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意思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赏析雨霖铃①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雨霖铃:唐教坊曲名。

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③凝噎(yē):欲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沉沉:通“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注释: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zhòu)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x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ǎi)沉沉楚天阔。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全诗翻译赏析
及作者出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1全文赏析《雨霖铃》是柳永着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
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上一句 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上一句 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上一句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上一句下一句出自清朝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人:美景) 雨霖铃·寒蝉凄切拼音版:hán chán qīqiē,duìzhǎng tíng wǎn ,zhòu yǔchūxiē。

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xù,liúli àn chù,lán zhōu cuīfā。

zhíshǒu xiàng kàn lèi yǎn ,jìng w úyǔníng yē。

niàn qùqù,qiān lǐyān bō,mùǎi chén chén chǔtiān kuò。

duōqíng zìgǔshāng líbié,gèng nàkān lěng luòqīng qiūji ē!jīn xiāo jiǔxǐng héchù?yáng liǔ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

cǐqùjīng nián ,yīng shì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shè。

【经典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翻译与赏析

【经典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翻译与赏析

【经典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翻译与赏析【经典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翻译与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译文]多情人自古就为初恋伤感,更何况在那深秋幽深的晚上。

[出自]北宋柳永《雨霖铃》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吴萸。

都门帐饮无绪,眷恋处、兰舟预示。

赵胜泪眼泪眼,竟无语凝噎。

读回去回去千里烟波,暮霭绝情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解]①雨霖铃:唐教坊曲名。

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设宴。

③凝噎(yē):欲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④眷恋处:一作“方留亦处为”。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愤气塞,说不出来话去。

即为就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绝情:通在“绝情”浓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遇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做得就是那样地悲凉而低沉,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下。

在京都城外设帐私宴,却没豪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急着启程。

挥著手互相啊着,满眼泪花,直至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戳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起这回来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审美赏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审美赏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审美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审美赏析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说法:“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这里说的就是北宋时期的柳永及其词作。

文学史上说,柳永的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具有生活化、情感化和语言的通俗化等特点。

这首《雨霖铃》就是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出柳永词的特点。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躲避安禄山叛乱而逃往蜀州,当时连绵大雨(霖雨)多日,在栈道中听到了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作此曲。

后柳永借此作为词牌名,又名《雨霖铃慢》(分上下两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雨霖铃》表现词人离京南下时在长亭送别的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离别时候的景象,特别突出了地点(“长亭”)和节序(“寒蝉”喻指秋)。

“骤雨”即阵雨。

据《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这里,词人选取了“秋”、“晚”、“长亭”、“雨”、“蝉”几个意象,描绘出在暮色中,骤雨寒蝉的送别氛围。

词人是从听觉(“寒蝉”)和视觉(“骤雨初歇”)的角度来写,把所见所闻及其自己感受(“凄切”)表现出来,营造出凄凉伤感的境界。

词句在的“长亭”(包括“短亭”)是送别的地方,在古代诗词中,往往代指送别。

“晚”是送别的时候。

在古代送别时间往往都在下午或者傍晚。

词人把“长亭”和“晚”结合在一起。

不但表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更形象地传达了离别时凄凉之感。

接着“都门帐饮无绪”一句,语出江淹《别赋》中的“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都门帐饮”意思是说,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柳永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此去经年唯美句子

此去经年唯美句子

此去经年唯美句⼦1. 此去经年的句⼦出⾃《⾬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译⽂】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阵急⾬刚停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的帐篷⾥喝着酒,没有好⼼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已催着出发。

握着⼿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相对,千⾔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这⼀程⼜⼀程,千⾥迢迢,⼀⽚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边。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纪别,从⽇暮⾬歇,送别都门,设帐饯⾏,到兰⾈摧发,泪眼相对,执⼿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和双⽅惜别的情态,犹如⼀⾸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了令⼈伤⼼惨⽬的⼀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兴的唐五代⼩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远及西夏,“凡有井⽔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关系。

下⽚述怀,承“念”字⽽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霖铃》云‘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上⼆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句,乃就上⼆句意染之“.确实,”今宵“⼆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帐饮“,⾜见虽然”⽆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则集中了⼀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个凄清冷落的怀⼈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语凝噎“想到”更与何⼈说“,回环往复⼜⼀⽓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诗歌鉴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歌鉴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歌鉴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出处】
宋·柳永·《雨霖铃·秋别》
【原作】[提供]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名句赏析】
这两句写柳永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ldquo,
人生智慧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更那堪”一句,以伤秋烘托
伤别,并将感情从普遍性引回特殊性。

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渺,完全浓缩在这画面中。

因此这两句情景交织,以景会情,意致绵密,笔端传神,不愧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题解】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

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

为人放荡不羁,因不得志,多混迹于歌楼舞榭,流连坊曲。

据说科举考试时,宋仁宗见了他的名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去填词!”特意将他落第。

他又以不满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后改名柳永,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

然仕途坎坷,并未得到重用,一生潦倒。

因排行第七,又曾官屯田员外郎,故有柳七或柳屯田之称。

作品以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见长,善于捕捉物候的变化,点染离情别绪,凄楚动人。

又多描绘城市风光,能反映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和市民生活的面貌。

《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为其代表作。

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词人所达到的成就。

词作工于铺叙,善用口语,音律谐婉,语言通俗明畅,词意真切妥贴,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传播四方”,“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熟习旧调,并能创制新调,创调之多,超过其他词人,而且大都为长调。

当时有人认为“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张端义《贵耳集》)诗仅存《煮海歌》一首,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真实深刻,风格较词别致。

有词集《乐章集》,流传后世者二百余首。

《雨霖铃》本是唐曲,传说是唐明皇在入蜀栈道中为悼念杨妃,仿照雨中车骑的铃声制成的。

柳永这首写离情别绪的词,故选用了这个低沉怨抑的调子,和作品内容相配合。

【解读】全词上下两阕。

上阕记别,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

全词上下两阕。

上阕记别,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5)意思-全诗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5)意思-全诗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5)意思|全诗赏析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

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

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别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

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作者:佚名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回乡偶书的意思简单容易背会

回乡偶书的意思简单容易背会

回乡偶书的意思简单容易背会回乡偶书,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歌名,也成为了一种文学体裁。

回乡偶书的主题是思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回乡偶书的意思,以及如何简单容易地背诵这首诗。

回乡偶书的意思回乡偶书全诗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故乡胜景依稀在,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回乡偶书的主题是思乡,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是诗人回到故乡的场景。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了诗人多年离乡的感触。

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回乡后的情景。

第四句“故乡胜景依稀在,暮霭沉沉楚天阔”,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美好景色的留恋之情。

最后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是对离别之痛的慨叹。

回乡偶书的背诵技巧回乡偶书虽然只有五句话,但是其中的意境深远,用词精练,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想要背诵这首诗,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 朗读法将整首诗朗读几遍,把每个字的发音都读准确。

可以通过模仿诗人的语调和语气,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的意境。

2. 分段法将诗歌分成几个段落,每次记忆一个段落。

可以把每个段落的关键词和词语写下来,反复默念,直到能够熟练背诵为止。

3. 联想法将诗歌中的关键词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记忆。

比如,“乡音无改鬓毛衰”,可以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和老师,他们的声音和容颜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

4. 缩写法将每句话的首字母缩写下来,形成一个简短的词组,便于记忆。

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以缩写成“少离老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可以缩写成“乡音鬓毛衰”。

总之,回乡偶书是一首经典的诗歌,虽然只有五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感情。

如果想要背诵这首诗,可以通过朗读、分段、联想和缩写等方法,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诗的内涵。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段秉武)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形容生离死别的诗句

形容生离死别的诗句

形容生离死别的诗句关于生死离别的诗句如下: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释义: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张鸣善《普天乐·咏世》释义: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5.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释义: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释义: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杨柳枝》释义:那年与佳人的别离,恐怕今生都不能相见了。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整理_1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整理_1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整理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大家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应当都会接触到古诗词赏析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动身。

握着手相互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终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难过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犹如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解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都门:京城门外。

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7.凝噎:哀思气塞,说不出话来。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诗的意思

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诗的意思

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诗的意思一、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二、字词注释1. 雨霖铃- 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2. 寒蝉- 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寒蝉是蝉的一种,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

入秋始鸣,其声哀怨。

3. 长亭- 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4. 都门帐饮- 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都门:京城门,这里代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

5. 无绪- 没有情绪,心情不好。

6. 兰舟- 船的美称。

7. 凝噎(yē)- 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8. 去去- 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9. 暮霭(ǎi)- 傍晚的云雾。

10. 沉沉- 深厚的样子。

11. 楚天- 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12. 经年- 年复一年。

13. 良辰好景-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三、诗句翻译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5.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伤春悲秋的宋词

伤春悲秋的宋词

《伤春悲秋的宋词》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伤春悲秋吗?在宋词里呀,就有好多这样的情感。

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就是一种悲秋的情感。

秋天本来就有点让人觉得孤单,再加上和朋友分别,那心里得多难受呀。

还有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春天本来是很美好的,可是亲人不在身边,看到这美丽的春景,心里反而更悲伤了。

为什么古人会伤春悲秋呢?我觉得呀,春天万物复苏,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所以会让人有点失落。

秋天呢,树叶黄了,花儿谢了,让人感觉一切都在消逝。

就像我们有时候,考试没考好,看到窗外的美景也高兴不起来。

古人也是这样,他们把自己的心情写在宋词里,让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伤春悲秋的宋词》伤春悲秋的宋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特别?像晏殊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天的花儿落了,燕子回来了,可是作者却一个人在小园里走来走去,心里充满了忧愁。

还有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秋天天气忽冷忽热,让人不好受,作者的心情也糟糕极了。

这些宋词里的伤春悲秋,其实和我们的生活也有点像。

比如我们和好朋友吵架了,心里就会很难过,就像春天里突然下起了雨。

或者我们在秋天看到树叶一片一片掉下来,想到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压力很大,也会有点悲伤。

古人用优美的词句把这些心情写出来,让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有味道。

《伤春悲秋的宋词》同学们,咱们来聊聊伤春悲秋的宋词。

比如说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人含着泪问花,花却不回答,花瓣还乱飞,这画面多让人伤心呀。

还有辛弃疾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天老是刮风下雨,很快就过去了,作者想珍惜春天,可花还是落了好多。

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呀,可能是春天太美了,他们怕美好的东西消失。

秋天呢,天气变凉,让人容易想起不好的事情。

多情自古伤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全诗内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翻译

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翻译

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翻译【实用版】目录1.介绍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的背景和意义2.对水榄遣心二首其一进行翻译3.分析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4.总结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的翻译价值和影响正文水榄遣心二首其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文诗歌,其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离别时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水榄为引子,抒发了诗人离别时的心情。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首诗歌进行了研究和翻译。

在这里,我们将对水榄遣心二首其一进行翻译,并分析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的原文:水榄遗香满故园,离愁难付落花风。

诗人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接着,我们来进行翻译:The fragrance of water chestnuts fills my old garden,The sorrow of parting is hard to bear with the falling flowers and wind.Since ancient times, poets have been sorrowful at parting,How much harder it is in the desolate autumn!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翻译时要尽量传达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2.遵循诗歌的格律。

诗歌往往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翻译时要尽量保持这种特点,使翻译后的诗歌仍然具有诗歌的美感。

3.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象选择。

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尽量让翻译后的诗歌容易被目标语言读者理解。

水榄遣心二首其一的翻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诗歌的机会,它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杨慎离别时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意思“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唐朝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雨霖铃》第二段,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解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入愁肠愁更愁,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

设想一下,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

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