射等几大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标准分别设置不同的检查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由于生产作业特点,几乎没有员工仅仅是单一地接触某一种职业病危害,因此保证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每年接受一次职业性健康监护检查,每两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在职业性健康监护结果及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到平台和劳动者个人手中之后,公司应该根据健康监护的评价报告及健康体检结果,对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岗位,并对检查中发现的疑似职业健康损害采取相应的后续医疗措施及职业诊断;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结合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工作场所实施改造和整治,适时调整岗位并加强个体防护。

3.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对职业病危害从源头抓起,特别是从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抓起,是最为有效的防

控手段。预评价及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是其中较为关键的步骤,必须把预评价中提出的防控建议,落实到防护设计之中。在试生产阶段,应检验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在验收阶段,应组织评价单位的现场监测,督促其完成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并上报主管部门,做好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

3.4职业卫生隐患治理

对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的岗位,以及现场检查、评价报告等各种渠道所反映出来的职业卫生隐患,应采取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措施加以整治。首先是确定整治的技术方案及概算;然后应落实整治立项,保证资金到位,专款专用;在其后的治理过程中应监督设计方案的落实,并严把验收关,保证隐患治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可结合设备改造、技术更新、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等项目,消减工作场所的“跑冒滴漏”或更新工艺、设备,以改善工作环境质量。如实行自动密闭采样替代现场手动采样;采用在线仪表自动分析替代人工分析;安装硫化氢、可燃气体报警仪;实施远程控制替代现场操作等多种手段,来消除职业卫生隐患。

3.5个体防护

针对不同岗位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为员工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在防护用品的采购中,应严格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确认供应商的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资质,以保证产品质量。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使用,应该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对发放的频次和数量,有规定的按规定办,无强制性规定的,如过滤式防毒面具,应以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健康为原则,及时更换。同时,还应考虑个体防护用品的应急余量,建议在生产岗位储备一定数量的个体防护用品,以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理使用。对于员工在岗位工作期间的个体防护,应该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增强应对职业危害的能力。

3.6职业病管理

职业病管理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在发现疑似职业病后,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员工进行脱岗休养、复查,对提交职业病诊断的,应如实提供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2]。在确诊为职业病之后,应做好后续治疗以及按照规定办理工伤保险等工作。对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职业禁忌症人员,应调离岗位,妥善安置。同时,注意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队伍,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职业卫生技术规范,2004

[2]卫生部令第二十四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