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闻一多《死水》ppt课件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8
▲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的最重要作品,闻一多是新月派诗词格律 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 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 《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 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他们所说的不无道理,然而我认 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他还有一掬结晶的老泪,
他的泪像夏雨一般的滂沛。
要开作漫天愁人花朵。 12
▲ 《泪雨》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绝望的境界,而诗作中抒情主体“他“那漂洒在人 生四季中的漫长的“泪雨”,则是一种对不公平命运无声的反抗,“一种挣扎 抖擞底动作”
▲ 诗作音节整饬,语言精美凝炼,既吸收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蕴,又化入现 代人全新的思想感受。诗作以代词“他”为抒情主体,实际上抒写了在旧中国 黑暗现实中弱小者的普遍性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诗的总体格调虽 略阴冷,但面对一个凄暗无望的世界,除了唱一首同样凄暗无望的哀歌, 此外又能做什么呢?
11
《泪雨》
他在那生命的阳春时节,
中途的怅惘,老大的蹉跎,
曾流着号饥号寒的眼泪;
他知道中年的苦泪更多,
那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
中年的泪定似秋雨淅沥,
却也兆徵了生命的哀悲。
梧桐叶上敲着永夜的悲歌。
他少年的泪是连绵的阴雨
谁说生命的残冬没有眼泪?
暗中浇熟了酸苦的黄梅;
老年的泪是悲哀的总和;
如今黑云密布,雷电交加,
汇 报 人 : 许 虹
1

《红烛》ppt课件18张

《红烛》ppt课件18张

诵读感知
1、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 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2、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
艺术特色
(1)抒情脉络清晰
本诗一共有9节。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 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火”与“泪”,分两层展开抒情。最后一节归结到“莫 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一哲理上,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 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2)抒情方式多样。
每节都以“红烛啊”作为开头,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诗人对红烛呼告,倾 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烛比作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红烛,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 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 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 作冲动,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 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 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 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 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 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 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 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红烛》时,不仅能够欣赏到诗人卓越的艺术才 华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还能在红烛的意象中感受到一种崇高 而悲壮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红烛所代表的坚韧、奉献精 神以及诗人对这种精神的热烈颂扬。
情感表达及思想内涵剖析
情感表达
诗人在《红烛》中表达了对坚韧、奉献精神的崇敬和颂扬之情。通过描绘红烛在燃烧中坚定不移、无 怨无悔的形象,诗人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读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 往直前。
当代青年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崇高理想
勤奋学习实践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关注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将个人理想与国家 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年人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 能力水平。
勇于担当奉献
传承优秀文化
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积极投身 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爱国主 义精神。
《奇迹》
作品概述
《奇迹》是闻一多的诗作,主要描绘了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奇迹时的感受与思考。诗中,“奇迹”被赋 予了多重含义,既指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指人生的非凡经历。
艺术特色
在《奇迹》中,闻一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同时 ,他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问题2
请分析《红烛》一诗中的 主题和意义。
问题3
诗人闻一多在《红烛》中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分享1
在阅读《红烛》时,我深刻感受 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追求,以 及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分享2
通过《红烛》这首诗,我对闻一多 的诗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 的诗歌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文学闻一多PPT课件

现代文学闻一多PPT课件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

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

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

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

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

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把闻一多推入校园运动的潮流。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
《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
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
2/25/2020
4
人物故事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
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
2、爱国诗人闻一多
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 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 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
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 术精美见长。
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 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塑 像
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 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
辞职。
美国故事:
闻一多:美诗熏陶出的“闻体”
闻一多是唯美型诗人,是诗人型学者,是学者型 诗人。“五四”时代,全才不少,如闻一多之全才不 多,如闻一多之熟悉西方文学者也不多。闻一多,13岁 考上留美预备学校清华,22岁(1922年)去美,学画 三年,却找到了他的诗人之笔。

闻一多ppt课件

闻一多ppt课件

批判专制主义
闻一多对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 判,认为它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 发展的根源。
倡导民主改革
闻一多积极倡导在中国实现民主改 革,认为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 幸福的必经之路。
文化观念
弘扬传统文化
闻一多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 宝,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倡导文化多元性
闻一多主张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提倡文化多元性,以促进人类
闻一多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 闻一多的文学作品 •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念 • 闻一多与现代文学史 • 闻一多的评价与影响
01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
出生与家庭背景
01
02
03
出生地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出 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
详细描述
他对中外文学都有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对不同流派的文学特点 和优劣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他还致力于翻译工作,将外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闻一多的思想与观 念
民主思想
民主思想概述
闻一多强调民主是人类的共同理 想,主张通过民主制度实现平等
、自由和公正。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因成绩优异被 保送美国学习,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 美术学院绘画奖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金钥匙奖。
职业生涯
教育事业
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讲 授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 程。
社会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 文化团体,担任过多个文 化团体的领导职务。
文学成就
在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多个 奖项,被誉为“人民诗人 ”。

《红烛》PPT课件26张

《红烛》PPT课件26张

(5)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莫问收获,但 问耕耘”。这个“问”字有何意义?
• 明确:这句话来自曾国藩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原创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国 藩的一句话“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 谓耕耘指辛勤的劳动,诗人以此勉励自己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放出光芒,为所信奉的主义奉献一生。以“问”直抵灵魂,将红 烛的精神作为一生的信条和追求。前后有两个问,“但”字用来 强调后半句之“问”,体现了“耕耘”的重要性。
• (1)诗歌的第一节是关于红烛颜色的隐喻。从以上对比中可知,红烛的“红”象征着赤诚,隐喻着诗人理想的人格。其中的 “吐”字可以换成“亮”或“现”吗?“吐”字运用的妙处是?
• (2)诗歌的第二、三节描述的是红烛的结构隐喻,将红烛的烧蜡成灰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发出疑惑 思考,你怎么理解?
• (3)红烛烧蜡成灰发出光照明是它从古至今的功能。从诗歌的第四节开始,诗人赋予红烛使命,寄予它热烈的期望,这是红 烛的功能隐喻。其中,诗人呐喊道“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里“烧破 ”“烧沸”“捣破”三个词好在哪里?
• (4)在第五节到第八节中,诗人提出疑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这句话怎么理解? • (5)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个“问”字有何意义?
4. 你认为不同方面的隐喻对构成和生成作品的意境有何作 用和效果?
• “红烛”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是贯穿全诗的主心骨。 诗人主要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从红烛的颜色隐喻、 形体隐喻、功能隐喻、使命隐喻等几个方面建构起语 篇,赋予诗篇深远的含义。

2024年度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2024年度新教材《红烛》闻一多ppt课件

红烛不仅仅是一种物象,更是诗人情 感的寄托和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 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抒发对红烛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红烛的赞美和敬仰,表达 了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和坚守 。
2024/3/24
8
主题思想解读
1
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诗歌以红烛为引子,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美好。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蜡烛艺术在融合中创新的表现和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18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024/3/24
19
朗诵比赛: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选取《红烛》中的经典诗篇,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 赛,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指导学生注意朗诵技巧,如语调、停顿、重音等, 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1
创新实践:以蜡烛为题创作诗歌或画作
提供创作指导和支持,鼓励学 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 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启发学生以蜡烛为题,结合《 红烛》中的诗歌意境和自己的 感受,创作诗歌或画作。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互相评价和交流,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024/3/24
22
06
感谢聆听
2024/3/24
27
学生自我评价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作 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对延伸阅读的兴趣和计划
学生自我评价对于延伸阅读的兴趣和计划,包括是否愿意进一步了 解闻一多的作品和思想,以及具体的阅读计划。
25
延伸阅读推荐
闻一多《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这些作品展示了闻一多在诗歌和文学批评领域的造诣,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他的文学观
16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全解课件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全解课件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全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 闻一多的诗歌解读 • 徐志摩的诗歌解读 •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及拓展阅读推荐
01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初期,新月派应运而生。
他的诗歌情感浓烈,具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 的享受,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爱情 等问题的思考。
02
闻一多的诗歌解读
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他是中国现代诗人 、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闻一多在清华大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并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 后来他赴美国学习绘画,回国后从事文学研究与写作,并成为新月社的重要成员 。
03
02
创作手法
04
题材内容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在题材内容方面涉及广泛,包括 对爱情的描写、对社会现象的反 映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呈现等 。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在创作 手法上不断创新,如闻一多的象 征主义和徐志摩的现代主义都为 当时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
美学价值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作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们 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而 且在现代也具有不衰的影响力。
徐志摩的诗歌深受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欧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清新、自由、洒脱、奔放的 特点,同时又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繁复的象征。
徐志摩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多种多样,包括爱情、自然、自由、人生、社会等。他的诗歌风格独具匠心,融合 了传统和现代,既有古典的婉约,又有现代的奔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象征,表 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必修 第一单元
01
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 征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 在诗歌的寓意中所创造的 艺术效果。
02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了 解其抒情脉络
03
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 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音乐美
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 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
一、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 邪恶的势力, 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 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 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
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 献为天职的灵魂。
品诗歌理脉络
1.速读全诗,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读全诗
第一节: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 第二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 第三节: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 第四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
概括小节内容
第五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 第六节、第七节:开导安慰红烛的流泪; 第八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 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
红烛是什么?
01
红烛是什么?
在我国,红蜡烛代表吉祥喜庆,是一种富贵吉祥的颜色。 在中国普遍认为白色代表庄重和肃穆,比如说寺院用的都是白蜡烛,而且白 色蜡烛一般会用于葬礼这种场合。红色蜡烛恰恰相反,一般会用于婚礼这种 喜庆的场合。当然如果说是出于喜欢或者照明用的话,选什么颜色也就没有 那么多讲究了。
“不误,不误”采用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前后两种截 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包含着诗人对先前自作聪明的 惭愧,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表现了诗人对“红烛” 精神的敬仰。

2024闻一多《红烛》pptx课件

2024闻一多《红烛》pptx课件

闻一多《红烛》pptx课件•引言•《红烛》意象解读•艺术手法与技巧分析•主题思想阐释及现实意义目•知识拓展:闻一多其他作品欣赏•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录01引言诗人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红烛》创作背景及主题•创作背景:《红烛》是在诗坛上初露锋芒之作。

它在《晨钟报》《新月》等多种刊物上发表,广为传诵。

闻一多也由此获得“爱国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

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

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主题:《红烛》一诗正是诗人这种心迹的真实表露。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红烛”的意象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具有很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那种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红烛》一诗以“红烛”为象征,通过描绘“红烛”的燃烧和光芒,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 为引子。 第一部分(1):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第二部分(2—7):对红烛精神的赞叹与劝慰(灰与泪)。
①(2—3):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②(4):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③(5—7):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第三部分 (8—9):对红烛精神的总结
红烛之泪,是先生流自心底之忧国热泪;红烛之光,是 先生燃其生命所发之爱国之光。
总结
意象:“蜡炬”象征着 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 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 贞;“红烛”象征着为 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 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 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 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 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 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 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 第七节:对红烛的慰籍; 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 第九节:对红烛的价定和期 望
3、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 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 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 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4、怎样理解诗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 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 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
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 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 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 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5、怎样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 劝导鼓励的呼唤。

闻一多.ppt

闻一多.ppt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 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 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 景,与“大开光精明选完之整ppt课路件 ”的意趣一脉相28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 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 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坛经典之作。
《古典新义》等。他对《周 腐朽,拍案而起,走出
1925年3月在美国 留学期间创作了组 诗《七子之歌》,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
易》、《诗经》、《庄子》、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
《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 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
究(后汇成“新义”),被 去。1946年7月15日,
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
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
节奏感。
•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富于音乐美。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 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 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 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9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2、在这两个方面,他的“说”和“做”各
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印 证?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
个怎样的人?(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中原 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部分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闻一多《红烛》图文并茂课件
意象描绘
《红烛》中通过“红烛”、“灰”、“死”、“血”、“泪”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悲壮、凄美的审美氛围。
审美特征
诗歌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红烛”与诗人的情感、理想等抽象事物 具象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同时,诗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具有音乐 美。
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红烛”这一核心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理想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 感悟。诗中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悲叹,也有对爱情执着的追求,还有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诗歌中的 传统文化元素,促进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弘扬。
激发爱国情感
通过感受诗歌中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心。
05
跨文化艺术传播与影响
中西诗歌比较视野下《红烛》特色
01 02
情感表达
《红烛》以浓烈的情感表达为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 深刻思考,这种情感表达在西方诗歌中也有相似体现,但表达方式和文 化内涵存在差异。
02
诗歌内容解析
《红烛》篇章结构
篇章组成
《红烛》由序诗、正文、跋诗三部分 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红烛之歌” 、“李白之死”、“剑匣之歌”、“ 神的失败”四章。
结构特点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 线索,用问答体形式展开诗意、抒发 感情,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 形成了独特的篇章结构。
意象描绘与审美特征
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 导致读者对《红烛》中情感、意 象和诗歌形式的接受度不同,需 要在跨文化传播中充分考虑文化
差异因素。
传播媒介
不同传播媒介如书籍、网络等对 《红烛》的传播效果也有影响, 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徐志摩《再 别康桥》
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 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 代的一面镜子
40年代
新诗的成 熟与深化
戴望舒、 艾青《大 卞之琳与 堰河我的 现代派 保姆》等
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 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 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
创作背景
1923年——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 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 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 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
红烛象征了诗人 诗人借红烛的
《红烛》
的热情、赤诚、 形象激励自己,他 奉献精神、牺牲 要像红烛一样照亮
精神、实干精神、沉睡中的中国,使
责任意识。 民众觉悟、奋起,
从枷锁中获得解放。
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 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现“三美”的?
➢ 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诗歌时而低吟思考,时而提问,时而高昂,节 奏起伏,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2.从诗歌题材(内容)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

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

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 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停顿)和旋律的美(押韵,叠词,反复等) 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即富有意象美,色彩绚丽的词语、动词,使画面具有动态感) 建筑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不呆板限定每行字数一律相等,但各 行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

《红烛》ppt课件

《红烛》ppt课件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追问 (抑)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欣喜 (扬)
⑧红烛/啊!
诵读全诗并简要分析。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①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赞叹
可是/一般/颜色?
(扬)
②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困惑 (抑)
红烛特点
作者情感
红烛之色
• 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择红色?
• 生活中,红色常给人什么感觉?
意象解构,品味内涵
红烛之色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特点 红色
蜡烛有很多种颜色,诗人为什么选 择红色?
红烛之红色象征赤诚、炽热、忠 心,恰如诗人心中的那抹赤诚之 红。
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 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 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 辱一切在所不计。
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
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
身精神。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红烛》《致云雀》课件 (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红烛》《致云雀》课件 (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手法 通感 通感 衬托;通感 比喻 比喻 比喻 比喻 衬托 衬托 衬托
云雀的叫声甜美而欢乐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意象 欢乐的原因 17.液态的水晶 云雀叫声 18.欢笑;音乐 20.音律;书籍
手法 / / /
其他小节 15 16 19
欢乐的原因
云雀叫 声
相关意象 17.液态的水晶
18.欢笑;音乐
20.音律;书籍
写作背景:
1922年,赴美留学。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 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度失望。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 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 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时代背景·1923年:
《致云雀》
特点: (1赞)颂动对作象:迅捷高远 (2)叫声:欢快高亢
《致云雀》
1、如何划分层次? 2、参照《红烛》一诗的分析,勾划出《致云雀》 中除“云雀”外的其他意象,并尝试找出这些意 象与主要意象“云雀”之间的关联。
《致云雀》
如何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节。赞美云雀,总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 第二部分:3~6节。展开想象,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 第三部分:7~12节。提出并回答“你是什么”这个问题,展现云
小结
“红烛”、“云雀”是各自诗中的主要意象,是解读诗歌 的关键。这个意象统摄全诗的其他意象,其他意象都是围绕 它建立起来的,是为表现它而服务的。
“红烛”与“云雀”均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的化身。 “红烛”象征着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云雀则诉诸着诗人追 逐光明、自由、欢乐,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作业一(二选一)
《红烛》(闻一多) 《致云雀》(雪莱)

《红烛》PPT课文课件

《红烛》PPT课文课件
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
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
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
句的均齐)”。("三美"主张)
“三美”
"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音乐美: 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绘画美:
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
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
- .
学习目标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
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红烛的意象;
品读诗人复杂的情感。
材料一:
闻一多(1899-- 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
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生于湖北浠
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
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
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
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
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该诗集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
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
月派”由此得名

艺术主张:诗应当有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
铐”来“跳舞”
闻一多:
《红烛》
《死水》
《红烛》诗集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
国诗篇。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由诗人在清
②诗中第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这两者是否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灰白赠我以悲哀;
▪ 再完成这帧彩图,
▪ 黑还要加我以死。
▪ 从此以后,
▪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
8
▪ 闻一多作为庚款留美学生,于1922年暑期
到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芝加哥当时是
美国大工业之都,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美国诗歌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这里汇
聚了美国意象派新诗派的作品。用文字做色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5
▪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俊给他蒸出些云霞.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6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 红给了我热情,
▪ 黄教我以忠义,
▪ 蓝教我以高洁,
▪ 粉红赐我以希望,
表现方式之一。
.
9
▪ 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讲究节奏和 韵律,具有听觉美。
▪ 绘画美指辞藻富丽、恰切、有色彩,讲究 语言特色,视觉形象有魅力。
▪ 建筑美指节与节、行与行之间的均衡,讲 究匀称整齐,具有视觉美。
.
4
▪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象征军阀政 府统治下的中国。诗的思想是对现实的失望 和憎恨,隐含着对祖国绝处逢生的信念。应 从“三美”理论进行分析:
2
诗作集为《红烛》
《死水》。
闻一多是杰出的
爱国诗人。1922
留美,写《太阳
吟》《忆菊》
《孤雁》表达爱 国情怀,写《洗 1925回国,写《发
衣歌》《七子之 现》《一句话》
歌》控诉帝国主 《死水》表达失望
义罪行。
和希望。
.
3
▪ 闻一多主要贡献是“新格律诗”的理论和 创作
▪ 新格律诗理论的核心是“三美”: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
彩“画一张画”,是意象派的宗旨,而又名
之为“交响乐”,更是这派诗人的做法。意
象派诗人佛莱契(John Gould Fletcher)正是在
芝加哥的《诗刊》上发表他的《色彩交响乐》
组诗,佛莱契声称他自己从1914年以后的诗
作“无一例外,全得自东方艺术”。中国古
诗影响了佛莱契,佛莱契的诗歌又影响了闻
一多。色彩,成了闻一多诗歌意象中的重要
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
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
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
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
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
周刊》社,
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
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
在返回西
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
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

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
闻一多
▪ 闻家骅,字友三
(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
日),生于湖北省
黄冈市浠水县,中
国现代伟大的爱国
主义者,坚定的民
主战士,中国民主
同盟早期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
学者。
.
1
人物事迹: 1946 7月11日夜,
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李
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